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城市设计-02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3 )吉萨金字塔 在今开罗近郊。第四王朝3位皇帝的3座相邻的大金字塔,形成一个 完整的金字塔群,他们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组成吉萨金字塔 群的金字塔都是精确的正方椎体,形式及其单纯,具体有:
A、库富(胡夫)(Khufu):塔高146.6米,底边长230.35米。 B、哈弗拉(Khafra):塔高143.5米,底边长215.25米,哈弗拉金字塔 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C、门卡乌拉(Menkaura):塔高66.4米,底边长108.04米。
3.4 古代埃及的城市概况——卡洪城
• 建设时间:公元前2000年(中王国)
• 选址:尼罗河西岸 • 形态:平面为长方形,边长 380*260m,用砖砌城墙围着 • 布局:功能分区十分明显。内城被一 道墙分成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 住区(108*260m),有一条 8-9m宽 南北向道路通向南城门;城东被一条 东西长 270m 的大路划分为南北,北 部贵族区,南部商人、手工业者、小 官吏等。城东有市集,中心有神庙, 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凉风
每当仪典,皇帝走出大门时,太阳 正在大门两侧石墙之间冉冉升起, 上演皇帝和太阳神“合一”
B、艺术表现主要在内部的大殿 :石柱如林,光线阴暗,形 成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
▲鲁克索的阿蒙神庙(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未完成 总长约260米,与卡纳克相连,中间有1千米长的神道相连
发达的农业使人们生活轻松惬意,灵魂转世的信念让他们对 死后世界充满憧憬,认为生者之城简单马虎(城市、住房、宫 殿都是短暂非恒久的),死者之城神圣永恒。
3)没有统一的城市形态;
4)城市主要成就在于其特殊的建筑设计,如金字塔、 方尖碑、神庙等
3.4 古代埃及的城市概况——吉萨
(完整版)城市设计概论第2讲

七、 影响城市设计的社会因素
(1)政治因素 行政介入、政见、社会发展策略
(2)法律因素 助法、守法、司法
(3)经济因素 公正、分期、社会资源分配
(4)文化因素 挖掘、创新、保护与转化
八、现代城市设计的丰富与发展:从体形环境到公共策略
(1)体形环境思想 城市设计对传统建筑学和形态 Nhomakorabea术的继承
第二讲、城市设计的特征
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进程
一、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产生
城市设计理论开始迅速发展
1889年奥地利建筑师卡罗・西特《城市的建造》一书出版。
城市设计学科与职业领域的出现
契机:20世纪50年代现代城市发展出现巨大的转变。
二战后城市重建潮
工业与科技的进步 现代主义 婴儿潮 ……..
城市环境恶化
(1)骨架空间(framework space),下分: a.流动:主要是为人、车服务的各类道路、站场等空间。 b.服务:包括为能源、信息、消防等所提供的空间
(2)活动空间(activity space)或称目的空间(objective space) 指为居住、工业、商业、行政、公共设施、娱乐、教育、卫生、文化
特定业主、基地,实施周期 短,焦点集中在基地内。
六、 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联系: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在城市规划框架下的深化和延伸和补充,同 时为城市规划决策和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区别:偏重城市物质空间、人、环境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形象成果表述,单 独成果以指导性为主,进入城市规划各阶段的成果则是法定性的。
促使城市设计独立的过程中,E·沙里宁为代表建筑师对现代城市设计的 倡导,以及战后英国、欧州许多城市和巴西利亚新城的建设实践,从理论和 实践上为城市设计正式登上学科舞台起到了推动作用。
城市设计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城市设计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录1 城市设计发展历史 (1)1.1 古代的城市设计 (1)1.1.1 古希腊时期 (1)1.1.2 古罗马时期 (1)1.1.3 中世纪时期 (2)1.1.4 古代中国的城市设计 (3)1.2 文艺复兴以后的城市设计 (4)1.2.1 14至15世纪 (4)1.2.2 17世纪后 (4)1.2.3 18、19世纪 (5)1.2.4 20世纪 (5)2 现代城市设计 (7)2.1 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背景 (7)2.1.1 工业革命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产生的影响 (7)2.1.2 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7)2.2 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 (7)2.2.1 30年代起 (7)2.2.2 60年代起 (8)2.2.3 70年代以来 (10)2.2.4 80年代以来 (11)2.2.5 90年代初 (11)3 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 (14)3.1 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14)3.1.1 科学技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14)3.1.2知识经济与城市发展动力 (15)3.1.3高科技园区规划越来越显其重要性 (15)3.2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未来的发展 (16)3.2.1经济全球化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16)3.2.2 经济全球化与城镇结构体系重组 (16)3.3 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 (16)3.3.1 经济发展始终是推动城市发展最直接、最活跃的因素 (17)3.3.2 城市社会 (17)3.3.3 环境问题 (17)3.3.4 科学技术 (17)4 城市规划发展的展望 (19)4.1规划理论 (19)4.2规划的目标 (19)4.3规划方法 (19)4.4规划管理 (20)5 小结 (21)1 城市设计发展历史作为人类改造物质环境的手段,城市设计在历史上是伴随城市建设逐步发展的。
