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 字 文 第六课

合集下载

《千字文》全文及译文

《千字文》全文及译文

《千字文》全文及译文导语: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千字文》全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文及译文【原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译文】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

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星辰分布在无边的太空中。

【原文】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译文】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原文】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译文】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

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

【原文】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译文】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水果中的珍品是李和奈,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原文】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译文】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王官员。

【原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译文】苍颉创制了文字,嫘祖制作了衣裳。

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是尧和舜。

【原文】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译文】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

贤明的君主端坐朝廷,向大臣们询问治国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费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功绩彰著。

【原文】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译文】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使四方各族人都来归附。

普天之下都统一成了一个整体,四方诸侯率领子民,归顺于他的统治。

【原文】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译文】凤凰在竹林中欢乐地鸣叫,小白马在草场上自由自在地吃着草食。

圣君贤王的仁德之治使草木都沾受了恩惠,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原文】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千字文》(注音+译文完整版)

《千字文》(注音+译文完整版)

《千字文》(注音+译文完整版)《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

其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很适于儿童诵读,后来就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启蒙教材。

《千字文》问世1400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千字文》一则内容精、文辞美,二则是皇室用书,知名度高,所以,《千字文》渐渐地成为一个突出的童蒙读物。

《千字文》之后,尤其是宋以后,童蒙读物层出不穷,数目众多,这些作品在通俗性和知识性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各有长处,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缺点就是文采稍逊,即使像《三字经》这样的作品也存在这一问题,它们都无法与《千字文》的文采相比。

章太炎曾说《三字经》与《千字文》比较,有两个不足,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

《千字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骚,堪称训蒙长诗。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

其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很适于儿童诵读,后来就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启蒙教材。

《千字文》问世1400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千字文》一则内容精、文辞美,二则是皇室用书,知名度高,所以,《千字文》渐渐地成为一个突出的童蒙读物。

《千字文》之后,尤其是宋以后,童蒙读物层出不穷,数目众多,这些作品在通俗性和知识性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各有长处,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缺点就是文采稍逊,即使像《三字经》这样的作品也存在这一问题,它们都无法与《千字文》的文采相比。

章太炎曾说《三字经》与《千字文》比较,有两个不足,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

《千字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骚,堪称训蒙长诗。

《千字文》全文朗诵视频《千字文》全文拼音、译文tiān dìxuán huáng yǔzhòu hóng huāng天地玄黄宇宙洪荒rìyuèyíng zèchén xiùlièzhāng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解释】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

千字文全文及注释(打印整理版)

千字文全文及注释(打印整理版)

《千字文》注译公元六世纪初,南朝梁武帝时期在建业(今南京)刻印问世的《千字文》被公认为世界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比唐代出现的《百家姓》和宋代编写的《三字经》还早。

《千字文》可以说是千余年来最畅销、读者最广泛的读物之一。

明清以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几乎家诵人习的所谓“三百千”。

过去有打油诗讲私塾:“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正是真实写照。

《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

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悟助者,焉哉手也”结尾。

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全文仅重字6字,见下【重字表】),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

【重字表】《千字文》实录九百九十四个汉字,重字凡六,以汉语拼音为序列于下:“发”:周发殷汤;盖此身发“巨”:剑号巨阙;巨野洞庭“昆”:玉出昆冈;昆池碣石“戚”:戚谢欢招;亲戚故旧“云”:云腾致雨;禅主云亭“资”:资父事君;务资稼穑、相传,梁武帝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

由于当时尚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

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

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讲了自己的想法,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

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他乐不可支,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

