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四章第二节:讲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四章第二节:讲义

第一节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实际。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

虽然其中也有落后保守的成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的内在精神动力。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

中国传统道德是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问题。

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道德传统,这是他们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能否保持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道路的重要基础。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但都不能推理自身的民族性。

中国现代化进程,如果离开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而难以更好地推进。

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试述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5分

试述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5分

试述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5分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需要保持尊重、传承和发扬。

首先,要保持对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尊重。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经过长期历史演变形成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我们应该尊重这一传统,不盲目否定,不简单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不将它视为过去时代的陈腐文化,而是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其为指导,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其次,要传承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传承是对待道德传统的重要环节。

只有将这一传统代代相传,才能保持其生机和活力。

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向年轻一代传授其中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同时,要通过教育系统来普及和推广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引导年轻人在现代社会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最后,要发扬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是一体两面的,只有将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发扬光大,才能融入到现代社会的文化建设中。

我们要通过扎实的实践行动,以身作则,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鼓励和激励更多的人向着正面的方向努力奋进。

同时,要注重创新,将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使其更具有现代性和时代性。

总之,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需要保持尊重、传承和发扬。

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传承,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发扬,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

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信和道德自觉的需要。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内容有哪些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内容有哪些

再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中华优良道德传统分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性。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

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一块永不磨蚀的“胎记”。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公私之辩证”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

“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强调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道),能将心比心(恕道)。

立足于自己,承认人的差异,主张“合而不同”,“和为贵”,讲求和睦相处,强调社会和谐,“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15版试题库及答案)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15版试题库及答案)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 )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A. 社会生产力B. 社会生产关系C. 社会生产方式D.社会意识形态2.应当坚持用( )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A. 马克思主义B.毛泽东思想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在儒家经典著作《大学》开篇明义的“八条目”中,( )是其中的核心。

A. 修身B. 齐家C. 治国D. 平天下4.儒家伦理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把( )作为自己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

A. 仁B.义C.礼 D. 信5.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A. 爱国守法B.诚实守信C.爱岗敬业D.勤俭自强6. 我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 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B.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C.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D.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7.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所包含和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 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 B.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D.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8. ( )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 社会关系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C. 生产实践D.风俗习惯9.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A.风俗习惯B. 生产实践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D. 社会关系10.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只承认其一般性、普遍性而否定其个别性和特殊性,把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事物完全等同的观点,属于( )A.拿来主义B.复古论 C. 历史虚无主义D.全盘西化论11.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 )的问题。

A.“为什么人服务”B.“如何实现社会稳定”C.“用什么宣传道德风尚”D.“如何促进生产力发展”12.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 )A.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B.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C.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D. 假公济私,以权谋私13.道德的主要功能是()A.导向功能B.沟通功能C.辩护功能D.认识与调节功能14. 人类道德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劳动B.社会关系C.人类的自我意识D.生活环境15.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指以()传统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中华民族传统 道德
-
目录
01 仁爱 02 正义 03 礼貌 04 智慧 05 诚信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仁爱
仁爱
仁爱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的核心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和互助,是一种无私的、
包容的爱
仁爱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有着深厚的渊源,从孔 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都体现了这种道德
在现代社会,正义要求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勇于维护公正和公平
4
礼貌
礼貌
礼貌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 分
它强调个人的言行举止应该文明、得体, 符合社交礼仪
礼貌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 渊源,从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到孟 子的"仁者爱人",都体现了这种道德观 念
在现代社会,礼貌要求我们尊重他人, 以文明、礼貌的方式与他人交往,以和 谐、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
智慧
智慧
A
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 内容之一
B
它强调个人的知识、判断和思维 能力应该达到一定的水平
C
智慧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 深厚的渊源,从孔子的"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到 孟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都体现了这种道德观念
D
在现代社会,智慧要求我们具备 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思维能力, 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中华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 贵的道德遗产。它以"仁、义、礼、 智、信"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相互关系和个人道德修养。在现 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 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优秀成分,不断 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社会的文明 程度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及其当代价值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及其当代价值

一、概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传统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及其当代价值。

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内涵1. 仁爱之道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强调仁爱之道,强调宽容、善良、亲情和友情。

这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观之一,反映在《孝经》、《弟子规》等经典中,以及家训、孝道等方面。

2. 忠诚之德忠诚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忠于国家、忠于君主、忠于家庭。

这一道德观念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孟子》中的“忠信”、“忠恕”观念就是此道德精神的体现。

3. 礼仪之道中华传统文化讲究礼仪之道,强调尊重长辈、重视礼貌、注重礼仪规范。

这一传统道德观念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延续至今。

4. 节俭之风中华传统道德注重节俭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强调勤俭持家、勤俭节约的美德。

这一传统道德观念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根深蒂固,体现在日常生活、家风家训中。

5. 孝亲之情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孝亲之情,强调尊敬父母、孝顺长辈,是我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这一道德观念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中华传统道德的传承1. 家庭传统中华传统道德的传承首先依托于家庭传统。

