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一)选题意图:选题力求紧扣教材,面向全体学生,涵盖教材要求,并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对能力的考查,符合初三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检查的要求,力求试卷结构合理,难度偏大。

既考查课内基础知识,也注意变试题的拓展延伸,利于体现学生能力。

(二)试题结构:本试卷分为三部分:一、选择题(36分)二、填空题18分)三、解答题(66分)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全卷易中难比例基本控制在6:3:1,易题约占70分,送分到位,中难题约占50分。

在难题设计上做到指向明确,题意清晰,看上去不难,答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全卷编排为易中难题交错的波浪式,中难题插在第一部分的第11题、第12题第二部分的第16题、第17题、第18题、第三部分第20题。

第22题的第(2)小问的菱形的证明,第23题,第24、26题偏难。

不能让学生能自如地完成全卷试题的解答。

二、存在问题:1、试题偏难,所以优秀人数没有,须加强尖子学生的辅导;中下等生的提高。

班级平均分有差异,需关注中下等生,不及格人数较多,需提高及格率及平均分。

2、基础不扎实,数学计算能力差,数学逻辑推理凌乱,书写不规。

3、基础较差,迁移能力有限,不会灵活运用知识。

综合应用能力差。

4、一些学生卷面不整洁,数学推理书写较差,尤其是第22题四边形的证明与第25题圆的证明逻辑推理书写凌乱。

第26题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与解方程组不会有关。

第(2)小问三角函数值的求法与作辅助线找点及勾股定理的应用不会有关。

三、以后解决问题的思路:1、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训练,纠正学生知道方法而计算还出错的情况。

2、课堂教学中重视思维训练,尤其要重视书面纸笔训练,锻炼学生计算、逻辑推理的能力。

3、加强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概括提炼能力较差,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

4、注重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实施“变式”教学,拒绝题海战术。

日常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争取熟练应用。

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

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

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精选12篇)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相同的问题,但我们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当然在做数学题也一样。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初三一模数学的试卷分析,以供家学习参考。

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篇1一、试卷总体情况:1、基础部分(86分)(1)相反数(2)科学记数法(3)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4)概率(5)相似(6)配方法(7)统计量(9)自变量取值范围(10)分解因式(11)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应用(13)实数计算(14)解不等式组(15)全等(16)方程组,代数式求值(17)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18)列方程解应用题(19)四边形计算(20)第一问切线证明(21)统计(23)第一问判别式(25)第一问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2、中档、提高部分(34分)(8)展开图(12)规律探索(19)第二问与圆有关的计算(22)阅读、操作问题(23)第二、三问代数综合(24)几何综合(25)第二、三问代数几何综合题。

二、部分题目分析:1、第8题,展开图问题(中考选择压轴题常考题),难度中,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此题可采用退步法,使问题简化,三个面想不过来,你可以想两个面,之后看有无重叠即可,本题也可实验操作,但图形有些复杂,折起纸来有一定困难。

2、第12题,规律探究题,本题所考图形在中考或模拟中多次出现,同学们并不陌生,解题关键是代数与几何之间的相互转换。

3、第17、18、19题,都是模仿11年中考题出的,17注意分类讨论,18注意分式方程要检验,19没考常规梯形计算。

4、第20题,切线的证明实为弦切角逆定理模型,但为了降低难度,题中给画出了直径;第二问也是模仿中考题求了2条线段长度,但第一个线段长度实为降低求第二条的难度,并可以达到一定的区分度,本题为中等难题,但比11年中考简单。

5、第22题,本题为阅读理解类信息题,做这类题目注意一定要把信息读完了,再思考,然后照葫芦画瓢即可。

本题在北京竞赛中考过,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培优类教辅《新思维》或《培优竞赛新方法》中的平移部分可以找到。

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

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

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分析本次初三一模数学考试参加人数90人。

现对此次考试进行试卷分析如下:一、考试成绩分数段划分(1)110-120 0100-109 290-99 980-89 2170-79 960-69 1750-59 1740-49 1130-39 4(2)及格率72分及以上的人数为40人,及格率为44.4%。

平均分为68.41。

二、各题知识点及等分率分析考查实数部分“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很明显与-2016只有符号相反的数是2016.故答案为B。

本题的正确率为99%,只有一位同学看错题意,而答错了。

考查三视图的问题。

已知主视图,分析出俯视图。

题目较简单。

从上面看分成了两列,前一列一块,第二列为四块。

答案为D。

本题的正确率为96.7%,三位同学答错了。

本题考查科学计数法,采用三位分割的方法,23,900m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2.39×410m ,故答案为C 。

