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检测的方法学评价

合集下载

乙肝五项指标两种常用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乙肝五项指标两种常用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2 结 果
5 1份 血 清 标 本 来 自 2 0 0 0 9年 1月 ~ 0 1年 9月 在本 院 21 肝 病科 住 院 的的 肝 病患 者 , 3 6例 , 1 5例 , 龄 1 ~ 1 男 3 女 6 年 4 7 岁 , 均 (05-95 岁 , 中 T I 平 4 . 4 .) 其 - RFA为 准测 出 的大 三 阳 1 5 6 例 ( s g HB A +, 一 c , 三 阳 1 2例 ( s g HB A +, e g 抗 HB +) 小 4 HB A +, 抗 一 e , HB +) 14阳性 8 HB + 抗一 c , 、 6例 ( s +、 一 e ) 1 HB Ag 抗 HB + , 、
02 P I / HB A — . E UmL T F A 检 测 设 置 1个 . E U mL、 c b0 09P I , 。 R I
乙肝 的流行 病 学调 查 、判 断人 群对 乙型肝 炎 的免 疫 水平 , 对
平行 孔 复查 , 次结 果 一致 者判 断 为原 结果 , 果不 符 者 , 两 结 再 次进 行 1个 平行 孔 复查 , 1次 与第 3次结 果 一致 者 判 断 为 第
阳性符合率 ( %)
3讨 论
乙 肝 五项 指 标 的检 测 临床 实 验 室 常用 方 法 有 胶 体金 免 疫 法 ( I A, G C 又称 金标 法 ) 酶联 免疫 吸 附试 验 法 ( LS 、 、 E IA)时 间分 辨 荧 光 免 疫 分 析 技 术 ( R ] 、化 学 发 光 酶 免 疫 法 T FA) ( L I , 胶 体 金 法 灵 敏 度 较 E IA 法低 。 C E A) 但 LS 造成 一 定 的漏
结果 的 阳性 率 和 阳性符 合 率 。 结 果 两 种方 法 检 测血 清 中的 乙肝 五项 的阳性 率 差异 均 无统 计学 意 义 ( P>0 5 , . )乙 0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论文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论文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评价分析【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275-01【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化学发光法(clia)三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和检测灵敏度。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经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阳性患者的hbsag水平,分析三种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和和精密度。

结果:化学发光法测定灵敏度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灵敏度高,三种方法用于低浓度hbsag检测时,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均高,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化学发光法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对hbsag阳性检出率高的特点,其优势尤其在检测低浓度hbsag时体现更充分,值得临床作为低浓度hbsag 检测时推广应用。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化学发光法(clia)临床上常用乙肝血清标志物作为诊断乙肝病毒感染与否的诊断标准,本资料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rfia)、 (clia)三种方法对经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的阳性患者的hbsag 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三种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和精密度。

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临床样本先经乙肝病毒 dna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检测呈阳性,然后采用电化学光反应检测方法遴选下列模式: 1~50hbsag coi临床样本30例, 小于1hbsag coi的临床样本3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患者年龄从18岁至55岁不等。

1.2检验方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按照elecsys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和配套试、酶标仪等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检验科相关准操作程序进行样品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风险评估报告

乙型肝炎病毒风险评估报告

乙型肝炎病毒风险评估报告一、生物学特性(一)种类和病毒分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在分类上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

电镜下,HBV感染者的血清中可见三种不同形态的病毒颗粒,即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

1.大球形颗粒亦称Dane颗粒,是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直径约42nm,由包膜和核心组成。

包膜位于病毒外层,由脂质双层和病毒编码的包膜蛋白组成.包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HBsAg.病毒核心内部含病毒的DNA及DNA多聚酶。

