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上)全套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上)》课程

教案

(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

授课教师:

授课专业班级:

学分: 6

学时:

教师所在教研室:电气自动化技术

、组成:电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是供应电能的设备。在发电厂内将化学能或机械能等非电能转换为电能,如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是使用电能的设备,又称用电器。作用是将电能转换成

带正电,极板b带负电,a、上的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a经过负载移到负极板成了电流。这说明电场力做功产生了电流。

I

、电压的测量

用电压表(伏特表)来测量。测量时注意:

)交、直流电压用不同表测量。

)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直流电压表有正负端子,即:“+”、“-”记号,接线时不能电路如图所示,已知16V U =-,24V U =,求:1U 2U a b ++-- 12()6V (4V)10V U U =+-=-+-=-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10V E =,求出:a b

+-

E

3

O 300

0.0075A 7.5mA 4010U R ===? 三、全电路欧姆定律

R时,

2

)流经各电阻的电流相等。

n U U R =R +;2R 时,)各电阻电压相等。

)并联总电流等于各电阻上电流之和,即1R I =

12 1263

2Ω63

R R R R

?

==

++

12

6A 2

==

”号位置,电路短路。电压表读数为0;

电流表中的短路电流为:

2

10A

0.2

E

I

r

===

”号位置,电路断路。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

授课计划 授课时数: 2 授课教师:赵启学授课时间: 课题:半导体二极管 教学目的: 1、理解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2、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构成与类型 教学重点:1、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2、二极管结的构成 教学难点: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教学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没有哪一门课程像电子技术的发展可以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从1947年,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只晶体管;1958年,集成电路;1969年,大规模集成电路;1975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一开始集成电路有4只晶体管,1997年,一片集成电路有40亿个晶体管。不管怎么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门课我们所讲的就是这个“宗”。(10分钟) 讲授新课: 一:PN结(30分钟) 1、什么是半导体,什么是本证半导体?(10分钟) 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 本征半导体:纯净(无杂质)的晶体结构(稳定结构)的半导体,所有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材料。常见的四价元素硅和锗。

2、杂质半导体(20分钟) 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参入微量5价元素,使自由电子浓度增大,成为多数载流子(多子),空穴成为少数载流子(少子)。如图(a) P型半导体:在本证半导体中参入微量3价元素,使空穴浓度增大,成为多子,电子成为少子,以空穴导电为主的杂志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如图(b) 3、PN结 P型与N型半导体之间交界面形成的薄层为PN结。 二:PN结的单项导电性(20分钟) PN结加正向电压时,可以有较大的正向扩散电流,即呈现低电阻,我们称PN 结导通;PN结加反向电压时,只有很小的反向漂移电流,呈现高电阻,我们称PN 结截止。这就是PN结的单向导电性。 1、正偏 加正向电压(正偏)——电源正极接P区,负极接N区 外电场的方向与内电场方向相反。 外电场削弱内电场→耗尽层变窄→扩散运动>>漂移运动→多子扩散形成正向电流(与外电场方向一致)I F

电子技术教案

第1、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半导体得导电特性 1、光敏性、热敏性、可掺杂性 2、本征半导体:纯净得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3、N型半导体 结构形成方式:掺入五价杂质元素使载流子数目增多,自由电子就是多子4、P型半导体 结构形成方式:掺入三价杂质元素使载流子数目增多,空穴就是多子 二、PN结得形成与特性 1、形成过程 2、特性:单向导电性 三、二极管 1、结构、外形、分类: (1)按材料分:有硅二极管,锗二极管与砷化镓二极管等。 (2)按结构分:根据PN结面积大小,有点接触型、面接触型二极管。 (3)按用途分:有整流、稳压、开关、发光、光电、变容、阻尼等二极管。 (4)按封装形式分:有塑封及金属封等二极管。 (5)按功率分:有大功率、中功率及小功率等二极管。 2、主要参数 3、判别办法:用万用表欧姆档判别正、负极及好坏。 4、二极管得伏安特性。 5、特殊功能二极管:稳压管、发光二极管 第 3、4 课时

