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骨医学科普:不同角度看脊柱—脊柱矢状面曲度的形成与测量
脊柱侧弯的计算公式

脊柱侧弯的计算公式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它会导致脊柱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不正常地弯曲。
这种畸形可能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和功能障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内脏器官的正常功能。
为了更好地了解脊柱侧弯的计算公式,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脊柱侧弯的计算公式是通过测量脊柱的曲率角来确定的。
曲率角是指脊柱在侧面平面上与正常直立位置的偏离程度。
通常,我们使用柯布角(Cobb angle)来衡量脊柱的侧弯程度。
柯布角是由两个相邻椎骨的上下椎板的交点确定的。
在测量柯布角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X线拍摄。
医生会在X线片上标记出相邻椎骨的上下椎板,然后通过测量这些标记点之间的角度来计算柯布角。
柯布角的大小可以告诉医生脊柱侧弯的程度,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除了柯布角,还有其他一些计算公式可以用于评估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侧弯指数(Cobb index)来衡量脊柱侧弯的弯曲程度。
侧弯指数是柯布角除以相邻椎骨的间距,用来表示脊柱侧弯的角度大小相对于椎骨间距的比例。
除了测量和计算,治疗脊柱侧弯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脊柱侧弯的程度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推荐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物理疗法、矫形器和锻炼,旨在减轻症状并防止进一步的侧弯。
手术治疗通常用于严重的脊柱侧弯,包括脊柱融合手术和植入脊柱内固定物。
脊柱侧弯的计算公式对于评估脊柱侧弯的程度和制定治疗计划非常重要。
通过测量柯布角和其他相关指标,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脊柱侧弯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然而,作为患者,我们也应该重视脊柱健康,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和减轻脊柱侧弯的发生。
脊柱的四个生理曲度

脊柱的四个生理曲度
脊柱的四个生理曲度分别是颈椎的生理曲度、胸椎的生理曲度、腰椎的生理曲度和骶椎的生理曲度。
这些曲度是人类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健康意义。
1. 颈椎的生理曲度:颈椎是脊柱最上方的部分,具有两个生理曲度,即颈椎前凸和颈椎后凸。
颈椎前凸是指颈椎在冠状面上向前凸出,这种曲度可以增加颈椎的弹性,使得头部可以灵活转动。
颈椎后凸则是指颈椎在矢状面上向后凸出,这种曲度可以减轻颈部的压力,使得颈部可以更好地支撑头部。
2. 胸椎的生理曲度:胸椎是脊柱中部的部分,具有一个生理曲度,即胸椎前凸。
胸椎前凸是指胸椎在冠状面上向前凸出,这种曲度可以减轻胸廓的压力,增加胸廓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增加胸廓的容量,使得呼吸更加顺畅。
3. 腰椎的生理曲度:腰椎是脊柱最下方的部分,具有两个生理曲度,即腰椎前凸和腰椎后凸。
腰椎前凸是指腰椎在冠状面上向前凸出,这种曲度可以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减轻腰部的压力,使得腰部可以更好地支撑身体重量。
腰椎后凸则是指腰椎在矢状面上向后凸出,这种曲度可以减轻腰部的负担,使得腰部可以更好地承受重量。
4. 骶椎的生理曲度:骶椎是脊柱最后一块骨头,也具有
一个生理曲度,即骶椎前凸。
骶椎前凸是指骶椎在冠状面上向前凸出,这种曲度可以增加骶椎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增加骶骨的容量,使得身体可以更加舒适地坐立。
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

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
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指的是对脊柱在矢状面(正中面)的姿态和平衡进行评估的一组参数。
在脊柱手术和治疗中,矢状面平衡参数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平衡的脊柱姿态会导致脊柱功能障碍和疼痛等问题。
以下是常见的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
1. 椎间平面(Inter-vertebral plane,IVP):椎间平面是连接相邻椎骨的平面。
它用于评估脊柱在矢状面上的曲率情况。
通常来说,椎间平面的旋转会导致脊柱扭曲,形成不平衡状态。
2. 角度参数(Angle parameters):包括直线法角(Cobb angle)、旋转参数(Rotation parameter)和侧弯角(Lateral bending angle)等。
直线法角是用于评估脊柱侧弯的角度参数。
旋转参数是用于评估脊柱的转动情况。
侧弯角是用于评估脊柱侧向的弯曲角度。
3. 平衡参数(Balance parameters):包括脊柱质心偏离(Center of gravity deviation,CGD)、平衡度(Balance ratio)和躯干偏斜角(Trunk inclination angle)等。
脊柱质心偏离是指脊柱质心在矢状面上与重心的偏离距离。
平衡度是指脊柱的重力中心在矢状面上的位置与骨盆重心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躯干偏斜角是指从正对面观察脊柱时,躯干前倾时的矢状面曲率。
综上所述,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主要用于评估脊柱在矢状面上的姿态和平衡。
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减轻脊柱问题带来的痛苦和不便。
2024基于坐位成像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研究进展

