论证有效性分析解析及参考例文Word版
2019年MBA写作练习:论证有效性分析(含范文)

2019年MBA写作练习:论证有效性分析(含范文)以下资料摘自某政府部门领导的备忘录:“无论是加强道德规范还是实施强硬管制,对于保证公司在商业领域的规范运作来说都是不必要的。
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所有公司在商业领域进行运作时都必须遵守的管理章程,事实上所有公司都已经同意遵守。
我们也知道经过了去年的修改,该章程很适合目前的商业运行环境,并且能直接面对所管理公司的特定违法操作——并不像其他一些章程那样,只是根据对可能存在的违法操作的抽象预测做出的。
”参考例文:在上述论证中,政府部门的领导得出结论,我们的管理部门无需加强道德规范,或者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来促使公司在商业领域进行规范操作。
所给出的第一个理由是,公司已经同意遵守已经存在的商业管理章程。
第二个理由是,已经存在的管理章程很适合目前的商业运行环境。
这篇论证在以下几个方面是不能被接受的。
首先,作者认为无需加强管理措施,是基于一种假设,即公司会单纯地遵守现行的管理章程。
但是,既然政府部门领导明确谈到在去年处理了违法操作,那么今年照样可能发生违法操作。
此外,他过于简单地认为,管理章程有效地实现了对违法操作的管理和惩罚。
其次,为了说明没有必要加强管理措施,部门领导认为目前的管理章程是很合适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合适”这个词的模糊含义,作者说在去年对管理章程进行了修改,而使其能直接回应去年所发生的违法操作。
如果“合适”的所有含义是指管理章程对去年的违法操作都做出了回应,那么部门领导必须保证这些违法操作能代表政府所关注的所有经济问题。
而这是不可能的。
最后,这样一种对经济法规的合适性的刻板理解,显示了该论证的弱点。
一个经济法规的有效性是看它是否包含了所有可能出现的不道德行为,而不仅仅是去年出现的特定违法操作,应该包括以前很多年出现的问题。
然而,作者明显拒绝了一种包含更广泛的道德章程,而更喜欢现行的章程,因为它是“合适的”并且“不是根据对潜在违法操作的一种抽象预测做出的。
论证有效性分析(3)Word文档

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的主要环节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由审题、立意构思、拟题、结构几个环节构成。
一、审题审题是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审题就是认真阅读题干,发现论证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准确地发现题干中存在的问题,后面的写作就会自然衍生,水到渠成;如果审题时判断失误,分析混乱,后面的写作将寸步难行。
论证有效性分析提供的是一则完整的论证。
既然如此,它就应该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审题步骤为:(一)从寻找论点(结论)入手,如果材料中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摘录下来即可;如果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语句就要根据材料进行提炼概括,这一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只有确认了论证要表达的观点,才能评价其使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是否服从、服务于观点的需要了,是否将观点表达清楚了,是否具达到了令人信服的程度,即论证是否具有有效性。
例如论证材料为:有人认为矿难的频繁发生与安全监管机构在编人员太少有直接的关系。
以山西省为例,有煤矿4235座,而安全监管机构在编的人员仅有1666名。
于是建议政府增加监管人员,这样既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还可以缓解现在监管机构的工作压力,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他们的工作更具有条理性。
这则论证是基于对造成矿难原因的认识,提出的一个建议。
这则材料的论点是:矿难的频繁发生与安全监管人员太少有直接关系。
(二)寻找支撑论点的基础——论据。
上述材料支持论点的论据是一个量化的事实:以山西省为例,有煤矿4235座,而安全监管机构在编的人员仅有1666名。
(三)分析论证过程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上述材料使用了归纳推理中的例证法。
建议部分运用了条件推理。
理清了材料的论证脉络就可以进入立意阶段了。
二、立意构思论证有效性分析的立意是由指向性的,这一点大纲中已有说明,“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要对此做出分析与评论。
分析与评论的内容由考生根据试题自己决定”。
也就意味着确定立意,要表达的是对所提供论证的一种质疑。
论证有效性分析范文

论证有效性分析范文有效性分析范文。
有效性分析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它通过对论点的合理性、可信度和逻辑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在进行有效性分析时,需要充分考虑论点的前提条件、论证过程和结论的合理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偏见和错误推理。
