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随园君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
关于袁随园君墓志铭的训练题及参考译文

关于袁随园君墓志铭的训练题及参考译文袁随园君墓志铭(清)姚鼐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①。
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
江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自陵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为文辞歌诗。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
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
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考乃喜,入官舍。
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不为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②。
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
君殁,遂为之铭曰:粤③有耆庞,才博以丰。
出不可穷,匪雕而工。
《袁随园君墓志铭(并序)》手稿考释

君少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之广西,见 叔父于巡抚幕中。
祖讳□,考讳□,叔父□,皆以 贫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之广西,省 叔父于巡抚幕中。
修改稿与手稿原稿无不同, 后世传刻稿补其祖、考、叔 之名。 加“之”“也”。
“见”改为“省”。
巡抚金公韦共一见异之,试以 巡公金公□一见异之,试以 巡抚金公□一见异之,试以 “巡公”改为“巡抚”,后世传
《袁随园君墓志铭(并序)》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其仕任官有名绩矣。
手稿原稿 其仕有名绩矣。
手稿修改稿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修改稿与手稿原稿对比 补“在官”。
祖讳猗。考讳滨,叔父鸿,皆 以贫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 叔父于巡抚幕中。
祖讳□,考讳□,叔父□,皆以 贫游幕四方。
《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刻稿补金公名。
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 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 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 县。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 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 避,事无不举矣。
② 《惜抱轩手札》后为孙陟甫收藏,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影印刊行。
袁枚《随园后记》阅读答案

随园后记【清】袁枚余居随园三年,捧檄入陕,岁未周,仍赋归来。
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灰脱于梁,势不能无改作,则率夫役芟石留,觅土脉,增高明之丽。
治之有年,费千全而功不竟。
客或曰:以子之费,易子之居,胡华屋之不获,而俯顺荒余何耶?余答之曰: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
子不见高阳池管、兰亭、梓泽乎?苍然古迹,凭吊生悲,觉与吾之精神不相属者,何也?其中无我故也。
公卿富豪,未始不召梓人营池囿,程巧致功,千力万气,落成,主人张目受贺而已,问某树某名而不知也,何也?其中亦未尝有我故也。
惟夫文士之一水一石,一亭一台,皆得之于好学深思之余,有得则谋,不善则改。
其莳如养民,其刈如除恶;吞其创建似开府,其浚渠篑山如区土宇版章。
默而识之,神而明之。
惜费,故无妄作;独断,故有定谋。
及其成功也,不特便于己,快于意,而吾度材之功苦,构思之巧拙,皆于是征焉。
今园之功虽未成,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或损而待修,固未尝有迫以期之者也;孰若余昔年之腰笏磬折,里魁喧呶乎?伐恶草、剪虬枝,惟吾所为,未尝有制而掣肘者也;孰若余昔时之仰息崇辕,请命大胥者乎?五代时,傉檀宴宣德堂,叹曰:作者不居,居者不作。
余今年裁三十八,入山志定,作之居之,或未可量也。
乃歌以矢之曰:前年离园,人劳园荒;今年来园,花密人康;我不离园,离之者官。
而今改过,永矢勿谖!癸酉七月记。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居随园三年,捧檄入陕檄:文书B 以子之费,易子之居易:交换C构思之巧拙,皆于是征焉征:征兆D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周:补全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灰脱于梁/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以子之费/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C问某树某名而不知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乃歌以矢之曰/陈涉乃自立为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枚退居随园三年后,短暂入陕为官。
回来后,看到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
袁随园君墓志铭(姚鼐)(2)原文

袁随园君墓志铭(姚鼐)(2)原文
巡抚金鉷大人一见他就觉得他与众不同,叫他写一篇《铜鼓赋》试试才学,袁君很快就写完了,文词很瑰丽。
恰逢博学鸿词科开考,金鉷就举荐了袁君。
当时共举荐了二百多人,袁君年龄最小。
结果应试落榜。
乾隆三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了举人。
第二年成为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学习期满,改派到江南做县官,最后调任江宁知县。
江宁本是大都市,不易治理。
当时尹文端任总督,最了解袁君的才能。
袁君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不久辞官回家,后再次起用,被派往陕西。
刚到陕西,因父亲去世而返回,此后一直居住在江宁。
袁君本来因
1。
袁枚“随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
(11分)随园记⑴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
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
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
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
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⑵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②,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
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
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
购以月俸。
茨墙剪阖,易檐改途。
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
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宦窔③。
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④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⑶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
”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
余竟以—官易此园,园之奇可见矣。
注:①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支脉。
②堂皇:广大的堂厦。
③宦窔:房屋的东北角与东南角。
古代建房,多在东南角设厕所,东北角设厨房。
④莫之夭阏:指没有改变山原来的形势。
23、本文作者随园主人,即(填姓名)。
(1分)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⑴易檐改途()⑵同其音,易其义()25、当初隋园之所以选址建在小仓山北巅,是因为。
(2分)26、作者“恻然而悲”的原因是(2分)A. 当年的避暑胜地干河沿,现在河水完全干涸了。
B. 当年煊赫一时的江宁织造隋公,而今家道败落。
C. 当年千金难求的隋园,如今却只能贱价出售。
袁随园君墓志铭

