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行为学的相关背景和重要性,并引入本章的主题和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将探讨本章中的核心问题。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和团体在组织___和互动的学科。在现

代商业环境中,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原则和理论对于管理者来

说至关重要。通过深入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内容,我们能够更好

地理解员工行为、组织文化、领导力和团队协作等关键因素,为有

效管理和提升组织绩效提供支持。

本章的目标是在学生中引起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并传授相关

的理论和概念。我们将探索员工动机、团队效能、领导风格等主题,并提供实际案例和讨论,以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让我们开始探索组织行为学中引人入胜的世界吧!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文化的概念、定义和重要性,以及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及其特点,

并提供了塑造和维持组织文化的方法。此外,还

探讨了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共享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和符号系

统的总和。它是一个组织的核心特征,能够塑造员工的行为和决策,并对组织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一种健康的组织文

化能够促进员工积极参与、合作和创新,提高组织绩效。不同类型

的组织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自由主义文化强调自由和个人创新,而保守主义文化则更注重规范和稳定。

塑造和维持组织文化需要领导者的积极参与和示范作用。领导

者应该根据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来塑造和展示文化,并建立相应的

制度和惯例来支持和保持文化。

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和满意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员工对组织

文化的认同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工作

表现和满意度。因此,组织应该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并与员

工共同塑造和维护。

通过深入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定义和重要性,以及探讨组织

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本章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组织行为学中的相关知识,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本部分将介绍领导与权力的概念、定义和重

要性。我们将讨论不同领导风格和权力类型,并

探讨它们对组织行为和员工绩效的影响。同时,

我们还将探讨领导者如何影响员工的动机和行为,以及如何在组织中建立有效的权力结构。此外,

我们还将关注领导者的责任和道德问题。

请按照以上大纲撰写文档内容。

本部分将介绍员工参与和满意度的概念、定

义和重要性。我们还将讨论员工参与的不同形式

以及它们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同时,我们将探讨

员工参与的利益和障碍,以及如何提高员工参与

度和满意度。此外,我们还会探讨员工满意度与

组织绩效和员工离职率之间的关系。

员工参与是指员工在组织中积极参与和投入各种工作活动的程度。它涉及员工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和表达意见的能力,是组织中重

要的因素之一。员工参与可以通过不同形式体现,例如参与决策、

思考问题、提出建议等。

员工参与对组织绩效有着积极的影响。当员工感到被重视和认可,他们更有动力去积极参与组织的目标和工作过程中。他们通常

会表现出更大的工作投入、更高的工作质量和更好的工作表现,从

而推动组织的发展和成就。

然而,员工参与也面临一些利益和障碍。一方面,员工参与能

够带来对员工个体的积极影响,如提高满意度、增加工作自主性和

提升工作动机等。另一方面,员工参与也可能面临一些障碍,如组

织文化、领导风格、沟通障碍等。

为了提高员工参与度和满意度,组织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这

包括建立开放和支持性的组织文化、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建立有

效的沟通渠道、倡导积极的领导风格等。

员工满意度与组织绩效和员工离职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高满

意度的员工通常会表现出更高的工作绩效和更低的离职率。满意的

员工更有可能在组织中长期发展,并为组织的成功作出持续贡献。

通过研究本章内容,我们将更深入了解员工参与和满意度的重

要性,并了解如何在组织中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第五部分:组织变革与管理通过研究本章内容,我们将更深入了解员工参与和

满意度的重要性,并了解如何在组织中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第五部分:组织变革与管理

介绍组织变革与管理的概念、定义和重要性。探讨组织变革的

动因和类型,以及变革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可以讨论组织变

革的挑战和成功因素,以及领导者在管理变革过程中的角色和策略。同时,可以探讨变革管理的道德和社会责任。介绍组织变革与管理

的概念、定义和重要性。探讨组织变革的动因和类型,以及变革对

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可以讨论组织变革的挑战和成功因素,以

及领导者在管理变革过程中的角色和策略。同时,可以探讨变革管

理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介绍组织变革与管理的概念、定义和重要性。探讨组织变革的

