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复习与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知识点

信息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复习重点

信息技术复习重点

信息技术复习重点第一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1.1探索信息的真谛1.1.1信息1.什么是信息就一般意义而言,信息可以理解成消息、情报、知识、见闻、通知、报告、事实、数据等等。

信息的传播过程是???1.1.3香农对信息的定义香农认为:信息是有秩序的量度,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消除或减少。

信息是对组织程度的一种测度,信息能使物质系统有序性增强,减少破坏、混乱和噪音。

香农提出:信息的传播过程是“信源”把要提供的信息经过“信道”传递给“信宿”,信宿接收这些经过“译码”的信息符号的过程。

信道是在物理线路上划分的逻辑通道。

在香农确定信息量名称时,将热力学中的“熵”的概念应用到信息领域。

一个系统的熵就是它的无组织程度的度量。

香农是现代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信息论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于狭义信息论没有解决信息的语义问题和有效性问题。

1.1.6 数据、消息、信号与信息的区别1.数据数据是对客观实体的一种描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和数据的区别可以理解为:数据是未加工的信息,而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以后的能为某个目的使用的数据,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或诠释。

数据可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种形式。

2.消息信息论的先驱哈特莱认为信息是包含在消息中的抽象量,消息是具体的,其中蕴含着信息。

按照香农理论,在通信过程中,信息总是经过编码(符号化)成为消息以后,才能经由媒介传播的,而信息的接收者收到信息后,总是要经过译码(解读)才能获取其中的信息的。

3.信号把消息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物理量,这种物理量称为信号。

信号是数据的电磁或光脉冲编码。

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1.2信息科学1.2.1 信息科学的产生与定义信息和控制是信息科学的基础和核心。

什么是信息科学:信息科学以香农创立的信息论为理论基础,以现代科学方法论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研究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为主要内容、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作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基本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这是信息科学有别于一切传统科学最基本的特征。

信息技术第一册基础知识复习大全

信息技术第一册基础知识复习大全

信息技术第一册基础知识复习大全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 信息及其特征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P22.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P23.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传递性、时效性、价值性1.2 信息的编码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

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电脑之父)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8.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

如(110101)2=1*25+1*24+1*22+1*20=5310.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

如13=( 1101 )2字符编码1.American Standard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27=128种编码。

2.具体请见书本P6页。

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如(1)已知“A”的ASCII值为65,问“C”的ASCII值为多少?答:“C”的ASCII值为65+2=67。

(2)已知“A”的ASCII值为(1000001)2,问“C”的ASCII值的二进制值为多少?答:=1000001+1+1=10000111.2.3汉字编码1.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65536个代码。

高一第一学期信息科技第1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考纲整理

高一第一学期信息科技第1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考纲整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信息概念1.人类社会三大资源:物质、能源、信息2.信息的作用: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香农3.信息的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4.信息的载体:文字、声音、图象、声音、视频等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承载文字、声音、图象、声音、视频等数据的物质也是信息的载体。

第二节信息与数字化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进行运算和存储——冯·诺依曼信息的数字化:把各种形式的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形式的过程,又称为信息的编码。

一、进位计数制:简称进位制,是按进位方式实现计数的一种规则。

(二)不同数制的转换:1.十进制转成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除以*取余,逆序排列(1)十进制转成二进制例:(46)10=(101110)2(2)十进制转成八进制例:(46)10=( 56 )8(3)十进制转成十六进制例:(46)10=( 2E )162.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按权展开求和(1)二进制转成十进制例:(101110)2=1*25+0*24+1*23+1*22+1*21+0*20=32+8+4+2=46(2)八进制转成十进制例:(56)8=5*81+6*80=40+6=(46)10(3)十六进制转成十进制例:(2E)16=2*161+14*160=32+14=(46)103.二进制转换成八进制、十六进制:3位(4位)变1位(1)二进制转成八进制:把二进制数从低位到高位按3位一组划分,每组用1位八进制数表示,高位不足3位二进制数的,可以用“0”补齐。

例:(101110)2=( 56)8(2)二进制转成十六进制:把二进制数从低位到高位按4位一组划分,每组用1位十六进制数表示,高位不足4位二进制数的,可以用“0”补齐。

例:(101110)2=(2E)164.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成二进制:1位变3位(4位)(1)八进制转成二进制:把每个八进制用3位二进制表示例:(56)8=(101110 )2(2)十六进制转成二进制:把每个十六进制用4位二进制表示例:(2E)16=(101110)2二、信息编码(一)英文字符的编码(1)包括:控制符34个、阿拉伯数字10个、大小写英文字母各26个、标点符号和运算符32个。