本文将以"是否应该禁止动物园"为例,进行有效性分析,并得出结论。
首先,我们来看看支持禁止动物园的论点。
支持者认为动物园中的动物受到囚禁和虐待,无法享受自由和尊严,因此应该禁止动物园的存在。
这个论点的前提条件是动物在动物园中受到虐待,这一点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
许多动物园中的动物确实生活在狭小的笼子里,无法自由活动,这与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方式相去甚远。
因此,这个论点的前提条件是成立的。
其次,我们来分析这个论点的论证过程。
支持者可能会举出一些动物园中动物受到虐待的具体例子,比如动物被囚禁在狭小的笼子里,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甚至受到残忍的对待。
这些例子可以有效地支持论点,因为它们是有事实依据的,能够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愤怒。
另外,支持者还可能会指出,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得更加健康和快乐,因此应该让它们回归自然。
这些论证可以说是合理的,因为它们基于对动物生活状况的观察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然而,我们也需要考虑这个论点可能存在的偏见和错误推理。
比如,支持者可能会过分夸大动物在动物园中的痛苦和不幸,而忽视了动物园为保护濒危物种和进行科学研究所做出的贡献。
另外,支持者可能会过分理想化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而忽视了自然环境中也存在着种种危险和困难。
因此,我们在进行有效性分析时,需要对论点进行全面客观的考量,避免受到偏见和错误推理的影响。
综上所述,针对是否应该禁止动物园的论点,我们进行了有效性分析。
从论点的前提条件、论证过程和可能存在的偏见和错误推理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动物园中的动物确实存在受虐待的情况,这是有事实依据的;然而,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动物园应该被禁止,因为动物园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论证有效性分析精选文档

论证有效性分析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题目:《似是而非的论证》《且慢草率下结论》《值得商榷的论证》开头:①上述材料(论证者)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得出结论,认为_________。
然而,该论证存在着诸多缺陷,现分析如下。
②上述材料(论证者)通过一系列分析,试图论证_________。
但是,该论证在论证方法、推理过程中都存在不妥之处,现分析如下。
1、概念界定不清上述材料中的()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指(),而()却是()。
论证者利用二者表面的相似性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在概念界定不清的情况下,论证者的论证有待进一步完善。
2、集合体概念误用论证者由()推出()的推论,显然是犯了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混淆的逻辑错误。
集合体与其构成部分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集合体所具有的的属性,其构成部分未必具有。
因此,该论证是欠妥当的。
3、类比不当论证者由()不必然推出(),二者明显存在不同。
比如()等,将二者简单的类比难以得出让人信服的结果。
因此,该论证是有待商榷的。
4、以偏概全论证者由()不足以推出()的推论,该论证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可能只是这个(地区)的特殊情况,是个例,而与(整体)可能不同,并不能反映(整体)的状况。
因此,该论证是欠妥当的。
5、自相矛盾论证者前面说(),由此可以推定(),而论证者后面又说(),也就是(),明显前后是自相矛盾的。
因此,该论证是不足信的。
6、数字谬误论证者通过()这一平均数字的分析,得出()结论,该论证过程有待研究。
因为平均数只能说明样本总量的总体特征和集中趋势,并不能代表每一个样本的的具体情况,可能()恰恰就在平均水平之下。
因此,该数据对其结论的支持度是有限的。
论证者由()不必然推出(),该论证是值得商榷的。
没有基数的百分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其只能代表一个相对的比率,而无法说明()的实际情况。
考研论证有效性分析范文(热门3篇)

考研论证有效性分析范文(热门3篇)考研论证有效性分析范文第1篇校内平安问题是关系到社会民生的热点问题,不仅仅中学校幼儿园会消失校内平安问题,高校校内同样会消失校内平安问题,诸如复旦投毒案,清华女同学铊中毒等大事的发生无不让人不寒而栗。
