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范本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一、设计依据1 国家或地方技术标准、规范2 XX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及规划设计条件图3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015)000号4 XX市建筑日照管理办法二、工程概况名称单位数量名称单位数量总用地面积㎡地上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基底面积㎡地下停车位辆道路广场面积㎡地面停车位辆绿地面积㎡自行车停放数量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筑层数层容积率—建筑高度m绿地率%总户数(总床位数或总座位数)户(床)(座)建筑密度% 总人口(按每户3.2人计算)人地上功能布局:地下功能布局:三、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及自评分情况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标准的X星级。

自评分情况见下表:本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自评得分情况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加分项总分值100 100 100 100 100 —实际总分值自评得分换算得分权重系数权重得分自评总分:,申报星级评分要求:50/60/80 。

(注: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的权重系数不同,应根据实际建筑的类型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表3.2.7选用。

)四、节地与室外环境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五、节能与能源利用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六、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七、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八、室内环境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九、提高与创新加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注:1、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中各控制项和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前应列出标准条文号,但不用列出条文的具体内容。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1.引言绿色建筑是一种以环保和节能为核心理念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

本设计说明将提供一个综合的框架,用于创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2.背景解释为什么绿色建筑日益受到关注。

讨论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耗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介绍绿色建筑如何可以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

3.目标阐述设计绿色建筑的目标和原则。

仔细定义每个目标的细节,并说明如何达到这些目标。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节水和节能设备。

4.建筑设计和布局描述设计师如何利用自然光和通风来降低能源消耗。

讨论合适的建筑朝向和窗户位置,以最大化太阳能利用。

另外,介绍内部布局的优点,例如开放式平面和可调节照明系统。

5.材料选择说明如何选择环保材料,并详细介绍每种材料的特点。

包括可持续木材、环保油漆和可降解的材料等。

6.能源效率讨论节能设备的选择和设计。

说明如何运用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和高效暖气系统等来减少能源消耗。

7.水资源管理介绍如何设计用水系统的策略,包括雨水收集和灰水回收。

讨论如何使用高效水龙头和节水淋浴头等设备来减少水资源浪费。

8.室内环境质量阐释设计师如何确保室内环境健康和舒适。

包括空气质量控制、室内植物的使用和建筑材料的选择等。

9.可持续运营管理介绍绿色建筑的可持续运营管理措施。

讨论如何减少废物产生和优化能源利用等。

10.结论总结设计说明的内容,并强调绿色建筑的优势和必要性。

提出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以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的效果。

总结:。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示例文档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示例文档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1.设计依据:《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 J08-2090-20122.项目概况本项目为保障性住房中的动迁安置房,项目位于配套商品房上海浦东新区周康航基地C-04-01地块,北临瑞安路,东为经二路,南到四号河公共绿带,西至经一路。

项目占地面积为24501.00㎡。

由3栋18层住宅楼(1#,5#,6#)、1栋17层住宅楼(4#)、1栋14层住宅楼(2#)、1栋13层住宅楼(3#),共计6栋住宅楼,1栋社区服务用房(7#)及1个独立地下汽车库(由上海结建民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组成。

地块总建筑面积59785.44㎡,地上建筑面积50689.64㎡。

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49000.00㎡,其中住宅建筑面积51840.24㎡,公共服务设施1930.20㎡。

地下建筑面积9095.80㎡,其中地下汽车库6015.00㎡,住宅地下室建筑面积3080.80㎡。

本项目按每套3.2人计算,项目区域中居住人口共约1882人,以总用地面积24501㎡为基数,整体人均占地指标为13.02㎡/人;项目按设计户数50%的要求设置机动车停车位,其中地下停车位160辆,地面停车位140辆;项目绿地面积为8575.35㎡,绿地率为35%,集中绿地面积2450.1㎡,集中绿地率为10%。

本项目用地文件中无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在建筑方案批复文件《关于审定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周康航拓展基地C-04-01地块动迁安置房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决定》(沪浦规土许方[2014]第42号)中无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在总体设计阶段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征询意见中无绿色建筑设计要求,本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关于执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的通知沪建管[2014]536号要求与建设单位沟通,按绿建一星级标准设计。

