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唐混动系统详解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比亚迪唐双模混动系统概述 .. (333)

1.1.比亚迪唐混动系统发展历程 (333)

1.2.比亚迪唐改进版与丰田THS-II系统的比较 (555)

第二章 DMⅡ改进版混动系统动力总成组成及原理 (777)

2.1. BYD487ZQA 2.0TI汽油发动机 (888)

2.1.1.双质量飞轮(DMF) (999)

2.2. 前后电机 (101010)

2.3.六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6HDT45 (131313)

2.3.1.双离合器 (141414)

2.3.2. 发动机动力传递齿轮系 (151515)

2.3.3. 电机动力传递齿轮系 (171717)

2.4.4.混合动力传递齿轮系 (191919)

2.3.5. 充电齿轮系 (191919)

2.3.6. 电液控制模块 (202020)

2.4. 前后电机控制器总成 (222222)

2.4.1. 前电机控制器总成 (222222)

2.4.2. 后电机控制模块 (262626)

第三章DMⅡ改进版混动系统动力电池总成 (262626)

3.1 动力电池包 (272727)

3.1.1. 电池信息采集器及采样线 (292929)

3.1.2. 负极接触器 (303030)

3.1.3. 分压接触器 (323232)

3.1.4. 漏电传感器 (333333)

3.1.5. 正负极引出插孔及采样线接口 (333333)

3.2. 高压配电箱 (343434)

3.2.1. 高压配电箱内部构造及作用 (353535)

3.3. 电源管理控制系统 (363636)

第四章行车模式 (383838)

第五章总结 (434343)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比亚迪唐双模混动系统概述

1.1 比亚迪唐混动系统发展历程

2015年1月,比亚迪•唐全新双模混动SUV(Plug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插电式)上市,该车应用的混合动力系统是在比亚迪DMⅡ代混动系统的基础上在后轴增加了一台电机,形成了三擎四驱双模的混合动力系统(下文统称DMⅡ改进版混动系统)。比亚迪DMⅡ代改进版混动系统采用并联混动模式,在动力方面不再是在前轴上将一台发动机+两台电机进行混联对外进行动力输出,而是采用前轴由发动机和前电机并联驱动,后轴由后电机单独驱动的动力组合方式,行成了发动机和驱动电机动力并行输出的四驱动力系统。比亚迪DM混动系统共经历三代改进,分别为DMⅠ代、DMⅡ代和DMⅡ改进版具体情况如下:

(1)比亚迪DMⅠ代混动系统代表车型比亚迪F3DM,DMⅠ代混动系统采用混联的动力组合方式(见图1—1),具有独特的双模系统、无变速器传动系统和双真空泵的特点。但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DMⅠ代混动系统没有动力耦合装置、输出端只有

图1—1比亚迪DMⅠ代混动系统

固定的传动比(没有变速器)和没有高效的动力控制逻辑,只是用离合器将发动机和电机简单的联系在了一起,造成F3DM在高速等工况下工作状况不尽理想。

(2)比亚迪DMⅡ代混动系统代表车型比亚迪秦,DMⅡ代混动系统采用并联的动力组合方式(见图1—2),具有独特的双模系统、DCT动力耦合装置和单电机直接驱动(动力不经过变速器)的特点。DMⅡ代混动系统增加了DCT动力耦合装置使传动比更加广泛,并取消了DMⅠ代双电机的混联模式,采用了前轴单电机的并联模式,前轴用一台功率更高的电机取代了上一代的双电机,并且电机通过主减速器直接驱动车轮不经过变速机构。

图1—2比亚迪DMⅡ代混动系统

(3)比亚迪DMⅡ改进版混动系统代表车型比亚迪唐,DMⅡ改进版混动系统采用混联的动力组合方式(见图1—3),具有独特的三擎四驱双模系统、DCT动力耦合装置和前后轴电机驱动的特点。比亚迪DMⅡ改进版混动系统在DMⅡ代混动系统的基础上在后轴上增加了一台电机,用于行成了三擎四驱双模系统,并且前电机不再直接输出,而是和发动机的动力经DCT动力耦合装置分配后输出。

图1—3比亚迪DMⅡ代改进版混动系统

三擎四驱双模即三个动力引擎、全时电四驱和双模式(EV模式和HEV模式)。DMⅡ改进版混动系统系统属于比亚迪公司542科技计划,542科技标准为百公里加速时间5秒以内是性能标准,极速电四驱是操控的安全标准,百公里油耗小于2升是油耗标准。

1.2比亚迪唐改进版与丰田THS-II系统的比较

丰田公司的第二代混合动力THS-II(Toyota Hybrid System Gen.II),采用混联的动力组合方式,采用无离合器式电控无级变速器,并利用行星齿轮结构作为发动机与双电机的动力耦合装置,由于行星排的使用使THS-II混动系统的动力分配极为优秀。

