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和泪-教案
梦与泪教案

梦与泪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梦与泪》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小说中的重要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主题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2.朗读法:通过朗读小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小说的情感和氛围。
3.分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4.课外阅读法:通过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梦与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小说,是由鲁迅所著。
小说以“梦”和“泪”为主题,描写了一个普通人的悲惨命运和社会的黑暗面。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2. 小说主题小说的主题是“梦”和“泪”。
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梦和泪,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面。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3. 小说人物形象和情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非常丰富。
主人公孙少安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他的悲惨命运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如孙少平、孙少安的父亲、孙少安的妻子等等。
小说中的情节也非常曲折,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
4. 小说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非常丰富,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六、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教师首先讲解小说的背景、主题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2. 学生朗读学生分组朗读小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小说的情感和氛围。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梦和泪教案完整版

梦和泪教案完整版教案:梦和泪教学目标:1.了解梦和泪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梦和泪的形成机制;3.分析梦和泪对人的影响以及其代表的情绪和意义;4.形成正确的态度和理解梦和泪。
教学内容:1.梦的概念和作用a.梦的定义b.梦的分类:现实梦、幻觉梦、恶梦、预知梦等c.梦对人的作用和影响:给人以安慰、启示、刺激等2.梦的形成机制a.矛盾冲突理论b.筛选理论c.选择性失眠理论3.泪的概念和作用a.泪的定义b.泪的分类:喜悦泪、悲伤泪、愤怒泪c.泪对人的作用和影响:表达情感、缓解压力、促进交流等4.梦和泪的联结a.梦中哭泣的现象及其意义b.睡眠中的笑声和哭泣声的作用和意义c.梦和泪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关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出问题:“梦和泪是什么?它们对人的影响有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梦的概念和作用(20分钟)a.讲解梦的定义,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梦;b.分析梦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如给人以安慰、启示、刺激等。
三、梦的形成机制(20分钟)a.讲解矛盾冲突理论,即梦的形成与人的内心冲突有关;b.讲解筛选理论,即大脑在睡眠中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形成梦境;c.讲解选择性失眠理论,即梦境更多地反映个体对于一些问题的关注和焦虑。
四、泪的概念和作用(20分钟)a.讲解泪的定义,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泪;b.分析泪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如表达情感、缓解压力、促进交流等。
五、梦和泪的联结(25分钟)a.分析梦中哭泣的现象及其意义,如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等;b.分析睡眠中的笑声和哭泣声的作用和意义,如调节情绪、表达内心需求等;c.分析梦和泪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关联,如逃避现实、表达内心深处的欲望等。
六、总结与延伸(10分钟)对梦和泪的概念、作用、形成机制以及梦和泪的联结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梦和泪对于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辅助材料: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具;梦和泪相关的图片、文章和实例;讲台黑板、彩色粉笔等。
梦和泪优秀教案

梦和泪优秀教案《梦和泪》是一篇感人的作文,通过描写主人公小华的奋斗故事,深刻表达了梦想和坚持的重要性。
本教案以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对于追求梦想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梦和泪》的故事情节,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3. 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技能。