1.1 古代的城市设计19世纪以前,西方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建筑的一个分支,被称为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CIVIC DESIGN),在城市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城市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建筑、道路、公共空间等进行设计与规划的过程。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设计逐渐成为解决城市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城市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期的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等,都有一定的城市规划和设计。
其中,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城市设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希腊时期,城市经过规划与设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格局,例如雅典这种以中央广场为中心,辐射出一系列小街道的城市布局。
古罗马时期,城市规划更加注重街道的设计,他们采用了以大道为轴心,两旁设有商店、剧院和浴池等设施的经典设计方法,同时还有严密的供水和排水系统保证城市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
中世纪是城市设计的一个低潮期,城市规划几乎停滞不前。
直到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建设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将古希腊罗马的城市规划理念重新应用到城市设计领域。
例如意大利的弗农提诺、罗马等城市就采用了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方法,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风貌。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设计面临了全新的挑战。
在19世纪中叶的巴黎,奥斯曼•普雷尔通过重新规划城市道路、建设公园和广场等方式,为巴黎创造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形象。
此外,他还提出了“塞纳河区”的设想,即通过修建直线的主干道和环绕水域的城市环路,使城市结构更加合理。
20世纪是城市设计发展的重要时期,它标志着城市设计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在20世纪初期,由于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城市交通规划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
例如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就强调了城市绿地与交通流线的有机结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越来越注重人居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
20世纪中期以后,城市设计逐渐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21世纪,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设计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人们对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需求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道路、建筑、公园等要素外,还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例如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文化遗产保护等。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简史

第二章城市设计发展简史作为人类改造物质环境的手段,城市设计在历史上是伴随城市建设逐步发展的。
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设计19世纪以前,西方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建筑的一个分支,被称为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CIVIC DESIGN),在城市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1、古希腊时期,人本主义贯穿于城市设计中,城市和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设计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以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以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
