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第八章 税收原理

合集下载

第08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PPT课件

第08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PPT课件

A × B=C
计税依据 税率 税额
6
一、税制要素
(一)税制的基本要素
征税对象
税目
税目是在征税对象范围内规定的具体征税类别,是对征税
对象的具体化。
工资、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稿酬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经营所得
偶然所得
7
一、税制要素
(一)税制的基本要素
节省 政府在征税时花费的人力和经 费最少,征税费用不能过高。
31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二)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便利 确实
最少征收费用 平等
32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二)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平等 一国国民应当根据自己的收入 能力,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 享得收入的比例来承担政府的 经费开支。
33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四)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又称为课税技术原则。
确实
便利
节省
42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五)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
公平 原则
税收负担的分配应当 公平,应使每个人支 付合理的份额。
43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五)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
效率 原则
要求对征税方式进行选择, 尽量不影响市场主体的经 济决策,将税收的额外负 担降低到最低程度。
税收不可驱使财富外流。
政府征税不应该导致财富逃出国 外,因此对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财 富征税应慎重考虑。
38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四)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是指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在于组 织财政收入,满足财政支出需要,又称为财政 收入原则。

《财政学》第8章讲义

《财政学》第8章讲义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1、什么是税收?
二、税收的“三性”(the “three features” of taxation )
1、税收的“三性”是什么?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1、你了解税收术语吗?
二、税收分类(the classification )
第三节税收原则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equity and efficiency for tax )
3、什么是税收中的效率原则?
4、如何认识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二、税收中性问题
1、什么是税收中性?
2、什么是税收超额负担?
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概述(summary of tax shifting and tax incidence)
4、实现税负转嫁的方式是什么?
二、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三、我国的税负转嫁
1、我国是否具备了税负转嫁的条件呢?。

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 35页)

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 35页)

(二)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 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 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当然,这种无偿性也不是绝对的。从财政活 动的整体来考察,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 的无偿性是并存的,即通常所说的“取之于 民,用之于民”。
(三)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 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税率标准,并只能按 照预定的标准征税。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 1.收益原则 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照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 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 品的成本应按每个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 2.能力原则 是指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 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
(二)效率类原则 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财政学
Public finance
第八章 税收原理
本章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税收的定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对税收做如下界 定: 其一,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是 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即政府保证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
当然,税收的固定性也不是绝对化的,随着社 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课税标准的变动也是必然的。 因此,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 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总之,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 的权威性,维护和强化税收的权威性是我 国当前税收征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 物,即征税的根据。

政府经济学-8章税收原理

政府经济学-8章税收原理
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纳税人和纳税人之间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公需说
“公共福利说”或“公共负担说”,17世纪资本 主义初期,德国重商主义的官房学派学者K·克洛 克,“租税倘非出于公共福利需要者,即不得征 收,如果征收,即不能认为是正当租税。所以, 征收租税必须以公共福利需要为理由”,“无代 表不纳税” 。
征的进 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与地 房产税、
口环节 方按60%与40%的比例分享;④个人所得 城市房地
增值税 税: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外, 产税、车
其余部分的分享比例与企业所得税相同;⑤ 船税、契
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 税、屠宰
其余部分归地方;⑥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 税、筵席
从经济学的角度
公共产品的成本支付
从法律学的角度
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经济调节说
亦称“市场失灵论”或社会政策说,产生于 19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社会政策学派 的财政学者瓦格纳和美国著名财政学家塞里 格曼。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现代
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保障
税收原则的发展
威廉·配弟——公平负担税收
三条标准:
公平、简便、节省
18世纪德国官房学派攸士第——征税不能 妨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
六大原则:促进主动纳税;不侵犯臣民的合 理的自由和增加对产业的压迫;平等课税; 具有明确法律依据;挑选征收费用最低的商 品货物征税;纳税手段简便,税款分期缴纳, 时间安排得当
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 用税)
所得税(企业、个人)
财产税和行为税(房地产税、 车船税、印花税、契税)
特定目的税(筵席税、城市维 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 占用税、车辆购置税)

ch08 税收原理 财政学 教学课件

ch08 税收原理 财政学 教学课件

(二)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 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各种税都有不同的经济来源。有的税种 课税对象与税源是相同的,有的则不同。 ➢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 象的具体划分。税收规定了一个税种的 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 课税对象是指课税的标的物,它表 明政府向什么征税。
•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 –(二)课税对象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七)课税基础
(一)纳税人
➢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 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 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 人, 它与纳税人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 分离的。
➢扣缴义务人和税务代理人。
• 纳税主体有法律上的主体与经济上的主 体之分。法律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法所规 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 ,也称纳税人。按照纳税人的不同,税 收可分为以下两类:
• 1.对自然人的课税与对法人的课税。 前者是对自然人征收的税,后者是对在 法律上具有独立地位的经济实体征税的 税。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the nature of taxation)
• 二、税收的“三性” –(the “three features” of taxation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1、概念: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 法律事先规定的标准,无偿地、固定地征收 实物或货币的一种主要财政收入形式。它与 国家的存在本质地联系在一起,是政府机器 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按照同一比 1.

