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音变

合集下载

汉字的音变

汉字的音变

音变汉字在实际运用中往往要几个字连在一起,组成词语或者句子。

在这种情况下,连在一起的字在声、韵、调等方面互相影响,使一些字的读音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音变。

汉语普通话里的音变现象主要有三种:轻声、儿化和变调。

一、轻声:当一个音节失去了原来的声调,念得又轻又短,这就叫轻声。

常见的轻声情况有以下几种:(1)名词性词缀“子、头”和表示复数的“们”等。

例如:沙子的子,舌头的头,我们的们(2)用在句末的语气助词“啊、吗、吧、呀、呢、哇”等。

例如:行吧、好吗、谁呀(3)用在句中的结构助词“了、的、得、地、着、过”等。

例如:走了、美丽的花儿、走过、大得很(4)一些口语中的双音节词的后一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例如:地方、口袋、点心、部分(5)双音节动词(第二个字本身是轻声的),重叠后的第二、第四个音节读轻声。

例如:比试比试、比划比划、休息休息(6)人称的第二个重叠字。

例如:妈妈、爸爸、伯伯、爷爷二、儿化:儿化后的词在词义、词性、情感色彩方面都有变化。

(1)区别词义,例如:灯笼(工艺品)——灯笼儿(中药材)(2)区别词性,例如:盖(动词)——盖儿(名词)(3)表示亲切或者喜爱的感情,例如:小球儿、花儿、小猫儿(4)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例如:雪花儿、米粒儿、药片儿三、变调(1)“一”的变调单独使用或者在词尾句末或者表示序数时,读第一声。

例如:一、二后面跟着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的字时要读第四声。

例如:一群后面跟着第四声的字时,读第二声。

例如:一样夹在词语中间要读轻声。

例如:读一读(2)“不”的变调单独使用或者在词语末尾时,读第四声。

后面跟着第一声、第二声和第三声的字时,读第四声。

例如:不能后面跟着第四声的字,读第二声。

例如:不对夹在词语中间时,读轻声。

例如:行不行(与“一”的变调类似)。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汉语拼音是一种将汉字音节用拉丁字母表示的拼写方法,方便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们能够准确地发音和标注。

然而,汉语拼音中存在着音变和变调的现象,这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汉语拼音的音变和变调,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音变1. 韵尾音变韵尾音变是汉语拼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之一。

在普通话中,韵尾音/s/和/n/在发音时可能发生变化。

例如,字母“s”在发音时会变成“sh”,而字母“n”在发音时会变成“ng”。

这种变化通常是由于前后音素的影响。

2. 声母音变除了韵尾音变外,声母音变也是汉语拼音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例如,字母“zh”在发音时可能会变成“j”,字母“ch”在发音时可能会变成“q”。

这种变化是由于发音时舌位的不同造成的。

二、变调在汉语拼音中,还存在着音调的变化。

汉字的拼音中共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但是,在实际发音中,有时会出现变调的情况。

1. 语气变调在汉语拼音中,当某个字在特定语境下表达不同的语气时,声调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字母"ma"在第一声和第二声时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而在句子中的语气变化时,可能会将本来应该是第一声的发音变成第二声。

2. 语调变调此外,句子的语调也可能会导致汉语拼音中的变调现象。

在汉语中,整个句子的语调起伏和语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会影响到拼音的发音。

例如,当句子中存在强调词或感叹词时,可能会导致字母的声调发生变化。

三、解决方法对于学习汉语拼音时遇到的音变和变调问题,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进行解决:1. 注重模仿学习者可以多听多模仿标准的汉语发音,尤其是与音变和变调有关的发音。

通过模仿,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

2. 多练习多进行汉语口语的练习,特别是针对音变和变调的音素。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准确的发音方式。

3. 借助教材和工具使用一些专门针对汉语拼音音变和变调问题的教材和学习工具。

普通话音变现象的分析

普通话音变现象的分析

普通话音变现象的分析音变是指在于六种,连着念的音素、音节或声调因为前后互相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里谈的音变是共时的语流音变,主要是连读音变。

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普通话中的音变!1.什么是音变说话时不可能一个个音节按原有的声音发出来,因为在语流中,音节相连时相互之间会受到影响,产生一些语音的变化,这就是普通话语音的音变。

