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哪些业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利得计入什么会计科目

利得计入什么会计科目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1、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通常通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长期股权投资采纳权益法核算时被投资企业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互相转化等,会计处理上主要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
2会计科目中什么是利得类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利得'分为两种:1.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该利得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2. 另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该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包括长期股权投资采纳权益法核算的,在持股比例不变的状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增加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处置采纳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贷方的相关金额;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应按照确定的金额;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纳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时贷记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纳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关于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按规定贷记资本公积的金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中,按相关规定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资产负债表日,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产生的利得等。
新准则下哪些业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费用额;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时,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等等。 从上面的几种业务可知:这类业务大多存在于企业会计处理体系的
“边边角角”,虽计入了所有者权益,但均为较复杂的业务,容易与直接 计入本期损益的事项相混淆。
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业务的账务处理分析 分析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账务处理,能够对我们深入 理解这类业务有所启发。尽管这类业务计入了所有者权益,但究其实 质,仍属于“利得和损失”,与本期损益密切相关。因此,笔者对这类业 务的账务处理分别进行分析,以探明其特殊之处。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的账务处理分析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增加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反之,则减少资本公积。但是,如果可 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下降,或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 因素后,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则要认定金融资产已发生 减值,并相应结转已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另 外,如果对外出售金融资产,则要将记录的资本公积转为本期损益,即 计入投资收益。 与上述事项关系最为密切的应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但 二者的会计处理区别很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本 期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待对外销售之后,再结转投资收益。就 此而论,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未对外售出时的价格变动是计入本期 损益,还是计入所有者权益。 (二)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账务处理分析
(五)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而形成费用的账务处理分析 对于权益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 允价值计入成本费用,相应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确认其 后续公允价值变动,即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 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在行权日,企业则应根据行权情况,确认股本和 股本溢价,同时结转等待期内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如果 全部或部分权益工具未被行权而失效或作废,应在行权有效期截止日将 其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未分配利润,不冲减成本费用。 但是,如果是以现金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份支付,则要按照每个资产负
浅析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的会计处理_赵建华

一、会计师事务所全面质量控制现状 的成因分析
为了尽快改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全 面质量控制的现状,降低事务所面临的审 计风险,重塑会计师事务所在资本市场的
形象,我们不仅要考虑上述现状所带来的 影响,同时还需要理性地分析上述现状产 生的原因。
(一) 事务所内部缺少互相牵制的质 量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财 政 部.企 业 会 计 准 则 [M].经 济 科 学 出 版 社 ,2006. 2、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财 政 部.企 业 会 计 准 则— ——应 用 指 南 [M]. 中 国 财 政 经 济 出 版 社 ,2006. 3、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财 政 部.企 业 会 计 准 则 讲 解 [M].人 民 出 版 社 ,2007.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滨州市第二高级 技工学校基础部)
■■■■■■■■■■■■■■■■■■■■■■■■■■■■■■■■■■■■■■■■■■■■■■■■
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递 量计算确定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 ——其
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 他资本公积”,按计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
会计分录。
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
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 六条规定,自用房地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存货转换为采用
其他方提供服务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
号— ——股份支付》第五条规定,授予后立即 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
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 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
损失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包括 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贷记“资本公积— —— 目,贷记“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包括哪些【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 用或损失的,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 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 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人当期营业外收入。 四、债务重组债务重组中,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 的现金或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 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 得,作为营业外收入汁人当期损益。其中,相关重组债务应当在满足金 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予以终止确认。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 其账 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转让资产损益,计人营业外收入。债权人应当对 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人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受让的现 金或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作为营业 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指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中换出资产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当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大于换出资 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相关税费后计入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 换损失指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小于换出资产账面价 值的差额, 扣除相关税费后计人营业外支出。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即这类补助
应当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该项资产使 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企业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 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即用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包括哪些【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包括哪些【会计实务经验之谈】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并将一部分利得和损失作为利润的子要素,由此,利润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利润不仅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还包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计算公式为: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这样,利得和损失作为财务报表子要素的增加,对收入、费用进行了补充。
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接受资产捐赠捐赠利得是指企业接受捐赠产生的利得,借记相关资产科日,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捐赠支出主要指公益性捐赠支,指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支出,核算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二、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和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和无形资产处置利得,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指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价款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残料价值、变价收入等扣除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用、处置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如果是清理净损失则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无形资产在处置时应将出售无形资产取得的价款扣除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出售相关税费后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置利得和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三、政府补助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即这类补助应当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该项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企业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即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人当期营业外收入。
四、债务重组债务重组中,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作为营业外收入汁人当期损益。
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有哪些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抓紧了!
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有哪些受传统做法的影响,我国会计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列示。
主要包括:
(1)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的公允价值变动;
(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时,自用房地产或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
(4)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或承担的份额;
(5)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6)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合并价差部分。
上述(1)~(5)项资本公积属于公允价值计量下的资产利得或损失,在相关资产出售转让和债券转换为股票时转销。
如在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时将原计入的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在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时将原计入的资本公积转入其他业务收入,第(6)项资本公积是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考虑,因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具有交易实质,会计上不确认损益。
可见,会计上直接计人资本公积的利得与损失主要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引起的与账面价值的差异。
1。
浅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

