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梦和泪

合集下载

梦与泪教案

梦与泪教案

梦与泪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梦与泪》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小说中的重要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主题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2.朗读法:通过朗读小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小说的情感和氛围。

3.分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4.课外阅读法:通过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梦与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小说,是由鲁迅所著。

小说以“梦”和“泪”为主题,描写了一个普通人的悲惨命运和社会的黑暗面。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2. 小说主题小说的主题是“梦”和“泪”。

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梦和泪,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面。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3. 小说人物形象和情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非常丰富。

主人公孙少安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他的悲惨命运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如孙少平、孙少安的父亲、孙少安的妻子等等。

小说中的情节也非常曲折,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

4. 小说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非常丰富,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六、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教师首先讲解小说的背景、主题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2. 学生朗读学生分组朗读小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小说的情感和氛围。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梦和泪教案完整版

梦和泪教案完整版

梦和泪教案完整版教案:梦和泪教学目标:1.了解梦和泪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梦和泪的形成机制;3.分析梦和泪对人的影响以及其代表的情绪和意义;4.形成正确的态度和理解梦和泪。

教学内容:1.梦的概念和作用a.梦的定义b.梦的分类:现实梦、幻觉梦、恶梦、预知梦等c.梦对人的作用和影响:给人以安慰、启示、刺激等2.梦的形成机制a.矛盾冲突理论b.筛选理论c.选择性失眠理论3.泪的概念和作用a.泪的定义b.泪的分类:喜悦泪、悲伤泪、愤怒泪c.泪对人的作用和影响:表达情感、缓解压力、促进交流等4.梦和泪的联结a.梦中哭泣的现象及其意义b.睡眠中的笑声和哭泣声的作用和意义c.梦和泪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关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出问题:“梦和泪是什么?它们对人的影响有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梦的概念和作用(20分钟)a.讲解梦的定义,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梦;b.分析梦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如给人以安慰、启示、刺激等。

三、梦的形成机制(20分钟)a.讲解矛盾冲突理论,即梦的形成与人的内心冲突有关;b.讲解筛选理论,即大脑在睡眠中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形成梦境;c.讲解选择性失眠理论,即梦境更多地反映个体对于一些问题的关注和焦虑。

四、泪的概念和作用(20分钟)a.讲解泪的定义,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泪;b.分析泪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如表达情感、缓解压力、促进交流等。

五、梦和泪的联结(25分钟)a.分析梦中哭泣的现象及其意义,如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等;b.分析睡眠中的笑声和哭泣声的作用和意义,如调节情绪、表达内心需求等;c.分析梦和泪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关联,如逃避现实、表达内心深处的欲望等。

六、总结与延伸(10分钟)对梦和泪的概念、作用、形成机制以及梦和泪的联结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梦和泪对于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辅助材料: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具;梦和泪相关的图片、文章和实例;讲台黑板、彩色粉笔等。

梦和泪优秀教案

梦和泪优秀教案

梦和泪优秀教案《梦和泪》是一篇感人的作文,通过描写主人公小华的奋斗故事,深刻表达了梦想和坚持的重要性。

本教案以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对于追求梦想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梦和泪》的故事情节,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3. 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技能。

【教学准备】1. 课文:《梦和泪》。

2. 阅读理解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梦和泪》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于追求梦想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你有没有过类似小华的经历?你怎么理解梦想和坚持的意义?”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分发《梦和泪》的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

2. 学生交流讨论答案,并进行互评、班评。

三、写作准备(1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梦和泪》中小华的奋斗故事,明确故事主题和要表达的观点。

2. 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进行归纳梳理。

四、写作展示(2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

2. 鼓励学生以亲身经历、观察感悟等方式,进行写作创作。

3. 学生相互交流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五、写作指导(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包括语言表达、结构设计等方面。

2.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等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六、写作实践(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自己的写作作品。

七、展示与评价(15分钟)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并进行班级评价。

【课堂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朗读,增强表达能力和语感。

2. 可以邀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班级报纸或网站上,拓展展示的平台。

【教学反思】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理解《梦和泪》的同时,培养了自己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

梦和泪

梦和泪

《梦和泪》【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

2.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剪裁特色。

3.了解课文设疑、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1.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剪裁特色。

2.了解课文设疑、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剪裁特色。

[教学设想]1、本文抓住人物最富个性的本质特征,用梦的形式向读者全面展示冰心的一生,作者把冰心的梦和冰心的泪巧妙连结起来,这点学生不易理解,要抓住这个重点,结合课文结构框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

