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略考 赵姓 家谱文献 2

合集下载

赵氏家谱

赵氏家谱

中文名: 赵 拼音: Zhào 姓氏起源: 出自赢姓,得姓始祖为造父 姓氏分布: 全国都有分布 郡望堂号: 半部堂历史名人: 赵匡胤、赵云、赵孟頫 家谱序言国家不可无史,地方不可无志,家族不可无谱。

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则可辩枝系、昭亲睦、别长幼。

是故,凡家修谱,旨在弘扬家风,继传家训;承先人优良之传统,励后代奋发之志气。

吃水不忘源头,望木而思根本家有谱,犹如水之清源不断,木之根本不失也。

考赵姓,本出自赢姓,形成于西周。

祖先伯益,始祖为造父。

伯益乃颛顼帝裔孙,舜赐姓赢。

造父为伯益之九世孙。

西周时,造父在桃林得骏马八匹,献于周穆王,并为周穆王驾驭马车,外出打猎,游玩。

一次西行至昆仑山,得见西王母,乐而忘返。

忽闻徐国徐偃王造反之急报,国事危,军情急,幸懒造父驾车,日驰千里,才得以及时返回镐京,发兵破徐,叛乱乃平。

为彰造父之功,周穆王赐赵城给造父,造父族自此史称赵氏。

至周穆王时,造父七世孙叔带离周仕晋,后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

战国初年,叔带十二世孙赵襄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赵襄之孙赵藉时,获周烈王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

赵氏, 原有族谱,因年久失传,慨为憾事。

今有赵公利祥,曾供职沧州检察院副检察长。

为人耿正,历有厚德,余引以为兄长。

离休谢任后,享天伦之乐之余,启修谱惠家之事,其举可赞。

历时年余,谱成,堪称一大功也。

此谱,追本溯源,分枝明晰,祖上之德得以昭彰,后世孝悌从此有序;且新撰家训,世代绵延,规范行为,昌族荣我荣,家耻我耻之风,弘扬良优,抵抑劣行,于赵氏一族,繁延生机,旺盛精神均可谓有大益也。

尊利祥仁兄嘱,敬草以上几行文字,是为序。

家谱编修赵姓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家谱,宋的《天水堂·赵氏族谱》把西汉名将营平侯赵充国世系的发展、演变做了详细的记载,在“汉传至宋系图”中列了一世祖赵充中至六十七世赵景雍,表明天水迁长安、又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至赵景雍时移居江南的历程。

赵氏家谱

赵氏家谱

趙氏家谱12山 西 洪 洞大 槐 树 处图片说明:寻根祭祖广场〄每年这里都要举办大典〄祭拜祖先图片说明:洪洞县是很多中国人的“根”34图片说明:这是古槐树所在地〄树已经在一次洪水中被冲走了图片说明:这是仿造的古代大槐5赵 氏 家 谱一、序言国家不可无史〄地方不可无志〄家族不可无谱。

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则可辩枝系、昭亲睦、别长幼。

凡家修谱〄旨在弘扬家风〄继传家训〄承先人优良之传统〄励后代奋发之志气。

吃水不忘源头〄望木而思根本家有谱〄犹如水之清源不断〄木之根本不失也。

我祖自建庙以来经访问族人〄从未见过文字性家谱记载。

为了便于族人了解我族过去历史〄从中学习先祖教导〄为使家族有谱、家谱世代相传〄启迪后人永不忘本〄激励后代奋发向上。

二零一零年初〄长门十三世孙金全、十五世孙文祥等人倡议〄为我族制作家谱留给后人。

据历史资料记载〄我先祖自明朝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从山西洪洞迁移后〄先漂泊与河南巩县口头村一带〄后迁荥阳〄在河阴西约十五里(耿家胡同)定居。

分散与陈铺头、段铺头、秦铺头、戚顶(牛口峪)、仓头、陈沟、高村等村。

(耿家胡同)后起名马寨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马寨村。

我先祖定居(耿家胡同)后〄臵有田地一段〄在官庄峪西边〄大头嶺处。

祖人开始了春种秋收〄四季耕耘〄发展生产〄兴家立业〄节日扫墓〄每岁祭祀〄年复一年的劳动人民艰苦生活。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光绪拾年九月间(公元一八八五年九月)〄本族内有不法之人〄蔑视族人〄暗地将大头嶺处土地卖掉〄引起共怒〄触犯众恶。

