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天练一答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天天练习1

一、我能一个字组三个词。
二、按要求,给下列词语分类。
1.工艺品:2.饮品:3.食品:三、课外阅读。
故乡的杨梅故乡的食物,最是爱这叫作杨梅的果子。
杨梅是圆的,和大的龙眼一样大小,远看并不稀奇,拿到手里,原来它是遍身生着刺的哩。
这并非是它的壳,这就是它的肉。
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甜蜜的感觉,真使人迷醉啊。
颜色更可爱呢。
它最先是淡红的,像娇嫩的婴儿的面颊,随后变成了深红,像是少女的害羞,最后黑红了。
原来,是红得太红了,所以像是黑。
轻轻地啄开它,我们就看见了那新鲜红嫩的内部,同时我们也染上了一嘴的红水。
说它新鲜红嫩,有的人也许以为一定像贵妃的肉色似的荔枝吧?唉,那就错了。
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
滋味吗?没有十分成熟的是酸带甜,成熟了便单是甜。
这甜味不使人讨厌,不但爱吃甜食的人尝了一下舍不得丢掉,就连不爱吃甜食的人也会完全给它吸引住,越吃越爱吃。
它是甜的,然而又依然是酸的,而这酸味,我们须待吃饱了杨梅以后,再吃别的东西的时候,才能领会得到。
那时我们才知道自己的牙齿酸了,软了,连豆腐也咬不下了,于是我们才恍然悟到刚才吃多了“酸”的杨梅。
我们知道这个,然而我们仍然爱它,我们仍须吃一个大饱。
它真是世上最迷人的东西。
唉,唉,故乡的杨梅啊!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柔软——()呆板——()讨厌——()2.第三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比喻B.拟人C.排比D.对比3.短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杨梅?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一、示例:秘密严密密集刺绣刺刀刺杀德州品德德行二、1.风筝羽毛画鼻烟壶木雕2.龙井大红袍铁观音碧螺春3.麻辣牛肉金华火腿道口烧鸡五香兔肉三、1. 坚硬生动喜爱2.AD3.从形、色、味三方面描写了杨梅。
小学1-6年级语文天天练及答案2020.3.17(每日都做养成好习惯)

一、照样子,写一写,再组词。
例:土+不=(坏)(坏人)贝+占=( )( )车+专=( )( )甲+鸟=( )( )火+暴=( )( )二、我会写标红词语的近义词。
(1)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
( )(2)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
( )(3)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 )三、看图写话。
小猪和小猴在做什么?小白兔遇到了什么难题?它们是怎么解决的?仔细观察图画,写一写这个小故事吧!一、贴张贴转转动鸭鸭子爆爆炸二、(1)美丽(2)保卫(3)自满(意思相近的词语即可)三、略一、选词填空。
价钱价格(1)用蚕丝织成的帛( )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2)由于连年丰收,农产品( )低廉。
二、仿写句子。
《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阅读平台。
苏州园林(片段)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第二周语文天天练1(2月11日)

第二周每日练 1(2 月 11)一、适用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小题, 12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4~6 题。
资料一:“今年,中国探月三期工程将采纳新研制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新建的海南发射场,发射崭新的嫦娥五号探测器。
”在刚才结束的 2017 年全世界航天探究大会上,中国航天科技公司总工程师、探月三期工程副总设计师孙为钢表露了我国探月三期工程的整体方案,此中初次公然了嫦娥五号的飞翔方案——由长征五号火箭直接将 8 吨多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探测器与运载火箭分别后,经地月转移飞翔和轨道修正,在近月点实行制动,进入环月圆轨道。
环月时期,探测器一分为二,分为着陆上涨组合体与轨返组合体,此中轨返组合体持续环月飞翔,而着陆上涨组合体经变轨和动力降落飞翔,在月面预约地区软着陆。
着陆上涨组合体着陆后达成月面样品收集、封装,随后上涨器从着陆上涨组合体中分别,月面点火腾飞进入交会对接轨道。
轨返组合体与上涨器达成交会对接后,将月球样品从上涨器转移至返回器内,轨返组合体再与上涨器分别。
轨返组合体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在距地球必定高度处返回器从轨返组合体中分别。
返回器采纳半弹道跳跃再入方式进入大气层,并最后落至地面着陆场。
(摘编自邱晨辉《中国嫦娥五号飞翔方案初次表露》,《中国青年报》 2017年6月12日)资料二:《饿罗斯报》 7 月 12 日发布题为《中国宣告征服太阳系计划》的报导称,《太空新闻》杂志信息显示,从 6 月份在北京举行的全世界航天探究大会传来了上述信息。
现有资料显示,木星的直径是水星的近 3 倍,也是质量最大的太阳系行星。
科学家推断,木星上或许有原始形态的生命体或许起码是生命体存在过的印迹。
木星探测任务包含剖析其冰盖、地形地貌和结构,为此后的研究做准备。
报导称,中国的探月工程将持续推动。
中国计划在嫦娥五号探测器出征月球后,向月球起码发射3 个探测器,其任务主假如月球南北极的探测和在月球表面进行各样实验。
六年级下册天天练答案语文

