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ABO溶血病(新生儿ABO溶血症)

合集下载

新生儿ABO溶血(一)

新生儿ABO溶血(一)

新生儿ABO溶血(一)
新生儿ABO溶血是指母体和胎儿ABO血型不同,且存在ABO抗体,导
致新生儿出现溶血现象。

ABO血型遗传方式为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其中A、B为共显性基因,O为隐性基因。

在结合了O基因的条件下,A、
B基因会表现出来。

新生儿ABO溶血是由于母体本身有ABO抗体,而新生儿在胎儿期间受
到母体ABO抗体的影响,导致新生儿出现溶血现象。

例如,如果母亲
是B型血,而胎儿是A型血,则母体会产生ABO抗体B,这些抗体会穿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攻击胎儿红细胞上的A型抗原。

这导致胎儿红
细胞受损,溶血现象就会发生。

为了避免新生儿ABO溶血,医生在孕期就要评估母体的血型,并在产
前进行抗体筛查。

如果母体存在ABO抗体,就需要特别关注胎儿的情况,如使用胎儿血型测试、胎儿心脏监测等方法。

如果溶血已经发生,新生儿需要紧急治疗。

治疗目的是保证新生儿的
生命安全,防止溶血反应继续发展。

治疗措施包括输血、肝素治疗等。

总的来说,新生儿ABO溶血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

因此,孕期抗
体筛查、胎儿血型测试、胎儿心脏监测等措施应该优先实施,以确保
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尽早采取有效的
治疗措施,避免溶血反应的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避
免新生儿ABO溶血的发生。

新生儿ABO溶血-V1

新生儿ABO溶血-V1

新生儿ABO溶血-V1
新生儿ABO溶血是指母体ABO血型与胎儿ABO血型不同,母体ABO抗
体侵入胎儿血液引起的一种溶血反应。

以下是相关的内容概述:
一、ABO血型的基本知识
1. ABO血型的遗传规律;
2. ABO血型的分类及特点。

二、胎儿ABO溶血的发生原因
1. 胎儿ABO血型与母体不同;
2. 母体ABO抗体穿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

三、新生儿ABO溶血的临床表现
1. 轻度溶血:黄疸、轻度贫血;
2. 中度及重度溶血:黄疸、皮肤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增快、浮肿等。

四、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实验室检查: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胆红素水平检测等;
2. 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输注新鲜血浆、红细胞、免疫球蛋白、黄疸
治疗等。

五、新生儿ABO溶血的防治措施
1. 产前筛查及防治措施:孕妇血型定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Rho (D)免疫球蛋白注射等;
2. 产后防治措施:新生儿血型鉴定,对有溶血表现的新生儿及时干预。

六、结语
新生儿ABO溶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溶血疾病,孕妇应该接受产前血型筛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避免上述严重后果的发生。

新生儿ABO溶血病(新生儿ABO溶血症)

新生儿ABO溶血病(新生儿ABO溶血症)

新生儿ABO溶血病(新生儿ABO溶血症)【病因】(一)发病原因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其他血型极少见。

本病是由于胎儿接受了母体的(通过胎盘)同族免疫抗体而发病,其发病条件是母体曾接受异种抗原刺激,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母体所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胎儿对此抗体具有免疫敏感性而得病。

(二)发病机制发病者的母亲多数为O型,具有免疫性抗A及抗B抗体;婴儿多数是A型,特别多见于A1其次为A2,及B型。

多见于O型母亲,是由于母亲其抗A、抗B抗体除了属于IgM 的天然抗体外,同时还有IgG的免疫性抗体。

A(B)型血清中则主要是抗B(A)IgM,极少有抗B(A)IgG,而IgM抗体是不能通过胎盘的。

免疫性抗A或抗B抗体(IgG)则可通过胎盘,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后,附着于胎儿相应红细胞膜上,与其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溶血。