2024基于坐位成像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研究进展摘要坐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体位。
在不同坐位姿势,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表现显著不同。
人体由端坐位过渡到放松坐位时,胸腰椎后凸增加,整体脊柱形态趋向”U形曲线,身体重心前移,骨盆向后旋转。
各类人群,如健康人群、腰痛人群及脊柱侧凸患者等,立位到坐位的转变使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发生独特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矢状位重心前移、骨盆后旋、胸腰椎曲线变平直。
对老年患者或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由于脊柱-骨盆活动度降低,其立位和坐位间的变化能力较差。
临床工作中,了解患者坐位时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有助于为术前规划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依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系统性回顾2010至2023年发表坐位成像的相关文献,综述坐位成像在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领域的最新进展,旨在阐述不同坐位姿势时的主要差异,并总结各群体立-坐位时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
坐位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生活的常用体位。
文献报道,办公室工作人群一天的工作时间中超过70%处于静态坐位[1]。
欧洲近20%人口每日坐位超过7.5h [2]o随着新冠流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居家隔离和线上办公等显著增加人们的坐位时间,伴随而来的是对骨骼肌肉的影响[3久坐易诱发下腰痛[4]和各种脊柱疾病[5]β对骨科医生来说,了解坐位时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很有意义。
21世纪以来,脊柱内固定融合技术飞速发展。
术前对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精准评估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6,7],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术前指导。
目前的术前评估技术以立位和卧位影像学成像为主[8,9],尚缺乏系统性总结坐位时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文献。
本文旨在阐述不同坐位姿势时的差异,并总结不同群体在立-坐位时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变化情况。
一、检索方法本文以"sittingradiographs","seatedimaging∖"sagittaΓ'x n spine"为检索词,与布尔运算符(AND,OR)相结合,在PubMed.Webof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同时以“坐位“、“坐姿二“脊柱”为检索词,与布尔运算符(AND,OR)相结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实用技巧:脊柱常用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用技巧:脊柱常用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颈椎曲度测量三种方法常用来测量颈椎曲度:Cobb角、Jackson生理应力曲线、Harrison后切线法。
其中Harrison法测得数值较为准确,但目前临床仍最常用Cobb法评估颈椎曲度,因其较易操作,且组内、组间可靠性均较好。
据报道,通过C1测得Cobb角角度较大,而通过C2测得颈椎前曲角度较小。
各学者对于颈椎前凸曲度的正常值的报道各有不同,Grob等认为C2-C7生理曲度为24°,Hardacker等认为正常范围在10 °-34 ° ,目前大多数文献公认的曲度正常值为21 ° - 22 ° 。
椎体Borden式测量法:C2后上角与C7后下角连线,颈椎各椎体后缘画连线,两线最宽处垂直距离。
正常值为12±5mm。
颈椎退行性变时,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出现反弓,患者提早发生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及椎体旋转等表现。
Mc Aviney等发现颈曲小于20 °或颈曲达到31 ° - 40 °与颈痛有密切联系。
对于颈椎OPLL的患者,K线可以作为术式选择的一项依据:当后纵韧带骨化灶没有超过K线,为K线阳性,此时可考虑颈椎后路手术;反之为K线阴性,此时为颈椎后路手术的禁忌症。
K线是颈椎侧位片上连接颈2与颈7椎管中点的直骨今中外一、脊柱不稳枕颈不稳寰枢椎不稳•侧位片示寰齿间隙增宽寰枢椎不稳•张口位片示齿突双侧间隙宽度不对称下颈椎不稳腰椎不稳Panjabis法测量腰椎不稳:•A 动力位片上位椎体后缘移位角度;•B 椎体前移位>4.5mm;•C、D 关节突接触面<50%;•E 棘突间隙增宽;•F 棘突旋转;•G CT示一侧关节间隙后缘张开。
Hanley法:前屈-后伸位X光片示椎体移位>4mm或角度变化>10 °即可诊断腰椎节段性不稳。
骨今中外二、椎管狭窄颈椎管狭窄:构成颈椎管各解剖结构因发育性或退变等因素造成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者为颈椎管狭窄症。
脊柱生理弯曲的形成与意义