教学 目得 1、了解三极管得结构与特性; 2、掌握三极管得类型与电流放大原理; 3、理解三极管得特性曲线与主要参数。 重点 难点 三极管得电流放大原理 三极管得输入输出特性 教学过程 一、三极管得基本结构与类型 二、三极管在电路中得联接方式 三、三极管得电流放大作用及原理 三极管实现放大作用得外部条件就是发射结正向偏置, 集电结反向偏置。 1)发射区向基区发射电子得过程 2)电子在基区得扩散与复合过程 3)电子被集电区收集得过程 二、特性曲线与主要参数 1、输入特性:i B=f(u BE)= CE u常数2、输出特性:i C=f(u CE)= B i常数 课后 小结 了解三极管得结构与特性;掌握三极管得类型与电流放大原理; 理解三极管得特性曲线与主要参数。 第 5、6 课时 课题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课型 教学 目得 1、了解电路得结构组成 2、用图解法分析静态工作点与动态波形 I I B C β ≈

电工电子技术 教案

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教案纸 第页

§1.1电路 提问 一、电路的基本组成 1.什么是电路? 电路是由各种元器件(或电工设备)按一定方式 联接起来的总体,为电流的流通提供了路径。 图1-1 简单的直流电路 如图1-1所示。 2.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电源(供能元件):为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和器件。 (2)负载(耗能元件):使用(消耗)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灯泡等用电 器)。 (3) 控制器件:控制电路工作状态的器件或设备(如开关等)。 (4) 联接导线:将电器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如各种铜、 铝电缆线等)。 教案纸附页 第 1 页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和板书设计教学追记

画图讲解3.电路的状态 (1) 通路(闭路):电源与负载接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气设备 或元器件获得一定的电压和电功率,进行能量转换。 (2) 开路(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又称为空载状态。 (3) 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接,输出电流过大对电 源来说属于严重过载,如没有保护措施,电源或电器会被烧毁或发生 火灾,所以通常要在电路或电气设备中安装熔断器、保险丝等保险装 置,以避免发生短路时出现不良后果。 二、电气元件符号 三、基本电路图 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叫做实际电路的 电路模型,也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简称为电路图。例如,图1-2所示的手电筒 电路。 理想元件:电路是由电特性相当复杂的元器件组成的,为了便于 使用数学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可将电路实体中的各种电器设备和元 器件用一些能够表征它们主要电磁特性的理想元件(模型)来代替,而 对它的实际上的结构、材料、形状等非电磁特性不予考虑。 图1-2 手电筒的电路原理图 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教案纸 第页 学《电子第一章直流电路检查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课程.docx

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教案纸 第页 第一章直流电路检查 学《电子电 科工技术》§1.1电路 授课班级授课时数2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授课时间2016 . 9教学方法讲解,启发,问答、实物演示 1.介绍课程以及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2.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组成 3.掌握元件符号 教学重点1.电路的基本组成2.掌握元件符号 和难点 3.学会画电路图 掌握元件符号和电路图 复习提问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和板书设计教学追记 §1.1电路 一、电路的基本组成 1.什么是电路? 电路是由各种元器件(或电工设备 )按一定方式 联接起来的总体,为电流的流通提供了路径。 如图 1-1 所示。 图 1-1 简单的直流电路 2.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电源(供能元件):为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和器件。 提问 (2)负载 (耗能元件 ):使用 (消耗 )电能的设备和器件 (如灯泡等用电器 )。 (3)控制器件:控制电路工作状态的器件或设备(如开关等 )。 (4)联接导线:将电器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如各种铜、铝电缆线等 )。

教案纸附页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和板书设计 3.电路的状态 (1)通路 (闭路 ):电源与负载接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气设备或元器件获得 一定的电压和电功率,进行能量转换。 (2)开路 (断路 ):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又称为空载状态。 (3)短路 (捷路 ):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接,输出电流过大对电源来说属于严 重过载,如没有保护措施,电源或电器会被烧毁或发生火灾,所以通常要在电路或电气 设备中安装熔断器、保险丝等保险装置,以避免发生短路时出现不良后果。 二、电气元件符号 三、基本电路图 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也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原理图,简称为电路图。例如,图 1-2 所示的手电筒电路。 理想元件:电路是由电特性相当复杂的元器件组成的,为了便于使用数学方法对电 路进行分析,可将电路实体中的各种电器设备和元器件用一些能够表征它们主要电 磁特性的理想元件 (模型 )来代替,而对它的实际上的结构、材料、形状等非电磁特性不予考虑。第 1 页 教学追记 画图讲解 图 1-2 手电筒的电路原理图

