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重要战役一览

合集下载

长征的重大事件及意义

长征的重大事件及意义

长征的重大事件及意义
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有:湘江战役、四渡赤水、红军过草地、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会宁会师、吴起镇会师。

1、湘江战役,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2、四渡赤水,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3、红军过草地,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

自四川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

经过7天的艰苦努力,右路军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

4、遵义会议,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吴起镇会师,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翻越雪山、越过岷山草地,10月份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红军长征的主要战役

红军长征的主要战役

红军长征的主要战役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儿童故事
搞笑故事
恐怖故事
哲理故事
神话故事
历史故事
红一方面军: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战役行动,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腊子口战斗,吴起镇战斗,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
西征战役;
红二方面军:突破澧水、沅江封锁线,乌江战斗,乌蒙山回旋战役,甘南战役;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土门战役,绥崇丹懋战役,天芦名雅邛大战役;
长征的伟大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
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

长征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代表的一批党的领袖人物。

血战湘江
突破乌江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包座战役激战腊子口直罗镇之战
东征战役西征战役。

红军长征的十大著名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的十大著名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的十大著名历史事件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

十个历史事件,十段永恒传奇。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红军长征的十大著名历史事件,仅供大家参考!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等4项决定。

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3万∶40万。

红军与国民党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长征中著名的战役

长征中著名的战役

1.湘江战役。

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2.赤水河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3.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

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

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

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橙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橙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橙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1. 闪电攻克铜仁:1934年5月12日,红军主力顺利占领了国
民党军占据的铜仁城,这是红军长征的开端之一。

2. 响水战役:1934年5月31日至6月2日,红军在响水战役
中击败了国民党军,夺取了重要的胜利,壮大了红军士气。

3. 泸定桥战役:1935年1月30日至2月4日,红军在泸定桥
战役中与国民党军激战,最终成功突破敌军封锁,实现了红军的战
略转移。

4. 红四方面军、红一军团会合:1935年10月22日,红四方面军和红一军团在四川会合,为长征的继续提供了更大的力量。

5. 红四方面军在毛娥寨的胜利:1935年11月9日,红四方面
军在毛娥寨战役中成功击败国民党军,展示了红军的顽强战斗意志。

6. 贵定会议:1935年12月,红军在贵州贵定召开了重要的军
事会议,确定了长征路线和目标,为接下来的行军做好准备。

7. 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30日至6月1日,红军在巧渡金沙江战役中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封锁,实现了红军的跨越。

8. 康巴红军胜利战役:1935年6月5日至9日,红军在康巴红军胜利战役中与国民党军展开顽强战斗,最终击败敌军,进一步巩固了红军的力量。

9. 贺龙剿匪战役:1936年5月至6月,红军在贺龙剿匪战役中与土匪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成功铲除了土匪势力,保护了红军的安全。

10. 包头会议:1936年7月,红军在包头召开了重要的会议,讨论了长征后的战略决策,为革命事业的继续发展制定了计划。

橙军长征的十大历史事件见证了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最关键的六次战役

长征最关键的六次战役

长征路上的六次关键战斗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请看下面这一串串统计数据:长征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华里,攻占过62个县,从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在红一方面军368天的征战中,有235个白天和18个夜晚是在行军中度过的,不行军时几乎都在打仗;全天作战的大规模战斗有15次,每天都有一次小的接触战斗,共作战380余次;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共八万六千余人,到达陕甘苏区后仅余七千人......几十年后的今天,当人们重新回顾那漫漫征途中的一场场战斗时,仍会感到其场面的惊心动魄,仍会被红军将士超凡的战斗意志所震撼。

湘江战役:以血肉撕开封锁线1933年9月下旬,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的四次“围剿”相继失败后,蒋介石又调集一百万军队和二百余架飞机,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其中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五十万人,兵分四路,采用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步步为营,企图紧缩根据地,消耗红军力量,以达最后消灭红军之目的。

而王明“左”倾路线的执行者在领导中央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中,始则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继而采取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后则出现退却时的逃跑主义,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仅广昌一战,红军就损失五千余人。

广昌失守后,根据地日益缩小,国民党军已进入中央苏区腹地,内线作战打破敌人“围剿”已十分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不得不决定实行战略转移,准备前往湘鄂西与红3军和红6军团会合。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八万六千余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开始突围西征。

10月25日,在江西的信丰与安远间,红军冲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一道封锁线;11月5日至8日,敌在广东城口与湖南汝城之间构筑的第二道封锁线又被红军突破;13日至15日,中央红军从郴县、良田、宜章、乐昌之间又通过了敌人第三道封锁线。

