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的急救措施

急性心衰的急救措施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急性心衰的急救措施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急性心衰的急救措施

一、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二、吸氧立即高流量鼻管给氧,对病情严重者应给以面罩用麻醉机加压给氧,使肺泡内压在吸气时增加,一方面可以使气体交换加强,另一方面可以对抗组织液向肺泡内渗透。在吸氧的同时使用抗泡沫剂使肺泡内的泡沫消失,增加气体交换面积,一般可用50%酒精置于氧气的滤瓶中,随氧气加入。如病人不能耐受可降低酒精浓度或间断给予。

三、吗啡5-10mg静脉缓注不仅可以使患者镇静,减少躁动所带来的额外的心脏负担,同时也具有小血管舒张的功能而减轻心脏的负荷。必要时每间隔15分钟重复一次,共2-3次,老年患者可酌减剂量或改为肌肉注射。

四、快速利尿呋塞米20-40mg静注,于2分钟推完,10分钟内起效,可持续3-4小时,4小时后可重复一次,除利尿作用外,本药还有静脉扩张作用,有利于肺水肿缓解。

五、血管扩张以硝普钠、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静脉滴注。

(1)硝普钠:为动、静脉血管扩张剂,静注后2-5分钟起效,一般剂量

为12.5-25μg/min滴入,根据血压调整用量,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左右;

对原有高血压者血氰化物,用药时间不宜连续超过24小时。

(2)硝酸甘油:扩张小静脉,降低回心血量,是LVEDP及肺血管压

降低。患者对本药的耐受个体差异较大,可先以10μg/min开始,然后每10分钟调整一次,每次增加5-10μg,以血压达到上述水平为度。

(3)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断剂,以扩张小动脉为主。静脉用药以0.1mg/min开始,每5-10分钟调整一次,最大可增至 1.5-

2.0mg/min,检测血压同前。

六、洋地黄类药物可考虑用毛花甙丙静脉给药,最适合用于心房颤动伴有快速心室率并已知有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首剂可给0.4- 0.8mg,2小时后可酌情再给0.2-0.4mg。对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期24小时内不宜用洋地黄类药物,二尖瓣狭窄所致肺水肿洋地黄类药物也无效。后两种情况如伴有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则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有利缓解肺水肿。

七、氨茶碱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并有一定的正性肌力及扩血管利尿作用,可起辅助作用。

八、其他应用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在情况紧迫,其他治疗措施尚未奏效时,也能对缓解前病情一定的作用。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应着手对诱因及基本病因进行治疗。

急性心衰的临床表现

1.病史和表现

大多数患者有心脏病病史,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为老年人的主要病因;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急性重症心肌炎等常为年轻人的主要病因。

2.诱发因素

常见的诱因有慢性心衰治疗缺乏依从性、心脏容量超负荷、严重感染、严重颅脑损害或剧烈的精神心理紧张与波动、大手术后、肾功能减退,急性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发作、肺栓塞、高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负性肌力药物、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心肌缺血、老年急性舒张功能减退、吸毒、酗酒、嗜铬细胞瘤等。

3.早期表现

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

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罗音、干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碍。

4.急性肺水肿

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罗音和哮鸣音。

5.心原性休克

(1)低血压持续30分钟以上,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

(2)组织低灌注状态①皮肤湿冷、苍白和发绀伴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110次/分;③尿量明显减少(<20ml/小时),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低于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3)血流动力学障碍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2(≤2.2 L/min.m2)。

(4)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急性心衰的急救措施

急性心衰的急救措施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急性心衰的急救措施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急性心衰的急救措施 一、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二、吸氧立即高流量鼻管给氧,对病情严重者应给以面罩用麻醉机加压给氧,使肺泡内压在吸气时增加,一方面可以使气体交换加强,另一方面可以对抗组织液向肺泡内渗透。在吸氧的同时使用抗泡沫剂使肺泡内的泡沫消失,增加气体交换面积,一般可用50%酒精置于氧气的滤瓶中,随氧气加入。如病人不能耐受可降低酒精浓度或间断给予。 三、吗啡5-10mg静脉缓注不仅可以使患者镇静,减少躁动所带来的额外的心脏负担,同时也具有小血管舒张的功能而减轻心脏的负荷。必要时每间隔15分钟重复一次,共2-3次,老年患者可酌减剂量或改为肌肉注射。 四、快速利尿呋塞米20-40mg静注,于2分钟推完,10分钟内起效,可持续3-4小时,4小时后可重复一次,除利尿作用外,本药还有静脉扩张作用,有利于肺水肿缓解。 五、血管扩张以硝普钠、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静脉滴注。 (1)硝普钠:为动、静脉血管扩张剂,静注后2-5分钟起效,一般剂量 为12.5-25μg/min滴入,根据血压调整用量,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左右; 对原有高血压者血氰化物,用药时间不宜连续超过24小时。 (2)硝酸甘油:扩张小静脉,降低回心血量,是LVEDP及肺血管压