脊柱弧度的产生是为了符合功效的须要,包罗生计疏通中的功效须要和处事时的功效的须要。
从反面瞅,脊柱是直的;从侧面瞅,脊柱有四个弧度,颈椎向前凸,胸椎向后凸,腰椎向前凸,骶椎向后凸。
脊柱生理弯曲的形成与意义从侧面瞅,脊柱有四个心理曲度,即向前的颈曲腰曲,向后的胸曲骶曲,脊柱如一致个大的弹簧,能慢冲振动,维护大脑与内脏,心理曲度夸大了躯搞中心在基底的面积,进而增强了竖立姿态的宁静性。
脊柱的曲度并非固定没有变,很多人在胸段都有很稍微的侧凸。
长久卧床抱病的幼儿和青年,因为脊柱发育过快,脊柱的肌肉没有能相映地协共成长,因此韧戴的牵引减少,亦可引起脊柱曲度的转变。
当脊柱曲度爆发非常十分转变后,脊柱的内涵平稳损失,载荷力线非常十分与弧度极点的笔直隔绝随时候延伸而加大,在这一历程经纪体验动用十足力气回复脊柱的宁静性,如肌肉的代偿性增粗,相邻疏通节段的力学代偿等。
弧度的功效是为了接受负荷压力。
依据板滞力学本理,弧形柱的阻尼(Resistance)即是弧数(N)的平方加1即呈正比率闭系。
脊柱是一弧形柱,其阻尼是1,这种状况在临床并没有睹;有二个弧度时,其阻尼是5;有三个弧度时,其阻尼是10,即10倍于竖立的脊柱。
脊柱弧度的意思不妨从Delmas指数来提醒。
Delmas指数即是从骶1到环椎的本质长度除以从骶1到环椎的充足伸屈的长度,而后再趁100.平常的脊柱Delmas指数为94-96之间,即95;但是当脊柱弧度加深,其Delmas指数将小于94;反之当脊柱的弧度变浅,或者简直变直时,其Delmas 指数将大于96.Delmas还作阐明,指出其功效方面的意思是弧度显著的脊柱是能源型,弧度线直的脊柱是静力型。
人体脊柱是一个“稳定”的轴,而爆发于脊柱的很多疾病,常以痛痛、功效妨碍形状非常十分为重要展现,更加是以痛痛为主诉而求医者更为多睹。
因此,把痛痛、功效非常十分、形状非常十分与脊柱的宁静性通联起来斟酌,已成为临床医生习气的方式。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理解

Spine (Phila Pa 1976). 2004 Sep 15;29(18):2049-54.
Mac-Thiong,Spine,2011
骨盆参数与DDD
• 在腰椎间盘突出(49.8)和退变形椎间盘疾 病(51.6)中,PI是正常的;
• 而在退变形滑移中,PI呈显著性增高 (60.0) ,高PI意味着容易发展成为退变 形滑脱(DS)
• C7PL 、SVA<5cm
• T1SPI
• PT
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疼痛评分 SRS-活动评分 SRS-总体评分 生存质量评分(SF)-12v2物理健康评分 (PCS) SF-12v2精神健康评分(MCS) 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评分
常见矢状面失平衡
• SVA>5cm
• PT>25°
成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排列规律研究讲解

