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复习(2)复习与小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二) 优秀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二)  优秀教学设计

全章复习课(二)
【教学目标】:
(1)系统归纳整理多边形有关的知识、方法、数学思想,沟通知识、方法间的联系,形成多边形知识板块的整体结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了解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规律;
(3)灵活运用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解决多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
(4)掌握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的基本方法,设计镶嵌图案。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方程等知识解决多边形的计算问题。

【教法、学法设计】:讲练结合。

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复习〔第1课时〕泰安六中苏晓林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课,首先帮助学生理清全等三角形全章知识脉络,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概念,理解性质、判定与运用;其次对学生所学全等三角形知识进展查缺补漏,再次通过拓展延伸以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能力,并对中考对全等三角形考察方向有一个初步感知,为以后复习指明方向。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知识之间相互联系,使学生养成以联系与开展观点学习数学习惯.二、学情分析在知识上,学生经历全等三角形全章学习,对全等三角形性质、判定以及应用根本掌握,初步具有整体认识,但由于间隔时间有点长所以遗忘较多,全等三角形是学习初中几何根底与工具也是中考必考内容。

对全等三角形综合应用以及全章知识脉络形成正是以上各种能力综合表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复习学生在全等三角形计算、证明对学生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与概括归纳能力将有所提高.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概念,掌握三角形全等条件与性质;会应用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解决有关问题.2.在题组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等三角形解题模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作用.3.培养学生把已有知识建立在联系思维习惯,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会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应用.难点:能理解运用三角形全等解题根本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以“自助探究〞为主,以小组合作、练习法为辅;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学生充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形成自己全等三角形知识认知体系,尝试完成练习;给予学生充足空间展示学习结果,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互评、教师最后点评方式实现本节课教学目.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课,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学生“练后思〞模式,帮助学生搜整?全等三角形?全章知识脉络,建构知识网络,通过根底训练、概念变式练习、典例探究、拓展应用等活动进展查缺补漏与拓展延伸;借助“根底了题目-变式题目-典型题目-拓展题目〞五个梯次递进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思维方向,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初中数学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复习》优秀教学设计-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根据题意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2、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了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一题多解、变式教学的措施促使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重点1、进一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根据题意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2、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意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种,它们分别是(填简称),其中直角三角形专用的是(填简称)。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对应练习(一)小组讨论,活用方法例1、已知:如图,AD=BE,AC=BC,CD=CE,请你试用不同方法证明:△AEC≌△BDC(二)题组训练,总结经验1.(A组)如图1,△ABC中,AB=AC,AD平分∠BAC,则依据 (填简称)可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此题第一个空还有其它答案吗?23图1 图2 2. (B 组)已知:如图2, ∠C=∠E ,∠1=∠2,AC=AE ,求证:AB=AD反思:你从此题得到了什么解题经验?3.(B 组)已知:如图,AB =CD ,AB ∥DC .求证:AD ∥BC , AD =BC反思:你从此题得到了什么解题经验?4. (C 组)如图,AB =AC ,BD ⊥AC 于D ,CE ⊥AB 于E ,交BD 于P ,求证:PD =PE反思:你从此题得到了什么解题经验?(三)随堂小测1、(A 组)如图,已知AB=AD ,试用四种不同方法添加适当条件使得三角形全等。

(1)添加条件 后, 可判定△ABC ≌△ADC ,依据是 (填简称);(2)添加条件 后,可判定△ABC ≌△ADC ,依据是 (填简称);(3)添加条件 后,A B CD可判定△ABC≌△ADC,依据是(填简称);(4)添加条件后,可判定△ABC≌△ADC,依据是(填简称)。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教材选用为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全等三角形”。

内容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运用,以及如何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两幅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图案,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两幅图案,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两幅图案的三角形完全相同,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 知识讲解(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师讲解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并通过例题展示判定过程。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全等三角形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包括课后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解决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1)判断题: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c.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边和两个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初中数学_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1.知识与能力:(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判定方法,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3.情感与态度: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获得和使用,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品质以及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地位,重点确定为:“边角边公理”的内容及应用学习难点发现、验证并归纳边角边公理内容,运用此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法分析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思维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采用实验发现法,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发现法,同时以直观演示教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为辅。

