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含答案)
江苏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含答案)

江苏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1.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2H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gB.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2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6234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0320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值为0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1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3.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和一种未知物质ws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W反应前的质量/g501123反应后的质量/g24528x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2B.物质W只含有碳、氢元素C.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 27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 14.下列说法中正确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0g酒精和50g水混匀后形成60g酒精溶液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得到30g P2O5,则参加反应的O2和磷的总质量一定为30gC.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生成3L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2g氢气和8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0g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5.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该反应生成了三种生成物6.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加快该反应的速率B.的化学式为C2H4O2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前者不变后者改变D.和都是氧化物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人教版九上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含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60分钟完成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分数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Mg:24S:32Cl:35.5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B.分离液态空气所得氮气质量和氧气质量之和等于原液态空气的质量C.5g蔗糖溶于95g水中,得到糖水总质量为100gD.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2.由a克的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组成的混合物,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c克,生成氧气()A.(a+b+c)克 B.c 克 C.(a+b-c)克 D.(a-c) 克3.下列化学反应中各项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 ①③④⑥B.①③④⑤⑥C. ①②④⑥D. ①③⑤4.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也可用在玻璃仪器上标注刻度及文字。
氢氟酸与玻璃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含有氢元素B.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D.X是一种氧化物5.如图是通过红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锥形瓶内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B.红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6.下列实验装置能用来直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C.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7.在反应2Mg+O2点燃2MgO中Mg、O2、MgO的质量比为()A.24:32:40 B.48:32:80 C.24:32:64 D.24:32:808.同学们对化学反应方程式:C+O2=====点燃CO2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9.小明同学从S + O2 SO2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压轴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2440]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因此镁元素和氦元素化学性质相同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可能产生氧气,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原子2.(0分)[ID:132433]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2:3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3.(0分)[ID:132422]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参加反应A、B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14∶27 D.该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4.(0分)[ID:132421]在一密闭容器内,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 为12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甲可能是化合物,丁一定是化合物D .反应中生成甲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35.(0分)[ID :132418]《本草纲目拾遗》“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C 5H 7N 2O 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有关三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七素属于氧化物B .三七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2C .三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 .每个三七素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 6.(0分)[ID :132410]酒精检测仪检测酒驾的反应原理为:2532422C H OH+4CrO +6H SO =2X+2CO +9H O ,红色的3CrO 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 ,表明涉嫌酒驾。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向密闭的容器中通入氧气(含a个氧分子)和一氧化氮(含b个一氧化氮分子)气体,已知发生如下反应:2NO+O2═2NO2,最终容器内氧原子和氮原子个数之比为()A.B.C.D.【解答】解: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入氧气(含a个氧分子)和一氧化氮(含b个一氧化氮分子)气体,根据两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容器内氮原子个数和氧原子个数之比是,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故其个数之比也不会变化,仍然为是;故选:C。
2.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B=A2B【解答】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故C正确;D、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反应可知,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2+B2=2A2B,故D错误。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呈酸性B.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4:5C.硝酸镁样品(含有一种杂质)14.8g,溶于水,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生成沉淀5.5g,则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MgSO4D.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9.8%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6g【解答】解:A、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中,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相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a-40。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在化学变化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 B.