【教学准备】1. 课文:《梦和泪》。
2. 阅读理解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梦和泪》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于追求梦想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你有没有过类似小华的经历?你怎么理解梦想和坚持的意义?”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分发《梦和泪》的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
2. 学生交流讨论答案,并进行互评、班评。
三、写作准备(1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梦和泪》中小华的奋斗故事,明确故事主题和要表达的观点。
2. 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进行归纳梳理。
四、写作展示(2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
2. 鼓励学生以亲身经历、观察感悟等方式,进行写作创作。
3. 学生相互交流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五、写作指导(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包括语言表达、结构设计等方面。
2.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等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六、写作实践(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自己的写作作品。
七、展示与评价(15分钟)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并进行班级评价。
【课堂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朗读,增强表达能力和语感。
2. 可以邀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班级报纸或网站上,拓展展示的平台。
【教学反思】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理解《梦和泪》的同时,培养了自己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
2024年梦和泪教案优秀6篇

2024年梦和泪教案优秀6篇梦和泪教案篇1有益的学习经验:1、感知平衡的意义。
2、学习用增减数量达到平衡的目的。
准备:1、塑料(或木制)小船一只。
2、大盆一个,盆里装满水。
3、石子若干。
4、作业卡。
活动与指导:1、全体幼儿围在水盆边。
教师指水盆:“这是公园的湖,湖上有小船,今天天气好,没有风和大太阳,小石子要乘船去玩。
我们看一看,它们应该怎么坐船才安全,才不会掉到湖里。
”接着示范:把石子摆到船的两边,使之倾斜,逐个移动石子,直至达到平衡。
教师要边讲边示范,使幼儿明白道理和方法。
2、指导幼儿做练习:(1)在每3组物体中,找出和圆点数一样多的物体,并画线圈起来。
(2)启发幼儿数一数,说出每排物体的数量,然后比较它们的多少,知道将多的组去掉1或将少的组添上1都能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3)将猴子和气球一一对应的比较,差多少气球就添画多少气球。
梦和泪教案篇2活动目标:1.教幼儿练习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1.小兔头饰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2—3倍的蘑菇卡片,小篮子4只。
2.在场地中间悬挂一条高约70厘米的长绳,布置成“树林”;场地一端四散撒上“蘑菇”。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幼儿做“小动物来做操”的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的游戏内容。
指导语:今天兔妈妈要带小兔去采蘑菇,可是有一片树林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过去呢?2.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哪种方法最好,最后得出结论:钻过树林采蘑菇最好。
指导语:现在就请小兔试着钻过树林采蘑菇,如果你钻过去了,采到了蘑菇,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钻过去的。
3.教师请尝试成功且动作正确的幼儿告诉大家是怎么钻过去的并示范给大家看,教师小结钻的动作要领:双膝弯弯,腰弯弯,低着头儿钻钻钻。
4.教师请全体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指导语:现在小兔们就可以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钻过树林采蘑菇了,小兔们出发!5.幼儿游戏,当幼儿把蘑菇全部采完游戏结束。
梦与泪教案

梦与泪教案梦与泪教案【学案】主题:梦与泪【教材链接】这是一个关于梦与泪的故事。
【教学目标】1.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梦与泪的意义,并通过情感工具书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材、情感工具书、白纸、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给学生一个任务,要求他们尽快写下自己曾经做过的有意义的梦,以及做这个梦时的感受。
2. 随机选择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梦和感受。
二、阅读故事(10分钟)1. 让学生先自己阅读这个关于梦与泪的故事,然后选择几位学生分别朗读并讲解故事大意。
2. 请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题以及其中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工具书的发现(15分钟)1. 给学生准备好一些情感工具书,让他们在小组里看,并在白纸上写下故事中梦和泪的意义。
