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邓的名人有哪些

合集下载

名人故居--清华邓以蛰

名人故居--清华邓以蛰

【名人故居】艺术科学映故园——邓以蛰故居邓以蛰曾栖居清华园西院十五载,时常喜欢穿行茂林,漫步荷塘,或至圆明园,融入自然与历史的景致,感悟人文精神与人生真谛,毕生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境界。

1934年邓以蛰子女在北京,右一为邓稼先艺术为民众而存邓以蛰(1892-1973),字叔存,安徽怀宁人,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

他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与宗白华并称“南宗北邓”。

其六世祖邓石如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家学渊源深厚。

1917年,邓以蛰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尤重美学。

1923年回国任教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与鲁迅、朱光潜、闻一多等人投身新文艺创作。

1929年,他受聘为清华教授,住进西院9号(1933年西院新旧住宅统一编号后为21号)。

邓以蛰在哲学系开设美学、中国美学史、西洋美学史、中国美术史等课程,系统讲授中西方艺术理论与艺术史。

他从哲学的高度观照艺术,强调艺术超功利性的同时,注重沟通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民众、艺术与社会间的内在联系。

此时,他还常住在西单丰盛胡同北沟沿甲12号,与北平城内的艺术家往来交流。

他强调艺术具有“陶熔薰化”和“激扬砥砺”的特质,将艺术作为改造社会的力量。

1928年出版《艺术家的难关》,指出:“中国人目下的病症是索漠涣散枯竭狭隘忌刻怨毒;而要的音乐须是浓厚紧迫团聚丰润闲旷隽永豁达诸风格。

”呼吁“社会需要艺术家,艺术家也需要社会”,并提出“艺术为民众而存在”的主张。

他在“民众的艺术”文章中指出:“民众所要的艺术,是能打动他的感情的艺术。

艺术哪一件不是民众创造的?哪一件又不是为着民众创造的?艺术根本就是民众。

”意琢神磨化精髓邓以蛰认为,“艺术家研究艺术,是把前人的作品意琢神磨,化为精髓,炼成种子,深深的注入他的手技心灵里面,再蜕变成新艺术,使历史上的艺术在这新艺术里面生成着。

”因此,他秉承家学潜心书画研究,提出包含“体、形、意;生动、神、意境”的美学理论体系,认为意境是“生动”与“神”融合统一的产物,“意境”重在心灵,揭示了中国绘画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中国现代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千秋巨匠邓石如

千秋巨匠邓石如

千秋巨匠邓石如对于爱好书法的人而言,邓石如之名可谓是如雷贯耳。

然而对于当今的大众,知道邓稼先的人肯定更多。

其实,邓稼先是邓石如的六世孙,两人在各自领域均取得了顶尖的成就,世所罕见。

更加鲜为人知的事,自邓石如开始,安徽怀宁邓氏家族人才辈出,满门俊秀:邓石如,邓稼先六世祖,清代书法家、篆刻家,邓派的创始人。

邓传密,邓石如之子,邓稼先五世祖,书法家,毕生极力搜集邓石如遗墨、金石,并以唐人双钩之法摹之。

晚年主讲于石鼓书院。

邓艺孙,邓稼先的祖父,教育家。

辛亥革命后,被推为安徽教育司长,是安徽省近现代教育的开创者之一。

邓以蛰,邓石如的五世孙,邓稼先之父,著名书法家,现代美学家、美术史家、教育家。

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与同时代著名的美学家宗白华享有“南宗北邓”之誉。

邓季宣,邓稼先四叔,著名教育家。

邓稼先,中国“两弹元勋”、两弹之父。

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奠基人。

一回到今天的主人公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为了表示自己“不贪赃,不低头,不阿谀逢迎,人如顽石,一尘不染”的性格,取字石如,自号顽伯。