动因和类型,以及变革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可以讨论组织变

革的挑战和成功因素,以及领导者在管理变革过程中的角色和策略。同时,可以探讨变革管理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 章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行为学的相关背景和重要性,并引入本章的主题和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将探讨本章中的核心问题。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和团体在组织___和互动的学科。在现 代商业环境中,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原则和理论对于管理者来 说至关重要。通过深入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内容,我们能够更好 地理解员工行为、组织文化、领导力和团队协作等关键因素,为有 效管理和提升组织绩效提供支持。 本章的目标是在学生中引起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并传授相关 的理论和概念。我们将探索员工动机、团队效能、领导风格等主题,并提供实际案例和讨论,以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让我们开始探索组织行为学中引人入胜的世界吧!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文化的概念、定义和重要性,以及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及其特点,

并提供了塑造和维持组织文化的方法。此外,还 探讨了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共享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和符号系 统的总和。它是一个组织的核心特征,能够塑造员工的行为和决策,并对组织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一种健康的组织文 化能够促进员工积极参与、合作和创新,提高组织绩效。不同类型 的组织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自由主义文化强调自由和个人创新,而保守主义文化则更注重规范和稳定。 塑造和维持组织文化需要领导者的积极参与和示范作用。领导 者应该根据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来塑造和展示文化,并建立相应的 制度和惯例来支持和保持文化。 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和满意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员工对组织 文化的认同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工作 表现和满意度。因此,组织应该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并与员 工共同塑造和维护。 通过深入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定义和重要性,以及探讨组织 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本章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组织行为学中的相关知识,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 引言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和团队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本章将重点讨论组织中的决策与沟通,并探讨组织中的权力和政治行为。 决策 决策是组织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组织内,决策者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涉及到资源分配、目标设定和问题解决等方面。本节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决策模型和决策方法。 决策模型 •理性经济人模型:假设决策者是理性的经济人,能够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做出最优决策。 •有限理性模型:认为决策者受限于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往往只能做出有限理性的决策。 •行动决策模型:强调实施决策的重要性,认为决策的价值在于能够转化为行动。

决策方法 •分析决策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进行量化评估,从而做出决策。 •直觉决策方法:依赖个人经验和直觉,快速做出决策。 •决策工具方法:利用一些决策工具和技巧,如决策树、决策矩阵等,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沟通 沟通是组织中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组织中,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本节将介绍沟通的基本概念和一些沟通技巧。 沟通的基本概念 •发送者:信息的发送者,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接收者:信息的接收者,需要理解发送者的意图,并作出相应反应。

•媒介:信息传递的手段,可以是口头沟通、书面沟通或电子邮件等。 沟通技巧 •清晰简洁:避免使用复杂的语言和术语,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意思。 •积极倾听:在沟通中,要保持积极的倾听态度,理解对方的意见和观点。 •反馈:及时给予反馈,确认对方是否理解自己的意图,以及自己是否理解对方的意图。 权力和政治行为 在组织中,权力和政治行为是组织内部权力关系和利益分配的体现。本节将介绍权力的概念和类型,以及政治行为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 权力的类型 •正式权力:来自组织的职位和地位,如经理、领导等。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 第七章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 1. 引言 本章将介绍组织行为学中的第七章内容,主要涉及团队及其管理。团队是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组织的效能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团队的特点、类型以及团队管理的关键要素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2. 团队的概念和特点 团队是由一群有共同目标、相互依赖、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成员组成的。与个人工作相比,团队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目标共享: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是个人目标。 •互相依赖:团队成员相互依赖,需要合作、协调和交流才能完成任务。 •分工合作: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并相互合作来完成任务。 •集思广益:团队成员可以共享不同的观点和经验,通过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

•共同绩效:团队的绩效是由整个团队共同实现的,而不仅仅是个体的绩效。 3. 团队的类型 团队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其中常见的分类包括: 3.1. 功能性团队 功能性团队是根据员工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来组成的团队,旨在完成特定的任务和职能。例如,技术团队、销售团队等。 3.2. 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是为了完成一个特定的项目而组成的团队,它由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并在项目完成后解散。项目团队的成员通常在项目开始时被专门选择和组合。 3.3. 跨部门团队 跨部门团队是由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的团队,它们跨越组织内的不同部门,通过合作和协调来解决组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跨部门团队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提高组织的绩效。