项目特征表3.绿建设计达标条款根据《住宅建设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 J08-2090-2012 附录A住宅建筑的绿色设计技术组合方案对住宅建筑绿建星级控制项的要求,所有控制项条款必须得到满足。

绿建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绿建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篇1。

1节地与室外环境1。

1.1 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1.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积,建筑形体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1。

1。

3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对本项目楼层架空层设置适量自行车停车位,方便居民停车.1.1。

4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

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4。

场地做下凹式绿地面积达到总绿地面积的30%,有助于场地蓄水,减轻市政排水管排水压力。

1。

2节能设计1.2。

1建筑造型节能1。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形体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2。

设计建筑遮阳百叶,达到良好的外遮阳效果,降低外窗成本。

1.2.2建筑部件节能1。

外窗综合遮阳遮阳设施要求构造简单、经济、耐久、轻巧、美观;一般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等四种。

各种遮阳设施又有固定式及活动式两种,活动式使用灵活,但构造复杂,造价较高,建议采用综合固定式。

1.2。

3建筑材料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节能模拟计算,优化设计方案,选择低投高效的材料。

2024建筑节能与绿建专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2024建筑节能与绿建专初步设计文本范本

2024建筑节能与绿建专初步设计文本范本在建筑行业中,节能和绿建已成为当代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考虑因素。

2024年建筑节能与绿建专初步设计旨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和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以下是一个范本,介绍了一些建筑节能与绿建专初步设计的关键要点和考虑事项。

【设计概述】本次设计旨在打造一座高效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该建筑将采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通过优化建筑外墙结构、选择高效节能设备和采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建筑将实现最佳的能源利用和环境适应性。

【设计原则】1.选用可再生能源:设计中将优先考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设计高效节能外墙结构:选择高隔热材料,保证外墙结构的热传导系数低于规定标准,在保温的同时减少能量损失。

3.采用节能设备:选择能效比较高的设备,如LED照明、太阳能热水器等,减少能源消耗。

4.优化能源管理系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建筑内外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能耗,实现能源的最佳利用。

5.采用可持续材料:选用环保材料和低污染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考虑空气质量:在设计中考虑空气流通的合理性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采用有效的过滤装置减少污染物的进入。

【设计措施】1.外墙结构设计:采用隔热材料填充墙体,增加墙体的隔热性能;设置遮阳设施,减少日照直射进入建筑内部。

2.采光设计: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减少对电力照明的需求。

合理设置窗户,提高采光效果。

3.通风设计:通过合理设置通风口和通风设备,保证室内空气流通畅通,减少空气污染。

4.供暖与制冷系统:选择高效节能供暖与制冷设备,例如地源热泵或太阳能加热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5.水资源设计:采集和储存雨水,用于浇灌植被和冲洗厕所等非饮用水用途。

6.建筑材料选用: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预期效果】本次设计旨在实现以下效果:1.减少能源消耗:通过选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XX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XX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一、 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 。

项目地点 。

建设单位 。

建设用地面积: m 2 。

项目建筑面积 m 2,其中地上: m 2,地下:m2;建筑层数 层;建筑高度 m。

2. 建设目标: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3. 项目总分 分。

其中:节地与室外技术 分; 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 分;③节水与水XX 利用技术 分; ④室内环境质量技术 分; ⑤节材与材料XX 利用 分;提高与创新 分。

(填百分制折算分) 4. 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5. 主要建筑功能: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商住建筑□ 6. 是否有旧建筑:有□ 无□ 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378-2021 2。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 J/T 229-2021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21 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21 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21 7.《建筑幕墙》 G B21086—20218。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 J 75—2021 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2110.《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6—2021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 J/T 0151-2021 12。

XX 、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XX 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XX21、应明确满足的条文编号、条文原文和相应技术措施;满足需在方框内打勾 ,并填写相应技术措施;不参评在方框内打斜杠并注明原因;不满足在方框内打叉 ,内容可不填写。

