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美学论文
桥梁美学论文

桥梁美学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但其实建筑比诗更华美、更厚重、更感人至深。
建筑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还渗透着由历史沉淀而来的的人文情怀,桥梁亦是如此。
桥梁是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发展的需要而兴建的一种公共建筑。
它从自身的实用性、巨大性、艺术性而极大的影响人类的生活。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桥梁美学对于城市或区域形象的塑造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桥梁美学越来越受到人们所关注。
人们所建设的桥梁不仅希望桥梁所能达到实用的功能,而且还注重桥梁美的特性。
例如北京郊区的卢沟桥。
不仅栏杆上雕刻的485个狮子千姿百态,堪称一绝,桥头的华表,碑亭更是典雅华丽,比例恰当,精美异常,而且大桥的整体造型,对称均衡,比例恰当,和谐统一。
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颐和园玉带桥和17孔桥,也以其独特和美丽的造型驰名中外,洁白的桥身与清山碧波、绿树红花、亭台楼阁融为一体,和谐美观、相映成趣,一直是许多画家和摄影爱好者入画入照的佳景。
现代人们更注意桥梁美学的功能,例如我国最近几十年修建的长江上的铜陵大桥和赣江上的南昌八一大桥,江阴长江大桥等和国外的许多的桥梁,都做了专门的景观设计,使这些桥梁不仅体现了大型桥梁的造型美,而且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桥梁建筑一绝——赵州桥中来具体的发掘这种美。
始建于隋凯皇十五年的赵州桥,千余年来,它栉风沐雨,曾历经十余次水灾,多次战乱,八次地震,依然巍然屹立于我交河之上,除了少许石拱坍塌之外,其余皆保存完好,这在桥梁史上十分罕见。
赵州桥历经沧桑却保存完好,这应该归于主持设计它的李春等人。
他们所选的桥址曾是输入运输码头,被加固的河岸,十分有利于河床的保护,是桥梁能够在千年中承受洪水的冲刷、地震的侵袭。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坦形拱的创造与应用,赵州桥曾是隋朝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但交河每逢夏秋之际泛滥,据文献记载,赵州桥在建成后的1300多年中曾历经11次较大洪水的考验,这充分说明了在这样的地方,只有建拱桥才能借助其大跨满足水上运输和排泄洪水的需要。
景观桥梁设计美学与实用性研究

景观桥梁设计美学与实用性研究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景观桥梁作为城市交通和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连接城市的功能性需求和美学设计的双重使命。
本文将探讨景观桥梁设计中美学与实用性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设计中平衡这两方面的考量。
美学与实用性的平衡
景观桥梁的设计旨在兼顾美学表现和实际功能需求。
美学设计使桥梁成为城市的地标和文化符号,增添城市景观的魅力;而实用性设计则确保桥梁的结构稳固、通行流畅,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如何在设计中平衡美学与实用性,是景观桥梁设计的关键挑战之一。
美学设计元素
在景观桥梁的美学设计中,常涉及到桥梁的外形、材质、色彩等方面。
桥梁的外形设计应当符合城市整体风貌,体现创新和个性化;材质选择应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和耐久性;色彩设计则可以通过灯光效果等手段增强夜间的视觉效果,提升桥梁的美感。
实用性设计考量
除了美学因素,景观桥梁的实用性设计同样至关重要。
在桥梁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通行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便利性;在桥面宽度、坡度等方面的设计上,要保证桥梁的功能完善,满足日常交通需求。
景观桥梁设计既要具备美学价值,又要具备实用性,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当综合考虑美学与实用性的需求,通过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打造出既具有艺术感又具有实用功能的景观桥梁,为城市增添魅力,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景观桥梁设计中,美学与实用性的平衡是设计师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只有在二者兼顾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秀的城市景观作品。
桥梁美学设计与欣赏

