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教学技能测试题及答案整理.doc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理论考试(含答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理论考试(含答案)

A.蒸发食盐水B.酒精灯添加酒精C.取液时挤入空气D.加热液体2.下列观察测量和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加固体B.稀释浓硫酸C.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D.测量正方体的边长4. 下列实验操作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液体的取用B.检查装置气密性C.用滴管滴加液体D.过滤5. 10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克食盐。

A.26 B.36 C.40 D.567. 下列仪器:①烧杯;②坩埚;③量筒;④表面皿;⑤蒸发皿;⑥烧瓶;⑦燃烧匙。

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⑤⑥D.②⑤⑦8.下列实验操作时,一般情况下不应该相互接触的是()。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B.过滤时,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C.用试剂瓶向量筒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与量筒口 D.用天平称量时,砝码与托盘9. 下列诗句中描述的月相,与右图中的月相相符合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D.一夜安排梦不成,月堕西窗晓10.今天是农历三月二十四,上午9:00,月亮的位置大约在()。

A. A处B. B处C. C处D. D处11.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脍炙人口,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12.用图中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当物块浸入溢水杯时水流入空桶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B.物块浸入水中越深,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越大C.物块浸入水中越深,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D.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所用物块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13.为预防禽流感,某同学为养鸡场配制消毒液,在用量筒量取浓的氯胺(NH2C1)消毒液的体积时俯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过程均正确),则所配消毒液的浓度( )。

2024年教师学科素养测试试题卷(小学科学)

2024年教师学科素养测试试题卷(小学科学)

2024年教师学科素养测试()试题卷学科专业能力(共55分)一、学科专业知识(6+24+14=44分)(一)填空题:(1×6=6分)1.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个小时。

2.易拉罐拉环拉断后就很难打开,若将A4纸对折几次后,用纸的硬尖角摩擦原拉环边缘,不一会儿罐口就会自动拉开,并看到一团“白气”。

出现这团“白气”是因为水蒸气发生()现象,摩擦后,罐口会自动冲开,是因为(),罐内气体对罐口拉片压力增大,使罐口冲开。

3.右图为微信登录面。

若按界面中人所在角度去观察地球,能看到南极洲。

则从此人所在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若我们处于冬至日前后,南极点附近为()。

(二)选择题:(2×12=24分)1.小科的妈妈在洗锅时,忘记将锅内水倒掉(如右图),过了一天后,小科发现锅内出现了一层红褐色物质,出现该物质的位置应该是图中()。

A.1位置B.2位置C.3位置2.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蟋蟀的触角是()。

A.丝状B.膝状C.棒状3.如果秤砣不小心磕掉一小块,那使用这样的秤砣称量重物时,称得的重量比实际()。

A.重B.轻C.一样4.发生日食现象时,太阳的()个方向先亏。

A.西B.东C.南5.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我们把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比如食盐溶液中的水;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比如食盐溶液中的食盐。

那么下面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葡萄糖注射液B.消毒酒精C.碘酒6.取5克食盐溶解到200毫升的水中配制成食盐溶液,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是()。

A.①③⑤⑦B.①④⑤⑥C.②④⑥⑦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与下列吻合的是( )。

A.竞争B.共生C.捕食8.中国喀喇昆仑山是世界山岳冰川最发达的高山,下列有关猜想合理的是( )。

A.山脉高耸入云是板块张裂的结果B.岩层中发现贝壳化石,说明地壳在运动C.山坡上大量岩石的风化是内力作用的结果9.在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滴出前10毫升的水和最后10毫升的水比较( )。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含答案)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含答案)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含答案)题目一
问题:请列举三种常见的能源来源。

答案:
1. 煤炭
2. 石油
3. 太阳能
题目二
问题:请解释一下水的三态是如何变化的。

答案:
水的三态变化分为以下步骤:
1. 在低温下,水呈固态,即冰的状态。

2. 当温度升高时,冰会融化成液态水。

3. 当继续加热时,水会变为气体状态,即水蒸气。

题目三
问题:请简要解释一下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
光密度不同而发生偏折的现象。

当光线从光密度较小的介质进入光
密度较大的介质时,折射角度会向法线方向偏折;反之,当光线从
光密度较大的介质进入光密度较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度会离开法线。

题目四
问题:请列举两种常见的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化学变化类型。

答案:
1. 酸与碱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产物是盐和水,这是一种中
和反应。

2. 金属与非金属反应:反应物是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产物是相
应的金属化合物,这是一种氧化反应。

题目五
问题:请简述一下光的颜色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
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