浅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摘要】随着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利得和损失的提出也成为亮点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新准则在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会计处理以及列报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利得损失收入费用在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利得和损失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也成为新会计准则的亮点之一,准则定义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同时把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这种做法虽然体现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利得和损失的内容我国基本准则没有对利得和损失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具体内容分散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
1、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项目(1)资产减值损失。
具体包括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款、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生产性生物资产、商誉、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
已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其价值又得以恢复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计入当期利得。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具体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等且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3)投资收益。
包括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投资形成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出售损益及持有至到期投资中的“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各期利息收入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4)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
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资产的盘盈和盘亏、接受捐赠、政府补助、非常损失、罚款等。
【会计实操经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会计处理技巧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会计处理技巧
受传统做法的影响,我国会计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列示。
主要包括:(1)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的公允价值变动;
(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时,自用房地产或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
(4)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或承担的份额;
(5)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t(6)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合并价差部分。
上述(1)~(5)项资本公积属于公允价值计量下的资产利得或损失,在相关资产出售转让和债券转换为股票时转销。
如在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时将原计入的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在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时将原计入的资本公积转入其他业务收入,第(6)项资本公积是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考虑,因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具有交易实质,会计上不确认损益。
可见,会计上直接计人资本公积的利得与损失主要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准则下哪些业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利得和损失
在新会计准则中的所有者权益要素中,专门列出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释。
但是,在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却未见实际的会计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也没有专门项目,只是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才能见到它的“踪迹”及其基本内容。
因此,在基本准则中大泼笔墨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在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究竟如何表现,是会计实务工作者的困惑之一,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一、准则的解释及其所包括的内容分析
在新会计准则中有这样的解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对其进一步解释为:“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
南中,可以找到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内容,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除此之外,笔者在具体准则中找到的其他项目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的变动;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而形成的费用额;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时,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等等。
从上面的几种业务可知:这类业务大多存在于企业会计处理体系的“边边角角”,虽计入了所有者权益,但均为较复杂的业务,容易与直接计入本期损益的事项相混淆。
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业务的账务处理分析
分析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账务处理,能够对我们深入理解这类业务有所启发。
尽管这类业务计入了所有者权益,但究其实质,仍属于“利得和损失”,与本期损益密切相关。
因此,笔者对这类业务的账务处理分别进行分析,以探明其特殊之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的账务处理分析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反之,则减少资
本公积。
但是,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下降,或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则要认定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并相应结转已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
另外,如果对外出售金融资产,则要将记录的资本公积转为本期损益,即计入投资收益。
与上述事项关系最为密切的应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但二者的会计处理区别很大。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本期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待对外销售之后,再结转投资收益。
就此而论,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未对外售出时的价格变动是计入本期损益,还是计入所有者权益。
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账务处理分析
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利润以外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或承担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如果该项投资被处置,还应结转已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
由于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要采用成本法进行期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因此此类事项只发生于非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投资企业,记录的所有者权益数额主要是反映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化情况,可
视为长期股权投资变化的价值对应项目。
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分析
在实务工作中,这样的事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资产负债表日,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要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与之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则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而不构成所得税费用。
同样,如果企业已记录递延所得税的利得和损失再次发生变化,也要相应结转已记录的资本公积。
进一步分析可看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的损失,同样是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形成因素。
因此,在会计期末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时,又反过来冲减了已经记录的所有者权益,即资本公积。
这样的会计处理形成了与所得税费用方式相似,但对本期损益无影响的另一处理线索。
固定资产等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变动的账务处理分析
这也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很有特色的部分。
按照新准则的要求,自用房地产、无形资产或存货等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为利得,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
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原计入所有者
权益的部分应当转入处置当期的投资收益。
而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损失,计入当期损益的营业外支出。
推理可知,若固定资产等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低于历史成本,而后公允价值上升,记录的营业外支出将被增长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抵销;反之则要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借方而再次减少本期利润。
相反,若固定资产等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高于历史成本,则无论而后公允价值上升还是下降,记录的资本公积都被保留,而将公允价值变动的部分计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在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时,所记录的资本公积、营业外支出乃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要转为投资收益,从而体现了历史成本在记录计税收益时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数额只是公允价值高于历史成本的部分,且存在于由历史成本转为公允价值之时。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而形成费用的账务处理分析
对于权益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成本费用,相应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即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
在行权日,企业则应根据行权情况,确认股本和股本溢价,同时结转等待期内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如果全
部或部分权益工具未被行权而失效或作废,应在行权有效期截止日将其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未分配利润,不冲减成本费用。
但是,如果是以现金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份支付,则要按照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权益工具的价值重新计量,确定成本费用和应付职工薪酬;而在实际支付时,应付职工薪酬公允价值的变动则要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