《《构成设计欣赏》》课程论文题目:桥梁美学设计与欣赏学校:学院:专业:姓名:学号:邮箱:摘要:阐述在桥梁设计中进行美学考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现代桥梁设计应把强化桥梁技术品质与体现桥梁关学价值相统一。
同时还要与其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融合。
介绍桥梁美学理论及美学设计的实现,结合生态审美的理念从各方面分析了桥梁美学。
关键词:桥梁美学设计欣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发现美、追求美的过程中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及审美理论都更为成熟、更为系统化。
对于桥梁建筑,人们已不满足于其单纯作为交通运输上的构筑物的要求,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空间艺术结构物融人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
纵观世界各国的桥梁建筑,优秀的桥梁作品常被作为城市的标志与骄傲,成为时代的象征,历史的纪念碑和游览的胜地。
我国古代修建的赵州桥,其构思新颖独特、造型简洁美观,于坚固雄伟中又透着柔美秀丽。
桥面两侧的栏杆板上,龙兽状精美浮雕栩栩如生,似飞若动,虽然距今已有 l 300 年的历史,仍不失为桥梁设计中融功能、技术、经济、美观于一体的典范,并在 1991 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评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建筑之一。
又如北京的卢沟桥,不仅布局合理,宏伟壮观,栏杆上雕刻的485 个石狮子形态各异,堪称一绝。
在现代,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桥梁建设更是突飞猛进,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桥梁作品,如重庆万县长江大桥,香港青马大桥,上海卢浦大桥、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广东虎门大桥等。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桥梁作品,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港钢拱桥,它与悉尼歌剧院完美结合而成为澳大利亚国家的象征;日本的南备赞大桥以其雅致简约的风格形成海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以及美国的布鲁克林桥、旧金山金门大桥,英国的亨伯大桥等。
这些优秀的桥梁建筑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将美学融人结构之中,并通过不同的桥梁造型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美学与结构的完美结合而为大家所称道。
结构美学---中外桥梁美学赏析论文

斜拉桥的结构简图如图所示:图1由图可知,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斜拉桥的索塔型式大部分有A型、倒Y型、H型、独柱等型式,当然世界各地也有其他的塔形的斜拉桥,比如后面介绍的福建泉州晋江大桥就是世界首座“开”字型桥塔斜拉桥。
斜拉索布置大部分为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等,很少有交叉的索面,但目前斜拉桥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索面的处理上先后了有了山西太原的祥云桥三维空间中的索面、巴西奥利维尔大桥X型交错拉索面等不同于传统的索面。
在这些带有新奇美妙的桥塔和索面的桥梁建筑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桥型会越来越多的展现在公众的眼前,创意和创新,已经越来越越多的被桥梁设计师所重视,而这些新奇的塔和索,也反应了桥梁美学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桥梁美学赏析的发展。
二、著名的斜拉桥示例:2.1莱茵之膝大桥图22.1.1简介莱茵之膝大桥位于德国北威州杜塞尔多夫的莱茵河畔,桥梁建在莱茵河一个狭窄的弯曲河道上,从高空看,这一河段就像一个人的膝盖一样,所以,这座桥就叫做“莱茵之膝”大桥。
莱茵之膝大桥的创意来自于建筑师弗里德里希·塔穆斯,大桥的两座主塔高114米,主塔两侧各有四道斜拉索。
主桥跨度为320米,宽29米,桥高3.4米。
大桥跨河段长564米,全桥总长1519米。
2.1.2美学赏析图3莱茵之膝大桥的塔是两条平行的柱子,之间没有任何的连接,而索也只是简单的四根,给人一种简单宁静的美。
她没有其他斜拉桥那么多的拉索,但却也十分的安全,不必要的点缀只会增加庸俗和赘余,莱茵之膝大桥的塔和索,都恰到好处,相互映衬,简约古朴。
图4莱茵之膝大桥连接的是这座城市莱茵河右岸第三区的弗雷德里克与左岸第四区的上卡塞尔,而在莱茵河左岸的卡塞尔有德国著名的莱茵塔,就如图中一样,塔的高耸与雄浑,桥的简约与古朴,再加上周围色调一致的建筑,莱茵之膝大桥很好的融合在当地的环境之中。
