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的基本形态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结构(3)

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即存在原体和始 体两种形态。
衣19原56年体,广我泛国寄微生生物于学人家类汤、飞哺凡等乳应动用物鸡及胚鸟卵黄类囊,接少种数法致,在病国;际上首先 成 功衣沙地眼 原分衣体离原培不体养耐是出热人沙,类眼砂6衣0眼原度的体1病0。分原钟体,即甚被至灭引活起,结膜但炎它、不角怕膜低炎、温角,膜冷血冻管干翳等 临燥床可症保状藏,多成年为致。盲对的红重霉要素原因、。氯霉素、四环素敏感。
是由基内菌丝伸向空间形成的,直或者分枝丝状的菌丝。直径 1.0—1.4um,有的形成色素。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之上,可覆 盖整个菌落。
3.孢子丝
轮生
螺旋
是由营养菌丝分化而成的,能够形成分生孢子的菌丝。孢子丝 上可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其形状有直形、波浪形和螺旋形等。
二.放线菌的繁殖
1.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细胞膜比一般细菌的膜疏松,为可透性膜,易从宿主细胞获 得大分子物质,但也决定了它们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则易死亡。
大小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0.3-0.5 x 0.3-2 mm。
从一种宿主传至另一宿主的特殊生活方式
主要以节肢动物 (虱、蜱、
能产生种类繁多的抗生素(其中90%由链霉菌产生)。
有的放线菌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制;在甾体转化、石油脱 蜡、烃类发酵、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有应用。
少数寄生型放线菌可引起人、动物(如皮肤、脑、肺和脚部感 染)、植物(如马铃薯和甜菜的疮痂病)的疾病。
第四节 枝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枝原体(Mycoplasma) 衣原体(Chlamydia)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实验四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一)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目的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掌握培养放线菌的几种方法2 原理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3 材料3.1 菌种灰色链霉菌(Str. griseus),天蓝色链霉菌(Str. coelicolor),细黄链霉菌(Str.microflavus)。
3.2 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
3.3 器皿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 流程4.1插片法: 倒平板→插片→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4.2压印法: 倒平板→划线接种→挑取菌落→加盖玻片→镜检→记录绘图4.3埋片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5 步骤5.1插片法5.1.1倒平板将高氏1号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毫升左右于灭菌培养皿内,凝固后使用.5.1.2插片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插入深约为1/2或1/3(图5-1)。
5.1.3接种与培养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28℃培养3~7天。
5.1.4观察培养后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及盖玻片上,小心用镊子将盖玻片抽出,轻轻擦去生长较差的一面的菌丝体,将生长良好的菌丝体面向的载玻片,压放于载玻片上。
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5.2压印法5.2.1制备放线菌平板同5.1.1。
在凝固的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用划线分离法得到单一的放线菌菌落。
放线菌(1)

配方二 面粉琼脂培养基
面粉 60克 琼脂 20克
水 1000毫升
把面粉用水调成糊状,加水到500毫升,放在文火上煮30分 钟。另取500毫升水,放入琼脂,加热煮沸到溶解后,把两液调 匀,补充水分,调整pH值到7.4,分装,灭菌,备用。
与人类的关系
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土壤 中最多,其代谢产物使土壤具有特殊的泥腥味。
核酸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含有核酸类 似物的衍生物,作用于病原菌的去氧核 糖核酸合成系统,抑制其前驱物或酵素 的合成,如保米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是由 12 个以上的 碳原子组成,且形成环状结构,通常可 和细菌的 50 核糖体亚基结合,以阻断蛋 白质的合成,如红霉素。
多烯类抗生素:由 25 ~ 37 个碳原子组成 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有 3 ~ 7 个相邻 的双键,可与病原真菌细胞膜上的类固
4、孢子的鞭毛同细菌鞭毛 5、核糖体为70s
放线菌
