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合集下载

2023年血战湘江观后感

2023年血战湘江观后感

2023年血战湘江观后感2023年血战湘江观后感1历史上,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打得最惨烈的一仗。

战场从雷口关血战,到新圩争夺战、再到枫树脚争夺战、蒋家岭突围战等大小战役已经多得数不清了。

不管是阻击战还是突围战,无论是中近距离攻守还是近身搏杀,抗日战士都无惧生死,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子孙后代的美好生活而奋战。

如果这些牺牲的战士泉下有知,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强大,我想他们会感到欣慰吧。

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对有些画面印象特别的深刻。

影片中,每个红军牺牲的故事都感人至深:营长林有国血战中歼敌无数,中弹后与给他当枪架的父亲林裁缝一起倒地,他给父亲整好军帽,两人为是红军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师长陈树湘受重伤,肠子流出,竟亲手扯断,誓死不当俘虏,捍卫红军尊严……他们每个人都为伟大的长征精神增添了耀眼光芒。

有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红军战士穿梭在树林里,唱着不知名的家乡民谣,满怀希望地向前走……当歌声响起的那一刻,会让人有无限感慨:也许这些红军战士在想家、在想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但什么时候才能回家看看?也许,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但他们却义无反顾。

“现在是危急时刻,没有退路,我们必须英勇献身!”影片中,大战在即,彭德怀给指战员作战前动员的场景撼人心魄。

上万将士齐呼:“誓死保卫党中央过江。

”陈树湘要求大家:“只剩下一个人,也要与阵地共存亡。

”大家高喊:“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要说这个是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可怕,那就是死亡了。

但是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最坚强的人民。

在国家解放与人民安康的面前死亡对于抗日战士来说是根本不值得一提的。

他们用他们的生命换回了祖国的未来与明天,我们年轻人生长和平时代,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残忍。

但是如果你设想一下,如果你回到那个年代,你会将生死置之度外吗?七一建党节就要来临,知道对于建党节年轻人是没有多大的感觉的,但是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希望你们能够感恩,能够在心里面缅怀一下哪些为战争胜利而牺牲的老兵。

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

这时,蒋介石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

他任命湘军头自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

蒋介石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及部分湘军在后面追击。

此时的蒋介石踌躇满志,得意洋洋,以为定能将红军全歼于湘江、潇水之间了。

11月20日,白崇禧见红军的一支部队占领了湘南的江华,又向广西恭城奔来,白崇禧同粤军和湘军一样,不愿同红军硬打而消耗实力,以防红军进入本省或被蒋介石吞掉,就借口兵力不够及防止红军南进广西,在11月21日忽然从兴安、全州、灌阳撤兵,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

何键为求自保,也不尽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这130里防线无兵防守达7天之久。

顺利通过第四道封锁线的机会到来了。

可惜,红军未能抓住这一良机。

11月25日,中革军委才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

红1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界首,未经战斗就占领了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华里的湘江两岸。

这时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阳以北的桂岩地区。

剩下的问题就是争取时间。

十万火急的命令一道接一道。

遗感的是,中央军委纵队就是加快不了行军的速度。

11月26日,走了8公里;27日,只走了6公里;28日,走了28公里;29日,走了32公里。

足足4天,才走到湘江岸边。

最高三人团是想将中央苏区整个地搬到湘西去。

临突围前,雇了几千名挑夫,绑了三千多副挑子,兵工厂拆迁一空,工厂都卸走机器,凡是能够搬走的值钱的东西都装在骡子和驴子的背上带走,组成了庞大的启方运输队。

需要七、八个人抬的石印机,需要十几个人抬的大炮底盘,也舍不得丢下。

在山间羊肠小道上行走,这样的队伍怎么能加快行军速度呢?11月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的生死存亡之战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的生死存亡之战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的生死存亡之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的战役。

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后,由湖南省南部向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前进。

蒋介石为将中央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16个师共77个团分5路专事“追剿”;并令桂军5个师在全州、兴安、灌阳等地阻击红军;令粤军4个师北进粤湘桂边,阻止红军南下;令贵州省“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有力部队到湘黔边堵截,总兵力近30万人。

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博古(秦邦宪)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一味退却逃跑,消极避战,为实现到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决定中央红军分两路前进。

其部署是:红3、红8军团为右纵队,经保和圩、青和圩向嘉禾方向前进;红1、红9军团为左纵队,经梅田向临武、蓝山前进;军委第1、第2纵队及红5军团为中央纵队,随后跟进。

至25日,红军从道县和水口间全部渡过潇水,随后为了调动敌人,寻机渡过湘江,以一部兵力西进永明(今江永)。

桂军副总司令白崇禧为防红军攻取桂林,令其主力南移至龙虎关、恭城一带,阻止红军西进,并防止蒋军乘机进入广西。

这样,全州、兴安-线守军兵力比较薄弱。

据此,中革军委于25日决定,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从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地区。