高中信息技术 会考 知识点梳理

高中信息技术 会考 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的基本概念:载体承载的内容才是信息,载体形式包括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信息与物质、能量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态;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2、信息的基本特征①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飞鸽传书);②共享性(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③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④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⑤价值相对性(信息价值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⑥时效性(老黄历看不得红灯停,绿灯行);⑦真伪性(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

二、信息技术及其影响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新华词典》)。

①微电子技术(基础);②计算机技术(核心);③通信技术(桥梁);④传感技术(感官扩展)。

2、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视电话、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专家网上会诊、网上购物等。

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重大变革)①语言的产生和应用;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④电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⑤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①多元化;②网络化;③多媒体化;④智能化;⑤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积极影响: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对人们学习生活的影响。

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对人们身心健康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一、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事物本身、他人、媒体)→采集信息→保存信息(分类保存)2、采集信息的方法:检索媒体(阅读书刊、收看电视、搜索网页等);与他人交流(听讲座、请教专家等);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观察、实验、调查等)。

信息技术必修各章节会考复习知识点

信息技术必修各章节会考复习知识点

信息技术必修会考复习知识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什么是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人类赖以生存的三代基础资源:信息物质与能量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

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

(注意:一张画报、一张光盘本身不是信息,但它所蕴含的内容是信息。

各门学科知识、指挥交通红绿灯信号也是信息。

)2. 信息的主要特征◇真伪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传递性3.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技术的最根本基础。

4. 信息技术的历史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5.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代。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复习要点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复习要点

★★★上机操作注意事项:一看清考试日期时间,提前15分钟到场等候,千万不要迟到;二带准考证、身份证;三做操作题时仔细看清题目,操作题一次性从头做到尾,一定要存盘;四不要早交卷,做完一定要检查。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复习要点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2、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提出“信息就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物质、能量是人类所必须得三大资源。

3、利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4、信息的重要特征:①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②共享性(一人计短,二人计长)③依附性和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④时效性(老黄历看不得)⑤价值相对性(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⑥真伪性(空城计、减灶退兵)5、信息技术(IT)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

6、信息技术的五次发展历程: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应用;第二次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第三次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第四次是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第五次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7、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①多元化;②网络化;③多媒体化;④智能化;⑤虚拟化。

8、计算机辅助技术(CAD)【第二章信息的获取】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2、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信息采集有不同的方法:①通过检索媒体采集信息;②通过与他人交流采集信息;③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计算机是以文件的扩展名来判断其类型的,其图标也会因文件类型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4、信息的存储格式文字.txt .doc .pdf .htm/.html图形图像.jpg .bmp .gif动画.gif .swf声音.wav .mp3 .mid .wma视频.mpg .rm/.rmvb .mov .avi .wmv5、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方法:①直接访问相关信息网页;②使用搜索引擎;③直接访问在线数据库;④使用BBS论坛。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与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日常的交流沟通、工作学习,还是娱乐休闲,都离不开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点。

一、信息的定义与特征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是信息。

信息可以被理解为对事物状态、特征和变化的描述。

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存在,如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等。

例如,当您听到天气预报说明天会下雨,这就是一条信息;您在书中读到的知识、在手机上看到的新闻,也都是信息。

信息具有几个重要的特征。

首先是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其次是依附性,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存在和传递,比如语言依附于声音、文字依附于纸张或电子设备。

信息还具有时效性,有些信息在特定的时间内才有价值,过了这个时间可能就不再有用。

此外,信息还具有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和可处理性等特征。

二、信息的获取要获取信息,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常见的信息获取渠道包括:通过感官直接观察周围的环境,比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利用各种媒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与他人交流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通过对话、询问、讨论等可以获得他人所拥有的信息。

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并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收集。

同时,还需要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鉴别,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信息的加工与处理获取到的原始信息往往不能直接满足我们的需求,需要进行加工和处理。

信息加工包括对信息的分类、整理、分析、综合等操作。

通过这些处理,可以使信息更加有条理、更有价值。

例如,我们对一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分、排名等,这就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在处理信息时,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如计算机软件、统计方法等。

四、信息的存储为了方便以后使用和查询,我们需要对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存储。

信息存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传统的纸质存储,如书籍、文件等;也有现代的电子存储,如硬盘、光盘、云存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 信息及其特征1.1.1 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1.1.2信息的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信息是通过文字和纸张等信息载体来传递的。