本题的等分率为95.6%,只有个别同学答错了此题。

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

A.a 2不能再化简了,以是最简式了。

B.3b =33b C.3C =C C D.28d =22d 很明显答案为A 。

此题的等分率为:93.9%,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二次根式的化简知识。

本题考查了整式的计算,整数指数幂的乘法、同底数的乘法,幂的乘方,积得乘方。

此类题目为中考试题中的必考题,在同一个考题中考查多个知识点。

A.()1130=- 考)0(10≠=a a 知识点。

B.622a a a =∙ 考查n m n m a a a +=∙,显然B 选项是错误的。

C.23321-=⎪⎭⎫ ⎝⎛- 考查b a a b =⎪⎭⎫⎝⎛-1显然C 选项是错误的。

D.()832a a -=- 考查()mn nma a =显然D 选项是错误的。

故本题的答案为A 。

此题的正确率为93.3%,还应加强对此题的练习。

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考试卷分析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考试卷分析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考试卷分析一、试卷整体分析:整张试卷题型与中考试题保持了一致,试题的难度基本上控制在了0.8左右;试题的结构也体现了中考的命题思想;试题的难点分散,;灵活程度比较适中,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试题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注重考查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从总体上看,是一份比较不错的试题。

二、成绩统计1、2、5、6班平均分:134.4分3、4班平均分:115.01分三、试题分析:(1)选择题共9道,总计45分。

1-8题考查基本知识点,属于简单题,得分较高。

9题是一道难题,考察了学生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及其图像,需要学生用动态的思想解决面积问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得分较低。

(2)填空题共6道,总计30分。

总体上讲比较基础,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同时试题注重“课标”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知识点的考查。

如第10题,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第11题,对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第14题,对概率(树状图)的考查;第15题,对三视图的考查;这三道题等分率高,第13题学生会计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但书书写格式不规范,导致很多学生失分,第13题对扇形的面积公式记忆模糊,失分较多,第15题是一道几何综合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有(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勾股定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道题考察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分率不到60%(3)解答题共8道,和中考题保持一致,试题具有一定的梯度性,以区分不同程度的学生第16、17题,分式计算和不等式组的解集,本题满分14分,平均得分10分。

存在问题:1、解题格式有个别学生不规范,不写解,原式等于,这是我们不可原谅的错。

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规范板书,作业中规范书写。

2.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不能灵活运用。

3.不等式的解集表示错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记忆不清。

第18题:本题是一道几何证明题,注重对学生基本推理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但是这道题的书写不是很规范,证明过程不完整。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背景介绍
本文档旨在对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考试题目的难度、命题的质量、学生的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帮助学校和教师改进教学和考试方法。

题目难度分析
通过对试卷中各道题目的难度进行评估,可以了解学生在各个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平均得分和得分分布情况,可以确定题目的难度等级,并对不同难度等级的题目给予相应的建议。

命题质量评估
命题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表现和能力评估。

通过对试卷中各道题目的命题方式、题目的结构和思维启发等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命题的质量水平,并提出命题改进的建议。

学生表现分析
通过对学生答卷的评分和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在各个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和薄弱环节。

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得分分布情况,可以针对不同知识点和难度等级的题目,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研究辅导。

改进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 对于题目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可以加强相关教学,提供更多练机会。

2. 在命题时,要注重题目的质量和启发学生思考的能力。

3. 针对学生在答题方面的薄弱环节,可以提供个别辅导和集中训练。

通过不断的质量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考试表现。

以上是对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的分析,希望能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初三一模数学成绩分析及改进措施

初三一模数学成绩分析及改进措施

初三一模数学成绩分析及改进措施初三一模数学成绩分析及改进措施「篇一」本试题总体感觉题量较大,题目偏难,简单题较少,难度与中考提相当。

试卷所考查学生的知识点主要有十八大类,具有全面性、重复性、重点突出三大特点,同时与能力考查紧密结果,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首先一定要注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把根基打牢,然后就是要学会灵活运用,提高思维能力。

每一个题仅仅是考察了学生必学必会,也就是应知应会的知识,不偏不怪,至于学生得分低,成绩差,关键是平时的知识落实不到位,这给我们提出了警示,下面就学生的答题情况做简单的分析:从代数方面看,一元二次方程与反比例函数考察的题目比较多,也是本学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对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多加练习。

并注意归纳总结,努力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从几何方面,主要侧重考察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和与圆有关的一些问题。

与圆有关的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技巧性强,是学习中的重点跟难点。

这要求同学们对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对基本技能熟练运用。

只是死记硬背还不可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多动动手,发挥空间想象。

从试卷学生得分情况看一、选择题:学生出错较多的是8、12、15、16第8题是关于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部分学生没注意到点P所在的象限,有些同学看到3、4和6就想到了8,没有仔细审题。

第12题考察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分辨不清。

第15题考察了学生对圆周角和圆心角以及和他们所对的弧之间的关系,由于刚学过去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

