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屈光参差配镜的方法和原则

合集下载

屈光参差及配镜原则

屈光参差及配镜原则

球镜柱镜
病理性屈光参差
等效球镜等效球镜为球镜度数加二分之一的散光度数
屈光参差的病因
•近视在发展过程中两眼眼轴的延长程度不一样则出现屈光参差(主要原因)•外伤,角膜病变、晶体手术后出现的屈光参差
–单眼圆锥角膜等、单眼白内障手术术后度数设计不一样
50
12
配戴隐形眼镜
•戴隐形眼镜能缩小双眼的不等像,是屈光参差的最佳选择,特别是单眼无晶体眼患者
–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适合长期配戴患者
–软性隐斜眼镜,适合偶尔配戴,如果需要长期配戴者可以选择硅水凝胶的镜片
–角膜塑形镜,单眼近视患者且度数不高的情况下可使用,不适合远视。

浅述验光配镜处方应注意的方面及几项原则

浅述验光配镜处方应注意的方面及几项原则

浅述验光配镜处方应注意的方面及几项原则俞铭元验光配镜是矫正眼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使患者配上一副合适的眼镜,验光师必须懂得与验光有关的眼屈光学、眼科学、眼镜光学和隐形眼镜学等知识,还必须掌握验光配镜处方的技巧,在实际的工作中,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我们在验光过程中,切不能将验光试镜结果作为唯一的验光配镜处方,应根据各患者对远、近视力的试镜效果和行动感受及配镜用途等因综合考虑,对球镜、柱镜的增减,使患者配镜后感觉舒适视觉清晰。

一、我们在开写验光配镜处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健康状况,从年龄上我们可以基本判断有否老视现象,从职业上可知其工作学习环境和用眼程度,从健康状况上可以了解影响视功能的疾病(如糖屎病、高血压、眼疾史等),以估计其所需的调节范围和影响视力的发病因素。

2•注意了解患者验光配镜的真实目的与要求、心理状况、生活中用眼习惯,针对患者的配镜目的,是以看远为主,还是以看近为主又有因工作学习之需远近兼顾,还是需配隐形眼镜等,对个别患者担心屈光度增加后,戴镜会越来越深的心理因素,应给予准确的解释与疏导,提出合理建议。

3. 注意检查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眼位,检影度数和试镜时矫正视力最佳的屈光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进行比较分析,以判别其调节紧张度的强弱及睫状肌的张力,估计出所能接受并能长期戴用的屈光度,以免出现配镜后不适现象。

4•注意了解患者的戴镜史和旧镜处方及测量旧镜度数,对原有的眼镜进行比较,如清晰度,满意度,舒适度等,对球柱镜、轴向差异较大的需反复比较,在矫正视力或舒适程度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处方时一定要向患者交待清楚,戴镜后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使之配合克服,患者同意后方能处方。

5•注意和掌握患者屈光不正的性质和配镜目的后,我们在处方时要尊重患者的主观要求,不要把验光师的主观意向强加于患者。

因眼疾或其它疾病影响验光原因的,在不明了病因的情况下,不要草率下结论(可请医生帮助检查),以免患者产生心理上的情绪障碍,影响配镜效果。

屈光不正之近视眼分析和配镜矫正方法及案例

屈光不正之近视眼分析和配镜矫正方法及案例

近视及配镜原则
近视眼的定义
•近视眼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
近视的流行病学
近视发病率高,近10亿人近视
近视的病因
•遗传
–近视的遗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遗传指数为50%~65%
–同一国家不同人种近视发病率不同,亚裔人种近视发病率高,黑人近视发病率低•环境因素
–长时间、近距离工作
•近视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遗传因素可能是近视发生的生物学基础,而环境因素的介入可能促使这一因素表现出来的主要原因
•近视的发病学说:
–调节学说—眼压增高学说
–巩膜营养学说—眼内肌功能不全学说
–周边屈光学说—眼外肌学说
•眼轴延长
•屈光系统的屈光力过强
•分类:按一定指标把事物分开•近视的分类指标:
–按度数
–按屈光成分
–按病理
–按调节是否参与
–……
•轻度近视:-3.00D及以下的近视
•中度近视:-3.00D~-6.00D(含-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
•轴性近视:
–眼轴延长导致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见于大部分近视和病理性近视,(1mm=-
3.00D)
•屈光性近视:
–曲率性近视:角膜或晶状体曲率半径减小
–屈光指数性近视:如晶状体密度增加
–屈光度计算公式F=(n1-n2)/r
眼轴的延长
轴性近视,屈光系统的屈光力相同,眼轴长度不同,导致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屈光参差大于300加工眼镜标准