不同频率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

当光通过物体时,物体会吸收一部分光的频率,反射出人眼可见的
颜色。

例如,当物体吸收所有频率的光时,该物体就会呈现黑色。

而当物体反射所有频率的光时,该物体就会呈现白色。

其他颜色的
产生是由于物体吸收或反射特定频率的光。

小学科学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不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A. 观察B. 实验C. 调查D. 猜想与假设2. 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B. 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需要30分钟。

C.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水和土壤。

D. 人体需要矿物质和维生素来维持健康。

3. 下列哪个物体是由金属构成的?A. 木头B. 塑料C. 玻璃D. 铁4. 以下哪个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A. 彩虹B. 镜子中的反射C. 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D. 太阳光直射到地面上5. 下列哪个过程是物理变化?A. 烧纸B. 水果腐烂C. 水结冰D. 面包发酵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太阳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星组成。

7.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________。

8. 人体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主要营养物质。

9. 水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水的三态变化。

10.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________,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形成了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 请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12. 请解释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请列举三种节约能源的方法,并说明其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4. 某小学科学教师在教授“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时,设计了一堂户外观察课。

请分析该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

15. 小明在实验课上将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然后将其放入水中。

他发现橡皮泥沉入水底。

请解释这一现象,并提出一个改进实验的建议。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D2. D3. D4. A5. C二、填空题答案6.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7. 3×10^8 m/s8.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9. 固态、液态10. 原始海洋、生物圈三、简答题答案1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开发区小学科学教学技能比赛试题(有答案).doc

开发区小学科学教学技能比赛试题(有答案).doc

开发区小学科学学科基本功比赛试题姓名得分一、填空。

(每空1分,共25分)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H标,乂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2.小学科学教帅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和组织技能有:精心备课的技能;完善教学活动的技能;实施恰当评价的技能和开拓教学资源的技能。

3.《全口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屮内容标准是核心部分,它是总F1标和分H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4.在小学科学实验屮,依据传统的教学理论,通常可以按实验性质分为:验证型实验和探究一型实验。

5・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生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读数吋如果仰视,所读数值会偏低。

6.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H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

7.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使用前游码处在如图的位置吋就调节了平衡,并进行了测量,读岀物体的质量为62.0克,物体的实际质量是60 克。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lll|llll|llll|3a 4—8- 9- i □8.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9.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

1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牛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乂是科学教育的H标。

11 •在地球与宇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屮,教学的重点是点燃小学牛的求知欲。

12.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13•与实验法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和广泛性。

14•观察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抽样观察法和应用观察法。

15.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吋,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态度。

16.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大地是一个封闭的曲面。

小学科学教师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教师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教师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属于非金属的是:- A. 铁- B. 铝- C. 碳- D. 硅- 答案:C2. 以下哪个不属于静电现象:- A. 电风扇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B. 用皮梳梳头发后,头发黏在皮梳上- C. 用气球搓玻璃棒,玻璃棒可以吸引小纸片- D. 通过塑胶管摩擦后靠近水龙头会有电火花- 答案:A3. 火柴点燃的原理是:- A. 摩擦启动- B. 静电放电- C. 化学反应- D. 光照加热- 答案:C第二部分:填空题1. 氧气的化学符号是:O22. 固体到气体的过程称为:升华3. 用来测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以下三种材料的电导率高低:金属、非金属和半导体。

- 答案:金属的电导率高,非金属的电导率低,而半导体的电导率介于两者之间。

这是因为金属中电子几乎可以自由移动,非金属中电子不容易移动,而半导体中的电子在受到一定条件刺激时才能移动。

2. 请简要解释静电的形成和放电的原理。

- 答案: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电荷不平衡而形成的。

当两个物体之间发生摩擦或其他方式的接触时,会导致电子在物体表面的转移,使得物体带有静电荷。

当静电荷不平衡时,会引发静电放电,即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至另一个物体,使得电荷平衡恢复。

第四部分:解答题1. 请简要介绍水循环的过程。

- 答案: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

首先,太阳的热量使得水体蒸发,水蒸气上升形成云,然后在冷却的过程中形成水滴,最终形成降水,包括雨水、雪等。

降水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水和植物蒸腾等方式回到水体中,继续循环。

2. 请简要说明动物和植物的根本区别。

- 答案:动物和植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生物界。

植物属于植物界,具有细胞壁、光合作用和无法活动的特点。

而动物则属于动物界,没有细胞壁,需要通过摄食获取能量,并且有能力活动。

以上是小学科学教师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的内容。

请考生认真复习并理解每道题目的答案,以备考顺利。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题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题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题1. 简答题1.1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一种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事物规律的方法和知识体系。

