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参差及配镜原则

合集下载

屈光参差的实例分析

屈光参差的实例分析

屈光参差的验光及矫正本文主要通过对屈光参差形成的原因、分类及其症状表现的进行了阐述,表明了屈光参差在屈光不正中很普遍但也和重要。

屈光参差要及早发现及早矫正,避免引起弱视和斜视的发生。

通过几个验光的实例的介绍,提出了矫正屈光参差的几个原则。

关键词:屈光参差,融像,视疲劳,调节,融合功能论文主题:在日常的双眼屈光验光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左、右两眼的屈光不正程度完全一样的人非常少,绝大多数人屈光不正都有差别。

即使是屈光不正的性质相同、度数接近的患者通过矫正后表现出来的视力状态也不完全一样。

总之,屈光参差是验光配镜中一种非常普遍、需要重视的屈光异常现象。

为了能对双眼屈光参差进行正确的验光和合适的矫正,从事验光配镜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双眼屈光参差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验配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双眼屈光参差的验光配镜中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屈光参差的概述(一)屈光参差的定义:屈光参差又称屈光不等。

双眼屈光状态不相等,不论屈光的性质或屈光不正度数的不同,均称屈光参差。

双眼球镜或柱镜屈光度的差异<1.00 D 称为生理性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的差异球镜<2.50或者柱镜<1.50 D,因患者能够通过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调整,克服双眼影像不等带来的视干扰症状,故称为代偿性屈光参差。

若双眼屈光度的差异球镜≥2 .50D或者柱镜≥1.50 D,则会有诱发双眼影像不等带来的视疲劳和视觉干扰的倾向,故称为病理性屈光参差.理论上,双眼屈光度每相差 0.25D,双眼视网膜影像的大小就会相差0.5%,如双眼视网膜影像大小相差超过5%,则中枢无法将二者融合,所以2.50D是两眼屈光参差理论上的最大耐受度。

(二)屈光参差的分类:1.单纯性屈光参差又称绝对性屈光不等。

即一眼为正视,另一眼为近视或远视、散光者,包括单纯近视参差、单纯远视参差、单纯散光性参差。

(1)单纯性近视参差又称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

即一眼为正视,而另一眼为近视者。

浅述验光配镜处方应注意的方面及几项原则

浅述验光配镜处方应注意的方面及几项原则

浅述验光配镜处方应注意的方面及几项原则俞铭元验光配镜是矫正眼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使患者配上一副合适的眼镜,验光师必须懂得与验光有关的眼屈光学、眼科学、眼镜光学和隐形眼镜学等知识,还必须掌握验光配镜处方的技巧,在实际的工作中,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我们在验光过程中,切不能将验光试镜结果作为唯一的验光配镜处方,应根据各患者对远、近视力的试镜效果和行动感受及配镜用途等因综合考虑,对球镜、柱镜的增减,使患者配镜后感觉舒适视觉清晰。

一、我们在开写验光配镜处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健康状况,从年龄上我们可以基本判断有否老视现象,从职业上可知其工作学习环境和用眼程度,从健康状况上可以了解影响视功能的疾病(如糖屎病、高血压、眼疾史等),以估计其所需的调节范围和影响视力的发病因素。

2•注意了解患者验光配镜的真实目的与要求、心理状况、生活中用眼习惯,针对患者的配镜目的,是以看远为主,还是以看近为主又有因工作学习之需远近兼顾,还是需配隐形眼镜等,对个别患者担心屈光度增加后,戴镜会越来越深的心理因素,应给予准确的解释与疏导,提出合理建议。

3. 注意检查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眼位,检影度数和试镜时矫正视力最佳的屈光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进行比较分析,以判别其调节紧张度的强弱及睫状肌的张力,估计出所能接受并能长期戴用的屈光度,以免出现配镜后不适现象。