屈光参差大于300加工眼镜标准

屈光参差大于300加工眼镜标准作为眼镜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屈光参差(也称为屈光度差)大于300的眼镜加工标准备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那么,屈光参差大于300的眼镜加工标准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关注?这项标准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何影响?接下来,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让我们先从概念入手,解释一下屈光参差大于300的含义。

通俗地说,屈光参差是指双眼眼睛成像不在同一点上,即眼睛成像不准,导致人无法清晰地看到物体。

而屈光参差大于300意味着眼睛成像的误差超过了300度,这就需要通过眼镜来进行矫正。

这也可以解释为近视、远视或散光等眼睛问题。

对于眼睛屈光参差大于300的人群来说,眼镜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

这使得眼镜加工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眼镜加工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视力矫正的效果和舒适度,甚至与患眼病的风险息息相关。

另眼镜加工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才能确保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视力健康。

对于眼镜加工标准的要求,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考量。

首先是眼镜的材质与工艺。

眼镜的镜片材料应该选择优质、无色差、无畸变的材料,如树脂镜片或者玻璃镜片。

而加工工艺则需要精湛、精细,确保给用户带来清晰的视觉效果。

其次是配镜的准确性。

正确的屈光度和瞳距等参数的设置,需要通过专业、精准的测量和计算,保证眼镜能够完全符合用户的视力矫正需求。

最后是舒适度和品质。

镜架的选材和设计、鼻托和镜腿的舒适度,都会影响用户的佩戴感受,因此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眼镜行业对于屈光参差大于300的眼镜加工标准的重视是必然的。

高标准的眼镜加工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用户的视力问题,还能够降低患眼病的风险,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我们也应该从消费者角度出发,选择那些符合标准的眼镜产品,并且保持眼睛的健康。

在我个人看来,眼镜加工标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眼睛作为人们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对于保障人们的视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屈光参差及其验配

屈光参差及其验配

屈光参差及其验配屈光参差是由于双眼发育速度不同而引起的,它是导致斜视、弱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屈光参差的成因及类型分析做出相应的以配镜为主的解决方案。

标签:屈光参差;验配一、屈光参差的成因在人类眼球在发育过程中,眼轴长度在逐渐增加,伴随角膜和晶状体逐变扁平,故远视度数在不断减轻,而近视的度数在不断进展,如果两眼的发展进度不同,就可能引起屈光参差。

除发育因素外,外伤或角膜病变、白内障手术后等亦可引起屈光参差。

基本上两眼存在轻微的屈光参差是极为普通的现象。

二、屈光参差的症状1.呈现交替视症候。

多为一眼正视或轻度远视,另一眼近视。

当其视远距离物体时,以其正视或远视眼视之,视近距离时,则用近视眼视之,如此互相交替而视,很少用调节,因而不出现视疲劳症状。

2.单眼视症状。

若两眼屈光参差甚大,则视物只用视力较好的眼,成为单眼视,另一眼被抑制废用,进而产生废用性弱视。

3.斜视。

屈光参差本身不会引起斜视,大多是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致废用性斜视。

些种类型的弱视是由于屈光度高的一眼长期未被使用所引起,若在幼年时予以屈光缺陷的纠正,并使之坚持适应训练,努力使用保留的那部分视力,大多数病例的斜视是可以预防的。

三、屈光参差的验配(一)12岁以下儿童屈光参差患者应尽早发现和矫正①幼儿为远视性屈光参差者,应立即开具全部矫正镜处方,即使双眼屈光参差相差较大,因其适应力强,也应试戴全部矫正镜片。

②儿童屈光参差者如已出现弱视或有弱视倾向,立即予全部矫正镜,再行弱视治疗。

③儿童如系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一眼正视,一眼近视,患儿生活学习无不适,也仍应配戴获最佳视力的矫正近视镜,防止发生眼位异常,出现单眼抑制。

儿童出现屈光参差和任何程度弱视的矫正应做到尽早,因为随着年龄的发展,其双眼视及视力的矫正通常会产生困难。

因弱视儿童适应能力强,有可能用框架镜矫正较大屈光参差,并且很快适应。

所以,其配镜原则是尽量予以全矫,以保证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图像,尽可能地刺激其双眼视功能的建立,防止弱视或抑制的发生。

屈光参差配镜的方法和原则模板

屈光参差配镜的方法和原则模板

天津市职业技能鉴定技师论文屈光参差的原理及配镜原则*****身份证号:120224************准考证号:所在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屈光参差的原理及配镜原则摘要:屈光参差是指两眼的屈光度不相对称,不论是屈光性质不同还是屈光度数不等都称为屈光参差。

常见其形成的原因是在眼球发育过程中远视度数在不断减轻,而近视度数在不断发展,两眼的进展程度不同而致。

如屈光参差导致双眼融合异常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双眼视功能,所以对于有影响融合功能的屈光参差一般应做相应的处理。

