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文翻译话题作文

合集下载

最新文言文翻译作文

最新文言文翻译作文

最新文言文翻译作文
原文阅读: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翻译译文或注释:
国家要小,人民要少。

即使有效率高达十倍百倍的机械也不使用;使人民爱惜生命,不向远方迁徙。

虽然有船和车,却没有地方要乘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陈列它。

使人民再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

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

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

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通用14篇)

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通用14篇)

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通用14篇)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通用14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篇1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

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

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易当为客字之误)。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

夫奸谗当道,以美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文言文加翻译的作文

文言文加翻译的作文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夫志者,气之帅也;气者,体之充也。

志坚则气充,气充则体强。

体强而志不衰,其力足以排山岳,转河海。

是以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吾辈青年,生于斯世,宜当奋发有为,以光耀祖业。

然世之纷扰,人心易变,非有坚忍之志,难以成其大事。

昔秦皇并吞八荒,一统天下,非一日之功;汉祖高皇帝,起于布衣,终成帝业,亦非偶然。

盖因二人皆有坚忍之志,历尽千辛万苦,终成大业。

吾辈今日,虽无古人之才,然可学古人之志。

读书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是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力。

必众志成城,方可成其大业。

故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同德,其力断铧。

”吾辈当以古人为师,立坚忍之志,共成大业,以慰先人之志。

【翻译】古代那些能够成就大事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超越时代的才华,还因为他们有着坚定不移的意志。

所谓意志,是气概的统帅;而气概,则是身体的充实。

意志坚定则气概充足,气概充足则身体强健。

身体强健而意志不衰,其力量足以移动山岳,翻转江河。

因此古人说:“没有坚定的意志,天下就没有能够完成的事情。

”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当奋发向前,以光大祖先的基业。

然而,世事纷繁复杂,人心易变,没有坚定的意志,难以成就大事。

过去秦始皇统一八荒,一统天下,并非一日之功;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最终成就帝业,也非偶然。

这都是因为他们二人都有坚定的意志,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成就了大业。

我们今天虽然未必有古人的才华,但可以学习古人的意志。

读书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道路漫长而遥远,我们仍将不断探索。

因此君子的行为,需要静心修身,节俭养德,不是淡泊无欲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宁静无为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人之力。

必须团结一心,才能成就大业。

用文言文翻译的作文

用文言文翻译的作文

余游于山,山之巅,云雾缭绕,若隐若现。

遥望远处,群山连绵,起伏不定,如巨龙蜿蜒于大地。

余心向往之,遂沿山径而上,欲一探究竟。

沿途树木葱茏,藤蔓缠绕,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时有清泉潺潺,映日成虹,余取水漱口,顿觉神清气爽。

行至山腰,见一古寺,红墙绿瓦,掩映于翠竹之间。

寺内钟声悠扬,香烟袅袅,仿佛仙境一般。

余步入寺中,见一老僧趺坐于蒲团之上,须眉皆白,面容慈祥。

老僧见余至,起身相迎,曰:“施主何来?”余答曰:“游山至此,慕此古寺,特来一观。

”老僧微笑曰:“善哉,善哉。

此寺建于唐,历史悠久,乃山中之宝也。

”老僧遂引余至大殿,殿内佛像庄严,金光闪闪。

余虔诚礼拜,心中默念:“佛祖保佑,愿我此行平安。

”老僧见余虔诚,遂指殿前一方石台,曰:“此台乃古时僧人修炼之地,至今仍有灵气。

”余绕台而行,见台畔有一石碑,碑上刻有“古佛台”三字,字体遒劲有力。

余细观碑文,乃知此台乃古时高僧所建,用以修炼禅定,以求开悟。

余叹服古人之智慧,不禁感慨万分。

游毕古佛台,老僧又引余至寺后一山洞。

洞内幽深,时有蝙蝠飞舞,洞壁上钟乳石千姿百态,宛如仙境。

老僧曰:“此洞名为‘仙洞’,乃山中之奇观也。

”余入洞探奇,洞内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游山至此,余已遍观山寺之美景。

夕阳西下,余遂辞别老僧,沿原路下山。

途中,余回首遥望,山寺美景尽收眼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山川之美,古寺之幽,皆使人流连忘返。

