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

《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

《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论艺术的精神》是一部具有抽象主义宣言性质的理论著作。

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这是康定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名为《红黄蓝》。

在文章开头看这样的一幅作品只是想要表达我所阅读本书主人翁的一个思想:“艺术家必须因感而发,有情可抒,因为对形式的驾驭并非目的,而是使形式与内在含义的相适应。

”“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冲动来行动。

”这句话是我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听话的。

周老师的这个观点更使我坚定副了此篇论文的观点,通过查阅、整理了相关此书的资料后我更觉得”一个人应该去做能感动自己的事情,先把自己感动了,再让别人去说吧。

”康定斯基在1910年创作了第一幅抽象水彩画。

这也是现代绘画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绘画。

在画面上,所有对物象的描绘性因素都不见了,大小不同跳跃的点,不同方向和力度的运动的线,粗野、激荡。

色彩和线条、形状相互穿插,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力量从画面中涌现出来。

同年,康定斯基完成了他的关于抽象绘画的重要论著《论艺术的精神》,开启了抽象绘画的序幕,明确了他的创作原则:内在需要原则。

而在20世纪艺术特征在总体上都趋向于音乐——含混、变形、抽象、直觉和梦导。

当时的艺术家们已经清醒意识到必须打破传统框架。

任何时代都没有像20世纪现代派艺术家们那样,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的领域共同背叛古典艺术——建筑、诗歌、小说、戏剧、舞蹈等。

我们可以从那时的许许多多实验中找到他们超越的指向:靠向音乐。

也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康定斯基发表了具有抽象主义宣言性质的理论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

在这本书中,康定斯基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抽象绘画理论。

他一开始就宣称,时代的变化要求艺术形式进行相应的革新,20世纪的艺术已经不可能复原古希腊艺术,否则作品将毫无生气,因为时代在变化。

他在书的卷首第一行就说:“任何时代的艺术品都是自己时代的孩子”。

他认为,只有纯粹的艺术家,“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只传导内在的和本质的东西,同时,自然而然地绝弃了外在的偶然”,才能找到与这一时代精神相适应的艺术形式。

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

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

《论艺术的精神》一、为何介绍此书《论艺术的精神》(以下简称《精神》)是西方抽象艺术的鼻祖瓦西里.康定斯基早在1910年写成的;就连我手上的中文译本也是1987年出版的。

那么为什么要介绍这样一本主要讲绘画艺术的老书呢?理由如下:1、由于摄影艺术的年轻和中国艺术摄影领域对于总体艺术较缺乏系统的了解,导致我们今天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如何对艺术史中的经典理论进行扬弃,而是先要通过“了解”和“吸纳”的关口。

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过程,则很容易使“扬弃”和“创新”沦为奢谈。

而《精神》又差不多是了解抽象艺术这一重要艺术流派的必读之书。

2、中国摄影界的“纪实摄影热”已经持续了几年,这无疑会多少淡化了人们对于艺术摄影的关注和进行更深层的探讨。

我们希望的是“百花齐放”,所有不应“热”此“冷”彼。

否则,摄影的艺术功能将萎缩,而《精神》又是一本纯艺术范畴的读物。

3、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在目的、形式、题材、方法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别,而关于艺术摄影的探讨将包含着这种差别的探讨。

差别搞明白了,不但会促进艺术摄影的发展,还将以“反证”的方式对“纪实摄影”起到推动的作用。

4、抽象艺术作为艺术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它不但具有“转折点”的意义,还深深地影响着现代艺术的诞生和发展。

虽然《论艺术的精神》素有“现代绘画的启示录”之称,但抽象艺术的影响事实上不仅局限于绘画,艺术摄影同样不应对之视而不见。

5、在形式上,摄影以“能够真实地记录客观物象”为主要特征,但艺术摄影也无法脱离“平面造型艺术”的范畴,此艺术范畴的发展规律和那些共性的特征同样作用于艺术摄影。

6、西画同样经历过“真实再现客观物象”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束首先与摄影的诞生不无关系,继而又引发了关于艺术本质、艺术形式等方面一系列革命性的探索和实验。

那么艺术摄影应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呢?就此有的人将摄影艺术美学建立在“客观再现美”“科技记录美”的基础上,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而通过《精神》了解抽象艺术的意义,将不仅局限于“抽象摄影”的范围,还对艺术摄影总体的艺术语言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
艺术的精神是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它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对人性的探索、对生命的感悟。