3.4. 虚拟团队 虚拟团队是由分散地工作在不同地点的成员组成的团队。他们利用科技手段如网络和远程协作工具进行交流和合作。虚拟团队的成员通常来自不同的时区和文化背景,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来实现团队目标。 4. 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合理的决策和有效的激励手段来管理和引导团队,以实现团队的目标。以下是团队管理中的关键要素: 4.1. 团队目标 团队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和可量化的,所有团队成员都清楚这个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团队目标可以帮助团队成员保持一致的方向,并激励他们达到更高的绩效。 4.2. 团队角色 每个团队成员应该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在这个角色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团队角色的明确分工可以提高团队的效能和绩效。

25865-2《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后案例分析提示

25865-2《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后案例分析提示 课后案例分析提示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案例分析:十字路口的女主管 分析提示:案例主要涉及“工作生活平衡”及职场“玻璃天花板”现象。它反映了大多数职业女性——无论职位高低——有过或即将面临的困境和挣扎。女性经理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同时,职业女性在职场中面临更多困境,如职业发展的承诺难以兑现,人们对职业女性普遍抱有的刻板印象,晋升之路受阻等等。这些问题是今天的组织需要关注的内容。 案例中的两个问题均为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分享,但要尽量避免单凭个人主观感受进行评判,而应在分析中逻辑清晰,言之有物,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第二章个性与行为 案例分析:总经理秘书的人选 1.如果你是人力资源部的招聘负责人,现在总经理让你负责这个秘书职位的招聘,你认为作为该职位的人选,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特征和人格特征? 分析提示: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逐条记录总经理秘书职位需要处理的工作;2)回顾教材中“能力与职业的匹配”章节中提及的能力的二因素结构理论,以及“性格与职业的匹配”章节中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3)分小组讨论,对各项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与人格特征进行分析,并逐条记录。 2.能适应该公司秘书职位的人,还能适合哪些职业? 分析提示:此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来解决,建议使用头脑风暴。1)先利用头脑风暴找出适合的职业类型清单(建立假说);2)再利用问卷调查或上网调查的方式了解清单中职业的具体特征;3)最后将总经理秘书所需能力、人格特征与清单中职业特征相匹配,找出适合的职业(假说的验证)。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组织行为学 2.课程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课程类别:必修 4.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本科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组织行为学是信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 第一章导论(2学时) 教学内容:组织与组织行为基本概念,组织行为学的演进和发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等基本知识。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及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组织与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演进和发展。 2.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8学时) 教学内容:动机与行为、价值观与行为、知觉与行为、态度与行为、个性与行为、意志与行为、情感与行为等基本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有关个性的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个性的基本内涵及其对管理工作的影响,掌握价值观和态度的概念及种类,理解其对个体行为的作用。 教学重点:个性差异及其管理,能力、气质、性格与管理的关系,价值观和态度的概念及种类,价值观与与个体行为。 教学难点:个性差异及其管理,价值观和态度概念及种类,价值观与个体行为。 3. 第三章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3学时) 教学内容: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组织承诺的形成,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组织承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等基本知识。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群体心理与行为》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群体心理与行为》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1.在群体特征中,促使每个成员的行为都能符合群体共同愿景的特征是()。 A.明确的成员认同 B.持续的互动关系 C.共同的行为规范 D.一致的目标导向 E.明显的彼此顾及 2.认为人们之间相互吸引是基于他们对共同目标具有相似态度的解释是()。 A.相近性理论 B.三要素理论 C.平衡理论 D.动机理论 E.群体动力理论 3.由于某种原因而自发地形成的自然群体,被称之为()。 A.协作群体 B.任务型群体 C.小群体 D.战略群体 E.非正式群体 4.个体通过群体满足友谊、关怀、支持和帮助需要是()。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的需要

C.自我确认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E.责任感/成就感的需要 5.人们按照社会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一个人的态度、行为提出合乎身份要求和期望是()。 A.角色学习 B.角色理解 C.角色认知 D.角色期待 E.角色冲突 6.通过正面表扬或反面批评对成员形成的群体压力是()。 A.理智压力 B.舆论压力 C.感情压力 D.强制压力 E.领导压力 7.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这种迫于群体的压力的从众是()。 A.真从众 B.假从众 C.假不从众 D.反从众 E.内化的从众 8.在影响从众的群体成员因素中,易迅速降低从众发生率的是()。