2. 学生公开自己的观点,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最有趣的观点展示给全班。
3.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选择的观点是否合理,并鼓励学生多发表不同的观点。
四、写个人故事(20分钟)1. 让学生以本节课讨论的梦与泪为主题,写一篇个人故事。
要求学生表达自己对梦和泪的理解,并描述自己在某个特定情景中所做的梦以及所流的泪。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并且可以使用彩色笔进行润色。
3. 学生完成后,选择几位学生来读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展示和分享(15分钟)1. 让学生用剪刀和胶水将自己的作品制作成一张海报。
2. 将学生的海报贴在教室墙上,并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3.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分享。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对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梦和泪对于我们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梦和泪?2.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鼓励,以激励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梦和泪优秀教案

梦和泪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梦和泪”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3.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学重点1.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2.诗歌的朗读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梦和泪”这首诗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诗歌的内容和主题;2.教师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讲解环节1.教师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2.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3.教师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式。
实践环节1.学生朗读诗歌,表达其中的情感;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示自己的理解;3.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
总结环节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展示所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2.学生能够朗读诗歌,表达其中的情感;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4.学生能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讲解、实践和总结等,使学生在不同的环节中得到了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在实践环节中,我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梦和泪教案

梦和泪教案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2.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裁剪特色..3.了解课文设疑与释义、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一、导入以冰心的诗歌欣赏为导入多媒体展示;学生朗读冰心作品繁星春水节选;说出你读到出了什么繁星一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二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春水一春水又是一年了还这般的微微吹动可以再照一个影儿么“我的朋友我从来未曾留下一个影子不但对你是如此”二四时缓缓的过去——百花互相耳语说“我们都只是弱者甜香的梦轮流着做罢憔悴的杯也轮流着饮罢”上帝原是这样安排的呵繁星、春水;透出清雅、细腻、含蓄的意味..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名声最响亮的作品之二;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心声..就像大多数感情细腻的作家一样;她既爱做梦;有时也不免流泪..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描写冰心伟大品质的文章梦和泪..二、简介冰心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冰心”是她的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语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冰心装在洁白的玉壶中;永远保持着纯洁无瑕的心灵..她的散文和诗歌都是新文学运动初期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1923年;她先后结集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这三百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书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新、意蕴隽永..