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导管注浆量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小导管预注浆技术

小导管预注浆技术

小导管预注浆注浆参数注浆材料配比小导管预注浆是沿开挖隧道或地下工程外轮廓线,以一定角度打入(或钻孔后装入)管壁带孔的小导管,并以一定的压力向管内压注浆液的施工措施。

它既能将洞(室)周围岩(土)体预加固,又能起超前预支护作用。

适用于自稳时间很短或无自稳能力的砂层、砂卵(砾)石层、断层破碎带、软弱围岩浅埋和处理塌方等地段。

小导管预注浆施工简单,且注浆时间短,达到加固、防渗、堵漏的目的,所以广为利用。

现将辽宁地矿井巷建筑工程公司于1997年底,在沈阳市方形广场地下过街电缆通道施工中,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法,成功地通过了50 m含水粗砂地层的实践及收集到的有关注浆法典型实例浅析综述如下。

1 注浆机理与注浆分类注浆机理是进行注浆设计的基础与依据,只有基本弄清了属于什么机理类别的注浆,方能正确进行注浆设计与施工。

隧道及地下工程注浆,一般是指化学注浆,按注浆机理划分注浆类型有:充填注浆,适用于断层破碎带、砾石层、坍塌冒顶地段;渗透注浆,适用于砂层、砂砾石层;层间注浆,适用于板岩及岩层裂缝;压密注浆,适用于土壤、淤泥;劈裂注浆,适用于粘土层、断层泥及沉积岩层间;旋喷注浆,适用于土层及严重风化岩层。

施工常用的是充填注浆和渗透注浆。

2 注浆设计与注浆参数小导管预注浆设计可根据地质情况、设备能力、施工条件等,参照下列要求进行。

(1)小导管外径可根据钻孔直径选择,一般选用φ42~50 mm钢管,长度3~5 m,外插角10°~30°,管壁每隔10~20 cm交错钻眼,眼径6~8 mm。

(2)导管纵向两组间应有≮100 cm的水平搭接长度,环向间距20~50 cm。

(3)注浆压力是使浆液扩散、充塞、压实所需的压力。

其选用原则是在不破坏岩层结构的条件下,有效地将浆液压入岩层中,满足设计需要,达到注浆目的。

根据实践,一般为0.5~1.0 MPa。

(4)注浆量:单根导管注浆量Q1可按下式估算:式中:Rk浆液扩散半径;L导管长度;η岩体孔隙率。

小导管注浆量计算

小导管注浆量计算

竖井小导管注浆量计算一、注浆量计算方法一:Q=Ahnα(1+β)Q—注浆量;A—注浆范围岩层表面积;h—注浆有效长度;n—地层孔隙率(根据地层而定);α—注浆孔隙充填率,一般在0、7~0、9或通过试验;β—浆液损失率,一般取10~30%;其中A=(6、6+5、2)*2*(0、5*1、5*2), (6、6+5、2)*2为注浆周长,(0、5*1、5*2)为注浆扩散高度;h为注浆有效长度,由于导管水平夹角为30°故h=cos30°*3.0m=2.6m;n为0、39,设计给出天然孔隙比0、65(e0=V孔/(V总- V孔)=0、65),推出天然孔隙率n=V孔/V总=0、39;(注:n得取值现场实际情况较其它类似情况大得多);α注浆孔隙充填率,估取0、9;β浆液损失率,估取20%;(注:未考虑现场涌水量过大,20%为保守估计值);据上,当小导管每环间距1、5m时:Q=(6、6+5、2)*2*(0、5*1、5*2)*2、6*0、39*0、9*(1+0、2)=38.76m3则每延米注浆量Q=38、76/1、5=25.84m3故总得注浆量Qm=13、635*25、84=352、33m3(13、635m为图纸注浆范围)方法二(参照横通道小导管注浆计算原理,即按总量计算注浆量):每环注浆总量:Q = S*G*L= (8、0*6、6-5、2*3、8) *0、39*3、0=38.656m3S——注浆扩散范围面积(扩散范围暂为0.7m);G ——岩体孔隙率(根据孔隙比换算成孔隙率),本围岩孔隙率较大,暂取较小值39%。