周围又没有比莱茵塔和莱茵之膝大桥高的建筑,所以,在我们的视野中,有塔的高耸挺立,也有桥的平铺延展,显得整幅画面有立体感、层次感。
现代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考虑

现代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考虑桥梁,作为连接两地的重要建筑结构,不仅承载着交通运输的实用功能,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城市和自然景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现代桥梁设计中,美学考虑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它不仅仅关乎桥梁的外观,更涉及到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文化内涵的体现以及人们心理和情感上的感受。
一座成功的现代桥梁设计,首先要在形式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线条的流畅与简洁是关键之一。
简洁的线条能够展现出桥梁的力度和稳定性,同时又不失优雅。
例如,斜拉桥的拉索与桥身形成的优美弧线,或者悬索桥主缆与吊杆构成的几何图形,都给人一种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视觉效果。
此外,比例的协调也至关重要。
桥梁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桥塔的高度与桥身的长度、桥面的宽度与桥跨的跨度等,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权衡,以达到整体的和谐与美观。
色彩在桥梁美学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恰当的色彩选择可以增强桥梁的视觉冲击力和识别度。
在城市环境中,一些桥梁会采用明亮而活泼的色彩,与周边的建筑和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存在;而在自然景观中,桥梁的色彩则往往会选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色调,如灰色、绿色等,以达到融入自然的效果。
比如,在青山绿水之间的桥梁,若采用与山水相近的色彩,会让桥梁仿佛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而不是突兀的存在。
除了形式和色彩,材质的运用也是现代桥梁美学设计的重要方面。
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质感和光泽,能够为桥梁带来独特的外观效果。
钢材的冷峻与坚韧、混凝土的质朴与厚重、玻璃的通透与轻盈等,都可以根据桥梁的设计理念和环境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
同时,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也为桥梁美学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高强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其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创造出更加新颖和独特的造型。
现代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还需要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桥梁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周围的山川、河流、城市建筑等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景观。
在设计时,要尊重和呼应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桥梁美学设计思考]设计美学的论文3000字
![[桥梁美学设计思考]设计美学的论文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68b4bc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2.png)
摘要:阐述桥梁美学开展背景,同时介绍桥梁美学根本特点,最后综述不同桥型的美学设计要点。
关键词:桥梁美学美学设计结构美学一、前言桥梁美是环境美的一局部,然而,桥梁美的作用却远远超越了所在环境那有限的范围一座著名的大桥往往以它的雄伟壮丽精巧多姿而显示出人民的创造力,以它的先进技术,精湛工艺反映出社会的生产水平;以它的磅礴气势、充分活力标志着时代的精神;它常因此而成为人们欣赏和赞颂的艺术杰作,并得以流传久远近年,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已在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有不少地区在宽阔的大江大河上建造了各种类型的特大桥梁,这是前所未有的;同时, 方案兴建的高级公路、高速公路,它的美学设计对桥梁又有更高的要求一桥型要优美,并配合景观, 现代化公路网建设中大桥工程也为数不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城市各项交通事业的开展,人们对桥梁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纵观世界各国,常以工程雄伟的大桥作为城市的标志与骄傲。