自为墓志铭徐渭山阴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词,及长益力。
既而有慕于道,往从长沙公究王氏宗(1),谓:“道类禅。
”又去扣于禅,久之人稍许之。
然文与道,终两无得也。
贱而懒且直,故惮贵交似傲,与众处不免袒禓(2)似玩,人多病之,然傲与玩亦终两不得其情也。
生九岁,已能习为干禄文字,旷弃者十余年。
及悔学,又志迂阔务博,综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及。
每一思废寝食,览则图谱满席间。
故今齿垂四十五矣,藉于学宫者二十有六年,食于二十人中(3)者,十有三年,举于乡者,八而不一售,人且争笑之,而己不为动。
洋洋居穷巷,僦数椽,储瓶粟者十年。
一旦为少保胡公(4)罗致幕府,典文章,数赴而数辞,投笔出门,使折简以招,卧不起,人争愚而危之,而己深以为安。
其后公愈折节等布衣留者,盖两期,赠金以数百计,食鱼而居庐,人争荣机而安之,而己深以为危。
至是忽自觅死,人谓渭文士且操洁,可无死;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渭为人,度于义无所关时,辄疏纵,不为儒缚;一涉义所否,干耻诟,介秽廉,虽断头不可夺。
故其死也,亲莫制,友莫解矣。
尤不善治生,死之日无以葬,独余书数千卷,浮磬二,研、剑、图画数,其所著诗文若干篇而已。
剑、画先托市于乡人某,遗命促之,以资葬;著稿先为友人某持去。
渭尝曰:“余读旁书,自谓别有得于《首楞严》、庄周、列御寇,若黄帝《素问》诸编(5),傥假以岁月,更用绎䌷,当尽斥诸注者缪戾,标其旨以示后人;而于《素问》一书,尤自信而深奇。
”将以此岁婚子妇,遂以母养付之,得尽游名山,起僵仆,逃物外,而今已矣。
渭有过不肯掩,有不知,耻以为知,斯言盖不妄者。
初字文清,改文长,生正德辛巳(6)二月四日,夔州府同知讳鏓庶子也。
生百日而公卒,养于嫡母苗宜人者十有四年,而夫人卒。
依于伯兄讳淮者六年。
为嘉靖庚子(7)始籍于学,试于乡,蹶。
赘于潘,妇翁薄也,地属广阳江。
随之客岭外者二年。
归又二年,夏,伯兄死,冬,讼失其死业。
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原文及译文赏析

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原文及译文赏析袁随园君墓志铭【清】姚鼐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①。
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
江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
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
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
其考自远来县治。
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考乃喜,入官舍。
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
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注】①报罢:科举落第。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试以《铜鼓赋》,立就就:完成B、君必能举其词举:推荐C、尤纵才力所至纵:充分发挥D、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治:治事的成绩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都直接表明袁随园君有才气功力的一组是(3分)①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②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③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④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⑤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⑥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枚文章出色并有声望,但被排挤外放做知县,于是写文章显示其才能,而不愿升迁;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尽自己的才能创作诗歌。
袁随园君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

《袁随园君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袁随园君墓志铭》阅读答案)袁随园君墓志铭姚鼐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①。
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
江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自陵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为文辞歌诗。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
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
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考乃喜,入官舍。
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不为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②。
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
君殁,遂为之铭曰:“粤③有耆庞,才博以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随园君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
《袁随园君墓志铭》阅读答案)
袁随园君墓志铭
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解官后,作园江宁西
城居之,曰随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
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①。
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
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
江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
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自陵归,年甫四十,遂绝
意仕宦,尽其才为文辞歌诗。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
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
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
疑子
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考
乃喜,入官舍。
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
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不为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
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②。
桐
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
君殁,遂为之铭曰:“粤③
有耆庞,才博以丰。
出不可穷,匪雕而工。
文士是宗,名越海邦。
蔼如其冲,其
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
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