在读完《论艺术的精神》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的力量和魅力,也对艺术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艺术的精神,首先体现在对美的追求上。

美是一种超越感官的境界,是一种超
脱尘世的境界。

在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正是这种对美的追求,使得艺术作品充满了魅力和感染力,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深处。

其次,艺术的精神还体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上。

艺术作品往往能够深刻地揭示人
性的复杂和多样性,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语言表达等方面,艺术家能够深刻地揭示人性的善良、邪恶、悲欢、痛苦等各种情感和境遇。

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

最后,艺术的精神还体现在对生命的感悟上。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
生命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热爱。

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还是对生活的感悟,艺术家都能够通过作品传递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理解。

正是这种对生命的感悟,使得艺术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魅力,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深处。

通过阅读《论艺术的精神》,我对艺术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艺术
作为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它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对人性的探索、对生命的感悟。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珍视艺术作品,从中汲取艺术的精神力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谈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的三大理论

谈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的三大理论
谈康定斯基《 论艺术的精神》 的三大理论
■ 宋 馥 利 陕 西师 范 大 学 美 术 学 院
摘要: 本 文 简 单论 述 了康 定斯 基 《 论 艺 术 的精 神 》 一 书 中所 阐释 三 大基 本 理 论— — “ 金 字塔 ” 理论 、 “ 内在 需 要 ” 理论和“ 通 感” 理论 , v Y , “ 内在 需要 ” 理 论 为 主要 出发 点 , 讨 论 了康 定斯 基 所 谓 的 艺术 的 音 乐性 , 以及抽 象艺 术 的本 源和 表 现 。
关键 词 : 《 论 艺术 的 精 神 》 三 大理 论
被 世界 公 认 为 “ 现 代 绘 画 的启 示 录 ”
绘画 音乐 选 择 也 得 从 内在 需 要 的原 则 出发 ”
现 代 绘 画 史 上 的 第 一 幅 抽 象 绘 画 是 康定斯基于 1 9 1 0年创 作 的 。画面 上 没 有 具 象的轮廓 . 只 有 不 同 大 小 的点 。 不 同 力

调, 伴 随着其他音 的起伏 , 呈现 出不 同的 感 情 画面 无 数 色 彩 重 叠 与 变 化 . 犹 如 一
个 复杂的和声 . 时 而 让 人 紧张 . 时 而 让 人
般 震 慑 人 的 心 扉
总之 。 康 定 斯 基 认 为 绘 画 与 音 乐 的 本
认为. 艺术 的实质在于精 神 . 艺 术 家 只 有 真 切 的感 受 到 金 宇 塔 顶 端 所 含 有 的 内 在
《 论 艺 术 的精 神 > 首 先 提 到 的 理 论 是
“ 金字塔 ” 理 论. 康 定斯 基 认 为 艺 术就 像 一 个如 同金 宇 塔 般 的三 角 形 . 金 字 塔 的底 和
点. 画面 中 的节 奏 还 较 为 单 一 . 旋 律 也 没 有和声 , 更 多 的是 单 音 的演 奏 。 而 他 的另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5000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5000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5000《艺术的精神》是荷兰知名艺术史学家恩斯特·汉威尔撰写的一本书籍。

该书阐述了艺术的本质、精神和价值,探讨了艺术与人类文明的深刻联系。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出发,对这本书进行论述。

一、艺术的本质汉威尔在《艺术的精神》中将艺术定义为“创造性的表现”。

他认为,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独创性与表达力,将内心的情感、思想、感受等展现出来,达到与观众沟通的目的。

通过这种方式,艺术家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即所谓的“艺术品”。

艺术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强大的吸引力,正是因为它具有超越性、独立性和多面性。

艺术具有超越时空、跨越文化、打破常规的能力,不受物质的限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另外,艺术还是一种独立于现实的存在,艺术作品不是现实世界的影子,而是对现实世界的重新构造和再现。

艺术作品还有很强的多面性,它可以是表达情感、思想的媒介,也可以是为了美的追求、传递知识、鼓舞士气等多种目的而存在。

二、艺术的精神汉威尔认为,艺术的精神不仅包括艺术家个体的精神,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精神。