后因避清仁宗颙琰的“讳”,废名以字行。

并自署完白、完白山人、完白山民、龙山樵长、笈游道人、铁砚山房等。

安徽怀宁人。

邓石如幼承庭训,从小开始习诗文书画金石。

九岁时,跟随父亲在塾中读了一年书,就辍学了,但生活的艰难没能扼杀他习书画的性情,反而兴趣日浓。

十七岁时,用篆书为乡里一位“潇洒老人”写《雪浪斋铭并序》,技惊四座。

二十岁那年,在家乡开设书馆,教童子习书,因不耐学生“憨跳”而舍去。

随后与父一起去寿州(今寿县)教蒙馆。

二十三岁时,曾随父到宁国、九江等地,鬻书自给,开始壮游生涯,历阅祖国名山大川。

最初,他只是随着他父亲在长江中游一带活动,后来在北京住过一段时间,但大部分时间是往游于南京、镇江、扬州、盐城、苏州、常州等地。

他每到一处,必与朋友切磋书艺,寻碑访碣。

曾几度登临泰山、峄山,在刻石下细心揣摩。

邓稼先:隐姓埋名三十年的两弹元勋

邓稼先:隐姓埋名三十年的两弹元勋

邓稼先:隐姓埋名三十年的两弹元勋作者:完颜亮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2年第8期完颜亮他出生在文人世家,他是世界上顶尖的学者。

他如果留在美国会得到良好的生活待遇,但他却毅然回国,在茫茫戈壁上默默无闻为国奉献,他的身影和名字几十年不为人知,但他却为新中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就是邓稼先。

少年有志1924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十九日),在安徽省怀宁县城外一座叫“铁砚山房”(当地人俗称为“邓家大屋”)的文人世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孩儿。

男孩儿的父亲邓以蛰、母亲王淑蠲非常高兴,因为在男孩儿出生前,王淑蠲已经生了两个女孩儿,就是男孩儿的两个姐姐——邓仲先、邓茂先,这是邓家第一个男孩儿。

他们高兴之余,给他起了个名字——邓稼先。

邓以蛰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王淑蠲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他们特别希望邓稼先从小好好读书,长大做个有学问的人。

邓稼先没有让父母失望,三四岁时,就已经能认许多字,背诵不少古典文学篇章了。

那时,邓家人已经搬迁到了北京。

北京已经有许多包括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在内的新式学校。

父母看邓稼先很小就记忆力非凡,读书识字已经很多,一商量,便在1929年9月邓稼先刚刚5岁多一点儿时,送他到北平武定侯小学读书。

邓稼先在学校里虽然年龄最小,但却十分优秀。

他不仅功课领先,待人接物也很是儒雅有礼,读书的勤奋劲头,表现出他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一种上进心,老师和同学都对这个刚刚几岁的孩子刮目相看。

1936年,12岁的邓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学,直接读初中二年级。

崇德中学理科非常强。

邓稼先在这里读书三年,打下了英文、数学、物理方面的良好基础,成为他日后享誉中外的重要起步阶段。

在崇德中学,邓稼先认识了高他两班的杨振宁,邓、杨家庭出身背景大体相同,都是少年聪慧,都有科学救国之抱负,都有共同的志趣爱好,二人因之成为好友。

邓、杨二人的友谊,一直保持了几十年,直到邓稼先去世。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北平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搬迁至云南昆明,与天津的南开大学一起合办,是为西南联大。

邓子恢——无产阶级革命家

邓子恢——无产阶级革命家

邓子恢——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介绍中文名:邓子恢别名:邓绐箕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福建龙岩出生日期:1896年(丙申年)8月16日逝世日期:1972年(壬子年)12月10日职业:政治家、军事家邓子恢(1896-1972),又名绍箕,福建龙岩新罗区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农业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是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解放后曾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邓子恢同志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倾注了毕生精力,被誉为党内的农业、农村工作专家。

早年经历1896年8月17日,邓子恢生于福建省龙岩县(今新罗区)东肖邓厝村。

兄弟姐妹8人,排行第二。

邓子恢幼年就读于桐冈小学,1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

十七岁入龙岩中学堂(今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丙班,受到辛亥革命影响,接受了孙中山的救国思想。

1915年秋加入中华革命党,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16年底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1917年3月,考取公费留日,到东京东亚补习学校学习留学一年多时间,因贫病交加而辍学回国。

