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技术讲义全

合集下载

《运动治疗技术》轮椅训练训练方法教学讲义ppt

《运动治疗技术》轮椅训练训练方法教学讲义ppt

02
轮椅训练的基本方法
基础坐姿训练
01
02
03
总结词
通过正确的坐姿,提高轮 椅操控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
详细描述
保持上身挺直,双脚平放 在踏板上,膝盖微屈,双 手轻握扶手,头部保持自 然姿势。
注意事项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适时休息和活动,防止 肌肉疲劳和不适。
手部力量训练
总结词
增强手部肌肉力量,提高 轮椅操控的准确性和持久 性。
竞技轮椅训练策略
速度训练
提高轮椅前行速度,加强爆发力。
耐力训练
培养长时间持续操控轮椅的能力。
技术训练
针对不同场地和比赛项目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应对能力。
04
轮椅训练的评估与调整
训练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0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估指标,如轮椅操作技能
、身体功能改善等。
评估方法
02
采用观察、量表评价、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全面评估患者的
经验总结与反思
经验总结
在轮椅训练过程中,要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 划。同时,要重视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训练。
反思
在训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患者可能对训练产生抵触情绪、 训练效果不明显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原因,调整训练方案,并加强 与患者的沟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运动治疗技术》轮椅训练训练方 法教学讲义
目录
• 轮椅训练技术概述 • 轮椅训练的基本方法 • 轮椅训练的技巧与策略 • 轮椅训练的评估与调整 • 轮椅训练的安全与防护 • 轮椅训练的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轮椅训练技术概述

运动治疗技术讲义全

运动治疗技术讲义全

运动治疗技术讲义全项目一:导论授课题目: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容及分类第三节运动治疗的机制第四节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课时:2课时一、回顾复习运动疗法、PT的概念二、导入新课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机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运动疗法的具体目的: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的肌力和肌肉活动的耐力,抑制肌肉的异常力,改善神经肌肉的功能,提高移动步行能力,提高平衡性和协调性功能训练,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针对不同病患进行各种体操训练,改善全身功能状态,预防或治疗后各种并发症。

三、讲授新课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1.物理疗法——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叫作物理疗(phyicaltherapy,PT)。

2.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应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因素)称之为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3.理疗——在物理疗法中利用电、光、声、水、温度等各种物理学因素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法,常常被称为理疗。

二、发展简史(一)国发展史(6个时期)1.先时期2.汉晋南北朝3.隋唐时期4.宋元时期5.明清6.现代(二)国际发展史第二节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容及分类一、目的及其技术分类二、应用围三、禁忌症第三节运动治疗的机制一、实施原则二、常用运动方法第四节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常用器材和设备(一)训练用器械1.肋木2.训练床(台)3.悬吊架4.运动垫5.体操棒6.单轮固定脚踏车或功率自行车7.姿势矫正镜8.训练球9.肩关节旋转运动器10.前臂外旋运动器11.腕关节屈伸运动器12.哑铃13.沙袋14.弹簧拉力器15.骨四头肌训练器16.平衡杆17.助行器(架)18.阶梯19.训练用倾斜床20.治疗师坐凳21.平衡板22.踝关节矫正板23.楔形垫24.实用步行训练装置25.支撑器26.牵引用器材27.水中运动设备28.跑台(二)评定设备1.等速运动评定仪2.负重平衡评定训练仪3.心肺功能测定仪器4.步态分析装置5.电诊断仪(三)其他器械九、运动疗法与循证医学四、巩固练习与师生互动(一)课堂提问1.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容;3.运动治疗的机理4.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五、小结与点评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们完成了以下教学任务(一)知识目标:1、了解运动疗法与循证医学2、熟悉运动疗法技术的发展简史、常用器材和设备3、掌握运动疗法技术基本概念、目的及技术分类、应用围、禁忌症、实施原则、常用运动方法、运动功能评定(二)能力目标:1.能叙述运动疗法技术基本概念、目的及技术分类、应用围、禁忌症、实施原则、常用运动方法。