常见的音变现象有音节的连音变化和声调的变化。

2.音变的种类(1)上声的变调上声是曲折的降升调型214,在实际语言里一般很少发出这样完整的曲折调型,它的变调是随着后面相连音节的声调决定的。

①上声字在阴平、阳平、去声字前面变为211,只降不升,如:阴平前,法规f?guī、美观měiguān阳平前,法庭f?tíng、美德měidé去声前,法院f?yuàn、美妙měimiào②上声字在上声字前面(两个上声相连)变为像35,只升不降。

如:上声相连,法典f?di?n、美好měih?o上声字只有在单独成句或者处在句尾才会读出完整的降升调型。

(2)“一”“不”的变调关于“一”的变调①“一”的基本调是阴平yī,但在实际语言中它和其他声调的音节相连时,会产生变调,一共有三种变调现象。

如:②单念、在词句末尾和作序数时,读原调阴平55。

一、二、三、……长短不一住在一楼(第一层楼或第一号楼)③后一个连续读音节是去声时,读阳平35。

一唱一和一律一件④后一个连读音节是阴平、阳平、上声时,读去声51一生一张一同一层一举一板一眼⑤嵌在尝试态(短时态)动词之间时,读轻声。

听一听看一看关于“一”的变调①“不”的基本调是去声bù,但在实际语言中它和同声调去声音节相连时,会产生变调。

如:②单念,在词句末尾,以及后一个连读音节是阴平、阳平、上声时,“不”读原调去声51。

“不!不!不!”他一连说了三个不。

不!决不!不依赖不同意不管③后一个连读音节是去声时,读阳平35。

一成不变不上不下不去④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夹在动词与补语之间,读轻声。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

(三)轻声词语的辨记 哪些词要求读轻声呢?一般地说,新词、科学
术语没有轻声音节,口语中的常用词才有读轻声 的。下面一些成分,在普通话中通常读轻声。 1. 后缀 〈1〉子(名词与某些量词的后缀轻) 矮子、包子、虫子、 稻子、房子等〈2〉头(方位词、名词的后缀轻) 里头、前头、后头、上头 木头、念头、拳头、石头、枕头、 锄头、对头、跟头、骨头、罐头、浪头、码头、苗头、丫头、
二、变调(调值发生变化) (一)上声的变调
上声字单念或在词语末尾时,读原调 走 你 想 甩 海 嘴 铁 晓 日场 抓紧 而且 寻找 听讲 全体
上声在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其变调规律是:
1. 上声音节在阴平 阳平 去声(非上声音节) 前,丢掉后半段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例如: 上声+阴平:百般 保温 打通 纺织 海关 上声+阳平:祖国 旅行 导游 改革 朗读 上声+去声:广大 讨论 挑战 土地 感谢
〈3〉~婆:老婆、小老婆 〈4〉~夫:姨夫、姐夫、丈夫、大丈夫 〈5〉~子:孙子、外孙子、婶子、小姨子、嫂子、
侄子、妻子 〈6〉其他:丈人、嫂夫人、外甥、外甥女、女
婿、舅母
5. 量词“个” 这个、哪个、那个、一个劲儿 6. 趋向动词(来、去、下去、起来) 进来、进去、出来、出去、豁出去、过来、过去、回来、回去、 下来、看起来、站起来 7. 实不轻虚轻 巴——干巴、眨巴、嘴巴、结巴、哑巴、下巴、尾巴、翘尾巴
5. 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i(前)的,读作“啊”(za); 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 i (后)的,读作“啊”(ra)。
今天来回几次啊(cì za)! 你有什么事啊(shì ra)! 你怎么撕了一地纸啊(zhǐ ra)!
掌握“啊”的变读规律,并不需要一一硬记,只要将前一个 音节顺势连读“a”(像念声母与韵母拼音一样,其间不要停顿) 自然就会念出“a”的变音来。

汉语拼音音变

汉语拼音音变

⒈变调变调是指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音节相连时,有时音调往往会发生变化,与原来的不同。

最突出的是上声的变调,和“一、七、八、不”的变调。

①上声的变调:前一个或前两个变得近似阳平。

如:指(zhǐ)引(yǐn)—→指引(zhí yǐn)书写时,一般只标字的本调,不标变调。

如:指引(zhǐ yǐn)②“一、七、八、不”的变调:“一”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去声。