艺术的存在离不开对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反思和批判,是文化价值的体现。

只有体现出这种精神的艺术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艺术的精神往往源自对社会现实、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呼吁。

艺术可以让人们更有同理心,更深入地了解和反思自己、他人、社会以及人类历史等。

比如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游姿》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战争背后的人间悲剧;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小坂泰之的漫画《生命的庆典》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传达了对人类自由、平等、幸福的向往,对于社会的改进具有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艺术的精神还表现在艺术家个人的追求上。

艺术家除了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情感、思想等,更是对于自我成长、追求艺术的圆满与自我实现的一种投入和追求。

正因为如此,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具备独立思考、反思能力、深度思维等多种素质,这种追求也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进步。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5000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5000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5000《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当我翻开《论艺术的精神》这本书,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起初,我以为这会是一本充满高深理论、让人望而生畏的学术著作,但真正读进去后,我发现它更像是一位亲切的朋友,在和我娓娓道来关于艺术的种种真谛。

书中对于艺术精神的探讨,并非是那种遥不可及、虚无缥缈的空谈,而是深深扎根于生活与创作的实际之中。

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艺术与人类心灵、与社会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亲身经历,一段与艺术不期而遇的美好时光。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闲逛在城市的老街区。

街道两旁的老房子,虽然略显陈旧,但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斑驳的墙壁、生锈的铁门,仿佛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就在我沉醉于这古朴的氛围中时,一个小小的画廊吸引了我的目光。

走进画廊,里面的空间并不大,但每一幅作品都像是拥有着自己的灵魂。

我在一幅油画前停下了脚步,画面上是一片金黄的麦田,麦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阳光洒在麦穗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画家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这片麦田描绘得如此生动,仿佛我都能闻到那泥土的芬芳和麦子的清香。

我站在那里,久久凝视着这幅画,心中涌起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艺术的力量。

它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更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情感共鸣的语言。

画家通过自己的作品,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传递给了每一个观赏者。

回想起来,那幅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难以忘怀。

那一颗颗饱满的麦穗,那随风飘动的麦叶,还有那天空中淡淡的云彩,都被画家精心地刻画出来。

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画家的心血和情感。

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真正的艺术并非是随意的涂鸦,而是经过精心构思和反复琢磨的结晶。

再深入思考《论艺术的精神》中的观点,我更加理解了艺术创作的本质。

艺术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更是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就像那幅麦田的油画,画家并没有只是照搬现实中的麦田,而是通过自己的艺术加工,赋予了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浅谈对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的认知

浅谈对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的认知

浅谈对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的认知作者:彭倩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24期【摘要】《论艺术的精神》是康定斯基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讨论非再生艺术的概念。

“精神”是本书主要论述的核心。

康定斯基这种直觉纯粹的表达,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路线,对抽象艺术的发展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抽象艺术中图分类号:B83-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4-0154-01《论艺术的精神》是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的第一个重要理论。

康定斯基在学习绘画之前就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思想基础。

同时,受到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的哲学影响,以及他对移情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内感论”、沃林格的美学理论进行研究的影响,这些思想综合的因素产生了他对抽象主义的“精神”理论。

一、内容结构梗概康定斯基的论文《论艺术的精神》分为两部分:概论和绘画。

第一部分概论分为四个小节。

第一小节引言,主要表现了康定斯基对于看待时代与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及明确提出内在因素决定艺术作品的形式。

第二小节运动,则提出了精神生活像个三角形并且是向上运动的。

第三小节精神转折点,康定斯基则用一些大艺术家来举例表明三角形的精神内部结构处在转折点,是一种冲破传统艺术的自由状态。

第四小节金字塔,康定斯基提出了“金字塔”理论,各种艺术分别存在又相互交织,可形成新的艺术。

绘画可以被看作理论实践的第一部分,共五个小节。

第五小节色彩的效果,第六小节形式和色彩的语言,康定斯基认为绘画必将在抽象性上发展,具体讲述了绘画具有色彩和形式两个表现手段,尤其引用大量理论论证色彩的表现。

在第七小节的理论中,康定斯基在本节再次强调艺术的目标来自内在需要。

第八小节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中,康定斯基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创作,艺术家应该是随心所欲地有感而发,并提出了艺术家的三大责任。