ABO溶血病可以第一胎发病,这是因为母亲产生免疫性IgG抗体,除了可以由红细胞抗原刺激外,还可以由多种非特异性刺激产生,因具有ABO的血型物质可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及体液中,如血清、唾液、胃液、卵巢囊肿液、精液、羊水、汗、尿、泪、胆汁、乳汁中;以及由于肠道寄生虫感染,注射伤寒菌苗、破伤风或白喉类毒素等非特异性刺激而引起免疫性抗体,由于有如此众多的刺激均可使孕妇产生抗体,故孕妇在怀孕前就已具备了这些抗体,因此第一胎就可发病。

具有免疫抗体的母亲,虽其胎儿与其ABO血型不合,但不一定发病,这是由于来自母体的抗体,被胎儿血浆和组织中存在的血型物质结合,阻止抗体对红细胞的作用。

同时还由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密度较小,因此结合的抗体量少,不引起症状。

具有免疫性抗体的妇女在分娩过一次ABO溶血病的婴儿后,以后怀孕的情况,据Mothan分析大量资料发现,约1/3的新生儿比第一胎的病情为重,1/3的新生儿与第一胎相似,另1/3则比第一胎为轻。

【症状】ABO溶血病的症状轻重差别很大,轻症仅出现轻度黄疸,易被视为生理性黄疸而漏诊,有些仅表现为晚期贫血,重症则可发生死胎,重度黄疸或重度贫血。

新生儿ABO溶血症

新生儿ABO溶血症

新生儿ABO溶血症ABO溶血病的某些轻型病例,可能早期症状不重,但到生后2~6周发生晚期贫血,或到生后8~12周“生理性贫血”时期贫血表现得特别严重,这是因为抗体持续存在,发生慢性溶血所致。

血型抗体可使红细胞寿命缩短。

据报道,这类小儿红细胞的寿命仅35天左右,每天血红蛋白下降值约为同期正常小儿的4倍,红细胞破坏增加,而这时骨髓造血功能生理性低下,不能有效地代偿,终致发生新生儿晚期贫血(neonatal late anemia)。

2.生后诊断(1)临床表现:观察新生儿有无贫血、水肿、黄疸和肝脾大等溶血症状,若有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病。

(2)实验室检查:对于出生时有水肿、贫血、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及母亲为Rh阴性的新生儿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病,需做血常规、母婴血型、血清胆红素和Coombs试验。

新生儿ABO溶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1.血液学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多数在正常范围,血红蛋白在100g/L 以下者仅占5%左右,网织红细胞常增多,重型病例有核红细胞可达10%以上。

红细胞形态特点是出现球形红细胞,而且红细胞盐水渗透脆性和自溶性都增加。

2.血清学检查(1)胆红素测定:由于ABO溶血病的程度差异较大,故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也不一致,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mol/L(20mg/dl)以上约占1/4。

总之,ABO溶血病的黄疸程度较轻。

有人统计86例AO溶血病新生儿胆红素值,其平均值为(131.7±83.8)?mol/L[(7.7±4.9)mg/dl];BO溶血病新生儿66例,其平均胆红素值为(126.5±71.8)?mol/L[(7.4±4.2)mg/dl]。

在血清胆红素中,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2)抗体测定:在新生儿红细胞或血清中查出对抗其自身红细胞的血型抗体,是诊断ABO溶血病的主要实验根据。

一般进行3种试验:第一是改良Coombs试验,这是用“最适稀释度”的抗人球蛋白的血清查出附着在患儿红细胞上的抗体;第二是抗体释放试验,这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患儿红细胞上的抗体释放出来,再检查释放液中的抗体。

新生儿溶血症的表现以及治疗

新生儿溶血症的表现以及治疗

新生儿溶血症的表现以及治疗*导读:新生儿溶血症,乍听一下是个挺专业的词汇,正是这个专业的词汇是新生宝宝健康的一大杀手,因此,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它的真相,以期做最好的预防和有效的治疗。

……新生儿溶血症,乍听一下是个挺专业的词汇,正是这个专业的词汇是新生宝宝健康的一大杀手,因此,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它的真相,以期做最好的预防和有效的治疗。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而引起的贫血。