公元前5世纪,“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 of Miletus)最早阐述了“网格式”街道,并在规模的城市建设实践中予以实现。
当代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家艾德蒙.培根(Edmund N.Bacon),在《城市设计》一书中把这一时期城市设计方法总结为:“以空间、轴线、建筑实体、连锁空间、建立张拉力及延伸等连接发展模式”2、古罗马时期,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了主要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
城市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发展了纪念性的设计观念。
维特鲁威(Mareus Vitruvius Pollio)于公元1世纪末写的《建筑十书》中对古罗马城市设计建设思想,对城市选址、形态、布局等均有系统的论述。
3、中世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
产生了“基于理性原则的城市设计”。
19世纪末奥地利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第一人的卡米罗.希特(Camillo Sitte)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他的《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书中总结归纳了适应当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4、古代中国的城市设计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可以看出,奴隶社会夏代(公元前17世纪)和商代(公元前14世纪)的城市是经过规划营建的。
西周大肆推行宗法分封,受封的诸侯相继营建以城为中心的城邦国家,故“城”即称之为“国”,建城即为“营国”,都遵循统一的规划制度,城的基本结构按《周礼.考工记》所载。
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0史前时期
史前人类聚居地的 形成和营造大多依从 自然环境的共同法则, 如古埃及许多城镇都 是沿着河道发展起来。
按照人们喜欢的方 向,依据所处的位置 环境海岸走向、河谷 或山坡地势修建城镇, 且建筑于自然高地或 人工高台上以抵御水 患。
另一方面,为保护统治阶 级的私有财产与加强军事防御, 早期村落四周的土筑、木栅进 一步发展为坚固的城墙,以 “空中花园”著称的新巴比伦 城甚至修筑了里外两道城墙。
这一史前时期,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原始宗教曾一 度成为当时的主导文化形式,如“占卜”和“作邑”。
作邑:一种由僧侣抓沙撒地,并以落沙所呈现的图案 来决定未来城市平面规划的方法,操作城市建设。
希腊文明之前,欧洲缺乏完整的城市设计模式和系 统理论。城镇建设和城市设计多都出于实用目的。
(一) 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设计Leabharlann (二)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特征
3)炫耀主义特征
热衷于炫耀其强大的 国力,其城市与建筑设计 没有沿用古希腊人本主 义原则,而是迫使空间体 系与人分离,使人产生一 种具有征服性的崇高感 和震撼力.
(三)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中世纪封建思想严重禁锢了 思想文化的发展,使科学技术、 经济等一度处于严重的衰落状态, 但是由于中世纪的拜占庭继承了 古希腊、古罗马思想文化的精髓, 才保证了欧洲文化根脉体系得以 延续。这个时期也创造了一些城 市建设的成就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完成
2、柯比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柯比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理性 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1933年《雅典宪章》 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规划方案
布局——中部为中心区;40万人—24栋60 层高楼、60万人—板式住宅、200万人—花园 住宅;三层道路系统—地下重型车、地面市内 交通、高架快速交通。
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教学文案

四、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1、中世纪的城市发展状况 ①中世纪初期城市处于衰落阶段,城市和乡村一样, 完全依附于封建主。 ②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新的城市 建筑类型的产生,出现了新的城市空间。 ③中世纪中期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 的中心位置。
19
2、城市设计的特点 ①中世纪早期城市自发形成,以环状和放射环状居多, 新建的无历史遗迹的城市采用方格网布局 ②尺度巨大的教堂成为城市布局的中心,城市被划分为 若干教区;
照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
来设计
10
雅典卫城
11
米利都城(希波丹姆 :理性与秩序)
城市路网—棋盘式 城市中心有分区城市 广场呈规整的形状
米利都城平面示意图
12
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1、时代背景
①古罗马时期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②罗马征服了大部分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 量的营寨城。