运动治疗技术讲稿2-1

运动治疗技术讲稿2-1

运动治疗技术第一章论绪1.掌握:运动治疗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运动治疗的原则及运动治疗技术的分类学习目标2.熟悉;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及现状、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和运动治疗的方法。

3.了解,运动治疗技术在现代康复治疗中的地位、目前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及发机制。

4.明确物理治疗师的素质要求,学会格守职业操守。

全面理解人体运动的需求及潜展趋势。

在能力的激发在运动治疗中的重要性。

康复(rehabilitation)的核心是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评定为治疗服务,治疗是达成康复目标的必要措施。

随着康复治疗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在现代医疗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已毋庸置疑,而运动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中最基本的和最积极的治疗方法。

随着脑功能等基础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和神经生理学理论的引入,运动治疗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科学治疗体系,在临床康复治疗中也越来越显现出它的治疗价值。

述第一节概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两部分内容,本教材主要阐述的是运动疗法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一、基本概念1.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是运用力、电、光、声、水及温度等物理因子(physical那cts)来促进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功能的一门专业学科。

是康复治疗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物理治疗师(physiotherapist,PT)是指实施物理治疗的临床医务工作者,是康复医疗逐渐发展成熟后形成的专业治疗人员,与作业治疗师(occupational therapist,OT)、语言治疗师speech therapist,ST)等同属于医学相关类人才。

其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3.运动疗法(therapeutic exercise)是指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本原理,采用主动和(或)被动的运动,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来纠正人体身体、心理、情感及社会功能障碍,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类康复治疗措施。

运动治疗技术概论

运动治疗技术概论

运动治疗技术概论概述运动治疗技术是一种通过运动来改善或恢复身体状况的治疗方式。

它在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多种疾病和损伤有效。

运动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康复中心、医院、职业疗法中心、老年护理机构、学校、社区等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

在运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式,通过语言、动作、触觉等多种方式指导病人进行运动。

基本原理运动治疗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运动来改善身体状况、提高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 增强肌肉力量和体力运动可以强化肌肉力量和体力,提高身体的机能和素质。

通过锻炼肌肉和提高体力,可以帮助病人进行更多的活动,并提高生活质量。

2. 提高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运动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有效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及退化性关节病。

通过提高关节稳定性和灵活性,病人可以进行更多的动作,减少运动损伤。

3. 改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运动可以改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

对于老年人及有定位障碍的病人尤为重要。

4. 减少疼痛和炎症运动可以帮助减少疼痛和炎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通过增强肌肉和提高身体机能,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的程度。

常用运动治疗方式1. 筋膜松弛筋膜松弛是一种通过刺激肌肉周围的筋膜组织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的治疗方法。

治疗师可以通过手法、蒸汽、热敷、伸展等方式来达到筋膜松弛的效果,在肌肉紧张和病痛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2. 增强肌肉力量在运动治疗的过程中,增强肌肉力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它可以通过肌肉收缩动作和训练来达到目的。