在新生儿期可有许多种原因引起溶血性疾病,其中母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较常见,特别是以ABO系统血型不合最常见。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怎么回事?●ABO血型的分类ABO血型的分类主要是按照红细胞上有无A、B血型抗原来分的,即红细胞上只有A抗原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只有B抗原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无A、B抗原的称为O型,红细胞上有A和B抗原的称为AB型。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病原因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常发生在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血型为A型、B型和AB型。

胎儿的血型是由父母方各传一种基因组合而决定的,故胎儿的血型可能与母亲不同。

如O型血的妈妈怀了由父亲方遗传而来的A型血的胎儿,由于O型血妈妈体内没有A抗原,当A型胎儿红细胞进入妈妈体内时,妈妈体内会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进入宝宝体内就会引起宝宝的红细胞破坏而溶血。

●与溶血病相关的因素但并不是所有O型血妈妈所生的宝宝都会发生溶血病,而是有的宝宝会发病,有的宝宝不发病,有的症状轻,有的症状重。

这与母亲抗体的量多少,抗体与胎儿红细胞的结合程度,A(B)抗原的强度及胎儿代偿性造血能力有关。

●自然界引起的溶血ABO溶血病常可发生在第一胎,由于自然界存在着与A(B)抗原相类似的物质,O型血母亲在孕前常已接触到,随后这些类似血型抗原物质可刺激O型血母亲产生A(B)抗体,当母亲怀孕后此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引起溶血。

abo新生儿溶血病名词解释

abo新生儿溶血病名词解释

abo新生儿溶血病名词解释ABO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发生率约为0.5%~1%。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血型系统中最基本的血型系统,分为A、B、O三种血型,其中A和B血型是由不同的糖基转移酶所决定的,O 血型则是由两个相同的基因决定的。

ABO血型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即A、B、O血型分别由A、B、O三种等位基因所决定。

在ABO血型系统中,A、B、AB、O四种血型的分布比例分别为41%、9%、4%和46%。

ABO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亲与胎儿之间ABO血型不同而引起的。

在妊娠期间,母体产生的抗A或抗B抗体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系统,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引起溶血反应。

由于胎儿的肝脏和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不能有效清除被破坏的红细胞,因此,溶血反应会导致胎儿贫血、黄疸、水肿、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ABO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胎儿和新生儿的血型鉴定和母亲的抗体筛查。

在孕期,可以通过羊水穿刺或脐带血采样进行胎儿血型鉴定,以及检测母体血清中的抗A和抗B抗体水平。

在分娩后,新生儿的血型鉴定和直接胎红细胞溶血试验也是诊断ABO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方法。

ABO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前抗体筛查:对于有ABO血型不同的夫妻,应在孕前进行抗体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母体抗体滴度升高的情况。

2. 新生儿血型鉴定:在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进行血型鉴定,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ABO溶血病。

3. 早期治疗:对于已经发生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包括输血、换血、光疗等。

4. 注意预防感染:由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体内的红细胞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容易导致黄疸和肝功能异常,因此需要加强感染预防和治疗。

总之,ABO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对于有ABO 血型不同的夫妻,应在孕前进行抗体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母体抗体滴度升高的情况。

新生儿ABO溶血病80例治疗策略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80例治疗策略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80例治疗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21-05-27T08:12:40.432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0年12期作者:韩琴潘颖[导读] 目的分析8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的治疗策略。

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手段的不同随机分为联合组(L组,40例)和单纯组(D组,40例)。

D组采取光疗,L组采取丙种球蛋白和光疗联合治疗。

韩琴潘颖宜兴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苏省宜兴市 214200【摘要】目的分析8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的治疗策略。

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手段的不同随机分为联合组(L组,40例)和单纯组(D组,40例)。