(完整版)电工与电子教案

课题 1.1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课型理论 课时 2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电动势、电位、电功率的概念; 3.掌握电压、电流的概念;理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4. 会画基本电路及部分常用的电器制图图形符号。 5. 会确定电流及电压的方向。 6. 能根据实际应用电路计算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教学重点 电压、电流和电功率的定义、电压、电流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电压和电流的方向 学情分析 学生能力分析:升学分数低,文化基础薄弱;文字理解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能力差。 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内心惧怕学习理论知识,表现为厌学,逃避、自信心不足; 学生性格特点分析:喜动不喜静,易受新奇事物吸引。 采用实物展示法,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符号的识别,更重要的是实物辨识,加大 课堂教学的直观性,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 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说出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课 件投影多种应用电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连接一个最简单电路; 学生活动:通过连接熟悉电路的组成,了解电路各部分的作用;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及观察能力。 (二)电路的作用和分类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电路的工作状态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物演示电路的三种状态;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总结能力。 (四)电路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实物正确画出图形符号; 教学环节2: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一)电流 教师活动: 动画演示电流的概念及电流的方向; 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加深电流的概念理解与掌握; (二)电位与电压 教师活动:1.动画演示电压、电位,引导学生区分电位与电压; 2.例题讲解。 学生活动:1.观察演示理解电压的形成,总结电位与电压的区别; 2.分析例题理解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 (三)电动势 教师活动:动画演示电动势 (四)电功 教师活动:引入电流做功的实例; (五)电功率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熟悉电功率的概念及公式 学生活动:根据公式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相关计算。 (六)电流的热效应 教师活动:以实际应用为例使学生了解电流的热效应。 三、课堂练习 思考与练习第1、2、3、4、6、7、10题, 学生认真思 考并回答老 师的提问 根据演示总 结电路的作 用; 根据演示总 结电路三种 状态的特 点; 熟悉 部分常用的 电气制图图 形符号;根 据图形符号 画出相应电 路图; 观察演示获 得电动势的 概念; 理解电功的 概念,掌握 电功的公 式。 理解电流热 效应的利与 弊; 3 5 15 8 6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半导体的导电本质, 2. 理解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概念 3. 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难点 1.半导体的导电本质 2.PN结的形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列举法,启发法 教具 二极管,三角尺 小结 半导体中载流子有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两种运动方式。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称为漂移运动。在半导体中,如果载流子浓度分布不均匀,因为浓度差,载流子将会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多数载流子因浓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是指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处于导通状态,外加反向电压时处于截止状态。 布置作业 1.什么叫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自然界中的物质,按其导电能力可分为三大类: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半导体的特点: ①热敏性 ②光敏性 ③掺杂性 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原理:了解简介。 一、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硅和锗是4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轨道上有4个价电子。 1.热激发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 每个原子周围有四个相邻的原子,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紧密结合在一起。两个相邻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室温下,由于热运动少数价电子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同时在共价键中留下一个空位这个空位称为空穴。失去价电子的原子成为正离子,就好象空穴带正电荷一样。 在电子技术中,将空穴看成带正电荷的载流子。 2.空穴的运动(与自由电子的运动不同) 有了空穴,邻近共价键中的价电子很容易过来填补这个空穴,这样空穴便转移到邻近共价键中。新的空穴又会被邻近的价电子填补。带负电荷的价电子依次填补空穴的运动,从效果上看,相当于带正电荷的空穴作相反方向的运动。 3.结论 (1)半导体中存在两种载流子,一种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另一种是带正电的空穴,它们都可以运载电荷形成电流。 (2)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相伴产生,数目相同。 (3)一定温度下,本征半导体中电子空穴对的产生与复合相对平衡,电子空穴对的数目相对稳定。 (4)温度升高,激发的电子空穴对数目增加,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增强。 空穴的出现是半导体导电区别导体导电的一个主要特征。 二、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案.doc

周 授课章节及内容摘要 授课次学时 1 绪论安全用电常识 2 2 15、16 级德育体验周, 17 级军训 2 3 触电急救 2 4 第一章电路的结构和常用基本 2 物理量(电压、电流) 5 国庆、中秋放假 2 6 电路的相关物理量(电位、电动 2 势、电能) 7 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结构与作用 2 8 秋季田径运动会 2 9 电路相关名词及基尔霍夫电压、 2 电流定律 10 第二章磁场及电磁感应 2 11 半期复习与测试 2 12 第三章电容、电感的概念、参数 2 标注及应用 13 第四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概 2 念、相关物理量 14 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2 15 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结构及功 2 率 16 纯电阻电路的结构及功率、电路 2 教学执行 课外作业及考核 方式情况 思考: 1、冬季穿脱毛衣时,静 讲授电有上千v 的电压,为什么没有 出现电死人的情况? 电教练习急救措施 电教课后习题一、二 讲授课后习题三1、 2、 3、 4 讲授练习册1.3、 1.4 讲授练习册 1.5 一、填空题 电教练习册 2.1、 2.2 测试半期测试题 电教课后习题一、二、 电教练习册 4.1 讲授课后习题一、二、 电教课后习题三、四 讲授练习册 4.2 4.5