光学显微镜下的放线菌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 与细菌不同的菌落特征,放 线菌菌丝相互交错缠绕形成 质地致密的小菌落,干燥、 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 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 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 的典型放线菌菌落,由于基 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使 得菌落的正反面呈现出不同 A:诺尔斯氏链霉菌; 的色泽。 B:皮疽诺卡氏菌; C:酒红指孢囊菌; D:游动放线菌; E:小单胞菌; F:皱双孢马杜拉放线菌
放线菌的基本形态
2. 气生菌丝(aerial hyphae):
• 由营养菌丝长出培养 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略粗于基丝0.5-1.2μm, 也有色素产生。 • 功能:气生菌丝生长 到一定阶段可分化出繁殖 结构,即孢子丝。
3. 孢子丝
放线菌名词解释

放线菌名词解释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细菌,其特征为形成分枝状的菌丝。
放线菌包括细菌界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高等细菌门(Cyanobacteria)中的一些细菌。
放线菌的数量众多,约有550属、7000多种。
它们在土壤、水体、海洋、林地、植物等各种环境中都有分布。
放线菌对环境非常重要,它们分解土壤有机物质、参与植物生长和养分循环,还能产生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放线菌的特点是形成分枝状的丝状菌落。
它们的形态多样,有的菌丝有颜色,有的无色;有的菌丝细长,有的短粗;有的菌丝支离破碎,有的菌丝密集;有的产生分生孢子,有的不产生分生孢子。
放线菌对环境和人类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放线菌在土壤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它们分解有机物质,形成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肥力增加。
放线菌还与植物共生,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增强植物的抵抗力,促进植物生长。
其次,放线菌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抗生素、酶、调节生长因子等。
抗生素是放线菌最重要的代表性产物之一,它们的发现和利用对医学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放线菌还能产生酶,用于生物工程和工业生产。
另外,放线菌还能分解有机污染物,对环境的修复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放线菌也有一些负面的效应。
例如,一些菌株能够引起人畜的疾病,造成危害。
此外,放线菌中有一部分菌株可能存在的毒性需要引起注意。
综上所述,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细菌,其特点是形成分枝状的菌丝。
它们在生态学、医学和工业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放线菌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在未来对放线菌的研究和应用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思考
•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了解了它们在形态学上的差异。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 布,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些放线菌可以产 生抗生素,对人类医疗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而某些霉菌可以 引起食品和物品的霉变,对人类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对微生 物形态学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微生物 资源。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呈辐射状排列的细菌,其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干燥 ,颜色多样。放线菌的细胞壁厚,呈革兰氏阳性。
霉菌
霉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灰色、褐色等。 霉菌的菌丝体非常发达,且具有分支。
真菌
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真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湿润,颜色多样。真菌细胞壁薄,呈革兰氏阳性或阴性。
04 结果分析
放线菌形态分析
01
02
放线菌的形态多样,包 括链状、球状和杆状等。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也较 为多样,有的呈圆形, 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03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粗糙 或光滑,颜色各异,有 的呈白色,有的呈黄色 或橙色。
04
放线菌的细胞壁通常较 厚,具有分枝的菌丝, 有利于在各种环境中的 生存和繁殖。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
从不同环境(土壤、水体、空气 等)中采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 的样本。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纯化, 制备成适合显微镜观察的样品。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选择
选择适合观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 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