D组采取光疗,L组采取丙种球蛋白和光疗联合治疗。

记录两组患儿光疗时间、黄疸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指标、红细胞计数(RBC)以及红细胞压积(HCT),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L组患儿的光疗时间、黄疸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D组患儿更短,L组患儿的总胆红素、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各项生理指标较D组更优,且各项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新生儿ABO溶血病,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临床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ABO溶血病;光疗;丙种球蛋白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eatment strategy of 80 cases of neonatal ABO hemolytic disease Methods 80 cases of neonatal ABO hemolytic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mbined group(L,40 cases)and simple group(D,40 cases). Patients in Group L were treated with phototherapy,and those in Group L were treated with gamma globulin and phototherapy. The changes of related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Results The phototherapy time,jaundice disappearance time and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Group L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Group D,and the physiological indexes in Group L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Group D,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 For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gamma globulin combined with phototherapy is more effective,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words:Neonatal ABO hemolytic disease;Phototherapy;Gamma globulin新生儿ABO溶血病是一种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为O型血且含有A、B型血的抗体,当新生儿血型为A型、B型或AB型时,母体血液内的抗体通过胎盘输送进入胎儿体内,会导致胎儿红细胞受到破坏,在胎儿出生一两天后表现出溶血反应,出现溶血现象,临床表现为过早的黄疸、贫血、脾脏肿大等,影响新生儿的智力发育,甚至导致患儿死亡[1-3]。

【疾病名】新生儿ABO溶血病

【疾病名】新生儿ABO溶血病

【疾病名】新生儿ABO溶血病【英文名】neonatal ABO hemolytic disease【别名】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新生儿ABO溶血症【ICD号】P55.1【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诊断研究进展】辅助诊断检查进展:1.IgG抗C抗体 IgG抗C抗体引起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溶血严重程度分析(朱碎永等,2006/04)一文,探讨了IgG抗C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溶血的严重程度,认为IgG抗C抗体是引起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主要的抗体,其引起的溶血病患儿血清胆红素升高出现时间和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IgG抗A或IgG抗B引起的溶血病无差别。

2.IgG血型抗体效价动态变化 妇妊娠期血中IgG血型抗体效价动态升高越高,新生儿溶血越严重,临床发生ABOHDN并出现黄疸的症状也就越严重;反之,IgG血型抗体效价越低,新生儿溶血越轻,即使实验诊断为ABOHDN,临床上仅表现为生理性黄疸或轻度黄疸。

ABOHDN的溶血程度与孕期IgG血型抗体效价并非呈正相关,但ABOHDN的发生与孕期动态升高的IgG血型抗体效价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8803。

目前此为国内首次报道。

溶血程度与婴儿红细胞上致敏抗体的量和IgG亚群相关;IgG亚群中,溶血性最强的是IgG,其余依次为IgG、IgG、IgG。

事实上,IgG为无溶血能力的抗体。

HDN的溶血程度与胎盘致密程度、抗体效价、换血时龄有很大相关性,换血越早,效价越低,溶血程度越轻。

3.取脐血HDN的诊断率高 新生儿体液免疫不成熟,体内抗体几乎全部来自母体的血液循环。

在妊娠早期IgG从母体到胎儿是通过扩散方式,胎儿血清中IgG 4个亚群浓度都处于低水平。

在妊娠20~30周,胎儿血型免疫抗体IgG 水平明显升高,这是胎盘细胞膜特异性蛋白受体选择转运系统成熟发挥作用的结果,IgG由母体主动转运至胎儿。

IgG为母体内最主要的抗体,大量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ABO溶血病(新生儿ABO溶血症)
【病因】
(一)发病原因
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母
亲O型,胎儿A型或B型,其他血型极少见。

本病是由于胎儿接受了母体的(通过胎盘)同族免疫抗体而发病,
其发病条件是母体曾接受异种抗原刺激,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母体
所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胎儿对此抗体具有免疫敏感性而得病。

(二)发病机制
发病者的母亲多数为O型,具有免疫性抗A及抗B抗体;婴儿多数是A 型,特别多见于A1其次为A2,及B型。

多见于O型母亲,是由于母亲其
抗A、抗B抗体除了属于IgM的天然抗体外,同时还有IgG的免疫性抗体。

A(B)型血清中则主要是抗B(A)IgM,极少有抗B(A)IgG,而IgM抗体是不
能通过胎盘的。

免疫性抗A或抗B抗体(IgG)则可通过胎盘,抗体进入胎
儿体内后,附着于胎儿相应红细胞膜上,与其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溶血。