余此次游山,虽身未至远方,心已远游于天地之间。

归途中,余心满意足,深感此次游山之乐,实为人生一大快事。

(注:本文系以文言文形式对游山经历进行记录,以古人之笔触,抒发游山之乐。

)。

文言文翻译现代文作文

文言文翻译现代文作文

昔人有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余幼时,家道中落,生计维艰。

然余心志坚,虽处逆境,亦不屈不挠,以书为伴,日以继夜,勤奋向学。

岁月如梭,转眼间已过数十载。

今日,余欲以己之经历,与诸君共勉。

【现代文翻译】古时候有句话说:“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前进就会后退。

”我小的时候,家境衰落,生活艰难。

然而我意志坚定,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屈服,把书籍当作伴侣,日夜不停地勤奋学习。

光阴似箭,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

现在,我想以自己的经历,和大家一起勉励。

在我年幼时,家里境况不好,生活十分艰难。

但是我没有因此而放弃,我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

于是,我选择了以书籍为伴,白天黑夜地努力学习。

我深知,学习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正是这条道路,让我在逆境中不断成长。

那些日子,我常常是起早贪黑,勤奋读书。

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会想方设法去克服。

有时候,为了弄懂一个问题,我会查阅大量的资料,甚至请教老师。

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长大,进入了社会。

然而,我并没有因为离开了学校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相反,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如今,我已经步入中年,回首往事,我不禁感慨万分。

我想,如果没有那些年勤奋学习的日子,我可能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正是那些岁月,让我明白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在这里,我想对年轻的同学们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走到终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学习是一生的事业,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

正如古人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抵达成功的彼岸。

十二篇古文作文带翻译以及赏析

十二篇古文作文带翻译以及赏析

十二篇古文作文带翻译以及赏析
十二篇古文作文带翻译以及赏析,经典的古文诗篇,伴我成长;别有韵味的宋词元曲,心伴惆怅一个个文字组成了一则则至上的真理,深陷其中,他们也成为了我成长的伴侣。

古文经典,让我学会了生命的道理。

读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每天进行自我反省,办事就不会有差错。

生活亦是如此,成长亦是如此。

反省失败,总结成功,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走。

就是这句话,才让我对成长中的辛酸风雨勇敢面对,才让他们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李的诗文,是一种人格的陶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句话把他火大自信的品格表现的淋漓尽至。

心中虽然有伤,却依然保持着乐观、自信的态度,对他的敬佩油然而生。

把这句话当做至理名言,悲伤失败时看一看,总会给自己无穷的力量,发奋向前,更加的努力。

“李花怒放一树白”虽是幼年的诗,却一样的流露出自然的美。

不用想也知道,他便是风格飘逸的李白,在成长中,我感受到的是他的诗带来的奇特自然之旅。

文言文作文满分翻译

文言文作文满分翻译

吾游于泰山之巅,时值黎明,晨曦微露。

遥望东方,红日将出,光芒万丈,气象万千。

余心旷神怡,遂提笔作记,以抒胸臆。

日之初出,如婴儿含泪,羞涩难掩。

其色鲜红,如鲜血染红天际,映照得云霞尽失颜色。

渐而,日头升高,光芒四射,如同一把火炬,照亮了整个世界。

此时,山川草木,皆沐浴在阳光之中,生机盎然。

日上中天,红日如一轮火球,炽热耀眼。

其光如镜,映照出天地间万物之形。

此时,鸟儿展翅高飞,昆虫鸣叫,万物皆活跃起来。

农夫耕作于田,渔者撒网于水,各司其职,一派繁忙景象。

午后,日头偏西,光芒渐暗。

红日如金盘,悬于天际,熠熠生辉。

此时,凉风习习,云彩飘渺,山间清泉潺潺,景色宜人。

游子归家,老者闲坐,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

日薄西山,红日如血,染红了半边天。

此时,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山峦之上,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万物渐入黄昏,纷纷归于平静。

夜幕降临,红日沉入地平线,消失在远方。

余观日之变化,感慨万千。

日者,天地间之精华,万物生长之源。

其出也,万物皆醒;其没也,万物皆息。

日之变化,犹如人生,有起伏,有兴衰,有辉煌,有落寞。

余想,人生如日,有日出东方,朝气蓬勃之时;有日上中天,功成名就之时;有日薄西山,晚年安逸之时;有日落西山,归于平静之时。

人生之长短,犹如日之早晚,各有其美。

吾辈当珍惜时光,把握人生,如同太阳般,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故余观日,既叹其变化之神奇,又感其无私之奉献。