财政学之税收理论(ppt 112页)

财政学之税收理论(ppt 112页)

约翰•洛克
9
托马斯•霍布斯
“利益交换说”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无非 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社会契约论”
当代西方 税收理论
约翰•洛克
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




负有纳税的义务


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

凯恩斯化产业结构
➢西方经济学—— 主要溯源于托马斯•霍布斯 (T.Hobbes) 的“利益交换说” (Benefit- Exchange-Theory)
• 人们享受政府提供公共事业服务而付出的代价
➢ 发展——新税收学说:
• 税收除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筹措经费外,还发挥 经济调节功能:弥补市场失灵、调节宏观经济。
8
托马斯•霍布斯
2
➢ 税收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其历史同国家一样久远。 ➢ 在中国历史上,贡、助、彻、役、银、钱、课、赋、
租、捐等都是税的别称。 ➢ 税收不仅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而且影响
和改变着人们的行为。
3
• 从公共产品理论角度看,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 ➢ 税收的概念
• 《新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税收是强制性的固 定征收;……税收是无偿的,它不是通过交换来取 得。”
17
➢税源:
• 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 税源是否丰裕直接制约着税收收入规模 。
➢税目:
• 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 • 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
广度。
18
(四)课税基础(Tax Base)
➢ 课税基础又称税基,指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 济基础或依据。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八章 税收原理)【圣才出品】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八章 税收原理)【圣才出品】

第八章税收原理一、概念题1.税收的强制性答: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在对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权力: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

前者依据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权取得收入,后者凭借政治权力占有收入。

国家运用税收参与这种分配,就意味着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而这种分配之所以能够实现,正是因为它依据的是政治权力,而且依法征收,任何形式的抗税行为都构成违法行为。

征税中的强制性不是绝对的,当企业和个人明了征税的目的并增强纳税观念以后,强制性则可能转化为自愿性;同时,强制性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的,政府依法征税,公民依法纳税,公民具有监督政府执行税法和税收使用情况的权利。

2.税收的固定性答: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一般说来,纳税人只要取得了税法规定的应税收入,发生了纳税行为,拥有了应税财产,就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不得违反。

同样,政府也只能按预定标准征税,不得随意更改。

税收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课税标准也会变动。

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税收的无偿性答: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针对具体的纳税人来说,纳税后并未获得任何报酬,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是不具有偿还性或返还性的。

但若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考察,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是并存的,这里又反映出有偿性的一面。

4.纳税人答: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所谓自然人,一般是指公民或居民个人,如月工资达到应税所得额的我国公民,就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所谓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各类企业,如我国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人企业等都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第八章 税收原理-PPT文档资料

第八章 税收原理-PPT文档资料
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6)地位: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基本) 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7)本质:国家按法律规定向纳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 物或货币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
①含义: 即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
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②强制性主要体现:
3、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 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 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全额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 级次的税率统一征收。
超额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 分为 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 定不同的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 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
15
125元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元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元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元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元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4、与课税对象密切相关的概念 (1)税源。它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即税收的最终 出处。
各种税因课税对象的不同,都有不同的经济来 源。有的税种税源与课税对象一致,比如个人所得 税的课税对象和税源都是个人所得。但也有不一致 的情况,例如,增值税的课税对象是应税的货物或 劳务,而税源则是包含在销售额中的纯收入;房产 税的课税对象是房产,税源则是房产收益或房产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UFE
PUBLIC FINANCE
税级
税率 (%)
适用全额 累进税率 的应税所 得(元)
适用超 额累进 全额累 税率的 进税额 应税所 (元) 得(元)
超额累 进税额 (元)
25000以下
20
25000 25000 5000 5000
25001~50000
30
50000 25000 15000 7500
=900+400=1300(万元)
PUBLIC FINANCE
CUFE
PUBLIC FINANCE
• 关于免征额和起征点的区别: • 假设本月工资薪金1800元,税率5%: • 1600元作为起征点:
– 1800×5%=90
• 1600元作为免征额:
– (1800-1600)×5%=10
CUFE
CUFE
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区别
• 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 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税率计算的增 值税税额。该销项税额按照规定在销售额 之外一并向购买方收取,其计算公式为:
•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 注意:销售额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 价外税
PUBLIC FINANCE
CUFE
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区别
当代资产阶级 税收理论
约翰•洛克
托马斯•霍布斯: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 会




