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力引发全球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力引发全球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走向世界,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和影响、具体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以及其对全球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和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成为引领和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力量。
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以下几个原因和影响: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底蕴。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在相互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特色和魅力。
例如中国的传统戏曲、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以及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哲学理念,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东亚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文化中都存在着明显的儒家影响。
此外,中国的传统医药、农业技术等方面也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中国都在取得长足的进步,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
随着中国国力增强,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与推广,使其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世界离不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传统的媒体、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等方式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最为灿烂的文化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不断地向外输出自己的文化,使得中华文化不仅深刻影响了东亚地区,还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历程,并探究了其中的深刻意义。
一、中国文化的输出始于汉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文化输出是发生在汉代。
公元前202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的外交联系和经济往来。
此后,大量的汉族移民和商人涌向中亚和印度洋地区,催生了中亚和南亚地区的汉传佛教和中华文明的传播。
从此,中原文化开始渗透到亚洲大陆各地,并与本地文化深度融合。
二、唐宋时期大力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唐代是文化输出的鼎盛时期。
中国的长安曾经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数十个国家的商人、使者都聚集在这里。
唐朝的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文化发达,为中国文化输出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政治前提。
唐代的文化输出是多方面的,包括佛教、诗歌、绘画等。
唐朝大量的佛经翻译和佛教形成了汉传佛教的主流,对日本、朝鲜、越南、印尼等国家形成强烈的宗教影响。
唐代的诗人们以李白、杜甫为代表,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唐朝的绘画也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受到广泛的欣赏与借鉴。
宋代是继唐代之后中国文化输出的又一高峰期。
在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输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促进了中华文明向南洋地区的输出。
同时,北宋的科技和文化也在东北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南宋的第一代皇帝赵构就曾写信给金国的祖宗完颜亮,表示:“中华文化流放海外,心甘情愿”这种自信,更加坚定了中华文化的输出。
三、近代中华文化的输出达到新的高度18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的文化输出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度。
清朝的“岛国政策”使得中华文化不仅能够传遍东亚地区,还进一步输出到欧美、澳洲等西方国家。
在此期间,孔子学院的设立、中国画的引进、茶文化的推广、武术的散播等一系列活动,呈现出中华文化输出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列举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事例六下道法

列举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事例六下道法(实用版)目录1.概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性和事例2.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政策背景3.事例一:《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的全球热播4.事例二:中国传统服饰在国际时尚舞台的亮相5.事例三:中餐美食在全球的传播6.事例四: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热销7.事例五:中国传统节日在全球的庆祝8.事例六:中国武术和功夫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影响正文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一直在努力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各种文化事例层出不穷。
以下是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首先,在政策层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走出去,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文化机构和个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这些政策为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其次,具体到文化事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事例一:《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的全球热播。
这部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动画电影,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故事情节,成功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代表性案例。