增强肌肉力量可以同时提高身体机能和保护身体免受伤痛。

3. 外展运动外展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预防运动损伤和退化性关节病。

它可以通过单脚平衡、屈膝等方式来达到效果。

4. 滚轮训练在运动治疗中,滚轮训练是一种常见的开发肌肉和提高身体机能的方法。

在滚轮训练中,治疗师会指导病人使用滚轮器设备,在平坦地面上通过滴转滾轮运动来强化肌肉群。

运动疗法 全PPT医学课件

运动疗法 全PPT医学课件
生理运动:关节最大范围的自主运动 附属运动:自主运动外的活动,如关节 的分离、牵引、相邻骨间的滑动。 基本手法:摆动、滑动、滚动、旋转、 分离和牵引分离。
23
关节松动技术手法分级:
Ⅰ级:在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 地来回松动关节。
Ⅱ级:在关节生理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 性地来回松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 和终末端。
30
1.皮肤刺激:包括促进和抑制 (1).触觉刺激法:快速擦刷、轻微触摸、
局部施加深重的压力或柔和的触摸 (2).温度刺激法:有冰块擦刷或轻触皮
肤3~5s,可粗机肌肉收缩。
31
2 .本体感觉刺激 (1).兴奋手法:快速牵伸肌肉、轻叩肌肉 的基建和肌腹、快速挤压肌腹、在关节活 动的末端施加牵伸、牵伸手或足内肌、抗 阻收缩、挤压关节、骨突处施压。 (2).抑制手法:轻柔指压关节、持续加压 肌腱附着点、缓慢推摩和轻微挤压背侧脊 神经区、缓慢转动体位、肌肉持续牵伸等
21
(十二).关节活动训练 指通过患者的主动和被动运动,以及
治疗者的牵引和手法治疗,改善和维持关 节活动范围的治疗方法。用于预防制动时 (长期卧床、瘫痪、固定)发生关节痉挛, 治疗由于骨关节外伤和疾病、神经疾病或 其他原因导致的关节活动障碍。
训练方法: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关 节松动技术。
22
关节松动技术:是指治疗者操作患者的 关节胜利和附属运动,以缓解关节的疼痛, 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手法。
6
静力性、运动性、和抗阻运动的关系
肌肉张力
关节运动
静力运动
抗阻运动
动力运动
7
静力性、运动性、和抗阻运动特性比较
运动特性 静力性运动 运动性运动 抗阻运动
肌肉张力 变化不大 明显增加 相应增加

运动治疗技术-PPT课件

运动治疗技术-PPT课件
向足侧滑动
返回
脊柱关节松动技术
腰骶关节:前屈摆动
返回
脊髂柱关嵴节后松动旋技术 旋
髂嵴前
返回
脊柱关节松动技术
髂嵴内旋
髂嵴外旋
返回
上肢关节松动技术
肩关节:解剖
锁骨的肩峰端 肩峰
l盂肱关节 l肩锁关节 l胸锁关节 l肩胛胸壁关节
返回
上肢关节松动技术
盂肱关节:解剖
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
滑动 滑动
返回
治疗平面
假想的平面
平行于关节面 垂直于关节的轴心
治疗时
属于分离或牵拉的手法,实施力的方向或是平 行于或是垂直于治疗平面
滑动(gliding)手法施力的方向平行于治疗平面 滚动(rolling)手法施力的方向沿着治疗平面变化
返回
I I II III IV
A
起始端
II III
手法等 级
轻微的疼痛多为正常的治疗反应 通常在4~6小时后应消失 如第二天仍未消失或较前加重
手法强度太大,应调整强度或暂停治疗一天
如果经3~5次的正规治疗,症状仍无缓解或反而加重,应 重新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34
返回
第二节 脊柱关节松动技术
颈椎解剖
•共7块 •横突有孔,棘突分叉 •第1颈椎:寰椎 •第2颈椎:枢椎 •第7颈椎:隆椎。
凹凸法则
(Concave-convex rule)
1.运动的关节面为凸面时,滑动的方向与 骨的角运动方向相反。
2. 运动的关节面为凹面时,滑动的方向与 骨的角运动方向一致。这种关系是决定 关节松动术使用滑动手法时,施加外力 方向的基础。
轴旋转(Spin)
骨围绕着机械轴进行旋转的运动。轴旋 转具有以下特征:

《运动疗法全》课件

《运动疗法全》课件
详细描述
牵引疗法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对于适应症的选择和牵引强 度的控制要求较高。
按摩疗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按摩疗法是指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方法来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的 治疗方法。
按摩疗法包括深层组织按摩、瑞典式按摩等,通过按摩和推拿 的手法,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总结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和难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 求。
详细描述
适应性原则是运动疗法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各不相同,因此需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反馈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和难 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物理因子疗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物理因子疗法是指利用物理因子(如电、 光、热、磁等)来治疗疾病和促进身体功 能恢复的方法。
物理因子疗法包括电疗、光疗、热疗、磁 疗等,通过物理因子的作用,改善血液循 环、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散等。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物理因子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疼痛 和炎症,具有无创、无痛、无副作用等优 点。
运动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运动疗法源于古代的体操 和按摩疗法,随着医学和 科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 现代的运动疗法。
发展
现代运动疗法结合了生物 力学、神经生理学、心理 学等多学科知识,不断发 展和完善。
未来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运 动疗法将更加个性化、智 能化和普及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
适应性原则
发展趋势
运动疗法技术不断更新

运动治疗技术 讲解

运动治疗技术 讲解

运动治疗技术讲解
运动治疗技术是一种应用运动和运动活动来预防和恢复疾病、损伤和残疾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通过运用有针对性的运动和运动活动来改善身体功能和精神状态,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运动治疗技术涉及多种治疗手段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运动评估:首先,运动治疗师会对患者进行运动评估,收集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康复需要的相关信息。

通过评估,运动治疗师能够确定患者的康复目标和量身定制相应的治疗计划。

2.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康复目标和评估结果,运动治疗师会设计和指导相应的运动训练计划。

这些训练包括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平衡训练等,旨在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身体平衡能力。

3.功能恢复:运动治疗技术还致力于帮助患者恢复其生活中的功能。

例如,对于运动障碍的患者,运动治疗师会实施相应的训练,以帮助他们恢复步行、上下楼梯等日常生活活动。

4.疼痛管理:运动治疗技术也可以通过运动和运动活动来管理患者的疼痛。

例如,对于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运动治疗师可能会设计一些特定的运动和活动,以减轻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心理支持:运动治疗技术还注重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

运动治疗师会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过程,并提供情绪上的支持。

运动治疗技术可应用于各个阶段和领域,包括康复医学、运动训练、老年护理、心理健康等。

它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病症和损伤,还可以帮助个体增强健康和预防疾病。

运动治疗技术的综合性和个体化特点使其在康复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一:导论授课题目: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容及分类第三节运动治疗的机制第四节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课时:2课时一、回顾复习运动疗法、PT的概念二、导入新课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机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运动疗法的具体目的: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的肌力和肌肉活动的耐力,抑制肌肉的异常力,改善神经肌肉的功能,提高移动步行能力,提高平衡性和协调性功能训练,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针对不同病患进行各种体操训练,改善全身功能状态,预防或治疗后各种并发症。

三、讲授新课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1.物理疗法——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叫作物理疗(phyicaltherapy,PT)。

2.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应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因素)称之为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3.理疗——在物理疗法中利用电、光、声、水、温度等各种物理学因素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法,常常被称为理疗。

二、发展简史(一)国发展史(6个时期)1.先时期2.汉晋南北朝3.隋唐时期4.宋元时期5.明清6.现代(二)国际发展史第二节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容及分类一、目的及其技术分类二、应用围三、禁忌症第三节运动治疗的机制一、实施原则二、常用运动方法第四节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常用器材和设备(一)训练用器械1.肋木2.训练床(台)3.悬吊架4.运动垫5.体操棒6.单轮固定脚踏车或功率自行车7.姿势矫正镜8.训练球9.肩关节旋转运动器10.前臂外旋运动器11.腕关节屈伸运动器12.哑铃13.沙袋14.弹簧拉力器15.骨四头肌训练器16.平衡杆17.助行器(架)18.阶梯19.训练用倾斜床20.治疗师坐凳21.平衡板22.踝关节矫正板23.楔形垫24.实用步行训练装置25.支撑器26.牵引用器材27.水中运动设备28.跑台(二)评定设备1.等速运动评定仪2.负重平衡评定训练仪3.心肺功能测定仪器4.步态分析装置5.电诊断仪(三)其他器械九、运动疗法与循证医学四、巩固练习与师生互动(一)课堂提问1.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容;3.运动治疗的机理4.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五、小结与点评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们完成了以下教学任务(一)知识目标:1、了解运动疗法与循证医学2、熟悉运动疗法技术的发展简史、常用器材和设备3、掌握运动疗法技术基本概念、目的及技术分类、应用围、禁忌症、实施原则、常用运动方法、运动功能评定(二)能力目标:1.能叙述运动疗法技术基本概念、目的及技术分类、应用围、禁忌症、实施原则、常用运动方法。