负有纳税的义务

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 利
凯恩斯
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 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CUFE
CUFE
含义
课税对象、税 收客体
对什么征?
税源
课税依据、课 税标准
税基
税收的经济来
源或出处?
如何计量税收?
某种税的经济 基础
PUBLIC FINANCE
房产税
房产
纳税人毛收入
房产余值(房 产价值扣除10 %~30%后的
余值)
企业所得税
企业的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可以理解为 企业的毛收入 (收入-成本
•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月收入额-16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例:某高校教师于2006年某月领得工资6000元,则 其就这月工资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数额为多少?
• 应纳税额=(6000-1600)×15%-125=535元
不含增值税销售额=价税合计/(1+增值税税 率) 增值税=不含税价款×增值税税率
例:某商场向消费者销售乙产品,取得含税 销售额234万元。则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为 多少?增值税销项税额为多少? 不含增值税销售额=2340000/(1+17%)= 2000000 增值税销项税额= 2000000× 17%=34万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 二、税收分类
– (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 (二)直接税与间接税 – (三)从量税与从价税 – (四)价内税与价外税 – (五)中央税与地方税
PUBLIC FINANCE
CUFE
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区别
•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 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 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 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的一种流转税。
会计上的利润)
-费用-税金)
营业税 增值税
营业收入 增值额
营业收入 销售收入
营业额
销售额-进项 额
CUFE
关于税目:以个人所得税为例
• 应税所得项目
– 工资、薪金所得 –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 劳务报酬所得 – 稿酬所得 –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 财产租赁所得 – 财产转让所得 – 偶然所得 – 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CUFE
财政学 第八章 税收原理
PUBLIC FINANCE
CUF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 (the nature of taxation)
• 二、税收的“三性”
– (the “three features” of taxation )
PUBLIC FINANCE
CUF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PUBLIC FINANCE
CUFE
全额累进税率的案例
•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33%的比例税率,但 对年应税所得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 企业,暂减按18%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年 应税所得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至3万 元的企业,暂减按27%的税率征税。
PUBLIC FINANCE
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 马克思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 西方经济学-- 主要溯源于托马斯•霍布斯 (T.Hobbes) 的“利益交换说” (Benefit- Exchange-Theory)
PUB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CUFE
PUBLIC FINANCE
PUBLIC FINANCE
CUFE
•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出售一幢写字楼,在计算土地增值 税时,收入为10000万元,允许扣除的项目金额合计 6000万元,试计算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税额为多少?
• 增值额=10000-6000=4000(万元)
• 增值率=4000÷6000=67%
• 土地增值税税额=3000×30%+1000×40%
• 应纳税额的计算 • 资源税应纳税额,按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依照规定的
税额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单位税额×课税数量
PUBLIC FINANCE
CUFE
定额税率的案例
• 华北某油田8月份销售原油20万吨,按照规 定,适用的单位税额为8元/吨。计算该油 田本月应缴纳的资源税税额。
• 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200000吨×8元/吨=1600000元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 25 1,375 分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 30 3,375 分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 35 6,375 分
CUFE
超额累进税率的案例
•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 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 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50001~75000
40
75000 25000 30000 10000
75001~100000
50
/
/
100000 100000
25000 50000 12500 100000 50000 35000
表8-1 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 (单位:元)
CUFE
超率累进税率的案例
• 土地增值税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 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以转让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 他收入为计税依据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赋,不包括以继承、赠与方式无 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
PUBLIC FINANCE
CUFE
比例税率的案例
• 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 性质的所得。
• 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
×20%
• 假设小王在参加商场的有奖销售过程中,中奖所得共 计20000元,则按照税法规定小王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为多少钱?
• 二、税收分类
– (the classification )
PUBLIC FINANCE
CUFE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 一、税收术语
– (一)纳税人 – (二)课税对象 – (三)课税标准 – (四)税率 – (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 (七)课税基础
PUBLIC FINANCE
• 土地增值税以增值额为计税依据。
• 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0%; –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税率 为40%; –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 率为50%; –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
PUBLIC FINANCE
税率的划分--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CUFE
PUBLIC FINANCE


累进
比例 定额
税基
0 图8-1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CUFE
定额税率的案例
• 资源税分为七个税目,在税目下又设有若干个子目。 税目与子目是根据资源税应税产品和纳税人开采资源 的行业特点设置的。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其 他非金属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 盐
PUBLIC FINANCE
CUFE
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区别
• 消费税是以特定消费品为课征对象所征收 的一种税。它的课征主要着眼于个别消费 品(一般为奢侈品)的消费行为,消费者 只要购买了应税消费品,就要负担消费税。
• 纳税义务人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
进口规定的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是 消费税的纳税人。
• 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4.68/(1+17%)=4万 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