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法治疗大肠息肉
金属钛夹在大肠粗蒂息肉高频电切除术中的应用

金属钛夹在大肠粗蒂息肉高频电切除术中的应用内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术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主要方法。
但息肉切除术后出现的出血及穿孔并发症常有报道。
究其原因多出现于粗蒂息肉的电凝不足过度电凝或创面切割过多。
标签:金属钛夹;高频电切;大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术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主要方法。
但息肉切除术后出现的出血及穿孔并发症常有报道。
究其原因多出现于粗蒂息肉的电凝不足过度电凝或创面切割过多。
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结合金属钛夹对28例粗蒂息肉(大于1cm)高频电切除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内镜室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8例住院的患者进行大肠粗蒂及宽蒂息肉患者行息肉切除。
其中男18例,女10例,最大72岁,最小6岁,平均48.6岁。
息肉部位:直肠11例,乙状结肠8例,降结肠3例,横结肠2例,升结肠3例,升结肠及直肠共患1例。
使用钛夹数量1颗26例,2颗1例,3颗1例。
临床以腹痛,腹泻就诊12例,便血为主要症状就诊16例。
1.2术前准备患者术前无渣饮食3天,便秘患者可适量使用缓泻剂。
术前1天晚餐软食,22点后禁食,手术当天临晨7点口服33%硫酸镁100ml,接着服用无色温水1500ml~2000ml,大便为清水样即可进行手术治疗。
术前常规查血常规、血糖、凝血功能、心电图及胸片等检查。
1.3器械OLYMPUSCF-VI型电子肠镜,OLYMPUSUES-20型高频电刀,OLYMPUS ROTATABLE型圈套器,HX-5QR-1型钛夹推送器。
1.4方法常规循腔进镜到达回盲部,明确息肉部位。
退镜到达息肉部位后,调整息肉于6点钟方向,固定肠镜。
在推送器上安装钛夹,经过活检孔道将推送器送至内镜前端,伸出钛夹并稍用力张开钛夹钳叉,调整角度使钳叉对准息肉基底部,按压上钳叉后收紧,钛夹阻断息肉血液供应后息肉逐渐发绀(蒂部较粗的息肉可增加钛夹数),再加压使钛夹与推送器分离,通入圈套器,套住钛夹与息肉之间蒂部逐渐将息肉切除。
内镜下金属夹钳配合高频电凝治疗直结肠大息肉的临床分析

穿孔 并发症 。术后 2~ 3周金属钛夹 自行 脱落。结论
本法适用于宽蒂息 肉,特 别是 长蒂息肉更为适 宜。此 方法操 作简
便 ,成功率高,安全有效、经济 ,设备要 求不 高,值得推 广应 用。
【 关键词 】
直结肠大息肉;金属 夹钳 ;结肠镜 ;高频 电凝治疗
【 中图分类号】R54 6 .3 7
Fi u e 3 Th i h—t q e c lc r c a u ai n r s ci n o o g r ehg  ̄ u n y e e t o g l t e e t fp o o o
图 4 高频电凝 切除 息肉术后残端
Fi ur Hih—fe u n y e e t o g l t n r  ̄ to f p ll g e4 g rq e c l cme a u a i e o in o o y
位 :直肠 9例 ,乙状6 ,升结肠 9例 , 盲部 1 。 ) 例
2 结 果
图 2 高频 电凝切除息 肉术后残端
Fiu e2 Hih—fe u n y c auainsu f rrmo a l g r g rq e c o g lt tmpat e vlo o e
4 6例直结肠 大息 肉患者 ,共放 置金属夹 6 3枚 ( 中用 1 其 枚的 2 8例 ,2枚 的 1 ,3枚 的 3例) 3例 ,均获成功 ,所有切除 病灶创面理想 ,未发 现出J 及穿孔并发症 。术后 2—3周金属 f 『 L 钛夹 自行 脱落。
圈 3 高频电凝 切除息 肉术后残端