冰心热心于儿童文学创作..1926年;结集出版了29封用亲昵恳切的语句写成的给小朋友们的信——寄小读者..冰心的散文被称为“冰心体”;语言清丽、典雅..例如:在这里;出游稍远便可看见水..曲折行来;道滑如拭..重重的树荫之外;不时倏忽的掩映着水光..我最爱的是玷池Spotpind;称她为池真委屈了;她比小的湖还大呢——有三四个小鸟在水中央;上面随意地长着小树..池四围是丛林;绿意浓极..每日晚餐后我便出来游散;缓驰的车上;湖光中看遍了美人芳草——真是“水边多丽人”..看三三两两成群携手的人儿;男孩子都去领卷袖;女孩子穿着颜色极明艳的夏衣;短发飘拂;轻柔的笑声;从水面;从晚风中传过来;非常的浪漫而潇洒..三、字词学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标注加点字的读音或按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解释一些词语的意思..噩.è梦搁.gē下笔号.háo啕大哭真挚.zhì豪恸.tòng 愕.è然凝.níng结吴文藻.zǎo吊唁.yàn 屈辱.rǔ铿锵..kēng qiāng有声流淌.tǎng病榻.tà呓.yì语璀璨..cuǐ càn多彩报丧.sāng沉默guǎ寡言揪jiū心嘱.zhǔ咐烟cōng囱泅.qiú水梦寐.mèi以求宛.wàn如大海噩梦:引起极度不安或惊恐不已的..着实:确实、的确、委实..号啕大哭:放声大哭..声泪俱下:边说边哭..形容非常悲痛..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这里形容感人肺腑..豪恸:极悲伤地痛哭..没有拘束地痛哭..愕然:形容吃惊..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呓语:梦话..比喻不切实际的话..璀璨:这里形容光彩鲜明..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雪耻:洗掉耻辱..报国雪耻厮杀:相互拼杀;战斗..梦寐以求:睡觉做梦时也在追求;形容迫切希望..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四、课文研讨;体会冰心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1.文中多次提到冰心先生的“哭”;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冰心“哭”的地方..参考答案:①第5段:冰心为威海而哭..②第13-25段:冰心想要写关于甲午海战的作品;但哭得不能自已;没法写作..可让学生齐读;让学生感受冰心的激烈情感③第31段:甲午战争中的故事让冰心不止一次号啕大哭..④第36段:冰心幼年跟随父亲在海军学校生活;听了很多海军英勇作战的故事;“积压了一个世纪的号啕大哭”..2.文中那么多次提到冰心先生的“哭”;是否代表她软弱、懦弱呢为什么参考答案:这并不代表冰心先生懦弱..第24段说到;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去世后;她当着人没有落过泪..后来又写成一篇文字活泼的纪念长文..她并不有泪轻弹..3.我们发现;让冰心哭的都是因为什么事情参考答案:甲午海战;战争的惨烈残酷..4.文章中提到冰心每想到甲午海战都“豪恸大悲”;这是为什么参考答案:第25段:冰心先生的豪恸全是为了可爱的朋友;为了多难的中国;为了民族遭遇的屈辱和劫祸;多少次了;都是这样..她是一位真人;坦诚而透明;她落的泪;就是她的诗;一种最激烈、最博大、最无私、最奔放、最抒情的诗;字字都厉害;铿锵有声..可让学生齐读;体会冰心的哭的深刻内涵5.文章细致地描写了冰心的哭;这对表现文中中心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冰心那“积压了近一个世纪的”大哭;具体、生动地展示了冰心的民族灵魂和她的爱国情愫、赤子之心;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6.学生齐读课文第31-34段;朗读后思考: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叙述冰心的父亲和母亲;这与冰心有什么联系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后得出:福州主街上的“白榜”;冰心母亲怀揣的“大烟”;冰心父亲与日军的激烈作战大连水域的炮火;烈士死难的故事——中国士兵不屈的精神;母亲忠贞、刚烈的品行;时时牵动着冰心的心;激励着冰心的民族灵魂..这个;是冰心的泪的思想基础..第36段:冰心的父亲带着女儿创建海军学校;让女儿着男装;教她骑马;带她上军舰;听军乐演奏;看旗语挥舞;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种上厮杀疆场的男儿英雄气概..冰心的父亲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曾经亲自参与甲午海战..父亲身体力行;以言行举止教导小冰心甲午海战中中国士兵的英勇无畏以及战争的惨烈;冰心耳濡目染;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直接影响了她的人生价值取向——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担忧;有着一颗赤子之心..这;也是冰心每每想到甲午海战就会号啕大哭、字不成行的人生背景..五、课文研讨;理解冰心“梦”的内涵;以及“梦”与“泪”的关系1.文章的题目叫“梦和泪”;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冰心的梦的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梦的句子:①第1段梦是人生的一部分..②第2段冰心爱做美梦..③第27段梦是创作的一种源泉..④第28段冰心先生喜欢清晨写作;思绪仿佛由梦境中直接流淌出来;记下来;便是一篇好文章..⑤第29段梦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亲情;也有离别;有成功;也有失落..它们是梦的经纬;它们织出了一个璀璨多彩的美丽黄昏;为永不止息的生命做了一个高大的天幕..⑥第38段梦充满了个人色彩;梦即性格..⑦第39段冰心先生爱浮想;自称之为“昼梦”;白日做梦..⑧第40段她爱做美梦;很美很精..⑨第42段梦为她作证..2.我们发现;“梦”贯穿了全文;成为了全文的线索..大家在这些描写“梦”的句子中;找出三个标志性的句子..参考答案:第1段“梦是人生的一部分..”第15段“梦是创作的一种源泉..”第38段“梦充满了个人色彩;梦即性格..”3.课文中说“梦即性格”第三部分..