我国的赵州桥,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仍为桥梁设计中融功能、技术、经济、美观于一体的典范,并在1991 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评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建筑之一。
悉尼港钢拱桥,美国的旧金山金门大桥、布鲁克林桥等,都表达了其在人类生活环境中所产生的精神作用与美学价值。
桥梁建筑已不单纯作为交通线上重要的工程实体,而常作为一种空间艺术结构物存在于社会之中。
研究、设计和建造结构合理、造型美观新颖的桥梁结构,是我国交通建设开展迫切的需要。
二、桥梁美学设计的特点桥梁的根本功能是交通负荷、跨越障碍,但是如果单纯地把装饰当作美的唯一途径,而不重视它的实用价值,呢么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的美。
桥梁审美观点应该是集使用功能、施工技术、造价经济与造型美观融合在一起的综合体,要共同作用,才能美寓其中。
桥梁美学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桥梁各构造形象桥梁本身各部构造的形象宜简洁纤细、流畅明快,最好使快速运动着的人们在瞬间的最初一瞥中得到“明确,深刻”的印象。
现代桥梁设计美学考虑

现代桥梁设计美学考虑在现代社会,桥梁不仅仅是跨越障碍、连接两地的功能性建筑,更是城市景观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象征。
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日益提升,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考量愈发受到重视。
一座设计精美的桥梁,不仅能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还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桥梁设计美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够增强桥梁的视觉吸引力,使其在众多建筑中脱颖而出。
在城市环境中,桥梁往往处于显眼的位置,如果设计缺乏美感,可能会破坏整个城市的景观风貌。
反之,一座造型优美的桥梁可以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甚至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提升城市的形象和魅力。
其次,良好的美学设计能够提高人们对桥梁的接受度和喜爱程度。
当人们面对一座美观舒适的桥梁时,会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加愿意使用它。
这对于提高桥梁的交通功能和社会效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者,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桥梁设计美学可以体现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巧妙地运用当地的建筑风格、材料和文化元素,桥梁能够成为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那么,在现代桥梁设计中,有哪些美学因素需要考虑呢?形态与比例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桥梁的形态应该简洁流畅,线条优美。
比例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桥梁的视觉效果。
比如,梁桥的梁高与跨度之比、拱桥的拱高与跨度之比等,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计算和设计,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与和谐。
色彩与材质的选择也不容忽视。
合适的色彩可以使桥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或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桥梁的存在。
材质的质感和光泽度同样会影响桥梁的外观效果。
例如,使用钢材可以展现出现代感和力量感,而使用木材则能营造出自然温馨的氛围。
此外,桥梁的装饰与细节处理也能为其增添美感。
栏杆的造型、路灯的布置、桥身的雕刻等细节,都能够体现设计师的用心和品味,提升桥梁的整体艺术价值。