与丰田THS-II系统不同的是,比亚迪唐DMⅡ改进版混动系统采用发动机 - 变速箱 - 前电机 - 电池 - 后电机的混联控制逻辑,其动力耦合装置为6速混合动力湿式双离合变速器6HDT45(与前桥电机并联整合在一起,使BYD487ZQA2.0TI汽油发动机与前桥电机的输出动力能叠加作用于车辆的前轴或将发动机的动力输入前桥电机进行发电)只能与发动机和前电机直接连接,而后电机只能通过电池组与前电

机间接串联,最后并联对外进行动力输出,结构对比见图1—4。

图1—4 丰田THS-II系统与DMⅡ改进版混动系统对比

该种控制逻辑的优点在于后电机安装于后轴上实现了全时极速电四驱,这种四驱形式淘汰了传统传动轴节省了车身空间、使操控时的响应速度更为快速,并且发动机、前电机和后电机在在高负荷下并行对外进行动力输出,动力更为强劲(三个引擎同时对外输出);缺点在于发动机要给后电机输送动力的话,需要先输送动力给前电机,由前电机给电池组充电,再由电池组给后电机输出电流,最后驱动后电机,中间过程增加了两次能量转换的过程,大大影响了能量的回收率,而急加速或者飙车的状态下,所有机组都在输出,无法给电池充电,也降低了能量回收率,并且后电机不直接与变速箱连接,导致了变速箱无法直接统一调配动力,在启动和加速阶段,前后驱动力容易互相冲击和倒拖造成整车平顺性差。

并且由于丰田公司的第二代混合动力THS-II系统采用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其特点为发动机压缩行程比膨胀行程短,形成了压缩比小于膨胀比且热效率更高的阿特金森循环。由于采用了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使THS-II混动系统经济性更高;而比亚迪DMⅡ改进版混动系统采用普通的奥托循环发动机,其发动机压缩行程和膨胀行程相同,压缩比和膨胀比相同,热效率较低。

第二章 DMⅡ改进版混动系统动力总成组成及原理

比亚迪—唐DMⅡ改进版混动系统动力总成主要由BYD487ZQA 2.0TI汽油发动机(双质量飞轮)、6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6HDT45(并联前电机、内置双离合器、电

液控制模块、发动机传动齿轮系及电动机传动减速器齿轮系、充电中间齿轮及差速

器总成)、前后驱动电机、前电机控制模块(逆变器,直流高低压转换DC/DC总成)

及后电机控制模块(逆变单元)等组成,见图2—1。

后电机控制模块

前电机控制模块

图2—1 动力总成主要部件

2.1.BYD487ZQA 2.0TI汽油发动机

比亚迪•唐双模混动SUV安装了型号为BYD487ZQA 2.0TI的奥托循环发动机,该发动机为直列四缸四气门废气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采用双质量飞轮(DMF),

采用按需供给二次升压的燃油供给系统、双顶置凸轮轴(DOHC)、双可变气门正时

(DVVT)和电控EGR系统及双平衡轴,自带起动机(见图2—2)。

发动机主要参数为:排量1.999L 、缸径87.5mm 、行程83mm 、压缩比10:1、额定功率151/5500(KM/rpm )、最大扭矩320/((1750—4500)Nm/rpm )和油耗2.62达到了国Ⅴ排放标准。

2.1.1 双质量飞轮(DMF )

传统离合器只是通过从动盘中的扭转减震器来抑制传动系统的振动,但由于普通离合器无法抑制传动系统共振现象的产生,因此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车辆仍存在较大振动。

当发动机的激励频率(扭矩波动)与传动系统某介固有频率(与传动系统整体转动惯量有关)想接近或重合时,传动系统便会出现共振(扭转共振)现象,传动系统振动加剧并使扭转节点处的应力增大,降低系统零件寿命,当传动系统发生共振时的转速称为共振转速。因此抑制共振产生的最简便明显的方法便是使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小于发动机最小的激励频率一定值,但由于发动机的激励频率无法控制

燃油压力调节阀 高压油泵 EGR 电磁阀

电子节气门 排气凸轮轴正时

调节器

增压压力限制旁

通阀 进气凸轮轴正时调节器 增压空气再

循环阀

V6 废气涡轮增压

器 增压压力限制电

磁阀 进排气OCV 阀

图2—2 BYD487ZQA 2.0TI 发动机部分部件安装位置

而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可以通过改变传动系统的转动惯量来控制,因此双质量飞轮应运而生。

双质量飞轮主要由第一飞轮(初级质量)、第二飞轮(次级质量)和弹性元件(减震器)组成见图2—3,由于DMF中加装了减震器,因此在装有DMF的车辆其离合器中的从动盘取消了扭转减震器,使离合器整体质量降低变速器换挡更加平顺。DMF第一飞轮与发动机曲轴直接连接起到传统飞轮的作用用于启动和传递发动机动力,但其质量比传统飞轮质量小很多(转动惯量减小),因此其给曲轴施加的负载减小;第二飞轮与6HDT45变速器的双离合器主动部分直接连接起到附加质量的作用,用于提高传动系的转动惯量,由于第一飞轮与第二飞轮之间通过大容量扭矩的弹性元件间接连接,其对第一飞轮的影响忽略不计,因此第二飞轮可以在不增加发动机本身转动惯量的前提下增加传动系统的转动惯量(大的转动惯量会降低系统的固有频率),使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降低并低于发动机的最低激励频率一定值,进而使传动系统的共振转速低于发动机怠速转速(共振转速不在发动机转速范围内),以此来减小传动系统的振动程度提高舒适性(但启动时还有振动)。