第16题是关于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扇形的面积和圆锥侧面积的转化学生理解不够,不能真正的理解和转化。

二、填空题:得分率低,每个题的分量都不轻,考察了学生求平均数(17题)、数形结合的思想(18题)、反比例函数(19题)、圆的有关知识及勾股定理灵活运用(20题)。

三、解答题:题目覆盖面较广,知识点较全,既有动手操作、又有动脑思考,既有形象思维(21、25),又有抽象理解(24、26函数问题。

九年级数学一模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数学一模考试试卷分析

学校九年级数学一模考试试卷分析1.各班的三分三率:及格率:>=72.00分人数/参考人数2.各班各题的得分情况:(1)选择题:班级13 14 15 16 171 0.97 0.92 0.89 0.66 0.472 1.00 1.00 0.95 0.84 0.273 1.00 1.00 0.97 0.79 0.394 1.00 0.97 0.95 0.81 0.325 1.00 1.00 0.97 0.72 0.316 1.00 0.97 0.95 0.78 0.41合计 1.00 0.98 0.94 0.77 0.36(2)填空题:班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 1.00 1.00 0.87 0.79 0.95 0.97 1.00 0.87 0.89 0.43 0.37 0.042 1.00 1.00 0.97 1.00 1.00 0.97 0.97 0.86 0.92 0.89 0.86 0.083 1.00 1.00 0.88 0.94 0.91 0.97 0.94 0.82 0.76 0.52 0.48 0.004 0.97 1.00 0.95 0.97 0.95 0.97 1.00 0.92 0.97 0.81 0.76 0.035 1.00 1.00 1.00 0.83 0.97 0.93 0.97 0.93 0.90 0.48 0.55 0.006 0.97 1.00 0.97 0.89 0.97 0.97 1.00 0.95 0.89 0.76 0.76 0.05 合计0.99 1.00 0.94 0.90 0.96 0.97 0.98 0.89 0.89 0.65 0.63 0.03 (3)解答题:班级18 19 2 26 27 281 0.98 0.87 0.93 0.74 0.59 0.59 0.34 0.52 0.27 0.10 0.062 0.99 0.95 1.00 0.88 0.88 0.83 0.50 0.80 0.55 0.24 0.223 0.93 0.82 0.87 0.79 0.62 0.66 0.42 0.49 0.32 0.15 0.094 0.98 0.90 0.97 0.89 0.86 0.86 0.47 0.74 0.58 0.24 0.215 0.97 0.92 0.85 0.76 0.60 0.65 0.34 0.52 0.41 0.11 0.076 0.99 0.89 0.98 0.91 0.91 0.80 0.45 0.77 0.47 0.27 0.25合计0.97 0.89 0.93 0.83 0.74 0.73 0.42 0.64 0.43 0.18 0.153.试卷分析:(1)学生答卷中主要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题8、9、10),对基本方法(题11、16、22、23)基本技能(题15、21(3))、基本数学思想(题16、17、25、26)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分析为了对九年级的第一轮复习的进行有效检验,也为下一轮复习进行“查缺补漏”。

我们县全体九年级学生参加了4月份号的一模考试。

一模是一个定位考,是考生们中考前的第一次仿真练习。

它从考试形式上、试题结构上、题型分布和赋分比例上都尽可能地接近天津市的中考。

考生们能够在此考试中暴露自己在复习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为下一轮复习找准方向。

通过这次考试也能客观的反映出考生的实力与水平。

一、对一模试卷的整体分析1.从整体上看这张试卷从整体而看,这张试卷既重视对数学的重点知识与技能结果的考查,也重视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总体上来说题型比较丰富、新颖、能够较为公正、客观、全面、准确的考查出学生的学习水平。

考查内容体现了基础性,突出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试题素材和求解方式上力求体现公平性;关注对学生数学学习各个方面的考查。

从这次抽样来看,试卷难度为较大,属于中档偏易,平均分为70,优秀率为30.%、及格率为71.56%,数据可能偏高。

2.试卷的整体结构一模试卷与近几年的中考题比较起来,结构相同、内容相近,在力求稳定的同时注意创新。

本张试卷满分120分,总题量共26题目,其中选择题占(30分),填空题占(24分),解答题占64%(66分)。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部分所占的比值大约是5∶4∶1(其中蕴含了适量的实践与综合的内容),这与去年的中考试题比例也比较接近。

易、中、难题三个档次的题目分值比约为3:5:2。

试题注意到了控制试卷的整体难度,因而在总体上从易到难形成梯度,并且每类题型上也形成难易梯度,试题的出现从难度,分值,位置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