ABO溶血病可以第一胎发病,这是因为母亲产生免疫性IgG抗体,
除了可以由红细胞抗原刺激外,还可以由多种非特异性刺激产生,因
具有ABO的血型物质可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及体液中,如血清、唾液、
胃液、卵巢囊肿液、精液、羊水、汗、尿、泪、胆汁、乳汁中;以及由
于肠道寄生虫感染,注射伤寒菌苗、破伤风或白喉类毒素等非特异性
刺激而引起免疫性抗体,由于有如此众多的刺激均可使孕妇产生抗体,故孕妇在怀孕前就已具备了这些抗体,因此第一胎就可发病。

具有免疫抗体的母亲,虽其胎儿与其ABO血型不合,但不一定发病,这是由于来自母体的抗体,被胎儿血浆和组织中存在的血型物质结合,阻止抗体对红细胞的作用。

同时还由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密度较小,因此结合的抗体量少,不引起症状。

具有免疫性抗体的妇女在分娩过一次ABO溶血病的婴儿后,以后怀
孕的情况,据Mothan分析大量资料发现,约1/3的新生儿比第一胎的病
情为重,1/3的新生儿与第一胎相似,另1/3则比第一胎为轻。

【症状】
ABO溶血病的症状轻重差别很大,轻症仅出现轻度黄疸,易被视为
生理性黄疸而漏诊,有些仅表现为晚期贫血,重症则可发生死胎,重
度黄疸或重度贫血。

肝大及核黄疸在重型病例可出现,但脾大少见。

与Rh溶血病比较,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黄疸出现较
早(24~36h)并较快加深。

血清胆红素可达255µmol/L(15mg/dl)以上,
少数超过340µmol/L(20mg/dl),如不及时处理亦可并发胆红素脑病。

贫血、肝脾肿大程度均较轻。

发生胎儿水肿者更为少见。

1.黄疸是ABO溶血病的主要症状,大多数出现在生后2~3天,生
后第1天内出现黄疸者占1/4左右。

同样,产生重度黄疸[指血清总胆红
素在342µmol/L(20mg/dl)以上]者亦为1/4左右。

2.贫血 ABO溶血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但一般程度较轻,
重度贫血(指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仅占5%左右。

ABO溶血病的某些轻型病例,可能早期症状不重,但到生后2~6周
发生晚期贫血,或到生后8~12周“生理性贫血”时期贫血表现得特别
严重,这是因为抗体持续存在,发生慢性溶血所致。

血型抗体可使红
细胞寿命缩短。

据报道,这类小儿红细胞的寿命仅35天左右,每天血
红蛋白下降值约为同期正常小儿的4倍,红细胞破坏增加,而这时骨髓造血功能生理性低下,不能有效地代偿,终致发生新生儿晚期贫血(ne onatal late anemia)。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母婴ABO血型不合,外加一项红细胞致敏的指标(改良直接Coombs试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即可确诊。

1.产前诊断
(1)父母亲血型测定:凡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史,或新生儿重症黄疸史的产妇,应警惕有无母婴血型不合。

测定母亲和父亲的血型,父母血型不合者,应测定母亲的血型抗体。

(2)母亲血型抗体测定:怀疑胎儿可能发生溶血病的孕妇应进行抗血型抗体测定。

第一次测定一般在妊娠第4个月进行,这可作为抗体的基础水平。

以后每月测定1次,妊娠7~8个月每半个月测定1次,第8个月后每周测定1次。

若抗体效价上升、起伏不定或由高转低者均提示小儿可能受累,当抗体滴度达1∶32时宜作羊水检查。

由于自然界中存在类似A、B抗原的物质,母亲体内可存在天然的抗A或抗B抗体,通常将A BO溶血病的抗体效价1∶64作为可疑病例。

母亲的抗体效价维持不变提示病情稳定。

(3)羊水检查:正常的羊水无色透明,重症溶血病羊水呈黄绿色。

胎儿溶血程度愈重,羊水胆红素含量就愈高,故羊水胆红素含量可用来估计病情和决定终止妊娠。

羊水在波长450nm处的光密度与羊水中胆红素含量呈一定相关比例,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羊水在波长450nm处的光密度代表羊水中胆红素的高低。