图2—3 双质量飞轮内部构造

前后电机

比亚迪•唐双模混动SUV前后电机均采用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的三相交流永

磁无刷同步电机,其最大输出功率110KW 、额电功率40 KW 、最大扭矩200N.m 、最高工作转速10000r/min 、额定电压706V ,前后电机外观见图2—4。

前后电机功能不同,前电机可以做为发电机(直接发电和能量回收)和驱动电机使用,但后电机除能量回收时发电外,其余时间仅用于驱动车辆。

前后电机结构相同,主要由三相定子线圈总成、永磁转子总成和旋转变压器(旋变器)组成。三相定子线圈总成采用分布式绕组,以降低振动、并确保高速运行期间扭矩平稳,驱动时产生旋转磁场,发电时产生三相感应交流电;永磁转子总成采用固体永磁铁,共有4对磁极,驱动时产生旋转力矩,发电时产生旋转磁场;旋变器由旋变线圈(二相线圈)和信号转子(与永磁转子总成同轴旋转)组成,用于检测电机转子的转角和转速,并分别将信号反馈给前后电机控制模块,用于前后电机的闭环控制,具体见图2—5。

图2—4 前后电机外部

图 2—5 电机电子和转子 定子线圈 三相输入 温度接插件 冷却水道 旋转变压器 旋变小线 转子铁芯

六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6HDT45

比亚迪•唐双模混动SUV采用了比亚迪公司专门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研发的6速混合动力湿式双离合变速器6HDT45,变速器内部集成了双离合器、发动机动力传递齿轮系(发动机动力传递和变扭)、电机动力传递齿轮系(三根减速器轴系,前电机动力传递和减速增扭)、充电齿轮系(充电中间轴系,发动机驱动前电机发电)、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总成以及电液控制模块等部件组成,见图2—6。

图2—6 6HDT45变速器内部构造

6HDT45变速器与前电机并联为一个总成(前电机独立于变速器外部,未被集成与变速器内部),前电机输出轴与变速器电机传动减速器输入轴直接连接,见图2—7。因此,6HDT45变速器动力输入存在三种情况:发动机单独输入(HEV模式,此时前电机变为发电机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前驱动电机单独输入(EV模式)以及发动机和前驱动电机共同输入(HEV模式)。

图2—7 前电机与6HDT45变速器耦合关系

2.3.1.双离合器

离合器是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连接装置,负责控制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以保证汽车起步平稳、减小换档冲击和防止传动系统过载。但传统的离合器在汽车进行换档的过程中存在的动力传递暂时中断的现象,使发动机的一部分输出动力无法用于驱动车辆,降低了发动机动力的利用效率,为此双离合器应运而生。

6HDT45变速器双离合器总成由离合器K1和离合器K2组成(见图2—8),其分别与6HDT45变速器的输入轴1(实心轴,套与输入轴2中)和输入轴2(空心轴)通过花键连接。双离合器为消除换档时动力传递暂时中断的现象,其控制不同档位动力传递的控制逻辑为相邻档位之间的动力传递由不同离合器来进行控制,即离合器K1只控制一档、三档、五档和倒档的动力传递,而离合器K2只控制二档、四档和六档的动力传递;当挂入某一档位(如一档)时与之相邻的下一档位(如二档)的同步器同时结合,当二档的条件满足时ECU直接控制离合器K1分离同时离合器K2结合,二档齿轮对外进行输出

双离合器利用不同离合器控制相邻档位的动力传递。当车辆以某一个档位行驶时,ECU预先将下一个工作档位同步器啮合,当达到换档点时,将正处于结合状态的离合器分离,处于分离状态的离合器结合,完成换档动作;换档平稳,并且没有动力中断。

图2—8 双离合器内部构造及其连接

2.3.2.发动机动力传递齿轮系

6HDT45变速器内部集成的发动机动力传递齿轮系:输入轴1、输入2、副轴1(一、二、三、和四档)、副轴2(五、六和R档)和倒档中间轴及相应齿轮(见图2—9)。

发动机动力传递齿轮系主要负责发动机动力传递、改变速比和改变传动方向等,并根据车辆的实际工况将发动机的动力用于驱动车辆或者驱动前电机进行发电。

输入轴1和输入轴2通过花键分别与离合器K1和离合器K2连接,其上的档位齿轮通过花键直接与轴连接。

图2—9 发动机动力传递齿轮系

副轴1在变速器内部,两端通过轴承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通过一、二、三和四档齿轮与输入轴连接,并通过减速器主动齿轮1与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总成连接对外输出。副轴1上的档位齿轮通过轴承空套于轴上,同步器花键毂内花键与轴进行刚性连接,减速器主动齿轮1通过花键固定在轴上。

