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宗教这一社会现象

合集下载

宗教的概念、理念和意义

宗教的概念、理念和意义

中国;有些国家还以伊斯兰教为国教。被认为是世上增长得最快的宗教。
教义: 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伊斯兰”的原意是“和平”、“顺从”,即对真主的“顺从”、“屈从”。 伊斯兰教是信仰安拉的一神论宗教。
伊斯兰教又称回教,旧称清真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回回教,是以 古兰经和圣训为教导的一神论宗教
由于基督教有不同教派,所以各派的教义会有所出入,但主要教派在信仰上的共同性远大于其差异, 以上的教义尽量涵盖各教派公认的基本信仰。
圣母玛利亚 怀抱圣子耶稣
少年耶稣与犹太经师
人们常把基督比喻为 迷途羔羊的拯救者
装饰图案: 上帝的羔羊
《圣经》
基督教的发展及分裂
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
——穹隆状 屋顶为主。
佛教
——塔状建 筑为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圣诞节——基督教 复活节——基督教
开斋节 斋月 主麻日(周五)
基督教
产生背景:犹太人遭受民族蹂躏,多次反抗都被镇压。 产生时间:公元1世纪
产生地点:巴勒斯坦地区
教义:
1.“独一神” God 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2.三位一体:独一神有圣父、圣子、圣神(基督新教中文译为圣灵)三个位格, 圣父是万有之源,圣子是耶稣基督,圣神是神的灵。三者同质、同能、同永 恒,圣父是神,圣子是神,圣灵是神,但只有一位神,而非三个 3.创造:照自己圣洁良善的形象造人,名为亚当和夏娃。 4.罪与死 5.基督救赎:耶稣基督为了将世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而降世为人,三十岁开始 传道,在十字架上被钉死,他的无罪之身成了赎罪的祭,赎了世人的罪。 6.复活与永生::耶稣基督将要再来,所有的人都要复活,接受最后的审判。 信耶稣基督的人罪得赦免,得到永生,与神和好。罪不得赦免的最后会因罪 而下地狱,与神永远隔绝

我对宗教的认识

我对宗教的认识

我对宗教的认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我对宗教的认识提要:一、宗教意识和宗教是怎样产生的二、宗教长期存在的认识原因和社会根源三、如何正确认识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关系(共性与差别)正文:宗教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具有共同信仰、共同崇拜对象的社会组织,其中包括着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其中又有庙堂、法器、偶像、圣物等实体存在)、宗教活动、个人的宗教行为等一系列内涵。

但是,宗教意识却是产生宗教的思想根源。

如果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不存在宗教意识,宗教就无从产生。

然而,宗教意识并不是人类最早的意识形态,或意识形态之一。

在远古的时候,当人们认为一种现象与另一种现象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却又找不到经验事实的证明时,就用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联系,把这两种现象组合到自己的认识结果之中。

比如,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川地泽、风云雨雪,为什么如此运行人们的狩猎,为什么有时成功,有时失败采集活动,为什么有时收获多,有时收获少人本身,为什么有生、老、病、死,活人为什么有思维能力,人死后的思维能力——“灵性”到哪里去了动物为什么也有生、老、病、死,动物也有“灵性”吗植物也会开花结果,生长死亡,植物也有“灵性”吗那么自然万物呢如此等等。

对于这类问题,在没有科学知识的那个时代,都很难用经验知识进行回答。

可是,人们又迫切地希望知道它们的原因,特别是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那些事项。

于是作出这样的推理:既然所有的经验知识都告诉人们,原因发生在结果之前,那么,发生在这类结果之前的一切现象也都可以成为原因。

因此,人们就用幻想的思维形式构建了一系列因果联系的链条。

对超现实的神灵王国的崇拜和祈求,构成了最初的宗教意识。

这种宗教意识是对正在分化为等级社会的“世俗基础”的反映,同时,又是对这个分化过程的辩护。

至于宗教本身,我们前面提到的它的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宗教活动、个人宗教行为等,当时还是同人们的社会行为合并在一起的,其中自然继承了以往的巫术行为,并在新的条件下增加了对神灵们的崇拜和祈求的内容。