成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排列规律研究尹刚辉1、朱玲湘2、陈瑞松1、陆明1、吕志德1、闫慧博1、金大地11、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2、南方医科大学生物统计系【摘要】目的:通过测量成人志愿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相关性研究,探讨成人脊柱-骨盆的矢状面排列规律。
方法:拍摄成人志愿者脊柱全长片,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值,包括:胸椎后凸角(TK thoracic kyphosis)、胸腰段后凸角(TLK thoracolumbar kyphosis)、腰椎前凸角(LL lumbar lordosis)、骶骨倾斜角(SS sacral slope)、骨盆倾斜角(PT pelvic tilt)、骨盆指数(PI pelvic incidence)、各椎体间终板夹角(Intervertebral endplate angle)、矢状面垂轴(SVA sagittal vertical axis)、脊柱骶骨角(SSA spino-sacral angle)。
统计分析各参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检验各参数间相关性。
结果:总计入选111例,女56例,男55例,年龄37.22±10.77岁,身高164.68±7.72cm,体重60.83±10.83Kg。
LL-48.75±10.03°,TK36.03±7.34°,TLK6.40±7.43°,PT 11.18±6.59°,SS 33.57±7.64°,PI44.75±9.01°,SAV-2.66±22.79mm,SSA 127.32±8.98°。
LL与所有参数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其中LL与TK、PI、SS、SSA负相关(r=),与TLK、SAV、PT正相关(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骨医学科普:不同角度看脊柱—脊柱矢状面曲度的形成与测
量
正常成年人脊柱全长约70厘米,从正面看人的脊椎似乎是笔直的,但事实上如果从侧面(矢状面)观察自上而下可以看到颈曲、胸曲、腰曲、骶曲4个生理性的弯曲,也就是所谓的脊柱的生理曲度。
这个曲度是作为唯一直立行走的哺乳动物——人类所特有的结构。
生理曲度的存在使得脊柱如同一个大弹簧,有效地增加了缓冲震荡的
能力,加强了姿势的稳定性。
脊柱的4个曲度:颈曲、腰曲凸向前方,胸曲、骶曲凸向后方。
这些弯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胎儿在母亲体内呈蜷缩状态,就在此时胸曲和骶曲就已逐渐形成。
随后在机体功能逐渐发育和完善的过程中,约是婴儿3个月逐渐学会抬头时,颈曲慢慢形成。
而当婴儿8、9个月开始爬行时,腹部的重量下坠,腰曲逐渐产生。
您可以想象一下爬行的婴儿,头抬着逐渐形成颈曲,肚子下坠着腰部塌下去形成腰曲。
由此见之,人体脊柱的4个生理曲度中,颈曲和腰曲均是在人类后天发育过程中,为适应人体功能进步而逐渐出现的结构改变,它们的存在就脊椎本身而言是一种后天的变化,随个体年龄的增长、功能的衰退,结构稳定性会降低,故相较于胸椎和骶椎更容易再次发生改变,而产生相应的脊柱相关疾病。
我们常常听到医生说你的颈椎变直了!你这是腰骶角过大!那么它判定标准在哪里呢?
所谓生理曲度说的是脊柱矢状位上的曲线,那么测量时最多被选
择作为观察的就是脊柱侧位片。
这里就脊柱的四个曲度测量介绍几种简便快捷的测量方法。
颈椎:Borden氏测量法,即自枢椎齿突后上缘到C7椎体后下缘画一直线,使椎体后缘与连线成一相应的自然弧,C5椎体后上缘为弧的顶点,弧最大垂直深度为(12±5)mm;当此数值>17mm 为曲度增大,< 7mm 为变直,< 0mm 为反弓。
胸椎:正常的胸椎曲度主要由T1~T12胸椎形成,并以T6~T7椎体作为顶点,另外通过T2椎体上缘和T11椎体下缘分别做一切线,形成一夹角,正常范围是20°~50°。
胸曲大于50°也就是胸曲过大,也就是临床见到的“驼背”情况。
这其中主要出现2种类型的曲度改变,一种为胸段后凸,另一种则为胸腰段后凸。
胸段后凸较为常见,常涉及T2~T12节段,顶椎常位于T6~T8节段。
胸腰段后凸相对较少,常涉及T5~L4节段,顶椎常位于胸腰交界区附近。
腰椎:Seze 法,即在Χ 线侧位片上自T12椎体后下角至 S1后上角做一连线,腰椎各椎体后缘的弧形连线与此线形成一弓,弓顶点正常在L3,弓顶点与弦垂线距离正常为18~22mm,大于22mm则为腰曲过大。
骶椎在人类发育过程中会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坚固的骶骨,组成骨盆的后壁,故而主要通过对腰骶角的观察测量来分析骶骨的位置关系。
腰骶角:Ferguson测量法,即在Χ线侧位片上以骶骨上缘的切线与水平线做一夹角,即为腰骶角,研究表明正常值约为33.7°~49.1°,也就是如果腰骶角大于49.1°就可以说是腰骶角过大。
对于脊柱侧弯患者有专门的测量方法:Cobb角。
我们也可以用Cobb角的测量方法来测量脊柱矢状面的生理角度。
以胸椎为例:
第一步:确定要测量部位的端椎。
上、下端椎就是指胸椎倾斜度最大的椎体,由于胸椎的生理曲度是向后凸的,通常上端椎是向前倾斜度最大,下端椎是向后倾斜度最大。
第二步:在上端椎的椎体上缘划一横线,同样在下端椎椎体的下缘划一横线。
对此两横线各做一垂直线。
第三步:那么测量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就是 Cobb 角。
最后:依照正常脊柱侧生理曲度角度(颈椎30°-35°、胸椎20°-50°、腰椎40°-50°)来判断出被测量者的生理曲度是否正常:
如果你的孩子有脊柱侧弯的情况,并且影响到了生活,建议寻求物理治疗师帮助,也可以到BuGuRMC进行就诊,让您的孩子更快的恢复到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