副轴2在变速器内部,两端通过轴承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通过五档和六档齿轮与输入轴连接,同时通过R档齿轮与倒档中间轴连接,并通过减速器主动齿轮2与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总成连接对外输出。副轴2上的档位齿轮通过轴承空套于轴上,同步器花键毂内花键与轴进行刚性连接,减速器主动齿轮2通过花键固定在轴上。

倒档中间轴在变速器内部,两端通过轴承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通过倒档主动

齿轮与输入轴1连接,并通过倒档从动齿轮与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总成连接对外输出,其上的档位齿轮通过花键与轴相连接。

各档位动力传递路线如下:

①一档:离合器K1→输入轴1→输入轴1上的一档齿轮→副轴1上的

一档齿轮→副轴1上的一档同步器→副轴1→减速器主动齿轮1→主减速器

与差速器总成。

②二档:离合器K2→输入轴2→输入轴2上的二档齿轮→副轴1上的

二档齿轮→副轴1上的二档同步器→副轴1→减速器主动齿轮1→主减速器

与差速器总成。

③三档:离合器K1→输入轴1→输入轴1上的三档齿轮→副轴1上的

三档齿轮→副轴1上的三档同步器→副轴1→减速器主动齿轮1→主减速器

与差速器总成。

④四档:离合器K2→输入轴2→输入轴2上的四档齿轮→副轴1上的

四档齿轮→副轴1上的四档同步器→副轴1→减速器主动齿轮1→主减速器

与差速器总成。

⑤五档:离合器K1→输入轴1→输入轴1上的五档齿轮→副轴2上的

五档齿轮→副轴2上的五档同步器→副轴2→减速器主动齿轮2→主减速器

与差速器总成。

⑥六档:离合器K2→输入轴2→输入轴2上的六档齿轮→副轴2上的

六档齿轮→副轴2上的六档同步器→副轴2→减速器主动齿轮2→主减速器

与差速器总成。

⑦R档:离合器K1→输入轴1→输入轴1上的一档齿轮→倒挡中间轴

主动齿轮→倒挡中间轴→倒挡中间轴从动齿轮→副轴2上的倒档齿轮→副

轴2上的倒档同步器→副轴2→减速器主动齿轮1→主减速器与差速器总成。

2.3.3.电机动力传递齿轮系

6HDT45变速器内部集成的电机动力传递齿轮系:由减速器输入轴、减速器中间轴、减速器输出轴及其上的充电/驱动同步器和相关齿轮组成见图2—10。

图2—10 电机动力传递齿轮系

电机动力传递齿轮系主要作用是将前电机的动力进行减速增扭后对外输出驱动车辆;同时它还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前电机,驱动前电机发电为动力电池充电。

减速器输入轴与前电机转子同轴,用于将前电机动力输入变速器或者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前电机,另一端通过花键与齿轮8连接,齿轮8与减速器中间轴上的齿轮6常啮合(进行动力传递)。

减速器中间轴两端通过轴承悬置于变速器壳体内部,齿轮6通过花键与轴连接,用于传递前电机的动力或者驱动前电机。

减速器输出轴两端通过轴承悬置于变速器壳体内部,齿轮3和齿轮4通过轴承空套于减速器输出轴上,齿轮5 通过花键与减速器输出轴连接,并与减速器中间轴上的齿轮6常啮合,用于传递前电机的动力或者驱动前电机。其上的充电/电动机驱动同步器用于在充电或者前电机动力输出两种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控制减速器输出轴上的充电齿轮(齿轮4)或者电机驱动齿轮(齿轮3 )与减速器输出轴进行连接,传递动力。

动力传递路线如下:

前电机驱动(动力输出):前电机(驱动电机)→前驱动电机输出齿轮→减速器输入轴主动齿轮→减速器输入轴→齿轮8→齿轮6→齿轮5→减速器输出轴→充电/电机驱动同步器→齿轮4→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总成。

2.4.4混合动力传递齿轮系

混合动力传递齿轮系由发动机动力传递齿轮系和电机动力传递齿轮系组成,当车辆满足进入混动模式或人为打开混动模式时,前电机控制模块先根据车辆状况、动力电池状况等计算出合适的发动机和前驱动电机的理想输出动力后,再控制发动机和前驱动电机输出相匹配的动力,输出动力经发动机动力传递齿轮系和电机动力传递齿轮系共同作用于变速箱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总成上对外输出。

2.3.5.充电齿轮系

充电齿轮系:由充电中间轴、主动齿轮(齿轮1)和从动齿轮(齿轮2)组成,见图2—11。

充电中间轴两端通过轴承悬置于变速器壳体内部,通过花键与主动齿轮(齿轮1)和从动齿轮(齿轮2)进行刚性连接,而主动齿轮与副轴1上的二档从动齿轮啮合进行动力传递,充电中间轴主要用于在充电状态下与电机动力传递齿轮系配合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减速器输出轴上的充电齿轮(齿轮3)。