的功率因数 17 第五章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与应 2 讲授课后题一、二、三 用 18 三相负载的连接 2 电教练习册 5.1 一、 19 三相电功率 2 讲授练习册 5.1 二、三 5.2 一、二、 三 20 期末复习 2 讲授复习试题 第一章审核签字课题 第一节 授课时数 2 课时授课时间第1 周第 1 ~ 2 课时 知识1、了解电路的组成。 与 2、掌握电路中每部分的作用。 技能 教 学过程 目与讲授法与图示法相结合,便于学生回忆巩固。 标 方法 情感 态度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来进行讲解。 与价 值观 新学期开学,学生身心状态还未收回,切寒假后,此前所学知识部分已经遗忘或模糊,学情分析 需要通过复习收心和巩固知识,为新课内容做准备。 教学重点1、电路结构2、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1、讲电路图形符号和实物结合,识读简单电路图。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 教案

第1章电路分析基础 本章要求 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元件模型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3、掌握理想元件和电压源、电流源的输出特性; 4、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5、深刻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并能熟练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6、深刻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概念; 7、熟练掌握弥尔曼定理、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 8、理解受控电源模型, 了解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是电路分析的重要基础。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理想的电路元件虽只有几个,但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具体电路,都是由这些元件构成,从而依据基本定律就足以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计算。因而,要求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打下电路分析的基础。依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介绍电路中常用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线性直流电路,原则上也适用于其他线性电路。为此,必须熟练掌握。 1.1电路的基本概念 教学时数1学时 本节重点1、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电路变量(电动势、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3、电压、电位的概念与电位的计算。 本节难点参考方向的概念和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与物理学中质点、刚体的物理模型对比,建立起理想元件模型的概念,结合举例,说明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在分析电路中的重要性。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法与电子课件结合。 教学内容 一、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实际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1)组成:电源(信号源)、负载和中间环节 (2)作用:a.电能的传输和转换;b.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2、电路模型: 考虑电路分析的需要,建立理想电路模型。 (1)理想电路元件概念:忽略实际元件的次要物理性质,反映其主要物理性质,把实际元件理想化。 (2)电路模型的概念:实际电路中的实际元件用理想元件代替的电路。 例如手电筒电路: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电 子 技 术 基 础 教 案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半导体的导电本质, 2. 理解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概念 3. 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难点 1.半导体的导电本质 2.PN结的形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列举法,启发法 教具 二极管,三角尺 小结 半导体中载流子有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两种运动方式。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称为漂移运动。在半导体中,如果载流子浓度分布不均匀,因为浓度差,载流子将会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多数载流子因浓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是指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处于导通状态,外加反向电压时处于截止状态。 布置作业 1.什么叫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自然界中的物质,按其导电能力可分为三大类: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半导体的特点: ①热敏性 ②光敏性 ③掺杂性 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原理:了解简介。