2、应简要叙述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方案描述、关键参数说明和设计效果表达,不得照抄照搬条文原文或条文解释;3、应注明支持得分的施工图图纸编号或其它专业资料(或分析报告、计算书等)在方框内打勾;4、若设计图纸暂不能提供(如景观、装修、二次专业设计),需在证明材料中注明,后期专业设计应按照本专篇填写内容落实.。

绿色建筑说明专篇(方案)

绿色建筑说明专篇(方案)

精选doc绿色建筑说明专篇项目名称同方(深圳)云计算研发应用中心报告名称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建设单位深圳华溢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咨询单位深圳国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报告日期2016年03 月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2、《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深规[2007]92 号)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SJZG 29-2009)4、《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 15-20055、《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 10-2003二、场址现状评估分析2.1项目选址该项目选址所在地属南山区,符合深圳市基本生态环境控制线、《深圳市紫线规划》要求、深圳市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要求;场地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等污染源、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有害有毒物质的危害。

图2.1 项目地理位置2.2场地气候特征2.2.1、地理位置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口的东岸,北连惠州市、东莞市,南隔深圳河与香港九龙新界相邻,东依大鹏湾、大亚湾,西濒伶仃洋与珠海市相望。

陆域面积为北纬22°51′49″~22°26′59″(大鹏半岛南端)东经114°37′21″(大鹏半岛鞋柴角)~113°45′44″。

平面形状呈东西长(92km),南北窄(44km)的狭长形。

总面积2020km2,其中经济特区面积327.5km2。

深圳市海岸线全长230km,海洋资源丰富,有优良的海湾港口。

2.2.2、气象与气候本项目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和暖湿,光热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为21.4~22.3℃,一月份平均气温12.9℃,七月份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为38.7℃,极端最低气温为0.2℃。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住宅)2302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住宅)2302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住宅)一、绿色建筑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2.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4.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6.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8.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9.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 298-2013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201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12.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1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14.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15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161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18.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19.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绿色建筑设计目标本项目以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为一星,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为评价标准,通过优化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设计,优先采用高效合理的技术,为人们创造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同时又能提高人居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主要绿色建筑技术应用1、一星级基本技术要求(1)围护结构主要节能措施采用隔热性能更好的墙体材料,外窗材料考虑采用断桥铝隔热性能更好的窗框材料,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 5%以上或空调负荷降低 5%。

(2)本项目外窗气密性、抗风等级、水密性满足国家有关规定和《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 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城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城海•松藻中心项目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公共部分)初步设计编制单位:XXXXXX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XXXXXXXX)XXXXXXX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公共部分)法定代表人:签名:技术总负责人:签名:项目总负责人: 签名: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一、项目概况XXX项目用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区万寿路,设计地块基地东侧为万寿路,南面紧邻钻石年代项目用地,西面为南湖社区。

地块东西长约84米,南北宽约63 米,呈近似长方形状。

总用地面积为5205.00m2,设计为高层公共建筑。

项目由24层塔楼、4层裙房,地下3层车库组成。

总停车数为283辆,总建筑面积41676.45m2,为甲类公共建筑。

本项目按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进行设计,达到绿色建筑一星(银)级标准。

建筑绿色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均为一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材。

二、建筑专业2.1 设计依据1、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规范、规定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144-20083)《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构造》13J02 DJBT-069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5)《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086)《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2、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文件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建发﹝2013﹞98号)3、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报告1)重庆市规划局下发的《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函2)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XXX中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勘察结果显示本项目用地适宜工程建设。

3)南岸区环保局通过审核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渝(南岸)环备[2016]003号。

2.2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概况表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概况表2.3建筑节能设计说明1节能设计说明1)XXXX项目依据《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甲类建筑:单栋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建筑,或单栋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但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建筑群,为甲类建筑;2)建筑设计详见单体节能计算报告书(1)各功能房间外窗(含透光门)及透光幕墙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与房间外墙面积比房间满足《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第3.2.11条规定:各主要功能房间应设外窗,其外窗(含透光门)及透光幕墙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房间外墙面积的10%,有效通风面积比小于10%的各主要功能房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换气量为2次/h。