2、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又真挚,凝炼而又形象,作者时而叙述,时而议论,时而抒情,时而描写。

可让学生分类整理,深刻体会。

[教学方法]1、建议本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2、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可组织大家讨论,总结归纳本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安排】2课时一、导入漫谈大家了解的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性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散文集《繁星》、《春水》。

(回顾作品)她将童真、母爱、大自然融为一体,希望世间处处有欢乐,人人相亲相爱在人们心目中,冰心始终是微笑的,以微笑面对世界,多少年来,她就是微笑着歌颂母亲的爱,歌唱儿童的爱和大自然的爱,却很少有人知道冰心感情世界的另一面。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作家舒乙的梦和泪来走近冰心。

1、作者简介舒乙,老舍的长子。

1935年生,满族,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18岁毕业于北京二中,后被国家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学习林业化学工艺专业,回国后从事科研工作多年。

1978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出版过多部散文集和文学研究、评论集。

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工作。

2024年梦和泪教案优秀6篇

2024年梦和泪教案优秀6篇

2024年梦和泪教案优秀6篇梦和泪教案篇1有益的学习经验:1、感知平衡的意义。

2、学习用增减数量达到平衡的目的。

准备:1、塑料(或木制)小船一只。

2、大盆一个,盆里装满水。

3、石子若干。

4、作业卡。

活动与指导:1、全体幼儿围在水盆边。

教师指水盆:“这是公园的湖,湖上有小船,今天天气好,没有风和大太阳,小石子要乘船去玩。

我们看一看,它们应该怎么坐船才安全,才不会掉到湖里。

”接着示范:把石子摆到船的两边,使之倾斜,逐个移动石子,直至达到平衡。

教师要边讲边示范,使幼儿明白道理和方法。

2、指导幼儿做练习:(1)在每3组物体中,找出和圆点数一样多的物体,并画线圈起来。

(2)启发幼儿数一数,说出每排物体的数量,然后比较它们的多少,知道将多的组去掉1或将少的组添上1都能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3)将猴子和气球一一对应的比较,差多少气球就添画多少气球。

梦和泪教案篇2活动目标:1.教幼儿练习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1.小兔头饰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2—3倍的蘑菇卡片,小篮子4只。

2.在场地中间悬挂一条高约70厘米的长绳,布置成“树林”;场地一端四散撒上“蘑菇”。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幼儿做“小动物来做操”的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的游戏内容。

指导语:今天兔妈妈要带小兔去采蘑菇,可是有一片树林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过去呢?2.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哪种方法最好,最后得出结论:钻过树林采蘑菇最好。

指导语:现在就请小兔试着钻过树林采蘑菇,如果你钻过去了,采到了蘑菇,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钻过去的。

3.教师请尝试成功且动作正确的幼儿告诉大家是怎么钻过去的并示范给大家看,教师小结钻的动作要领:双膝弯弯,腰弯弯,低着头儿钻钻钻。

4.教师请全体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指导语:现在小兔们就可以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钻过树林采蘑菇了,小兔们出发!5.幼儿游戏,当幼儿把蘑菇全部采完游戏结束。

梦与泪教案

梦与泪教案

梦与泪教案梦与泪教案【学案】主题:梦与泪【教材链接】这是一个关于梦与泪的故事。

【教学目标】1.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梦与泪的意义,并通过情感工具书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材、情感工具书、白纸、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给学生一个任务,要求他们尽快写下自己曾经做过的有意义的梦,以及做这个梦时的感受。

2. 随机选择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梦和感受。

二、阅读故事(10分钟)1. 让学生先自己阅读这个关于梦与泪的故事,然后选择几位学生分别朗读并讲解故事大意。

2. 请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题以及其中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工具书的发现(15分钟)1. 给学生准备好一些情感工具书,让他们在小组里看,并在白纸上写下故事中梦和泪的意义。

2. 学生公开自己的观点,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最有趣的观点展示给全班。

3.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选择的观点是否合理,并鼓励学生多发表不同的观点。

四、写个人故事(20分钟)1. 让学生以本节课讨论的梦与泪为主题,写一篇个人故事。

要求学生表达自己对梦和泪的理解,并描述自己在某个特定情景中所做的梦以及所流的泪。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并且可以使用彩色笔进行润色。

3. 学生完成后,选择几位学生来读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展示和分享(15分钟)1. 让学生用剪刀和胶水将自己的作品制作成一张海报。

2. 将学生的海报贴在教室墙上,并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3.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分享。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对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梦和泪对于我们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梦和泪?2.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鼓励,以激励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梦和泪》教案

