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第五章牵伸技术概述

本章将介绍牵伸技术,包括定义、分类、应用领域、作用机制、操作方法及 注意事项。
牵伸技术的定义
牵伸技术是一种运动治疗技术,通过应用适当的牵引力帮助身体的肌肉和关 节进行伸展和放松,以促进康复和提高运动表现。
牵伸技术的分类
• 主动牵伸:由患者主动进行的牵伸动作,例如主动肌肉牵伸和主动关 节牵伸。
• 被动牵伸:由治疗师或外力进行的牵伸动作,例如被动肌肉牵伸和被 动关节牵伸。
牵伸技术的应用领域
运动损伤康复
牵伸技术常用于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帮助肌肉和关节恢复弹性和灵活性。
运动表现优化
适当的牵伸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柔韧性和关节活动范围,从而改善运动表现。
预防运动伤害
通过定期进行适当的牵伸,可以减少肌肉和关节受伤的风险。
牵伸技术的作用机制
1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2
适当的牵伸可以帮助增加关节的活动范
围,减少僵硬和不适感。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拉伸肌肉纤维
牵伸技术通过施加适度的牵引力,可以 拉长紧张的肌肉纤维,改善其弹性和柔 韧性。
促进血液循环
牵伸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氧气 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康复和恢复过 程。
牵伸技术的操作方法
• 确定牵伸目标:针对具体肌肉群或关节,确定牵伸的目标。 • 选择适当的姿势:选择适合牵伸目标的姿势,使肌肉或关节处于最佳伸展位置。 • 控制牵伸强度: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舒适感,控制牵伸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 逐渐增加牵伸幅度:在患者适应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逐渐增加牵伸的幅度。 • 注意患者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牵伸的力度和方法。
牵伸技术的注意事项
运动治疗技术概论3篇

运动治疗技术概论第一篇:运动治疗技术概论运动治疗是运用体育运动、健身运动、康复运动和舞蹈等各种运动方式来防治疾病、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方法。
它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改善身体机能,还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运动治疗的基本原理、运动治疗方法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介绍运动治疗技术。
一、运动治疗的基本原理1.运动治疗的概念和作用运动治疗是一种借助于运动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它具有以下作用:(1)促进心血管、呼吸、消化和免疫等系统的功能。
(2)改善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力量、伸展度、协调性等。
(3)帮助患者舒缓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2.运动治疗的基本原理(1)运动通过调整身体和心理状态,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身体健康。
(2)运动可以改善心、肺、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3)运动可以刺激人体生理激素、神经递质等物质的释放,增强人体免疫力。
二、运动治疗的方法1. 按疾病分类(1)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可采用有氧运动、心肺康复训练等方法。
(2)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脊髓损伤等,可采用运动控制训练、平衡训练等方法。
(3)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骨科疾病、运动损伤等,可采用康复力量训练、伸展训练等方法。
(4)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等,可采用有氧运动、代谢训练等方法。
2. 按运动方式分类(1)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车等,可促进心肺系统的健康。
(2)无氧运动:如力量训练、爆发性运动等,可促进肌肉、骨骼系统的健康。
(3)平衡训练:如瑜伽、普拉提等,可促进肌肉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三、运动治疗的临床应用1. 康复领域运动治疗可以促进受伤或手术后的身体康复,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恢复肌肉、骨骼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2. 心理领域运动治疗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压力,有助于改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 预防领域运动治疗可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提高抗病能力。
总之,运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健康治疗方法,其具体实施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运动治疗技术概论

运动治疗技术概论概述运动治疗技术是一种通过运动来改善或恢复身体状况的治疗方式。
它在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多种疾病和损伤有效。
运动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康复中心、医院、职业疗法中心、老年护理机构、学校、社区等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
在运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式,通过语言、动作、触觉等多种方式指导病人进行运动。