谈谈我对宗教和迷信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

谈谈我对宗教和迷信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

广东XX大学xx学院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2018级《形势与政策》课期末考查谈谈我对宗教和迷信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授课教师:XXX所在学部:外语外贸专业班级:17英语6班学号:521726089896序号: 05姓名:XXX2019年5月谈谈我对宗教和迷信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宗教与迷信的联系和区别宗教与迷信都是以有神论观念作为它们的思想基础,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这是它们的共同点;宗教与迷信的产生具有心理上的同根性,都是人们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对自然界的恐惧与敬畏心理,由此,产生了迷信与宗教:宗教和迷信的产生具有社会根源上的同源性。

并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最初的宗教与迷信都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受自然承重的压迫,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是当时经济基础狭隘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反映。

在构成要素上,宗教是具有内外要素的完整的思想体系,而迷信则是一种粗俗和零散的思想意识;在内在属性上,宗教是一种世界观,它对世界与人生的终极问题作出回答,属于形而上思想领域,而迷信是一种意识活动,力图解决个人与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属于形而下的工具范畴。

我的家人的宗教行为奶奶信佛教,她认为佛可以保佑自己和子子孙孙平平安安。

一、宗教和迷信是什么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由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式,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套信仰,是对宇宙存在的解释,通常包括信仰与仪式的遵从。

宗教常常有一部道德准则,以调整人类自身行为。

从宗教产生的根源来看,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和缺乏科学知识,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从而产生了各种形式的宗教观念,阶级压迫给劳动人民带来苦难而人们又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些社会现象,是宗教产生的又一重要根源。

宗教最初是被压迫者对现实苦难的叹息和抗议,而后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统治被压迫者的思想工具。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郭权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课题是: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引言)宗教不是先进文化,但是它也确实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它的本质,了解它的社会影响。

通过认识这种不先进的文化,来增强我们的鉴别力,清醒的认识什么是科学的文化、科学的信仰,来进一步学习先进文化、掌握先进文化、弘扬先进文化。

一提到宗教,很可能在同学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幅影视里的画面,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亲眼看到的一些画面,由此便会引起无限的遐想。

有的人就认为,在深山密林之中,一座阴森神秘的古寺,弥漫着瘆人的气息,几盏青灯,一群和尚穿着袈裟,双手合十,面壁而坐,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

于是就认为这就是宗教,其实这只是宗教的一种。

此外,还有好多种。

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给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宗教的基本内容★●(一)什么是宗教什么是宗教?我们中国一些研究宗教的学者和社会学家们曾给宗教下了一个定义,他们说:●有创始人、有崇拜的对象谓之“宗”,有一定的祭祀仪式谓之“教”。

这是一种机械的理解。

西方人怎么解释“宗教”这个词呢?他们说:●有相同信仰、相同信念的一批人聚集在那里,“自正”谓之“宗”,“化他”谓之“教”。

就是指信仰相同的一批人聚集在一起,然后自己来找到信仰的证据来研究它,诵经来坚定他们的信念。

“化他谓之教”就是指用他们这种理论、这种观念、这种意识来影响社会上其他的人谓之“教”,△这就是宗教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宗教(二)宗教的起源那么宗教是怎么产生的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宗教了?●宗教起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个叫自然崇拜,第二个叫祖先崇拜,第三个叫英雄崇拜。

是因为有了崇拜才有了宗教。

这里说到我们的祖先,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刚从动物中解脱出来不久,没有文化,对自然、对社会没有本质性的了解,对自然现象也认识不了。

比如说:打雷、下雨、刮风、下雪这些自然现象他们都认识不了。

如何看待人类对宗教的信仰?

如何看待人类对宗教的信仰?