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

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

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将他提拔为佐撰国史。

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千字文》诵读课件

《千字文》诵读课件

切 磨 箴 规。
查阅资料 知其意
kǒng huái xiōng dì tóng qì lián zhī 孔 怀 兄 弟 ,同 气 连 枝。
兄弟之间要非常相爱,因为同受父母血气, 犹如树枝相连。
jiāo yǒu tóu fèn qiē mó zhēn guī 交 友 投 分, 切 磨 箴 规 。
结交朋友要情意相投,学习上切磋琢磨,品 行上互相告勉。
苏武牧羊,历史典故之一。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 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 渴难忍,就吃雪和旃[zhān]毛维 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 到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 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 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思考:这个故事表现了苏 武是个怎样的人?
rén cí yǐn cè 仁 慈 隐 恻, zào cì fú lí 造 次 弗 离。 jié yì lián tuì 节 义 廉 退, diān pèi fěi kuī
颠 沛 匪 亏。
xìng jìng qíng yì 性 静 情 逸,
xīn dòng shén pí 心 动 神 疲。
shǒu zhēn zhì mǎn 守 真 志 满,
zhú wù yì yí 逐 物 意 移。
jiān chí yǎ cāo 坚 持 雅 操,
hǎo jué zì mí 好 爵 自 縻。
对待自己的姐姐,实在是难能可贵。
思考: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kǒng huái xiōng dì
孔 怀 兄 弟, 摇
tóng qì lián zhī
头 晃
同 气 连 枝。 脑
jiāo yǒu tóu fèn 出 交 友 投 分, 感 qiē mó zhēn guī 情 切 磨 箴 规。

千字文(六)

千字文(六)

龙源期刊网
千字文(六)
作者:
来源:《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2年第06期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注释
①虞:舜帝。

②唐:尧帝。

③吊民:安抚百姓。

④周发:周武王姬发。

⑤殷汤: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译文
主动把君位禅让给贤人的是尧和舜。

安抚百姓,讨伐暴君的是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

小故事
武王伐纣
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王昏庸残暴,他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的死活。

朝中劝谏他的忠臣都被他杀死了,商朝也越来越弱了。

这时候,西部有一个周族部落,部落的首领周文王非常得民心,他的部落渐渐强大起来。

他去世后,武王继位,拜姜太公为军师,准备讨伐残暴无道的纣王。

武王仁德贤能,百姓和各地诸侯纷纷加入了伐纣大军。

《千字文》全文及解说

《千字文》全文及解说

《千字文》全文及解说《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

《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

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清代褚人获称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千字文》全篇主题清晰,章句文理一脉相承,层层推进,语言优美,行文流畅,气势磅礴,内容丰富。

词藻华丽,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

这是其他几篇也被公认为不错的训蒙读物不能比的。

所以历代书法家都竞相书写,如智永、怀素、欧阳询、赵佶、赵孟頫、文征明等都有留传至今的帖本。

《千字文》本文作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即公元535-543之间,距离现在有1400多年了。

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曾写过一篇《千字文》,但毁于西晋的动乱之中。

王羲之又重新编缀过一篇,但文理音韵皆不佳。

梁武帝为教育子侄,令周兴嗣再次编撰。

相传武帝从王羲之所书的碑文中拓下一千个不同的字,然后把这一千张没有秩序的纸片交给周兴嗣,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作一韵文可也"。

周兴嗣绞尽脑汁,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编好了,但当他交文的时候,已经鬓发霜白了。

(故事见于《梁史》)全文共分为四个部份(四章)。

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千字文全文及大意

千字文全文及大意

千字文文学典籍《千字文》,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

根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 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

《梁史》中说:“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

奏之,称善,加赐金帛。

”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该书说: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

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内容的韵文。

周兴嗣用了一夜时间将其编完,累得须发皆白。

这件事在唐宋两代多有记载,如《刘公嘉话录》、《太平广记》等书都曾加以记录,其内容与《尚书故实》基本相同。

《千字文》每4 字一句,共250 句,一千个字。

其中有一重复的字,即“洁”字,此字在文中出现两次:“女慕贞洁”、“纨扇圆洁”,一些古人曾试图加以修改,如宋人吴枋、明人郎瑛等。

《千字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其用韵数字是7 个。

《千字文》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

但由于时代久远,内容已不易于理解,现依据清人汪啸尹、孙谦益的说法,对《千字文》的内容作一大致介绍。

由汪啸尹纂辑、孙谦益参注的《千字文释义》将《千字文》分为四个部份,他们称之为四章。

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份;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靡”为第二部份;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严岫杳冥”为第三部份;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为第四部份。

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没有特别含义,将其单列出来。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