一、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硅和锗是4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轨道上有4个价电子。 1.热激发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 每个原子周围有四个相邻的原子,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紧密结合在一起。两个相邻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室温下,由于热运动少数价电子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同时在共价键中留下一个空位这个空位称为空穴。失去价电子的原子成为正离子,就好象空穴带正电荷一样。 在电子技术中,将空穴看成带正电荷的载流子。 2.空穴的运动(与自由电子的运动不同) 有了空穴,邻近共价键中的价电子很容易过来填补这个空穴,这样空穴便转移到邻近共价键中。新的空穴又会被邻近的价电子填补。带负电荷的价电子依次填补空穴的运动,从效果上看,相当于带正电荷的空穴作相反方向的运动。 3.结论 (1)半导体中存在两种载流子,一种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另一种是带正电的空穴,它们都可以运载电荷形成电流。 (2)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相伴产生,数目相同。 (3)一定温度下,本征半导体中电子空穴对的产生与复合相对平衡,电子空穴对的数目相对稳定。 (4)温度升高,激发的电子空穴对数目增加,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增强。 空穴的出现是半导体导电区别导体导电的一个主要特征。 二、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 完全纯净的、结构完整的半导体材料称为本征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微量杂质,可使其导电性能显著改变。根据掺入杂质的性质不同,杂质半导体分为两类:电子型(N型)半导体和空穴型(P型)半导体。 1. N型半导体 在硅(或锗)半导体晶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如磷(P)、砷(As)等,则构成N型半导体。 在纯净半导体硅或锗中掺入磷、砷等5价元素,由于这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5个价电子,故在构成的共价键结构中,由于存在多余的价电子而产生大量自由电子,这种半导体主要靠自由电子导电,称为电子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其中自由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热激发形成的空穴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1).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1)【课题编号】 1-01-01 【课题名称】认识电工实训室与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应知: 1.简单认识电工实训室。 2.了解电工基本操作规程。 应会: 1.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 2.学会安全用电常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物理电学的基础上,接触电工电子这门课程,为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程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认识实训室入手,加强实物教学,能降低学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让学生有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安全保障。 【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资源】 电工实训台、万用表、试电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这门课程是学习关于电的知识、技能及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离不开电工实训室。为了让大家对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我们首先认识电工实训室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认识电工实训室 (一)实训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实训台,了解实训台的几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观察实训台,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讨论,对实训台有初步了解。 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二)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教师活动:现场演示讲解各种仪器、仪表外形作用及简单使用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各种仪器、仪表,练习简单的使用方法。 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环节2:电工基本操作规程 教师活动:简单讲解操作规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知道违规的弊端。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每项操作规程,了解违反规程的危害。 教学环节3:安全用电常识 (一)常见的触电方式 教师活动:通过触电实例,和学生介绍触电方式及触电的危害。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实例,分组讨论触电方式及危害。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二)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及触电急救 教师活动:通过触电实例,介绍电流对人体危害,安全电压;利用多媒体演示触电急救方法,让学生掌握简单触电急救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实例,分组讨论电流对人体危害;观看多媒体演示触电急救方法,掌握简单触电急救方法。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三)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通过用电实例,介绍安全用电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结合实例,分组讨论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四)电气火灾的防范 教师活动:通过用电实例,介绍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基本灭火方法。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结合实例,分组讨论电气火灾的防范。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知识。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实际,用多媒体投影,像讲故事一样,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实训室、安全用电知识。必要时可以各小组总结本节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掌握知识。

中职电子技术教案课件教材资料

项目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一、半导体: 1、半导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2、导体: 3、绝缘体 二、本征半导体 1、本征半导体:纯净晶体结构的半导体我们称之为本征半导体。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硅和锗。它们都是四价元素,原子结构的最外层轨道上有四个价电子,当把硅或锗制成晶体时,它们是靠的作用而紧密联系在一起。 2、空穴:共价键中的一些价电子由于热运动获得一些能量,从而摆脱共价键的约束成为自由 电子,同时在共价键上留下空位,我们称这些空位为空穴,它带正电。 3、空穴电流: 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电子电流;同时价电子也按一定的方向一次填补空穴,从而使空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空穴电流。在晶体中存在两种载流子,即带负电自由电子和带正电空穴,它们是成对出现的。 三:杂质半导体 1、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两种载流子的浓度很低,因此导电性很差。我们向晶体中有控制的掺入特定的杂质来改变它的导电性,这种半导体被称为杂质半导体。 1).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5价元素,使晶体中某些原子被杂质原子所代替,因为杂质原子最外层有5个价电子,它与周围原子形成共价键后,还多余一个自由电子,因此使其中的空穴的浓度远小于自由电子的浓度。但是,电子的浓度与空穴的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与掺杂无关。 在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空穴是少数载流子。 2).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3价元素,晶体中的某些原子被杂质原子代替,但是杂质原子的最外层只有3个价电子,它与周围的原子形成共价键后,还多余一个空穴,因此使其中的空穴浓