在实际的桥梁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桥梁应与周边的自然景观、建筑风格相融合,不突兀、不冲突。
桥梁与美学论文

桥梁与美学论文题目:桥梁美学的鉴赏学生姓名:张宝鹏学号: 20101592院系名称: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道桥10-1班指导教师:丁剑霆职称:教授二○一三年五月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但其实建筑比诗更华美、更厚重、更感人至深。
建筑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还渗透着由历史沉淀而来的的人文情怀,桥梁亦是如此。
桥梁美学昔称桥梁建筑艺术,为建筑美学的一个分支,桥梁作为公共建筑,其自身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极大地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环境,既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
1 概论桥梁美学是研究以美学的普遍原理、结合桥梁的特殊性质,得出桥梁建筑在设计时应遵循的和在评价中应依据的理论和法则的科学。
桥梁美学所研究的内容范围与桥梁建筑艺术有相互重叠之处,如同美学和艺术两者的关系一样。
桥梁建筑艺术是桥梁美学的表现。
2 艺术特性与基本要素桥梁美学作为建筑美学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性。
首先它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另外桥梁建筑是结构外露的空间实体。
外露构件既是景观重点,也是美学处理上的难点。
桥梁作为水平方向单维突出的结构物,应注意协调长宽高比例,改善视觉印象。
桥梁建筑美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点:统一和谐:包括结构体系、形态统一和体量上的协调均衡稳定:包括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
对称均衡符合人的生理要求与心理习惯,但极易造成浪费和呆滞。
非对称结构动态感强,但需在力学和视觉上保持均衡,否则会引起混乱和不安定感。
比例协调:包括总体或局部的规模、尺寸协调,应以其固有的结构关系和力学原理为前提。
韵律优美:主要通过连续、渐变、起伏、交错等表现手法,来获得韵味和情趣。
连续流畅:对桥梁正视时,水平方向呈直线或曲线延伸,从桥的一端连续流畅地到达彼端。
另外,还需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重视历史的连续性和文脉的完整性。
3 桥梁结构的美学设计梁式桥:其特点是水平方向单维突出,具有很强的沿水平方向左右伸展的力动感与穿越感。
主梁要求纤细轻巧、连续流畅,主梁顶面尽量与底面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美学论文—斜拉桥之美年级: 学号: 姓名:专业:二零一三年六月斜拉桥赏析【摘要】:斜拉桥是一种比较年轻的一种桥,它有体型轻巧、简洁美观、条线分明、造价经济、受力合理等优点,在现代社会中十分受到欢迎,本文主要是对斜拉桥这一类桥的历史、结构、形状、受力原理等进行介绍分析以及对该类桥的美学赏析,其中列举了一些著名的斜拉桥,如:日本多多罗大桥、中国杨浦大桥、法国米洛高架桥。
关键词:斜拉桥 介绍美学赏析简介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压的图表 1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
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三部分组成。
斜拉桥(cable stayed bridge)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
斜拉桥是由许多直接连接到塔上的钢缆吊起桥面,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索塔型式有A型、倒Y型、H型、独柱,材料有钢和混凝土的.斜拉索布置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第一座现代斜拉桥是1955年德国DEMAG公司在瑞典修建的主跨为182.6米的斯特伦松德(Stromsund)桥.目前世界上建成的最大跨径的斜拉桥为俄罗斯的俄罗斯岛大桥,主跨径为1104米,于2012年7月完工。
斜拉桥是将梁用若干根斜拉索拉在塔柱上的桥.它由梁、斜拉索和塔柱三部分组成.斜拉桥是一种自锚式体系,斜拉索的水平力由梁承受。
梁除支承在墩台上外,还支承在由塔柱引出的斜拉索上。
按梁所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钢斜拉桥、结合梁斜拉桥和混凝土梁斜拉桥.构造原理桥承受的主要荷载并非它上面的汽车或者火车,而是其自重,主要是主梁。
以一个索塔为例,索塔的两侧是对称的斜拉索,通过斜拉索将索塔主梁连接在一起。