六年级下册天天练答案语文1、1柳永《雨霖铃》是豪放词的典型代表。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10.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蜷伏(quán)麾下(hūi)哄堂大笑(hōng)恹恹欲睡(yān)B.滑稽(jī)宽宥(yòu)畏罪潜逃(qián)毋(wù)庸置疑C.晌午(shǎng)褴褛(lán 1ǚ)强聒不舍(guō)怏怏不乐(yàng)(正确答案) D.游弋(yì)竹篾(miè)人迹罕至(hǎn)矫揉造作(jiāo)3、1称对方的父亲可用“家父”。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1“爱而不见”的下一句是“俟我于城隅。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醴酪”的读音是“lǐluó”。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关联词选用:路一直是宽整的,()探出身子的时候,()指导自己站在深不可测的山沟边,明明有水流,却听不见水声。
[单选题] *只有才(正确答案)不仅还不但而且不管都7、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情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
在怡红院里,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B.别号“蕉下客”的迎春是个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于事。
C.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如:泼辣能干的探春,怯懦的迎春,孤高的妙玉,温顺世故的晴雯,忍辱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尤二姐和袭人等。
D.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表达了对王维、杜甫、李白等唐人诗作的欣赏,也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
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寓情感,不能以辞害意等,这是一种明达通脱的观点。
5.3天天练一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答案

5.3天天练一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mǐn jié rónɡ qià kuà yuè zhì huì( ) ( ) ( ) ( )cōnɡ yù ɡuī lǜ xuǎn zé zhú jiàn( ) ( ) ( ) ( )二、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3分)1、在冬日的暖阳下,小姑娘惬(qiè xiá)意地坐在窗边读着一本书。
2、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ɡōnɡ ɡònɡ)养不周。
3、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豪毫)不可惜。
4、于是,他立刻(析折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5、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历厉)声呵斥。
6、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这是科学家们的新(发明发现)。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8分)( )而去草( )花( ) 形( )影( )呆若( ) ( )而安归( )到( )枯( )败( ) 如虎( )四、按要求写句子。
(10分)1、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成肯定句)2、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在风里轻轻地唱着歌。
(2)我一定要改掉这个不好的毛病。
3、“骄傲”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自以为了不起B、自豪请你用“骄傲”一词写两句话,表示不同的意思。
(1)(2)五、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5分)1、“观潮”的“观”和“天下奇观”的“观”意思不一样。
( )2、“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这是个比喻句。
( )3、《颐和园》这一课不光让我欣赏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还让我学到了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 )4、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和《白鹅》都是童话。
( )5、《去年的树》主要讲的是人们破坏环境的严重性。
语文天天练答案

语文天天练1答案一、(15分)1.B (A.诌zhōu C. 便biàn D.纤xiān)2.A (B. 爆发力C.为人不齿D.栽赃)3.C(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此处符合语境。
A.“如芒在背”不与“好像”连用;B.“娓娓动听”指说话好听,不用于音乐;D.“安之若素”是褒义词,指在遇到危险和意外时还能和平时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此处褒贬误用。
)4.D (A.“甚至”前面的顿号应改作逗号。
B.“边缘化”后面逗号改分号,“家务”后逗号改为句号或冒号。
C.引号里句号移到括号外面。
)5.B (A.结构杂糅,删掉“由于”或者“为此”。
C.成分残缺,“解决”缺少宾语。
D.语序不当,调整为“生动展现原汁原味的语言生存状态,传达国人真实的心理情感,敏锐反映社会的发展变迁”。
)二、6.D(征:征召)7.A(连词,表修饰。
B.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C.①介词,给②介词,和D.①副词,趁机②介词,通过,经由)8.C(②体现方望的谋略④间接体现⑤没有认清更始的真实意图,试图归顺汉室)9.D(错在“隗嚣谋划让诸将劫持更始帝刘玄向东投降光武帝”,原文是其他将领想要劫持刘玄向东投降光武帝,隗嚣也参与了他们这个谋划。
)语文天天练2答案一、1.C(A 分别为duïdúqiǎng qiáng zài zǎi B 分别为yùyǔjiâjiězāzhāD分别为cháo zhāo jín jīn shízhì)2.B(A“下角料”应为“下脚料”C“坐阵”应为“坐镇”D“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3.C (①渗透:逐渐进入,多用于抽象事物。
渗入:无孔不入地钻进去,多含贬义。
②颠覆:推翻。
颠倒:位置相反或错乱。
③“虽然”表示转折;“即使”表示假设让步,根据语境,应为转折关系,且“即使”一般不与“可”搭配)4.C(A“耸人听闻”侧重故意夸大渲染,此句中应用“骇人听闻”;B“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D“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
小学1-6年级语文天天练及答案