A.群体的规模 B.群体的吸引力 C.群体的领导者 D.群体成员的相似性 E.群体成员的反从众 9.一次由8人围坐在桌子旁,领导首先明确了问题,然后自由发言讨论解决方案,此决策技术是()。 A.头脑风暴法 B.名义群体法 C.德尔斐法 D.电子会议技术 E.纸张群体法 10.在第三者的主持下,通过协商、求同存异解决群体冲突的方法是()。 A.沟通法 B.协商法 C.仲裁法 D.权威法 E.设置新目标法 参考答案:1.C 2.C 3.E 4.B 5.D 6.B 7.B 8.E 9.A 10.B

孙健敏《组织行为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孙健敏《组织行为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与研究方法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篇个体行为 第三章能力、人格与学习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情绪与工作压力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社会知觉、归因与印象管理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动机概念与应用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八章个体决策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篇群体行为 第九章群体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章团队建设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一章人际沟通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二章领导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篇组织行为 第十三章权力和政治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四章组织文化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五章组织变革与发展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篇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考研真题及详解(组织行为学部分)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7年北京交通大学组织行为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5年北京交通大学组织行为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内容简介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孙健敏《组织行为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孙健敏《组织行为学》的师生参考。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丛书《组织行为学》(孙健敏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组织行为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孙健敏主编的《组织行为学》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孙健敏《组织行为学》配套辅导资料:孙健敏《组织行为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本书是孙健敏《组织行为学》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组织行为学相关资料对孙健敏《组织行为学》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化读者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组织行为学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9461070.html,/EBook/1253.html孙健敏《组织行为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与组织行为学教学相衔接的课程可分为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

与组织行为学教学相衔接的课程可分为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有:“管理学基础”、“行政管理学”;后续课程有“领导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等。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由于组织行为学理论方面的学派较多,观点也比较复杂,我们只能从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比较成熟的理论学派来进行介绍。同时为了避免与管理学基础等课程相关内容的重复,故对一些章节进行了调整,并打破了以往按篇章划分的方式,尽量突出其使用性。因此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个体行为、激励、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组织发展与变革等几个方面。 组织行为学各部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一般了解、了解、掌握、重点掌握等四个层次要求。属一般了解层次的,不作考试要求;属于了解层次的,考试时所占份量较轻;属于掌握和重点掌握层次的,是我们考试的重点,对这部分内容一定要重点掌握。 三、教学媒体

我们根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要求,设计了四种学习媒体供学员自主学习之用:第一种是文字教材,约36万多字;第二种是录像教材共13学时;第三种是直播课堂2次;第四种是网上IP课件9学时;第五种是网上视频或文本答疑辅导2次。 1、文字教材:主教材是《新编组织行为学》(孙成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录像教材:配合学员学习,录制了7节讲座课,由东北财经大学孙成志教授任主讲,内容是按文字教材章节顺序对重、难点问题的讲解和对某些学习方法的提示;还录制了6 节案例课,内容是列举一些教学案例结合社会实践中的例子,帮助学员消化重要的组织行为学理论。 3、直播课堂:本学期安排2次直播课堂节目,就学习方法和教学内容做适时指导。 4、网上教学:在网上(https://www.360docs.net/doc/0119461070.html,)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布置日常作业和进行作业指导等。网上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进度原则每周增加一次。主要包括: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说明、主编主讲教师介绍、各章主要教学内容辅导、导学练习答案、直播课堂与录象教材讲稿、作业题及作业讲评、考前练兵等。 5、电话答疑:本课程中央电大主持教师是王承先副教授,联系电话为:010-********。 6、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主要解决师生不能当面辅导但又必须解决的学习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课程主持教师王承先随时恭候大家进行学习交流。 E-mail地址:wangchx@https://www.360docs.net/doc/0119461070.html,。 7.短信提醒: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发布教学信息,可以及时提醒学生按时提交平时作业等。学生也可以通过短信回复教师。 四、教学过程的组织、监督与管理 1.本课程教学完全基于网络进行,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使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学生自学主教材,同时网上跟随学习进度发布阶段性导学材料和周学习指导,重点及难点内容教师隔周进行远程授课辅导(共9次)。网上教学媒体以文本类辅导材料为主要媒体形式,采用IP课件9讲、作业与自测、网上讨论和网上答疑为辅助形式。各种媒体之间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加强对学习全过程的监控,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了课程学习测量与评价方式,增大了平时成绩及形成性考核的成绩比例。形成性考核(三次独立完成案例分析、一次课堂集中小组讨论、一篇对文献和社会调查报告),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为3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70%。 平时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网上资源、按时参加远程授课、按时参加其他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按时完成平时作业等。具体要求如下:

马工程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研究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有何意义? 研究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对个人对组织甚至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主要 有: (1)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 (2)有利于本人和组织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实力和专业技术 (3)有利于组织和本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计划,鼓励自我控制自己前途和命运 (4)有利于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群体决策有哪些方法? 群体决策的方法有: ①头脑风暴法 ②德尔菲法 ③提喻法(哥顿法) ④方案前提分析法 ⑤非交往型程序化决策术 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改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应遵循以下原则: (1)平等原则; (2)互利原则,这里的互利包括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三个方面的内容; (3)信用原则; (4)相容原则。 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人手。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应主动引 导群体内的人际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包括创造有利的群体环境和交往气氛,促进群体成 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必要的措施;搞好民主管理,改善管理者与 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群体成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的能力,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理顺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等。群体成员应自觉地加强修养,包括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视性格锻练;加强自我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等。 怎样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工作压力? 压力产生的后果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但通常更多的是表现在消极方面。压力的消极作用集中 表现在对健康和工作绩效的损害方面,这种损害程度同控制能力及个人对压力的态度有密切 关系。 工作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样的压力在不同人的身上却可以产生不同的后果。低于中等水 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绩效。但经受的压力感水平过高,或中等水平压力感持续的 时间过长,都会使员工绩效降低.这时就需要管理人员采取行动。其实压力感对于员工满意

组织行为学之马工程教材思考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之马工程教材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是:(1)边缘性、综合性;(2)两重性;(3)实用性。 第二章发展与理论源泉 1.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主要是:(1)心理学;(2)社会学;(3)人类学;(4) 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2.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答: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两个学科的联系集中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联系上,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动因,心理活动只有通过行为来表现和衡量;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行为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管理心理学在侧重研究管理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性时,离不开行为研究;组织行为学在侧重研究组织中的行为规律时,也离不开心理研究。两个学科的区别集中表现在研究对象各有侧重和其理论基础及应用范围的不同。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并相应地采取管理对策,侧重于实践和应用。而组织行为学则主要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的行为在组织中的发展规律性,侧重于学术和理论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比管理心理学更广泛,它不仅来自心理学,还来自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其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它不仅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组织管理,而且把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原理也应用于组织管理。

组织行为学 经典教材

组织行为学经典教材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组织行为学教材: 1.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y Stephen P. Robbins & Timothy A. Judge:这是一本广泛被使用的组织行为学教材,涵盖了各种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组织行为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y John R. Schermerhorn, Jr., Richard N. Osborn and Mary Uhl-Bien:该教材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 和应用,并注重实践。 3. 「组织行为、领导力和变革管理」(Organizational Behavior, Leadership, and Change) by Gareth R. Jones and Jennifer M. George:该教材将组织行为学与领导力和变革管理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和个案研究来展示相关理论和概念的应用。 4. 「组织行为学:识别和应对实践中的挑战」(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ing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by Ricky W. Griffin and Gregory Moorhead:这本教材强调了组织行为学的应用,特别关注了人与组织的关系、团队动力和决策制定。 5. 「组织行为学:个体、团队和组织的行为和绩效」(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Commitment in the Workplace) by Jason Colquitt, Jeffery LePine and Michael Wesson:该教材关注组织行为学在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承诺方面的应用,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要点来强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工商治理 制定单位:商学院 执笔者:李庆胜 制按时刻:2011年6月6日 审定人:许汝贞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的性质 《组织行为学》是现代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映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工商治理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 2.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上把握工作组织中员工行为的大体理论;能够针对组织行为中的问题,结合组织运作的实际进行调查和分析。培育学生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大体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增强对组织活动中各类行为现象的直接感受和体会,学会从行为的角度来讲明和分析组织中的各类现象,并培育学生从事治理所必备的(诸如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技术。 3.同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工商治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先修完《治理学》,教学进程中注意与《治理学》在内容上的分工与配合,和对《治理学原理》的理论应用,同时又是《人力资源治理》的先行课程。