心力衰竭的急救措施

心力衰竭的急救措施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力衰竭方面的急救措施,供大家参考。 心力衰竭的急救策略 一、镇静 皮下或肌肉注射药物,使患者安静,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呼吸困难。对老年人,神志不清、已有呼吸抑制、休克或合并肺部感染者禁用。 二、吸氧 加压高流量给氧每分钟6~8升,可流经25~70%酒精后用鼻管吸入,加压可以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出,酒精能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从而改善通气,也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消除泡沫。 三、减少静脉回流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可加止血带于四肢,轮流结扎三个肢体,每5分钟换一肢体,平均每肢体扎15分钟,放松5分钟,以保证肢体循环不受影响。 四、利尿 静脉给予作用快而强的利尿剂,以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应注意防止或纠正大量利尿时所伴发的低血钾症和低血容量。还可以用血管扩张剂降低肺循环压力,但应注意不要引起低血压。 急性心衰发作症状: 1、晕厥 2、休克(心源性休克、静脉压升高) 3、急性肺水肿(高度气急、呼吸浅速、端坐呼吸、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大汗、心悸、乏力) 4、心脏骤停 5、心律失常

急性心衰家庭急救措施: 家庭中,心衰患者急性发作,家属应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车到达之前,家属应该实施以下正确的急救方法: 1、安抚病人,使其尽量安静,减少恐惧和躁动。 2、解开患者的领扣和裤带,采取坐位方式。心衰发作时患者千万不能躺下,一定要采取坐位,可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或踩在小板凳上。这种姿势能有效地减少静脉系统的血液向心脏回流,减轻心脏的负担,并可使较轻的心衰症状自然缓解。必要时轮流结扎四肢,左右腿轮流绑5分钟。 3、及时服用利尿剂和扩张血管的药物。利尿剂:如速尿、双如氢克尿噻等,扩张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片、心消痛等。 4、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常备氧气,发作时让患者立即吸氧。吸氧对于急性心衰的抢救占有首要位置,可采用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加压给氧的方式,加压给养主要是用于神志不清患者。必要时要应用除泡剂,改善患者通气和保障供氧。