度远大于自由电子的浓度。在P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是少数载流子,空穴使多数载流子。 四、PN结 一、PN结基础知识 1、 PN结:我们通过现代工艺,把一块本征半导体的一边形成P型半导体,另一边形成N型半导体,于是这两种半导体的交界处就形成了P—N结,它是构成其它半导体的基础,我们要掌握好它的特性!2:异形半导体接触现象 1)扩散运动:在形成的P—N结中,由于两侧的电子和空穴的浓度相差很大,因此它们会产生扩散运动(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电子从N区向P区扩散;空穴从P去向N区扩散。因为它们都是带电粒子,它们向另一侧扩散的同时在N区留下了带正电的空穴,在P区留下了带负电的杂质离子,这样就形成了空间电荷区,也就是形成了电场(自建场). 它们的形成过程如图(1),(2)所示 2)漂移运动:在电场的作用下,载流子将作漂移运动,它的运动方向与扩散运动的方向相反,阻止扩散运动。电场的强弱与扩散的程度有关,扩散的越多,电场越强,同时对扩散运动的阻力也越大,当扩散运动与漂移运动相等时,通过界面的载流子为0。此时,PN结的交界区就形成一个缺少载流子的高阻区,我们又把它称为阻挡层或耗尽层。

完整版电工与电子教案

学生能力分析:升学分数低,文化基础薄弱;文字理解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能力差。 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内心惧怕学习理论知识,表现为厌学,逃避、自信心不足; 采用实物展示法,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符号的识别,更重要的是实物辨识,加大 课堂教学的直观性,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 1.1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课型 理论 课时 2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 .理解电动势、电位、电功率的概念; 3 .掌握电压、电流的概念;理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4. 5. 6. 会画基本电路及部分常用的电器制图图形符号。 会确定电流及电压的方向。 能根据实际应用电路计算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电压、电流和电功率的定义、电压、电流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电压和电流的方向 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学生性格特点分析:喜动不喜静,易受新奇事物吸引。

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 教学反思 课型 理论 课时 2 1掌握电阻的概念; 2. 理解额定电流、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定义 3 ?认识各种常见电阻器; 4 ?能识别色环电阻的阻值; 5?能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应用进行理论分析。 电阻定律 教学重点 额定值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难点 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电路的一些基本知识,对表征电路的物理量电压、电流、电 学情分析 功率已经有了认识 #1 教学效果 电阻和电阻器 教学目标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结合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动画演示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的 自由电子的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导体的电阻教师活动:投影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的自由电子移动过 程,多媒体动画演示电流; 【例题1-4】;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环节2:电阻器教师活动:实物演示各种常见电阻,指导学生识别色环电阻 的阻值;教学环节3:额定值 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各种电器元件或电气设备的铭牌标识;学生活动:观察演 示理解额定电流、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定义,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例题1-5】; 三、课堂练习 分析例题1-4、例题1-5、识别色环电阻的阻值 学生活动时间 观察电流的10 多媒体动 画,理解电 阻的概念, 掌握电阻定 律,分析 练习识别色 环电阻的阻 值 10 20 25小结 1、电阻的定义 2、电阻定律:R 1 A 3、色环电阻器的识别 4、额定值 ■ Z 布置作业 1、思考与练习第2题 2、写出下列色环电阻的阻值:红黑棕金、棕红红金、黑棕金、橙红绿、黄紫 黄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编号:1—1 教研室主任签字:王亚君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 1. 知道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2.知道两种杂质半导体的形成、特点 3.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4.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安全及就业观的引导。 教学重点半导体的导电特性、两种杂质半导体的形成、特点 教学难点PN结的形成及其特性 教学方法讲练法 课题类型新授课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小结→作业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间 型半导体型和授讲新课P二、N

型半导体的形成及特点1、N教师板书,分钟15)形成: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五价元1学生听述素磷并记录笔2)特点:自由电子多、空穴少记 、2P型半导体的形成及特点 )形成: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三价元1 素硼 2)特点:自由电子少、空穴多 )、1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是(习练学5分生自己钟 )。和(完成 、)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是2、N( 。少数栽流子是() 型半导体的电中性讲型和P、3N课新授30分钟 学生听述 三、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1、PN结的形成 1)扩散运动:物质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板书 度低的地方的运动 2)漂移运动:载流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 发生的移动 3)PN结的形成 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达到动态平衡时 形成的空间电荷区即是PN结。空间电荷 区也叫阻挡层、耗尽层 2、PN结的特点 PN结正偏时,电阻小导通,PN结反偏时,电阻大截止。

:王亚君教研室主任签字编号:2—1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1-2 二极管 教学目的1、认识二极管的结构和符号