后面的大题为了增加试卷的区分度,每题设计都有2~4问。

且最后一问均有较高思维含量。

因此全卷试题上普遍上手较容易,但解答完整,准确、则需要有较强的数学能力。

得高分满分不容易。

这一点也和我们的中考试题比较接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分析及复习备考
一模考试是中考前的适应性训练与平时复习有效结合的载体,它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在中考第一轮复习后所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可以从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调整第二阶段复习的重点和目标;另一方面也为教师下一步更有针对性的复习提供一些最新的思路和比较有价值的复习方向。

从整张试卷反馈的各方面指标来看,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它与中考的精神会有多大的一致在这里不敢断言,但至少呈现出以下一些亮点: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内容分析
1、试卷结构符合中考要求
试卷满分120分,选择为8小题,填空7小题,且每题为一空,解答题8小题。

试卷难度系数稍难,安排有序,层次合理。

试卷整体质量比较高,体现了省中考纲要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同时对第二轮中考复习指明了一些思路和好的策略。

2、准确把握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全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题覆盖面广,基本题如填空、选择部分以及计算、全等形证明、统计等都以常规题型为主,并以基本要求为考查目的,强调知识的直接应用,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既保证了大多数同学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简单运用,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又有一定的区分度,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创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间,有助于考生较好地发挥思维水平。

3、重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全卷设置了具有显示情景式的实际问题如7、19、20题,这些试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将考查的知识点融入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考查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
4、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
试卷以动点题为压轴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2,23 题图形较熟悉,问题设置也较简明,使学生入手容易,但得满分较难,需要较高的数学素养。

本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思维品质,堤高数学素养。

(二)答卷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一模考试共有特优32人,优秀216人。

答题中存在问题,选择题第7、8题,填空题13、14、15题出错率教高,原因是学生对旋转、翻折、与圆有关几何问题掌握及灵活运用能力不足。

16、19题规范化上存在问题。

22、23题失分严重,原因综合素质差,数型结合意识不强,不能整体感知几何图形,找不到知识之间的联系点,缺乏分类讨论思想。

另外答题中也存在没有认真看题,审题不清,在读题、审题环节上的马虎。

二、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专题的划分要合理,选择要准,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要有针对性,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2、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解题之合要反思,从六个方面进行
(1)思因果:思考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了那些知识点、已知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哪些条件没有用过,结果与题意或实际生活是否相符等。

(2)思规律:思考所运用的方法,总结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提高迁移能力。

(3)思多解:思考多种解法,从中比较孰繁孰简,孰优孰劣,久而久之,就具备了对每一道题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优的能力。

(4)思变通:对于一道题不局限于就题论题,而要进行适当变化引申,一题变多题,拓宽思路,提高应变能力,防止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5)思归类:回忆与该题同类的习题,进行对比,找到解这一类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6)思错误:思考题中易混易错的地方,找出错误原因和解决办法,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3、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4、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

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使第二轮复习的任务。

但要廉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5、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

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易错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6、注意衔接,正视难题。

由于中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优生的任务,因此对那些与高中衔接紧密的知识,如方程、函数等内容都应认真复习,有时这部分内容还是高难题.不过任何难题都可以剖析成基本题求解,只要细心体会“划归处理”,把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非常规问题化为常规问题,总可以获得解题途径。

7、注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三、信息汇总
1、二次根式归为实数,只考查根号下含有数字的二次根式的化简或计算。

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在考试中应该体现。

3、会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考试卷子上有可能不再印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

4、尺规作图、科学记数法两年一考。

5、课标删除的内容:有效数字、整式除法、梯形。

6、课标增加的内容: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切线的概念(包括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7、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必考查。

8、试题难度介于个13年和14年之间,试题素材来源于课本(书上出现过但没考过的)
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窗产外雨搭等)。

9、整个初中数学约一百九十七个知识点,试卷考查一百二十个左右。

10. 选择题有可能改为10个.
11、概率问题要弄清放回不放回、包括不包括。

12、填空题从14题、15题为压轴题,其中14题考查图形变换求面积(变换后含有扇形),
15题以折叠、翻折为主,体现分类讨论,一般两种情况。

13、16题仍考查分式化简求值(整体代入没考过),有可能与分式方程结合,要注意验根。

14、17题、18题可互换位置,14年17题与圆的结合很好。

15、19题解直角三角形(找书中没考过的背景素材)。

16、20题为函数与图形结合或函数的实际应用(2010年铁岭题可借鉴)。

17、21题应用题难度要降低,不考二次函数的最值性和不等式组的解法,要利用一次函
数的增减性。

18、22题仍为几何探究问题(考查推理能力)。

几何新定义没考过(如2007年宁波市的准等距点问题)应注意!
19、23题是二次函数与几何结合的综合题,考查方式和解题方法与近几年类似。

二初中数学教研组
2018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