急性心力衰竭的急诊流程

急性心力衰竭的急诊救治 急性左心衰竭和肺水肿是在急诊室和院前急救中常见的危重症。肺水肿为急性左心衰竭的严重阶段,病死率极高。本文来我院的57例患者的急诊抢救进行分析 急性心力衰竭(AHF)的定义为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急骤发作。AHF可以表现为急性起病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虽然所有急性心衰具有类似的症状、体征及病理生理改变,但不同病因的心衰又各具临床特点。AHF患者病情危重,预后极差,故需要紧急处理。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包括收缩功能不全、舒张功能不全、心脏节律异常、心脏前负荷或后负荷过重等。临床以急性左心衰最为多见,急性全心衰竭次之,单纯急性右心衰主要见于有急性肺栓塞。对于慢性心衰的急性发作,主要是控制和消除诱发因素,治疗措施与慢性心衰治疗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用药途径由口服改为静脉应用。而对于新发的急性心衰,多数是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治疗重点是原发病的处理,同时辅以药物治疗,必要时应用辅助机械装置和外科手术治疗。 1.抢救措施 (1)体位:坐位、双腿下垂有利于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对血压降低,心源性休克患者应采取休克治疗体位,平卧,头和下肢均抬高15°-30°。 (2)氧疗:目标是尽量保持患者的Sa02在95%-98%。方法:①鼻导管吸氧。②开放面罩吸氧(以上吸入氧浓度为40%-60%,流速10-20L/min)。③CPAP和BIPAP:无创通气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肺水肿患者的氧合,降低呼吸做功,减轻症状,减少气管插管的几率,降低死亡率。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3)镇静:急性左心衰患者大多极度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往往有剧烈胸痛,这种状况会明显增加心肌耗氧,加大心脏负荷,故AHF时早期应用吗啡对抢救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处理及护理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处理及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因左心排血功能受损,而出现呼吸困难病症。急性左心衰 竭具有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特点。为防止病情的扩大化,降低患者生命风险,有必要对患者采取急救处理。与此同时,要构建科学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优 质护理,确保患者及早恢复身体,提升患者身体健康水平。 一、体位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脏负荷比较大,为降低患者心脏负荷,保证患者顺利 呼吸,要对患者进行体位处理,即让患者置坐位,双下肢下垂。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为治疗工作赢取更多的时间。 二、氧疗 由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的症状,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氧疗处理。包括:给予高流量鼻导管氧气吸入,便于患者呼吸。在患者肺部有湿啰音时,就 需要在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以此发挥肺部作用,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呼吸通道。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更加需要开展氧疗工作。针对此类患者,主要通过面 罩加压给氧的方式,为患者送入氧气。如果患者仍旧存在呼吸困难的症状,还需 要给予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强化氧疗处理效果。 三、病情监测 为提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的安全性,要密切的检测患者病情。监测的事 项包括: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同时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了解患者肺部啰音变化等。在病情监测中,要做好监测记录,为后续 治疗与护理管理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按医嘱正确用药

建立静脉通道是急性左心衰的急救处理的重要环节,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要高度地重视该项工作。建立静脉通道涉及的工作包括:使用周围静脉留置 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性。为防止静脉留置针拖出,需要对 静脉留置针进行固定处理,以便患者有效呼吸。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要注重观 察所建立静脉通道的通畅性。如果发现静脉通道受阻,就需要应用合理的措施对 静脉通道进行处理。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医生会针对患者病情提出药物治疗方案。护士需要认真地听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并重复药物类型、药量等。在确认 符合医生所提出的药物治疗方案后,则需要对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无论是医生还 是护士都需要沉重冷静地对待急救处理工作,避免患者发生意外。快速利尿,静 脉注射洋地黄类药物及多索茶碱,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缓慢地进行推注。,同 时要密切关注患者血压情况,进而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五、心理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症状,此症状不仅会危机患者生命安全,而 且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针对患者心理状态不佳的现状,医护人员需要进行 科学的心理护理。首先,要沉着冷静地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与护理,提高急救处 理与护理工作质量。在这种情况之下,患者就容易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进而充 分配合急救处理与护理工作。其次,要开导患者,让患者不要过度担心自己的病情。最后,为稳定患者情绪,还可以留一家属陪伴患者,负责开导患者,确保患 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六、安全转运 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症状减轻后,要对患者进行安全转运,确保患者得到更 加专业、可靠的治疗。安全转运涉及的工作如下所述。一是在安全转运前,要打 电话联系病房护士。而护士在接到电话后就需要着手进行准备,以便患者获得有 效的治疗与护理。二是虽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是若不注重 做好患者搬运工作就容易增加其安全风险。其中,要平稳,动作轻柔的搬运患者,并且要合理地加快搬运速度。三是在转运的途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病情,若是在 监测病情的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生命危险,就需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医生,防止 耽误患者病情。而医生则需要分析患者病情,采取科学的急救处理措施。四是在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2)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2)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 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和/ 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 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肺淤血和/ 或体循环淤血、伴或不伴有组织器官低灌注,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和/ 或液体潴留(外周水肿),以及血浆利钠肽水平升高[1-4]。心衰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其发病率高,目前我国≥ 35 岁人群心衰的患病率为1.3%(女性 1.2%,男性 1.4%),估计有心衰患者 890 万 [5]。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指继发于心脏功能异常而迅速发生或恶化的症状和体征,并伴有血浆利钠肽水平的升高 [2-4],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新发的AHF(左心或右心衰竭)以及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其中ADHF 多见,约占 70%[6]。与 ADHF 相比,新发的 AHF 有更高的院内病死率,但出院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较低[7-8]。急性右心衰竭虽较少见,但近年有增加的趋势。 AHF 是常见急重症,须快速诊断评估和紧急救治。《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的发布对于指导急诊医师科学化、规范化的 AHF 评估、诊断与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急诊医学专业学术理论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心衰诊断、评估和治疗已是急诊“全程化”管理的重要工作,原“指南”有更新之必要。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医学分会协同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等组织相关专家成立《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2)》指导组、撰写组、审定组,在充分遵循“中国制订/ 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 版)”[9]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和函审修改,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新版AHF 急诊管理指南。 本指南沿用欧洲心脏协会(ESC)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的政策,标示了诊断与评估、药物和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推荐类别与证据水平[3]。推荐类别:I类为已证实和(或) 一致认为有益和有效;II类为疗效的证据