一年级一、我来扩词。
过( )( )各( )( )这( )( )二、选字填空。
样 羊那只可爱的小( )又照先前的( )子慢慢地走过来。
三、看图写话。
仔细看一看下面图上有谁?它遇到了什么困难?最后怎样了?试着写一写吧!一年级答案一、示范:过来 过去各自 各个这边 这里二、羊 样三、略二年级一、照样子,补充句子。
例: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1)天上的云/雪白雪白的/像________(2)河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下面的句子完整吗?在完整的句子后面打“√”,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1)雷锋叔叔是一名出色的解放军战士。
( )___________________(2)把大米磨成粉做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3)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 )三、课外阅读。
植树的季节刘湛秋春天是植树的季节。
一场一场春雨,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
太阳暖暖地照着,热气从土地里冒出来,大地仿佛开始了呼吸。
我们扛来小树苗,把它们栽到郊外。
浇上清凉的水,培上湿润的土。
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树上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擦擦头上的汗,抖抖鞋上的土,让和暖的春风轻轻地吹拂。
当年,爷爷奶奶在山上植树,如今大山已披上了绿色的外衣。
后来,爸爸妈妈在路旁植树,如今大路已为行人撑起了遮阴的伞。
今天,我们在这里植树,再过十年、二十年,这里也将是一片青葱翠绿。
春天是植树的季节,所以,一听到春雨的声音,我们就想起植树。
1. 爷爷奶奶种的树是( ),爸爸妈妈种的树是( )。
A. 大路边遮阴的伞B. 大山绿色的外衣2. “我们”在春雨后栽树,因为 。
3. 今天“我们”植树,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4. 大片大片的树苗茁壮生长,它们一定很开心,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二年级答案一、示例:(1)一朵朵巨大的棉花糖(2)清澈透明 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二、(1)√(2)× 示例:米糕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天天练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天天练检测题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基础知识。
(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面汉字按汉语拼音字母表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卵②怀③昂④蜗⑤杰A.③②①⑤④B.②①⑤④③C.③②⑤①④D.②③⑤①④2.下面带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大堤(dī)系绳(xì)窗框(kuānɡ)B.生锈(xìu)余震(zhèn)依赖(nài)C.衣襟(jīnɡ)投降(xiánɡ)气氛(fèn)D.奈何(nài)宽恕(shù)倾斜(qīnɡ)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犹如招侍随遇而安齐头并近B.舒适辫子眉清目秀摇头晃脑C.奥秘碗豆手舞足蹈容光涣发D.灌溉撒换秉公执法不动生色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B.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C.老师教我们怎么在作文里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
D.“记住了!”我连忙答应:“我一定按时去图书馆。
”5.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就是靠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B.科学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还改变了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C.如果你仔细观察爬山虎的脚,就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D.因为凉山的风景优美,所以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
6.对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这只陀螺是在旋床上旋出来的,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
(比喻)B.这本书是谁的?是小红的。
(反问)C.那声音真大,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夸张)D.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拟人)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梅雪争春未肯降(降落)B.但使龙城飞将在(只要)C.生当作人杰(人中的豪杰)D.醉卧沙场君莫笑(战场)8.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天天练一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揭示了“枯藤的美的素质”所在,因而此句与“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构成因果关系。
A项,“尽管”表让步假设;C项,“也就是”是复指“某种美的素质”;D项,“理所当然”后应该是结果,因果倒置。
因而A、C、D三项均不符合。
故选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或成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浏览选项,准确理解语境,并结合词语的不同要素和成语的使用特点及考查中常见误用类型加以判断,注意区分近义成语。
蜷曲:弯曲。
蜷缩:蜷曲而收缩。
