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管理案例

合集下载

名企案例之七华为员工持股案例分析.doc

名企案例之七华为员工持股案例分析.doc

名企案例之七-华为员工持股案例分析1华为员工持股案例分析----国际企业成功管理案例华为公司概况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

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1988年创立于深圳,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1999年、2000年、2001年分别在印度、瑞典、美国设立研发中心2008年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公司。

根据Informa的咨询报告,华为在移动设备市场领域排名全球第三。

移动宽带产品全球累计发货量超过2000万部,根据ABI的数据,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全年共递交1737件PCT专利申请,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在2008年专利申请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专利数占全球10%以上2009年无线接入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成功交付全球首个LTE/EPC商用网络,获得的LTE商用合同数居全球首位。

率先发布从路由器到传输系统的端到端100G解决方案。

获英国《金融时报》颁发的“业务新锐奖”,并入选美国Fast Company杂志评选的最具创新力公司前五强。

主要产品都实现资源消耗同比降低20%以上,在全球部署了3000多个新能源供电解决方案站点中国民营企业超常规发展的典范——华为的一举一动都引人关注,而其神秘的全员持股更是华为下的一只令外界揣摩又充满好奇的蛋。

2003年,两位离开华为的创业元老为了讨回自己的权益拿起法律武器状告华为,由此,华为股权露出冰山一角。

一、员工持股计划的积极作用华为的内部股制度对吸引人才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过去华为有种“1+1+1”的说法,即员工的收入中,工资、奖金、股票分红的收入比例是相当的。

而其中股票是当员工进入公司一年以后,依据员工的职位、季度绩效、任职资格状况等因素来进行派发。

任正非经典语录大全

任正非经典语录大全

任正非经典语录大全任正非,华为公司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商业界的传奇人物。

他的言论深刻,充满睿智,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指导思想和精神财富。

以下是七个任正非经典语录的案例,来证明这一点。

1. "我们的目标是要在一种战争状态下赢得市场"这句话来自任正非的一次演讲,强调了团结合作和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华为一直将市场竞争看作一场战争,要有足够的军事思维来应对。

只有紧密团结合作,以合理的计划和策略来战胜竞争对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成功。

这种战略思想也是华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我们需要能够吃得苦,才能走得远"在他的演讲中,任正非强调了工作中艰苦努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下来,牺牲个人的时间和利益,才能赢得成功。

这种精神在华为内部强烈地传达出来,员工们也因此才能保持蓬勃的创新精神。

3. "我们的文化可持续发展"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任正非也强调了这一点。

他认为,公司文化应该是向内外传达公司价值观念的一个工具。

文化是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需要长期的努力来发展。

任正非的这种思想也是华为公司一直保持竞争力的不可或缺因素。

4. "最大的弱点,是认为没有弱点"这句话强调了过度自信的危险性。

任正非认为,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如果自认为没有任何弱点,那么该组织就已经开始步入衰败的道路。

这种领袖认识到组织的弱点,并在不断学习和改进中不断提高,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5. "我们需要努力在科技和实践中保持领先地位"任正非不断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

在他眼中,技术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他相信,公司只有站在技术和实践的前沿,才能在市场上保持优势地位。

这种密切关注技术的思想也是华为公司一直注重创新和进步的重要原因。

6. "网是我们的命脉,质量是我们的生命"任正非认为,华为的命脉在于网络技术。

任正菲:从艰苦创业,到新老交替

任正菲:从艰苦创业,到新老交替

任正菲:从艰苦创业,到新老交替作者:企业管理出版社科亚来源:《赢未来》2015年第12期作为“中国最神秘的企业家”,华为的领军人物任正非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一直以李嘉诚为榜样低调处事。

自己身上被贴了各种标签:“土狼”“军人”“硬汉”……任正非从不回应。

在今年的新书《任正非:管理的真相》中,任正非的管理哲学被系统性地展示给世人,我们来看看“最适合中国人的管理法则”中,任正非在艰难的创业期之后,是怎样解决创业功臣们去留问题的吧!垫子精神+忧患意识在华为刚成立的时候,曾有一段最艰苦的日子。

1991年9月,任正非带领50多名员工,在宝安县的工业大厦开始了奋斗之路。

一位当时的华为人回忆说:“一层楼既是生产车间、库房,又是厨房和卧室。

十几张床挨着墙边排开,床不够,就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

”“没有假日和周末,也不分白天和夜晚。

累了就在垫子上睡一觉,醒来接着干,这就是华为‘垫子文化’的起源。

”任正非说。

在老员工这种全身心的付出下,华为挺过了公司最困难的岁月。

“在资金技术各方面都匮乏的条件下,我们咬牙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依靠集体奋斗,群策群力,日夜攻关,利用压强原则,重点突破,我们终于拿出了自己研制的第一台通信设备——数字程控交换机。

”任正非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

在公司发展壮大之后,任正非时刻提醒员工要保持积极上进的心。

这是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忧患意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因此世界巨头都云集中国,公司创立之初,就在自己家门口碰到了全球最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得不在市场夹缝中求生存。