4•注意了解患者的戴镜史和旧镜处方及测量旧镜度数,对原有的眼镜进行比较,如清晰度,满意度,舒适度等,对球柱镜、轴向差异较大的需反复比较,在矫正视力或舒适程度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处方时一定要向患者交待清楚,戴镜后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使之配合克服,患者同意后方能处方。

5•注意和掌握患者屈光不正的性质和配镜目的后,我们在处方时要尊重患者的主观要求,不要把验光师的主观意向强加于患者。

因眼疾或其它疾病影响验光原因的,在不明了病因的情况下,不要草率下结论(可请医生帮助检查),以免患者产生心理上的情绪障碍,影响配镜效果。

屈光与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屈光与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差异导致,而角膜屈光力,前房深 度,晶状体厚 度等因素在双眼间无明显差异。
在无疾病情况下,什么原因导致了两眼的不 均一发 育?
9
成因 ▼
•遗传因素:父母亲有屈光参差 • 发育因素:出生即有屈光参差 •眼 压:眼压局的眼屈光度咼 •用眼姿 势:偏头视,侧卧视 •配镜不当
10
五、屈光参差的分类
(―)按屈光状态的差异分类 (二)按照参差量分类 (三)按照病因分类 (四) 按照眼球屈光成分分类
20
九、屈光参差的处方原则
②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 尊屈光参差性弱视较难发现; 个预后 较其他类型弱视好; f通过遮盖和积极弱视训练; f根据患儿年龄选择遮盖天数。
21
九、屈光参差的处方原则
2、青少年及成人屈光参差患者 兼顾视力矫正和舒适度;
f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矫正; 尊角膜接触镜为这一年龄段的首选。
-双眼矫正镜片不等带来的棱镜效应; -双眼所需的调节不等; -双眼的相对放大倍率不等。
B
C
E
F
3
三、临床表现
1. 轻度的屈光参差,可无任何症状; 2. 从视力表现上来说,可能出现
① 单眼视 ② 交替视
4
三、临床表现
①单眼视 I. 如果一眼的屈光缺陷较高,又合并视力降低,从
幼儿时已开始剥夺了这只眼进行功能性锻炼的机 会,而另一较好的眼,就成了唯一的依赖者。那 只缺陷较高的眼,倾向于变为弱现眼,如果不予 治疗,就变为外斜视。 II. 视中枢会拒绝模糊像质,选择单眼输入信号。 例如:0D 0. 6 (-1.00D=1.0) ,0S 0. 1 (+6. 00D=0. 3)
11
量:相等近视、远一眼为近一眼正视,垂直子午
或相似 视、散光视,另一 轴 另一 眼 为线 上 的屈

配镜处方原则

配镜处方原则

配镜处方原则(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配镜处方原则一、远视眼1.≤3岁的小儿,如远视度数≤3.00D,无明显散光和屈光参差,可先不配镜;>3.00D,部分矫正。

2.4-10岁,相应视力下限:4-5岁:0.6;6-7岁:0.7;8岁或以上:0.9;中低度远视,视力正常,可不配镜;凡视力未达到上述视力下限,都应予以配镜,初次配镜度数不宜低于散瞳验光度数的1/2;高度远视,可进行分次配镜;3.10岁-30岁中低度远视,裸眼视力正常,无任何视疲劳或调节紧张症状的,可暂不配镜;凡出现视物不清或视疲劳症状的,要进行适当的配镜;配镜度数不宜低于散瞳验光度数的1/2;如配镜后仍有视近不清或视疲劳症状,应增加度数配镜直至足矫;中高度远视,可分次配镜;调节紧张明显的,转屈光科;4.30岁以上:中低度远视开始出现症状,如有症状予以适当配镜,并倾向足矫;如病人度数较高,或较难适应,可分次配镜;5.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不管远视度数如何,予以足矫配镜;若远视度数(或等效球镜度)大于+6.00D,初次配镜,可先配+6.00D,以后再增加度数至足矫;6.凡远视眼或远视散光的小儿配镜,须向家长解释开始戴镜时可能会比较模糊,一定要坚持戴镜,适应后就能看清楚。