基本原理运动治疗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运动来改善身体状况、提高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 增强肌肉力量和体力运动可以强化肌肉力量和体力,提高身体的机能和素质。
通过锻炼肌肉和提高体力,可以帮助病人进行更多的活动,并提高生活质量。
2. 提高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运动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有效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及退化性关节病。
通过提高关节稳定性和灵活性,病人可以进行更多的动作,减少运动损伤。
3. 改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运动可以改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
对于老年人及有定位障碍的病人尤为重要。
4. 减少疼痛和炎症运动可以帮助减少疼痛和炎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通过增强肌肉和提高身体机能,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的程度。
常用运动治疗方式1. 筋膜松弛筋膜松弛是一种通过刺激肌肉周围的筋膜组织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的治疗方法。
治疗师可以通过手法、蒸汽、热敷、伸展等方式来达到筋膜松弛的效果,在肌肉紧张和病痛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2. 增强肌肉力量在运动治疗的过程中,增强肌肉力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它可以通过肌肉收缩动作和训练来达到目的。
增强肌肉力量可以同时提高身体机能和保护身体免受伤痛。
3. 外展运动外展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预防运动损伤和退化性关节病。
它可以通过单脚平衡、屈膝等方式来达到效果。
4. 滚轮训练在运动治疗中,滚轮训练是一种常见的开发肌肉和提高身体机能的方法。
在滚轮训练中,治疗师会指导病人使用滚轮器设备,在平坦地面上通过滴转滾轮运动来强化肌肉群。
第一章-运动疗法概论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按摩 (massage) 被动关节运动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关节松动术 (mobilization) 牵拉 (stretch)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
运动疗法目的
康复医学是功能医学。运动疗法是康复医学 重要的治疗技术之一,它主要是通过运动的 方法,治疗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个人的活 动能力,增强社会参与的适应性,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
具体化目的
牵张短缩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及其他软组织,扩大关节活动度。 增强肌肉的肌力和肌肉活动的耐力。 抑制肌肉的异常张力,使肌肉松弛,缓解其紧张度。 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如脑卒中后的肢体偏瘫,对瘫痪肢体施行运动功能的再学
运动疗法中常用的运动方式
被动运动(passive movement):适用瘫痪或很软弱肢体 • 预防挛缩和粘连 • 刺激伸屈反射 • 增强本体感 • 为主动运动作准备
助力运动(assisted movement) • 增强肌力和改善功能
主动运动(active movement) • 增强肌力和改善功能 • 改善心肺功能和全身状况
同一运动不同运动功能的肌肉、增加其接受外界刺激的敏 感性、影响同一模式中力量较弱的肌肉。
运动疗法适用的对象
神经系统疾病 骨科疾病 内脏器官疾病 肌肉系统疾病 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及其他障碍
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
• 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脊髓损伤或炎症、周围 神经损伤、脑性瘫痪等
辅助主动运动
辅助运动:即凭借治疗师、患者健肢、器械 装置(如滑轮、回旋器)、气垫气球、水浴 等方法的辅助或消除重力的影响下,引导和 帮助患者主动完成的运动。助力常加于肌肉 开始收缩和结束时,尽量使主动运动为主, 助力运动为辅
康复康复运动疗法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康复康复运动疗法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摘要
本文档描述了康复康复运动疗法技术的操作规程,包括康复康复运动疗法的定义、操作准备、注意事项、技术操作步骤等。
本文档适用于康复康复训练师和有关康复方面的医务人员。
康复康复运动疗法的定义
康复康复运动疗法是一种以运动为手段进行康复治疗的方法。
通过对运动的刺激,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和加强,改善身体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操作准备
- 了解患者病情和康复目标
- 准备康复康复运动疗法所需的器材和环境
- 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和手套
- 对康复康复运动疗法操作步骤进行熟悉
注意事项
- 康复康复运动疗法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 确保康复环境的安全卫生
- 选择适当的康复康复运动疗法项目
- 操作中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
技术操作步骤
1. 进行患者的初步评估和康复目标制定
2. 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基础训练和暖身活动
3. 根据患者康复目标选择相应的康复康复运动疗法项目
4. 根据康复康复运动疗法项目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
5.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逐步调整康复康复运动疗法的强度和时间
6. 进行康复康复运动疗法的收尾工作和评估
结论
康复康复运动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在进行康复康复运动疗法操作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注意事项的提示,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步骤。