15 0 息 肉蒂 部 用 金 属钛 夹 阻 断血 流 后 通 过 电凝 电切 法 一次 或 分 次 切 除 息 肉 。结 果 3 、9 , 4 6例 直 结 肠 大 息 肉患者 ,共 放
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附38例报道)

G i f hn Mei n , i e a dc eO t e 2 1 , o. N . i o 8 2
临床 研究 I 7 9
内镜 下 电凝 电切术治疗大肠息 肉( 8 附3 例报道 )
物蛋 白胶后血止 。
3讨
论
置 与 镜头保持 2 c . m以上 距离 ,使 圈套器尽 量离 开肠壁 黏膜 ,避 免 因 0
勒过 紧 以至机 械切 割 发生 出血 ,一 经套 住 蒂部 后先 电凝 ,至组 织 发
大肠 息 肉是指任 何隆起于肠 黏膜表 面病变 的总名称 ,仅表示 肉眼
外观 ,并不 能说 明病理性质 。大肠息 肉可分为肿 瘤性息 肉和非肿瘤性 息肉。非肿瘤性息 肉包括炎性 、增生性 和错构瘤性 息 肉等 。肿瘤性息 肉包括腺管状腺瘤 、绒毛状腺 瘤及混合 型腺瘤 。本组大肠 息肉病理 改
外形等 因素综合考 虑 ,因为 电凝切 除息 肉后是否 发生 出血或 穿孔等 , 不决定于 切除颗数多 少 ,在 电凝 切 除较 密集的息 肉时 ,在凝切息 肉病 变 之 间 留有一 定 的正常 黏 膜 ,适当增 加摘 除息 肉的颗 数是 可行 的。 高频 电凝灼 除法多用 于 <01m广基 或无蒂 的小息 肉样 隆起 ,用 电凝 . c 头 接触息 肉反 复 电灼 ,发 白时为 息肉 已切除 。 <05m 无蒂息 肉一 .c 的 般 采用热 活检钳钳 除或 电凝灼 除。钳 除息 肉样病变 时应钳住病变 头部 向上 提起 ,使 基底形 成一狭 长假 蒂 ,通 电时细小 的假 蒂 电流密度 大 , 产 生高 温致使组 织凝 固坏死 达到治疗 目的。在进 镜 中发现 <05m息 . c 肉时立 即钳除 ,因退镜 时往往不 易找到病 变 。直 径 <2m者 ,一般 可 c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联合钛夹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的疗效评价

[2]
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 患儿应于术前 1d 进食半流质 饮食,忌服豆 制品 , 青 菜 , 薯类 等高纤维 食物, 于术前 6h 严格禁食, 禁饮,以预防术中由于麻醉 药物的反应而引起恶心 , 呕吐等导致误吸 . 另外 肠道清洁好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息肉治疗 对肠道准备较普通检查更为严格,准备不当常会 干扰视野产生并发症,而且会增加创面感染的机 会,所以术前应充分做好肠道准备,一般使用聚 乙二醇电解质清洁肠道,如部分患儿肠道清洁欠 佳时加用清洁灌肠. 术前给予患儿开通静脉通道 . 3.器械准备:根据息肉的形态 , 大小准备合 适治疗的相关仪器及配件,包括电子肠镜 , 治疗 用高频电刀 , 圈套器 , 活检钳 , 内镜用注 射针 , 止血钛夹装置 , 一次性绝缘负极板等 . 保证所有 设备性能良好,严格清洗 , 消毒 , 灭菌,检查连 接高频电发生器相关线路,确保准确无误. 4.手术方法:在检查治疗过程中,患儿常规 取左侧卧位,根据手术具体情况的需要必要时变 动体位,并予心电监护仪监测及评估患儿生命体 征,面罩给氧,严密观察氧饱和度,由麻醉医生 静 脉先 给 芬 太 尼 1ug/kg, 约 30s 后 再 给 丙 泊 酚 2mg/kg,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行内镜检查及 治疗. 首先安装好钛夹,即先推出挂钩,挂上钛 夹,然后将钛夹收回推送器鞘内,备用 . 常规进 镜检查,明确息肉的部位及性质,尽量吸净周围 的粪水,将息肉充分暴露于视野,观察患儿息肉 的性质,由助手将圈套器从内镜活检孔送至息肉 部位,将息肉完整套入圈套器内,充分暴露视野,
云南医药 2013 年第 34 卷第 2 期
113� �
科杂 志�� � 庆贺 � 中 国 微创 外科 杂 志 � 创 刊 l0 周 年 [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l,11(1):3- 5 .