急性左心衰的应急预案

急性左心衰的应急预案 急性左心衰的应急预案 1. 背景介绍 急性左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患者。左心衰指心脏左心室功能不全,导致心排血量减少。当左心室功能明显下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急性左心衰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2. 急性左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急性左心衰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包括: - 心悸和心动过速 - 呼吸困难,尤其是在夜间或平卧时加重 - 咳嗽,可能伴有咳痰或咯血 - 乏力和体力活动耐力下降 - 浮肿,尤其是下肢浮肿 - 心音削弱或奔马律音 - 血压升高或降低 3. 急性左心衰的应急预案 3.1 保持空气通畅 急性左心衰患者往往伴有呼吸困难,因此保持空气通畅非常重要。应急预案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让患者保持正坐位,有利于呼吸 -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闷热环境 - 根据患者病情,配备吸氧设备 3.2 给予药物治疗

采取药物治疗有助于缓解急性左心衰的症状和改善心功能。应急预案中,可以考虑以 下药物: - 利尿剂: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减轻水肿症状。如呋塞米等。 - 降压药物: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 - 心力衰竭药物:有助于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如洋地黄类药物、噻嗪类药物等。 3.3 管理体液平衡 急性左心衰患者常伴有体液潴留,因此管理体液平衡非常重要。应急预案中,可以采 取以下措施: - 限制液体摄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液体摄入量。 - 监测体液出入量:定期记录患者的尿量、出汗量等。 - 尽量避免摄入高盐食物:高盐饮食会导致体液潴留加重。 3.4 配备监测设备 在急性左心衰的应急预案中,配备一些监测设备是必要的,以便及时监测患者的病情 变化。常见的监测设备包括: - 心电监护仪:用于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 血压监测仪:用于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 - 血氧监测仪:用于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低氧血症情况。 4. 急性左心衰的应急处理流程 针对急性左心衰的预案,可以制定以下应急处理流程: 1. 评估患者症状和体征:了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心率、血压等情况。 2. 保持空气通畅:让患者保持正坐位,并打开窗户保证空气流通。 3. 给予急救药物:根据患者病情使用利尿剂、降压药物等。 4. 管理体液平衡:限制液体摄入,监测体液出入量。 5. 配备监测设备:使用心电监护仪、血压监测仪和血氧监测仪进行实时监测。

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方案

☆→★←☆ 急 性 左 心 衰 竭 的 治 疗 方 案 09中临(3)班 第八组 组长:林高富

一、一般治疗方法 (1)去除病因;(2)饮食:适当的热量摄入,控制水钠摄入;(3)休息,但不宜长期卧床,应进行适量的活动。 二、治疗 (一)对症治疗 1.纠正缺氧 (1)鼻导管吸氧:氧流量4~6L/min (2)面罩吸氧 (3)加压给氧 (4)体外膜式氧合器(简称肺膜给氧治疗):在其他治疗无效时常可挽救一些危重患者。 2.除泡剂的应用 3.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1)硝普钠: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均衡扩张小动脉和静脉。其作用强、起效快(2~5min即可生效),作用持续时间短(2~15min)。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高血压等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竭。对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的心力衰竭亦有效。 用法: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从小剂量开始,初为12.5~25μg/min,再根据临床征象和血压等调节滴速。血压正常者一般平均滴速50~150μg/min有效。伴有高血压的左心衰竭者滴注速度可稍快,达25~400μg/min。 (2)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断剂,以扩张小动脉为主,也扩张静脉。起效快(约5min),作用持续时间短,停药15min作用消失。 用法:静脉滴注,初始剂量0.1mg/min,根据反应调节滴速,可渐增至2mg/min,一般0.3mg/min即可取得较明显的心功能改善。紧急应用时,可用1~1.5mg溶于5%葡萄糖液20~40ml内,缓慢直接静脉注入,再继以静脉滴注。该药可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使心率增快;剂量过大可引起低血压。 (3)硝酸甘油:主要扩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LVEDP,减轻心脏前负荷。 用法:片剂0.6mg ,舌下含化。2min内生效,作用持续20min,每5~10min含服1次。静脉滴注时,将1mg硝酸甘油溶于5%~10%葡萄糖液内,初始剂量为10μg/min,每5~10min可增加5~10μg。在血液动力学监测下,酌情增、减剂量。待病情好转,可改用二硝酸异山梨醇(硝心痛)维持治疗,初始剂量5mg,每4h一次,可渐增至每次20~40mg。