2.小球形颗粒直径约22nm,是一种中空颗粒,是HBV感染后血液中最多见的一种。

它由HBsAg,即病毒的包膜组成。

在此颗粒中未检出DNA及DNA多聚酶,因此无感染性。

3.管形颗粒直径约22nm,长度约100~500nm。

实际上它是由小球形颗粒聚合而成,无感染性。

(二)来源1965年,Blumberg等首次报导了澳大利亚抗原。

1967年,Krugman等发现澳大利亚抗原与肝炎有关,故称其为肝炎相关抗原(HAA)。

随后证实这种抗原是HBV的表面抗原。

1970年,Dane在电镜下发现HBV完整颗粒,称之为Dane 颗粒。

1979年,Galibert测定了HBV全基因组序列。

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人群HBV携带率约为8%~9%,携带者超过1.2亿人。

(三)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乙型肝炎患者或无症状HBV携带者。

不论在潜伏期、急性期或慢性活动初期,病人的血清都有传染性。

(四)传播途径1.血液和血制品传播输血或注射是重要的传染途径。

此外,外科和口腔手术、针刺、共享剃刀、皮肤黏膜的微小创伤污染含少量病毒的血液,均可能导致感染。

2.垂直传播多发生于胎儿期和围生期。

此外,HBV也可通过哺乳传播。

3.性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由于乙型肝炎患者和HBsAg携带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均可检出HBsAg,HBsAg阳性的配偶较其他家庭成员更易感染HBV,表明HBV可以经性途径传播。

乙肝dna定量检测质控行标

乙肝dna定量检测质控行标

乙肝dna定量检测质控行标
乙肝DNA定量检测的质控行标是指用于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内部参照物或校正因子。

常用的乙肝DNA定量检测质控行标有以下几种:
1. 标准曲线法:通过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乙肝DNA 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

然后将待测样品的乙肝DNA浓度与标准曲线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其浓度。

2. 外源引物法:引入一个外源的DNA序列作为内部参照,与待测样品中的乙肝DNA一起扩增。

通过比较外源引物的扩增效率和乙肝DNA的扩增效率,计算出乙肝DNA的浓度。

3. 内部控制法:在PCR反应中加入一个内部控制(IC),它与待测样品一起扩增。

这个内部控制可以是一个稳定且数量已知的基因或DNA序列。

通过比较内部控制的扩增效果和乙肝DNA的扩增效果,计算出乙肝DNA的浓度。

以上方法都需要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技术和试剂来进行准确测量,并且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标准操作流程,以确保可靠的定量结果。

具体的质控行标选择应根据实
验室设备和试剂的可用性以及实验要求来确定。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

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25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对比,以CLIA为参考,评价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一致性。

结果:4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具有高度以上的一致性。

结论:当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四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方法具有良好一致性,为之后选择临床实验室方法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不同方法;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378-02当前临床用于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方法多样,最为传统的ELISA方法仍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中,随着检测仪器以及方法的不断更新发展,临床开始推广TRFIA、GICA、CLIA这三种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用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评价不同方法的一致性情况,指导临床实验室选择科学的检测方法,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研究材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经CLIA方法确诊的25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并选取同期入院接受健康体检者50例,检查研究对象的血清水平。

1.2 仪器及试剂TRFIA检测方法所选用的仪器为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仪,GICA检测方法所选用的仪器为胶体金免疫试纸条,ELISA检测方法所选用的仪器为MK-3酶标仪器,CLIA检测方法所选用的仪器为化学发光分析仪。

并选择配套试剂。

1.3 检测方法GICA以及ELISA检测方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全自动仪器根据常见说明书、科室仪器操作程度文件规定进行检测、维护保养。