1918年5月回到龙岩,到母校桐冈小学任教。

由于乡村学校支付的薪水很低,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于1918年底前往江西省崇义县杰坝圩堂兄开设的“庆昌和”杂货店当店员。

五四运动后,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年春,与进步青年在龙岩白土桐冈书院组织奇山书社,创办《岩声》月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

1926年秋,北伐军挺进赣南,解放崇义县,在杰坝圩成立国民党(左派)区党部,邓子恢任常务委员。

同年12月,在大革命的风暴中,经陈赞雍介绍,于崇义县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陈赞雍和邓子恢又发展了十几个党员,成立了中共崇义县支部。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邓子恢被国民党通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冬,任中共龙岩县委宣传部长。

1928年3月4日,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福建临时省委决议,参与领导龙岩后田暴动,建立7闽西第一支农民游击队,开始了创建闽西苏区的斗争。

邓稼先的家族往事和他婚姻家庭生活的误传

邓稼先的家族往事和他婚姻家庭生活的误传
1931年11月190 ,徐志摩把 这张手卷随带在身,准备到北平 再请人加题,只因手卷放在铁箧 中,此件成为徐志摩唯一的一件 遗物。
陆小曼一直保存着这幅珍贵 的画作,1965年病危前夕,才将它 和梁启超一副集字对联交给陈从 周。后来,陈将梁启超的对联和陆 小曼山水长卷捐给了浙江博物 馆。
1973年5月2日,邓以蛰逝世。 金岳霖送别老友,撰写挽联:露霜 葭苍,宛在澄波千顷水;屋深月
花圈挽联,最醒目的是生前挚友 金岳霖、邓以董联名撰献的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 天。”
1931年春夏之交,在徐志摩 的鼓励下,陆小曼画了一幅山水 长卷。徐志摩带着这幅山水到了 北平京,请邓以蛰、胡适、杨杏佛、 贺天健等好友们题跋指导,以期 激发陆小曼更浓厚的创作兴趣。
邓以蛰先以诗评价小曼画 作:“华亭端的是前身,绿带阴浓 翠带醺,肯向溪深林密处,岩根分 我半檐云。”
邓绳侯跟着着祖父读了几年 书,祖父也弃他而去。这个邓家三 世单传的孩子,不负众望,不坠家 声,后来成了著名的教育家。他是 民国后安徽省首任教育司司长, 安徽省今日有名的几所大学、中 学,安徽省图书馆,都是在他任内 创建的。1913年秋,邓绳侯出任安 徽高等学堂校长。
对于安徽怀宁邓家来说,邓 绳侯还有一个贡献,就是生了几 个光耀门庭的儿子。
O 1923年回国,他曾在清华大
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厦门大 学任教授。刚回国不久,他与鲁迅 相约到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谈 论美学,两人聊得热火朝天,很是 忘我,直到天黑才各自回家。《鲁 迅全集》第14卷中有一段关于两 人谈话的记述。
邓以垂和林徽因、陆小曼各 有一段美好的交往。
1955年4月1日清晨,51岁的 林徽州因英年早逝。悼唁仪式上, 众多亲朋故旧、好友学生送来了

邓

出身于"火腿大王"之家
她出生在一个富甲乡里的工商名绅家庭里,是家中第七个孩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孩子。卓琳的父亲是云南有名的“火腿大王”。她小时候从周围的好多事情中感受到人世间女性的不平等遭遇,小小心灵常常萌发莫名的反抗意识。
随邓小平发配江西
1969年10月,邓小平以“全国第二号走资派”的身份被下放到江西监管劳动。经过战争磨炼的卓琳毫不犹豫地陪伴邓小平到了江西。被“发配”江西的日子,卓琳记恋终生。院子里挖地、拔草、种菜、施肥,他们干得很愉快,互相
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5岁入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到苏联学习。
பைடு நூலகம்
1927年春回国,被派往西安冯玉祥国民军联军从事政治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改名邓小平,8月7日在武汉参加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年底随中央机关迁往上海。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夏,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化名邓斌,同张云逸等于12月和次年2月,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1931年夏,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以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主编。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古诗词中是适合姓邓宝宝起名的名字分享

