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相关报道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相关报道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深厚的文化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的走向世界,不仅仅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还包括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推广。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国际上,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
除了传统文化,中国现代文化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中国电影、音乐、时尚等方面的成就,已经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中国音乐家在国际音乐比赛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中国时尚设计师的作品也在国际时装周上备受瞩目。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输出,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互动。
中国文化的走向世界,需要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才能更好地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也会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和启发,从而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和探索。
只有通过文化交流和互动,才能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力引发全球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力引发全球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走向世界,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和影响、具体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以及其对全球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和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成为引领和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力量。
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以下几个原因和影响: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底蕴。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在相互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特色和魅力。
例如中国的传统戏曲、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以及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哲学理念,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东亚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文化中都存在着明显的儒家影响。
此外,中国的传统医药、农业技术等方面也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中国都在取得长足的进步,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
随着中国国力增强,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与推广,使其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世界离不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传统的媒体、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等方式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最为灿烂的文化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不断地向外输出自己的文化,使得中华文化不仅深刻影响了东亚地区,还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历程,并探究了其中的深刻意义。
一、中国文化的输出始于汉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文化输出是发生在汉代。
公元前202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的外交联系和经济往来。
此后,大量的汉族移民和商人涌向中亚和印度洋地区,催生了中亚和南亚地区的汉传佛教和中华文明的传播。
从此,中原文化开始渗透到亚洲大陆各地,并与本地文化深度融合。
二、唐宋时期大力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唐代是文化输出的鼎盛时期。
中国的长安曾经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数十个国家的商人、使者都聚集在这里。
唐朝的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文化发达,为中国文化输出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政治前提。
唐代的文化输出是多方面的,包括佛教、诗歌、绘画等。
唐朝大量的佛经翻译和佛教形成了汉传佛教的主流,对日本、朝鲜、越南、印尼等国家形成强烈的宗教影响。
唐代的诗人们以李白、杜甫为代表,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唐朝的绘画也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受到广泛的欣赏与借鉴。
宋代是继唐代之后中国文化输出的又一高峰期。
在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输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促进了中华文明向南洋地区的输出。
同时,北宋的科技和文化也在东北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南宋的第一代皇帝赵构就曾写信给金国的祖宗完颜亮,表示:“中华文化流放海外,心甘情愿”这种自信,更加坚定了中华文化的输出。
三、近代中华文化的输出达到新的高度18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的文化输出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度。
清朝的“岛国政策”使得中华文化不仅能够传遍东亚地区,还进一步输出到欧美、澳洲等西方国家。