论证者仅由中学校幼儿园的相关数据就得出结论说我国校内平安形势持续向好,未免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随着如今高校生不断扩招,高校校内可能占去了社会上校内的大部分,其校内平安问题不容小觑。
因此要想得出以上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论证。
以上是为大家预备的论证有效性分析材料及范例,盼望同学们有时间能够多找一些文段进行练习,如此才能够在考试中“下笔如有神”。
考研论证有效性分析范文第2篇1、结尾母板论证有效性分析的结尾相当简洁,只要再次表达题干的论证还缺乏有效性,题干的论点难以成马上可,建议将结尾掌握在40字以内。
母板如下:总之,材料存在多处规律漏洞,......结论难以成立。
母板变式如下:综上所述,由于材料的论证存在多处不当,......这一结论让人难以信服。
总之,材料犯了一系列规律错误,难以推出......这一结论。
总之,由于材料存在多处规律谬误,......的建议未必可行。
根据成文五步法写论证有效性分析,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写作的框架和思路,尽量将这个过程标准化、母板化。
究竟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得分,而不是创作,只有拿到手的分数才是最实在的。
考研论证有效性分析范文第3篇眼见未必为实吗?本题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了“眼见未必为实”的结论。
但是,其推理过程和论证方式存在诸多不妥之处。
第一,“事物表象不等于事物真相”不能推出“眼见未必为实”这一结论,这是由于“虚与实”不能等同于“表象与真相”,该论证有混淆概念的嫌疑,而且事物表象不等于事物真相并不意味着表象肯定不是真相,虽然某些表象可能与真相有一些差距,但表象可以与真相全都,我们亲眼所见有可能就是真相。
其次,人们看到“旭日东升、夕阳西下”便认为太阳是围着地球转的,这是受当时的科技条件的限制,人们以静止的地球为参照所作出的理解,这表明当时人们的熟悉不全面,并不能代表所见现象不真实。
2023年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范文(必备4篇)

2023年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范文(必备4篇)【真题回放】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如果我们把古代荀子、商鞅、韩非等人的一些主张归纳起来,可以得出如下一套理论:人的本性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的,所以,人们都会追求奖赏、逃避刑罚。
因此,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君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了。
既然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那么在选拔官员时,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寻求那些不求私利的廉洁之士,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
廉政建设的关键,其实只在于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
怎样防止官员以权谋私呢?国君通常依靠设置监C 官的方法。
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合理的。
因为监C官也是人,也是好利恶害的,所以依靠监C官去制止其他官吏以权谋私,就是让一布分以权谋私者制止另一布分人以权谋私,结果只能使他们共谋私利。
既然依靠设置监C官的方法不合理,那么依靠什么呢?可以利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
谁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奖赏谁,谁不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惩罚谁,臣民出于好利恶害的本性,就会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
这样,以权谋私的罪恶行为就无法藏身,就是最贪婪的人也不敢以权谋私了。
【参考范文】标题:奖罚真的能根Z以权谋私吗上文论证漏洞百出,现简要分析如下。
首先,古人的观点未必正确。
何况除了法家之外,治国的理论还有儒家、道家,以及西方各种学派理论,为什么舍弃其他千家百家而只对法家情有独钟?更何况历史上以严刑酷法治国的秦朝明朝,其官吏以权谋私现象反而比以儒学治国的汉唐宋更严重!其次,国君只要利用奖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犯了强加充分条件的逻辑错误。
因为即使国君利用奖罚,但如果国君的奖罚明显不公,或在民族危亡时刻大批救国义士置生死于度外,矢志推翻你的暴政,这时,你国君单纯的奖罚又如何能把他们治理好?再次,即使人性好利恶害,但总有一些海瑞、焦裕禄之类的相对廉洁之士。
论证有效性分析解析及参考例文

A1论证有效性分析解析1.上文作者由“有10多位CEO都喜欢借寓言和故事来说管理”就试图推出“管理者通过寓言和故事来对员工进行管理和培训渐渐成为企业界的一种时尚”。
以偏概全。