大肠息肉内镜下电凝切治疗总结

肠 壁所 致 。 本组 中 1例 穿孑 , L 由于 穿 孑 面 L
临 床 资 料
积小 , 打钛夹 补救 成功 。另外 , 町内科 也
保 守 自行 修 复 ( 生 在 腹 膜 返 折 以 下 ) 发 , 以及 外 科 手 术修 补 术 。
总结病例共 4 5例 。术前 准备 : 8 术前
非 典 型 性 恶 性 青 光 眼 与 恶 性 青 光 眼 在 发 病 机 制 方 面 相 似 。 眼 部眼
手术 后 , 应 性 炎症 控 制 不 利 的病 例 。抗 反 青 光 眼术 后 应 散 瞳 , 观 察 抗 青 光 眼 术 后 据
我 科 自 20 0 3年 以 来 采 用 F n n n一 uj o o 2 0及 Oy p s 10 电 子 结 肠 镜 及 其 0 lm u —Q 8 附件 治疗 大 肠 息 肉 4 5例 … , 总 结 如 8 现
下。
处 , 利于操作 。③治疗后要 注意观察凝 有
切 部 位 是 否 有 血 , 如有 H , 时 处 理 。 j 及 结 束 操 作 前 尽 量抽 尽 肠 内气 体 , 免 术 后 避 诱 发 肠 穿 孔 。④ 凝 切 应 在 退 镜 时 进 行 , 多 发 性 息 肉 的 治 疗 应 遵 循 从 升 结 肠 至 直 肠
钛夹预防性蒂部结扎在内镜下切除大肠带蒂息肉的应用

o f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6 / 2 5 , 2 4 . 0 %) o c c u r e d b l e e d i n g , w h i c h w e r e s t o p p e d b y t i t a n i u m c l i p s . N o b l e e d i n g w a s o b s e ve r d i n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t o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n=2 5 )a n d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2 5 ) . T h e p o l y p s o f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e r e r e mo v e d b y
C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b l e e d i n g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p r o p h y l a c t i c p e d u n c l e l i g a t u r e w i t h t i t a n i u m c l i p s i n t h e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治疗大肠息肉70例

术前准备 : 术前 1 d进少渣饮 食 , 查 当天凌晨 服用硫 酸 检 镁粉 3 0克 , 时饮水 4~5 。直 至 排 出水样 便 , 前 禁食 。 同 L 术 术 中操作 与一般结肠镜 方法 相 同。发现 息 肉后 , 整角度 或 调 改变体位使息 肉固定 在视 野 中, 反复 换气 数 次 , 吸净 息 肉周
内镜 下 高 频 电凝 切 治 疗 大 肠 息 肉 7 O例
马 ‘, 莹 马彩虹 , 玉娥 谭
( 延安 大学附属医 院 胃镜室 , 陕西 延安 7 6 0 ) 10 0
摘 要: 目的 讨论 内镜下应 用高频 电凝切治疗大肠 息肉的临床意义。方珐 应用电子结肠镜与高频 电凝发生器 , 内镜直视下切 在 经 内镜高频 电凝切大肠息 肉避 免了外
组病例 中 > 0 2 mm的 5例 中恶 变 2例( 0 , 4 %) 研究 表明 , 大肠 腺瘤变化 为大肠癌 要经历 1 0~1 5年 的历史 , 因此 , 早期 发现 大肠息 肉并及 时切 除是 预 防大肠 癌 的有效 办法 。随着大 肠 镜检查 的普及 , 检查 技术 的提 高 , 越来 越 多的患 者愿 意接 受 结肠镜检查 , 这对早期发现 大肠 息肉有很大的帮助 。 大肠息 肉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有 : 高频 电凝 切 、 氩气刀 、 微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
17 术 后 处 理 .