冰心的梦冰心的性格是什么参考答案:第41段这就是可爱的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4.课文中写冰心“爱做美梦”“很美很精”;冰心的“梦”和“泪”有什么关系学生联系前后文;讨论后得出:冰心的梦;是怀着赤子之心;追求完满和美好..但是父亲所讲述的历史的屈辱;民族的灾难战争的惨烈和家庭的不幸母亲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她不得不流泪..冰心是在为民族的不幸而流泪..“梦”和“泪”两方面加起来来表达冰心的赤子情、爱国心..如果只写梦;文章会显得没有深度;如果只写泪;文章只表达了冰心的恨..只有两者统一;才能完整表达她的赤子之心;追求完满和美好的爱国情怀..总结:冰心的“梦”和“泪”融合在一起;冰心个人的情感与祖国的命运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达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六、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材料安排的特点1.找一下文章组织材料的顺序;看能不能说出是什么顺序..参考答案:①1995年;作者去威海参加笔会..②1994年;冰心想写文章纪念甲午海战;“要写一部大作品”..③十年前;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去世;冰心当着人没有落过泪..④早年的中国海军中福建人居多甲午海战;冰心的父亲在外征战;冰心的母亲坚贞不屈..⑤冰心父亲谢葆璋带着一岁多的女儿创建烟台海军学校..2.我们似乎没办法说文章是用时间顺序来组织文章..那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要这样组织文章的材料参考答案:文章不是根据时间顺序来安排;而是根据文章表达主题的需要来安排..先说冰心流过很多泪;再解释冰心为什么哭得那么厉害就算丈夫去世都没有哭得那么惨痛..先写冰心的“泪”;再写“泪”的基础和人生背景..这样能突出主题;突出表现冰心的“赤子之心”..也还有一个作用——设疑激趣..开头写参加笔会并题词;引发兴趣——“为什么冰心会哭呢”激发阅读的兴趣..3.文章还提到了“冰心爱做美梦;巴金爱做噩梦”;为什么要提到巴金冰心的许多作品繁星春水致小读者都是很唯美的作品;而巴金的不少作品则是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残酷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一个封建家族崩坏的故事;如“人生的噩梦”..冰心和巴金的作品有极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七、拓展阅读学生课外阅读冰心作品繁星春水致小读者;感受冰心的创作风格..。
梦和泪教案

梦和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梦和泪”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学会运用诗歌分析方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4.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1.诗歌背景介绍
2.诗歌分析
3.诗歌鉴赏
三、教学过程
1. 诗歌背景介绍
1.讲解“梦和泪”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2. 诗歌分析
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3. 诗歌鉴赏
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3.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3.朗读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观察,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六、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3.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诗歌的美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一、学习冰心的爱国情感和赤子之心。
二、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三、了解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巧妙的构思。
教学设想
一、本文抓住人物最富个性的本质特征,用梦的形式向读者全面展示冰心的一生,作者把冰心的梦和冰心的泪巧妙连结起来,这点学生不易理解,要抓住这个重点,结合课文结构框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
二、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又真挚,凝炼而又形象,作者时而叙述,时而议论,时而抒情,时而描写。
可让学生分类整理,深刻体会。
教学要点
一、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二、通过阅读训练,学会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三、理解课文设疑与释疑、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一、建议本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二、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可组织大家讨论,总结归纳本文学习的重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
通过阅读与讨论,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问题:
1、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这些材料哪些写得详,哪些写得略?
2、文章细致地描写了冰心的哭,这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3、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叙述了冰心父亲和母亲的经历,这与写冰心有什么关系?