通过家训、家风等方式,父母将中华传统道德观念传承给下一代,使得这些价值观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中华传统道德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通过教育课程、校风建设等方式,将中华传统道德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3. 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也是中华传统道德传承的重要环节。

社会文化活动、传统节日、宗教信仰等都是传承中华传统道德的重要场所和途径。

四、中华传统道德的当代价值1. 价值导向中华传统道德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它指导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引导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1.坚持有批判、有选择、有目的的继承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属于精华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场,观点和方法。

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传统工作要通过分析鉴别,剔除那些不符合时代精神,不合时代节拍,音符落后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能反映时代性和先进性的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容。

2.在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想倾向。

(割裂了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普通与特殊的关系)1)文化复古主义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道德之所以滑坡,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缺失。

所以,道德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

只是看到了传统道德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一面,而忽略它的特殊性和个别性。

实际上否认了道德的历史与发展。

2)历史虚无主义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来说,在今天已经过时,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

只承认传统道德的个别性和特殊性,否认它的一般性、普遍性。

实际上割裂了道德的历史继承性。

3.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在批判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优秀道德文化相结合。

1)吸收国外优秀道德文化的必要性A优秀的民族道德具有普世价值B一种文化通过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冲突和融合,是保持其生命力,实现其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文化演进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2)西方道德文化举要A.古希腊“四主德”:智慧、勇敢、节制、公正B.美国流行的“五条基本道德原则”a生命价值原则b善良原则c公正原则d诚实原则e个人自由原则3)中西方传统道德比较A中国a中国人重整体b中国人重义c中国人重协调d中国人重内省B西方a西方人重个体b西方人重利c西方人重进取d西方人重外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

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二、利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

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而得是指得到的。

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

这是一种植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仁爱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

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四、提倡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

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

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

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

和谐社会不会凭空而至,也坐等不来。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社会建设的主体。

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各司其职,承担起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各守其则,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

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和谐。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41032077 商务英语二班谭飞凤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泛道德主义的社会。

道德标准成为评判人们所有言行的首要价值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是以道德价值为中心的,其他价值观都受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和制约。

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反复出现过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的争论。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传统道德,我们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呢?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一种是文化复古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

所以,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并通过这种传统道德的复兴来衍生出现代的科学和民主,即所谓“返本开新”。

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

毫无疑问的是,这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

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确是有许多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也有一些糟粕以及不可取的地方。

比如强调“三纲五常”的封建等级观念,这绝对是当代道德体系中不可吸纳的部分。

还有,对妇女要求“三从四德”,这极大地扼杀了妇女应该享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在这个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是不可取的。

再比如,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就是强调孝道的民族,但是在传统孝道里,有一部分是走向了极端,是虚伪而且残酷的。

鲁迅先生就曾对《二十四孝图》中“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部分表达了强烈的反感。

这种愚孝已经走向了孝的反面,是不符合现代道德观念的,应加以剔除。

再者,“父子相隐”的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违背,私情大于公法,这是与现代社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相违背的。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更加错误的,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存在,是由于它的历史、它的文化在作支撑,如果将一切传统都抹杀了,那么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了。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经过几千年的演进与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别具特色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其中有许多裨益于社会的精华,也有不少昏暗庸俗、格调低下的糟粕。

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盘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
面抛弃。

要通过分析、鉴定、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容。

如何才能辩证地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和糟粕呢?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它,如果不了解就妄议是非对错,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再者,是要具有筛选的能力,才能辨认出精华和糟粕。

例如,我们总会把“三纲五常”认定为中国传统道德中属于糟粕的那部分。

但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是不可取的,因为它规定了一种主从关系,极大地压抑了人们的诉求。

但是“五常”——“仁义礼智信”却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它是用于调和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标准,放在当今社会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此外,我认为现在人们不能正确对待传统道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大一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

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略了道德。

这样的事情,在近几年来屡见不鲜。

中国人从毒奶粉中学到了三聚氰胺,从毒辣椒酱中学到了苏丹红,从毒海鲜中认识了孔雀绿,我们饭桌上的一切东西似乎都变得不再安全。

这是为什么呢?无非就是商人们不断地企图压低成本,提高利润,却完全忽视了消费者的健康。

这不得不说是现代社会的悲哀,道德缺失已成为一种常态,但是人们却没有意识到。

而对这种现状痛心疾首的人则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失去了希望和信心,便提倡完全的复古,以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代替现在的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体系。

因此,我认为,要让人们正确地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起现代社会的道德体系,找出其中的不足和缺陷,再从传统道德中发掘出精华的部分加以填补。

在这样发现不足、找寻补充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认识到中华民族道德传统中的精华和糟粕,才能正确地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唯一长期延续而没有中断过的文化。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一种革新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源动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为世界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