全族捐资〄齐心协力〄将不法之徒诉与公堂〄后官司胜诉〄将土地赎回。

光绪拾五年十月上旬(公元一八九零年十月上旬)〄勒石立碑〄警醒后人。

6先祖自明代迁马寨后〄同其他民族一样〄经历多次动荡和不安年代。

清朝腐败落后〄嘉庆时国势由盛转衰〄从道光年代起〄帝国主义接连入侵〄清朝政府割地赔款、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光绪时期〄政府似无主权可言〄国将不国〄民怨沸腾〄从雅片战争起〄大规模反帝反清斗争〄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风起云涌。

赵姓的起源与家谱

赵姓的起源与家谱

赵姓的起源与家谱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

发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晋国六卿之一。

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截至2014年总人口大约有2670万,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赵姓的起源与家谱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赵姓的起源与家谱分布地区甘肃天水郡,河南南阳郡,甘肃金城郡,江苏下邳郡,河南颍川郡。

历史来源「赵」姓起源「赵」姓出自「嬴」姓据「唐书」记载,上古东夷族首领伯益的第十三世孙造父,在周穆王时传说他曾取良马八骏,献与周穆王,周穆王乘这八匹骏马西巡狩猎。

来到昆仑山上,西王母在池设宴招待他,饮酒唱和乐而忘返,为周穆王御车,日趋千里,息徐偃王反叛,其后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既今山西省洪洞具北,其后为赵氏。

「百家姓」编与宋朝,皇帝的的姓氏是国姓,当然放在第一。

「百家姓」的第一句,「赵钱孙李」,「赵」指「权」,「钱」指「金钱」。

其起源有三:1、以金天氏少昊为源起。

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指出:“《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起族也,则秦、赵亦祖少昊氏。

”西周时,少昊之裔造父因功被赐于赵城,其后在战国时建立赵国,赵国亡后,子孙以国为氏。

2、为少数民族改赵姓而来。

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

3、赵宋王朝赐姓。

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

4、以国为姓。

造父的后代奄父,为周宣王御。

奄父生叔带,因周幽王无道,离开周王室去晋国,为晋文侯御。

这样,赵氏便进入晋国,后世事晋为大夫。

周威烈王时,列为诸侯,开国君主赵烈侯,是晋大夫赵衰的后代,战国时为七雄之一。

后被秦国所灭,赵国公族以原国名命姓,遂成赵姓。

得姓始祖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马能手。

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王而御之,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

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平定乱事,因功被赐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

赵氏家谱——精选推荐

赵氏家谱——精选推荐

赵氏家谱[莱芜文化] 发表于2012-1-15 08:27:55 |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国家纂史,地方撰志,家族修谱。

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可溯源流、辩支系、昭亲睦、别长幼。

是故,凡家修谱,旨在弘扬家风,继传家训;承先人优良之传统,励后代奋发之志气。

滔滔江河,必有其源;参天之树,亦有其根;天下人皆有其祖。

我赵氏一族,源远流长,三千多年来,赵姓繁衍日盛,踪迹遍及全球,为华夏十大姓氏之一。

周代有造父者,本黄帝后裔,为周穆王执御。

因助穆王平叛有功,封地赵城,因以为氏,乃为我赵姓始祖。

赵氏一族人才辈出,不乏立国帝君,辅国忠良;多有文韬武略之臣,精书通画之辈。

纵观华夏史册,赵姓文武业绩轰轰烈烈:赵籍建立赵国,为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一统华夏江山三百二十余载,历传帝君十八代;宋朝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誉;三国时期蜀国五虎上将赵子龙浑身是胆,号称常胜将军,妇孺皆知;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工书擅画,自成一体,为一代宗师;近代抗日英雄赵一曼,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名垂青史;为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血洒疆场的赵氏儿女更是不计其数,光是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将军军衔的就有二十五人之多。