在此期间,孔子学院的设立、中国画的引进、茶文化的推广、武术的散播等一系列活动,呈现出中华文化输出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1. 中国的武术啊,那可真是厉害得不得了!像成龙、李连杰这些功夫巨星,不就通过他们精彩的电影把中国武术带到了全世界嘛!让全球的人都见识到了中国武术的魅力,这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超棒例子吗?2. 还有那神奇的中医,好多外国人都对它着迷得很呢!你看中医的针灸,在国外也越来越受欢迎,这难道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力证明?3. 中国的美食文化呀,那简直是无敌了!川菜、粤菜等各种菜系在国外开得风生水起,好多外国人都爱上了宫保鸡丁、麻婆豆腐这些美味,这不就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鲜活体现吗?4. 汉字书法多有艺术感啊!那些外国的书法爱好者对中国书法的热爱简直超乎想象,他们认真学习、临摹,这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一幕吗?5. 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走向了世界呢!春节的时候,国外好多地方都张灯结彩,举办庆祝活动,大家一起欢乐,这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精彩场景吗?6. 中国的古典音乐也很了不起呀!一些国外的音乐家都开始研究和演奏中国的古典乐曲,让世界听到了不一样的音乐之美,这难道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力例证?7. 丝绸,那可是中国的宝贝啊!外国的时尚界对中国丝绸的喜爱那是有目共睹,用丝绸做出来的衣服多美呀,这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闪亮之处吗?8. 中国的陶瓷艺术那叫一个精湛!在国外的博物馆里都能看到中国陶瓷的身影,让外国人惊叹不已,这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明显标志吗?9. 中国的民间艺术,像剪纸、年画这些,多有特色啊!很多外国人都开始学习和欣赏,这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好例子吗?10. 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世界上流传,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这难道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吗?我觉得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有着无穷的魅力,正在以各种方式大步走向世界,让全世界都领略到它的风采!。
列举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事例六下道法

列举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事例六下道法(实用版)目录1.概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性和事例2.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政策背景3.事例一:《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的全球热播4.事例二:中国传统服饰在国际时尚舞台的亮相5.事例三:中餐美食在全球的传播6.事例四: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热销7.事例五:中国传统节日在全球的庆祝8.事例六:中国武术和功夫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影响正文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一直在努力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各种文化事例层出不穷。
以下是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首先,在政策层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走出去,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文化机构和个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这些政策为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其次,具体到文化事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事例一:《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的全球热播。
这部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动画电影,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故事情节,成功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代表性案例。
事例二:中国传统服饰在国际时尚舞台的亮相。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时尚品牌和设计师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服饰,将中国元素融入时尚设计中,使得中国传统服饰在国际时尚舞台上大放异彩。
事例三:中餐美食在全球的传播。
中餐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广泛的影响力。
中餐馆遍布世界各地,中餐美食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中的一部分。
事例四: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热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逐渐走向世界,吸引了大量海外读者。
一些热门网络小说甚至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书。
事例五:中国传统节日在全球的庆祝。
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盛事,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参与其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中国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例。
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例如,中国的春节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节日,许多国家也在春节期间举办庆祝活动。
此外,中国的书法、绘画、剪纸、陶瓷等传统文化艺术也在国际上广受欢迎。
许多海外的大学和文化机构也开始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和中文课程,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中国文化。
二、电影和电视剧的传播电影和电视剧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近年来,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例如,电影《战狼2》在海外的票房收入超过了5亿美元,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冠军。
电视剧《甄嬛传》、《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也在海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这些电影和电视剧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也让海外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
三、国际交流活动的举办国际交流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国际交流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例如,中国主办的亚洲文化嘉年华、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文化周等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海外观众和媒体的关注。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活动、国际博物馆理事会的活动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海外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也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化的走向世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已经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文化会越来越丰富、多彩,为全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的文化收获。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中国近年来在文化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以下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一、传统文化呈现新气象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走过了千年,而如今,它已开始逐渐走向世界。