一、定义两眼存在轻微的屈光参差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不过两眼屈光参差低于1.50D为生理现象,一般可完全靠配镜解决。

当屈光参差超过2.50D以上为高度屈光参差。

由于视网膜上物像大小相差悬殊,发生融合困难,难以形成立体视觉。

而且常规配镜矫正两眼超过2.50D时,患者常有头晕、眼胀、视地面不平,严重者伴有恶心等,以致无法接受,所以以往配镜矫正屈光参差时多采用照顾低度数或视敏度高的一眼,而度数高的或视敏度差的一眼不全矫正。

这样高度屈光参差的人,如果长期配戴一眼不全矫正的眼镜,不但不能获得最佳视力,而且易患视疲劳等综合症,重者易产生交替视力,或单眼视力。

交替视力是两眼自行交替使用其中一只眼,如两眼是近视,看近时用度数高,看远时用度数低的。

单眼视力是两眼中仅依赖视敏度高的一眼行使功能,另一眼逐渐废用并产生弱视,且易呈外斜。

二、屈光参差的原因(一)远视的消退:1、由眼轴发育不平衡引起屈光参差:出生时,平均眼轴长为17.9mm,但角膜和晶状体有较强屈光力(即曲率半径较小),这时的平均屈光不正为远视+1.50D,在3岁时,眼轴长为23mm,屈光不正为远视+2.00D,从3~14岁,眼轴长只增加1mm,但伴随角膜和晶状体变扁平,使屈光力和眼轴长之间获得脆弱的平衡,在小孩眼轴增长过程不平衡,即引起屈光参差。

2、远视的小孩,由于年龄增长,眼轴长增加,远视有消退的趋势,如果两眼远视消退不平衡,引起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对于双眼度数相差过大的情况,优先选择使用角膜接触镜进行矫正。

因为角膜接触镜不会像框架眼镜那样出现放大率的差异,所以不会引起重影。

2. 如果必须配戴框架眼镜,双眼的屈光不正度数差距应控制在300度以内。

如果双眼度数相差过大,需要选择配戴角膜接触镜。

3. 在配镜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对镜片度数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如果低度眼不足1.5度,可以不等值下加;如果一只眼视力很差,只要有光感,也需要正常下加,以防止产生视疲劳及症状。

4. 对于一眼正视一眼近视的情况,完全矫正后可以不等值下加。

例如,读书写字时,近视眼可以下加2.50度,正视眼下加1.00度可以预防近视度发展和屈光参差扩大。

5. 对于一眼正视一眼远视的情况,完全矫正后可以不等值下加,远视眼只要有光感就应正常下加,正视眼下加1.50度,减少视疲劳。

以上是屈光参差配镜的一些原则,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验光师。

验光技师论文:浅谈屈光参差的验光及矫正原则

验光技师论文:浅谈屈光参差的验光及矫正原则

验光技师论文:浅谈屈光参差的验光及矫正原则本文主要通过对屈光参差形成的原因、分类及其症状表现的进行了阐述,表明了屈光参差在屈光不正中很普遍但也和重要。

屈光参差要及早发现及早矫正,避免引起弱视和斜视的发生。

通过几个验光的实例的介绍,提出了矫正屈光参差的几个原则。

关键词:屈光参差,融像,视疲劳,调节,融合功能论文主题:在日常的双眼屈光验光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左、右两眼的屈光不正程度完全一样的人非常少,绝大多数人屈光不正都有差别。

即使是屈光不正的性质相同、度数接近的患者通过矫正后表现出来的视力状态也不完全一样。

总之,屈光参差是验光配镜中一种非常普遍、需要重视的屈光异常现象。

为了能对双眼屈光参差进行正确的验光和合适的矫正,从事验光配镜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双眼屈光参差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验配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双眼屈光参差的验光配镜中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屈光参差的概述(一)屈光参差的定义:屈光参差又称屈光不等。

双眼屈光状态不相等,不论屈光的性质或屈光不正度数的不同,均称屈光参差。

双眼球镜或柱镜屈光度的差异<1.00 D 称为生理性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的差异球镜<2.50或者柱镜<1.50 D,因患者能够通过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调整,克服双眼影像不等带来的视干扰症状,故称为代偿性屈光参差。

若双眼屈光度的差异球镜≥2 .50D或者柱镜≥1.50 D,则会有诱发双眼影像不等带来的视疲劳和视觉干扰的倾向,故称为病理性屈光参差.理论上,双眼屈光度每相差0.25D,双眼视网膜影像的大小就会相差0.5%,如双眼视网膜影像大小相差超过5%,则中枢无法将二者融合,所以2.50D是两眼屈光参差理论上的最大耐受度。