当日,红1、红3军团击破桂军的阻击进入桂北。

27日,红1军团先头第2师渡过湘江,控制了脚山铺至界首间的30千米的湘江两岸渡口;次日,红3军团第4师先头第10团也渡过湘江,进至界首以南光华铺、枫山铺地区。

红5军团扼守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地域,迟滞追击的国民党军,掩护后续部队。

此时,后续部队距湘江渡口仅80余千米,但因辎重过多,道路狭窄,行动迟缓,未能及时赶到渡口。

此时,国民党“追剿”军第1路进至全州、咸水一线;第2路进至零陵(今永州)、黄沙河一线;第3路进至道县;第4、第5路进至东安地区;桂军5个师开至灌阳、兴安一线。

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上周末,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

参观后,我感受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下,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将这段英雄史诗、这份赤子情怀、这股团结精神铭记心中,传承好、发扬好湘江战役伟大精神,奋力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湘江战役书写了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英雄史诗。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惨烈、最关键的一仗。

经此一役,中央红军从8.6 万人锐减至 3 万余人,其惨烈程度着实令人痛心。

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无数革命先烈不畏牺牲、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才最终杀出一条血路,撕开了重兵设防的封锁线。

湘江战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英雄史诗,无数革命先烈将红色火种播撒在中华大地。

这样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更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精神品质,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都要迎难而上、敢打敢拼,化挫折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展现出新时代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新面貌。

湘江战役涵养了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赤子情怀。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

”在湘江战役,当接到中革军委“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的命令后,全军将士即使面临生死危急,仍然在“誓死保卫党中央”的铿锵誓言下,绝对服从命令,从而确保党中央顺利突破湘江。

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面前,在数倍于己的敌人面前,因为心中有对党的绝对忠诚,才最终扭转了战斗局面,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置于死地的罪恶企图。

穿越百年党史,这份赤子情怀更显得弥足珍贵。

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湘江战役彰显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湘江战役:红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战

湘江战役:红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战

1934年11月28日-12月3日,中央湘江战役:红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战张 猛 沙彬阳战略转移,欲与湘鄂西的红2、6军沿红军前进道路尾追,从东面将中. All Rights Reserve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2017.05军事文摘壮烈牺牲。

30日上午,兴安县的桂军增至4个团并对界首渡口浮桥进行轰炸,红军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又再次架起浮桥,确保军委一、二纵队全部渡过湘江。

师参谋长杜中美接替指挥10团后,战至下午也不幸中弹牺牲。

12月1日,红4师在完成新圩阻击任务的红5师配合下,又连续阻击光华铺和兴安北上之敌数十次的进攻,直至中央红军主力过江后才组织部队撤退,向西转移。

全州脚山铺阻击战 11月28日-12月1日,脚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红军牺牲最大的一场战斗。

刘建绪指挥湘军携紧随其后的薛岳5个师,于27日经黄沙河进占全州。

红1军团长林彪率2个师,兵力不足1万人,于28日全部进入脚山铺阻击阵烈。

红5团2个连伤亡殆尽,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因不愿当俘虏而开枪自杀。

12月1日中午,红1军团按照军委要求完成阻击任务,1师和2师交替掩护,边打边撤,向西转移。

红1军团与占绝对优势的湘军鏖战4天,英勇的完成了把湘军挡在脚山以北的阻击任务,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军团政委聂荣臻和红4团政委杨成武负伤,红5团政委易荡平等千余人牺牲,两个师共损失近4000人。

水车地区后卫阻击战 11月26日-12月3日,湘江战役中,红5军团34师作为总“后卫”部队,一直担任殿后的重任,边走边打,掩护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向西进行突围。

11月26日,师长陈树湘受领作战任务:坚决阻击尾随之敌,掩护红8军国民党军企图凭借湘江之险将中央红军消灭. All Rights Reserved.李德、博古采用大搬家似的战略转移方针,使得中央红军在突破湘江时蒙受巨大损失2017.05军事文摘。

长征中著名的战役

长征中著名的战役

1.湘江战役。

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2.赤水河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3.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

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

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

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1934年冬,中央红军长征过境广西,在桂林市全州、兴安、灌阳三县经历了7天的湘江战役。

数万英勇的红军将士浴血奋战、向死而生,最终突破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经由资源、龙胜、灵川向西北进发。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红军在至暗时刻苦苦探寻希望的曙光“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这首诗所描述的,正是当时的壮烈场景。

1934年11月底,红军被压在桂北东西纵深80公里、南北100公里的锥形地带,急迫需要渡过湘江。

12月1日凌晨,光华铺阻击战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当天凌晨3︰30,中央局、中革军委、总政治部联合发来一封紧急电报,命令红一、红三军团不惜一切代价抢渡湘江:“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