动力传递路线如下:发动机→双质量飞轮→双离合器中的离合器K2→输入轴2→输入轴2上的二档主动齿轮→副轴1上的二挡从动齿轮→充电中间轴上的主动齿轮(齿轮1 )→充电中间轴→充电中间轴上的从动齿轮(齿轮2 )→减速器输出轴上的齿轮3→充电/电机驱动同步器→减速器输出轴→减速器输出轴上的齿轮5→减速器中间轴上的齿轮6→减速器输入轴上的齿轮8→减速器输入轴→前电机(发电机)。

2.3.6. 电液控制模块

电液控制模块内部集成了11个液压控制阀和八个传感器,电液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传感器信号,根据工况控制相应电磁阀动作,控制变速器档位切换、控制油路油压和冷却(对双离合器总成进行冷却)。

1) 液压控制阀

① 主压力控制阀:常闭型脉冲调节式电磁阀,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外界温度信号调节主油路油压,该电磁阀失效后主油路油压维持最大状态(油压由压力释放阀调节)。

② 离合器压力控制阀:2个,离合器压力控制电磁阀分为离合器1压力控制阀和离合器2压力控制阀,其作用为根据发动机转速、档位等信号产生控制离合器1和离合器2结合或分离的油压,因此当离合器1压力控制阀失效后1、3、5和R 档失去动力输入;当离合器2压力控制阀失效后2、4和6档失去动力离合器K2 输入轴2 二档从动齿轮 二档主动齿轮

图2—11 充电齿轮系

比亚迪唐混动系统详解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比亚迪唐双模混动系统概述 (3) 1.1.比亚迪唐混动系统发展历程 (3) 1.2.比亚迪唐改进版与丰田THS-II系统的比较 (5) 第二章 DMⅡ改进版混动系统动力总成组成及原理 (7) 2.1. BYD487ZQA 2.0TI汽油发动机 (8) 2.1.1.双质量飞轮(DMF) (9) 2.2. 前后电机 (11) 2.3.六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6HDT45 (13) 2.3.1.双离合器 (14) 2.3.2. 发动机动力传递齿轮系 (15) 2.3.3. 电机动力传递齿轮系 (17) 2.4.4.混合动力传递齿轮系 (19) 2.3.5. 充电齿轮系 (19) 2.3.6. 电液控制模块 (20) 2.4. 前后电机控制器总成 (22) 2.4.1. 前电机控制器总成 (22) 1

2.4.2. 后电机控制模块 (26) 第三章DMⅡ改进版混动系统动力电池总成 (27) 3.1 动力电池包 (27) 3.1.1. 电池信息采集器及采样线 (29) 3.1.2. 负极接触器 (30) 3.1.3. 分压接触器 (32) 3.1.4. 漏电传感器 (33) 3.1.5. 正负极引出插孔及采样线接口 (33) 3.2. 高压配电箱 (34) 3.2.1. 高压配电箱内部构造及作用 (35) 3.3. 电源管理控制系统 (36) 第四章行车模式 (38) 第五章总结 (43)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三种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原理及优劣分析

三种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原理及优劣分析 来源:车云网发布时间:2013-11-27 作者:maomaobear 分享到: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豆瓣网开心网搜狐微博网易微博 随着特斯拉Model S带来的电动车热潮,各个厂商都开了窍,纷纷拿出一些很有意思的产品。这些产品不局限于电动车,插电混合动力也热闹了一把。 保时捷918在纽博格林跑进7分钟,傲视各路超跑;宝马i3、i8发布价格,带来未来概念;比亚迪秦在北京密云布下战场,挑战各路英雄。相比前两年沃兰达的默默无闻,似乎插电混合动力的春天来了,那么应该如何看待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市面上的插电混合动力车都一样吗?未来又将开向何方呢? 所谓插电式混合动力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Vehicle,简称PHV),简单说就是介于电动车与燃油车两者之间的一种车。他既有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油路、油箱,也有电动车的电池、电机、控制电路。而且电池容量比较大,有充电接口。 与雷克萨斯RX450h这种非插电的混合动力汽车相比,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容量更大,可以支持行驶的里程更长。如果每次都是短途行驶,有较好的充电条件,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可以不用加油,当做纯电动车使用,具有电动车的优点。 与特斯拉Model S这种纯电动车相比,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容量要小很多,但是带有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油路、油箱。在无法充电的时候,只要有加油站就可以一直行驶下去,行驶里程不受充电条件的制约,又具有燃油车的优势。 但是,因为一辆车内要集成电动车、燃油车两套完整的动力系统,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成本较高,结构复杂。重量也比较大,相对于单纯的燃油车和电动车又有劣势。不过,在充电站大面积普及,充电时间大幅提高之前,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燃油车与电动车之间的过渡产品将长期存在下去。 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 虽然都叫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但实际上根据结构不同,插电混合动力是可以分成几类,各个厂商也都根据自己对插电混合动力的理解制造不同类型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简单分一下,可以分成下面几类: 一、增程型插电混合动力