观察方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观 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如菌丝、孢子等。
放线菌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 二、放线菌 的菌丝,即孢子丝
营养菌丝匍匐生长于 培养基内,吸收营养
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 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
二、放线菌
二、放线菌
二、放线菌
二、放线菌
孢子丝释放孢子
繁殖菌丝 (孢子丝)
孢子在适宜 的条件下萌 发,长出1-3 个芽管
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
由于多数链霉菌具有分泌抗生物质或细 胞外酵素的能力,可以有效抑制植物病 原菌。此外,少部分还具有促进植物生 长或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效果,因此 链霉菌在生物防治应用上极具潜力。
链霉菌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
生物防治法是农业生态系中,植物病原、 昆虫与益菌或天敌等族群间维持均衡的 重要策略之一。就植物病害而言,其定 义是指在自然或人为操控的环境下,透 过一种或多种拮抗微生物,有效降低病 原菌的密度、活力及感染作物的能力, 进而达到防治植物病害的效果。
五、放线菌的主要属
放线菌的主要属
(一)诺卡氏型(Nocardioforms) 特征:好气型,具气生菌丝,多产粉 孢子。 应用:烃类发酵,污水处理 ,产生 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头孢菌 素等)
放线菌的主要属
(二)具有气生菌丝特化出的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 1.弗兰克氏放线菌属(Frankia) 可以固氮,存在于非豆科植物根部, (如: 桤木、赤扬等) 2.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可产生多种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利福霉素; 有的种可积累VitB12 3.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产生许多著名的抗生素,如链霉素、红霉素、 四环素、土霉素、金菌
A:诺尔斯氏链霉菌; B:皮疽诺卡氏菌; C:酒红指孢囊菌; D:游动放线菌; E:小单胞菌; F:皱双孢马杜拉放线菌
放线菌分类特征及常见种类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2.4 放线菌
放线菌在分类上地位上属于原核生物界、细菌门、真细菌纲、 放线菌亚纲,放线菌目。
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较复杂,但它仍属单细胞,革兰氏染色 阳性,繁殖方式为无性,菌丝断裂或孢子繁殖。它以菌落呈放 射状而得名。
2.4 .1 放线菌的分类依据
一、培养特征: 1、孢子丝与孢子的颜色; 2、气生菌丝的颜色; 3、基内菌的颜色; 4、可溶性色素的颜色;菌丝产生水溶液性或脂溶性色素。 二、形态特征: 1、基内菌丝生长特征;真径,分裂方式 2、生长菌丝生长特征:直径,有无。 3、孢子丝的形状:直形成、波曲状、螺旋形、轮生 4、孢子的形态:表面结构、颜色、鞭毛 三、生理生化特性:明胶液化、牛奶凝固与胨化、淀粉酶的活性、纤维 素酶活性、产生硫化氢、对各种碳水合物的利用情况 四、噬菌体和血清反应: 五、细胞壁化学组分:二庚基庚二酸和其它氨基酸,以及特征性糖。
二、诺卡氏菌属(Norcardia ) 形态特征:基内菌丝较链霉菌纤细,0.2-0.6μm,有横隔裂断,一般 无气生菌丝,基丝培养十几个小时形成横隔,并断裂成杆状或球状 孢子。菌落很小,产生多种颜色。主要分布于土壤中。能同化多种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许多种能利用石蜡、烃和纤维素等,多数好氧 腐生,少数厌氧寄生。
已知诺卡氏菌产生30多种抗生素,如治疗结核病和麻疯病有显 效的利福霉素,对细菌白叶枯病有抑制作用的蚁霉素,此外,在石 油脱蜡、烃类发酵以及含睛污水处理中都有所应用。 该属代表种:地中海诺卡氏菌(利福霉素)
诺卡氏菌
三、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 形态特征:基内菌丝无横隔不断裂,0.3-0.6μm,无气生菌丝, 孢子着生在短孢子梗上或直接从基丝上产生,孢子单生,球形 或椭圆形。
放线菌的形态、构造及群体特征放线菌形态观察

简单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原理、操作步 骤
第二章 微生物形态观察技术
第四节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及群体特征
耳聋
大多腐生、异养 有一定危害性
放线菌病
脱发
马铃薯疮痂病
有机肥料
用途广
放 线 菌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 陆生性较强的革兰阳性原核微生物。(单细胞、 多核分枝丝状) 分布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丰富、呈微碱性 的土壤中。 放线菌产生土腥味素(geosmin)。
孢子丝的形态以及排列方式 是放线菌的重要分类特征。
直 单生
孢子丝形态
分类
波曲 螺旋 松、紧 大、小 左、右
孢子丝
排列方式
丛生 轮生
互生
放线菌孢子丝类型:
直丝 丛生 弯曲 丛生
弯曲 丛生
直丝 单轮生
钩状
紧螺旋
松螺旋
螺旋单级轮生
直丝 二级 轮生
螺旋二级轮生
二 放线菌的繁殖(无性繁殖)
菌丝断裂
无性繁殖
无性孢子
分生孢子
孢囊孢子
孢子:孢子丝繁殖器官
(3)成熟孢子
(1)孢子丝中形成横隔
(2)沿横隔断裂形成孢子
分生孢子形成 横隔断裂形成分生孢子的过程
孢子囊孢子繁 殖
孢子囊形成初期
成熟孢子囊
孢子囊 继续生长
孢子囊形成过程
链霉菌菌丝和孢子
三 放线菌的群体特征
典型类群: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一、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
菌丝
许多交织在一起 的纤细菌体
菌丝的 分类: 孢子丝
1-1.4µ m
气生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