5.利用教材:李剑峰编著《组织行为学》第一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年。 6.考试、考核方式:考试 7.教学方式与手腕:本课程的内容是通过教师教学.课堂案例讨论、学生课后阅读及平常的训练等环节进行的,各环节应紧密配合,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坚持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并重的原那么。 8.实验实践教学 9.课外训练及自学指导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组织行为导论 【教学目的】把握今世组织行为的大体概念和重要性 【知识板块】组织行为学的治理模式;组织行为治理的有效性 【本章重点】组织行为治理的有效性 【本章难点】今世组织行为的转变 【教学内容】 今世组织行为的大体概念 组织行为学研究 治理模式的有效性 【参考书目】 1.关培兰主编:《组织行为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七版),孙建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胡爱本主编:《新编组织行为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徐二明,《组织行为学教学案例精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孙彤:《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张德: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八版(2003) 8.张爱卿:《今世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9.竺乾威主编: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网站】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编码:16A11160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52 其中讲课:44 实验或实践:8 上机:0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 推荐教材:孙健敏、李原,《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 1.张德,《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 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3. 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既要向学生传授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知识成果,又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各种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提供条件。 课程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组织行为学教学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心理测验、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使学生初步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习、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发展。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和体系结构,了解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授课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实践教学 [授课内容]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实践教学] 实践学时:2 访谈法的运用学生现场演示/点评/讨论 第二章:能力、人格与学习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理解人格的特征及类型,并能运用人格理论分析人的个性差异;理解个体能力的差异对工作的影响以及个体行为的习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人格差异进行职业发展策划 [授课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授课内容] 第一节能力 第二节人格 第三节学习 第三章: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理解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原因,理解态度对行为的关系,掌握工作满意度的基本概念,掌握提升工资满意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方法 [授课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价值观 第二节态度 第三节工作满意度 第四章:情绪与工作压力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理解情绪对管理工作的影响,了解工作压力的来源,并掌握管理工作压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员工工作压力管理的方法 [授课方法] 多媒体教学/学生授课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学生授课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学习资料 目录 一教材概要 二课本要点 三试题选编 一教材概要 1教材《组织行为学》王明姬刘海骅原子能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2教材目录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共四节22页 第二章个体行为共五节58页 第三章激励共三节50页 第四章群体行为共七节53页 第五章领导行为共五节53页 第六章组织行为共六节60页 第七章组织变革与发展共十一节50页 其中二三四章较多涉及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属基础理论部分。五六七章为理论在组织中的实践应用部分 3本书重要章次对比 激励★★★★★ 群体行为★★★★ 个体行为★★★ 领导行为★★ 组织行为★★ 变革与发展★★ 导论★ 二课本要点 1 组织行为学导论 1-1 组织行为学概述 1-1-1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行为的一门学科。组织是个体的集合,组织成员的行为应该是为组织存在的使命服务的。组织成员之间的联系及其与其他组织成员的联系,是为了完成共同的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组织中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由此提高管理人员对组织成员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从而促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的一门学科 1-1-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包括了三个基本分析单元 个体 研究重点心理学的发展理论和解释的规律,关于个体行为以及他们对不同组织政策、实践和过程的反应。 行为是心理活动的体现 群体微观环境中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 组织用宏观的方法重点是社会学规律的理论和观念