「懂车老王笔记」比亚迪DM-i混动专用发动机技术分享(1)

「懂车老王笔记」比亚迪DM-i混动专用发动机技术分享(1) 骁云发动机为何这么“轻”? 首先,所谓的“轻”除了正常的减重以外,我们还需关注启动惯量和旋转惯量。 对于一台多数时候都是增程器且不强调低转速扭矩的发动机,由于燃烧CFD模型相对固定,所以缸径冲程比相对是不能变化太多的,但它的曲轴连杆和轴颈就不必设计得很粗壮,这是轻量化的核心,因为轻量化除了重量轻以外还要求惯量小,而且后者反而更加重要,因为惯量小的连杆与配重块是计算在每分钟转速中作为积累量的。 DLC用于连杆侧裙降低摩擦提高耐久 那图中除了活塞环和轴颈比较细以外,大家可曾注意到DLC涂层这个关键词? DLC为Diamond Like Carbon coating(类钻碳)的缩写,似金刚石状的非晶质碳膜涂层,具有良好的滑动性能。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PVD涂层,和金刚石几乎拥有一样的特性。由于其具有高硬度和高弹性模量、低摩擦因数、耐磨损以及良好的真空摩擦学特性,很适合于作为耐磨涂层,因而通过气相沉积工艺获得的DLC涂层在众多有耐磨性以及硬度要求的零件上得到广泛应用。

DLC涂层的活塞环在汽车发动机上普遍应用,但具体工艺也略有不同,直播中会给大家讲其中的差别,记得关注 另外DLC目前还分两个大类-含氢DLC涂层(以下简称DLC)和无氢DLC涂层(以下简称TaC)作为一种新的涂层材料和技术,性能和可靠性相当优异,可以说是代表未来机械减磨的大方向。一些战术野战刀也采用相关DLC技术

Bradfordknives布拉德福德Guardian守护者G5 战术生存直刀DLC涂层 DLC制作工艺主要以磁控溅射、离子束和电弧喷涂三种。实现这三种技术手段依靠的硬件——等离子体源(磁控靶座、离子束和电弧源,这三个是等离子体产生源头的重要关键词,小伙伴们按照这个关键词继续深挖学习)

弯道超车

弯道超车 作者:刘天宇 来源:《汽车周刊》2014年第10期 118款新车在北京车展上争艳,其中有79名新能源“战士”,新能源车型在国内终于迎来了发展的高潮。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车的销量同比增长120%,足见消费者开始接受并认可新能源车型。各大汽车品牌纷纷看准商机,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型,其中比亚迪可谓领先众多竞争对手,比亚迪秦以优异的表现惊艳四方,而比亚迪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并停下脚步,唐已在不知不觉中来到我们身边。 新能源,新高度 唐是一款三擎双模SUV,动力强劲,搭载2.0TI发动机和前后两个电机,实现前轮与后轮独立动力输出。在混合动力模式下,三个引擎同时发力,可迸发出371kW的最大功率和 720Nm的最大扭矩,相当于一台6.0L排量的传统燃油车,0-100km/h加速时间仅需4.9s,完全可与超级跑车相媲美。即便在纯电动模式下,也能获得相当于3.5L排量车型的动力输出。其中常规的汽油动力系统采用了它自主研发的2.0Ti发动机以及新的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这台2.0Ti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51kW/5500rpm,最大扭矩为320Nm/1750-4500rpm。电动动力系统则是由两套分别放置在前后轴的电动机组成,每台电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10kW,最大扭矩为200Nm。当车辆急加速的时候,汽油发动机会和电动机同时工作。 从唐开始,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将全面搭载极速电四驱。比亚迪采用革新性电子技术,用电四驱代替结构复杂的机械四驱,打破高端车型专属,实现全面电四驱。唐搭载的比亚迪极速电四驱纯电和混合动力驾驶模式均采用全时四驱,使唐始终保持最强劲的动力和最经济的油耗。同时极速电四驱还带来更强的抓地力、更高的安全性、更强劲的动力。技术层面上,相比传统四驱车型,比亚迪唐是一款基于前驱车型开发的四驱SUV,没有传统意义的中央差速器、分动箱和传动轴,它的四驱系统实现方式是通过在车辆的后轴单独设置一个电机来驱动后轴,并通过电动机控制装置来实现前后轴的动力分配。唐的后轮驱动系统并没有采用轮毂电机,而继

科普:混动车型该咋选?混动车优缺点全面解析,混动是否值得买?