假设索塔两侧只有两根斜拉索,左右对称各一条,这两根斜拉索受到主梁的重力作用,对索塔产生两个对称的沿着斜拉索方向的拉力,根据受力分析,左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向左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同样的右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右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由于这两个力是对称的,所以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两个力互相抵消了,最终主梁的重力成为对索塔的竖直向下的两个力,这样,力又传给索塔下面的桥墩了.斜拉索数量再多,道理也是一样的。
之所以要很多条,那是为了分散主梁给斜拉索的力而已。
代表桥梁世界上建成的著名斜拉桥有:俄罗斯岛大桥(主跨1104),苏通长江大桥(主跨1088m),以及1999年日本建成的世界最大跨度的多多罗大桥(主跨890米)。
我国至今已建成各种类型的斜拉桥100多座,其中有50余座跨径大于200米。
开创了我国修建400米以上大跨度斜拉桥的先河。
我国已成为拥有斜拉桥最多的国家,在世界10大著名斜拉桥排名榜上,中国有8座,尤其是苏通长江大桥主跨1088m,为世界斜拉桥第二跨.2013年世界前10名大跨度斜拉桥 (截止2012年8月)序号桥名国家主跨(m)建成年份1 俄罗斯岛大桥俄罗斯1104 20122 苏通大桥中国1088 20083 香港昂船洲大桥中国1018 20084 鄂东长江大桥中国926 20105 多多罗大桥日本890 19996 诺曼底大桥法国856 19957 南京长江三桥南桥中国648 20058 南京长江二桥南桥中国628 20019 武汉白沙洲长江桥中国620 200810 福州青洲闽江大桥中国618 200011 上海杨浦大桥中国605 200112 上海徐浦大桥中国602 1993(一)日本多多罗大桥多多罗大桥位于日本的本州岛和四国岛的联络线上,主梁采用钢箱梁,是当时世界上主跨最长的超大型斜拉桥.这座全长1480m,主跨890m的斜拉桥像一条巨大的青龙,将横跨美丽的獭,并将本州的广岛市和四国的松山市的公路交通连接起来。
图表 2由于该桥建在风景区的国家公园附近,所以巨大的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成了重要的课题。
由直线的塔、梁、索构成的斜拉桥,以直线的刚性为基调,简洁、稳重,可以达到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效果。
本桥的景观设计,就桥塔形状、斜拉索布置、桥墩形状、上部结构的表面着色等方面进行了专门研究.同时,重点突出以下四方面的主题。
1)光与影:濑户内海风景的特征是光与影,力图使其交织变化,表现其移动感的图像。
2)未来性:表现其延展、宽广、有力、展现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同时,使人感到21世纪的架桥水平。
3)飞跃:岛与岛之间,通过桥梁连接,使人信心十足的奔向未来。
4)存在感:呼吁西濑户地区的发展,同时也感受到桥梁的雄姿.日是一个多台风、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多多罗大桥在抗风、抗震设计上要求很高。
作为斜拉桥主构要素——桥塔,在力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日本的地理环境复杂,多多罗桥的桥塔建造得和一般的斜拉桥不太一样,一般斜拉桥有A形、倒Y形、门形、H形等形状,但多多罗桥的桥塔与悬索桥的桥塔一样,其高耸的形象引人注目,起着象征、标志的作用,是景观中重要因素,它还采用了接近倒Y型但又不是倒Y型的桥塔方案,其既有倒Y型特点又有其独特之处,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多多罗桥的斜拉索,各跨均按21根程扇形布置.每根斜拉索的直径与桥梁整体的规模相比是一根非常细的线,因数量多,所以将其看作是一个整体的面。
在斜拉索锚固间距从密图表 3向希变化的PC梁和钢梁的接头附近,设置过渡区段,使斜拉索的锚固间距圆顺过渡,最下面一根在梁上的锚固点尽量靠近塔,是整体能真正展开成扇形,大大增加了美观度,再融合桥身涂装的浅灰色,使这座桥更好地与混凝土相衬,从而它与周围环境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杨浦大桥浦大桥是上海继南浦大桥之后建成的跨越黄浦江的第二座斜拉索公路桥,为世界主跨径最大的斜拉桥之一.大桥全长7658米,主跨602米,净高48米,桥下可通图表 45.5万吨巨轮。
两侧各有一座倒“V“钻石形主塔,高208米.主桥面宽30。
55米,设6车道,两旁设有2米宽人行道,并有上下电梯供观光游览。
杨浦大桥挺拔高耸的208米主塔似一把利剑直刺穹苍,塔的两侧32对钢索连接主梁,呈扇面展开,如巨型琴弦,正弹奏着巨龙腾飞的奏鸣曲。
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大桥题写了桥名,他以88岁高龄登上杨浦大桥时感慨地说:“喜看今日路,胜读万年书!杨浦大桥犹如一道横跨浦江的彩虹,高达208米的塔柱似利剑刺破青天,无数根排列整齐的斜拉钢索仿佛一架硕大无比的竖琴迎风弹奏。
全桥设计精巧、造型优美、气势恢宏,是上海旅游的著名景观。
杨浦大桥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宁国路地区。
桥址离苏州河5.3km,离吴淞口20。
5km,与南浦大桥相距11km。