术后 卧床休息 , 配合抗 炎治疗 , 日禁 食 , 日起流质 饮 当 次 食 3, d 留察 3~ d 5。
7 0例 中 男 4 , 2 6例 女 4例。年龄在 2 4~8 0岁之间 , 平均 改变 、 门坠胀 、 肛 大便变形 和贫血等 , 病程 2个月 ~ 7年不等 。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手术中钛夹处理创面的护理实践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手术中钛夹处理创面的护理实践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是目前治疗胃肠道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
要确保手术顺利,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术中医护人员的熟练配合是关键。
本文基于31例结肠息肉患者采取息肉切除后用钛夹封闭创面的护理实践,介绍内镜下息肉电切术后加钛夹处理创面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方法及要点。
标签:内镜;高频电切;钛夹;结肠息肉;护理中图分类号R57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6—0078—01结肠息肉临床较为常见,由于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逐渐取代传统剖腹手术而成为目前首选治疗方法[1]。
该方法应用金属夹预防结肠息肉术后出血、穿孔,是在内镜下应用特制的有一定软硬度的特殊金属夹钳夹息肉基底部以达到结扎息肉、阻断供血的目的。
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内镜中心对31例结肠息肉患者采取高频电凝电切除息肉后应用钛夹处理创面,预防术后出血、穿孔,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岁,息肉部位:升结肠3例,横结肠4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10例,直肠8例。
28例为有蒂息肉,蒂直径0.8~1.5 cm,3例为扁平、宽基息肉,直径0.8~2.0 cm。
术前检查患者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均正常,活检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1.2 器械PENTAX EC—3870FK电子肠镜、ERBEVIO—200S—ERBEAPC2高频电发生器、OlympusHX_610—135金属夹、OlympusHX_110UR型推送器、SD—5U 圈套器、异物网篮、注射针和氩气管等。
1.3 手术方法内镜下发现息肉后,对有蒂息肉直接用电凝电切配合圈套器切除息肉;对扁平、宽基息肉用注射针选择息肉边缘进针,注射生理盐水至病变部黏膜下层,使病变隆起,采用高频电凝电切配合圈套器切除息肉;用异物网篮或负压吸出息肉,创面用金属钛夹封闭,根据治疗需要可反复安装钛夹数次,一般夹子1~2周后可自行脱落排出消化道[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下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法治疗大肠息肉目的:探讨在内镜下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法治疗大肠息肉的应用价值。
方法:内镜下采用钛夹钳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患者54例。
结果: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仅有2例患者出现少许出血,均经内镜下治疗止血成功。
所有息肉成功切除,无大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
结论:内镜下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法治疗大肠息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标签:大肠息肉;内镜;钛夹;高频电凝电切
大肠息肉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从病理上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性瘤、增生性息肉,后三种息肉统称为非肿瘤性息肉,几乎不发生癌变。
其中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最大,尤以绒毛状为著,被称为癌前期病变[1]。
因此对于大肠息肉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促进大肠癌三级预防体系的建立,对控制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及其重要的意义[2]。
近年来,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但其出血发生率较高,特别是粗大息肉切除时易发生出血或穿孔[3]。