古诗词中是适合姓邓宝宝起名的名字分享

古诗词中是适合姓邓宝宝起名的名字分享给宝宝起名是件很费“脑细胞”的事情,其实在内涵丰富的古诗词中,可以为宝宝起个合适的名字,这也是比较简单而且是可以为宝宝取得一个有文化内涵名字的方法,所以新手爸妈可以行动起来了。

而这篇文章将会为大家分享一些古诗词中适合姓邓宝宝起名的名字,还没有给宝宝想好名字的爸爸妈妈可以借鉴借鉴哦!一、邓姓的主要起源:是被颛顼赐姓为曼姓的金天氏的后裔。

二、有关姓邓的名人:01、邓禹:东汉名将,跟从光武帝刘秀破王匡、刘均等军,名震关西,天下平定,功勋显赫,封高密侯。

02、邓艾:三国时曹魏名将,官任镇西大将,率军灭蜀汉,为邓氏家族第五十四世祖。

03、邓世昌:清末海军名将、爱国将领。

04、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主要成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05、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三、古诗词中适合宝宝起名的名字【01】、邓怀玉:张九龄《叙怀二首》“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02】、邓月华:元稹《过襄阳楼》“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华明”【03】、邓世恒:袁枚《过柴桑乱峰中,蹑梯而上观陶公醉石》“金床玉几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不如此石占桑,胜立穹碑万丈长”【04】、邓胜游:白居易《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策马度蓝溪,胜游从此始”【05】、邓风海:苏轼《儋耳》“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06】、邓玉树:李贺《答赠》“露重金泥冷,杯阑玉树斜”【07】、邓容德:白居易《续古诗十首》“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08】、邓泽润:虞世南《奉和幸江都应诏》“鸿私浃幽远,厚泽润凋枯”【09】、邓风涛:白居易《东楼南望八韵》“风涛生有信,天水合无痕”【10】、邓鼎勋:赵磻老《永遇乐》“八鼎勋庸,九夷姓字,策杖孤鸿杳”【11】、邓博岩:陆游《雨夜读书》“博岩之野感帝梦,此事难以今人论”【12】、邓文来:张说《奉酬韦祭酒嗣立,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不同奇觏往,空睹斯文来”【13】、邓风叶:李之仪《玉蝴蝶》“坐久灯花开尽,暗惊风叶,初报霜寒”【14】、邓明城:陆游《出城》”天晴山雪明城郭,水涨江流近驿亭【15】、邓百枝:张文恭《七夕》“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16】、邓至德:王维《华岳》“至德被群生”【17】、邓古月:李白《司马将军歌代陇上健儿陈安》“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18】、邓鼎阳:吕岩《七言》“金丹不是小金丹,阴鼎阳炉里面安”【19】、邓俊杰:李光《水调歌头》“当年俊杰安在,酌酒酹严光”【20】、邓修德:杜甫《伤春五首(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君臣重修德,犹足见时和”【21】、邓世华:王绩《策杖寻隐士》“岁岁长如此,方知轻世华”【22】、邓新知:柳恽《江南曲》“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23】、邓昌游:周密《珍珠帘》“暗省连昌游冶事,照炫转、荧煌珠翠”【24】、邓言志:杜牧《道一大尹存之学士庭美学士简于圣明》“自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还往牧支离穷悴窃于一麾书美歌诗兼自言志因成长句四韵呈上三君子九金神鼎重丘山,五玉诸侯杂佩环”【25】、邓城天:李白《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26】、邓德春:谢灵运《日出东南隅行》“淑德春景暄”【27】、邓月耿:王恽《眼儿媚》“满帘夜月耿霜秋”【28】、邓世承:韦应物《送端东行》“世承清白遗,躬服古人言”【29】、邓韵来:方干《题龟山穆上人院》“寒蜩远韵来窗里,白鸟斜行起砌边”【30】、邓晋图:李彭老《高阳台》“绿深门户啼鹃外,看堆床、宝晋图书”【31】、邓致远:李峤《象》“六牙行致远,千叶奉高居”【32】、邓德业: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大师京国旧,德业天机秉”【33】、邓德文:辛弃疾《渔家傲》“道德文章传几世”【34】、邓志安:李白《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至此愿挂冠”【35】、邓利元:王吉昌《木兰花慢乾卦老阳之象》“判乾元刚象,德纯贞,利元亨”【36】、邓春海:骆宾王《海曲书情》“白云照春海,青山横曙天”【37】、邓君泽:白居易《江边草》“闻君泽畔伤春草,忆在天门街里时”【38】、邓达城:文天祥《高沙道中》“星奔不可止,暮达城西阡”【39】、邓依明:戎昱《咏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40】、邓泽贤:苏轼《次韵聪上人见寄》“一悟镜空老,始知圆泽贤”【41】、邓君盛:权德舆《县君赴兴庆宫朝贺载之奉行册礼,因书即事》“顾我华簪鸣玉珮,看君盛服耀金钿”【42】、邓城城: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43】、邓岸青:李白《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邓棋龙:吕岩《七言》“琴剑酒棋龙鹤虎,逍遥落托永无忧”【44】、邓云暖: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南苑草芳眠锦雉,夹城云暖下霓旄”【45】、邓远胜:王之道《好事近》“花扑尊罍香透,远胜烧沈水”以上就是古诗词中适合姓邓宝宝起名的名字分享文章内容,如果你的宝宝也是姓邓,并且还没有想好怎么为宝宝起名,可以在文中选个中意的宝宝名字,或是在手机上下载美名宝APP,也可以为宝宝起个好名字,快去试试吧![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邓家彦不为人知的中国近代史最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学者