分子个数 C.元素种类D.原子种类2、纯净物M加热可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推断M的化学式可能是()A.Na2CO3 B.NaHCO3C.(NH4)2SO4D.(NH4)2CO3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P+5O22P2O5 B.2H2O2═2H2O+O2C.S+O2↑SO2 D.Fe+O24O3Fe4、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5、香烟烟雾中有一种强致癌物叫苯并芘,其完全燃烧的方程式X+23O220CO2+6H2O,则苯并芘的化学式为()A.C20H12 B.C20H6C.C20H12O2D.C20H6O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4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7、制备过氧乙酸过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B.物质乙和物质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以再分8、从化学方程式S+O2SO2中无法获得的信息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 B.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9、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10g冰加热融化变成10g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氢气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在A+B=C+D的反应中,9.8gA和8gB完全反应生成14.2gC,同时得到D的质量为()A.1.8g B.3.6g C.7.2g D.14.4g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B.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C、H、O元素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每种纯净物都只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①Al+Fe3O4Fe+ Al2O3。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P-31 Cl-35.5;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⑤B.①④⑥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2、将“神舟十四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A.N2O4B.NO2C.N2O D.CH43、据报道,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发明了“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制取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A.氧元素B.氧气C.水 D.氯酸钾4、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10g冰加热融化变成10g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氢气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5、把一定质量的 X、Y、Z、M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说法正确的是()物质X Y Z M反应前的质量 6.6 3.4 4.2 3反应后的质量 5.4 待测7.4 3A.X、Z 为反应物B.M 一定是催化剂C.待测值为2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6、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结合成2个水分子C.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通过点燃生成2份质量的水D.每4份质量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7、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D.该反应中甲烷和氢气的计量数之比为1:18、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9、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内含氧气)密封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10、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但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D.CH4燃烧生成H2O和CO2,则在O2中燃烧生成H2O和CO2的物质一定含有C、H11、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A.31:16:142 B.31:23:142C.124:160:284 D.4:5:212、如图是某航天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示意图,下列关于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Ⅰ的作用是将空气和CO2、H2O分离B.装置Ⅱ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C.装置Ⅲ中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了H2和O2D.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和H2O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请从Fe、KMnO4、O2、H2、H2O2、H2O、MnO2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

单元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P 31 Zn 65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60分)1.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③④⑤B. ①③④⑥C.①④⑥D. ①③⑤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A. 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B. 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C. 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D. 不能确定3.化学方程式3Fe + 2O2Fe3O4可读作()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4.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A. 氮元素和氧元素B. 氢元素和氧元素C. 氮元素和碳元素D. 氮元素和氢元素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S + O2 SO2↑B. 4Al +3O2 2Al2O3C. P + O2PO2D. Mg + O2 MgO26.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H2CO3== CO2↑+H2O B.2HgO2Hg+O2↑C.2H2O22H2O+O2↑ D.Mg+CuO Cu+MgO7.以下反应中.有一种元素从+2价变为0价的是 ( )A.S+O2SO2 B.2Mg+O22MgOC.CuO+H2Cu+H2O D.2H2O2H2↑+O2↑8.化学方程式a C2H2+ b O2 c H2O + d 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 ) A.15 B.14 C.13 D.109.在化学反应X + 2Y ==== Z中,3g X和足量Y充分反应后生成8g Z,则参加反应的Y 的质量为()A. 2.5 gB. 3 gC. 5 gD. 6 g10.下列各式中,正确表示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Al + H2SO4 ==== AlSO4 + H2↑ B.2Al+ 3H2SO4 ==== Al2(SO4)3 + 3H2↑C. Al + 2H2SO4 ==== Al(SO4)2 + 2H2↑D. 2Al + H2SO4 ==== Al2SO4 + H2↑11.在2A+B == 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16 gB. 32 gC. 16D. 3212.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mg水受热变为mg的水蒸气B.62g磷和80g的氧反应生成142g五氧化二磷C.20g食盐溶于80g水得到100g的食盐水D.拧开盛酒精的瓶盖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13.9g水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氢气的质量是()A. 1 gB. 2 gC. 3 gD. 4 g14.在2H2O22H2O+O2↑的反应中,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A.元素种类 B.各种原子的数目 C.氧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的质量总和15.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