最新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设计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 教 学 总 结 本节课内容较浅,再加上勤与学生互动,是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 课堂练习 4个小组各选1名学生上黑板默画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作 业 1.名词解释(1) (P 36) 2.填空题(1) (P 36) 章 节 第1章 直流电路 1.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 学 时 1学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和电流的概念, 2、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计算公式。 难点:电流产生的原因、条件。 教 法 类比、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初中对电流是如何定义的? 引 入:在初中我们就知道:大量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就如同水流一般,在大量自由电荷(自由运动的水分子)的两端 加上电压(水压)就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水流)。 新课讲解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大量的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 要有自由电荷。 (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强弱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强度简称为电流。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 一、电能 1、设导体两端电压为U,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q,电场力所做 的功为:W = q U 而q = I t,所以 W = U I t 单位:W-焦耳(J);U-伏特(V);I-安培(A);t-秒(s)。 2、电场力所做的功即电路所消耗的电能W = UIt 3、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二、电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某段电路传送或转换的电能。 W P= t 或P= UI 单位:P-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电能的常用单位(kW ? h) 1度 =h k W 1?= 3.6?106J 2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1)定义:电气设备在给定的工作条件下,正常运行时所规定的最大允许值。 2)实际工作时,如果超过电气设备的额定值,会是使用寿命缩短获造成损伤;如果小于电气设备的额定值,电气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3)额定功率—P N 额定电压—U N :。 额定电流—I N 例:有一功率为60 W的电灯,每天使用它照明的时间为4小时,如果平均每月按30天计算,那么每月消耗的电能为多少度?合为多少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1) 【课题编号】 1-01-01 【课题名称】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电动势、电位、电功率的概念; 3.掌握电压、电流的概念;理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电压、电流和电功率的定义、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分析】 难点: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学情分析】 电路的组成比较简单,学生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接触较多,选择实际画面进行多媒体投影讲解,但电压和电动势的形成、方向等比较抽象,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不易理解,从实验入手,以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能降低其理论难度,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解决其关键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电阻、开关、导线若干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电路的组成,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实际电路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路的基本结构 (一)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出实际生活中的电路例子,多媒体演示实际电路;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总结一般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二)电路的状态和电路图 教师活动:实验演示照明电路的各种状态后多媒体动画分析;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和实验总结电路的三种状态,练习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环节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一)电流 教师活动:实验演示,辅助投影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分析;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设计

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教案纸

按一定方式 联接起来的总体,为电流的流通提供了路径。 教案纸附页

三、基本电路图 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也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简称为电路图。例如,图1-2所示的手电筒电路。 理想元件:电路是由电特性相当复杂的元器件组成的,为了便于使用数学方法对 电路进行分析,可将电路实体中的各种电器设备和元器件用一些能够表征它们主要电 磁特性的理想元件(模型)来代替,而对它的实际上的结构、材料、形状等非电磁特性 不予考虑。 手电筒的电路原理图 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教案纸 第页

§1.2 电路的常用物理量 1.2.1 电流 一、电流的基本概念 1.电流:电路中带电粒子在电源作用下有规则地移动(习惯上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2.电流参考方向:是预先假定的一个方向,参考方向也称为正方向,在电路中用箭头标出。 (1)图1.2(a),I =3A计算结果为正,表示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 (2)图1.2(b),I =3A计算结果为负,表示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注意:电流的正、负只有在选择了参考方向之后才有意义。 图1.21 电流的方向

教案纸附页

特例:交流电的实际方向是随时间而变的。如果某一时刻电流为正值,即表示该时刻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如果是负值,则表示该时刻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3.电流的大小为 I t Q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常用的电流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等。 1A 103 mA 06 μA 4、直流电流和交流电流 (1)直流电流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相等,则称之为稳恒电流或恒定电流,简称为直流(Direct Current),记为DC 或dc ,直流电流要用大写字母I 表示。 常数==??=t Q t q I 直流电流I 与时间t 的关系在I -t 坐标系中为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2)交流电流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流。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流是正弦交流电流,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将之简称为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记为AC 或ac ,交流电流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i 或i (t )表示。 5、电流对负载有各种不同的作用和效应,如表1.1所示。 热效应总出现 磁效应总出现 光效应在气体和一些半 导体中出现 电熨斗、电烙铁、熔断器 继电器线圈、开关装置 白炽灯、发光二极管 化学效应在导电的溶液中出现 对人体生命的效应 蓄电池的充电过程 事故、动物麻醉 教 案 纸 附 页 第2 页