第九小节结论。

康定斯基展示了他对构成主义的声明。

二、核心观点与逻辑结构(一)精神——内在因素康定斯基在他的著作中反复提到了“精神”这个词。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5000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5000

论艺术的精神读后感5000论艺术的精神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形式,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人类思想、情感和文化的表达。

艺术的精神在于它的独特性、创造性和启发性。

通过艺术,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的智慧、情感和思想的深度。

艺术的精神在于它的独特性。

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和创造力,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美感和表达方式。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作品,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内心的世界转化为作品,让观众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独特的美。

艺术的精神在于它的创造性。

艺术家们常常能够以非凡的创造力创作出独特而引人入胜的作品。

他们能够将平凡的事物赋予新的意义,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式。

通过艺术,我们能够看到艺术家们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艺术的创造力不仅仅体现在作品本身,更体现在观众的解读和理解中。

每个人都可以从艺术作品中得到不同的启示和感悟,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艺术的精神在于它的启发性。

艺术作品常常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艺术,我们能够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人性和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观众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也会被艺术家们的思想所启发。

艺术作品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和思考,让人们对自身和世界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艺术的精神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当今社会,商业化和娱乐化的趋势使得一些艺术作品缺乏独特性和创造性。

一些作品只追求商业利益和大众的口味,而忽视了艺术的本质和精神。

此外,一些政治和社会因素也会对艺术的精神产生影响。

一些国家和政府可能会限制艺术家们的创作自由,使得艺术作品缺乏真实性和深度。

然而,艺术的精神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让人们对自身和世界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艺术作品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艺术的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人说,艺术是时代的产儿。

但是这种艺术,只能艺术地重复那些以被同时代人清楚地认识了的东西。

所以它没有生命力,它仅仅是时代的产儿,无法孕育未来。

这是一种被阉割了的艺术。

它是短命的,那个养育它的时代一旦改变,它也就立刻在精神上死亡。

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中,艺术完全由一个具有着亚裔血统欧洲人用“精神”的力量释放包围——艺术,在伟大的20世纪显现出了它前所未有的内在力量,被无数注重人性的艺术家和理论家重新解读与创造。

从这本书的总体风格来看,书中弥漫着沃林格尔对艺术表现的本质解释以及20世纪整个思想文化氛围下的尼采、叔本华等所提倡的自我意志的含混氤氲,这是把二元论作为世界观的典型体现,并且也是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创作的思想源泉及理论基础。

自康德起,艺术就不断地寻找它自律的道路,像现代人寻找个人位置一样,艺术在欧洲经历了几百年的注重“写实”的探索之后,逐渐的开启了新的方法道路。

“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不但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法国文坛,同样在艺术领域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直到20世纪,抽象主义作为主导艺术之一“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纪的面貌”(米歇尔.瑟夫)叔本华在《康的哲学批判》一书中作了这样的描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可见世界幻觉的产物,是一种骗人的巫术,一种把视觉幻想和空间加以比较所产生的无根基、即无自身本质的外观,这个可见世界是一层环绕着人类意识的浑浊的迷雾,它是那种同时是错误和真实的东西,这种东西人们可以在说他不存在的同时说他是存在的。

”康定斯基在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思想文化产生着巨变的背景之下,追求精神自由,强调内在力量的作用,成为了《论艺术的精神》的原动力与理论出发点。

第一篇论艺术的精神
论艺术的精神,是康定斯基的最重要的理论文献之一,这篇文章分为了概论与绘画两个部分。

概论中用引言、运动、精神转折点与金字塔四个小部分解释了他对于艺术品、艺术家等的定义与互动把艺术的过程与变化归结到精神的作用并以一种运动的方式把这个过程展现给读者。

第一部分概论
“所以一件艺术作品的形式有不可抗拒的内在力量所举,这是艺术中唯一不变的法则。

一件优美的作品是内涵和外表统一和谐的结果:换句话说,一幅画是个精神有机体,他像一切物质有机体一样,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