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和伟大,让人们在看到中国文化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呈现新气象,如京剧、太极拳、中医等正逐渐成为国内外人们的新宠儿。
二、中华文化节日引发热议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正在逐渐走向世界,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正在国际范围内引起广泛的热议,并且逐渐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文化交流的窗口,为国际社会认识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同时,传统文化节日也在国际社会中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尊重,成为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方面。
三、电影、音乐等现代文化产品广受欢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文化产业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国现代文化产品可以被世界所接受和欣赏。
网络文学、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已突破国界,走向全球,中国影片、音乐、文学等逐渐被国际市场接受和欢迎。
这些现代文化产品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当代面貌,彰显着中国的现代文化实力。
四、全球华人对于中华文化的称赞全球华人在世界各地生活,但是他们始终牢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全球华人对于中华文化的称赞和推广,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球华人肯定中国的文化发展,这也是对中国文化自信和文化底蕴的极大肯定。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资源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国际交流也成为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文化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向世界走去,为人们呈现着中国文化的多样性、魅力与创新。
汉学视角下的中 国文化传统如何走向世界

汉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传统如何走向世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文化传统走向世界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汉学作为一门研究中国文化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考路径。
从汉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传统要走向世界,需要在多个方面做出努力和创新。
首先,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例如,“和而不同”的理念强调和谐共处但又尊重差异,这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又如“仁爱”思想,倡导关爱他人、友善互助,这种价值观对于构建一个温暖、和谐的世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当通过教育、学术研究和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将这些核心价值进行深入的阐释和传播,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同时,创新传播方式是中国文化传统走向世界的关键。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影视制作等,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中国文化。
例如,制作高质量的纪录片、动画片,通过精彩的画面和故事讲述中国文化的魅力;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有趣、易懂的文化内容,吸引全球用户的关注和参与。
此外,还可以开展线上文化交流活动,如线上讲座、论坛等,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汉学在世界各地的发展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应当积极与各国的汉学家、研究机构和文化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学术研究、文化项目和活动。
通过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需求和接受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传播。
同时,也能够借助国际平台和资源,提升中国文化传统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跨文化交流的人才至关重要。
这些人才不仅要精通中国文化,还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高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浅析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作者:江*平【内容摘要】人类文明是一个不断进行交流的动态开放系统,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长期不断的文化交流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与境外的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没有间断过。
而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因此,中日文化交流不仅频繁,而且源远流长。
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广泛传播渗透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推动了日本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国文化影响日本从日本出土的各种文物来看,中国文化传入日本的历史源远流长。
由于,中国自古就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自己成系统的先进文化,因而对周边国家产生巨大的辐射力。
相比之下,日本古代文化并不发达,所以那时基本属于单一的交往方式。
为求得与先进文化的一致性,日本便采取拿来主义,尤其表现为不遗余力吸收中国古代先进文化,特别是对隋唐文化,几乎是无所不学,无所不包。
结果促进日本古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跻进亚洲大国之林。
日本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也不是全盘照搬,而是吸收、消化和创新相结合,最终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大和文化。
中国向日本传播各种经验、技术、文化等等,这些在物质生产技术、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对日本制度方面的影响1、中国文化对日本政治制度的影响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忠孝”。
中国的“忠”意味着对自我良心的忠诚,强调人本思想,“忠”本生就和“义”联系在一起。
日本学习中国儒家文化也是变化着的,先是以朱子学为代表的宋学,后为阴阳学,也有庄子学。
但是这些影响都不是特别大。
后来,日本武士将儒学和禅宗进行融合吸收,从而形成了具有大和民族精神特色的文化——武士道精神。
在日本“忠”是臣对君无条件的为君献出一切,甚至包括生命,这与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制度相一致,这也有一点类似我国古代君主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切都是皇权至上。