电子技术教案课程

第1.2 课时 教学内容: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2、PN结的形成及特点,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特性、参数、应用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及PN结的形成,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能运用常用公式解题。 情感目标:1.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教学重点: 树立坚强乐学的意识 从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及PN结的形成入手,重点介绍PN结的单向导电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PN结的单向导电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 引述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交流电路。 板书课题: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新授内容: 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1.1 半导体材料 根据物体导电能力(电阻率)的不同,来划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材料,我们称之为半导体。在电子器件中,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元素半导体,如硅(Si)、锗(Ge)等;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傢(GaAS等;以及掺杂或制成其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如硼(B)、磷(卩)、锢(In )和锑(Sb)等。其中硅是最常用的一种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有以下特点: 1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2 .半导体受外界光和热的刺激时,其导电能力将会有显着变化。 3.在纯净半导体中,加入微量的杂质,其导电能力会急剧增强。 1.2 杂质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某些微量元素作为杂质,可使半导体的导电性发生显着变化。掺入的杂质主要是三价或五价元素。掺入杂质的本征半导体称为杂质半导体。 N型半导体一一掺入五价杂质元素(如磷)的半导体。 P型半导体一一掺入三价杂质元素(如硼)的半导体。 在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在P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数载流子? 2PN 结的形成及特性 2.1PN结的形成: 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合后,由于N型区内电子很多而空穴很少,而P型区内空穴很多电子很少,在它们的交界处就出现了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差别。在P和N区交界面附近,形成了一个很薄的空间电荷区,就是所谓的PN结。 2.2PN结的单向导电性 当外加电压使PN结中P区的电位高于N区的电位,称为加正向电压,简称正偏;反之称为加反向电压,简称反偏。 PN结加正向电压时,呈现低电阻,具有较大的正向扩散电流; PN结加反向电压时,呈现高电阻,具有很小的反向漂移电流。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说课讲解

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编号:1—1 教研室主任签字:王亚君 课题名称 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 1. 知道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2.知道两种杂质半导体的形成、特点 3.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4.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安全及就业观的引导。 教学重点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两种杂质半导体的形成、特点 教学难点 PN 结的形成及其特性 教学方法 讲练法 课题类型 新授课 课的结构 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小结 →作业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N型半导体的结构 P型半导体的结构 三、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1、PN结的形成 1)扩散运动:物质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的运动 2)漂移运动:载流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的移动 3)PN结的形成 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达到动态平衡时形成的空间电荷区即是PN结。空间电荷区也叫阻挡层、耗尽层 2、PN结的特点 PN结正偏时,电阻小导通,PN结反偏时,电阻大截止。总结PN 结的形成及特点 板书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 间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编号:2—1 教研室主任签字:王亚君 课题名称 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1-2 二极管 教学目的 1 、认识二极管的结构和符号 2、记忆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3、注意养成教育,安全、择业观的引导 教学重点 二极管的符号、伏安特性 教学难点 二极管的符号、伏安特性 教学方法 讲练法 课题类型 新授课 课的结构 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小结 →作业

(完整版)电子技术教案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2、PN结的形成及特点,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特性、参数、应用电 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及PN结的形成,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能运用常用公式解题。 情感目标: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树立坚强乐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及PN结的形成入手,重点介绍PN结的单向导电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PN结的单向导电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 引述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交流电路。 板书课题: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新授内容: 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1.1 半导体材料 根据物体导电能力(电阻率)的不同,来划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材料,我们称之为半导体。在电子器件中,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元素半导体,如硅(Si)、锗(Ge)等;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镓(GaAs)等;以及掺杂或制成其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如硼(B)、磷(P)、锢(In)和锑(Sb)等。其中硅是最常用的一种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有以下特点: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2.半导体受外界光和热的刺激时,其导电能力将会有显著变化。 3.在纯净半导体中,加入微量的杂质,其导电能力会急剧增强。 1.2 杂质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某些微量元素作为杂质,可使半导体的导电性发生显著变化。掺入的杂质主要是三价或五价元素。掺入杂质的本征半导体称为杂质半导体。 N型半导体——掺入五价杂质元素(如磷)的半导体。 P型半导体——掺入三价杂质元素(如硼)的半导体。 在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在P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数载流子. 2 PN结的形成及特性 2.1 PN结的形成: 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合后,由于N型区内电子很多而空穴很少,而P型区内空穴很多电子很少,在它们的交界处就出现了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差别。在P和N区交界面附近,形成了一个很薄的空间电荷区,就是所谓的PN结。 2.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当外加电压使PN结中P区的电位高于N区的电位,称为加正向电压,简称正偏;反之称为加反向电压,简称反偏。 PN结加正向电压时,呈现低电阻,具有较大的正向扩散电流; PN结加反向电压时,呈现高电阻,具有很小的反向漂移电流。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