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

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 作者单位:014030 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屬医院 通讯作者:尹翠萍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护理和转运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包括正确评估病情、现场急救护理,舒适体位、有效吸氧、建立静脉给药通道、心理护理、安全转运。结果100例患者通过有效护理措施抢救,安全转运回院治疗。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标签: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是急诊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急危,变化快,需要及时高效地抢救治疗和护理,才能迅速缓解病情。本院急诊科从2006年3月~2011年3月共对10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并取得了成功经验,现做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急诊科自2006年3月~2011年3月院前救治急性左心衰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50~97岁,60岁以上78例,占78%;46例明显诱因为情绪激动或劳累过度,45例发病在凌晨1~5点之间。共同症状及体征:严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取端坐呼吸,剧烈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听诊双肺布满湿啰音。87例有既往史,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肺部疾患等;95例安全转院回院治疗,抢救成功率95%。5例因家属抢救意识薄弱,没有在短时间内呼救,延误抢救时机而死亡。 2 院前急救措施 2.1 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自救或互救由于患者或亲友遭遇此危急情况多出现惊慌、不知所措、焦急等心理状态。因此,急救护士在接到救护命令赶往病发现场的途中即可通过电话了解情况,根据病情指导用药,以赢得抢救的宝贵时间。并安慰患者亲友,嘱患者就地静卧,亲友切勿搬动患者,保持情绪稳定[1,2]。 2.2 院前急救处理(1)正确评估病情:到达现场迅速评估病情,检查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和周身情况,做常规18导联心电图,了解主要病史,判断发作诱因,询问是否有哮喘史、过敏史、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与心源性哮喘、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相鉴别。确诊为急性左心衰,护士立即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2)体位:将患者置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3)吸氧:有效的保持气道开放,立即给予高流量鼻导管氧气吸入,流量为6~8 L/min。肺部听诊有湿啰音时,在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有利于消除肺泡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 临床中针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接诊后需立即展开急救工作,急救效率与质量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除临床治疗外,急救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认可。通过急诊配合可进一步强化急救效率,有序开展各项急救程序,为急救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急性左心衰常规基于一定诱因所引发,导致原有在代偿阶段的心脏突发衰竭。也有部分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程度心功能不全,在相关诱因作用下突然恶化。急性心衰在心功能正常或无心脏疾病患者中也可发生,例如,行某些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急性肺栓塞可引发心衰。急性左心衰的诱因以高血压为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后,冠心病可并发急性梗死,尤其大面积梗死或并发乳头肌断裂可进一步诱发急性左心衰。又如主动脉瓣膜病变与左房室瓣狭窄,病情严重时,基于过度劳累或感染等诱因可发生急性左心衰。 急性心衰发生时,心脏与血循环无法发挥原有代偿作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促进心肌舒缩增强的心室或心房扩大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交感神经张力可有所提高,心率较高,但代偿功能作用发挥不理想。急性左心衰还可引发急性肺水肿,进一步增加疾病风险性。急性左心衰发生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可快速升高,导致左心房与肺静脉肌肺毛细血管压力相继升高。在肺毛细血管内静水压超出胶体渗透压后,血清可深入到组织间隙。在渗入液快速增加下,可经肺组织间隙,通过肺泡上皮浸入肺泡,进而引发肺水肿。肺水肿能够在一定程度降低肺顺应性,造成换气不足与肺内动静脉分流,致使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缺氧可导致组织产生过多乳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促使心力衰竭进一步恶化,引发休克等并发症。 急性左心衰发生后,患者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其中端坐呼吸属于特有特征。具体表现为,在平卧状态呼吸急促,改为斜卧位后症状可有所缓解。病情严重时,则被迫取坐位休息,也就是端坐呼吸。若急性左心衰患者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则提示肺淤血或慢性肺淤血加重。急性左心衰患者可并发急性肺水肿,在发病期表现为呼吸短促,患者可出现焦虑不安表现。间质性肺水肿以呼吸困难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左心衰是急性左心心功能不全的简称,有劳累后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病史,有高血压、肺炎、过度输液等诱因。临床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强迫坐位、大汗、口唇轻微发绀、两肺底可听到水泡音等,病情危急,可迅速发生心源性休克、昏迷而导致死亡。 1临床表现 1.1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时最早出现和最重要的症状,最初仅发生在重体力劳动时,以后在休息时亦可发生,有的则表现为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出现心源性哮喘。 1.2咳嗽、咳痰、咯血,痰常呈白色泡沫浆液性,咯血丝痰或粉红色泡沫痰,亦可大量咯血。 1.3其它乏力、疲倦、头昏、心慌是心排血量减少,血液灌注不足的表现。 2急救 2.1镇静剂肌内注射吗啡3~5 mg,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躁动带来的额外心脏负担,并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2.2强心药5%葡萄糖20 ml加西地兰0.2~0.4 mg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检测心率,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推注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利尿剂速尿20~40 mg静注,以利尿,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循环血量,降低静脉回心血量,降低肺动脉舒张压,注意保持电解质平衡,防止低血钾发生。 2.4血管扩张剂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化,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缓解症状,必要时硝普钠稀释后静脉滴注,起到”内放血”的作用。根据血压情况随时调整速度,使血管容量增大,储存量增多,使血管内压力降低,同时静脉回心血流量,减轻心脏负荷。注意血管扩张剂应在补足有效血容量的前提下应用。 2.5抗痉挛氨茶碱0.25 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扩张冠状动脉,加强利尿,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支气管哮喘。 3护理 3.1卧床休息加高枕头,右侧卧位,利于血液的回流,减少回心血量。对抽搐者要安护栏,做好急救准备。