L ——导管有效长度,m,为3.0m;则每延米注浆量Q=38、656/1、5=25.77m3故总得注浆量Qm=13、635*25、77=351、37m3(13、635m为图纸注浆范围)二、水泥-水玻璃双液计算竖井注浆为水泥-水玻璃双液,体积配合比根据实际需要现场调配,其依据就是根据文献《山东交通科技》(见附件)一书总第一百六十九期(2004年12月)对隧道注浆(水泥-水玻璃双浆液)得探讨,现场体积配合比根据实际调配为1:0、5(水泥浆:水玻璃),水泥浆重量比为1:1(水泥:水)。

隧道注浆公式

隧道注浆公式

注浆量计算小导管注浆单管浆液扩散半径一般为0.5~1.0m。

这与深孔超前围幕注浆的扩散半径2~4m(管径Ф75~Ф110mm、注浆压力为1.5~4Mpa)有明显区别,故《隧道施工规范》中的注浆量计算公式(如下)不能作为小导管注浆量的估算公式:V=π╳R2╳H╳η╳α╳β┈┈┈┈公式(1)1为注浆量(m3);R为扩散半径(m);H为注浆管有效长度(m);ηV1为地层孔隙率;α为注浆系数0.7~0.9;β为浆液损耗系数1.1~1.4。

查阅参考资料注2,以下计算公式相对符合实际单孔注浆量:=π╳R2╳c╳η=π╳[(0.6~0.7) ╳s]2╳L╳η┉┉┈┈公式 V2(2)为注浆量(m3) ;S为小导管中心距离(m); L为小导管有效长度(m); R V2为考虑到注浆范围相互重叠的原则,扩散半径取(0.6~0.7)╳s(m);η岩体孔隙率%:Ⅱ类3~5%,Ⅲ类硬岩3~5%、软岩2~3%,Ⅳ类硬岩2~3%,软岩1~2%。

实际施工中因钻孔偏差或钻眼内的地质原因,注浆液窜浆或跑浆经常出现,每个注浆管内的注浆量很不均匀,因此理论单眼注浆量尚不能作为注浆的一个严格控制指标,应以整排小导管的理论推算总量作为上下范围的控制指标。

故按整排小导管上下各0.5~1 m范围的岩土体内均已注浆填充考虑,应以下列公式估算注浆总量:(见图示1)=(π╳θ/360+2T/ R)╳[(R+T) 2 -(R-T) 2]╳η╳L╳β+ Q ┈┈V3┈公式(3)V3为注浆量(m3) ;θ为拱部小导管布设范围相对于圆心的角度;R为小导管位置相对于圆心的半径; T为浆液扩散半径0.5~1 m;L为小导管有效长度(m);η岩体孔隙率%:Ⅱ类3~5%,Ⅲ类硬岩3~5%、软岩2~3%,Ⅳ类硬岩2~3%,软岩1~2%;β为浆液损耗系数1.1~1.4;Q为小导管的容积 (m3)。

V3理论注浆量应是一个注浆量控制范围值。

在R、L、Q固定的条件下,以最小的扩散半径0.5 m、该类围岩最小的岩体孔隙率、浆液损耗系数代入公式得最小理论注浆量V, 以最大的扩散半径1m、该类围岩最大的岩体孔隙3min。

注浆量计算规则

注浆量计算规则

六号线西延以“项”计分部分项清单项目组价工程量核算原则(仅用于新增工程、新增清单项或调整原则中允许按施工图重新计算情况)(一)超前支护注浆1、注浆量以单管注浆量乘以小导管根数计算。

单管注浆量计算公式:Q1=πR2Lnαβ式中:R—浆液扩散半径(按0.25米算)L—注浆长度(按小导管长度减去1米计算)n—地层空隙率(按地质报告取)α—地层填充系数,取0.8β—浆液消耗系数,取1.12、锁脚锚管按施工图图示计算。

3、注意事项(1)超前支护注浆清单项目特征包含锁脚锚管。

(2)不包含特、一级风险源范围内的超前注浆。

扣减特、一级风险源加固范围内的小导管及超前注浆工程量。

(3)小导管排数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取整(不加一);每排小导管根数四舍五入取整((不加一))。

(二)初支背后注浆1、注浆量以每延米注浆量乘以暗挖隧道初支外皮长度计算。

每延米注浆量计算公式:Q2=0.02Lβ式中:L—断面布设初衬注浆管范围弧长β—损耗系数,取1.12、初支背后注浆的小导管数量按图示计算。

(三)二衬背后注浆浆液工程量1、注浆量以每延米注浆量乘以暗挖隧道二衬外皮长度计算。

每延米注浆量计算公式:Q3=0.01Lβ式中:L—断面起拱线以上布设二衬注浆管范围弧长β—为损耗系数,取1.52、二衬背后注浆可利用防水板注浆圆盘进行二衬背后注浆,不单独计算注浆管及注浆圆盘的数量。