运动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是一个以运动和体育运动为主的治疗方法,通过对身体的运动和锻炼,帮助人体恢复和增强其自身的机能。
运动治疗技术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运动治疗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运动疗法、康复运动、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等。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从身体和心理方面恢复健康,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自我发展和成长。
一、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运用运动和体育锻炼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项治疗技术。
它重点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和人口群体进行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包括慢性疾病、心脏疾病、肺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遗传疾病、偏瘫、失智症、多发性硬化等等。
运动疗法可以帮助身体健康,使人体机能更加优异。
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帮助人们降低血压、降低血糖、降低血脂、提高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降低心理压力和紧张感等等不过,对于不同疾病的运动疗法亦有不同要求,患者应根据医师要求进行运动。
二、康复运动康复运动是一种可以帮助拥有身体残疾或受伤的人们恢复他们的身体机能的技术。
康复运动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伤害,包括骨折、脊椎损伤、关节退化、肌肉病、脑损伤及截肢等等。
康复运动的目标是恢复身体功能,让身体的受损部位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康复运动根据患者的伤害类型和他们的身体条件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而治疗方案与训练周期亦讲究安排和数量等,聚焦骨骼肌肉恢复,帮助患者重新掌握动作技能,增加身体的稳定性,提高体质水平。
三、音乐疗法音乐疗法是一种采用音乐和音乐活动进行心理和情感康复的技术,主要针对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可能产生问题的患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等。
音乐疗法利用音乐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紧张感,促进放松和情绪管理,以及提高个人的自尊心和自我肯定感。
常见的音乐疗法活动包括音乐演奏、组合训练、创作音乐、唱歌和舞蹈。
四、艺术疗法艺术疗法是一种将创造性活动作为治疗精神疾病和康复的基础,通过绘画、音乐、手工艺、创作等形式的艺术形式来帮助人们康复。
运动疗法的名词解释

运动疗法的名词解释运动疗法是指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运动来达到身心健康的一种疗法。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改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
运动疗法的目的是通过适当的运动以及相关的技术手段,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促进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人们达到身心和谐,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是一种综合的治疗方法,它包括了多种运动方式,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平衡训练等。
有氧运动包括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促进身体脂肪的燃烧。
力量训练包括举重、拉伸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灵活性训练包括瑜伽、普拉提等,可以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改善身体的柔韧性。
平衡训练可以提高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和骨折。
运动疗法的机理是通过运动能够刺激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等多个系统,改善身体的功能和代谢,促进康复和预防疾病。
运动可以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增加血管的弹性和血流量,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
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血糖利用率和胰岛素敏感性,预防糖尿病和肥胖症。
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的质量,改善姿势和步态,预防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
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抗病能力。
运动可以改善睡眠,缓解紧张和焦虑,提高情绪和心理状态。
运动疗法适用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运动疗法可以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疾病;可以用于康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骨折和手术后的康复;可以用于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还可以用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质量。