当我们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时,放眼一望,所能看得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抢占一空;只有在那些偏远、动乱、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他们动作稍慢、投入稍小,我们才有一线机会……”其实早在1995年,任正非就清楚地认识到国际化的必要性:国内通信骨干网络已经基本铺设完成,届时很难支撑华为这么大规模的企业良性发展下去。

拓展国际市场,可谓是华为生死攸关的第二次创业。

文化赋能 新型工业化 案例

文化赋能 新型工业化 案例

文化赋能新型工业化案例
文化赋能新型工业化案例:华为公司
华为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全球最大
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

华为公司一直致力于将文化融入企业发展中,通过文化赋能实现新型工业化。

首先,华为公司注重员工文化建设。

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鼓励员工自主创新和发挥个人特长。

公司还建立了“华为大学”,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不断提升员工的综
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其次,华为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
核心价值观,强调客户需求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公司还建立了
“华为精神”,包括“奋斗精神”、“创新精神”、“诚信精神”等,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最后,华为公司注重社会文化建设。

公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捐赠资
金和物资,支持教育、环保、扶贫等领域的发展。

公司还推出了“华
为技术有限公司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社会发展做出
了积极贡献。

华为公司的成功离不开文化赋能,文化赋能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华为公司的案例表明,文化赋能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手段,只有注重文化建设,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胖东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胖东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胖东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胖东来,一个在河南许昌发迹的传统零售企业,为什么会受到国内企业大佬们的热烈关注?任正非撰文把胖东来当成典型的案例企业,夸奖它能让员工真正从心里感恩企业。

雷军在考察了许昌胖东来后,在微头条发文称:胖东来,在中国零售业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马云也称赞胖东来引发了中国零售商的新思考,是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子。

胖东来成为热点,它的发展与背后究竟有什么值得人们关注与学习的?在它的身上,我们又能从人力资源管理上获得什么启示?也许下面关于胖东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能让你找到答案。

【胖东来简介】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是一名下岗职工。

1995年,他带领三名同伴创立了望月楼胖子店,营业面积不过40平,而这也就是胖东来的前身。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变成了胖东来商贸集团有限公司。

它虽身处内地三线城市,年营收也只有50多亿人民币,但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创会会长郭戈平却曾给予其极高评价,称赞胖东来“这绝对是中国最好的店!”除此之外,胖东来还有更多让人值得惊奇的地方。

●有媒体报道,好多人为了到胖东来买东西,竟然能在大夏天的烈日底下排队15分钟。

●胖东来开到哪里,方圆一公里之内都没有零售店,使进军该地的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延迟开业;做家电,它所在的城市见不到国美、苏宁的影子。

●新乡胖东来第一天开业就因为人气爆棚而被迫暂停营业。

为什么胖东来能受到消费者的如此青睐呢?也许我们能从下面这段于东来说过话中找到答案。

老板、顾客、员工,无论是做什么,都是为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快乐。

我们的企业不仅仅销售产品,更重要的,我们应当能造福更多的人,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

这段话,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理解:想让企业受到顾客欢迎,就必须要让顾客觉得快乐,而有让顾客觉得快乐,老板必须要让员工也快乐。

这样的理念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对了,海底捞的张勇也曾经说过:要想让员工对顾客好,你就必须对待员工像家人一样...胖东来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员工呢?【周二闭店,过年放假】在中国零售业有两条不成文的“潜规则”:1、白天永不歇业。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华为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华为

对原有的员工进行深度培训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全员导师制度:华为对调整到新工作岗位的招“老聘员公工”司,规不管划资中历多最长需、级要别的多高人,在才进入新的岗位后,公司都要安排导师。
不仅注重薪酬对绩效的牵引,还注重薪酬对员工能力的牵引 。
Eg: 2000年,深圳华为集团为了解决机构庞大和老员工问题鼓励内部创业,将华为非核心业务与服务业务,如生产、公交、文英餐
6
独特的企业员工文化
华为招聘 这种激励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员工的创业欲望,同时也能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改善内部分配机制,是一种员工和企业双赢的管理制度。
所有的员工都需要导师的具体指导,通过“导师制”实现“一帮一,一对红”
Eg:曾经有一次,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看了一篇质量低劣的报告,在上面批示了几个字:“臭、很臭、非常臭!
E带g着:这曾句经负话有,责一让次我+,们华一对为起公应体司验聘总华裁者为任在负正人非责力看资了源一管篇理质上量的低成劣功的之报道告…,…在…上…面……批示了几个字:“臭、很臭、非常臭!
负责 + 对应聘者负责
Eg:曾经有一次,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看了一篇质量低劣的报告,在上面批示了几个字:“臭、很臭、非常臭!
华为招聘 219、8集8年体,合华作强为,调在团深体“圳奋双成斗立;向,选当时择这”只企业新军拥有6名员工、20000元注册资金。
用人部门要现身考场
Text 设计科学合理的
七大原则 对原有的员工进行深度T培e训x能t够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应聘Te登x记t 表
实全招基现员聘于岗 导 公 对招位师司员聘工制规工有作度划的人针的:中肯员有华最定对效为需、的性划对要承T职分调的认的e和整人、责x招默到才赞t契新扬聘=配工、策合作奖对,岗赏略企同位、时的信业又“任实老等现员。岗工位”职,能不的管稳资定历实多现长。、级别多高,在进入新的人招岗才位聘T后信e充,x息公足t司储的都备要安排导师。