事例二:中国传统服饰在国际时尚舞台的亮相。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时尚品牌和设计师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服饰,将中国元素融入时尚设计中,使得中国传统服饰在国际时尚舞台上大放异彩。
事例三:中餐美食在全球的传播。
中餐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广泛的影响力。
中餐馆遍布世界各地,中餐美食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中的一部分。
事例四: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热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逐渐走向世界,吸引了大量海外读者。
一些热门网络小说甚至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书。
事例五:中国传统节日在全球的庆祝。
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盛事,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参与其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中国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
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例如,中国的春节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节日,许多国家也在春节期间举办庆祝活动。
此外,中国的书法、绘画、剪纸、陶瓷等传统文化艺术也在国际上广受欢迎。
许多海外的大学和文化机构也开始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和中文课程,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中国文化。
二、电影和电视剧的传播电影和电视剧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近年来,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例如,电影《战狼2》在海外的票房收入超过了5亿美元,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冠军。
电视剧《甄嬛传》、《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也在海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这些电影和电视剧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也让海外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
三、国际交流活动的举办国际交流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国际交流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例如,中国主办的亚洲文化嘉年华、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文化周等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海外观众和媒体的关注。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活动、国际博物馆理事会的活动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海外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也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化的走向世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已经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文化会越来越丰富、多彩,为全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的文化收获。
列举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事例六下道法

列举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事例六下道法【最新版】目录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概述二、事例一: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影响力三、事例二:中国美食的国际传播四、事例三:中国武术的国际地位五、事例四:中国文学作品的国际影响六、事例五:中国电影与电视剧的国际传播七、事例六:中国传统艺术的国际认可正文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概述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列举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
二、事例一: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已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这些节日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关注和参与。
三、事例二:中国美食的国际传播中国美食的种类繁多,口味独特,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随着中餐馆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中国美食逐渐成为国际间交流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中国文化。
四、事例三:中国武术的国际地位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近年来,中国武术在国际上逐渐崭露头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学习、研究和传播,已经成为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五、事例四:中国文学作品的国际影响中国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六、事例五:中国电影与电视剧的国际传播近年来,中国电影与电视剧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优秀作品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甄嬛传》等,成功走出国门,吸引了大量海外观众,提高了中国文化在国际间的影响力。
七、事例六:中国传统艺术的国际认可中国传统艺术如京剧、昆曲等,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被誉为“东方戏曲的瑰宝”。
这些艺术形式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认可,成为了国际间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繁多,涉及多个领域。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精髓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精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精髓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文化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途径以及其积极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文化源远流长。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髓,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藏。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和向往。