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

千字文注音版hao

千字文注音版hao

千字文第一课tiān 天dì地xuán玄huánɡ黄yǔ宇zhîu宙hïnɡ洪huānɡ荒rì日yuâ月yínɡ盈zâ昃chãn 辰xiù宿liâ列zhānɡ张第二课hán 寒lái来shǔ暑wǎnɡ往qiū秋shōu收dōnɡ冬cánɡ藏rùn 闰yú余chãnɡ成suì岁lǜ律lǚ吕tiáo调yánɡ阳yún 云tãnɡ腾zhì致yǔ雨lù露jiã结wãi为shuānɡ霜第三课jīn 金shēnɡ生lì丽shuǐ水yù玉chū出kūn昆ɡānɡ冈jiàn 剑hào号jù巨quâ阙zhū珠chēnɡ称yâ夜ɡuānɡ光ɡuǒ果zhēn珍lǐ李nài柰cài 菜zhînɡ重jiâ芥jiānɡ姜第四课hǎi 海xián咸hã河dàn淡lín 鳞qián潜yǔ羽xiánɡ翔lïnɡ龙shī师huǒ火dì帝niǎo 鸟ɡuān官rãn人huánɡ皇shǐ始zhì制wãn文zì字nǎi 乃fú服yī衣shɑnɡ裳第五课mínɡ鸣fânɡ凤zài在zhú竹bái 白jū驹shí食chánɡ场huà化bâi被cǎo草mù木lài 赖jí及wàn万fānɡ方第六课ɡài 盖cǐ此shēn身fà发sì四dà大wǔ五chánɡ常ɡōnɡ恭wãi惟jū鞠yǎnɡ养qǐ岂ɡǎn敢huǐ毁shānɡ伤第七课mî墨bēi悲sī丝rǎn染《shī诗》zàn赞ɡāo羔yánɡ羊jǐnɡ景xínɡ行wãi维xián贤kâ克niàn念zuî作shânɡ圣dã德jiàn建mínɡ名lì立xínɡ形duān端biǎo表zhânɡ正第八课kōnɡ空ɡǔ谷chuán传shēnɡ声xū虚tánɡ堂xí习tīnɡ听huî祸yīn因â恶jī积fú福yuán缘shàn善qìnɡ庆chǐ尺bì璧fēi非bǎo宝cùn 寸yīn阴shì是jìnɡ竞第九课zī资fù父shì事jūn君yuē曰yán严yǔ与jìnɡ敬xiào 孝dānɡ当jiã竭lì力zhōnɡ忠zã则jìn尽mìnɡ命第十课lín 临shēn深lǚ履bó薄sù夙xīnɡ兴wēn温qìnɡ凊sì似lán兰sī斯xīn馨rú如sōnɡ松zhī之shânɡ盛chuān 川liú流bù不xī息yuān 渊chãnɡ澄qǔ取yìnɡ映第十一课rïnɡ容zhǐ止ruî若sī思yán 言cí辞ān安dìnɡ定dǔ笃chū初chãnɡ诚měi美shân 慎zhōnɡ终yí宜lìnɡ令rïnɡ荣yâ业suǒ所jī基jí籍shân甚wú无jìnɡ竟第十二课xuã学yōu优dēnɡ登shì仕shâ摄zhí职cïnɡ从zhânɡ政cún 存yǐ以ɡān甘tánɡ棠qù去ãr而yì益yǒnɡ咏第十三课kǒnɡ孔huái怀xiōnɡ兄dì弟tïnɡ同qì气lián连zhī枝jiāo 交yǒu友tïu投fân分qiē切mï磨zhēn箴ɡuī规第十四课rãn 仁cí慈yǐn隐câ恻zào 造cì次fú弗lí离jiã节yì义lián廉tuì退diān 颠pâi沛fěi匪kuī亏第十五课dōu 都yì邑huá华xià夏dōnɡ东xī西âr二jīnɡ京bâi 背mánɡ邙miàn面luî洛fú浮wâi渭jù据jīnɡ泾第十六课ɡōnɡ宫diàn殿pán盘yù郁lïu 楼ɡuān观fēi飞jīnɡ惊tú图xiě写qín禽shîu兽huà画cǎi彩xiān仙línɡ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六课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 德与名 • 道与德 孔子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老子的《道德经》 道经和德经
• 行与表 行指的是人的整体形态,身心两部分。 • 陈希夷《心相篇》 • 诸子百家《管子》 世界历史上谈管理学的书 • 管子“心术篇” 中说“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正 形饰德,万物必得”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庆
• 习:接连二三的重复
祸因恶积 福缘善
• 出自《易经》《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 有余孝当尽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凤兴温凊
第七课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