(四)封闭掌子面工程计算原则按纵向间距10米一素封,30米一网喷,全断面封闭计算。

素封喷砼厚度50mm;挂网喷砼厚度100mm,单层钢筋网(Φ6@150x150);喷射混凝土标号同初期支护;只计算喷射混凝土的工程量及钢筋的工程量。

(五)深孔注浆(标黄部分不适用于新线)1、新增风险源及以风险源项调整原则中可按实际工程量计算情况工程量仅计算浆液量。

不单独计算止浆墙及注浆孔成孔数量。

注浆量计算公式:Q4=Anαβ式中:A—注浆范围体积n—孔隙率α—浆液填充系数,取0.8β—浆液损耗系数,取1.12、注意事项(1)深孔注浆加固范围图纸暗挖隧道标准断面图存在超前小导管注浆,仅按深孔注浆计算,不计算超前小导管及超前注浆工程量。

小导管注浆量计算

小导管注浆量计算

竖井小导管注浆量计算一、注浆量计算方法一:Q=Ahnα(1+β)Q—注浆量;A—注浆范围岩层表面积;h—注浆有效长度;n—地层孔隙率(根据地层而定);α—注浆孔隙充填率,一般在0.7~0.9或通过试验;β—浆液损失率,一般取10~30%;其中A=(6.6+5.2)*2*(0.5*1.5*2),(6.6+5.2)*2为注浆周长,(0.5*1.5*2)为注浆扩散高度;h为注浆有效长度,由于导管水平夹角为30°故h=cos30°*3.0m=2.6m;n为0.39,设计给出天然孔隙比0.65(e0=V孔/(V总- V孔)=0.65),推出天然孔隙率n=V孔/V总=0.39;(注:n的取值现场实际情况较其它类似情况大得多);α注浆孔隙充填率,估取0.9;β浆液损失率,估取20%;(注:未考虑现场涌水量过大,20%为保守估计值);据上,当小导管每环间距1.5m时:Q=(6.6+5.2)*2*(0.5*1.5*2)*2.6*0.39*0.9*(1+0.2)=38.76m3则每延米注浆量Q=38.76/1.5=25.84m3故总的注浆量Qm=13.635*25.84=352.33m3(13.635m为图纸注浆范围)方法二(参照横通道小导管注浆计算原理,即按总量计算注浆量):每环注浆总量:Q = S*G*L= (8.0*6.6-5.2*3.8) *0.39*3.0=38.656m3S——注浆扩散范围面积(扩散范围暂为0.7m);G ——岩体孔隙率(根据孔隙比换算成孔隙率),本围岩孔隙率较大,暂取较小值39%。

L ——导管有效长度,m,为3.0m;则每延米注浆量Q=38.656/1.5=25.77m3故总的注浆量Qm=13.635*25.77=351.37m3(13.635m为图纸注浆范围)二、水泥-水玻璃双液计算竖井注浆为水泥-水玻璃双液,体积配合比根据实际需要现场调配,其依据是根据文献《山东交通科技》(见附件)一书总第一百六十九期(2004年12月)对隧道注浆(水泥-水玻璃双浆液)的探讨,现场体积配合比根据实际调配为1:0.5(水泥浆:水玻璃),水泥浆重量比为1:1(水泥:水)。