邓家彦不为人知的中国近代史最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学者

邓家彦不为人知的中国近代史最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学者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邓家彦先生,号孟硕,是民国时期活跃在政界和学界上的桂林乡贤、国家名流,始终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党务于国内外。

因历史等诸方面原因,先生始终在政界与学界两个领域里游走,在大陆国人中知邓家彦先生之名者少,如果排除歧见,应该说先生的地位很高。

先生诞生于广西桂林,十二岁丧父,生活不幸,但聪敏过人,力学不倦,先后就读于桂林培风书院、体用学堂、澳门储才学堂、四川高等学堂、日本明治大学、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留学(校名不详)。

胜利还都后,先生再次赴美留学,于1949年在林肯大学曾以英文撰《五权宪法之政府( A Government of Quintuple Powers by Constitution)》一书,力事五权宪法之阐扬,荣获哲学博士学位。

先生一面读书,一面倡导党务,并勉以「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之信条。

先生的留学也可以说创造了一个让人敬重的“第一”,他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已经66岁了,是第一个在这样的年纪仍不倦求学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是充分表现出先生学到老的读书精神。

先生于中国文学素养甚深,有《一枝庐诗钞》、《民族语原》、《学锲录》、《西诗学述要》等行世,于书法亦追踪右军,为世宝重。

先生生平秉持三不原则“一不续娶;二不治私财;三不杀生”,平常人不易做到,达官贵人更难做到,先生竟能行之不渝,实在是令人佩服。

对升官发财毫不介意,国父五次邀先生出长广西,先生均未接受,夫人谢兰馨女士,以革命世家,妇女先进,勋助先生革命事业,争传人口,功在邦家,信可称为革命党人之楷模矣。

1904年先生东渡日本,以写作收入维系生计。

时值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成立同盟会,提倡“驱除鞑虏;创立民国;革命共和”。

先生是在成立同盟会大会开会第一天加盟的,并膺选为同盟会司法部长及广西分会长。

同盟会成立后,先生奉命离日返国回沪,与仇式匡、龚炼白、唐支厦、刘道一、刘揆一等联络青红帮兄弟,以植其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邓的名人有哪些
邓世昌:海军名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在黄海海战中,虽弹尽舰伤,仍下令加快速度猛撞敌舰吉野,不幸被鱼雷击中,与全舰官兵250人壮烈牺牲。