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1月12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中央军薛岳、周浑元两部共16个师,粤军陈济棠部4个师,桂军李宗仁、白崇禧部5个师共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有力部队到湘黔边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

长征中的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中的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中的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有以下几个重要事件:
1. 江西苏区基本失守:1934年,中央红军在江西苏区与国民
党军队进行长时间的游击战,但最终苏区基本失守,迫使红军开始长征。

2. 渡过大渡河:1935年,红军穿过四川的大渡河,进行转移。

这是红军转移路线上的一个重要决策点,成功渡河标志着红军从江西脱离险境,成功获得新的战略空间。

3. 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是指1935年11月,毛泽东领导的第一纵队和朱德领导的第四方面军在井冈山会合。

会师的成功标志着红军转移路线开始形成,奠定了红军在长征中的领导地位。

4. 河西走廊战斗:红军在抵达甘肃河西走廊时,与马家军、张自忠部等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

红军在这一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巩固了红军的军事实力。

5. 遵义会议:1935年,红军在贵州遵义召开了重要会议。


议对党内的错误路线进行了批评和纠正,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进行的一次伟大历程,
上述事件是长征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对红军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长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长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长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长征是中国共产建立的伟大历史事件之一,经历了艰难的8000多公里的跋涉,塑造了中国革命精神和红军铁血意志。

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逐步回答长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1. 井冈山会议井冈山会议是长征前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在1928年至1930年的时期,中国共产在江西井冈山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农村革命斗争。

井冈山会议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会议讨论了发展农村革命斗争的策略和方针,并决定了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

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为后来的长征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标志着中共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坚实的根据地。

2. 瑞金会师1935年10月,中国红军经过数万里的长征艰苦跋涉,最后在瑞金胜利会师。

这次会师是长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是红军取得胜利并保持队伍统一的关键时刻。

会师的成功不仅巩固了共产在瑞金地区的根据地,也为红军继续前进提供了重要动力。

瑞金会师的成功进一步展示了红军的军事能力和组织纪律,增强了红军士兵的信心,为后来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3. 红军第四军千里突破红军第四军千里突破是长征中的一次惊险壮举,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

在长征途中,红军第四军面临着敌军的重重封锁和围困。

为了突破敌军重围,红军不得不在险象环生的崇山峻岭中进行厮杀。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战斗,红军第四军终于突破敌军包围,取得了极为重要的胜利。

这次突破的成功不仅展示了红军的顽强意志和过人的战斗能力,也为红军的长征之路开辟了一条生路。

4. 茅坪会议茅坪会议是长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

1935年11月,中国红军在四川茅坪地区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

会议上,红军对长征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严肃的反思和总结,并重新制定了长征路线和战斗策略。

茅坪会议的重要性在于它为红军在艰苦的长征途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会议上制定的战略和策略使得红军能够在接下来的长征中充满斗志和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重要战役一览
喋血湘江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

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

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

敌我力量
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
突破了湘江。

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

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
3万余人。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

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伟大战略眼光,灵活指挥3万余人的红军,与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调动敌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

在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

中央红军从此一反长征以来
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

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
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

5月25日,红一
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
了大渡河。

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

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红军夺取整个大渡河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三十八团主力防守。

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

1935年5月29日, 红军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
头攻击,胜利占领大桥。

红军后续部队跟进,迅速击溃守敌一个团,占领泸定桥。

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

这样,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

嘉陵江战役
1935年3月28日~4月21日,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发起并成功地进行了强渡嘉陵江战役。

红四
方面军共歼敌1万余人。

相继攻克9座县城。

这次渡江作战,红军强渡的江河之宽,渡过的人数之多,取得的战果之大,在红四方面军的战史上是空前的,在整个红军战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这次战役打乱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策应了中央红军的作战行动。

包座战役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确定了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北部,地势险要,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

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向上包座守敌发起攻击,8月31日,攻占上包座。

与此同时,第四军一部也向求吉寺守敌攻击。

此役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敌援军第四十九师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

包座战役的胜利,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大门。

腊子口战役
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县境内,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素有天险之称。

腊子口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一条水深流急的腊子河,河上架有一座木桥,这是进入腊子口的惟一通道。

敌人在这里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防守,严密封锁红军北上的道路。

1935年9月1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攻占腊子口天险,突破敌人封锁线,粉碎了敌人企图把红军困死在草地的计划。

直罗镇战役
1935年11月初,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毛泽东、彭德怀决定在直罗镇(在今陕西富县境内)发起歼灭战。

11月21日~24日,红军围歼东北军第一○九师,共计俘虏敌人5300多人,打
死敌师长牛元峰以下1000多人。

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加
速了国民党营垒的分化,对以后的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党中央奠基西北打开了新局面。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
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