③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了鼎盛时期。
39
对比以礼制设计为代表的中国城市设计和以巴洛克为 特征的西方城市设计,他们的共同特征:轴线都被用 作营造秩序、突显帝王霸气的重要元素。但具体处理 手法不尽同: 中国城市强调中轴对称,居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 通过院墙体系形成一系列纵深发展的闭合空间,并借 助空间的内外之分与围合建筑的等级差异实现空间关 系与社会关系的对应;西方城市则偏好几何轴线与理 性网格,轴线感自内而外,围绕地标发散几何轴线形 成视线通廊,构筑景观大道,城市空间中轴线与视点 之间的视觉逻辑更加彰显。
20
意大利佛罗伦萨 总平面
21
③城市广场采用封闭的不规 则的空间;教堂、钟楼、市 政厅或雕塑不放在广场的几 何中心,应避开交通位置偏 于一侧或一角。
1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城市设计

4.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 城市设计是以城镇建筑环境中的空间组织和优化为目的,对包括人和社会因 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空间对象所进行的设计工作。因此,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197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大多数城市已经 不再向中国今天这样需要大规模尺度的开发建设,同时又有了长期规划作为 发展管理的依据,因此规划工作的重点向两个方向转移:一是以区划zoning 为代表的法规文本体系的制定和执行;二就是城市设计,以使城市规划内容 更为具体和形象化。
1.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其内涵
1.1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 • 一般来说,专家学者比较重视城市设计的理论性和学术性,他们反复推
敲提出设想,审慎地确定概念的定义域和内容,旁征博引。有时还时常 变换视角和研究方法,建立理论模型,力求从本质上结识城市设计概念 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较多地反映研究者个人的价值理想和信仰,不依 附于来自社会流行的某种看法和观念,一般也不受政治、经济等现实因 素的制约。由于各家之说关系该理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所以对城 市设计学科和专业领域发展常常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和超前意义。
2.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威尼斯水城及 圣马可广场
2.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意大利西耶纳及坎波广场
2.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 2.6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设计 • 自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的城市设计思想愈来愈注重科学性,规范化意识日渐
浓重。文艺复兴推动了城市设计思想的发展,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进一步 发挥,并认为城市的发展和布局形态是可以用人的思想意图加以控制的。 • 巴洛克风格的城市设计强调城市空间的运动感和序列景观,在一些实际的案 例中,多采取环形加放射的城市道路格局。巴洛克设计思想曾经对西方的城 市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6
二、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7
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1、时代背景 ①城市+村镇=城邦 ②神人同性的宗教信仰
2、城市设计的特点 ①体现人本主义,追求与自然环境和谐 ②圣地—卫城 ③城市生活中心—广场
8
雅典城平面图
9
雅典 10
雅典卫城
(1)卫城位于一个陡峭 的高于平地70-80米的山 顶上,东西长230米,南 北最宽130米。 (2)建筑群自由活泼布 局 (3)卫城的视觉观赏按
照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
来设计
11
雅典卫城
12
米利都城(希波丹姆 :理性与秩序)
城市路网—棋盘式 城市中心有分区城市 广场呈规整的形状
米利都城平面示意图
13
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1、时代背景
①古罗马时期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②罗马征服了大部分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 量的营寨城。
③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了鼎盛时期。
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在历史上曾留下极其 丰富而珍贵的遗产,取得过杰出的成绩。 “礼制”是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的主要思想渊源之一。 北京紫禁城(P55-56):金碧辉煌的色彩、高达宏伟的体量与四周普 通居民灰色平坦的住房形成强烈的发差,封建王权至尊无上的地 位一览无遗。 永定门——天坛、先农坛——正阳门、大明门——千步廊——天 安门广场、城楼——天安门——两侧布置严格尊崇等级制度的建 筑和宫门——太和殿(皇城主殿,内有天子宝座)——神武门, 景山——地安门-鼓楼-钟楼——城北城楼(安定门和德胜门之间) 梁思成:“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的规模来处理空间, 世 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公元7世纪左右,随着伊斯兰教的诞生与传播。阿拉伯 半岛上崛起一个地跨欧亚非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世界 著名的伊斯兰文化由此逐步发展起来。 在缺少城市传统的伊斯兰国家,宗教对于城市设计起 着重要作用。 现实生活中,作为信仰礼拜的重要地点,清真寺常常 与皇宫、官邸联系在一起,成为伊斯兰城市社会生活 的中心,周围设有图书馆、浴室、学校、医院、经学 院等公共建筑与大规模的信徒区。 巴格达(Bagdad)与伊斯法罕(Isfahan)分别是早期 与中世纪时期伊斯兰城市中的代表作品。