邓石如:清代杰出书法家、篆刻家,其书法以篆字成就最高。

篆刻,突破陈规,自开面目,世称邓派,也称皖派。

邓禹:东汉大臣。

明帝即位任太傅,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邓芝:蜀汉官拜大将军20余年,曾于刘备死后奉使入吴,说服吴蜀结好共抗曹魏。

邓牧:元代思想家。

自称三教外人,表示不列入儒、道、佛三教正宗。

著有《伯牙琴》一书,幻想恢复尧舜时代君民相安无事的社会。

邓子龙:明代抗倭将领。

领水军赴朝鲜,抗击倭寇,杀敌无数。

邓析:春秋战国时郑国大夫,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刑名家、法家先驱。

他创办私学,以所作《竹刑》(一部写在竹简上的法律)教人,宣传法治。

并且是名辩学的倡始者。

邓姓来源有三
1、出自姒姓(夏的始祖大禹为姒姓)。

相传夏朝时帝仲康有子孙封在邓国(今河南邓州一带),邓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称邓氏。

2、出自子姓(商族的始祖契为子姓)或曼姓。

商王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此邓国在今河南省孟县的西南),经西周、春秋延续了600多年。

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南方较为重要的一个异姓侯国,但因与楚为敌,于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

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姓邓,史称邓姓正宗。

3、出自李氏。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第8子李从镒,受封为邓王。

公元975年南唐为北宋所灭后,宋太宗下令缉拿南唐宗室,李从镒之子天和出逃,以父亲封地为氏,其后世子孙遂称邓氏。

邓姓迁徙分布
邓姓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大举南迁于东晋之时,而播迁入闽、粤则早于汉代。

汉代中期,邓况自楚徙居南阳新野。

至东汉初,因族人为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汉室立下大功及与东汉皇室的亲戚关系,一跃而成为东汉最显赫的家族。

但至东汉安帝时,有人诬告邓弘等曾反对立安帝,引起安帝不满,因而使邓氏遭受了一次大的劫难。

此后,南阳邓氏不断外迁,有南至湖南、湖北者,也有西至山西、甘肃者。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有南阳邓叔攸迁至福建宁化石壁乡,后又分支泉州等地。

东晋十六国时,中原邓
氏大举南迁,分布于江南许多省份,以江西、江苏居多。

总之,邓姓早期主要还是以河南省境为其繁衍的中心,其首先迁入的地方是今山东高密县一带。

与此同时,已有邓姓南迁入今四川、广东等地。

至晋代,邓姓的子孙在北方已落籍于山东、陕西、山西、甘肃、安徽等地;在南方已迁居到今江苏、湖南、四川等地。

至唐代,南阳邓氏分衍出的支派更多,分别居于甘肃、山西、湖南、河南等省的一些地区。

宋时,邓姓在南方已播及江西、湖北、福建、广西等地。

明末,福建人邓显祖移居台湾,此后,闽粤邓氏又有一些人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徙居海外者。

今天邓姓人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及沿海一带,其中江西、湖南、河南为最,四川、广东、福建、江苏次之。

郡望堂号
【堂号】平寿堂或谦恕堂:后汉时邓训为郎中,谦(谦逊不骄傲)恕(对人宽恕)下士(以礼待下属),士大夫都归附他,所以叫:谦恕堂。

邓训用恩惠和信义对待羌胡,少数民族都感激他,喜欢他,都来通好。

朝廷封他寿平侯。

邓姓还以南阳、南雄为其堂号。

【郡望】
南阳郡:战国秦时置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

此支邓氏以居新野而著称,其开基始祖为邓况。

安定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今高平(今宁夏固原)。

此支邓氏,其开基始祖为汉末武威太守邓晋生。

高密国:西汉置郡,治所在高密(今山东高密南)。

此支邓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高密侯邓禹。

平阳郡:三国魏置郡,治所在平阳(今临汾西南)。

此支邓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晋邓攸。

长沙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临湘(今长沙市)。

此支邓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晋荆州刺史邓粲。

陈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陈县。

此支邓氏,为晋代广州刺史邓岳之族所在。

洛阳:秦始终置县。

此支邓氏,为东汉大将军邓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