由于羊水中胆红素的含量随孕周增加而降低,故在不同孕周所测得的光密度的升高数,有不同意义。

(4)影像学检查:全身水肿胎儿X线片可见软组织增宽的透明带,四肢弯曲度较差。

B超检查显示胎儿肝脾大,胸腹腔积液。

2.生后诊断
(1)临床表现:观察新生儿有无贫血、水肿、黄疸和肝脾大等溶血症状,若有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病。

(2)实验室检查:对于出生时有水肿、贫血、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及母亲为Rh阴性的新生儿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病,需做血常规、母婴血型、血清胆红素和Coombs试验。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对既往有原因不明死胎、流产、输血史或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的孕妇,应注意鉴别,尽早明确诊断并积极救治,常可使患儿转危为安。

【检查】
1.血液学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多数在正常范围,血红蛋白在10 0g/L以下者仅占5%左右,网织红细胞常增多,重型病例有核红细胞可达10%以上。

红细胞形态特点是出现球形红细胞,而且红细胞盐水渗透脆性和自溶性都增加。

2.血清学检查
(1)胆红素测定:由于ABO溶血病的程度差异较大,故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也不一致,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µmol/L(20mg/dl)以上约
占1/4。

总之,ABO溶血病的黄疸程度较轻。

有人统计86例AO溶血病新
生儿胆红素值,其平均值为(131.7±83.8)µmol/L[(7.7±4.9)mg/dl]; BO溶血病新生儿66例,其平均胆红素值为(126.5±71.8)µmol/L[(7.4
±4.2)mg/dl]。

在血清胆红素中,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2)抗体测定:在新生儿红细胞或血清中查出对抗其自身红细胞的
血型抗体,是诊断ABO溶血病的主要实验根据。

一般进行3种试验:第
一是改良Coombs试验,这是用“最适稀释度”的抗人球蛋白的血清查
出附着在患儿红细胞上的抗体;第二是抗体释放试验,这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患儿红细胞上的抗体释放出来,再检查释放液中的抗体。

这2种
试验任何一项阳性,均可确诊为ABO溶血病,而抗体释放试验的阳性率
较高。

第三是血浆游离抗体测定,这是检查患儿血清中的抗体,如果
仅有游离抗体阳性,仅表示患儿体内有抗体,并不说明已致敏,故只
能疑诊为ABO溶血病。

常规做X线、B超检查,必要时做脑CT等检查。

【鉴别】
1.全身水肿引起新生儿全身水肿的原因,除溶血病外还有纯合子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大的动
静脉畸形、先天性肾病、先天性肝炎、子宫内感染、母亲患糖尿病等,可通过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与这些疾病鉴别。

2.生理性黄疸 ABO溶血病轻症仅出现轻度黄疸,易被视为生理性
黄疸而需鉴别。

生理性黄疸较本症出现晚、程度轻、不伴有贫血和肝
脾大,无全身症状,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不升高。

3.感染败血症可引起贫血、黄疸、肝脾大,易与溶血病混淆,但败血症有中毒症状、体温变化、血清中结合胆红素亦增高、而无血型抗体等,可进行鉴别。

宫内其他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也可引起贫血、黄疸、肝脾大,但多伴有视网膜脉络膜炎、颅内钙化,血清相应IgM抗体阳性,Coombs试验阴性。

4.贫血失血性贫血不伴有黄疸,血型抗体阴性,且常可找到失血的原因,易鉴别。

主要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溶血性疾病相鉴别,包括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乏、己糖激酶缺乏、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主要鉴别点为这些疾病Coombs 试验阴性,并出现异形红细胞。

5.Rh溶血病 Rh溶血病与ABO溶血病鉴别。

【并发症】
并发胎儿水肿较为少见,可发生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并常因此并发胆红素脑病,心力衰竭,胆汁淤积综合征。

胆红素脑病存活小儿,可遗留高频神经性耳聋,手、足徐动和脑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