2.即使“管理者通过寓言和故事来对员工进行管理和培训渐渐成为企业界的一种时尚”推不出/不必然推出“这本书是管理者随身必备的管理秘笈”这个结论。
3.上文“通过生动具体的寓言故事来和下属进行沟通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这个判断不准确。
4.上文第二段的论证推不出“通过生动具体的寓言故事来和下属进行沟通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
5.上文前面说寓言故事背后的寓意和道理要让员工自己去悟,后面又说本书在每个寓言故事后对它背后蕴含的寓意和道理都做了揭示和阐述。
有自相矛盾的嫌疑。
6.上文中的“寓言”这一概念被混淆使用了。
属于混淆概念。
7.即使管理寓言真如序言所暗示的那样“是管理者必备的”,也推不出“这本书是管理者随身必备的”这一结论。
8.上文中的“管理者”这一概念是不明确的。
范文一存在逻辑缺陷的论证这篇推介图书的文章,作者试图得出“本书”是“管理者随身必备的”并且建议“给您的下属每人都赠发一本,并督促他们仔细阅读和体会”,论证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逻辑缺陷。
首先,上文作者由“有10多位CEO都喜欢借寓言和故事来说管理”就试图推出“管理者通过寓言和故事来对员工进行管理和培训渐渐成为企业界的一种时尚”。
有以偏概全之嫌。
因为10多位CEO数量过少,而且没有证据证明这些“时尚”的CEO有足够的代表性,难以代表大多数的CEO,更难以代表数量众多的不同行业、各级、各类的“管理者”。
其次,上文“通过生动具体的寓言故事来和下属进行沟通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这个判断不准确,说法过于绝对,而且没有严密的推理来证明。
“不是把空洞晦涩的大道理直接灌输给下属,而是用讲寓言故事的方式”至多能说明讲寓言故事的方式“比管理者直接灌输的思想更容易被下属接受,也因此更容易被下属执行”。
因为沟通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上文没有逐一比较,所以,推不出是“最有效的方式”。
2024MBA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一)参考范文2篇

2024MBA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一)参考范文2024MBA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一)参考范文精选2篇〔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各大高校的MBA教育也愈加重要。
作为MBA教育的毕业认证考试,联考在国内高校内被广泛施行。
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或是管理人员来说,2024年MBA联考终究有效吗?这篇文章将立足于论证MBA联考的有效性。
首先,MBA联考是对管理人员综合才能的考验。
由于MBA课程内容非常强调理论性,所以MBA联考测试所涉及的知识点涵盖广泛,涵盖面大,科目有多个,包括:管理经济学、管理一个组织、企业战略与决策、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组织行为等,这样的考试显然可以有效地考验考生的综合才能。
此外,在考试过程中也需要考生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MBA联考可以较为全面和客观地考察考生的综合才能,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拔和评估也更加科学和有效。
其次,MBA联考可以促进MBA教育标准化。
MBA联考可以有效地帮助各高校MBA课程设立标准化,如:考试科目、考试范围、命题难度等,从而通过考试结果评估课程教学效果。
同时,MBA联考也可以促进高校之间的竞争,使其提升办学质量,进步教学程度,为培养具有领导才能和才干的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
再次,MBA联考对于企业的招聘和员工培训也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高校MBA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国内企业浸淀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
在企业招聘时,这些人才较有可能成为重要的人选,其有一定的综合才能和素质标准也是毋庸置疑。
而对于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来说,MBA联考也是一项很好的参考和选取标准。
当然,MBA联考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毕竟一张卷子所考察的东西毕竟有限。
但是,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参加联考能标准化自身管理技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同时,对于企业来说,MBA 联考可以作为管理人员选拔的重要参考标准,挑选出最适宜的人才。
因此,我们可以评定MBA 联考非常有效,应当认真对待,加以维护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论证有效性分析解析