”艺术的原动力来自于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积极向上、催人奋进。

在作者对人类自身的认知中,灵魂与肉体紧密相连,它通过各种感觉媒介产生印象。

演绎了欣赏艺术品的整个过程:感情(艺术家的)——>感受——>艺术作品——>感受——>感情(观赏者的)。

在这里,整个过程包含了几个概念:艺术家的感情,感受1,艺术作品,感受2,观赏者感情。

整个过程似乎揭示了作者的理论主旨:精神至尚。

艺术品的形式应该“内在的,所以它孕育着希望和未来。

”艺术作品包含着艺术家的灵魂,艺术家是“能够描绘一切事物的人。

”抽象的论述和高亢的基调铺垫了艺术精神的“运动”,精神生活所代表的“巨大的锐角三角形”,也许也是康定斯基绘画思维的产物,又也许是他抽象成果的宣言符号。

这个巨大的三角形需要冲破的,不仅仅是旧的“怎样表现”的向上的物理运动,同时在内部的形式里也有着层出不穷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稳定结构。

随着三角形的运动,内部的结构似乎在一个临界状态开始动荡,带着摇摇欲坠和呼之欲出的惊悚,人类的精神终于出现了康定斯基所认知的“转折点”。

在“精神的转折点”一节中,蕴含着批判的影子,康定斯基提出了他对于时代思想混乱的出路及自己的艺术理论基础:通神学,并把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内心。

他标榜了布莱维斯基夫人的理论把梅特林克与瓦格纳作为了例证的典型从象征与重复的文学手法与结构等发掘了艺术精神的表现形式。

在他所引证的伟大的艺术家之中,有音乐家和印象主义、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画家,但无一不都指向了他所旨在阐明的艺术的内
在精神力量即向上的,冲破传统追求自由的状态。

在“金字塔”一节中,充满了康定斯基近乎豪迈的对艺术的展望“…自我分析‟可以把每门艺术和其他艺术区分开来,它们之间的相互研究使他们的内在努力重新结合。

每门艺术均有其独有的力量,这是无法相互替代的。

最后,各门艺术的独有力量可以相互配合,而这种配合终将导致我们现在可以展望的一门新的艺术——真正史诗性的(monumental)艺术。


第二部分绘画
绘画是《论艺术的精神》中的第二个部分。

这个部分可以看成是第一部分的理论实践。

绘画是康定斯基在三十而立之后才开始追求和耕耘的艺术形式。

在这部分里,显然是康定斯基在此之前的,对于艺术的无尽热爱和探索的一个总结性的结晶成果。

这个部分分为以下几个小点:五色彩的效果,六形式和色彩的语言,七理论,八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九结论。

看康定斯基的画,我们不难理解这部分所诠释的内容,像他提倡的“感觉”一样,我们用内心的情感去感受他的画:丰富、跳跃的色彩,绚丽的、仿佛又节奏的音乐感……在这部分或者描述或者解释的理论中就能更深的了解作者所言的理念。

艺术是发自于人类的需要,绘画“色彩和谐统一的关键最终在于对人类心灵有目的的启示激发;这是内在需要的指导原则之一。

”而内在需要原则成为了超脱于非本质的、普遍存在和唯一纯粹的艺术标准和原则。

在第一部分中,康定斯基对于“金字塔”的理论揭示了他所理想的史诗性的艺术。

音乐和绘画的紧密联系必会使绘画在抽象性上发展,最终达到绘画构成的境界。

在“形式和色彩语言”中,有种种神秘的质感,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又蛊惑着抽象艺术蠢蠢欲动的情愫围绕着心理学和形而上构成了“纯粹结构形式”最终提出了“数是各类艺术最终的抽象表现”理论。

“凡是由内在需要产生并来源于灵魂的东西就是美的。

”艺术家要具有的三大责任:1)他必须发挥出自己的天才;2)他的行为、情感和思想与常人一样,但他却必须用他们创造出一个精神境界,这精神境界要么情节纯净,要么掺进了杂质;3)他的行为和思想是创作的素材,他们将会对他创造的精神境界发生影响。

从这种互动式的纲领下,似乎隐含了康定斯基对于现代艺术的理解。

在最后的“结论”中,康定斯基表明了他的观点:“我们正在迅速临近一个更富有理性、更有意识的构成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画家们将自豪地宣布他们的作品是…构成的‟——这是与他们根本解释不了的印象主义者的主张相对而言的,宣布他们的艺术来自于灵感。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有意识的创造的时代,绘画中的这种崭新的精神正与思维携手并进,正在迈向一个伟大精神的纪元。

”不得不说,这是构成主义的宣言,抽象艺术的先锋理论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