如:一路(yílù)一批(yìpī)“七、八”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阴平声。

如:八次(bácì)八斤(bājīn)“不”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去声。

如:不累(búlèi)不仅(bùjǐn)⒉轻声轻声是指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无声调的音节”。

轻声不标声调。

有时轻声能起到分辨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如:大意(dàyi)几种情况下,读轻声:①词尾:子、儿、头、们、么……,如:老头子俺们……。

②方位词:里、上、下、边……,如:相片里在高山之上……。

③动词后表示趋向的动词:来、去、起来……,如:站起来……。

④动词重叠后的第二个音节或中间的“一”“不”,如:瞧瞧、想一想、走不走……。

⑤助词:的、地、得、着、了、吧、呢、吗、啊……,如:握着鼠标、写得很好、多好啊……。

⑥还有一些双音节的词,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如:爸爸、妈妈、清楚、萝卜、衣服……。

⒊儿化儿化是指在音节末尾加上个卷舌动作,带出个“儿”的尾音。

儿化的结果使得音节里的韵母发声多少有点变化,即儿化韵。

儿化韵是普通话里的一种重要音变现象。

在词义、语法、语气上有一定的作用。

①表示小、少的意思:一点儿。

②表示喜爱的意思:小孩儿。

③一些动词、形容词儿化后,变成名词,如:盖儿、尖儿。

④儿化后意思变了。

如:眼儿。

普通话中的音变

普通话中的音变

普通话中的音变一、变调: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二、轻声: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 ōngdå( [名]哥哥和弟弟)兄弟xi ōngdi ([名]弟弟)能干n ãnggà([形]有才能,会办事)能干n ãngg a ([形]心灵手巧;精明)言语y ányǔ([名]指所说的话)言语y ányu ([动]开口;招呼)运气y ùnqå(词组。

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运气y ùqi ([名]幸运)3、轻声的规律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①、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是吗他呢看啊走吧②、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看过忙着来了我的勇敢地喝得(好)朋友们③、名词的后缀“子、头”:桌子椅子木头石头④、方位词:墙上河里天上地下底下那边⑤、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说说想想弟弟奶奶谈谈跳跳⑥、表示趋向的动词:出来进去站起来走进来取回来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明白暖和萝卜玻璃葡萄知道事情衣服眼睛三、儿化1、儿化和儿化韵: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

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2、儿化的作用: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普通话的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普通话共有四种声调,音高分为五级(1最低,5最高),每种声调都有固定的调值。

那么阴平为高平调,调值55;阳平为中升调,调值35;上声为降升调,调值214;去声为全降调,调值51。

在词语和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发音时,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就叫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①、上声变调②、“一”“不”变调③、轻声④、儿化⑤“啊”的音变一、上声变调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

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1、“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上声+阴平(211+55)首都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捕捞老师主编把关贬低饼干补充打针产生取消法规反思感激(2)上声+阳平(211+35)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起床品尝旅行举行火柴海洋典型导游表达狠毒打球改革抢夺简洁(3)上声+去声(211+51)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美术狡辩稿件保证保护宝贝女士尽量理发美丽法院跑步野兔鼓励(4)上声+轻声奶奶嫂嫂马虎打扮本钱耳朵底下里面主子影子本事姐姐讲究点心暖和骨头伙计买卖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本领引导古老敏感鼓舞产品永远语法口语岛屿保姆远景北海首长母语小姐懒散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

①、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演讲稿跑马场展览馆管理组水彩笔蒙古语选取法古典舞虎骨酒洗脸水往北走草稿纸②、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结构)。

前一个变半上,第二个变阳平。

史小姐党小组好小伙跑百米纸老虎李厂长老保姆冷处理很友好旅党委小雨伞缓减免③、单音节+单音节+单音节(“单三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软懒散稳准狠④、更多上声音节相连时,按语意分若干二字组或三字组,然后按以上变调规律处理,停顿之前的音节都读半上声,最后音节读完整。