中国的文化元素如传统艺术、民俗文化和文学作品等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吸引了无数国际友人前来了解和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内涵成为了吸引外国人士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中国的经济实力的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增加了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再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社交媒体平台则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渠道。
中国文化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得以快速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中国文化。
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途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采取了多种途径进行全球推广和传播。
首先,举办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中国文化周、国际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中国的春节文化活动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中外人士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其次,文化遗产保护与世界遗产认定。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列为世界遗产,如中国长城、敦煌莫高窟等,通过将这些文化遗产保护起来,不仅保留了它们的原貌,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底蕴。
再次,外国语言教学与汉语推广。
为了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国积极推动汉语教学和外国语言教学,设立孔子学院和外国语学校,为外国学生提供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机会。
列举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事例六下道法

列举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事例六下道法摘要:1.茶文化2.中医药文化3.武术文化4.书法艺术5.中华美食6.传统节日正文: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这个东方古国,并逐渐接受和喜爱中国的文化。
以下六种文化事例,是我们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代表。
首先,茶文化是中国的一大瑰宝。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国饮”。
茶道、茶艺、茶宴等各种茶文化形式丰富多彩,茶的品种和口味也琳琅满目。
茶文化的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品尝到中国茶的美妙滋味,体验到中国茶文化的韵味。
其次,中医药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也逐渐受到重视。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实践成果。
如今,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开始认可并接受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得到了广泛传播。
第三,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如太极拳、八卦掌、少林功夫等。
武术文化的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机会了解和体验中国武术的奥妙,感受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
第四,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书法爱好者。
书法的笔画、结构、章法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书法艺术的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欣赏到中国书法的美,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五,中华美食是中国的另一张名片。
中国菜系繁多,口味丰富,色香味俱佳。
中华美食的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品尝到中国美食,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最后,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都是中国文化的生动体现。
通过庆祝这些节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以上六种文化事例,都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文化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文化一、前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此过程中,中国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重点探讨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文化,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中国文化的全球化背景、中国文化的输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二、全球化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关注。
中国文化的全球化早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开始,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中国文化开始向东亚、南亚、中亚、东欧等地传播。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海盗交易和移民等形式传播到了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北美等地。
而在当代,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成熟,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三、中国文化的输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文化交流项目和政策,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在全球大范围内的传播。
同时,中国文化产品的海外销售也创下了不少佳绩。
以电影为例,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票房不断创下新的纪录。
2015年,《战狼2》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6.7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这也使得中国电影成为战绩最出色的亚洲电影之一。
此外,电视剧、音乐、文学等方面的中国文化产品也逐步走向世界。