有效通风换气面积判定表(节能报告书详见附表1)(2)西向外遮阳判定3)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建筑材料为一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材;)(1)外墙节能措施及主要节能材料:厚壁型烧结页岩空心砖(外壁厚≥25mm,孔排数≥7排,孔洞率≥45%)(200mm)+玻化微珠高性能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燃烧性能A级(25.0mm)(2)外窗节能措施及主要节能材料外窗采用隔热铝合金型材(窗框窗洞面积比20%)(6高透光Low-E+9A+6透明),外窗气密性为7级,水密性为3级,隔声性能为4级,抗风压性能为4级,可见光透射比0.72。

各主要功能间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满足《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第3.2.11条规定的有效通风面积不宜小于所在房间外墙面积的10%的要求。

(3) 屋面节能措施及主要节能材料难燃型挤塑聚苯板燃烧性能B1级(厚度详各单体节能计算报告书), 构造为倒置式屋面保温系统,实际厚度按保温层的计算厚度增加25%取值。

(4) 架空楼板的主要节能材料功能转换处楼板采用垂直纤维岩棉板(50mm),燃烧性能A级。

泡沫混凝土600烧性能A级(210.0mm)(5) 功能转换处楼板主要节能材料泡沫混凝土600烧性能A级(40.0mm)(6) 防火隔离带屋面与外墙交界处和屋顶开口部位设500mm垂直纤维岩棉板燃烧性能A级防火隔离带。

(7)屋顶透明部分:无非透明围护结构材料参数表,且最小厚度不得小于50mm。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以上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均满足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关于加强民用建筑保温隔热工程防火安全管理的通知》(渝建发﹝2012﹞74)号要求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透明围护结构材料参数表(采暖建筑围护结构防结露设计主要依据围护结构各部位的保温构造,通过结露验算来判定各部位是否会发生结露。

主要包括:热桥、屋面、与土壤接触的地面、地下室外墙,具体详见节能计算报告书。

围护结构各部位结露验算结果4权衡判断计算结果表楼地面保温材料采用泡沫混凝土时,保温隔热层与楼地面面层之间的水泥混凝土结合层厚度不应低于40mm,且水泥混凝土结合层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200mm×200mm的φ6.5mm钢筋网片,保温隔热层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后,方可进行水泥混凝土结合层施工。

架空楼板构造措施:板材保温层采用丝径0.9热镀锌钢丝网,网孔12.7×12.7,φ7塑料膨胀锚栓固定,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

基层为混凝土时,锚栓有效锚固深度不小于25mm。

当建筑楼地面保温层采用的全轻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LC15级时,保温层与面层之间应设置水泥混凝土保护层,水泥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层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200mm×200mm的φ6mm 钢筋网片。

2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1)节地与场地规划选址(1)XXXX项目用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区万寿路,设计地块基地东侧为万寿路,南面紧邻钻石年代项目用地,西面为南湖社区。

获得相关部门书面认可。

(2)项目场地安全,不存在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无含氡土壤,无电磁辐射危害,无有毒物质危险源,场地的防洪设计符合现行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

项目选址非:■文物古迹;■自然水系;■古树;■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不应违反的保护区规定内容。

场地无■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含氡土壤;■电磁辐射危害;■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2)场地的生态修复及表层土的利用情况,场地是否进行生态修复:■是;□否。

挖方表层土是否利用:■是;□否。

生态恢复措施:■最大多样性法; 保护回收利用场地表层土。

(1)本项目建设时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开发建设过程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改变,为充分利用有机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丰富的表层土壤。

项目施工阶段,景观专业考虑将表层土壤进行存放,用于后期建筑景观绿化用土,维持生物多样性。

(2)在建设项目后期,采用生态恢复的措施,保证项目场地内绿地率达到15%以上,且绿化植物采用乡土植物,项目场地内采用乔木、灌木、草皮等复层绿化的措施。

3)场地交通:行距离500m内有公共站点:■是;□否。

步行距离800m内轨道交通站点:□是;■否。

■地下车库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车库出入口设置在远离商业主入口出,停车设施不挤占行人活动空间,避免扰人活动。