凡此国之栋梁,忠勇将士,文元武魁,书画大家,皆我赵氏家族之荣耀,永存华夏之史册。

赵氏族人素有忠孝传家、尚义重情、修德蓄才之秉性。

然苦于历史久远、战乱频繁、迁徙不断,许多珍贵的家族资料业已散佚;现存谱牒世系或有漏代、拼凑之嫌,且各地、各族赵氏宗脉难叙。

故怆然不知所宗,焦灼尤甚。

今余积数年闲暇,辑史料、核人谱、聚众识、剔舛误,遽成此谱。

倘蒙各方家斧正,各宗亲接枝续叶,致使赵氏宗族形通神聚,则古树参天,生机盎然,幸甚至哉!湖南邵阳琴鹤堂赵品极(字明海)编辑二0一0年仲夏于麻阳本谱分为五部分:一远古部落:三皇五帝族谱(传说)二赵氏上古开基前远祖黄帝至造父世系(48世)三赵氏开基(得姓)后造父至赵嘉世系(31世)四赵氏天水堂赵嘉子赵公辅至赵植世系(38世)五赵氏族谱详载世系:赵植至赵抃至赵膺昌(桐川)世系(传18世)自黄帝(远古部落)至赵膺昌(元代1342年生)共传135代,膺昌公下传至今品字辈有22代宇宙混元。

「赵氏族谱与赵氏字辈阅读」

「赵氏族谱与赵氏字辈阅读」

赵氏族谱与赵氏字辈阅读2007-12-3011:59赵姓字辈ﻫ赵姓字辈具体有多少,又有多少分支,如果你也姓赵,你属于哪一支?请你在这里查对。

这里的内容来自网络资料的汇集没有商业的意图。

另外这有赵氏祠堂的许多对联,可供大家参考。

西平赵氏辈序为:“仲才恭凤之,天良景成增,殿启从名圣,尊严宜思齐,高远庆咸若,熙甫昭封题,传世振兴荣,福善尽登昌,观君培惠儒,文理济函光,锦琳育升茂,桢廉贺卫襄,硕权宏志顺,英敏贵端刚。

”ﻫ《山西沁水县赵姓族谱》老字派为:“忠、和、树、德,孝、友、传、芳”。

重点是“忠”、“孝”,目标是“德”、“芳”。

ﻫ《天水堂赵姓族谱》同治辛未年重修版老派字号为:以洪壬万庭,为子若卿成,荫必望显单,立良应之文。

《天水堂赵姓族谱》的续派二十字号:ﻫ添心常祜善,人贵自光宗,世业开宏远,英华庆国隆。

《慈溪鸿庄赵氏宗谱》载有其家族的百代行辈,号《百代歌》:ﻫ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昌期崇隆,尊显和易纯熙圣神文,ﻫ武卓荦英奇温良恭俭,仁敬孝慈持行瞻视动,作威仪纪纲法度礼乐,书诗切磋磨琢学问辨,思格致诚正修齐平治,疑丞辅弼明听翼为周,ﻫﻫ禹州市鸠山乡赵沟赵氏,据老辈们讲同郏县茨芭乡山头赵赵氏是一支,同属天水赵氏,辈谱为,光维有成,绍自之恒......遇如延增. ﻫ半部堂赵姓辈分:伍,银,在,如,永;公,兴,正,大,子;士,德,明,万,昌;延,治,景,从,懋…………ﻫ祖上是由山西省洪桐县老鸹窝到临西的,我家现在现有的家谱字辈是:福殿长书章英仲军,我大爷是“英”字辈的,我是“仲”字辈的。

ﻫ【赵姓宗祠通用联】ﻫ〖赵姓宗祠四言通用联〗ﻫ日联冬夏;雪梦罗浮。

ﻫ——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说春秋·贾季称赵衰为冬日之日;赵盾为夏日之日。

下联典说隋·赵师雄冬日过广东罗浮山遇一美人共饮,醉卧而醒,见身边乃梅树一株。

中令世泽;半部家声。

ﻫ——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ﻫ上联典说宋·赵普尝为中书令。

赵氏族谱,家谱文献

赵氏族谱,家谱文献

家谱文献--国联分享1、湖南益阳赵氏七修族谱二十五卷,首卷上、下册,末卷上、下册;(民国)赵昌明等主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2、太湖赵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3、太湖赵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清)赵家树主修;清同治庚午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4、上湘赵氏四修族谱八十四卷,首一卷、末十三卷;(民国)赵载兰主修。