7.远视眼应如何戴镜:I10岁之前,远视配镜后应经常戴镜;II10岁之后和成人,若为低度远视,只在视近有疲劳症状,可只在看近时戴;中,高度远视建议经常戴镜;8.有屈光科或眼肌科意见的,按专科意见进行配镜。

二、近视眼1.≤2岁的小儿,中低度近视,可先观察;高度近视,进行部分矫正;2.3-6岁,学龄前期,以防治弱视为主。

一般单纯的中低度近视不会导致弱视,≤-1.50D的近视可先观察;大于-1.50D的近视予以部分矫正;3.7-18岁,属学龄期和青春期,有学习的需求。

如近视影响到学习,即使浅度数也予以配镜;配镜度数≤-0.50D的需在备注中注明原因;4.19-40岁,近视度数趋于稳定,根据用眼需求和适应情况进行配镜,更改配镜处方需谨慎;5.>40岁,近视度数会趋于变化,应定期复查;6.近视眼的配镜度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散瞳验光度数基础上稍作调整,允许比散瞳验光度数高-0.25~-0.50D;7.假性近视不要配镜,转门诊医生处理调节紧张;8.中高度近视,如有试戴不适的,可分次配镜;9.如旧镜过矫:I如为青少年,处于近视发展阶段,不宜过矫;配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一次性或分次降到验光度数,并向病人及家长充分解释;II如成人过矫≤0.75D,无任何疲劳症状者,可暂不换镜或按旧镜度数配镜;过矫≥1.00D或有疲劳症状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一次或分次降到验光度数;III调节紧张明显的转屈光科;10.近视眼应如何戴镜;-2.50D以下的低度近视,可在视远时戴,视近不用戴;-2.50D以上的近视,建议经常戴镜;11.有屈光科或眼肌科意见的,按专科意见进行配镜。

验光配镜的处方原则

 验光配镜的处方原则

验光配镜的处方原则发表时间:2020-05-19T16:13:02.410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7期作者:曾显茜夏菁邓媛陈章黎[导读] 大部分人有配戴眼镜的需求,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的屈光不正、中老年人的老花等。

大部分人有配戴眼镜的需求,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的屈光不正、中老年人的老花等。

然而,眼镜处方的确定并不是独立单一的过程,而是需要综合考虑视觉的发育状态、用眼需求等诸多因素。

因此,配镜遵循处方原则很重要。

学龄前儿童配镜需充分考虑视觉发育及屈光度发育的问题;学龄期患者配镜需要考虑近视进展问题;青年人配镜需要考虑用眼需求及舒适度问题;中老年配镜除了考虑用眼需求及舒适度,还需要重点关注视近的清晰舒适持久问题。

关键词:近视、远视、散光、老视、处方原则在人的一生中,眼睛的视力、屈光度、双眼视功能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为了更好的促进配戴者的视觉发育及满足配戴者清晰、舒适、持久的用眼需求,年龄是配镜处方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以下是我考虑年龄因素总结的配镜处方原则。

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的眼睛屈光状态正处于正视化的发展过程中。

所谓正视化【1】,就是出生时人眼几乎都是远视眼,随着眼睛结构的发育,远视度数逐渐下降,直到6到8岁变成正视眼的过程。

我们把学龄前儿童的这种远视度数叫做生理性远视,具体见表1。

在给学龄前儿童下配镜处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生理性远视度数不矫正;生理性远视是正常的屈光状态,不需要远视眼镜矫正。