为此笔者所在医院采取了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的治疗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采用内镜下钛夹钳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患者54例,其疗效确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2月-2012年9月内镜下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大肠息肉54例患者(息肉共73颗),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7.6±5.6)岁;单发38例,多发16例;所有息肉均有蒂。
息肉大小:1.2~2.0 cm的41颗,2.0~3.0 cm的28颗,>3.0 cm的4颗;蒂的直径:0.5~1.2 cm。
1.2 方法
应用Olympus CF-H260AI电子结肠镜,Olympus PSD-40高频电发生器、Olympus HX-5LR-1型内镜金属夹持放推送器及MD850型金属钛夹。
术前行血常规、凝血常规、血糖、心电图等检查。
并于术前1 d行流质饮食,手术当天禁食,术前6 h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
将钛夹安装在推送器中,进镜找到病灶息肉部位,经内镜钳道将推送器送出内镜前端,伸出已安装好的钛夹,张开钳夹口至最大开口,通过推送器上的旋转装置调整方向,使张开的钳叉与息肉蒂部垂直,对准息肉病灶近基底部的蒂柄,按压上钳叉后收紧钛夹,听到“咔嗒”声,说明钛夹已完全合拢。
钛夹夹住蒂部并与推送器断离,退出推送器。
一般息肉蒂部使用一枚钛夹,对于较粗的蒂可对称使用2枚或2枚以上钛夹。
直至钳夹结扎有效为止(可见息肉颜色逐渐变紫,表明蒂柄内血管血流已被阻断)。
然后用圈套器套住息肉蒂部,并与钛夹保持5~8 mm距离,此时即可予以高频
电凝电切术,电凝功率选择30~35 W,电切功率选择30~35 W,每次电凝通电2~3 s,电切通电1 s,先“凝”后“切”交替使用,边通电边收紧圈套丝,直至息肉全部切下。
术后应用网篮回收病变组织作病理学检查。
金属钛夹经1~2周局部肉芽肿形成后自行脱落,排出消化道。
术后处理:(1)息肉切除后注意观察残蒂创面有无渗血,如有,可用去甲肾上腺素1 mg,稀释数10 ml经插入塑料管喷于创面以止血或用热活检钳电凝止血。
(2)术后卧床2 d,给以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观察腹部及便血情况,进半流质饮食3天,3周内避免剧烈活动。
2 结果
采用内镜下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仅有2例患者在电切后残蒂创面有少许出血,给予稀释去甲肾上腺素喷于创面,并用热活检钳电凝后成功止血。
所有息肉成功切除,未发生穿孔、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
术后随访1~3个月,未发生出血。
1例直肠息肉切除前活检提示绒毛状腺瘤伴轻~中度异型增生,全瘤切除送检,病理提示腺癌,追加外科手术根治。
3 讨论
大肠息肉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
我国肠癌协作组织从病理学上将大肠息肉分为肿瘤性既腺瘤和非肿瘤性,前者有相当比例癌变。
大肠腺瘤变化为大肠癌要经历10~15年的时间,腺瘤2.0 cm时为27.8%~58.1%,超过4.0 cm则为100%癌变。
因此早期对腺瘤性息肉进行治疗,不仅有早期诊断的重要性,而且有早期治疗的作用[4]。
随着电子结肠镜的广泛开展,大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这对于大肠癌的三级预防体系的建立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内镜下高频凝电切摘除息肉术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
该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有效、安全、痛苦少等优点几乎取代外科剖腹手术治疗。
采用电子结肠内窥镜摘除息肉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于息肉较小、有蒂的,可选用单纯高频电凝电切;而对于较大、宽蒂的息肉,应选用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钛夹夹闭创面亦可防止穿孔及出血,极大的减少术后出血率[5]。
本组病例均为粗大息肉,通过钛夹配合电凝电切,均成功切除,无穿孔和大出血,疗效满意。
作者体会,如果需2枚或2枚以上金属钛夹粗蒂息肉,置放时要与首枚钛夹呈交叉而毗邻;夹子所夹部位应尽可能选择在息肉的基底处,以留下电凝电切蒂部的长度,以防再出血时重新置放金属夹或电凝止血;切割点与金属钛夹之间应有一定距离,以免金属钛夹过早脱落引起术后大出血。
综上所述,在内镜下结肠息肉的治疗中,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起到迅速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31.
[2]王奇璐.胃肠癌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81-183.
[3]管廷勇,张天奇.金属止血夹在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6):462-463.
[4]徐斌.内镜下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大肠息肉[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2):64.
[5]赵保民,姜慧玲,赵曙光,等.内镜下微创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2(1):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