语境为“它的尖端而上绕”强调弯曲而没有收缩之意,所以应该用“蜷曲”,排除B、D两项。
雕琢:雕刻金、玉、木等器物。
雕刻:在木、石、骨、金属上刻镂。
二者均可指在木上雕刻,雕琢比雕刻更精细,语境为“还点缀着疏落的几片残叶”,应该用“雕琢”。
遒劲:雄健而有力。
强劲:强有力。
依据语境“他又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形容“它的躯干”具有“美的素质”,应该用“遒劲挺拔”,既有力又雄健,高耸直立。
排除C项。
宁死不屈:宁愿死也不屈服,指人的态度。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依据语境“它的躯干……而枝杈转折下弯”,强调在压力下不屈服,应该用“不屈不挠”。
故选A。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题,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段的主要意思,然后再根据前后文推断括号处要表达的意思。
由上句“中国文人接触了这样的景物”和下句“他又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可知,话题为“中国文人”,可以排除A、B两项;依据下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重在强调“这种神韵”,C项“在自己的书法中”前置,强调了“在自己的书法中”,排除C项。
故选D。
4.答案①取决于它所处的高度②臭氧就变成健康的杀手(或:臭氧就会损害人体健康)③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这段说明性的文字说明的对象是“臭氧”,第①处,前面先说“臭氧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然后说“是正还是邪”,可见此处应是说决定“臭氧”“正还是邪”的因素,从冒号后面的内容来看,应是“取决于臭氧所处的高度”;第②处,从前面的冒号可知,这一部分的内容应
是对“臭氧”“正还是邪”的说明,分号前是说臭氧的“正”,那分号后面的内容应是说“臭氧”的“邪”,所填写的内容与前面“臭氧是地球的卫士”相对应,那么此处的内容应是对“臭氧”“邪”的定位,应为“臭氧就变成健康的杀手”;第③处,前面说“除了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可见此处依然是说“臭氧”的害处,从后面的内容可知,此处应是说“臭氧污染”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5.答案近月点太空刹车,进入环月轨道飞行,进入着陆准备轨道(椭圆环月轨道),实施动力下降,短暂悬停后着陆。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提取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
通读文段,先在文段中圈画出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过程的文字,然后进行压缩,概括出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的过程。
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过程是从第二句开始,“来到月球附近,实施了近月点‘太空刹车’”“进行变轨控制,进入近月点的椭圆环月轨道飞行,为择机着陆做准备”“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落月准备轨道开始实施动力下降”“在距离月面6~8公里时,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变为垂直下降,为了保证着陆时不会掉进坑里或踩到石头,在距月面100米处它开始悬停”“最终,在反推发动机和着陆缓冲机构的‘保驾护航’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地形起伏达6000米的预选着陆区——冯·卡门撞击坑”,根据以上信息进行压缩提取,可以得出嫦娥四号先在“近月点太空刹车”,然后“进入椭圆环月轨道飞行”,再“落月准备轨道开始实施动力下降”,再“在距月面100米处它开始悬停”,最后成功着陆。
对此按题目要求简述即可。
6.答案B
解析A项,“前者是思维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外化”错,“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
C项,曲解文意。
原文第二段是“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并不是选项提到的“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D项,“能够从鲜活的物象中发现其特征并抽象成词”有误,原文倒数第二段是“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
7.答案D
解析“论证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字,都经历了由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过程”错,论证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几乎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演化。
8.答案C
解析“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有误。
原文第三段是“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并不是说“人类”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9.答案A
解析A项,“首联由近及远”错,首联上句写天光水色,为远景;下句写临溪的屋宇,为近景。
写法为由远及近。
10.答案①“过桥人似鉴中行”,以“鉴中行”暗写桥下清澈的水中倒映出的人影、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写秋雨之后,芦苇勃生,使人领略不到想象中的夜晚的深潭月影,暗写月影、芦影,余味悠然。
(每点3分;其中诗句1分,分析2分)
解析答题时,首先应回到诗中找出暗写“影”的句子。
在写“影”的句子中,“浮萍破处见山影”直接点出“影”字,是明写,不符合要求;“过桥人似鉴中行”写水中之人影、桥影,但并没有直接点出“影”字,是暗写;而“莫放修芦碍月生”没有写影,却令读者能够感受到芦影、月影的存在,是暗写。
答题时,需结合诗句含意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