心衰应急预案

心衰应急预案 心衰应急预案 1. 引言 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其表现为心脏不能有效泵血并向全身供应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在一些情况下,心衰可能会急剧恶化,导致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为了能够及时处理心衰的急性发作,制定一个心衰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2. 心衰的常见症状 在制定心衰应急预案之前,了解心衰的常见症状是必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衰症状: - 呼吸困难或气促 - 喘息或哮喘 - 心悸或心跳过速 - 疲倦和体力不支 - 汗水异常增多 - 肿脚或腿部水肿 - 体重急剧增加 - 乏力和精神不振 - 食欲减退 - 夜间咳嗽或呼吸困难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或有其他类似症状,有可能遭遇了急性心衰发作,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 心衰应急预案 3.1. 呼叫急救

在怀疑遭遇急性心衰发作时,首先应当立即拨打紧急救护电话,如拨打医院急救电话或拨打本地的紧急救护电话号码。告诉急救人员关于症状以及当前的情况,以便他们能够快速做出反应。 3.2. 保持安静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让患者保持安静。帮助患者找到一个舒适的位置,保持坐姿或半卧位,这有助于减轻心脏的负担。 3.3. 卧床休息 帮助患者入床休息并保持平静。如果可能,将床垫抬高一些,以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和水肿。 3.4. 给予氧气 如果有氧气设备可用,可以给患者供氧。氧气可以帮助患者呼吸更顺畅,并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3.5. 观察体征 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时,观察患者的体征。注意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体温的变化。记录这些信息以备急救人员参考。 3.6. 并发症处理 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绞痛或室颤等并发症,可以考虑进行紧急处理。如果有相关的急救知识,可以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急救操作。 3.7. 面对紧急情况的心理支持 在发生心衰急性发作的紧急情况下,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可能会感到非常害怕和紧张。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提供患者和他们的家人一些基本的心理支持。鼓励他们保持冷静,并告诉他们医疗专业人员将会尽快到达。 4. 结论 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在急性发作时需要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制定一个心衰应急预案可以帮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通过呼叫急救、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给予氧气、观察体征、处理并发症和提供心理支持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处理心衰急性发作。及时的应急处理对于减轻患者的症状和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心衰应急预案突发心脏衰竭的紧急救治方法