(易错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检测(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0分)[ID:132448]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A.CO B.CO2C.CO2和 O2D.CO和CO22.(0分)[ID:132426]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3.(0分)[ID:132421]在一密闭容器内,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为12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可能是化合物,丁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中生成甲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3 4.(0分)[ID:13240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甲、乙是反应物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前后甲、乙、丁变化的质量比为9:8:15.(0分)[ID :13240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 .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 .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 .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 .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6.(0分)[ID :132401]某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微观示意图反应前质量/g 322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x y zA .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D .X+Y+Z=2337.(0分)[ID :132386]常用燃烧法测定某些物质的组成,现取2.3g 某物质R 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24.4gCO 和22.7gH O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1 L H2和1 L Cl2完全反应后生成2 L HCl
B.10g食盐溶于70g水中得到80g食盐水
C.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小
D.煤燃烧后留下的煤灰比原煤质量少
答案:D
解题思路: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化学反应,守恒是指质量守恒,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观察选项,B、C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范围,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A虽属于化学变化,但研究的是体积守恒,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D属于化学变化,且研究的是质量,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2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1:1
B.5:3
C.2:1
D.4:1
答案:B
解题思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2g+4g-10g=6g,所以参加反应的A 和B的质量比为10g:6g=5:3。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综合应用
3.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2CO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其受热分解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
A.CuO
B.H2O
C.CO2
D.HCl
答案:D
解题思路: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Cu2(OH)2CO3可以看出,碱式碳酸铜含有Cu、O、H、C 四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也只含有这四种元素,因此CuO、H2O和CO2可能是生成物,而HCl中含有氯元素,不可能是生成物,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综合应用
4.金属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O2
B.N2O
C.NO
D.N2O4
答案:C
解题思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推出X的化学式。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X↑+4H2O,可知反应前后已知物中各原子的个数为: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2X中含有2个N、2个O,则X中含有1个N、1个O,观察选项,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综合应用
5.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Fe+O2Fe3O4
B.2H2O2H2+O2
C.2KMnO4=K2MnO4+MnO2+O2↑
D.2KClO3 2KCl+3O2↑
答案:D
解题思路: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需考虑:反应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A.没有配平,A错误;
B.氢气和氧气后应标注气体符号↑,B错误;
C.缺少加热这个反应条件,C错误;
D.化学式书写、配平、标注完全正确,D正确。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化学方程式书写
6.配平化学方程式:____Al+____HCl=____AlCl3+____H2↑,横线处应填入的数字为( )
A.1、3、1、3
B.2、6、2、6
C.2、6、2、3
D.2、3、2、3
答案:C
解题思路: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原则遵循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
配平化学方程式常用的方法有归一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观察法。
本题可采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需要配平的氢原子和氯原子在化学方程式左右各出现一次,由于H在化学方程式左右原子数目之和为3,Cl在化学方程式左右原子数目之和为4,所以应以Cl为标准。
Cl在化学方程式左边为1个,在化学方程式右边为3个,求出最小公
倍数为3,则AlCl3的系数为1,HCl的系数为3,Al的系数为1,H2前面的系数为,将系数化为整数,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化学方程式配平
7.配平化学方程式:____C3H6+____O2____CO2+____H2O,横线处应填入的数字为( )
A.1、5、3、3
B.2、9、6、6
C.1、9、3、3
D.2、9、3、3
答案:B
解题思路: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原则遵循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
配平化学方程式常用的方法有归一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观察法。
本题可采用“归一法”进行配平,把C3H6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3,则O2前面的系数为,将系数化为整数,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3H6+9O26CO2+6H2O。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化学方程式配平
8.在化学反应A+B=C+D中,有10gA与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C。
若反应后生成5gD,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是( )
A.5g
B.4g
C.2g
D.1g
答案:C
解题思路: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参加反应,即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之比。
在化学反应A+B=C+D中,10g A与2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D的质量为10g+20 g-5 g=25 g,则参加反应的A、B、C、D的质量比为10g:20 g:5g:25
g=2:4:1:5。
若要生成5 g D,设需要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x,则x:5g=2:5,解得x=2g。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化学方程式计算
9.在化学反应A+B=C+2D中,7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36
B.18
C.16
D.9
答案:B
解题思路: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参加反应,即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之比。
在化学反应A+B=C+2D中,7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D的质量为7g+10g-8g=9g,设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
,解得X=18。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化学方程式计算
10.2.4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理论上可以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是( )
(相对原子质量:O-16;Mg-24)
A.2 g
B.16g
C.8g
D.4g
答案:D
解题思路: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参加反应,即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之比。
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
①设:设未知数;
②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找:找到已知量、未知量,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质量;
④列:列出比例式;
⑤解:求解比例式;
⑥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化学方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