1.2 科学方法包括哪些步骤?科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出问题或假设- 进行观察和收集相关信息- 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 得出结论并进行验证- 进行沟通和分享科学发现1.3 什么是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性。

1.4 请简要解释以下科学概念:1.4.1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吸引的力,使物体具有下落的趋势。

1.4.2 光能光能是一种能量形式,来自于光的辐射,可以被物体吸收、反射或传播。

1.4.3 震动震动是物体快速来回地振动或摆动的运动形式。

2. 选择题2.1 以下哪个不属于三态物质?A. 固体B. 液体C. 气体D. 石体答案:D2.2 下列哪个不是物质的性质?A. 颜色B. 重量C. 电阻D. 高度答案:D2.3 光能传播的速度是多少?A. 300,000 km/sB. 30,000 km/sC. 3,000 km/sD. 300 km/s答案:A2.4 以下哪个是机械震动的例子?A. 摇摆钟摆动B. 电灯发光C. 火焰燃烧D. 音乐播放答案:A3. 判断题3.1 音乐是一种机械波。

答案:错误3.2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随容器的形状改变。

答案:正确3.3 空气是一种无形的气体。

答案:正确3.4 震动的传播需要介质。

答案:正确3.5 光的传播速度比音的传播速度快。

答案:正确以上是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题的内容。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题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题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请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哪个不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推断法2. 下列哪个不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记忆与理解3. 下列哪个不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原则?A. 启发性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实践性原则D. 应试教育原则4. 下列哪个不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法?A. 讲授法B. 演示法C. 探究法D. 题海战术5. 下列哪个不是小学科学教师的基本素质?A. 专业知识B. 教育能力C. 沟通协作能力D. 应试能力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学科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 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 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 小学科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请简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 请简述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及其意义。

3. 请简述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4. 请简述小学科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其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某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植物的生长》一课时,采用了讲授法和演示法。

请分析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2. 某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力的作用》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请分析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知识测试题(科学)学科文化知识部分(100分)一、填空(20分)1、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构成的。

2、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排出体外。

3、儿童的心率一般略于成年人。

4、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差异的现象叫。

5、达尔文将自然界中的生生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收做。

6、把不溶于水的细沙土从水中分离出来可以用的方法。

7、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8、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中。

9、电磁铁是一种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1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

11、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引起的。

12、因地壳运动产生的自然灾害有、等。

13、在行驶的汽车上红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走,她是以为参照物的。

14、地球上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造成的。

15、地球上的可利用淡水大约只占地球总水量的。

16、春分时,太阳的直射点在上。

二、选择(40分)1、世界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恒星和行星的天文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爱迪生2、中国航天的创始人是()A、李四光B、钱学森D、袁隆平3、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的时间在()A、1957年10月4日B、1957年12月6日C、1970年4月24日4、我国是世界上第个有自主能力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空。

A、一B、二C、三D、四5、捆绑一个稳定的支架,至少需要()根木棍。

A 、2B 、3C 、56、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A 、水草B 、鱼类C 、鸭子D 、浮游生物78、在摩氏硬度计对照表中硬度最大的矿物是( ) A 、金刚石 B 、石英石 C 、滑石 9、学校旗杆顶端安装的是 ( )A 、动滑轮B 、定滑轮C 、滑轮组 10、风向仪指向西北方向,则此时刮的风是( )A 、西北风B 、东南风C 、不能确定风向 11、铁制用品最容易生锈的环境是( )A 、干燥环境B 、水中C 、潮湿环境D 、油封环境 12、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最慢( )A 、水中B 、空气中C 、金属中13、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 )A 、白色B 、黄色C 、红色D 、深蓝色 14、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 )A 、磁铁的两端B 、磁铁的中间C 、磁铁各部分吸引力相同 15、下列哪种动物是通过拟态来保护自己的。

( )A 、蝗虫B 、变色龙C 、枯叶蝶D 、青蛙16、在行驶的汽车上相对于汽车来说,坐在车上的人是( )。

A 、运动的B 、静止的C 、不能确定17、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 ( )A 、风化作用B 、风蚀作用C 、蒸腾作用18、白纸、黑纸、镜子三种物体,吸收光的本领从弱到强依次是( )。

AB CA、白纸、黑纸、镜子B、黑纸、白纸、镜子C、镜子、白纸、黑纸19、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实际上是地球在()运动。

A.自西向东B.自南向北C.自东向西D.自北向南20、下面的机械中一定省力的是()A、轮轴B、杠杆C、滑轮D、斜面三、判断题(10分)1、动滑轮的优点是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2、食物中的养分是在人的小肠中被吸收的。