5、资阳赵氏五修族谱二十卷;(民国)赵翼寰等主修。

6、湘潭洄溪赵氏六修族谱二十三卷;(民国)赵如芯、赵如成等主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7、衡山县赵氏八修族谱十卷;(清)赵宝璧等倡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8、衡山县赵氏九修族谱十卷;(民国)赵龙九等倡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9、赵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清宣统辛亥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10、北京赵氏家谱;赵宏恩;清乾隆二年刻本。

11、北京怀柔赵氏族谱四卷;(清)赵抱清,赵尔巽纂修;清宣统元年(1909年),刻本;北京,怀柔。

12、北京赵氏家谱不分卷;(清)赵宏恩纂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据清乾隆二年(1737年)刻本影印;北京。

13、南汇忠诚赵氏支谱,二卷;赵锡宝纂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铅印本;上海, 南汇。

14、青浦县赵氏家谱,一卷;赵鸿书纂修;民国二十四4年(1935年),铅印本;上海, 青浦。

15、东山赵氏家谱;赵名世修;道光二十一年,抄本;山西沁县。

16、云南宣威赵氏族谱,六篇;赵顺文主编;1998年;云南, 宣威。

17、赵洪氏宗谱,一卷;赵洪绳武纂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铅印本;浙江, 杭州。

中国百家姓——赵(家谱及辈分)

中国百家姓——赵(家谱及辈分)

中国百家姓——赵(家谱及辈分)赵姓家谱及辈分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赵姓迁徙不断、家谱遗失或战乱等诸多原因,同根同族四散分离,游离各地,至今仍无法找到根脉,不单是赵姓族人,各姓族人都应该存在同样的情况。

我个人认为,无论那个姓氏,'五百年前是一家'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像通过辨别小脚趾甲是不是两瓣的来确定自己是不是大槐树人一样。

湖北湖北省广水市赵氏字辈:文(仕)茂名成光祖德、家隆世永培宗功。

现广水市长岭镇赵家湾老祖宗墓碑上刻有字辈。

湖北宜昌夷陵赵家山赵氏字辈:'顺兴文成士,南宗国正天,开家传世远,普德庆年长'共20辈,但因16、17辈字破损不清,即:普德两字为猜估,所以公元1948年修谱时改为:'文成士南宗,国正天开家,传世远万年,新治日光华,积庆在祖德,发祥有鼎甲',按字辈分布推为太祖脉系,族中老人传为江西避祸至夷陵,现存有乾隆年间古墓碑一块。

湖北襄阳赵氏字辈:元亨利贞开昌运,仁义礼智发启祥,中正和平克大定,永建朝廷兴家邦。

湖北公安赵氏字辈:大国益之仕,世秉忠德全,立志承先泽,诗书继祖传,代远永佑启,家邦振万年。

湖北恩施州龙公《赵氏谱书(清)》载:(公父赵维,居黄州麻城孝感赵家湾,后公与其弟虎公迁河南汝宁县,明成化二年,即1446年,子德俊率其公与子辗湖南至湖北柳州城,即今恩施。

故开叶散枝以德公派起,郡堂为天水郡敦本堂。

)德万凤应,永宪(宗)单名,登承世兴,正学昌明,彦英志远,秀仕安仁,崇文尚武,光国显廷,诗书鸿启,景运维新,乾元开泰,大振家声。

湖北房县赵氏字辈:春连华堂,光大天良,洪仁永国,文子呈祥。

学书玉翔,相德辉扬,君庭风宇,恒运吉昌。

湖北利川字辈:中国今天梦,师子大文昌,继世朝廷有,显宇万休强。

湖北安陆字辈:赵德兴家,治国功臣,克定安邦,传宗有道,富贵荣华。

湖北省红安县赵氏:大朝春应文学克成家传忠厚世友贤能。

湖北省松滋市赵氏:成先业,吉善庆。

赵氏家谱

赵氏家谱

中文名: 赵拼音: Zhào姓氏起源: 出自赢姓,得姓始祖为造父 姓氏分布: 全国都有分布 郡望堂号: 半部堂 历史名人: 赵匡胤、赵云、赵孟頫家谱序言国家不可无史,地方不可无志,家族不可无谱。