相比之下,日本在儒学方面过分强调这种无条件的绝对“忠诚”,因而失去了中国儒学中的人本思想部分,而增加了凶残和野蛮的一面,这也为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埋下了祸根。
然而谈到中国文化对日本政治制度的影响我们很自然的想到唐朝,虽然说日本的民族文化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秦朝,然而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却是最广泛的,日本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上都吸收了唐文化,并逐步发展。
中国古代唐朝经济发展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大大扩大了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也使周边很多国家纷纷来与中国交流,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日本。
日本前后共任命19遣唐使接团,成功到达的有15次。
遣唐使接团有大使、副使、留学生、留学僧、水手、医师等。
早期200人左右,后期多达500人,他们分乘四艘船,但最后到达长安或者洛阳的使节仅几十人。
留学生和留学僧在唐朝逗留时间较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国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这些留学生学和留学僧学成归国后,效仿唐朝的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废除奴隶制度。
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废止私有土地、民部;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确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区划分;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度;建立班田收受发和租庸调制;《大宝律令》的颁布。
这些都是隋唐学习的结果。
日本实行的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制度,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2、中国文化对日本教育制度的影响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日本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体系。
对日本长生较大影响的思想文化主要有:儒学、国学和兰学。
儒学:幕府统治时期,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对精神支柱天皇的效忠,日本非常崇尚中国的儒家文化,特别是中国宋朝朱熹的朱子学。
并吸收中国封建社会的典章制度和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构成了日本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这时候日本的教育机构具有明显的等级特点,教育机构分三类。
最高等级的是幕府直辖的学校机构,主要有昌平坂学问所、和学讲习所、开成所及医学所;第二等级的是藩学,藩学最初是以教授汉学书籍为主,同时授以武学。
1715年后,逐渐增加了近代科学知识的内容;最低等级的是民众的教育机构,包括乡学、私塾、寺子学等学校。
当然日本儒学加以改进,重视“忠”和“勇”而不是“仁”和“孝”。
对于国学,他提倡日本的民族精神——大和魂,大和魂与日本的神道精神结合在一起,成为神化的维护皇权的思想工具。
而兰学是西方天主教的传入而被逐渐吸收的。
二、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科技方面的影响1、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字的形成的影响入汉以后,日本成为中国的臣属之国,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1784年在日本九州福冈志贺县海滨出土的一方金印”汉委奴国王”,即为东汉光武帝颁赐“汉委奴国王”印的原物。
表明日本此时已接触到汉字。
日本的文字,可以说是外来文化的综合。
日本人借用汉字的整体写法,发明了平假名,又借用汉字的部首(偏旁或部首)发明了片假名。
公元403年,日本最早使用汉字,时值履中天皇四年八月,始设官记言诗以达四观之事。
汉字的传入促进日本的文化和思想的发展。
如儒学是通过文字而传入日本的,所以日本一开始就接受儒学了。
据日本的史料记载,儒教传入日本为公元405年,王仁自朝鲜半岛南部北济到达日本,为应神天皇儿子老师。
王仁授之《论语》,这是儒学东传的开始。
尔后,儒家思想通过典籍传至日本,规模有限,但对日本影响颇深。
一方面,使大和的政治思想发达起来,这在历代的诏敕上表现显著。
仁德天皇在诏书中说:“君以民为本。
”这是引用荀子的话。
表明日本君王已懂重民思想,这是受中国儒学的影响。
圣德太子定冠位即以德、仁、礼、信、义、智等道德项目为名称,显然是受儒学伦理思想的影响。
这此提倡道德的结果,使日本自上而下养成一种孝顺谦让的美德。
另外在风俗上,自儒学传入后,日本上古的娶姑姨,异母兄弟姨妹之间通婚及继母之间通婚等风俗渐减,使日本移风易俗。
不仅如此,他们还千方百计地积极学习写作汉文、汉诗,努力钻研汉文、汉诗的写作技巧。
从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深受欢迎可见一斑。
《怀风藻》被认为是日本现在最早的汉诗集,序文是六体名作。
书中收入120首诗歌,其中以五言诗最多,也有七言诗,作者上自天皇、皇子,下至大臣、僧侣,风格与初唐诗相近。
唐诗不仅影响古代日本,现代日本亦把唐诗看成自己的古典,仅岩波书店一家就出版了唐诗二古十万册,可见影响之大。
2、中国文化对日本科学技术方面的影响隋唐时期,中国物质文化更大规模地传入日本。
日本的遣隋、遣唐使和中国唐代鉴真和尚的东渡,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总计唐朝时,日本所派出的“遣唐使”共十三次(一说十四次),迎送唐朝到日本使节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有六次,合计共有19次。
大规模的入唐使团,一次就有500多人。
中国的鉴真和尚,743年到748年六次东渡,最后一次成功地东渡到日本,带去了“玉作人、画师、雕檀、刻镂、铸写、绡师、修文、镌碑”等手工艺人近百人。
中国丝绸、瓷器、铜镜、刀、尺、笔、墨、砚、纸张大量输入日本。
漏刻、测影等仪器,印刷、水车制造、瓷器、铜镜铸造等技术,均在唐代传入日本。
三、中国文化对日本建筑及生活习俗方面的影响1、中国文化对日本建筑城市设计方面的影响唐朝首都长安,为当时中国的佛教中心,那里有兴隆寺、弘福寺善光寺等大寺院。
留学僧不仅把佛教的深远意义宝贵的典籍文献带回日本,而且还热切的关注与吸收中华佛教艺术,寺院建筑的精华。
日本的平城京是模仿当时的长安所建造的,从平面布局到细部构造,都无不模仿唐代寺院式样,其台基、殿身、梁架、斗拱、屋顶以及装饰,几乎都与唐代式样一致。
在迁都的同时大肆兴建兴福寺、元兴寺、药师寺、大安寺等大寺院,想必也是模仿长安来装潢新都的。
而当迁建这些寺院时,想必一些留学僧把他们在长安的所见所闻的知识直接或间接的提供了参考。
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留学僧来中国学习,日本今天还有著名的古都——京都吗?日本流传至今的许多大寺院,多实收唐代寺院的启发后所修建的,尽管可能在建寺精神和依照典籍方面不同。
列如,奈良时代修建的国分寺其实就是以唐朝龙兴寺为模本的。
正如日本有名学者木宫泰彦在他的著作《中日文化交流史》中一针见血的说:“日本中古的制度中,一向被认为是日本固有的,翻开唐史,却发现有好多是模仿唐制的。
”他在书中,详细的考察了日本在建寺方面如何具体的受到中国唐朝建塔遗风的影响。
2、中国文化对日本生活习俗的影响現在日本有不少跟中國相近似的文化現象和生活習俗,以及一些在中國本土已失傳或罕見的古風遺存。
12世纪时,日本荣西禅师来华,当时宋朝人饮茶之风甚盛。
荣西回国后,著《吃茶养生记》,提倡饮茶养生益寿之道,对于唐式茶会在日本复兴,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的围棋,也在唐代传入日本,并在日本民间流传发展,盛行不衰。
日本的和服也是仿照唐招服装所涉及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古代社会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一些方面甚至一直影响日本的发展,如儒学和佛学在今日的日本仍然可看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痕迹。
【参考资料】1.《中国文化传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中国古代文化是讲座》3.《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4.《日本怎样吸收我国古代文化》5.《唐代中日交流中的选择问题》6.《中日关系史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