二、保留生理性远视度数进行矫正;患者的远视度数超过了生理性远视度数,且影响了视力发育,可保留生理性远视度数进行矫正。

三、远视度数全部矫正;远视者为了看清物体,会应用一定的调节;由于调节、集合、缩瞳三联动,大量的调节可能产生过度的集合,从而影响眼位产生内斜症状。

对于远视伴有调节性内斜的患者,需要在充分麻痹睫状肌的情况下,验出全远视的度数并足度矫正即足矫。

表1 年龄与生理性远视度数对应学龄前儿童的视觉功能处于不断发育过程中,特别表现在视力的提升上。

儿童眼睛弱视的配镜原则

儿童眼睛弱视的配镜原则

弱视的配镜原则大部分弱视儿童均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即使在斜视性弱视和先天性弱视中,亦有不少患儿存在屈光异常。

因此矫正屈光,予以一个比较清晰的聚焦视网膜成像以改善黄斑区的功能,实是治疗儿童弱视的首要步骤。

它可以矫正屈光不正以促进视功能发育,还可以减轻或消除眼位的偏斜,改善空间频率的敏感度。

弱视儿童的配镜种治疗性配镜和一般的光矫性配境完全不同。

它必须以阿托品散瞳验光的屈光度数为基础(应以检影为主、电脑验光的数据为参考),参照弱视儿童的相关年龄和弱视的程度,扣除其生理性屈光范围,考虑双眼平衡,再结合原瞳孔的实际试戴效果,才可设定配境度数。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治疗效果的进退,每半年或一年应作阿托品散瞳验光复查屈光度的改变,适时的更换相应的镜片。

配戴矫正屈光不正的眼镜:多数弱视患者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首先需要配戴矫正眼镜,其配镜原则如下:一、无斜视的弱视按验光结果,以矫正视力最佳为原则,根据屈光状态、视力、年龄、给予配镜处方。

在试镜基础上,在获得最佳视力的镜片中进行筛选,远视眼中可选其中较高屈光度镜片,近视眼选较低屈光底镜片。

1、??远视根据患儿年龄,扣除其生理性远视度数配镜。

例如:(1)年龄4~5岁验光+5.0DS配镜+3.0DS或+3.50DS(2)年龄 6 岁验光+5.0DS配镜+4.0DS(3)年龄 5 岁验光+5.0DS^+1.25DC*90配镜+3.50DS^+1.0DC*90(4)年龄5岁验光+5.0DS三周复验+3.50DS→0.2、+2.0DS→0.5,仍应配镜+3.50DS。

(5)若年龄< 4岁,阿托品散瞳验光,其远视度数<+2.50DS者,一般不予配镜,可随访观察。

2、高度远视最好配两副眼镜,足矫镜用以训练时戴和近用;平时戴镜度数则以扣除相关年龄的生理远视度数来配。

如:验光+8.0DS,配镜:训练或近用取+8.00DS,平时戴+6.50DS。

若矫正视力< 0.1,首次配镜应予足矫,配镜+8.0DS,每1~2个月复查,6个月根据视力的进步,另配一副扣除生理屈光度(如减去2.0D)平时戴用。

屈光参差大于300加工眼镜标准

屈光参差大于300加工眼镜标准

屈光参差大于300加工眼镜标准作为眼镜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屈光参差(也称为屈光度差)大于300的眼镜加工标准备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那么,屈光参差大于300的眼镜加工标准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关注?这项标准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何影响?接下来,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让我们先从概念入手,解释一下屈光参差大于300的含义。

通俗地说,屈光参差是指双眼眼睛成像不在同一点上,即眼睛成像不准,导致人无法清晰地看到物体。

而屈光参差大于300意味着眼睛成像的误差超过了300度,这就需要通过眼镜来进行矫正。

这也可以解释为近视、远视或散光等眼睛问题。

对于眼睛屈光参差大于300的人群来说,眼镜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

这使得眼镜加工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眼镜加工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视力矫正的效果和舒适度,甚至与患眼病的风险息息相关。

另眼镜加工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才能确保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视力健康。