4、文中写冰心“爱做美梦,很美很精”,这与写冰心的泪有什么关系?
5、画出文中的议论句,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作用。
6、文章中有好几处都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找出有关的句子或段落,说说有什么表达效果。
提示:
1.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合理选材,巧妙剪裁是课文的一大特色。
作者善于寻求构思的新角度,以小见大,使构思新颖独特。
写冰心,可写的事物很多,作者却在冰心的微笑中别出心裁地发现了特殊的审美视角,描写冰心的哭,从而使文章成为众多描写冰心的文章中与众不同的一篇,达到了“人人笔下所无”的境界。
文章细致地描写了冰心那“积压了近一个世纪”的大哭,集中表现了她爱国情感和赤子之心,有力地揭示了文章中心。
2.文章以“梦”为经纬,以“泪”为焦点,脉络清楚,重点明确。
文章以“梦”开头,以“梦”结尾,又以“梦”贯穿全文,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把冰心的梦和泪融合在一起,把冰心个人的情感与祖国的命运也紧紧地联合在一起了。
3.文章的语言质朴真挚,凝炼形象,时而议论,时而描写叙述,阅读时要细细体味。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提取要点,归纳中心。
2.由学生讨论,归纳写作特点。
三、布置课后练习
资料:
《梦和泪》框架结构
《梦和泪》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以赞美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永远充满朝气”的人生追求和崇高品格为主线,珠联了作者对冰心的印象,冰心本人的言谈举止,冰心父亲母亲早年经历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场面等,巧妙地把冰心的梦和泪融合在一起,奏响了一支高亢的爱国主义颂歌。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4段)梦是泪的外在表现。
这一部分可分为二个层次。
第一层(第1~3段)提出梦和冰心。
第1段,这层首括句;梦是人生的一部分。
第2段,点明冰心惯于把梦当作人生的一部分来描写。
第3段,人们从冰心他们描写的梦中知道许多事和人。
第二层(第4~24段)由题辞引出冰心哭的故事。
第4段:设疑。
第5—24段:释疑。
冰心的哭是为了可爱的朋友,为了多难的祖国,为了民族遭遇的屈辱和劫祸。
第二部分(第25~35段)把冰心的泪和祖国、民族的命运连结在一起。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25~27段)梦是创作的源泉。
第二层(第28~33段)冰心父母所经历的故事,就是冰心泪的思想基础。
第三层(第34~35段)冰心的经历,使我们看见了民族的灵魂;冰心积压了近一个世纪的号啕大哭,使我们了解了她是怎样一个人。
第三部分(第36~40段)冰心的性格是永远追求完满美好,她创造了最精最美的梦。
这一部分可分为二个层次。
第一层(第36~37段)永不失赤子之心是冰心伟大人格的写照。
第36段,梦即性格。
第37段,冰心在医院里。
第二层(第38~40段)
第38段,冰心爱做美梦,她永远在追求美和纯真。
第39段,冰心的梦和泪永不失赤子之心。
第40段,梦为冰心伟大人格的作证。
附简略结构图:
三、永不失赤子之心的泪和梦是冰心伟大人格的写照。
(36)~(40)
写作特点:
一、择取典型
典型之人之事不一定是大人物或大事件。
有时“大”的事件并不典型,有时“小”事中却凡中见奇。
我们说选材要新颖、独特,就是要在所选之事所写之人非常典型。
所谓典型,就是其人其事能反映出社会或生活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典型的人和事,才最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梦和泪》这篇课文的立意很深,作者对冰心的经历和她的文学创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大量丰富的材料中悟出了冰心这位可敬老人最本质的特征,那就是“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永远充满朝气,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无所畏惧”,她“胸怀宛如大海,可以波涛大作,可以平静如镜,擦去眼泪,依旧笑对人生”。
正因为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冰心的“梦”和“泪”才能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冰心的形象才能跃然纸上。
二、小中见大
不少文学家的笔下流淌过清泉小溪,这甘美清润的“小溪”有时比洪波涌起更让人回味不已。
这大概就是一种魅力──一种小中见大的独有的魅力。
《梦和泪》中冰心父母的故事,福州主街上的“白榜”,母亲怀揣的“大烟”,大连水域的“炮火”,烈士死难的故事,中国士兵的不屈精神,使人读后受益匪浅。
三、点面结合
冰心的哭是一种真正的大哭,一种“毫不掩饰”的“声泪俱下”的“号啕大哭”,其声势“荡气回肠”,“像火山爆发”,感情流露是“最真挚的”。
如果课文仅仅写了这些内容,那么我们眼前的冰心形象是不全面的,文章的妙处在于将此时的冰心和他的一生巧妙地联系起来,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形象。
于是,作者又写了冰心的梦。
“她爱做美梦,很美很精”,清晨写作,思绪仿佛由梦境中直接流淌出来,她用梦的经纬“织出了一个璀璨多彩的美丽黄昏,为永不止息的生命做了一个高大的天幕”,这就是她那“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永远充满朝气”的赤子之心的伟大创造,这就是她爱国情愫的具体写照。
至此,冰心的梦和泪融合在一起,冰心个人的情感与祖国的命运也紧紧地联在了一起。
文章以点带面、详略结合,将课文的深刻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其实,选材的方法有多种,但目的却只有一个──为了更有力的表达中心。
如果游离了中心,那所选的材料就失去了意义。
运动员之“材”选准了,可以创造辉煌;衣料之“材”选好了,可以美化其人;同样,文章之“材”选对了,那一定会突出而深刻的表达中心,使文章生色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