心衰应急预案突发心脏衰竭的紧急救治方法心衰应急预案:突发心脏衰竭的紧急救治方法 心脏衰竭是一种持续发展的疾病,但有时候突发心脏衰竭可能会出现,此时需要迅速采取紧急的救治方法。本文将介绍心衰应急预案,包括院内和院外的紧急救治方法。 一、院内心衰应急预案 在医院内,对于突发心脏衰竭的患者,应立即启动院内心衰应急预案。以下是一般的院内心衰应急预案步骤: 1. 发现突发心脏衰竭病例:医护人员应具备对心脏衰竭病例的及时观察和鉴别能力,一旦发现患者病情突变,应立即报告上级,并立即展开相关救治措施。 2. 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医护人员应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监测心率、血压、呼吸情况等指标,以判断患者危重程度。 3. 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及时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包括氧气吸入、给予静脉药物治疗、进行胸外按压等,尽力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4. 进一步处理:在稳定患者病情后,进行进一步处理,如输液、电解质平衡调节、心电监护、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等。 二、院外心衰应急预案

在院外,对于突发心脏衰竭的患者,除了立即求助医护人员外,我 们也可以采取以下紧急救治方法: 1. 呼叫急救电话: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及时呼叫专业医护人 员前往救援现场。 2. 实施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呼吸困难,我们可以实施心 肺复苏。先将患者平躺在坚固的地面上,然后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 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救护车到来。 3.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如果有条件,尽可能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除颤。根据AED的提示,将电极粘贴在患者胸部,按照设 备指示进行除颤操作。 4. 提供心脏保护药物:如果有合适的药物,可以尝试给予患者一些 紧急的心脏保护药物,如硝酸甘油等。但请在医护人员到来前咨询专 业意见。 总结: 无论在医院内还是院外,突发心脏衰竭都需要及时采取紧急救治方法。通过院内心衰应急预案,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响应并施以相应治疗。而在院外,呼叫急救电话、实施心肺复苏、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以及 提供心脏保护药物等方法都可以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前提供紧急援助,延续患者的生命。然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提高对心脏健康的重视,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在有心脏疾病风险的情况下积极

2020年急性心衰急诊治疗指南主要内容(全文)

2020年急性心衰急诊治疗指南主要内容(全文) 急性心力衰蝎(AHF)是常见急症,常危及生命,且预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3% , 6个月再住院率约50% , 5年病死率高达60% ,故必须快速诊断和紧急抢救治疗。近年来,绝大多数AHF患者在急诊科首诊和救治,但目前我国尚缺乏急诊统一规范的AHF诊断及治疗指南。 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急救与复苏分会联合制定了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在上一篇中,我们介绍了急性心衰的初始评估和处理要点(【指南】急性心衰,如何初始评估和处理?),本期我们总结了指南中AHF治疗的要点。 一、BHF的治疗 1 •冶疗目标和原则 (1 ) AHF治疗目标 依据心衰的不同阶段而不同,早期急诊抢救阶段以迅速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低氧、改善症状、维护重要脏器灌注和功能、预防血栓栓塞为主要治疗目标;后续阶段应进一步明确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给予相应处理、控制症状和淤血,并优化血压,制定随访计划,改善远期预后。

(2) AHF治疗原则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积极去除诱因以及治疗原发病变。对疑诊AHF的患者,在完善检查的同时即应开始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2. —般处理 无创性多功能心电监测,建立静脉通路等。 允许患者采取最舒适的体位,通常为端坐位,两下肢下垂,保持此体位10~20分钟后,可使肺血容量降低约25% (单纯坐位而下肢不下垂, 收益不大)° 3. 氧疗与通气支持 氧疗适用于呼吸困难明显伴低氧血症(SaO2 < 90%或PO2 < 60 mmHg )的患者(IC )。 当常规氧疗方法(鼻导管和面罩)效果不满意时,应尽早使用无创正 压通气(NIPPV ) (I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