”这句军令,至今镌刻在兴安县界首镇红军堂的墙面上。

“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上到军团总指挥、下到基层指挥员,全都冲锋陷阵、一马当先。

”黄利明介绍说。

据记载,共有14名团以上干部倒在湘江两岸。

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在脚山铺阻击战中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

敌人手持刺刀冲过来的时候,他不愿做俘虏,一把夺过警卫员手中的枪,朝自己扣动扳机,献出了年仅26岁的宝贵生命。

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带领部队负责全军后卫,腹部被子弹打穿,昏迷中被俘。

醒来时,他从腹部伤口处把肠子掏出扯断,为革命胜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红军在敌众我寡的湘江战役中能突围,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部队领导身先士卒,全体战士视死如归,在最危急的时候众志成城,最终得以突破湘江封锁线,为革命胜利保留火种。

经湘江一役,红军从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整条江。

战斗结束后,群众在江边挖了个大坑,掩埋红军英烈三天,更多的烈士则沉入江底,“其惨烈空前,悲壮绝后”。

面对生死存亡,红军指战员在至暗时刻苦苦探寻希望的曙光。

湘江战役 --鲜血与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

湘江战役 --鲜血与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

湘江战役--- 鲜血与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湘江之战:红军长征时期最惨烈、最悲壮的历史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7日-12月1日),是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双方的一次战役。

1934年11月下旬,蒋介石调集25个师沿湘江构筑了对红一方面军“长征”的第四道封锁线。

林彪统一指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4师参与了这场战役,红一军团在脚山用阵地战硬顶着国军湘军的进攻,损失6000人。

湘江战役的结果使中央红军由10余万锐减为4万余人,董振堂、陈云之红五军团损失过半,刘少奇、罗荣桓的红八军团和少共国际师于此役几乎覆没。

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1934年10月10日-12月10日) 湘江战役简介: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

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中央红军由10余万锐减为4万余人,董振堂、陈云之红五军团损失过半,刘少奇、罗荣桓的红八军团和少共国际师于此役几乎覆没。

战前概况:1934年11月中旬,从中央苏区向西进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继续西行,向湘桂边境前进。

蒋介石则拼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于湘江以东。

湘江战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湘江战役前,根据蒋介石的安排,湘军刘建绪的第1纵队,开赴广西东北部的全州,与广西第15军夏威部切取联系,组成拦截红军的正面防线;中央军吴奇伟的第2纵队,由薛岳指挥,沿湘桂公路祁阳、零陵、黄沙河一线进行侧击,保持机动,防止中央红军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中央军周浑元的第3纵队、湘军李云杰的第4纵队、湘军李韫珩的第5纵队从东面将中央红军压向湘江防线。

1934年11月16日,湘桂军阀达成堵截中央红军的“全州”协议。

湘军刘建绪与桂军夏威防区的划分以湘桂边界的黄沙河为界,桂军担任兴安、全州、灌阳至黄沙河(不含)一线的防御;湘军担任衡阳、零陵、东安至黄沙河一线的防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江战役--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这时:蒋介石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他任命湘军头自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蒋介石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及部分湘军在后面追击”此时的蒋介石踌躇满志"得意洋洋”以为定能将红军全歼于湘江,潇水之间了,
11月20日”白崇禧见红军的一支部队占领了湘南的江华"又向广西恭城奔来?白崇禧同粤军和湘军一样?不愿同红军硬打而消耗实力?以防红军进入本省或被蒋介石吞掉,就借口兵力不够及防止红军南进广西、在11月21日忽然从兴安"全州“灌阳撤兵’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何键为求自保’也不尽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这130里防线无兵防守达7天之久“
顺利通过第四道封锁线的机会到来了,可惜?红军未能抓住这一良机'
11月25日:中革军委才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红1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界首‘未经战斗就占领了这一渡口。

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华里的湘江两岸、这时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阳以北的桂岩地区;
剩下的问题就是争取时间'十万火急的命令一道接一道?遗感的是?中央军委纵队就是加快不了行军的速度;11月26日/走了8公里;27日‘只走了6公里;28日‘走了28公里;29日/走了32公里;足足4天,才走到湘江岸边’最高三人团是想将中央苏区整个地搬到湘西去”临突围前‘雇了几千名挑夫'绑了三千多副挑子“兵工厂拆迁一空"工厂都卸走机器。

凡是能够搬走的值钱的东西都装在骡子和驴子的背上带走“组成了庞大的启方运输队,需要七'八个人抬的石印机。

需要十几个人抬的大炮底盘、也舍不得丢下”在山间羊肠小道上行走’这样的队伍怎么能加快行军速度呢?
11月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
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

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

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

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湘江一战”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

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