■合理设置出入口并设置便捷的步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且与建筑场地外人行通道无障碍连通;■设置居民步行5-10min可以到达的公共服务设施。

本项目交通便捷,距离建筑主入口步行距163m处有一处公交站点,共计有2条公交线路,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有邮局、银行营业网点、餐馆、理发店、宾馆、药店、书店等公共服务设施,步行5-10min即可到达。

主要车行、人行出入口与万寿路和北面的万寿支路相接。

车行出入口在万寿路和万寿支路上分别开口与市政道路相接,在西面进入地下车库。

整个小区内部道路能够合理的人车分流。

市政道路基础条件相对成熟,周边有公共交通车停靠点以及停车设施设计,使项目的交通便利。

4)地下空间利用方案:地下设置3层停车库,面积为:10995.08 m2;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建筑与用地面积比为211.24%。

项目场地内采用了大量的透水地面(透水混凝土及透水砖),架空绿化,实土绿化,场地采用植草砖,可做功能变化,平时用作集会场地。

5)建筑的公共性、共享性:(1)建筑内部的商铺可对外出租,对外开放营业。

(2) 建筑周边有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周边建筑集会议、展览、娱乐、购物一体,联合建设时已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

(3)建筑周边绿地、休息设施向周边市民开放,在后期物业管理中实行错时向公众开放的管理办法。

6)建筑物理环境设计(1)建筑风环境设计:重庆的冬季、夏季地风风向分别是北风和西北风,全年主要风向是西北风。

项目总平面设计主要考虑过渡季、夏季自然通风,且避免局部风速过大影响室外行走舒适。

1.(2)、本项目结合夹在城市干道的方形用地,满足退距要求后形成塔楼加商业裙楼的布局,,在夏季及过渡季节主导风为西北风,有利于场地空气流通,达到改善空气环境的目的,减少冬季风对建筑的影响,保证夏季和过渡季节的良好通风,为建筑微气候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为商业、办公房、客房设置。

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90%的主要功能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应低于2次/h,自然通风的各主要功能房间可开启外窗净面积满足房间地板面积4%的要求。

(详见节能报告《公共建筑规定性指标计算报告书附件1》及建筑模型),无外窗的各主要功能房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换气量为2次/h。

7)建筑视野与光环境设计:(1)、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平面和窗墙面积比,建筑楼距满足《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多数主要功能房间都能通过地面以上0.80m~2.3~高度处的玻璃窗看到室外自然环境,没有构筑物或者造成明显视线干扰。

(2)、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安装功率,照度设计值低于100lx。

室外景观照明运行时间为19:00~21:00,冬夏季因日落时间不同而略有差异,严格控制室外照明运行时间。

对于建筑室内照明,考虑采用内遮阳帘等措施,防止室内灯光外溢。

1)、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平面和窗墙面积比,建筑楼距满足《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多数主要功能房间外窗无视线干扰。

(3)、建筑外窗采用(6高透光Low-E+9A+6透明)采光良好。

(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中,重庆市光气候分区为V类地区,主要功能为办公楼、旅馆,办公楼采光等级为III, 光采光系数标准值为3.0;室内天然光照度标准值为450lx;,采光系数为0.2X1.2=0.24;旅馆中,主要功能房间为客房(大堂、客房、餐厅、健身房)采光等级为IV,采光系数标准值为2,室内天然采光照度标准值300(LX),采光系数为1/6X1.2=0.20;会议室采光等级为III,采光系数标准值为3.0,室内天然采光照度标准值450(LX),采光系数为0.2X1.2=0.24;走道、楼梯间、卫生间采光等级为V, 采光系数标准值为1,室内天然采光照度标准值150(LX), 采光系数为0.2X1.2=0.24;光气候系数K值为1.2,室外天然光设计照度值ES12000l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