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则可辩枝系、昭亲睦、别长幼。

是故,凡家修谱,旨在弘扬家风,继传家训;承先人优良之传统,励后代奋发之志气。

吃水不忘源头,望木而思根本家有谱,犹如水之清源不断,木之根本不失也。

考赵姓,本出自赢姓,形成于西周。

祖先伯益,始祖为造父。

伯益乃颛顼帝裔孙,舜赐姓赢。

造父为伯益之九世孙。

西周时,造父在桃林得骏马八匹,献于周穆王,并为周穆王驾驭马车,外出打猎,游玩。

一次西行至昆仑山,得见西王母,乐而忘返。

忽闻徐国徐偃王造反之急报,国事危,军情急,幸懒造父驾车,日驰千里,才得以及时返回镐京,发兵破徐,叛乱乃平。

为彰造父之功,周穆王赐赵城给造父,造父族自此史称赵氏。

至周穆王时,造父七世孙叔带离周仕晋,后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

战国初年,叔带十二世孙赵襄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赵襄之孙赵藉时,获周烈王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

赵氏, 原有族谱,因年久失传,慨为憾事。

今有赵公利祥,曾供职沧州检察院副检察长。

为人耿正,历有厚德,余引以为兄长。

离休谢任后,享天伦之乐之余,启修谱惠家之事,其举可赞。

历时年余,谱成,堪称一大功也。

此谱,追本溯源,分枝明晰,祖上之德得以昭彰,后世孝悌从此有序;且新撰家训,世代绵延,规范行为,昌族荣我荣,家耻我耻之风,弘扬良优,抵抑劣行,于赵氏一族,繁延生机,旺盛精神均可谓有大益也。