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需要载体,载体本身不是信息。

)2.价值性:(相对)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经过加工.处理,特别是经过人的分析.综合和提炼,使信息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3.传递性4.共享性5.时效性:人们总是要及时掌握最新的.有用的信息。

6.真伪性1.2 信息的编码在计算机领域,“代码”两个字具有特指性,指由“0”.“1”(基本数码)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

1.2.1 二进制代码的特征(1)有两个基本数码:0.1(2)采用逢二进一的进位规则(3)每个数码在不同的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进制的转换1.二进制转十进制 {按权位展开相加}2.十进制转二进制 {除2取余,逆序输出}3.十六进制转十进制 {按权位展开相加}4.十进制转十六进制 {除16取余,逆序输出}5.十六进制转二进制 {逐位肢解,1数4位} 注:(十六进制整数上的每一位数都对应着一组4位二进制数,如果转换后不足四位,在转换后的数字前边补0,凑足4位。

如果遇到最左端一组最前端有0则把最前端的0省去不写。

)6.二进制转十六进制 {4位1数,逐组转换}注:(二进制整数上的每4位数可以划分成一组都对应着一位十六进制数,所以转换时可以把二进制数的整数部分自右向左每4位数分成一组,最左端一组不足4位部分前面用“0”补足)*{0~7 :最高位“0” 8~F:最高位“1”}*占一个字节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字符编码是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该编码使用7位二进制数,由128个代码组成(码值范围为0~127)* 计算机存储器在存放ASCII码时,占用一个字节(byte)(二进制8位)的右边七位,最左位用“0”填充1.2.3 汉字编码*{最高位都用“1”表示}*占2个字节1.汉字输入:一类是自动识别方式(汉字字形的自动识别和汉字语音的自动识别)另一类就是将汉字编码输入,这种用来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按照汉字的字音特征编码,称为音码(如智能拼音码)按照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征编码,称为形码(如五笔字型码)以字音为主,辅以字形特征的编码,称为音形码以字形为主,辅以字音特征的编码,称为形音码2.交换码:为了方便各种数字系统(不仅是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汉字信息的通信交换。

这种汉字信息交换用的代码又称为区位码,分94个区,每区包含94个位,构成一张94*94个单元的表格。

每个字符占一单元,因此每个字符都可以用其所处的“区号”(称为区码)和该区的“位号”(称为位码)来表示。

3.处理码处理码是计算机内部用于信息处理的汉字代码,也称汉字机内码。

汉字机内码的每个字节都大于128,而每个西文字符的ASCII 码值均小于128.4.字形码为了汉字的输出显示和打印,需要描述汉字的字形,汉字字形通常有两种表示方式:点阵方式和矢量方式【Excel知识点和操作过程】【Excel的基本概念】一个Excel工作簿由多个工作表(默认由三个工作表Sheet1、Sheet2、Sheet3)组成,工作表又由单元格组成。

Excel 工作簿97-2003版本的保存格式为.xls,2007以后的版本保存格式为.xlsx 。

工作表的操作:在某个工作表标签上单击鼠标右键,即可进行插入、删除、重命名、移动或复制工作表、修改工作表标签颜色等操作。

功能区选项卡功能区当前单元格编辑栏工作表标签【单元格的基本操作】G5表示该单元格位于G 列第5行;单元格区域G2:I4表示G 列至I 列和第2行到第4行所围成的单元格区域;单元格区域“G2:G4,I2:I4”表示“G2:G4”和“I2:I4”两个单元格区域。

选中单元格:选中一个单元格:单击该单元格。

选中单元格区域:单击该区域中的第一个单元格,然后拖至最后一个单元格。

选中不相邻的区域:选择一个单元格区域,按住Ctrl 的同时选择其他单元格区域。

选中行(列):单击行(列)标题可以选中一行(列),在行(列)标题间拖动鼠标可以选中多行。

选中工作表中的所有单元格:单击“全选”按钮。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可以选择插入单元格、行、列。

如果插入的是单元格,可以选择当前单元格右移或下移。

删除操作同理。

插入或删除行(列)也可以在行(列)标题上用鼠标右键进行操作。

鼠标右键完成。

,输入数字即可。

列宽操作同理。

如果某个单元格的列宽不够,可能变会占用显示在其它单元格或显示为“#####”类型。

格区域为一个单元格,内容为水平居中。

如果单元格区域中每个单元格都有内容,只保留最左上角的单元格的内容。

跨跃合并可以合并每一行的内容。

再次单击合并图标,就可以取消合并。

含起始值的单元格,拖动填充柄(右下角的小黑点)涵盖要填充的整个范围。

自动填充可以进行复制单元格、序列方式填充等操作,还可以自动填充计算公式(公式中的单元格会根据拖动位移量进行相应变化)。

择只粘帖为数值、公式、格式等。

变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对这个单元格进行绝对引用,格式为“$列号$行号”,如此在拖动产生的公式中对该单元格的引用不会变化。