四、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中国文化保持活力和魅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同时也面临着传承失传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中国文化也在创新中不断展现着新的魅力。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摘要:电影《功夫熊猫2》自全球上映以来,深受影迷们的喜爱,尤其是电影将中国元素刻画的极为丰富多彩,在中国文化,中国功夫及中国风景与美食等方面都有精彩呈现。
这部电影的成功,体现了西方电影对中国文化的有效解读与融合、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有机糅合的进步历程。
关键词:《功夫熊猫2》;中国文化;世界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2008年的《功夫熊猫》曾引起了关于西方人表现中国文化的大讨论。
电影具有中国特色的两大文化要素:功夫和熊猫,观众可以在这部电影找到很多中国文化的画面和名词,如:道家的阴阳八卦,中国的古代衣着,有江南地区特色的建筑,手推车,面条和保留中文发音的师傅(shifu)、乌龟(wugui)、麻将(majiang)、豆腐(doufu)等等。
三年后,从好莱坞梦工厂诞生的功夫熊猫阿宝再次归来。
《功夫熊猫2》把中国元素、东方精神吃得更透,表现得更好。
特别是前一集所运用的中国元素到第二集更加丰富纯熟,影片是全球审美与中国元素的有机糅合,生发出强大的艺术魅力,给人以深刻启迪。
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功夫熊猫2》最让人惊叹的地方,是其对中国风情、中国文化的运用基本上达到了调配自如的境界,并在一种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做出了机智的文化融合的成功尝试。
影片的开画不仅整个梦工
厂的宣传片头换成了皮影戏风格,标志性的小男孩坐在月亮上垂钓的logo也换成了一只乌龟坐在月亮上钓鱼,巧妙地串联上了第一部《功夫熊猫》里的主要人物龟仙。
随后一段故事发生背景的交代也是用旁白结合皮影戏效果的画面来呈现的,不仅让观众感受到流畅的视觉连接,而且用皮影的虚化方式也非常巧妙地配合了正式故事开启前“史前史”的另一个时空回溯。
仅仅是开片这几分钟的小段落就体现了此片制作者对中国文化把握的功力。
《功夫熊猫2》里,羊仙姑预言说沈先生会被“一个黑白相间的动物打败”,这时电影画面上黑和白组成了一个太极阴阳鱼的图案,黑白相间的熊猫竟然暗合了太极阴阳之理。
阿宝以太极之功加保龄之术一举摧毁沈王爷的舰队,确实显现了太极阴阳调和的东方哲学观,比第一部结尾“力强者胜”的结果更高了一层。
但以身体之功夫(原始人力)对抗火器(现代科技),总让人联想起《东方不败风云再起》里那句很有义和团风格的经典台词:“你有科学,我有神功”。
《功夫熊猫2》结尾部分的“无字天书”其实已经深得中国文化中的不可言说之妙。
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就是这个意思。
阿宝在第一部里领悟到了功夫应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不是在于外在的形式。
续集里,浣熊师傅更是让阿宝自己去体会“心静如水”(inner peace)的更高境界。
影片的艺术总监雷蒙曾说:“在这两部影片中,我们加入了大量水的元素。
我们理解的中国文化中,太极是与水和大自然联动的功
夫。
”在续集的结尾,沈王爷以大炮对抗熊猫:大炮用火药,属火,至刚至猛;熊猫阿宝的太极功夫则秉持“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以水之至柔克火之至刚;片尾的设计让阿宝在水上制服孔雀,以静制动,阴阳归一。
二、神功盖世的中国功夫
既然叫《功夫熊猫》,影片自然把中国功夫作为了重要元素来安排。
从第一部中盖世五侠(虎、螳螂、仙鹤、蛇、猴子)代表的五种拳法(虎鹤双形、猴拳、螳螂拳)、点穴术、威力极大的无极拈花指到《功夫熊猫2》里的佛山无影脚、铁砂掌、太极拳……。
影片里的动物们俨然李小龙、成龙、李连杰附身,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
三年前,《功夫熊猫》一开场就先声夺人:阿宝在睡梦中化身神龙大侠,以斗笠加披风的侠客造型霸气登场,水墨画风精彩地与凌厉炫酷的武打场面混搭。
“盖世五侠”在片中分别展示了黑虎拳、猴拳、螳螂拳、蛇拳、白鹤拳。
三年后,《功夫熊猫2》的动作设计更加天马行空,不单加入鼓、二胡、唢呐等传统乐器的陪衬,民乐《步步高》也反复出现。
但最令中国观众称奇的是,创作团队竟然结合阴阳、八卦等元素,将熊猫的黑白与太极深度联系,并多次强调“内心的平静”,无一不巧妙的展现了中国功夫的内涵和核心。
三、美不胜收的中国风光
《功夫熊猫》把“中国风”发挥得淋漓尽致:丽江的小桥流水、黄山的云海、桂林的山峦……《功夫熊猫》系列虽然是动画片,对
中国风景、建筑的表现却非常用心、逼真。
上一部中的和平谷就参考了云南丽江、广西桂林等地的风景。
《功夫熊猫2》里的中国风景比上一部更加具体,影片的重要场景“凤凰城”,整座古城坐落在云雾缭绕的山水之间,川西民居风格为主的古式建筑,大红灯笼高高挂,连老建筑上的青苔这样的小细节都没放过。
片中凤凰城的构造,成都味儿十足: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担担面、鸡公车、皮影戏、舞龙舞狮、四川火锅……,我们如同跟随着熊猫阿宝在四川游历冒险。
第一部《功夫熊猫》里,和平谷的山门就已经让人联想起了青城山前的山门。
到了第二部里,阿宝又开始修炼起新的招式—太极拳。
此外,影片最后亮相的“熊猫谷”,让人有一种世外桃源一般的感觉,而孔雀沈王爷的武功招式,正是来源于青城山青城派的动作。
山上的中国亭子最后成了阿宝父亲亮相的地方,而“熊猫谷”的真正所在其实就是青城山,那种多雨的湿润的感觉,是我们在青城山所感受到的。
《功夫熊猫2》里的中国风光更加迷人:充满神秘感的寺庙、流动的瀑布、云雾缭绕的隐逸山林……每个画面都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其主色调是绿色的:师傅的袍子是绿色的,神秘的练功区是绿色的,阿宝记忆中与父母在一起的家园更是绿色的。
那种明丽润泽的色调宛如中国传统的青绿山水画一般。
四、色味俱佳的中国美食
在中国美食中,最为外国人耳熟能详的,要数“宫保鸡丁”和“豆腐”。
在《老友记》这样的美国影视剧中,你经常能看到他们用“宫
保鸡丁”开玩笑(钱德勒的妈妈说她情欲高涨是因为吃这个菜吃的……);而豆腐在西方人眼里则是清淡无味的健康食品代表,美剧里经常看到美女因为怕长胖就吃豆腐冰激凌过瘾的场景。
在一部叫《我叫布鲁斯》的影片里,美国人竟然把关帝描写成了“豆腐保护神”,因为豆腐现身而大开杀戒!在《功夫熊猫2》里,欣然看到儿子回家的老爸平先生则对过生日的小猪表示,送他一份豆腐蛋糕…无怪乎梦工厂的赞助商美国好侍食品公司趁热打铁在全美超
市推出两款“功夫熊猫”版的豆腐食品,800万袋画有熊猫阿宝形象的豆腐将走入美国的千家万户。
到了《功夫熊猫2》,食物的分量上升到和角色一样重。
种类上除了米饭,还有担担面、豆腐、包子、杏仁饼干等;对剧情的推动也起到关键作用:阿宝来自一个厨师家庭,师父在训练过程中偶然发现食物对这只肥熊猫的强大吸引力,最终通过食物诱导教学,令他的功力以“神速”增长。
在续集里,开篇就是贪吃阿宝在“盖世五侠”面前,一口吃下四十个大包子。
担担面、火锅、麻婆豆腐等中文招牌随处可见,鹅爸的餐馆不仅卖面条和包子,还卖麻婆豆腐和火锅。
令国内观众惊呼的是,连湖南特产臭豆腐也出现在电影中,完全与内地的食铺接轨,在鹅爸爸回忆把阿宝捡回来的那一幕中,他给阿宝煮面是手上拿了两只面碗,碗的图案来自雍正年间的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五、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中国元素在美国为首的西方电影当中呈现出一个演进的过程。
从最早猥琐、奸诈的傅满州,到足智多谋的陈查理,以及功夫利落的
李小龙、李连杰,到近些年神秘的西藏喇嘛与风趣的周润发,这些不同角色与戏里中国元素的呈现方式,可以看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逐渐演变。
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演变过程中,西方电影对中国的诠释也从充满偏见的歧视逐渐转向人性与理解。
虽然《功夫熊猫》是西方电影,但中国人却以充分的自信拥抱、赞美它,这让人对中国与世界文明融合的前景更加乐观。
参考文献:
[1]谢新华,高飞.功夫熊猫:文化的融合与对接[j].文史博
览,2008,(08).
[2]吴卫民,石裕祖.中国文化”走出去”路径探析[j].学术探索,2008,(08).
[3]成海杨.领略中国文化,共促和平友好[j].重庆与世
界,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