尊利祥仁兄嘱,敬草以上几行文字,是为序。

家谱编修赵姓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家谱,宋的《天水堂·赵氏族谱》把西汉名将营平侯赵充国世系的发展、演变做了详细的记载,在“汉传至宋系图”中列了一世祖赵充中至六十七世赵景雍,表明天水迁长安、又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至赵景雍时移居江南的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氏略考赵姓家谱文献2仙居赵王合谱,(清)赵文官等纂修,清朝光绪六年庚辰(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五卷、第八卷、第十三卷、第十五卷、第十七~十九、卷末。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仙居赵王合谱,著者待考,民国五年丙辰(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白杨山下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七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白杨山下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永康邑城上市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光绪九年癸未(公元188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合肥北乡赵氏创修支谱四卷,(民国)赵文彬纂修,民国十三年甲子(公元1924年)勤业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阴、常熟暨阳章卿赵氏宗谱三十卷,(清)赵毅含等纂修,清朝光绪九年癸未(公元1883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阴石桥赵氏宗谱,(清)赵汝明、赵汝洪纂修,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公元1902年)诚有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十七~二十卷、卷首。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武进西盍赵氏族谱十二卷,(清)赵禄保等纂修,清朝咸丰八年戊午(公元185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武进西盍赵氏族谱十二卷,(清)赵禄保等纂修,清朝咸丰八年戊午(公元185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武进青山赵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民国)赵育纂修,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崇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青浦县赵氏家谱一卷,(民国)赵鸿书纂修,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铅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莱赵氏家乘六卷,(民国)赵琪等纂修,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青岛永厚堂铅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赵氏宗谱十四卷,清朝嘉庆元年丙辰(公元179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之一~三章、第六卷、第七卷之一~三章、第八卷之一~二章、第九~十卷、第十二卷之十四章。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赵氏宗谱,(明)赵祖鹏纂修,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八~十一卷、第十三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乾隆十一年丙寅(公元1746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四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公元1760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存第三~四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赵氏宗谱十九卷,清朝咸丰七年丁巳(公元1857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今仅存第二卷之一~五章,第三卷之六~十章、第十二~十三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光绪五年己卯(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南汇忠诚赵氏支谱两卷,(民国)赵锡宝纂修,民国十一年壬戌(公元1922年)棣华堂铅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南丰赵济川公支谱十卷,(民国)赵欣荣等纂修,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泉塘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泉塘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第十三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泰兴延令赵氏重修族谱四卷,(清)赵明亮纂修,清朝咸丰元年辛亥(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泰兴延令赵氏族谱,(清)赵明亮纂修,清朝道光十年庚寅(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二~四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泰兴赵氏族谱四卷(清)严类祥、严承恩纂修,清朝同治九年庚午(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泰兴延令赵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二~八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桐庐孝泉赵氏宗谱六卷,(清)赵光寅等主修,赵尚桓等总理,清朝雍正十年壬子(公元1732年)庆源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二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连江赵氏族谱两卷,(民国)赵士松纂修,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公元1937年)香港赵扬名阁石印局石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剡县剡北赵氏宗谱六卷,(清)赵德纂修,清朝光绪四年戊寅(公元1878年)思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剡县剡北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思敬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三卷、第四卷上册、第五~六卷、第九卷、第十一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赵氏宗谱不分卷,(清)赵体元等纂修,清朝康熙六年丁未(公元166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赵氏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清朝雍正七年己酉(公元172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五卷、第七~八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同治九年庚午(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四~六卷、第八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光绪八年壬午(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四~六卷、第八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光绪二十年丙申(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四卷、第十一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一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赵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九年庚午(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锡梅巷赵氏续修族谱十二卷,(清)赵时芬等纂修,清朝光绪七年辛巳(公元1881年)敦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无锡锡山赵氏宗谱十四卷,(清)赵寅薛、赵协卿纂修,清朝宣统元年己酉(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阴赵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癸未(公元1943年)半部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七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乡月城赵氏五修族谱二十二卷首三卷,(民国)赵先钟等纂修,民国五年丙辰(公元1916年)爱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今仅存第二~六卷、第八~九卷、第十三~十四卷、第十六~十八卷、第二十~二十一卷、卷首一~二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乡月城赵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首三卷,(清)赵兴梁等纂修,清朝同治四年乙丑(公元1865年)爱敬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乡月城赵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乡月城赵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爱日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八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义乌派溪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嘉庆九年甲子(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义乌派溪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同治十年辛未(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第十卷、第十二卷、第十五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义乌派溪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六年丁巳(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十卷、第十二卷、第十九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义乌派溪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光绪二十年甲午(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四~七卷、卷末。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义乌派溪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三卷、第八~九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南门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南门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四年乙卯(公元1915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百零五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兰壹赵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清)赵三衡纂修,清朝咸丰四年甲寅(公元1854年)清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兰壹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清献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檀溪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清献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四卷、第六卷、第八~九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余姚赵氏宗谱二十二卷,(清)赵炳纲纂修,清朝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公元1847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余姚姚江赵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赵锡光等纂修,民国十二年癸亥(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诸暨赵氏清门宗谱二十三卷,(民国)赵宗渭、赵槐等纂修,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嘉会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诸暨赵氏宗谱十六卷,(清)赵麟振、赵理纂修,清朝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公元1819年)嘉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六卷、第十~十六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诸暨专塘赵氏宗谱系图二十六卷,行传四十卷,艺文六卷,首一卷、末三卷,(民国)赵观光,赵汝卿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敬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艺文卷第四~六章、卷首、卷末。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诸暨专塘赵氏宗谱不分卷,(民国)赵观光、赵汝卿纂修,民国十五年丙寅(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诸暨专塘赵氏户册契据,著者待考,民国十年辛酉(公元1921年)敬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诸暨安俗赵氏宗谱六卷,(清)赵英增等纂修,清朝道光七年丁亥(公元1827年)怀永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诸暨安俗赵氏宗谱八卷,(清)赵询梅、赵世浩纂修,清朝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公元1847年)怀永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萧山浚仪赵氏玉牌世谱十四卷,(民国)赵庆昌等纂修,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