(二)屈光参差的分类:1.单纯性屈光参差又称绝对性屈光不等。

即一眼为正视,另一眼为近视或远视、散光者,包括单纯近视参差、单纯远视参差、单纯散光性参差。

(1)单纯性近视参差又称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

即一眼为正视,而另一眼为近视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度屈光参差配镜的方法和原则
屈光参差是指两眼的屈光度不相对称,不论是屈光性质不同还是屈光度数不等都称为屈光参差。

其形成的原因是在眼球发育过程中远视度数在不断减轻,而近视度数在不断发展,两眼的进展程度不同而致。

两眼存在轻微的屈光参差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不过两眼屈光参差低于1.5D为生理现象,一般可完全靠配镜解决。

当屈光参差超过2.5D以上为高度屈光参差。

由于视网膜上物像大小相差悬殊,发生融合困难,难以形成立体视觉。

而且常规配镜矫正两眼超过2.5D时,患者常有头晕、眼胀、视地面不平,严重者伴有恶心等,以致无法接受,所以以往配镜矫正屈光参差时多采用照顾低度数或视敏度高的一眼,而度数高的或视敏度差的一眼不全矫正。

这样高度屈光参差的人,如果长期配戴一眼不全矫正的眼镜,不但不能获得最佳视力,而且易患视疲劳等综合症,重者易产生交替视力,或单眼视力。

交替视力是两眼自行交替使用其中一只眼,如两眼是近视,看近时用度数高,看远时用度数低的。

单眼视力是两眼中仅依赖视敏度高的一眼行使功能,另一眼逐渐废用并产生弱视,且易呈外斜。

根据两眼的屈光的性质,将屈光参差分为:
1、单纯性远视或近视屈光参差:一眼正视,另一眼近视或远视。

2、复性远视或近视屈光参差:两眼都是远视或都是近视其度数不等,也称同种屈光参差。

3、单纯散光性屈光参差:一眼正视,另一眼散光。

4、复性散光性屈光参差:两眼都有散光,程度不等。

5、混合性屈光参差:一眼为远视,另一眼为近视,也称异种屈光参差。

由于两眼的调节作用是相等的,出现屈光参差致使两眼成像不能同样清晰,难以维持两眼单视。

加之配戴框架眼镜其度数高时,有三棱镜作用:视物会发生移位、偏位、偏斜,视物更加困难。

为改变这些情况,我院眼科眼镜门市,近来采用隐形眼镜与框架组合给高度参差者配戴,取得让患者与医生都满意的效果。

此法不仅缩小了相差的悬殊,降低了三棱镜作用,减少物像移位、偏斜,还减轻眼镜的重量和戴镜人的负担,达到了屈光参差全部矫正,维护患者应有视力的效果,从而提高其工作、生活、学习能力,为他们展现最真实的世界,同时也抹去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缺憾。

具体方法是给度数高的眼睛配戴隐形镜,其度数为能将两眼参差降至1.5—2.0D以下。

如某人:右眼高度近视-10.0D;左眼近视-4.0D,两眼单眼配足度数矫正视力都为5.0,若配框架镜无法形成双眼共视,而将比左眼大6.0D的度数换成-5.5DS软性隐形镜,外配双眼-4.0DS框架镜后,双眼矫正视力都到5.0,外配镜无屈光参差又达到了两眼镜片重量相等,更重要的是双眼视物自然舒适。

当然两眼都为球镜可全用隐形镜去矫正。

而两眼是散光性屈光参差,用隐形镜和框架镜组合,便显其独到的优势。

又如一青年教师到眼科就诊时诉:“以往在几个地方,无论怎么配,从未看到正常视力。

”该教师原配框架镜右眼-8.0DS时,视力4.4;左眼-8.0DS,视力4.5;经详细查其右眼近-13.0D,逐渐给其增加试片度数到-13.0DS时,视力达到正常5.0;左眼-7.5DS-2.5DC×70度,试片给足后视力也到5.0。

应用隐形镜和框架镜组合:取右眼度数9.0D换成-8.0DS,取左眼度数5.5D换成-5.0DS软性隐形镜,外配一副右眼-4.0DS,左眼-2.0DS-2.5DC×70度的框架镜,双眼矫正至5.1。

清晰、轻巧、视物自然不失真,无论只用隐形镜或单用框架镜都无法比拟的。

当然这二例还可用其它度数软性隐形镜与框架镜组合。

临床选择并不绝对,视具体情况而言。

不过在临床的实际配镜工作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12岁以下儿童,应尽早矫正其全部屈光不正,巩固其双眼视力,防止斜视和弱视的出现和发展。

2、成人有双眼单视的可全部矫正。

3、有交替视力并伴有视疲劳的青年人可予以全部矫正,若为老年人,无视力疲劳的可不予全部矫正。

4、应同时进行,周密的眼肌平衡检查,凡有隐斜后肌力不平衡者均应酌情给予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