日者,天地间之大美,吾辈当敬仰之,效法之。

愿吾辈如日之光辉,照亮人生之路,成就一番事业,不负此生。

(注:本文以文言文形式表达,力求还原古风古韵。

字数约500字。

)。

翻译文言文作文六百字

翻译文言文作文六百字

原文: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登上高山,俯瞰天地,壮观的景象展现在眼前,浩瀚的大江奔腾不息,一去不复返。

黄色的云彩飘荡在万里长空,随风变幻,白色的波浪如同九道山峦流淌在江中。

我闲暇时喜欢观赏庐山的奇景,灵感也因此而来。

我静静地观察石镜,它清澈了我的心灵,谢公行走之处,只剩下苍苔覆盖。

我早早地服用了还丹,摒弃了世俗之情,琴心三叠,道法初成。

遥望那仙人,他们在彩云之中,手握芙蓉,朝着玉京飞去。

我期待着在汗漫九垓之上先行,愿与卢敖一同游历太清之境。

在这篇文言文中,诗人描绘了登高远望的壮阔景象,同时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通过“登高壮观天地间”一句,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开阔的视野,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接着,以“大江茫茫去不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永恒之境的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闲窥石镜清我心”一句,透露出对内心清净的渴望。

谢公行处苍苔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缅怀之情。

而“早服还丹无世情”则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愿望,追求心灵的宁静与道法的修炼。

最后,诗人以“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和“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两句,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仙界的憧憬。

整篇诗篇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权所有不得转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Learning is the eye of the mind. 学问是心灵的眼睛。

高三语文古文翻译·话题作文[复习目标]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2、了解话题作文的几个误区。

[复习内容]古文翻译通过前一阶段的复习,我们发现学生在古文翻译句子、古诗鉴赏、概括语句和现代文阅读答题这几个地方丢分较多。

最后的复习阶段,应着重在这些方面花点力气。

下面就古文翻译句子简单而论。

一、积累词量1、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要主权地翻译句子,前提是必须尽可能多地掌握实词和虚词的词汇量。

复习时,要重点掌握它们的常见用法。

例如对实词“讼”,我们要掌握它的几个义项:①争论、争辩,也可引申为打官司,②公开,③为人辩冤,④通“颂”。

例如对虚词“以”字,要重点了解它的常用6个义项:①认为,以为,(动词);②通“已”,已经,(副词);③把,用,拿,(介词);④凭借……的身份,(介词);⑤在……的时候,(介词);⑥连词,相当于“而”。

⑦“以”字作名词“原因、理由”。

2、掌握一定的古代文言知识2002年高考就涉及“结发”一词。

虽然考纲说明2003年不考古文化常识,但阅读材料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有关知识,考生如果对此完全缺乏了解,则很难真正读懂文言材料。

所以,像古代官职升降等词语还是需要掌握的。

如:(1)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征、辟:征召拜、除、授:授予官职荐、举:推荐起:起用提拔:擢、拔、右迁(在特定语境中“迁”也会有提拔之意)(2)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有时是提升调用,左迁是贬职,右迁是升职。

)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任缺职改:改任官职(3)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4)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贬、谪: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左迁:降职罢、免、黜、废:罢去官职,废弃不用(5)贬官谪:贬官。

黜:免官。

徒:流放。

左迁:贬官。

(6)其他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

例如: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1996年)典:专典机密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主:掌管。

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

”(勃:人名。

)3、掌握古今异义要尽量回顾一些古今异义词,如“妻子”、“亲戚”、“中原”、“至于”等常见的熟悉的词;另外也要通过练习掌握一些并不很熟悉的古今异义词,如“简”(在古文中往往是“选择”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简单”的意思)、“功课”(古意是“考核政绩”,今意是“给学生规定的作业等任务”)等。

二、掌握方法(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衡量文言文译文好坏的标准是“信、达、雅”。

简单地说,“信”就是要准确;“达”就是要通顺;“雅”就是要有文采。

在这三者中,“信”和“达”是基本要求,“雅”是较高要求。

文言文翻译必须准确而流畅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即必须做到“信”和“达”。

而要做到“信”和“达”,就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文言文的两种基本方法。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义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相同的表达方式。

翻译文言文,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二)联系全文,注意语境文言文翻译,从表面上看考查的仅仅是对一个句子的理解,而实际上,命题者选择的句子往往是理解全文的重点和关键,通过对这样的句子的考查,能够看出我们对整篇文章理解的程度,看出我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下。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翻译这样的句子时也应该联系全文尤其是上下文,把要翻译的句子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翻译。