科普:混动车型该咋选?混动车优缺点全面解析,混动是否值 得买? 随着国家越来越严苛的双积分排放政策,我国的家用车从以燃油为主的传统能源逐渐过渡到以电动、混动结合的新能源上。当然在相当长一短时间内,油车和电车、混动车都会并存。而国家政策之所以倾向于发展新能源,实际上是为了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毕竟一旦燃油断供,我国绝大部分的车都要趴窝。于是根据我国电量供应充足的前提下,国家提倡电动车。但是电动车仍然有些不足是无法短期内解决的。 纯电车的优缺点和局限 •续航里程不足、虚标 •充电时间较长 •充电桩数量不够 •冬季低温衰减大 •电池反复充放电寿命较短 •汽车贬值比较快

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车类型分类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插电混动、油电混动、增程混动等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降低油耗、减少排放。所有的混动车理论上都属于过渡产品,都是在当前纯电车续航里程不多、电池充放时间过长、充电桩数量不够的产物。 当前,在国内市场上一共有以下几种新能源车型:纯电、插电混动、增程混动,而事实上还有一个油电混动,不过由于其纯电续航里程达不到50km,在我国无法享受绿牌和免购置税。 而从发展角度看,电动车也只是一个过渡方案,因为最终根本无法解决电池制造、回收产生的污染问题。而氢燃料电池应该是一个方向,但是目前制氢技术性价比和氢的存储安全又是一个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

油电混合车型 所谓的油电混合,大体上有两种代表技术,一种是丰田的混动系统,另一种是本田I-MMD和比亚迪DMI混动系统。 •丰田THS II混动系统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混动,另一种是其它混动”。丰田混动的核心是E-CVT,这是丰田的专利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E-CVT实际上是一个行星齿轮组,其中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太阳轮、齿圈分别连发动机、MG1和MG2两个电机连接,其中,发动机是自然吸气的阿特金森发动机,而两个电机即可以发电还可以驱动汽车,通过对蓄电池浅充浅放的形式来实现能量存储和交换。

插电混动比亚迪唐的准车主和车主最关心的10个问题解答!

插电混动比亚迪唐的准车主和车主最关心的10个问题解答! (首先要感谢作者“大头byddm”的精心总结与分享,才有了这篇干货文章) 1、充电条件问题,预约充电问题,电池均衡问题(磷酸铁锂电池不做均衡会有什么不良影响,如何做均衡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充电条件问题:

①使用随车自带的便携式充电枪:插头插上普通家用220V单相三芯交流插座,插座注意防水,充电功率较小,在1.7到1.8kW左右; ②随车自带的壁挂式充电盒:充电功率较大,可以达到3.3到 3.4kW,需要安装在日常停车的位置,由于目前的线长度不是特别长, 所以只能安装在车左后方、正后方、右后方、右侧方、右前方这几个角度,如果安装在了车的左侧方和左前方就够不着充电口了; ③飞线充电:停车位附近无法安装随车自带的充电盒,且无插座可用,可尝试飞线充电,用随车自带的便携式充电枪,飞线下楼的插座或者插孔注意防水。 ④公共充电设施中的交流充电的类型,最大充电功率被限制在了 3.4kW,唐目前不支持直流充电,可能遇到充电设施不对口的情况。 (2)预约充电问题: 预约充电可以均衡,但效果远不如正常充电之后的满电均衡,预约充电最大的作用是享受峰谷电价的谷价,而不是为了做均衡。 2、馈电油耗,HEV省油技巧,推荐加油标号,推荐加油策略 (1)馈电油耗的定义: 狭义馈电油耗,指HEV模式下,当前电量和SOC一致,行驶过程中电量在SOC的-1%到+1%以内的范围内波动,这个过程中的油耗; 从广义来说,也可以指出发时的电量和SOC一致,中间不外接充电,SOC保持不变,结束时电量和SOC一致,这个过程中的油耗。 馈电油耗是指电量和SOC相等时的油耗,此时电量基本上不变,所以可以视作是纯用油的油耗,但实际上唐没有纯用油的模式。 (2)唐的馈电油耗: 根据夏哥做的高速长途(平路)馈电油耗测试(定速巡航法),以及Harry做的国道(多个上下坡)馈电油耗测试(用普通右脚),得出唐的馈电油耗: ① 多个上下坡,时速50到70km/h: 6.6到6.8升/百公里 ② 多个上下坡,时速70到80km/h: 6.8到7.0升/百公里 ③ 平路,时速90km/h: 6.8升/百公里 ④ 平路,时速100km/h: 8.2升/百公里