在具体的运动疗法中,要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制定适当的运动方案和措施,包括运动种类、强度、频率和时长等。
运动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运动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身体表现方式,是人类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久坐不动的工作模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遭受着各种运动损伤和疾病。
运动治疗技术就是利用运动和运动原理来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的一种综合性治疗手段。
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无副作用,既可以在医院进行,也可以在家中进行。
运动治疗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评估阶段、治疗阶段和评估治疗效果阶段。
评估阶段包括病史询问、身体检查、功能测试、运动能力测试等,通过这些评估手段,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运动能力,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阶段中,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因素,制定一套具体的运动计划,并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运动康复操、定向训练、间歇性训练等。
为了保证运动治疗的安全,治疗阶段必须进行适当的监测和记录。
在治疗期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并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以适应治疗的需要。
在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治疗效果,这一阶段是评估运动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运动能力,以便在下一次治疗期间做出相应的调整。
运动治疗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运动康复操。
运动康复操是指一种由专业的运动教练或理疗师通过对身体的柔软性、强度、平衡、姿势等方面进行训练,以减轻运动伤害和提高身体的运动性能的综合性运动。
通过适量、有规律地运动,可以加强人体的各种功能,速度恢复身体功能,达到康复效果。
2. 定向训练。
定向训练是指针对某一肌肉群或功能部位的运动,以增强其运动性能和力量的综合性运动。
通过选取适当的动作和重量,可以提高肌肉的自动牵引和收缩能力,降低关节的压力,使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达到治疗效果。
3. 间歇性训练。
间歇性训练是指将运动时间分为一些特定的时间段,以便在完成运动活动的同时,训练身体的耐力和快速反应性。
通过时间上的间歇训练,可以有效地达到运动损伤康复和身体机能的增强。
4. 柔性训练。
柔性训练是指一种通过拉伸训练,增加身体柔韧性和伸展度的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 康复的核心是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评定为治疗服务,治疗是达成康复目标的的必要措施。
2.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两部分内容。
3. 物理治疗是运用力、电、光、声、水及温度等物理因子来促进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改
善功能的一门专业学科。
4. 运动疗法是指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本原理,采用主动和(或)被动的运动,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来矫正人体身体、心理、情感及社会功能障碍,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类康复治疗措施。
5. 运动治疗技术的特点:主动参与、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防病和治
病相结合。
6. 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以力学和运动学原理为基础、神经发育
疗法和运动再学习疗法、以代偿和替代原理为基础。
7. 运动治疗技术的分类方法:根据肌肉收缩的形式是分类、按运动方式
分类。
8. 运动治疗技术的治疗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参与、全面锻炼。
第二章:关节活动技术
1. 关节活动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方法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肌肉痉挛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关节功能
障碍的运动治疗技术。
2. 关节活动技术常用训练方法: 主动运动、主力运动、被动运动、持续性被动活动、第三章:关节松动技术
1. 关节松动技术是指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技能之一,主要应用于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疼痛或关节僵硬等。
由于澳大利亚的麦特兰德对这一技术的发展贡献很大,故也称为“麦特兰德手法”“澳式手法”
2. 关节松动技术不同的松动速度产生的效应不同,小范围、快速松动可抑制疼痛;大范围、慢速松动可缓解紧张。
第四章:肌力训练
1. 肌力:肌力是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是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肌肉发挥其生理功能的形式,肌
肉主要是通过对外界做工。
2. 按照不同肌力大小分类肌肉的运动方式分类可分为: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
抗阻运动、牵伸运动。
3. 按照不同肌肉收缩的方式分类可分为等长训练、等张训练和等速训练。
4. 肌力训练目的可分为:肌力训练和肌肉耐力训练。
第五章:牵伸技术
1. 牵伸技术:是指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 电动设备)牵伸短缩或挛缩组织并使其延长,
利用该技术能明显改善组织的短缩或挛缩状态,以达到重新获得关节着微软组织的伸