《梦和泪》教案
(结合文章理解,可向学生推荐冰心代表作《病榻呓语》《我梦中的小翠鸟》等文章,加深对冰心梦的理解。)
㈢体会“梦”与“泪”构思的独特(讨论)
明确:①文章以“梦”为经纬,以“泪”为焦点,脉络清楚;
②文章设置“泪”这一表现焦点,重点明确,体现冰心那一颗“赤子之心”,表现深刻的主题。
㈣学生再次阅读课文
1.体会课文中议论和抒情的文字(结合课后练习3讨论)
五、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融入朗读中(5分钟)
六、课后要求阅读冰心其他代表作品,结合本课文写一篇读后感(1分钟)
【板书设计】
梦和泪
舒乙
冰心的梦(略) 冰心的泪(详)
“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 “为了可爱的朋友,为了多难的
“爱做美梦,很美很精“ 祖国,为了民族遭遇的屈辱和劫祸”
一位充满真、善、美理想的老人 一位时刻不忘民族屈辱有着强烈爱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设疑与释疑,比较和衬托的写作特色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课后思考与单招直航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课前要求学生根据已学过的冰心的作品以《我爱读冰心的文章》为题准备演讲(时间1-3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拟安排5分钟)
请2位同学发表演讲,酝酿教学气氛,以导入新课。
导入:冰心的作品如一个精致的工艺品,晶莹剔透,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冰心其人又是怎样呢?《梦和泪》这篇文章介绍了许多关于冰心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来了解冰心。
3.关于冰心的“泪”(哭)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根据课后练习1完成)
四、师生共同解析课文(25-30分钟)
㈠明确布置的问题3
关于“泪”选取了:①冰心父母亲的故事;②冰心小时候的故事;③吴文藻病逝,冰心有泪不轻弹;④1994年冰心想写一部关于甲午海战的大部头因哭而未能完成;⑤作者在威海题词。

梦和泪教案

梦和泪教案

梦和泪教案第一篇:梦和泪教案《梦和泪》舒乙【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

2.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剪裁特色。

3.了解课文设疑、比较与衬托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1.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剪裁特色。

2.了解课文设疑、比较与衬托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剪裁特色。

[教学设想]1、本文抓住人物最富个性的本质特征,用梦的形式向读者全面展示冰心的一生,作者把冰心的梦和冰心的泪巧妙连结起来,这点学生不易理解,要抓住这个重点,结合课文结构框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

2、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又真挚,凝炼而又形象,作者时而叙述,时而议论,时而抒情,时而描写。

可让学生分类整理,深刻体会。

[教学方法]1、建议本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2、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可组织大家讨论,总结归纳本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安排】 2课时一、导入略二、舒乙、冰心、巴金简介三、解题四、以读带讲,分析课文(一)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提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教师点拨(玄妙之处)→构思巧妙(先简单了解,后面再作分析)(二)、整合问题,再读课文1、学生问题整合2、教师问题布置(1)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这些材料哪些是作者的亲历和见闻?哪些是冰心的转述?1 明确:威海提词冰心的梦冰心的哭冰心父母的故事(2)首先作者先写到了威海提词,作者提了什么词?威海,你可知道,冰心曾为你流过多少泪?(3)冰心的哭又是怎么样的一种哭?请找出相关的段落,并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一向微笑乐观面对生活的老人如此大哭呢?明确:为了可爱的朋友,为了多难的祖国,为了民族遭遇和劫祸。

因为这种感情是“最博大、最无私、最奔放、最抒情的诗,字字都厉害,铿锵有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和泪》教案
[教学目的]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

2.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裁剪特色。

3.了解课文设疑和释疑、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想]
1.本文抓住人物最富个性的本质特征,用梦的形式向读者全面展示冰心的一生,作者把冰心的“梦”和冰心的“泪”巧妙连结起来,这点学生不易理解,要抓住这个重点,结合课文结构框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

2.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又真挚,凝炼而又形象,作者时而叙述,时而议论,时而抒情,时而描写。

可让学生分类整理,深刻体会。

【教学步骤】
一、预习提纲
1.熟悉课文,弄清有关字音、字形、字义。

2.通读课文、理清线索,初步理解文意。

二、导入新课
由冰心的《繁星》《春水》导入新课。

导入:要让一个人永远地以微笑面对世界,真的不容易。

在人们心目中,冰心始终是微笑的。

多少年来,她就是微笑着歌颂母亲的爱,歌唱儿童的爱和大自然的爱。

很少有人知道冰心感情世界的另一面。

《梦
和泪》这篇文章介绍了许多关于冰心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来了解冰心。

三、解题
本文以梦为经纬,以泪为焦点,刻画了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巧妙地把冰心的梦和泪融为一体,奏响了一支高亢的爱国主义颂歌。