实战解读:比亚迪第三代DM插电混动技术

实战解读:比亚迪第三代DM插电混动技术比亚迪DM技术的由来 DM这个缩写,来自Dual Mode“双模”之意思,也即是“EV纯电动”与“HEV混合动力”两种模式。即使到如今,比亚迪DM系列产品的变速档杆鞍座上,依然都会安装“EV”和“HEV”两个切换按钮,这是比亚迪DM技术诞生10年以来的传承。 想起来,比亚迪第一款DM双模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上市之时,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那时候的中国,工业体系已经非常完整,但自主品牌的工业设计与机械制造能力非常薄弱。笔者甚至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一句,那时候的吉利、奇瑞、长城等自主品牌的车子,质量真的不怎么样。 太平洋汽车网10年前对F3 DM的上市专题报道 10年过去了,国民心中那种“自主品牌就是劣质产品”的陈旧影响已经破除不少,我们看到了吉利博瑞(设计)与领克03(操控)的精彩表现,我们看到了长城哈弗H6(性价比)的月销4万,我们也看到了第三代DM插混技术架构下的比亚迪唐DM、宋DM、元DM、秦Pro DM等等车型,用节能与性能共馨的品质,在新车销量榜上以技术服众。 诚然,10年前上市的比亚迪F3 DM并非一款性价比优异的作品,但它坚持了正向研发的科研态度(正向研发投入可是巨额的),在没有可学习借鉴对象的前提下打造一个专属于比亚迪品牌的技术平台。这,就是DM技术与比亚迪品牌的可敬之处。 比亚迪与“电”的缘分,其实源于1992年。那时候年仅26岁的王传福硕士就已在北京的有色金属研究院成为研究室负责人,从事电池领域的研发。3年后,王传福获得一笔投资,在深圳成立了“比亚迪科技公司”,并迅速获得了来自三洋的手机电池订单。 2000年,比亚迪打败对手获得了摩托罗拉的手机电池订单;

比亚迪唐DMp使用说明书

比亚迪唐DMp使用说明书 本《比亚迪唐DMp使用说明书》旨在介绍该车辆的使用目的和重要性,并简要概述其主要特点和优势。 比亚迪唐DMp是一款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SUV车型。它兼具了燃油车和电动车的优势,拥有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和零排放的电动驾驶能力。唐DMp搭载了先进的混合动力系统,以及一系列智能科技,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环保的驾驶体验。 该使用说明书将为您提供详尽的操作指导,帮助您更好地使用比亚迪唐DMp。请详细阅读本手册,并按照其中提供的指示进行操作。 祝您驾驶愉快! 本章提醒用户在使用比亚迪唐DMp时要注意安全。请遵守以下安全指南,以确保您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 使用安全带:在驾驶或乘坐车辆时,请始终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可以有效地保护您在意外碰撞中的安全。

保持注意力集中:在驾驶过程中,请保持注意力集中,专注于道路状况和周围环境。避免分散注意力,包括使用手机、吃东西或与乘客交谈等。 遵守交通规则:在行驶过程中,请始终遵守交通规则和道路标志。包括但不限于限速、交通信号灯、禁止超车等规定。 比亚迪唐DMp配备了多种安全功能来提供更安全的驾驶体验。同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主动安全系统:比亚迪唐DMp配备了主动安全系统,包括紧急制动辅助、车道偏离警示、自适应巡航控制等功能。请在使用这些功能时谨慎操作,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刹车系统:请保持刹车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及时检查和更换刹车片和刹车盘,以确保刹车性能良好。 轮胎保养:定期检查轮胎胎压,并确保轮胎的磨损程度适中。轮胎的状态将直接影响行车安全。 请您仔细阅读比亚迪唐DMp的完整使用说明书以了解更多关于安全的信息和具体指导。

从比亚迪唐,看542战略是噱头还是真有硬实力

从比亚迪唐,看542战略是噱头还是真有硬实力 在唐上市之前,比亚迪就曾经发布过一个542战略——5代表“加速5秒”,4代表“全时电四驱”,2则代表“2L油耗”。从数字看,这三项如果能在同一款车上实现确实有点不可思议。至少在发布时,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一辆这样的车。这个542到底是比亚迪忽悠的噱头,还是真有这个硬实力?有了唐,答案应该不难找——它应该算是第一款符合542战略的车型。更关键的是,这个战略如果最终被印证,它代表的将不仅仅是比亚迪的硬实力。 唐的技术核心在于“玩电高手” 比亚迪在传统动力总成方面应该说是不错的,直喷增压、分层燃烧、湿式双离合这些时髦货都已经普及,而且都是自己研发而非外购的。不过,要实现542这个全球都没有的战略,靠传统动力技术肯定不行。唐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关键还是发挥了比亚迪的强项——电驱动。 我们先简单看一下唐的动力布局。传统动力部分为前横置前驱为基础。在这之上,唐增加了传统汽车没有的三个核心部件——前电机、后电机和电池组。当然,这些部件还有一个灵魂的核心——电机控制器。这些组件加入以后,就是唐所谓的“三擎双模”了——2(电机)+1(发动机)三个动力单元,油电驱动双模式。 有了这个布局,首先“4”已经没问题——它的四驱是依靠电机来实现的。关键是5和2,这也是唐最扎眼的两个数据。 5秒的百公里加速在传统动力SUV阵营里是要吓死人的,全球能做到这一点的SUV统共没多少,而且大多在百万以上。唐的加速已经被实打实地测过,4.9秒是肯定没问题的。它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实关键就是电机与发动机的结合。唐的前后轴两个电机都属于大功率电机,功率扭矩高达110千瓦/250牛米,double一下就是220千瓦/500牛米。然后唐还有一个很强大的2.0T直喷增压机,功率扭矩为151千瓦/320牛米。 数据还只是一方面,毕竟以上的数据还不能简单的累加。关键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