小导管注浆量计算

小导管注浆量计算

竖井小导管注浆量计算、注浆量计算方法一:Q=Ahn a (1+ B)Q—注浆量;A —注浆范围岩层表面积;h—注浆有效长度;n—地层孔隙率(根据地层而定);a—注浆孔隙充填率,一般在0.7〜0.9或通过试验;B—浆液损失率,一般取10〜30%;其中A= (6.6+5.2) *2* (0.5*1.5*2),(6.6+5.2) *2 为注浆周长,( 0.5*1 .5*2 )为注浆扩散高度;h 为注浆有效长度,由于导管水平夹角为30°故h =cos30 °*3.0m=2.6m;n为0.39,设计给出天然孔隙比0.65 (e0=V孔/(V总-V 孔) =0.65),推出天然孔隙率n=V孔/V总=0.39;(注:n的取值现场实际情况较其它类似情况大得多);a注浆孔隙充填率,估取0.9;B浆液损失率,估取20%;(注:未考虑现场涌水量过大,20%为保守估计值);据上,当小导管每环间距1.5m时:Q=(6.6+5.2) *2* (0.5*1.5*2) *2.6*0.39*0.9* (1+0.2)=38.76m3则每延米注浆量Q=38.76/1.5=25.84m3故总的注浆量Qm=13.635*25.84=352.33m3(13.635m为图纸注浆范围)方法二(参照横通道小导管注浆计算原理,即按总量计算注浆量):每环注浆总量:Q = S*G*L= (8.0*6.6-5.2*3.8) *0.39*3.0=38.656m3S――注浆扩散范围面积(扩散范围暂为0.7m);G ——岩体孔隙率(根据孔隙比换算成孔隙率), 本围岩孔隙率较大,暂取较小值39%。

L ------ 导管有效长度,m,为3.0m;则每延米注浆量Q=38.656/1.5=25.77m3故总的注浆量Qm=13.635*25.77=351.37m3(13.635m为图纸注浆范围)二、水泥-水玻璃双液计算竖井注浆为水泥-水玻璃双液,体积配合比根据实际需要现场调配,其依据是根据文献《山东交通科技》(见附件)一书总第一百六十九期(2004年12月)对隧道注浆(水泥-水玻璃双浆液)的探讨,现场体积配合比根据实际调配为1:0.5 (水泥浆:水玻璃),水泥浆重量比为1 : 1(水泥:水)。

大仓库、小导管、锚桩注浆量计算公式

大仓库、小导管、锚桩注浆量计算公式

大仓库、小导管、锚桩注浆量计算公式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大仓库、小导管和锚桩注浆量的计算公式。

通过使用这些计算公式,工程师可以准确计算注浆量,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一、大仓库注浆量计算公式
大仓库注浆量计算公式如下:
注浆量 = 底面面积 ×壁面高度 ×注浆浓度
其中,底面面积是大仓库底面的面积,壁面高度是大仓库壁面的高度,注浆浓度是注浆液中固体成分的浓度。

二、小导管注浆量计算公式
小导管注浆量计算公式如下:
注浆量= π × 导管半径² ×导管长度 ×注浆浓度
其中,π是圆周率,导管半径是小导管的半径,导管长度是小导管的长度,注浆浓度是注浆液中固体成分的浓度。

三、锚桩注浆量计算公式
锚桩注浆量计算公式如下:
注浆量 = 桩径² × π × 注浆长度 ×注浆浓度
其中,桩径是锚桩的直径,注浆长度是锚桩需要注浆的长度,
注浆浓度是注浆液中固体成分的浓度。

结论
本文档介绍了大仓库、小导管和锚桩注浆量的计算公式。

这些
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计算注浆量,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工程师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并进行计算。

参考资料
暂无。

小导管注浆量计算方法

小导管注浆量计算方法

查询一:在浆液的黏稠度固定的情况下,注浆压力直接与岩(土)层的裂隙宽度和粗糙度、裂隙发育程度、裂隙水头压力有关。

压力过高亦会劈裂岩(土)体,因此注浆压力一般控制在~。

注浆量计算:小导管注浆单管浆液扩散半径一般为~。

这与深孔超前围幕注浆的扩散半径2m~4m(管径75mm ~110 mm、注浆压力~4MPa )有明显区别, 故《隧道施工规范》中的注浆量计算公式(如下)不能作为小导管注浆量的估算公式。

=PR2×H×G×A×B,Q1——注浆量,m3;式中:Q1R——扩散半径,m;H——注浆管有效长度,m;G——岩体空隙率,%;A——注浆系数,~;B——浆液损耗系数,~。

据实际验证,以下计算公式相对符合实际单孔注浆量。

=PR2×L×G=P×[~×S]2×L×GQ2式中:Q——注浆量,m3;2S——小导管中心距离,m;L——小导管有效长度,m;R——考虑到注浆范围相互重叠的原则, 扩散半径取~×S,m;G——岩体空隙率,%; Ⅳ、Ⅴ级围岩取3%~5%,Ⅲ级围岩取2%~3%,软岩取1%~2%,堆积体取12%。