四、课文研讨
(一)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朗读后思考问题:
1. 从文中可以看出,冰心老人有哪些品格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学生回答后,明确):充满真、善、美;强烈的爱国情怀。

2.文章细致地描写了冰心的哭,这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明确):冰心的哭是一种真正的大哭,一种“毫不掩饰”的“声泪俱下”的“号啕大哭”,其声势“荡气回肠”,“像火山爆发”,感情流露是“最真挚的”。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一向微笑的老人如此“豪恸大悲”呢?“为了可爱的朋友,为了多难的祖国,为了民族遭遇的屈辱和劫祸”,这种感情是“最博大、最无私”的,它是诗,“字字都厉害,铿锵有声”。

总之,写泪是为了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3.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叙述冰心的父亲和母亲,这与冰心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明确):冰心的爱国情愫、赤子之心是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受了她父、母亲的言传身教。

福州主街上的“白榜”,母亲怀揣的“大烟”,大连水城的炮火,烈士死难的故事——中国
士兵不屈的精神,母亲忠贞、刚烈的品性,时时牵动着冰心的心,激励着冰心的民族灵魂。

这,是冰心之泪的思想基础。

4.作品中提到冰心每想写到甲午海战便会“豪恸大悲”,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明确)为了可爱的朋友,为了多难的祖国,为了民族遭遇的屈辱和劫祸。

5.文中写冰心“爱做美梦,很美很精”,这与写冰心的泪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明确)仅仅是写泪,冰心的形象是不全面的,文章的妙处在于将此时的冰心和她的一生巧妙地联系起来,给读者以一个完整的形象。

于是,作者写冰心的梦。

“她爱做美梦,很美很精”,清晨写作,“思绪仿佛由梦境中直接流淌出来”,记下欢乐与痛苦,记下亲情与离别,记下成功与失落,她用梦的经纬,“织出了一个璀璨多彩的美丽黄昏,为永不止息的生命做了一个高大的天幕”,这就是她那“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永远充满朝气”的赤子之心的伟大创作,这就是她爱国情愫的具体写照。

至此,冰心的梦和泪融合在了一起,冰心个人的情感与祖国的命运也紧紧地联在了一起。

文章以点带面,详略结合,将深刻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6.文章中有好几处都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找出有关的句子或段落,说说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回答后,明确)为了写好“梦和泪”,文章进行了多层次的对比、烘托和渲染。

一面写冰心的放声大哭,一面则强调冰心她“并不有泪轻弹”,在丈夫吴文藻先生病逝时,“她把泪藏在心里”,写成“一篇纪念长文,文字却非常活泼”;一面写冰心的泪,一面则写冰心很
关很精的梦;一面要写一部大作品,一面则说写短文是冰心“近年的一种文学主张”;一面写他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可贵的执着精神,一面又写她对艺术的可贵的执着精神。

在不同层次的对比、烘托和渲染中,冰心的“梦和泪”得到了升华。

7.作者这样描写冰心的梦体现了她怎样的情怀?
(学生回答后,明确):这就是她那“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永远充满朝气”的赤子之心的伟大创作,这就是她爱国情愫的具体写照。

8.冰心的“梦”和“泪”共同体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学生回答后,明确):冰心的“梦”和“泪”融合在一起,冰心个人的情感与祖国的命运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体现了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摒弃“小我”、主张“大爱”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五、本课小结:
主旨:课文以梦和泪为线索,将有关材料贯穿起来,且打破了叙述的时空限制和一般的叙述顺序,突出地表现冰心的“赤子之心”,集中展示冰心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伟人人格和人生追求。

写作特点:(1)构思新颖独特,落笔点小,着眼点却很大,立意深刻。

(2)文章进行了多层次的对比、烘托和渲染(3)语言质朴而又真挚,凝练而又形象,晓畅而又含蓄。

六、布置作业:
课后要求阅读冰心其他代表作品,结合本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梦和泪
舒乙
冰心的梦(略)冰心的泪(详)
“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为了可爱的朋友,为了多难的“爱做美梦,很美很精“祖国,为了民族遭遇的屈辱和劫祸”
一位充满真、善、美理想的老人一位时刻不忘民族屈辱有着
强烈爱憎情怀的爱国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