(三)抓住重点,准确翻译出关键词语一般说来,命题者在设计文言文翻译题时,所选择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对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起关键作用的词语,主要包括代词、有特殊用法的实词、古今词义有差别的词语以及起重要作用的虚词等。

能否准确翻译出这些词语,是整个句子能否准确翻译出的关键。

同时,这些词语的翻译也是评卷时的采分点,翻译准确了,才能保证整个句子的翻译不被扣分。

1.代词。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如果有代词,翻译应该联系上下文,明确指出代词所指代的人、事、物。

2.有特殊用法的实词。

有特殊用法的实词,主要是指被活用了的实词。

尽管《考试说明》没有把词类活用列入考查范围,但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却多有涉及。

在翻译时,遇到这类实词,只有对活用情况做出明确的交代,才能把整个句子准确翻译出来。

3.古今词义有差别的词语。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字形上与现代汉语完全一致,但意思却和现代汉语迥然不同。

翻译时,不能把它们与现代汉语中的同形词混为一谈,要准确理解它们在句中的含义,做出正确的翻译。

4.起重要作用的虚词。

在文言文中,文言虚词有的只在语气、结构方面起辅助作用,有时则表示比较实在的意义或一定的语义关系。

翻译时,对那些只起辅助作用的虚词可以不翻译,而对那些表示比较实在意义或一定的语义关系的虚词则必须做出明确的交代,否则,就有可能被扣分,甚至导致整个句子翻译的错误。

翻译关键词语时,可才用以下方法:1、语境分析法词义是不定项的,许多词语都具有多种意义,语境都是相对稳定的,根据上下文通过分析语境就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2、结构分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语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这种两两、双双的语言对举现象,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3、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对句子的结构进行语法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语境中的意义。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我们就可以根据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们的词性,进而推断它们的意义。

(四)注意句式,译出原句的句式特点。

这里所说的句式,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几种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等。

虽然《考试说明》没有把文言文特殊句式列入直接的考查范围,但是文言特殊句式却在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屡屡出现,因此对文言特殊句式,我们还是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翻译时更要把文言句式特点准确地翻译出来。

话题作文的文体4、成语对应法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平时多掌握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对判断文言词义是很有帮助的。

5、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练习]把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常从容与(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不能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嬴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

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biān,器皿名)、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瞽乎?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

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品德高尚的人那里去使自己的品行端正,这可以说是好学了啊。

2、皇上笑着说:“(既然你率领士兵)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擒获?”韩信说:“皇上你不能率领士兵,却善于率领大将,这就是我之所以被您擒拿的原因。

”3、人们苦恼的是疾病多,医生苦恼的是治病的办法少。

4、世上做欺骗之事的人不少,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吗?6、默默地记住,学习不知满足,教诲别人不知疲倦,对我来说有其中的哪一样啊?7、话题作文在掌握话题作文的基本写法的前提下,要想在写作上取得高分,须防止出现下面的几个问题:一、用“话题”直接做文章的标题一些考生往往为了扣题而不假思索地抄录“话题”,以话题代替文章的标题。

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等等,这等于把第一个展示自己思想水平的机会给放弃了。

“话题作文”要求“自拟标题”,是希望考生通过拟定标题,来明确限定写作的内容与方向.标题拟定得精彩,显示出一定的创造性,首先就可以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印象。

二、“克隆”命题所提供的材料一些考生惟恐阅卷人为了扣题,全文抄录所提供的材料,或是完全“克隆”,或是放大扩写。

如此云人所云,只会无谓地占用大量的篇幅,缩小了自己发挥的空间,反而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

紧扣材料最好是处处“暗扣”,即将材料融于文章中,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

只注意在一头一尾叙述材料,文章中的核心部分如果不能紧扣材料,也会跑题或局部偏离题意。

三、构思不打草稿有些写作文思快的考生构思就是打腹稿,胸有成竹,就一气呵成。

但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是边想边写,这样往往胸无全局,强凑字数。

考试作文,应该要多想几个思路,多次比较,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根据立意深浅,根据头脑里所储备的材料,根据自身作文的优势和缺点,选择一个较能发挥出高水平的思路,然后在草稿纸上列出简单的提纲,以免写到一半忘记原来的立意和思路,或中途易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