如何看待人类对宗教的信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改变。

然而,在当今世界,很多人仍然会选择去追求和坚持宗教信仰。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宗教信仰,以及人类对于宗教的信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一、宗教信仰的基本概念宗教信仰是指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一种信仰和崇拜。

在世界范围内,宗教信仰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很多人都会通过宗教信仰来得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和追求。

理解宗教信仰的基本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现象。

二、宗教信仰的意义1.慰籍人心在人们面临痛苦和困难的时候,宗教信仰可以给予他们心灵的慰籍和安慰。

相信神灵的帮助和庇佑,可以使人们在困境中不感觉孤独和无助。

2.指导人生很多人选择信仰宗教,是因为宗教信仰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人生的指导。

在宗教中,有许多关于道德和生活方式的教导,这些教导可以帮助人们拥有更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更高尚的道德品质。

3.社会和谐宗教信仰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在宗教信仰的框架下,人们可以学习如何尊重和容忍他人,以及如何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和社区关系。

三、宗教信仰的影响1.产生分裂尽管宗教信仰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有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不同宗教之间的冲突和分歧,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动荡。

2.限制个人自由在某些宗教之中,存在一些规定和禁忌,这些规定和禁忌可能会限制个人的自由。

如果过分遵循了这些规定和禁忌,有可能会使个人丧失一定的独立性和自然性。

3.影响科学创新某些宗教信仰在一些方面与科学理论相抵触,这就可能会对科学研究和创新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合理崇拜的前提下去平衡。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类对宗教的信仰呢?从其中正面和负面评价的角度来看,宗教信仰本身并不是好坏的标准,而是对于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意义。

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宗教信仰也存在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我们应该通过理性思考以及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它,以便更好地发挥和利用它们所带来的益处。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观点与宗教社会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观点与宗教社会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观点与宗教社会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宗教的本质、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观点入手,分析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一、宗教的本质与历史发展宗教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幻想的综合体,是人类对于自然、社会现象及人生的解释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具有历史的特殊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宗教逐渐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退出。

二、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首先,宗教是社会凝聚力的表现。

宗教可以通过某种特定的信仰系统,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

其次,宗教对于社会道德的塑造起到一定的作用。

宗教信仰对于一个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具有指导作用,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

再次,宗教提供了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解答和安抚,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宇宙和生命意义的追求。

三、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批判尽管宗教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但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持批判的态度。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幻想的产物,它可以迷惑人们的认识,阻碍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深入认识。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可以被统治阶级利用,维护和巩固既得的社会秩序。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寄生物,它依靠信徒的信仰和奉献维持自身的存在。

四、宗教与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关注宗教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在社会进步和革命的进程中,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会逐渐边缘化。

因为宗教信仰往往承载着旧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秩序,与新兴的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相冲突。

然而,在一些社会转型或危机时期,宗教信仰可能重新滋长,成为一种社会运动的推动力量。

五、宗教社会的问题在宗教社会中,虽然宗教信仰可以给予人们一定的信心和希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宗教信仰可能导致人们对于现实的逃避,陷入虚幻的幻想之中。