普通话的音变

普通话的音变

" 普通话的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变化等。

变调变调是指在语流中,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某个音节本来的声调发生变化。

" 变调:包括:上声的变调、“一”的变调、“不”的变调。

(1)上声变调上声在四个声调前都会产生变调,读原调的几率很小只有在读单音节字或处在词语末尾或句末时才有可能读原调。

上声有两种变调:A.上+非上:变半上---211练习:上阴:百般火车警钟上阳:祖国旅行导游上去:讨论土地感谢上轻:斧子马虎伙计B.上上相连:变成阳平调---35变调实例:鱼水--雨水埋马--买马涂改--土改白米--百米练习:懒散手指母语小组旅馆广场首长海岛C.三上相连: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前两个音节变阳平。

展览馆选举法洗脸水打靶场管理组手写体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开头音节处在被强调的逻辑重音------读半上[211],中间音节变阳平[35]。

党小组冷处理小两口纸老虎小拇指老保守讨论:“小组长”是何种格式?如何读?" 若一个句子都是上声音节,应怎么读?例如:1.请你把美好理想给领导讲讲。

2.请你给我打点洗脸水。

3.请你给我买几把小雨伞。

4.我很了解你。

5.展览馆里有好几百种展览品。

(2)“一”的变调“一”单念或作序数词时读原调(阴平调)此外还有两种变调:A.在去声音节前变阳平调---35 一个、一定、一律B.在非去声音节前变去声---51 一边、一群、一起①“一”字不变调的:一年级、高一1班、1月1日、2001年、同一律、说一不二、从一而终、一是一二是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在一个词的词尾时,读音不变,仍读原调,如上面说到的“专一、同一、统一、整齐划一”。