该桥是市区内跨越黄浦江、连接浦西老市区与浦东开发区的重要桥梁,是上海市内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桥全长8354m(包括主桥、引桥、匝道、引道).主桥全长1178m,跨经组合为:过渡孔45m+边孔+主孔602m+边孔+过渡孔45m.主孔采用跨过江方案,跨径602m,两侧边孔243m,中间设置辅助墩。
主桥桥面总宽30。
35m。
主桥为双塔空间双索面钢—混凝土结合梁斜拉桥结构,塔墩固结,上部结构为纵向悬浮体系,横向设置限位和抗震装置。
钢筋混凝土柱塔高为200m,塔形呈钻石状.主塔基础采用钢管桩.辅助墩、锚墩、边墩均为柱式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钢主梁采用箱形断面,主梁中距25m钢横梁间距4.5m,工字形断面,车道板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
过渡孔为简支预应力混凝土T梁。
每座索塔两侧各有32对拉索,全桥共256根。
最大索长330m,拉索最大断面由313根直径Φ7高强钢丝组成.浦东引桥长3764m,浦西引桥长3430m,引桥全长7176m.上部结构为简支桥面连续体系,下部结构为柱式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
该桥将于1993年底建成通车. 主体设计单位: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合作设计单位:同济大学、上海城市建设设计院、上海城市建设学院;黄浦江大桥建设指挥部组织施工。
[1]设计师我国著名桥梁设计大师林元培,他是上海市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以及东海大桥的总设计师。
林元培,男,福建莆田人.曾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学会副主任。
现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荣获何梁何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他是中共十五大代表。
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图表 5 林元培表。
四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95年被评为国先进工作者。
由于他在我国建桥技术方面的杰出贡献和突出成就,被授予国家设计大师,荣获1994年度茅以升桥梁大奖。
[1]设计创新主跨602米长度当时居世界已建成的同类型斜拉桥的首位;提出了钢箱梁简化加劲的合理建议和加劲肋的设计方法;改进了拉索锚箱的设计;整理了中国桥梁抗风稳定性的理论分析、试验内容和方法,为中国大跨度悬吊体系的抗风设计准则和实验方法奠定了科学和实践基础;先张法板梁用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作预应力筋,OVM锚作工具锚得到成功,其成果已推广到上海内环线等其他工程上。
[2]意义杨浦大桥的建成完工,在上海建桥史上创造了新的奇迹。
整个杨浦大桥的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创造了一流的水平,这在世界造桥史上是很少见的。
它的建成完工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注目,受到国际桥梁专家的高度赞扬。
杨浦大桥东与浦东新区的罗山路立交桥相接,西与浦西内环线高架道路相贯通,与南浦大桥一起构成内环线上的两个过江枢纽,对缓解黄浦江越江交通紧张状况和促进浦东地区的开发,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1]法国米洛高架桥(Millau Viaduct)米洛高架桥位于法国南部,有“法国第一高桥”之称,目的是纾解法国度假时期,往来巴黎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交通拥堵。
米罗大桥采用斜张桥形式,为四线道,桥梁以七支柱支撑,横跨塔恩河(Tarn River)。
桥面高270公尺,悬臂支柱最高处达343公尺,甚至比巴黎埃菲尔铁塔还高,总长2.5公里, 重3万6000吨。
从2001 年12月动工,花费3年时间完图表 6成,高度、完工时间等都创下世界第一,开车在其上宛如行走在云端。
这座桥最高点比法国埃菲尔铁塔还高23米,漫步在云端,在这里已经不再是梦。
整个桥梁漆成白色,每当云雾弥漫时,桥墩被云海覆盖住,整座桥看起来就像漂浮在半空中,宛如童话故事中的仙境入口。
这座巨大的桥,除了缔造许多破纪录的数据以及营造出壮观的画面外,三年期间旷日费时的施工过程,以及丝毫不容许误差的精密计算,也见证了人定胜天的意志力。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就是‘要让大桥看上去精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建筑团队希望米洛大桥不仅让金门大桥、悉尼港大桥相形失色,更要成为21世纪的人类建筑奇观的‘桥梁之母’。
福斯特采用特制钢材而非混凝土为桥面,减轻桥梁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