在教法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自主地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特征,通过对数学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情境等设计,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中,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是“边边边”这一基本事实的发现,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由生活中遇到的全等问题情境自然引入。

2.画一画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一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会有几种情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学习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性。
2.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特布置以下作业:
1.强调作业完成的时间和质量,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3.注重作业反馈,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2.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唤起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点的回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复习,强调全等三角形的含义和性质。
-详细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SSS、SAS、ASA、AAS等,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全等三角形图案,如风筝、自行车三角架等,引起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好奇心和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它们在几何学中有什么特别之处?”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中应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小结复习课)》精品教案 (2)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小结复习课)》精品教案 (2)

重点解析 4
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求证:S△ABD:S△ACD=AB:AC.
证明: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DE=DF.
又∵S△ABD= 1 AB∙DE,S△ACD= 1 AC∙DF,
2
2
B
∴S△ABD:S△ACD=AB:AC.
本题源自《教材帮》
深化练习 3
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D//EB,AC=BE,AD=BC,CF平分∠DCE.试探索CF和 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CF⊥DE,证明如下: ∵AD//EB, ∴∠A=∠B. 在△ACD和△BEC中, AD=BC, ∠A=∠B, AC=BE,
∴△ACD≌△BEC(SAS). ∴CD=EC.
E
本题源自《教材帮》
深化练习 1
(2)解:DM⊥AM,理由如下:
如图,过点M作ME⊥AD,垂足为E.
∵AB//CD, ∴∠CDA+∠BAD=180°.
又∵∠EDM=∠CDM= 1 ∠CDA,
∠EAM=∠BAM=
1
2 ∠BAD,
2 ∴∠MDA+∠MAD=
1(∠CDA+∠BAD)=90°.
2
∴∠DMA=90°.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也只是一个习惯,只 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 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习 3
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D//EB,AC=BE,AD=BC,CF平分∠DCE.试探索CF和 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D
(1)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一般是平行、垂 直,常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或者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证明两条线段的大小关系,一般是相等,常 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或者等量代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与总结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与总结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与总结教学目标:1.复习和巩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总结全等三角形判定的规律和技巧;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全等三角形判定题目,活动卡片;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5分钟)1.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来复习和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引发思考:请回顾一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什么?二、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法(15分钟)1.复习SS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复习SA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边和两个角度分别相等(这个边是两个角的夹边),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复习ASA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和一边分别相等(这个边是两个角的边),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复习AA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和一边分别相等(这个边不是两个角的边),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总结全等三角形判定的规律和技巧(15分钟)1.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本规律:要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只需对应两边相等且夹角相等即可。

2.技巧一:当给出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边的长度时,先比较三边的长度是否相等,再比较夹角是否相等。

3.技巧二:当给出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时,先比较两边的长度是否相等,再比较夹角是否相等。

四、小组合作活动(30分钟)1.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个学生,每组发放一组活动卡片。

2.活动内容:每组成员轮流拿一张卡片,上面写有一组给定的边长和角度。

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据,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给出理由。

其他组员通过提问和讨论来验证判断的正确性。

3.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小组要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和总结。

五、展示与总结(20分钟)1.每个小组派出一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分析判断的过程,并给出判断的结果和理由。

2.全班一起讨论和比较不同小组的判断结果和理由,总结全等三角形判定的规律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第11课时全等三角形复习(2)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会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
2.增强观察和理解能力,几何语言的叙述能力及运用全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应用
学习难点正确写出证明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流程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梳理本章主要知识点,并列举出来。

展示本章知识框架图。

活动2:列举每一个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和对应的针对练习。

活动3:课后测试。

让学生梳理前面所学的知识点,就是进一步熟悉所学的知识点,将较凌乱的知识条理化,并让学生养成归纳旧知识的习惯。

证明时的推理能力培养,复习的过程中,要加强训练。

进一步加强分类思想的渗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活动方案】
活动一熟练选用确当的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
1.将两根钢条AA/、BB/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绕着点O自由转动,做成一
个测量工具,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判定△OAB≌△OA/B/的理由是.
2.已知AB//DE,且AB=DE,
(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你添加的条件是(2)选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证明.
选用确当的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复习。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