对于眼镜加工标准的要求,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考量。

首先是眼镜的材质与工艺。

眼镜的镜片材料应该选择优质、无色差、无畸变的材料,如树脂镜片或者玻璃镜片。

而加工工艺则需要精湛、精细,确保给用户带来清晰的视觉效果。

其次是配镜的准确性。

正确的屈光度和瞳距等参数的设置,需要通过专业、精准的测量和计算,保证眼镜能够完全符合用户的视力矫正需求。

最后是舒适度和品质。

镜架的选材和设计、鼻托和镜腿的舒适度,都会影响用户的佩戴感受,因此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眼镜行业对于屈光参差大于300的眼镜加工标准的重视是必然的。

高标准的眼镜加工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用户的视力问题,还能够降低患眼病的风险,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我们也应该从消费者角度出发,选择那些符合标准的眼镜产品,并且保持眼睛的健康。

在我个人看来,眼镜加工标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眼睛作为人们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对于保障人们的视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屈光参差及其验配

屈光参差及其验配

屈光参差及其验配屈光参差是由于双眼发育速度不同而引起的,它是导致斜视、弱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屈光参差的成因及类型分析做出相应的以配镜为主的解决方案。

标签:屈光参差;验配一、屈光参差的成因在人类眼球在发育过程中,眼轴长度在逐渐增加,伴随角膜和晶状体逐变扁平,故远视度数在不断减轻,而近视的度数在不断进展,如果两眼的发展进度不同,就可能引起屈光参差。

除发育因素外,外伤或角膜病变、白内障手术后等亦可引起屈光参差。

基本上两眼存在轻微的屈光参差是极为普通的现象。

二、屈光参差的症状1.呈现交替视症候。

多为一眼正视或轻度远视,另一眼近视。

当其视远距离物体时,以其正视或远视眼视之,视近距离时,则用近视眼视之,如此互相交替而视,很少用调节,因而不出现视疲劳症状。

2.单眼视症状。

若两眼屈光参差甚大,则视物只用视力较好的眼,成为单眼视,另一眼被抑制废用,进而产生废用性弱视。

3.斜视。

屈光参差本身不会引起斜视,大多是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致废用性斜视。

些种类型的弱视是由于屈光度高的一眼长期未被使用所引起,若在幼年时予以屈光缺陷的纠正,并使之坚持适应训练,努力使用保留的那部分视力,大多数病例的斜视是可以预防的。

三、屈光参差的验配(一)12岁以下儿童屈光参差患者应尽早发现和矫正①幼儿为远视性屈光参差者,应立即开具全部矫正镜处方,即使双眼屈光参差相差较大,因其适应力强,也应试戴全部矫正镜片。

②儿童屈光参差者如已出现弱视或有弱视倾向,立即予全部矫正镜,再行弱视治疗。

③儿童如系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一眼正视,一眼近视,患儿生活学习无不适,也仍应配戴获最佳视力的矫正近视镜,防止发生眼位异常,出现单眼抑制。

儿童出现屈光参差和任何程度弱视的矫正应做到尽早,因为随着年龄的发展,其双眼视及视力的矫正通常会产生困难。

因弱视儿童适应能力强,有可能用框架镜矫正较大屈光参差,并且很快适应。

所以,其配镜原则是尽量予以全矫,以保证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图像,尽可能地刺激其双眼视功能的建立,防止弱视或抑制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球镜柱镜
病理性屈光参差
等效球镜等效球镜为球镜度数加二分之一的散光度数
屈光参差的病因
•近视在发展过程中两眼眼轴的延长程度不一样则出现屈光参差(主要原因)•外伤,角膜病变、晶体手术后出现的屈光参差
–单眼圆锥角膜等、单眼白内障手术术后度数设计不一样
50
12
配戴隐形眼镜
•戴隐形眼镜能缩小双眼的不等像,是屈光参差的最佳选择,特别是单眼无晶体眼患者
–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适合长期配戴患者
–软性隐斜眼镜,适合偶尔配戴,如果需要长期配戴者可以选择硅水凝胶的镜片
–角膜塑形镜,单眼近视患者且度数不高的情况下可使用,不适合远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