2.能进行运动功能评定。

(三)素质目标: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

项目二关节活动技术授课题目:第一节基础理论第二节上肢关节活动技术第三节下肢关节活动技术第四节躯干活动技术课时:2课时一、回顾复习运动系统解剖回顾、康复治疗技术回顾三、导入新课介绍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围。

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围训练原则。

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三、讲授新课一、基本概念1.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利用各种方法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肌痉挛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各种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疗法技术。

2.关节活动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轨迹,主要沿着三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进行,包括前屈——后伸、收——外展、旋——外旋等等。

例如:肩、髋关节具有3个活动轴。

3.关节活动度:正常各关节的屈伸和旋转均有一定的角度围,此围就是关节的活动度。

4.关节活动度的正常值:各关节都有正常活动围,也就是关节活动度的正常值。

说明:其正常值根据个体、性别、年龄、职业、人种、运动史而有所不同。

在临床上我们要重视患侧和健侧对比,更有意义。

二、影响关节活动围受限的因素(一)正常的生理因素限制关节活动围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骨性限制、软组织的限制、韧带的限制和肌肉的力以及神经支配等。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1.拮抗肌的肌力如髋关节的外展动作受到收肌的限制,使它不能过度外展,同样的,髋屈肌会限制髋部的伸展动作。

又如,在膝关节伸展位进行屈髋将受到帼绳肌的限制。

2.软组织相接触如髋膝关节屈曲与胸腹部相接触影响髋膝关节的过度屈曲。

3.关节的韧带力关节韧带强,则活动的幅度就小,例如髋伸展受髋部韧带的限制,伸膝时会受到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等的限制。

4.关节周围的弹性情况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的活动就较大,如盂肱关节与胸锁关节同属轴关节,但因关节囊松紧不同而关节活动度不同,前者较为灵活。

5.骨组织的限制如伸展肘关节时,会因关节形态而有骨与骨的接触,限制肘过伸。

(二)病理性因素1.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关节囊外软组织挛缩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影响关节的主动运动围。

临床上,由于关节长期制动、卧床、创伤、烫伤等造成肌肉皮肤短缩,形成瘢痕而导致挛缩。

2.神经性肌肉痉挛(1)反射性挛缩为了减轻疼痛,长时间的将肢体置于某一种强制体位造成的挛缩。

(2)痉挛性挛缩中枢神经系统原因所造成的痉挛性疾患,因肌力亢进造成的挛缩为痉挛性挛缩。

例如:关节的主动肌进行运动时,因拮抗肌不能放松而将限制关节的运动围。

(3)失神经支配性挛缩因末梢神经疾患,肌肉失去神经支配所致的迟缓性瘫痪造成的挛缩。

由于肌力低下,患者身体在抗重力、阻力的情况下不能完成某种动作,因此将影响关节的主动运动,不能达到全关节的活动围。

3.粘连组织的形成发生于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以及引起该关节活动的主要肌肉的粘连。

4.关节异物例如:关节外伤后,关节腔纤维软骨撕裂,使关节产生异物,造成关节活动受限。

5.关节疾患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僵硬、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等,也将影响关节的活动围。

6.疼痛/保护性肌挛缩关节损伤后由于疼痛或为了防止进一步的损伤而常常限制关节局部的活动,疼痛还常引发保护性痉挛,其后会产生继发性粘连和挛缩。

这将影响关节的主动运动,偶尔也会影响被动运动。

7.关节长时间制动后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是由网硬蛋白和胶原组成,这是一种疏松的网状组织,关节损伤后制动将使胶原纤维和网硬蛋白成积,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