实际施工中因钻孔偏差或钻眼内的地质原因,注浆液窜浆或跑浆经常出现, 每个注浆管内的注浆量很不均匀,因此理论单眼注浆量尚不能作为单孔注浆的一个控制指标, 应以整排小导管的理论推算总量作为控制指标。

故按整排小导管上下各 m~1m范围的岩土体内均已注浆填充考虑,应以下列公式估算注浆总量。

Q=(π×H/360)×[(R+t)2-(R-t)2]×G×L,3——注浆量,m3;式中:Q3H——拱部小导管布设范围相对于圆心的角度;R——小导管位置相对于圆心的半径;t——浆液扩散半径, m~1m;L——小导管有效长度,m;G——岩体孔隙率,%; Ⅳ、Ⅴ级围岩取3%~5%,Ⅲ级围岩取2%~3%,软岩取1%~2%,堆积体取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暗挖工程小导管注浆的注浆量计算方法
查询一:
在浆液的黏稠度固定的情况下,注浆压力直接与岩(土)层的裂隙宽度和粗糙度、裂隙发育程度、裂隙水头压力有关。

压力过高亦会劈裂岩(土)体,因此注浆压力一般控制在0.5MPa~1.0MPa。

注浆量计算:
小导管注浆单管浆液扩散半径一般为0.5m~1.0m。

这与深孔超前围幕注浆的扩散半径2m~4m(管径75mm ~110 mm、注浆压力1.5MPa~4MPa )有明显区别, 故《隧道施工规范》中的注浆量计算公式(如下)不能作为小导管注浆量的估算公式。

=PR2×H×G×A×B,
Q
1
——注浆量,m3;
式中:Q
1
R——扩散半径,m;
H——注浆管有效长度,m;
G——岩体空隙率,%;
A——注浆系数,0.7~0.9;
B——浆液损耗系数,1.1~1.4。

据实际验证,以下计算公式相对符合实际单孔注浆量。

=PR2×L×G=P×[(0.6~0.7)×S]2×L×G
Q
2
——注浆量,m3;
式中:Q
2
S——小导管中心距离,m;
L——小导管有效长度,m;
R——考虑到注浆范围相互重叠的原则, 扩散半径取(0.6~0.7)×S,m;
G——岩体空隙率,%; Ⅳ、Ⅴ级围岩取3%~5%,Ⅲ级围岩取2%~3%,软岩取1%~2%,堆积体取12%。

实际施工中因钻孔偏差或钻眼内的地质原因,注浆液窜浆或跑浆经常出现, 每个注浆管内的注浆量很不均匀,因此理论单眼注浆量尚不能作为单孔注浆的一
个控制指标, 应以整排小导管的理论推算总量作为控制指标。

故按整排小导管上下各0.5 m~1m范围的岩土体内均已注浆填充考虑,应以下列公式估算注浆总量。

=(π×H/360)×[(R+t)2-(R-t)2]×G×L,
Q
3
——注浆量,m3;
式中:Q
3
H——拱部小导管布设范围相对于圆心的角度;
R——小导管位置相对于圆心的半径;
t——浆液扩散半径,0.5 m~1m;
L——小导管有效长度,m;
G——岩体孔隙率,%; Ⅳ、Ⅴ级围岩取3%~5%,Ⅲ级围岩取2%~3%,软岩取1%~2%,堆积体取12%。

按此理可推算同一断面上单排或多排小导管的注浆总量。

仅仅为理论,但是根据现场情况,计量的做法是比较普遍的。

查询二:
隧道施工中常用的注浆如小导管、深孔注浆等,介绍了注浆量的计算方法。

一、注浆压力计算
根据注浆所处地层深度来估算。

注浆压力随注浆深度增加而增加,浅部增加率快,深度增加率慢。

P=KH
P—设计注浆压力(终压值)Mpa
H—注浆处深度,m
K—由注浆深度确定的压力系数,取值:0.03~0.028
二、注浆量计算
1、Q=Ahnα(1+β)
Q—注浆量
A—注浆范围岩层面积
h—注浆长度
n—地层孔隙率(根据地层而定)
α—注浆孔隙充填率,一般在0.7~0.9或通过试验
β—浆液损失率,一般取10~30%
2、Q=πr2hnα(1+β) Q—注浆量
R—浆液扩散半径
h—导管长度
n—地层孔隙率(根据地层而定)
α—注浆孔隙充填率,一般在0.7~0.9或通过试验β—浆液损失率,一般取1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