展性、降低肌张力,改善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目的。
2. 牵伸方向:牵伸力量的方向应与肌肉紧张或挛缩的方向相反。
3. 牵伸强度:牵伸力量必须足够拉紧软组织的结构,但不至于导致疼痛或损伤。
4. 牵伸时间:被动牵伸持续时间为每次10-15 秒,也可以达30-60 秒,然后重复10-20 次,反复使
被牵伸肌肉在长度上延伸、局部有紧张牵拉感。
每次之间要休息30 秒左右,并配合
轻手法按摩,以利于组织修复并缓解治疗反应。
第七章:平衡与协调训练
1. 平衡:满足牛顿第一定律,平衡在临床上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
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类
2. 平衡反应:指当平衡状态改变时,肌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
间和运动时间。
3. 平衡的维持机制: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
4. 协调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地运动的能力。
所完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
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共济失调
5. 桥式运动的目的:训练腰背肌和提高骨盆的控制能力,诱发下肢分离运动,缓解
躯干及下肢痉挛,提高躯干肌肌力和平衡能力。
6. 桥式运动的方法:患者仰卧位,双手放于体侧,或双手交叉十指相握,胸前上
举,注意还手大拇指放在最上面,以对抗拇指内收和屈曲(Bobath 手),下
肢屈曲支撑于床面,患者将臀部抬离床面,尽量抬高,即完成伸髋、屈膝、足
平踏于床面的动作。
双侧下肢同时完成此动作为双桥运动,但侧下肢完成此动作
为单桥运动。
第十一章:轮椅训练
1、轮椅架:固定式轮椅的结构简单,强度和刚度好。
折叠式轮椅折起后体积小,便于携带
2、足托和脚托:足托离地5cm以上,调节其高度,应先降低脚托,让患者的足跟恰
离开托
面,然后再上抬 1.3~1.5cm 固定
3、坐垫要求:1、软硬适中2 、良好的均压性3 、易于透气,吸湿和清洁
4、坐垫种类:1、泡沫塑料坐垫2 、凝胶坐垫3 、充气坐垫
5、靠背:1、低靠背2 、高靠背3 、高靠背加头托第十二章:体外转移训练
1、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卧—坐—站—行—走
2、转移训练是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活动能力的前提
3、转移的完成应具备良好的平衡,稳定的基底面
4、基本概念:1、重心:即重力的作用点
2 、人体重心:人体各组成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
3 、基底面:是身体支撑点在支撑面上所围成的面积
5、影响平衡的因素:1、重心的高度2 、基底面的大小3 、重力线和基底面
6、主动转移的基本原则:1 、选择适当的转移时机
2
3
4
7、主动转移前的准备:
、选择最安全,最容易的方法
、选择有一定硬度的床垫和椅面
、转移的平面之间应该相互靠近
1 、肌力及平衡能力的训练
2 、教会患者利用技巧转移
第十三章:步行功能训练
1、步行是指通过双脚的交互移动来安全,有效的转移人体的一种活动
2、自然步态的定义:人在正常的条件下移动身体交替迈出脚步的定型的姿态称为自然步态
3、步行的条件:1、肌力2 、平衡能力3 、协调能力及肌张力平衡4 、感觉功能及空间认知功能
5 、中枢控制
4、步态训练的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1、稳定脊柱,盆骨2 、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3 、提高运动时由核心输出的力量
4 、协调上下肢协调工作能力
5 、预防运动损伤
6 、降低能量消耗
7 、提高身体的变向和位移速度
第十六章:Bobath 技术
1.Bobath 理论是以运动控制为核心的系统性疗法为基础,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框架。
Bobath 密切关注神经生理学、骨骼肌与运动学等领域里最新研究,发展具有专业性和独特性的评价治疗法。
2.Bobath 技术治疗原则:强调学习运动的感觉、强调学习基本的运动模式、按照运动的发晕
顺序制定训练计划、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3. 关键点或部位,是指在调整姿势张力的同时可促进更正常姿势反应及运动的身体部分。
(躯干中心部关键点、近端关键点、远端关键点)
4. Bobath 认为:正常运动的感觉体验式学习新运动模式的基础,也有助于抑制患者
的异常运动模式。
5. 注意点:1、节奏要缓慢2 、在应用手法的过程中,治疗师要通过观察肌张力的变化和
患者有无出现主动运动来判断肌肉活动是否正常 3 、强而有力的手法用于延长痉挛肌的
长度 4 、当出现主动反应时,治疗师应逐渐减少控制,通过反复实践最终重获正常的运
动模式
6、头部关键点控制:1、前屈:全身屈曲模式占优势,抑制全身伸展模式,完成促进屈曲
2 、后伸:颈部伸张,全身伸展占优势,抑制全身屈曲模式,完成伸展
姿势,促进伸展运动
3 、旋转:用于破坏全身性伸展和屈曲模式
7、躯干关键点控制:胸骨柄中下段主要控制躯干的张力。
躯干伸展,使全身肌占优势,成为抑制全
身性屈曲模式的方法。
躯干旋转,可以破坏全身性屈曲,伸展模式
8、躯干关键点操作方法:1、“^”弧形运动2、胸部挺直,下压治疗
9、肩胛及上肢关键点的控制:保持肩胛带向前伸则全身屈曲占优势,能抑制头向后方过伸
的全身伸展模式,也可以诱导上肢伸展状态向前伸出,可促通肩
胛带向前方突出
10、下肢及骨盆关键点的控制:坐位骨盆后仰时,上半身屈曲位占优势,下肢伸展位占优势。
骨盆前倾坐位时上半身伸展占优势,下半身屈曲占优势。
站
位时成后仰姿势,全身伸展模式;站位时成前倾姿势,全身屈曲
模式
11、促进正常姿势:1、翻正反应的促进2 、保护反应的促进3 、平衡反应的促进
12、小二脑瘫痉挛型治疗原则:应以减轻躯干,盆骨以及肩胛带的张力为主要目标,然后再进行
恢复功能的其他训练
13、小二脑瘫手足徐动型治疗原则:改善其头部和躯干的控制力,促进手的功能恢复,就要帮助
患儿从地板站起来,在调整姿势,让身体负重
14、小二脑瘫共济失调型治疗原则:通过负重及给关节施压控制肌张力
15、小二脑瘫软瘫型治疗原则:努力促进持续性共同收缩,促进抗重力能力,多种姿势让四肢负
重,让患儿有运动感觉体验
16、Bobath 将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弛缓期,痉挛期和相对恢复期第十八章:Rood 技术
1、定义:Rood 技术又称为多种皮肤感觉刺激技术,是通过对相应皮肤区域,采用多种感觉
刺激,以诱发产生肌肉的收缩或关节运动的方法
2、刺激的方法:触觉刺激,温度刺激,叩击,牵拉,挤压,听觉刺激,视觉刺激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