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
返回
3. 下图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邮票。本次会议( B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正式确立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返回
4. [2022·深圳期末]1949年,共青团北平市委筹委会和北平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 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 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 行民主集中制。
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
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民 英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


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
纪 念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 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 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 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返回
2. [历史解释]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座四周的十 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 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的历程。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C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 D.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返回
6. [2022·佛山期末]1949年,《人民日报》刊发报道《首都 十月一日之夜》,其中记载了记者对几位现场观礼市 民的采访,有人说这是“万年不遇的大喜事”。“大喜事 ”是指中国人民( D )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夺取了抗战胜利 C.实现了全境解放 D.实现了民族独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内容时,让学生阅读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要加以珍惜的。

【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好!我们上学期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挨打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各民主党派和著名爱国人士空前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谋划策。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做了哪些准备呢?思考: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通过的纲领、作出的决定等)。

③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是:一个文件:《共同纲领》;一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一个主席:毛泽东;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一首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个首都:北京;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并能够领会中国人民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新中国的成立2.新中国成立背后的努力和牺牲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

2.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中的大力支持和付出。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计划采用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

教师将讲述有关新中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学生将有机会思考这些事件对中国、对世界的意义,并探讨中国人民在此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奋斗。

五、教学工作安排1. 介绍本课程的重点和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中国的建立过程和历史意义。

2. 通过幻灯片展示,简略述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和相关事件。

3. 带领学生讨论和总结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改革。

4. 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阅读并理解新中国成立的相关材料和文件,以使他们真正地体验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付出的汗水和牺牲。

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当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智慧,以及他们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作出的贡献。

5.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建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帮助,以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此背后的伟大奋斗。

6.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报告和讨论,总结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

此外,学生还要总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过去优异的表现,以及提出自己对中国未来的预测和希望,以便更好地塑造中国的未来。

人教部编版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人教部编版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人教部编版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初步认识中国的政治制度。

2.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提高历史分析能力;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提高研读历史资料的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历史情景想象。

3.观看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4.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开国大典》精彩片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学习《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内容:(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4.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1.时间: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来历)。

2.地点:天安门城楼。

3.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了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事件和政策也需要加强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史料教学法:运用历史史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材料,提前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设计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2.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3.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观看开国大典的资料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

2.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难点: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发出了响彻云霄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我们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

70年风雨同舟,70年砥砺奋进。

国家的面貌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成立的?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对世界又产生了哪些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自主学习】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学生自学课文2-3页,标划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职能、作用。

组内交流,相互对照,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注。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拨)1.为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因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建国的总政策和总原则,集中体现当时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毛泽东在会议上被选举为国家主席吗?不是。

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是不是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不是。

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它定为国歌。

3.说说会议确定的国旗及图案的象征意义。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2)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2)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本学期的第一课,也是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从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庆节的设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理解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本节课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还有待提高。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我发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讲授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时,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实证来理解历史事实,培养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全国各族人民欢庆新生。
5.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 1950年代进行的土地改革、国营工商业改造、农村合作化运动等。
-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我们学习到了新中国成立的筹备过程,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的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首都等。我们还学习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了解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安门广场上的大规模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全国各族人民欢庆新生。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的作用;②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首都,以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为国旗,采用_______纪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推翻了、封
建主义和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

4. 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
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练习巩固
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
4.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B.香港、澳门回归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5.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开国大典标志着什么?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了什么?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1949 9 北京 2.①临时宪法②毛泽东③北京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
公元 3.新纪元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独立自主社会主义 4.1951 祖国大陆
二、1.“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以来;“三十年以来”是指五四运动以来;
“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鸦片战争以来。

2.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三、1.D 2.A 3.D 4.A
5.(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新中国的成立。

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