其次,某些宗教组织可能滥用自身的权力,对信徒进行控制和操纵。

正确看待宗教和宗教问题

正确看待宗教和宗教问题

对经济:
宗教文化对经济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西班牙 和摩洛哥两地宗教对牲畜的养殖产生重要影响。 以罗马天主教为主的西班牙,猪的养殖极为普遍, 但是在非洲这一边的伊斯兰教流行的摩洛哥,就 不以为然,由于伊斯兰教是禁食猪肉的。 罗马天 主教促进渔业的生产是由于天主教徒在周五禁食 肉类。在天主教的国家里由于教义对渔夫的崇拜, 大大促进了捕鱼业发展和鱼类的航业运输。相反, 在印度人们常常缺乏食物,但印度教的信奉者是 不吃鱼的,尽管其沿岸地区的鱼类极多,但并不 可以促进印度捕鱼业的发展。
尤其是在中世纪,科学倍受宗教的摧残, 科学家被送上火刑柱,他们的著作遭到查 封和禁止,使整个中世纪的科学几乎成为 一片空白。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 绝对的,科学与宗教也有相互渗透、相互 利用之处,佛教和中国的道教就包含了丰 富的医学、生理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宗教对于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影响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历史现象,有其自 身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宗教作为人 类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人类社 会长期发展中的产物,它和社会政治存在 必然的联系。尤其是阶级和国家出现后, 因追求阶级利益的需要,维持宗教自身存 在和发展,促使宗教和社会政治联在一起, 逐渐成为阶级统治的一部分。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地区冲突还是局部战 争中都可以看到宗教因素在发挥重要的作 用。
在中东,伊斯兰教的两大教派——逊尼派 掌权的伊拉克与什叶派掌权的伊朗展开了 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双方死伤惨重。两 伊战争的原因主要是两国长期存在的边界 纠纷,但在教派问题上的矛盾,也是战争 的原因之一。
美国因9.11恐怖袭击事件,在全球发 动了“反恐战争”,出兵阿富汗,推 翻支持基地组织的“塔利班”政权。 又以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由, 对另一伊斯兰教国家——伊拉克发动 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

你如何看待宗教和信仰?

你如何看待宗教和信仰?

你如何看待宗教和信仰?
宗教和信仰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话题,涉及到个人的信仰观念、文化传统、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

对于这个问题,我会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和回答。

首先,宗教和信仰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支柱。

宗教可以给人们带来信仰的力量和安慰,让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找到支撑和勇气。

同时,宗教也是人类对于生命、宇宙和人生意义的探索,是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和渴望。

其次,宗教和信仰也是多元化的。

不同的宗教和信仰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教义。

每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信仰体系和仪式,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因此,我们在看待宗教和信仰时,需要尊重不同宗教和信仰的多样性,不要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他人。

再者,宗教和信仰也是与道德和伦理观念密切相关的。

宗教教义中往往包含了对于善恶、道德行为和人生价值观的规范和引导。

宗教和信仰的存在可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道德伦理问题,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总的来说,宗教和信仰是一个复杂而又多维的话题,需要我们以开放、包容和尊重的态度来对待。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信仰选择,并且在交流和对话中保持开放的心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信仰观念。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宗教和信仰对于人类社会和文明的积极作用,并努力促进不同宗教和信仰之间的和谐共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认识宗教这一社会现象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社会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当今世界宗教林立,其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三个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基督教是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的犹太人社区,由犹太人耶稣创立。

其基本经典是基督圣经,由《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两大部分构成。

估计现在全球共有15亿至21亿的人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25%-30%。

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但在基督教的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

伊斯兰教,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

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

伊斯兰教的信仰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

理论部分包括六大信仰,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信前定。

实践部分包括伊斯兰教徒必须遵行的善功和五项宗教功
课,即“清真言”、礼拜、斋戒、天课、朝觐,简称“念、礼、斋、课、朝”。

其基本经典是《古兰经》。

至2011年为止,全球约有13亿9300万穆斯林,人数上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认为是世上增长得最快的宗教。

佛教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在西元前6世纪以前创建。

“佛”是佛陀的简称,其意思是觉悟者,而“教”可以理解为宗教或教育,意为佛陀对大众的一种普遍而传承的教育。

佛教一般注重人心灵的清净和觉悟,佛教认为世界是遵循因果循环,只有达到觉悟,才能超越生死轮回。

佛教在世界上尤其是对于东亚和南亚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

至2010年,全世界约有12亿佛教信众,人数仅次于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教不是一神论宗教。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的确存在反认识逻辑性、危害性和主观性,但也有它的价值逻辑性、有益性和客观性。

宗教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伦理道德。

有人认为,宗教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可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的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发扬宗教,第一个佛教教主释迦牟尼创立佛学,就是为了使大家看透人生,领悟真意。

我们无法用自己的“科学”评价“宗教”,因为若干年后,我们所理解的科学,或许也会被认定为宗教。

当然,它的本质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心灵上的绝对崇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