华为案例分析ppt课件

华为案例分析ppt课件
二、改善工作环境,让员工松弛有度;成立 员工俱乐部,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谢谢观赏!
• 2006年4月初,他所在部门封闭研发新项目。项 目启动后,他几乎天天在公司过夜,长期蹲点实 验室打地铺。不管加班到多晚,早上依旧按时上 班。
• 2006年4月28日,胡新宇因身体不适入院,一个 月后,他静静地离开人世。
2007年7月18日下午,年仅26岁的华 为员工张锐在深圳梅林某小区的楼道内 自缢身亡。进入华为只有60多天的他,生 前曾多次向亲人表示工作压力太大,并 两度想要辞职。 2007年12月5日上午,在深圳华为工 作的乔向英起床后进入洗手间梳洗时突 然倒下猝死。 2008年2月26日中午,成都华为研究所, 刚参见工作的李栋兵从天府软件园B7栋4 楼跳下,当场死亡。
“一头来自南方的狼” —浅析“华为”管理文化
组员:刘东华、李德尚、马建叶
1、公司概况 2、弊端分析 3、解决方案
任正非,男,1944 年出生于贵州省都匀, 祖籍浙江省。中学毕 业后在重庆建筑工程 学院暖通专业学习。 毕业后参军,从事军 事科技研究,后创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现为华为技术有限公 司总裁。
大没有错,但领导不会做思想工作及心理疏导, 布置完工作就对员工不闻不问就大错特错。

根据马斯诺的
需要层次理论,人
的需要都有轻重层
次,某一层需要得
到满足后,另一个
需要就会出现:华
为员工的生理需要
和安全需要已得到
满足,但在感情需
要上却极度欠缺!
华为应该肿么办?
一、制定华为公司的 管理制度和规范,必 须从实际出发。如合 理安排加班和休假制 度、强化人性化休息 制度、定期调查员工 工作压力并给出平衡 和发泄渠道等。

集权与分权的案例

集权与分权的案例

集权与分权的案例集权与分权的案例【篇一:集权与分权的案例】管理案例经典案例企业管理案例分析华为一直奉行的是中央集权,但在此基础上进行层层有序的分权。

20 年来,华为不断因应环境和自身的变化,虽然;谨慎;、但一步步总在向前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分权之道和授权之术。

在华为成立初期,由于员工数量不多,部门和生产线比较单一,产品的研发种类也比较集中,组织结构比较简单。

在这段时间,华为一直采用的是在中小型企业比较普遍的直线式管理结构。

这段时期的高度中央集权,防止因权力分散而造成失控,避免了华为的夭折。

随着业务的增长和组织的放大,华为开展了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机制的改革,确定了;以代表处系统部铁三角为基础的,轻装及能力综合化的海军陆作战式;作战队形,进行了权力的重新分配。

这是一次从下到上,从一线到后方的权力重铸。

华为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业务战略的成功转型及终端市场的突破,但权力的合理分配和组织运营效率的提升也居功至伟。

但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总部则依靠战略导向主动权和监控权,来保障一线的权力不被滥用或者无效益的使用。

这不是一次传统意义上权力从上至下的逐级分解,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人治;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

延续到企业管理领域,也是如此。

任人唯亲、高度集权是人治型企业的两大重要特征。

这导致在这样的企业当中管理具备很大的秘密性、随机性和不可预知性。

企业运转靠人缘、关系与情面,管理凭经验、感觉,控制靠随机和自觉。

随着世界经济大同,东方传统与西方理念正面交锋,人治与法治、集权与分权之辩也愈发激烈。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是: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合适的模式,企业应该根据行业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和建立最适合自己的模式与道路。

但通常而言,要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告别老板;一言堂;,合理的分权与授权是必然要走的道路。

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场合和情况下,具体的方式方法以及;度;的把握的问题。

一个人独享的权力是无效的权力,因为权力不是养在家里的宠物,也不是供独自欣赏的珍玩,而是用来办事的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正非的管理案例
任正非是华为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他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管理界的传奇人物。

在他的领导下,华为从一家小型公司成长为世界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之一。

以下是任正非的一些管理案例:
1. 重视员工培训和发展
任正非一直强调员工培训和发展,他认为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华为设立了一个全球性的培训中心,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和知识水平。

2. 推崇自我批评和改进
任正非一直鼓励员工进行自我批评和改进,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改进,企业才能不断进步。

华为设立了一个“自我批评委员会”,每个员工都可以在这个委员会上进行自我批评,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3. 强调创新和技术领先
任正非一直强调创新和技术领先,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创新和追求卓越,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华为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致力于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4. 坚持自主发展和国际化战略
任正非一直坚持自主发展和国际化战略,他认为企业只有实现自主创新和走向世界,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华为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业务网络和客户群体。

以上是任正非的一些管理案例,他以其独特的管理理念和实践,
成功地将华为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