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41032077 商务英语二班谭飞凤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泛道德主义的社会。道德标准成为评判人们所有言行的首要价值标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是以道德价值为中心的,其他价值观都受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和制约。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反复出现过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的争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传统道德,我们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呢?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所以,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并通过这种传统道德的复兴来衍生出现代的科学和民主,即所谓“返本开新”。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

毫无疑问的是,这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确是有许多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也有一些糟粕以及不可取的地方。比如强调“三纲五常”的封建等级观念,这绝对是当代道德体系中不可吸纳的部分。还有,对妇女要求“三从四德”,这极大地扼杀了妇女应该享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在这个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是不可取的。再比如,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就是强调孝道的民族,但是在传统孝道里,有一部分是走向了极端,是虚伪而且残酷的。鲁迅先生就曾对《二十四孝图》中“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部分表达了强烈的反感。这种愚孝已经走向了孝的反面,是不符合现代道德观念的,应加以剔除。再者,“父子相隐”的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违背,私情大于公法,这是与现代社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相违背的。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更加错误的,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存在,是由于它的历史、它的文化在作支撑,如果将一切传统都抹杀了,那么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了。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经过几千年的演进与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别具特色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其中有许多裨益于社会的精华,也有不少昏暗庸俗、格调低下的糟粕。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盘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

面抛弃。要通过分析、鉴定、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容。

如何才能辩证地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和糟粕呢?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它,如果不了解就妄议是非对错,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再者,是要具有筛选的能力,才能辨认出精华和糟粕。例如,我们总会把“三纲五常”认定为中国传统道德中属于糟粕的那部分。但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是不可取的,因为它规定了一种主从关系,极大地压抑了人们的诉求。但是“五常”——“仁义礼智信”却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它是用于调和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标准,放在当今社会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此外,我认为现在人们不能正确对待传统道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大一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略了道德。这样的事情,在近几年来屡见不鲜。中国人从毒奶粉中学到了三聚氰胺,从毒辣椒酱中学到了苏丹红,从毒海鲜中认识了孔雀绿,我们饭桌上的一切东西似乎都变得不再安全。这是为什么呢?无非就是商人们不断地企图压低成本,提高利润,却完全忽视了消费者的健康。这不得不说是现代社会的悲哀,道德缺失已成为一种常态,但是人们却没有意识到。而对这种现状痛心疾首的人则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失去了希望和信心,便提倡完全的复古,以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代替现在的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体系。因此,我认为,要让人们正确地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起现代社会的道德体系,找出其中的不足和缺陷,再从传统道德中发掘出精华的部分加以填补。在这样发现不足、找寻补充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认识到中华民族道德传统中的精华和糟粕,才能正确地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唯一长期延续而没有中断过的文化。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一种革新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源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为世界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