1-1-3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作用 理论意义 使人们对组织管理的直接的间接的经验上升到系统的理论层面,提高人们对行为解释和预测的准确性。 实践意义 利于管理者充分认识人在管中的作用,提高自身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水平,进而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 1-2-1组织行为学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科学管理学派 管理科学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1年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出版标志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法约尔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标志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该理论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明确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首推官僚组织以“经济人”为管理的中心思想 行为学派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反对科学管理的理论中发展的 1927年,哈佛教授梅约参与霍桑试验后发现客观环境条件改变并未提高产量,而群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影响生产效率的有效因素 通过实验得出一下结论: ○1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没有直接关系 ○2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不是工作条件 ○3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人际关系理论,成为行为科学的先声,此时的研究开始重视人的社会和心理需求以及企业组织内部人与人关的改善系 1949年首次提出了“行为科学”的名称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产生于60年代末期,把一般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政治学等的原理和知识运用的组织管理中,是人际关系学派和组织理论的综合 代表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 1-2-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个体 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群体 人类学、政治学——组织 1-2-3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动向 1)对组织发展与变革的重视 2)提高对人力资源系统的重视 3)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1、分析案例 分析案例首先要站好角度,案例分析应注意从两个基本角度出发:当事者的角度。案例分析必须站到案例中的主要角色的立场上去观察和思考,设身处地的去体验,与主角同命运。 全面综合的角度。这是综合型案例而言的。 要针对相关案例选用恰当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 2、案例分析的具体技巧。 案例分析包括两个互相关联的方面。第一方面就是要对所指定的将供集体讨论的案例做出深刻而有意义的分析(包括找出案例所描述的情景中存在的问题和机会,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问题间的主次轻重关系,拟定各种针对性的备选行动方案,提出它们各自的支持性论据,进行权衡对比后,从中找出抉择,制定最后决策,作为建议供集体讨论。)第二方面是以严密的逻辑、清晰而条理的口述方式,把自己的分析表达出来。 案例分析过程包括五个主要步骤: 确定本案例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找出此案例中的关键问题。 确定是否还有与已找出的关键问题有关。 选定适合分析此案例所需采取的一般分析方法。 案例分析一般可采用三种具体的分析方法: 系统法。就是把所分析的组织看成是处于不断地把各种投入因素转化成产出因素的一个系统。 行为法。这种方法,在分析时看眼于组织中各种人员的行为与人际关系。 决策法。就是要使用各种规范化、程序化的模型和工具评价并确定各种备选方案。 明确分析的系统与主次关系,并找出构成自己分析逻辑的依据。 将分析转化为口头发言的有效形式。

3、分析案例应注意的问题。 在案例分析中要做好学习记录; 对撰写案例的方面分析报告要简明扼要,一针见血,开门见山,一般不超过2500字。要用一句话把案例分析的主要成果概括出来,并成为报告的主题。 【人的认知】 一、经理的麻烦与小道消息 请想象你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有这样一个早晨:给你带孩子的保姆病了,你太太又不能请假。因此,你只得给邻居打了好几个电话,为照料三岁多的孩子作安排。你抓起一杯牛奶往外赶时,你家的小狗又绊了你一跤,你不得不去换掉溅满牛奶的西服。路上开车比平时更让你神经紧张,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横穿马路,你的车差点撞上他。 你的雇员谁都不知道这些事情。他们只看到:上司绷着脸进来,径直走进他的办公室而没有像平时早上那样与大家打招呼,然后重重关上门。 到上午10点钟,关于你的行为已经有许多种说法。有的人说你遇上婚姻危机了;有的人说你在路上吃罚单了;还有一个职员说他昨天看到报纸上一篇文章,文章说当地一个投资者正在物色购买公司。正当大家推测“出了什么事”时,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到了中午时,这一说法已经传遍了公司,说得像真的一样:公司已经被卖掉,上司就要丢掉饭碗,在今后的几个月中还会有许多人像他一样,加入失业行列。 问:通过这个案例你还能同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生活经验受到挑战的原因是什么? 二、吃一堑能否长一智? 一天晚上,上任不久的厂长老方在厂里值夜班,当他打着手电筒,穿过一道灌木丛,走进铸造车间时,只听一个人在喊:“救命!救命!你不能这样对待他,你会把我师傅弄死的。”老方跑到铸造车间门口,往里一看,天哪!一个头发灰白的老工人躺在地上,地上流满鲜血,一股血腥气直朝鼻子冲来。一位陌生的彪形大汉一脸凶相正骑在老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