三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检测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三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检测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三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检测方法的比较与评价李桂珍;徐云芳;江雪【摘要】目的:探讨广州达安、上海复兴、上海之江三种国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的临床检测结果间的差异性.方法:选取138例已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标本,5例已知正常血浆标本每个标本均用三种国产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进行HBV-DNA定量测定,然后再比对检测结果并分析相互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分别用上述三种试剂盒进行HBV-DNA 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三种国产试剂盒HBV-DNA定量检测结果相差在半个数量级以内的占73.9%(102/138),相互之间小于一个数量级的占94.9%(131/138),大于一个数量级而小于两个数量级的占5.07%(7/138),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述三种国产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在同一台仪器上的检测结果相互之间差异很小,有很好的准确度,它们的检测结果可以相互进行比较.【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0(023)009【总页数】3页(P1052-1054)【关键词】国产试剂盒;乙型肝炎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准确性;差异【作者】李桂珍;徐云芳;江雪【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223002;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223002;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22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是目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5亿人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中国[1]。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可以导致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2,3],全球每年死于乙肝及并发症的人多达一至二百万[4]。

因此,HBVDNA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显得尤为重要。

定量检测患者血清或血浆HBV-DNA已成为乙型肝炎临床诊断、监测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及预测治疗成功与否的重要手段[5,6]。

荧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方法学评价

荧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方法学评价
B A ,结 果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尸 血 清 标 志 物 ( VM) 结 合 酶 联 免 疫 例 血 清 先 采 用 E IA 法 和 T FA 检 H e g HB , LS RI 吸 附 试 验 ( LS 法 ) 磁 性 微 粒 子 酶 测 H V 并 对 T FA 检 测 出 的 H . 00 ) 见 表 3 E IA 及 B M. RI B .5 。 。
免 疫 法 ( I 检 测 , 讨 其 临 床 应 用 s g阳 性 标 本 进 行 ME A 法 测 定 H . ME A) 探 A I B
价 值 。报 告 如 下 。 1 对 象 和 方 法
s g、 A HBe Ag。
3 讨 论
1 . 统计学处理 4 格表 x 检验 。
2 结 果
RI 性 肝 炎 防 治 方 案 标 准 )其 中 急 性 乙 能 检 测 到 血 清 HB 感 染 标 志 物 低 浓 性 。T FA 是 一 种 较 新 的超 微 量 检 测 . V
肝 1 4例 . 性 乙 肝 3 慢 5例 , 肝 肝 硬 化 乙 2 7例 , 性 重 型 肝 炎 l 慢 5例 , 乙 肝 感 非 染 或 健 康 携 带 者 16例 。 4 1 仪器 和方法 . 2 ( ) 规 HB 1常 VM 检 测 :采 用 E IA 法 ,仪 器 为 意 大 利 LS S AC公 司 生 产 的 A i i 自 动 酶 免 E le全 s 疫 分 析 仪 ,试 剂 为 上 海 科 华 生 物 工 程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 ( ) R I 检 测 2 T FA HB VM: Y E 1 0 0 时 间 分 辨 仪 , AN T s ' 0 2
维普资讯
医学
20 0 7年 1 月 第 l

三种方法检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

三种方法检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

三种方法检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薛芳芳;赵婷婷【摘要】目的:对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电化学发光法(ECLIA)及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TRFIA)检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的结果,评价三种方法。

方法:采集2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及100名正常体检者的血清,通过ELISA法、ECLIA法、TRFIA法分别检验HBV-M。

以ECLIA为参考,采用Kappa检验对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间一致性进行评价,通过μ检验排除抽样误差可能造成的影响,通过Kappa系数大小来判定一致性强弱程度。

结果:ELIAS与ECLIA比较,经μ检验,所有项目P均<0.05,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TRFIA与ECLIA比较,经μ检验,所有项目P均<0.05,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

结论:三种方法检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可针对不同需要选择合适检测方法。

【期刊名称】《现代仪器与医疗》【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3页(P73-75)【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电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作者】薛芳芳;赵婷婷【作者单位】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荆门 448000;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荆门 44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记物(HBV-M)[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检查是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HBV感染者病程及传染性的重要指标[1]。

检验HBV-M的方法较多,包括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化学发光法(CLIA)、电化学发光法(ECLI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在临床实验室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2]。

为了解不同方法的检验效果,我们采用ELISA、ECLIA、TRFIA3种方法对HBV-M 进行检测,对比不同方法的检验结果,探讨检验结果的一致性,为临床检验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