受伤后的关节固定两周后就会导致结缔组织纤维融合,导致关节运动功能受限。

例如肩关节受损后,如不固定,18天就能恢复,如固定1星期,则需52天才能恢复,如固定2周,需要121天才能恢复,如固定3星期,则需300天才能恢复。

因此应在不损伤、疼痛加重的情况下,尽早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

三、训练方法维持关节活动围的训练时以维持正常或现存关节活动围和防止关节挛缩、变形为目的的。

训练时无需肌肉主动收缩参与运动,而是借助他人、器械或自我肢体辅助来完成的一种训练方法。

(一)防止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造成的关节活动障碍。

患者身体损伤制动后,在短期就可能引起关节的挛缩和变形。

因此,在患者卧床期间,就要认真考虑预防关节挛缩的发生。

常用的方法有:1.保持肢体良好的体位参见本章第六节2.体位转换如翻身、坐起等,也防止关节挛缩,保持关节活动度。

参见本章第六节。

3.被动运动(1)目的通过适当的关节被动活动,可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力,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围。

被动活动对恢复关节正常的活动围由较大的帮助,是维持关节正常形态和功能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对有轻度关节粘连或肌痉挛的患者,做关节的被动活动训练非有利。

对于肌肉瘫痪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前应及早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可以达到维持关节正常活动围的目的。

(2)训练方法1)躯干的被动活动方法2)肩关节屈曲的被动活动方法3)肩关节外展的被动活动方法4)肩关节、外旋的被动活动方法5)肘关节的被动活动方法6)前臂和腕关节的被动活动方法7)髋关节屈曲的被动活动方法8)髋关节伸展的被动活动方法9)髋关节外展展的被动活动方法10)踝关节背屈的被动活动方法(3)注意事项在关节被动运动是要注意以下原则:1)对于因伤病而暂时不能活动的关节,要尽早的在不引起病情、疼痛加重的情况下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活动围应尽可能接近正常最大限度的活动。

2)关节活动围的维持训练应该包括身体的各个关节;每天必须进行全方位围的关节的被动活动(如:肘关节屈曲、伸展,肩关节的屈曲、伸展、收、外展、外旋和旋等)。

4)必须熟悉掌握关节解剖学结构、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平面及其各个关节活动围的正常值等。

(要求复习解剖学的与关节相关的章节、康复评定学中关节活动围的测量章节)。

5)每次活动时只活动一个关机,固定的位置尽量接近关节的中心部位。

(提问,为什么这样?对患者的活动围大;治疗师省力。

)6)对于跨越两个关节的肌群,应在完成逐个关节的活动后,再对该肌群进行牵。

7)对于那些活动受限的关节或长期处于收、屈曲位的关节,要多做被动牵拉运动,如牵拉跟腱维持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对屈曲的肘关节做伸展活动等。

8)患者的体位应舒适,被固定的部位要稳定、牢固。

9)关节的被动活动之前,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得到患者的配合。

10)在运动某一关节时,要给予该关节一定的牵拉力,这样可减轻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力,使训练容易进行,并能保护关节,防止关节面挤压。

四、巩固练习与师生互动(一)课堂提问1、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围训练原则。

2、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围。

(二)关节被动活动视频分享五、小结与点评通过本环节学习达到以下的授课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围。

6.了解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二)能力目标:1.能进行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围训练。

2.能进上肢被动运动。

3.能够对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动运动训练。

(三)素质目标: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献身精神。

项目三关节松动技术授课题目: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上肢关节松动技术第三节下肢关节松动技术第四节脊柱关节松动技术课时:2课时一、回顾复习运动系统解剖回顾、康复治疗技术回顾四、导入新课介绍关节松动术的基本理论。

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

三、讲授新课(一)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概念: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僵硬,可逆的关节活动围受限,关节疼痛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