()3、所有的鸟类都是靠产卵繁殖后代。

()4、风是由空气流动所产生的。

()5、振动不是物体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6、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够鼓起来是利用了水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7、磁砖地板比木地板导热快。

()8、最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

()9、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是盐。

()10、在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地球。

()四、问答题(10分)1、为什么雨雪天广播里要提醒司机师傅开车慢行?(5分)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的上面还是冰块下面?为什么?(5分)五、实验探究(9分)如图:是学生研究光对豆苗生长的影响实验图。

试问:1、该实验采用的是什么实验方法?(3分)2、在实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分别是什么?(6分)六、看图做题。

(11分)1、请观察星座的图片。

(6分)(1)右图星座的名称。

(2)此星座适宜观察的时间是。

(3)图中的星座能为我们解决遇到的什么困难?2、根据你的观察,画月相(用铅笔画阴影)。

(5分)娥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教材教法部分(40分)一、填空题(10分)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课程内容标准所涉及的三个领域是、和科学知识。

3、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科学知识包括、、地球与宇宙三个方面。

二、教学片断分析(10分)《指纹》片断。

学生分成6个小组。

桌上摆放着留有指纹的各种材料。

学生已经认识了指纹,并且能用各种方法取下指纹。

师:关于指纹,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生:我想知道每个手指上的指纹是不是都一样?生:我想知道我的指纹和同学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生:指纹是怎么产生的?生:指纹有什么用?生:我的指纹和老师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师:各组确定准备研究的问题。

并将研究方案写下来。

十分钟后各组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结合科学课程理念你对上述教学片段有什么感想?三、简答题(10分)请写出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10分)四、科学技能(10分)某观测者注意到,这天太阳升起的方位在东北方,且与前几天相比,方位更偏北。

请判断这天是大约临近哪个节气,并描述这天太阳在天空中运动的路线。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学科文化知识部分(100分)一、每空1分,共20分。

1、细胞2、氧气;二氧化碳3、高于4、变异5、自然选择6、过滤7、振动8、太阳;淀粉9、电;磁10、自西向东11、公转12、火山;地震13、汽车14、自转15、1% 16、赤道二、每题2分,共40分。

1、A2、B3、C4、C5、B6、A7、C8、A9、B 10、A11、C 12、C 13、A 14、A 15、C 16、B 17、A 18、C 19、A 20、D三、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四、每题5分,共10分。

1、在雨雪天气时,路面有水,摩擦力比平时小,车轮容易打滑,刹车不灵,不能在短时间内让汽车静止,所以在雨雪天气时,司机开车要减慢速度。

(意思对即可得分)2、食物应该放在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遇冷会下沉,所以食物应该放在冰块的下方才能被冷却。

(意思对即可得分)五、共9分。

1、对比实验法(3分)2、相同条件是: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3分);不同条件是:光照(3分)五、共11分。

1、每空2分,共6分。

大熊星座;全年;在野外迷失方向时(或夜晚辨别方向)2、参考答案:(每画对一个1分)娥眉月(阴影在左,占多一半)上弦月(阴影在左,占一半)满月(无阴影)下弦月(阴影在右,占一半)残月(阴影在右,占一多半)教材教法部分(40分)一、填空(每空2分,共10分)1、科学素养2、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生命世界;物质世界二、共10分参考要点:教学片段中教师的教学符合科学探究的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在没有太多干扰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兴趣进行探究。

这是科学课教学中提倡的学习活动。

(意思对即可得分)三、共10分1、(10分)答: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活动。

四、判断5分,运动路线占5分。

(1)判断:这一天的日期大约在临近夏至日。

(2)描述:这天的太阳从东北方升起,然后慢慢向西偏南移动,下午太阳逐渐向西偏北移动,傍晚从西北方落下。

专业课件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

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

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

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

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

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

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

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先远后近;有时,先近后远。

这每次的变化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或者一段难以割舍的情。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间近了,其实还是远;忽然间远了,肯定是伤了谁。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一份信笺,那是思念;如果是一个微笑,那是宽容;如果是一句问候,那是友谊;如果是一次付出,那是责任。

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远,但也很近。

最怕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句失真的谗言,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叠诱人的纸币,或者是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

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近,但也很远。

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

太远的距离,只需要一份宽容,就不会走得太远而行同陌人;太近的距离,只需要一份自尊,就不会走得太近而丢了自己。

不远不近的距离,多像一朵艳丽的花,一首悦耳的歌,一首优美的诗。

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份缘,我们都是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