④古罗马城市设计思想的基础主要源自伊特鲁利文化与古希 腊文化,并在实践过程中广泛吸收亚、非等众多城市做法。
2、城市设计的特点
①享乐主义特征;
②实用主义特征;
③炫耀主义特征(雕像、凯旋门等)。
14
语言 建筑 墓葬
15
罗马帝国广场群平面图
(参考P40)
16
帝王的骑马雕像成为广场的中心
17
三、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
18
阿拉伯帝国的分崩离析与王朝后裔的迁移离散, 促使伊斯兰文化向非洲、欧洲传播,摩洛哥、 西班牙、埃及等国家至今还保留有一批伊斯兰 城市,科尔多瓦(Cordova)和格拉纳达 (Granada)即是西班牙境内的两座,并分别 以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和阿尔罕布拉宫 (Alhambra)所著称。公元9-10世纪,科尔多 瓦逐渐发展成为西方最大的伊斯兰城市与经济 文化中心,人口达50万。格拉纳达是伊斯兰国 家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个据点,人口一度曾达到 40万。
21
意大利佛罗伦萨 总平面
22
③城市广场采用封闭的不规 则的空间;教堂、钟楼、市 政厅或雕塑不放在广场的几 何中心,应避开交通位置偏 于一侧或一角。
23
意大利锡耶纳城的 坎坡广场(Campo)
24
坎坡广场(Campo)
25
26
④讲究与环境和人体尺 度的和谐,每个城市有 自己的特色
红色的意大利锡耶纳城
教学重点
2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讲授法 讨论法 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 6学时
3
一、城市设计的缘起
“一部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角度来写,即写 成一部城市设计史。”
----吴良镛
“城”—是防御性的概念,为社会的政治、军事目的而 兴建,边界鲜明,形态封闭、内向。
“市”---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品交换 的目的而形成,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向。
35
2、城市设计特点 ①讲求轴线对称,尺度宏大,给人以威严感。 ②放射性的城市轴线,串起若干个豪华壮丽的城市广场,形 成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 ③纪念性、标志性构筑物作为城市结构的主体。 ④城市道路一般是“环形+放射”。
36
封丹纳的罗马城市改建设计
37
波波罗广场
38
39
六、中国古代城市设计
帕尔曼--诺伐
斯卡莫齐理想城市
31
②城市建设集中在市中心与广场
圣马可广场(P51)
32
33
③城市的改建设计追求 庄严宏伟,显示资产阶 级的权势
罗马市政广场
34
巴洛克时期(17世纪以后)
1、时代背景 ①中央集权制和君主制逐渐取代教会统治,城市设计在指导 思想上为中央集权的政治寡头服务。 ②几何与规则的形式美成为规划与设计的原则,在观念意识 上,是几何美学的集中反映。
第二讲 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 1、城市设计缘起 2、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3、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 4、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5、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6、中国古代城市设计 7、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1
教学目标
了解城市设计缘起、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 设计、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中世 纪欧洲的城市设计、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19
四、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1、中世纪的城市发展状况 ①中世纪初期城市处于衰落阶段,城市和乡村一样, 完全依附于封建主。 ②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新的城市 建筑类型的产生,出现了新的城市空间。 ③中世纪中期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 的中心位置。
20
2、城市设计的特点 ①中世纪早期城市自发形成,以环状和放射环状居多, 新建的无历史遗迹的城市采用方格网布局 ②尺度巨大的教堂成为城市布局的中心,城市被划分为 若干教区;
27
色彩多变的佛罗伦萨
28
金色的威尼斯
29
五、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城市设计
文艺复兴(Renaissance)(14-16世纪)
1、社会背景 ①教会逐渐衰落,新兴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②整个社会转向对人的关注,空间理念中融入科学与
人文精神。
30
2、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①理想城市模式的探讨
费拉锐特理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