以第1页图为例,I2单元格的公式应该写成“=G2/$G$5*100”,拖动填充I3和I4后,这两个单元格的公式分别被填充为“=G3/$G$5*100”和“=G4/$G$5*100”,公式中G5单元格为绝对引用。

【单元格格式设置】单元格格式的设置可以通过鼠标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在弹出的“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操作。

于一般数字的表示,可以设置小数位数。

货币可以在数字前面显示一个货币符号。

百分比格式将单元格中数值乘以100,并在数值后显示%符号。

输入数字作为文本使用时,需要先输入’(单引号)再输入数字。

也可以将单元格格式改为文本类型后再输入数字,这样就行标题列标题全选可以完成在数字前面显示数字“0”的操作。

、自动换行、文字方向等。

预置边框。

填充颜色。

【数据计算】学表达式以“=”号开头,由运算符(乘号“*”,除号“/”等)、函数和引用的相应单元格名称组成。

SUM()、求平均AVERAGE()、计数COUNT()、最大值MAX()、最小值MIN(),以上五个函数为最常用。

使用时先中要显示计算结果的单元格,输入“=”号,再输入上述函数,函数括号中输入单元格区域。

如在G5单元格中输入“=SUM(G2:G4)”,表示将G2:G4区域中的每个单元格中的数值进行相加,结果显示在G5单元格中。

需要注意的是Count()函数只能统计单元格区域中数值的个数。

【数据排序】对数据进行排序时,需选中需要排序的所有数据及其标题,在“数据”选项卡上的“排序和筛选”组中,单击“排序”,出现如下对话框。

以第1页图为例,如需按“同比增长%”进行降序排序,首先需选中单元格区域F1:I4,然后再进行排序操作。

【数据筛选】通过筛选工作表中的信息,可以快速查找满足条件的数据记录。

对数据进行筛选时,需选中要筛选的数据及其标题,在“数据”选项卡上的“排序和筛选”组中,单击“筛选”。

单击需要筛选的数据列中数据标题中的图标,会显示一个筛选器选择列表。

①筛选器选择列表中的排序功能与前文所讲的排序功能是一样的。

② 使用“搜索”框输入要搜索的文本或数字,并以此为筛选条件。

③ 此处列出所有从筛选数据列中找到的不重复值。

在此可以筛选出所有等于被勾选的值的数据记录。

④ 使用高级条件查找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记录。

“10个最大的值”可以筛选出最大(或最小)的前N 项(或百分之N )的数据。

如果要筛选的数据需要通过多个关键字进行筛选,可以先对其中一个数据列进行筛选,再进行另一个数据列的筛选。

【图表】选择制作图表的数据区域。

图中的所选的数据区域为A1:A4,D1:D4② 在“插入”选项卡上的“图表”组中,单击要使用的图表类型,然后选取图表子类型。

进行到这一步骤,图表已经生成了。

选中图表后,在功能区上就会出现“图表工具”选项卡。

③ 使用“图表工具”添加图表标题和数据标签等图表元素,以及更改图表的设计、布局或格式。

设计:可以更改图表的类型、数据区域、图表布局模板、图表样式模板、图表位置(将图表移动到其它工作表或新工作表)等。

布局:可以设置标题、坐标轴标题、图例、数据标签、模拟运算表等内容,还有坐标轴和网络线样式等。

格式:设置图表中的线条、文字等外观效果。

到Word 中进行粘贴,就可以将图表放入到Word 中。

将图表复制到图片编辑软件(画图、Photoshop 、Acdsee 等)中,再保存就可以将图表保存成图片。

①②③④① ② ③【Word知识点和操作过程】常用的字处理软件有Microsoft Word和WPS等【查找和替换】查找:可以批量查找文档中的关键字;替换:可以批量找到文档中的关键字并进行替换【自动更正】在Word的自动更正选项中,设置自动替换的关键词。

如键入的关键词为:),则自动替换成 。

自动更正有别于查找替换的地方是前者为自动替换,后者需要查找后再进行替换。

【文档的修订和批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