即便在这个词的后面出现了其他声调的字,“一”的读音也不变,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一”并不因后面出现了“思”就变读为去声,也不因后面出现了“认”就变读为阳平,这是因为“一”是“统一”的词尾,与后面字的关系是松散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轻声 )、轻声
阴平+轻声:桌子;阳平+轻声:盘子 上声+轻声:椅子;去声+轻声:帽子
常见轻声词分类 结构助词“ 1、结构助词“的、地、得”: 你的 看得清 努力地工作 动态助词“ 2、动态助词“着、了、过”: 跑着 红了脸 说过话 3、语气词“啊、呢、呀、吧”: 好吧 行啊 说话呀 天哪 你说呢
(一)变调训练
1、上声音变 普通话上声(第三声)的调值是214, 普通话上声(第三声)的调值是214,然 214 实际语流中,214的调值很少出现 的调值很少出现, 而,实际语流中,214的调值很少出现,只有 在单念时,或处在词语、句末时, 在单念时,或处在词语、句末时,上声字才 读原调。当一个上声字处在阴平、阳平、 读原调。当一个上声字处在阴平、阳平、上 声和去声字前时, 声和去声字前时,这个上声字的调值都要发 生变化。具体变化如下: 生变化。具体变化如下:
早上起来,妈妈给弟弟穿上衣服, 打开窗户。窗户上的玻璃把太阳光反射 到墙上,整个屋子显得格外明亮。我揉 揉眼睛,对爸爸说:“今天天气真暖和, 咱们去公园逛逛,好吗?”哥哥在外面 听见了,跑进来说:“妹妹说得对,我 们一起去。”爸爸站起来,看看妈妈, 摸摸我的头说:“行啊,是个好主意! 大家收拾一下,准备点儿东西就走吧!”
4、部分形容词的变调
• (1)AA式和 儿式 式和AA儿式 ) 式和 • AA式一般读原调 式一般读原调 慢慢mànàn 好好hǎohǎo 慢慢mànàn 好好hǎohǎo 满满mǎnǎn 早早zǎoǎo 满满mǎnǎn 早早zǎoǎo • AA儿式第二个音节一般读阴平 AA儿式第二个音节一般读阴平 慢慢儿màn mànm 好好儿hǎohāor 慢慢儿mànmānr 好好儿hǎohāor 满满儿mǎn mǎnm 早早儿zǎozāor 满满儿mǎnmānr 早早儿zǎozāor
(一)什么叫儿化
• 普通话中某些音节在发音的同时附上 一个卷舌动作, 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变成一个卷舌韵 这种现象称为“儿化” 母,这种现象称为“儿化”。如: 豆芽儿 刀把儿 帮忙儿 • 儿化音节的拼写: 儿化音节的拼写: bāngmáng dòuyár dāobàr bāngmángr
二)儿化的发音
• “一”嵌在重叠动词中间读次轻 说一说 想一想 • “不”嵌在动词或形容词中间或充 当补语时读次轻 看不看 好不好 看不见 起不来 干不了
【绕口令练习】 绕口令练习】 不怕不会,就怕不学。一回学不会再来 一回,一直学到会,我不信学不会。 词语朗读练习】 【词语朗读练习】 一成不变 一去不返 一蹶不振 一言不发 一字不漏 一文不值 一毛不拔 一唱一和 一尘不染 一模一样 一窍不通 一手一足 一丝不苟 一丝不挂 一丝一毫 一五一十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不屈不挠 不折不扣 不卑不亢 不可一世 不三不四 不赞一词 长短不一 不伦不类 不拘一格 不屑一顾 不假思索 不言而喻 不清不白 不谋而合
玩意儿 金鱼儿 有趣儿 米粒儿 小曲儿 眼皮儿 凑趣儿
5、韵母是-i翘舌、平舌的,韵母变成er。 韵母是- 翘舌、平舌的,韵母变成er。 er
瓜子儿 没词儿 小事儿 树枝儿 鱼食儿 细丝儿 写字儿
韵尾是ng ng的 丢掉韵尾,韵腹鼻化, 6、韵尾是ng的,丢掉韵尾,韵腹鼻化,即发 音时口腔和鼻腔同时共鸣,并卷舌。 音时口腔和鼻腔同时共鸣,并卷舌。
火车 老师 古人 女人 景色 讨论 奶奶 尾巴
上声字变成半上声: 上声字变成半上声:214 上声+ 上声+阴平 剪刀 子孙 主编 启发 检修 小说 首先 指挥 普通 主观 上声+ 上声+阳平 厂房 美德 语言 总结 转移 旅行 可能 小时 委员 仿佛 上声+ 上声+去声 海外 简化 暖气 保护 鼓动 感谢 马上 表示 美丽 掌握 上声+ 上声+轻声 姐姐 码头 枕头 老实 里边 脑袋 耳朵 椅子 老婆 马虎
2、“一”的变调 普通话的“ 在单念或在句末、 普通话的“一”字,在单念或在句末、在 序数词中读原调阴平(55)。 )。如 序数词中读原调阴平(55)。如: 第一 万一 三百五十一 少一罚十 的变调变化如下: “一”的变调变化如下: 在去声音节前,调值变为35 35: 在去声音节前,调值变为35:
3、“不”的变调 普通话的“ 普通话的“不”字,在单念或在句末时和 在非去声前,读原调51 51。 在非去声前,读原调51。 不安 不公 不堪 不惜 不单 不禁 不甘 不休 不得 不平 不然 不如 不时 不同 不足 不曾 不法 不管 不仅 不久 不只 不免 不满 不许 字在去声前,调值变为35 35。 “不”字在去声前,调值变为35。 不过 不料 不幸 不要 不够 不利 不断 不屑
算盘 头发 软和 心思 云彩 帐篷 意识 应付 爽快
枇杷 亲戚 吓唬 石榴 学生 招呼 意思 疏忽