1.上文作者由“有10多位CEO都喜欢借寓言和故事来说管理”就试图推出“管理者通过寓言和故事来对员工进行管理和培训渐渐成为企业界的一种时尚”。
以偏概全。
2.即使“管理者通过寓言和故事来对员工进行管理和培训渐渐成为企业界的一种时尚”推不出/不必然推出“这本书是管理者随身必备的管理秘笈”这个结论。
3.上文“通过生动具体的寓言故事来和下属进行沟通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这个判断不准确。
4.上文第二段的论证推不出“通过生动具体的寓言故事来和下属进行沟通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
5.上文前面说寓言故事背后的寓意和道理要让员工自己去悟,后面又说本书在每个寓言故事后对它背后蕴含的寓意和道理都做了揭示和阐述。
有自相矛盾的嫌疑。
6.上文中的“寓言”这一概念被混淆使用了。
属于混淆概念。
7.即使管理寓言真如序言所暗示的那样“是管理者必备的”,也推不出“这本书是管理者随身必备的”这一结论。
8.上文中的“管理者”这一概念是不明确的。
范文一
存在逻辑缺陷的论证
这篇推介图书的文章,作者试图得出“本书”是“管理者随身必备的”并且建议“给您的下属每人都赠发一本,并督促他们仔细阅读和体会”,论证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逻辑缺陷。
首先,上文作者由“有10多位CEO都喜欢借寓言和故事来说管理”就试图推出“管理者通过寓言和故事来对员工进行管理和培训渐渐成为企业界的一种时尚”。
有以偏概全之嫌。
因为10多位CEO数量过少,而且没有证据证明这些“时尚”的CEO有足够的代表性,难以代表大多数的CEO,更难以代表数量众多的不同行业、各级、各类的“管理者”。
其次,上文“通过生动具体的寓言故事来和下属进行沟通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这个判断不准确,说法过于绝对,而且没有严密的推理来证明。
“不是把空洞晦涩的大道理直接灌输给下属,而是用讲寓言故事的方式”至多能说明讲寓言故事的方式“比管理者直接灌输的思想更容易被下属接受,也因此更容易被下属执行”。
因为沟通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上文没有逐一比较,所以,推不出是“最有效的方式”。
再次,上文前面说寓言故事背后的寓意和道理要让员工自己去悟,后面又说本书在每个寓言故事后对它背后蕴含的寓意和道理都做了揭示和阐述。
有自相矛盾的嫌疑。
先说管理者讲寓言故事,让下属自己去领悟,而后又说要督促他们仔细看“本书的答案”——寓言故事背后蕴含的寓意和道理所做了揭示和阐述。
这难免自相矛盾,让人对序言作者运用逻辑学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整个论证的有效性产生怀疑。
另外,上文中的“寓言”这一概念被混淆使用了。
序言“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寓言”是集合概念,是总称,是泛指,而第三段“本书收集整理了古今中外最著名的一百多则‘寓言’”是特指具体的被选出来的100多则寓言,显然两者的内涵与外延是不同的。
即使管理寓言真如序言所暗示的那样“是管理者必备的”,也推不出“这本书是管理者随身必备的”这一结论。
最后,上文中的“管理者”这一概念是不明确的。
究竟如何定义“管理者”,哪些层级的哪些人属于管理者,并没普遍的共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而,就无法确定
“本书”是哪些人的“随身必备”,又赠发给哪些人。
在该概念不明确的情况下,即使再做更多的、更有力的论证,都不能证明上文结论必然成立。
总之,上文推理过程中的逻辑缺陷,足以影响其论证的有效性,做为序言,上文的推介效果是有限的。
范文二
《管理寓言真的如此神奇?》
上文有关管理寓言的论证,可谓漏洞百出。
首先,文中的这10多位CEO本身是成功的管理者和管理沟通的高手吗?他们的经验有多少代表性?而且他们喜欢的是借寓言和故事来说管理,但上文后来却只是说到了寓言故事,也许真实的历史故事和企业案例才是他们对员工进行管理和培训的主要方法呢。
其次,寓言和实际管理情境的脱节也许比管理理论更加严重,管理者和下属观念的不同,同样可能也会导致下属对管理者所讲寓言的误解,因此寓言未必真能达到管理沟通的真正目的,从而成为和下属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再次,管理沟通除了讲空洞晦涩的大道理和打哑谜一样的寓言故事之外,还有其他的沟通方式,比如结合下属的切身利益做促膝谈心、讲具体实在的下属能听懂的小道理,说不准更能直接有效地达到沟通的目的。
另外,下属自己悟出来的“寓意”和“道理”,也许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也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和执行;甚至很可能是错误的,有害于企业根本利益的。
反之,管理者不讲寓言故事,而是直接把道理讲清楚,下属理解了,也许更能执行,对企业也更有利。
最后,上文前面说寓言故事背后的寓意和道理要让员工自己去悟,后面又说本书在每个寓言故事后对它背后蕴含的寓意和道理都做了揭示和阐述。
要不要让员工自己去悟?要不要明确地把道理讲清楚?在这些问题上,题干作者显然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由于上文存在诸多的逻辑问题,因此,这本管理寓言的书未必就是管理沟通的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