打南边来了一个喇嘛,手里提着蛤 蟆;打北边来了一个哑巴,腰里别着 个喇叭;手里提着蛤蟆的喇嘛,要拿 蛤蟆换哑巴腰里别着的喇叭;腰里别 着喇叭的哑巴,不肯拿喇叭换喇嘛手 里提着的蛤蟆。手里提着蛤蟆的喇嘛 打了腰里别着喇叭的哑巴一蛤蟆,腰 里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手里提着蛤蟆 的喇嘛一喇叭。
趋向动词“ 4、趋向动词“来、去”:
回去 出去 下来 回来 起来
5、名词后缀“子、头、们、者、家”: 名词后缀“
房子 桌子 儿子 石头 我们 亲家 公家 姐夫 丈夫
6、叠音名词、动词的第二个音节:
叔叔 爸爸 哥哥 姐姐 想想 看看 听听 瞧瞧
7、名词、代词后表方位的词:
家里 路上 前面 北边 前头 后边 这边 里面
8、动词后的某些结果补语:
打开 站住 关上 解开 锁上 留下
量词“ 常读轻声: 9、量词“个”常读轻声:
这个 那个 三个五个
10、必读轻声词选: 10、必读轻声词选: 巴结 东西 称呼 疙瘩 规矩 篱笆 机灵 结实 包袱 玻璃 分析 聪明 耽搁 狐狸 家伙 买卖 窟窿 灯笼 薄荷 出息 工夫 闺女 糊涂 见识 玫瑰 名字 嘀咕 多少 风筝 凑合 老婆 粮食 萝卜 精神 困难 荸荠 裁缝 畜生 姑娘 含糊 馄饨 骆驼 棉花 蘑菇 地方 苍蝇 高粱 大方 老实 活泼 交情 明白 脑袋 扁担 耳朵 胳膊 官司 老爷 伙计 麻烦 口袋 事情 别扭 柴火 刺激 大夫 合同 溜达 马虎 名堂
2、韵尾是i、n的,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卷舌。 韵尾是i 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卷舌。
小孩儿 烟卷儿 小船儿 手绢儿 打盹儿 窗台儿 锅盖儿 刀背儿 心眼儿 零碎儿 拐弯儿 花园儿
韵母是in in、 丢掉韵尾n er。 3、韵母是in、ün的,丢掉韵尾n,加er。
口信儿 花裙儿 脚印儿 合群儿 好运儿
4、韵母是i、ü的,加er。 er。
一半 一带 一旦 一道 一定 一度 一共 一贯 一律 一向 一再 一阵 一并 一切
在非去声音节前,调值变为51: 在非去声音节前,调值变为51: 51
一般 一边 一身 一生 一些 一心 一端 一瞥 一连 一旁 一齐 一时 一同 一头 一直 一如 一举 一起 一手 一口 一体 一统 一早 一准
【绕口令练习】 绕口令练习】 一个老僧一本经,一句一行念得清。 不是老僧爱念经,不会念经当不了僧。 【朗读练习】 朗读练习】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 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 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 洋。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奴才 塌实 妥当 商量 新鲜 牙碜 折腾 嘱咐
收成 屁股 清楚 先生 行李 早上 钥匙 应酬 核桃
暖和 太阳 外甥 相声 使唤 衙门 芝麻 主意 宽敞
收拾 便宜 人家 少爷 兄弟 张罗 知识 冤枉 迷糊
舒服 体面 认识 消息 休息 丈夫 衣裳 鸳鸯 叫唤
朋友 葡萄 窝囊 笑话 月饼 秧歌 指甲 状元 客气
【朗读练习】 朗读练习】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 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 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 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 有人偷了他们罢:哪是谁? 有人偷了他们罢:哪是谁?又藏在何处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 哪里呢? 哪里呢?
211 紧张 美观 眼光 纺织 整齐 敏捷 本来 有时 请假 涌现 反映 整个 体面 买卖 伙计 喇叭
上声字变成阳平: 上声字变成阳平:214 35 上声+ 上声+上声 粉笔 稿纸 古典 水果 讲解 鼓掌 稳妥 饱满 处理 管理 指导 采取 影响 尽管 勉强 笔挺 上声+上声+上声: 上声+上声+上声:214+214+214 35+35+214 展览/ 蒙古/ 虎骨/ 管理/ 水彩/ 展览/馆 蒙古/语 虎骨/酒 管理/组 水彩/笔 手写/ 草稿/ 选举/ 勇敢/ 洗脸/ 手写/体 草稿/纸 选举/法 勇敢/者 洗脸/水 上声+上声+上声: 上声+上声+上声:214+214+214 211+35+214 很/理想 小/两口 老/保守 小/拇指 孔/乙己 耍/笔杆 纸/雨伞 好/总理 小/海岛 冷/处理
第六节 音变
要求: 要求:了解普通话常见的音变现象,掌 握普通话的上声和“一”“不”的变调、 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 能按普通话音变规律朗读和说话。
汉语的每一个字都有固定的读法, 汉语的每一个字都有固定的读法, 人们在说话或诵读时发出的一连串音节, 人们在说话或诵读时发出的一连串音节, 由于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 由于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 声调的相互影响会发生变化, 声调的相互影响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语 音的音变现象。 音的音变现象。 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变调、 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变调、 变调 轻声、儿化和“ 的变读四个方面 四个方面。 轻声、儿化和“啊”的变读四个方面。同 时也应该注意普通话口语中词语运用的轻 时也应该注意普通话口语中词语运用的轻 重格式变化 变化。 重格式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