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上)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第3章“电路分析基础”展开,详细内容涉及3.1节“电路元件及电压电流关系”,3.2节“基尔霍夫定律”,3.3节“节点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以及3.4节“电路定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特性。

2. 学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

3. 能够运用节点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节点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元件模型,演示电路板,投影仪。

2. 学具:电工电子实验箱,导线,测量仪器,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2. 理论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特性,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电路基本概念。

3. 例题讲解(30分钟):选取典型例题,演示如何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让学生跟随解题过程进行思考。

4. 随堂练习(2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答疑环节(10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公式。

2. 基尔霍夫定律。

3. 节点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解给定电路的节点电压。

(2)计算给定电路的网孔电流。

2. 答案:(1)节点电压:V1=10V,V2=5V,V3=0V。

(2)网孔电流:I1=2A,I2=3A,I3=1A。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电路定理,如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等,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电工电子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电工电子技术 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 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单位是安培(A)。

电压: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单位是欧姆(Ω)。

1.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公式:U = 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应用示例:给定电压和电阻,计算电流;给定电流和电阻,计算电压等。

1.3 串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电流在各个元件中相同,电压分配。

并联电路:电压在各个元件中相同,电流分配。

第二章:电子元件2.1 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如硅(Si)、锗(Ge)。

PN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接触形成的结构,具有单向导电性。

2.2 二极管结构、符号和性质。

应用:整流、滤波、稳压等。

2.3 晶体管结构、符号和类型(NPN、PNP)。

放大作用和应用。

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3.1 交流电路交流电: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

交流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3.2 频率和相位频率:单位是赫兹(Hz),表示单位时间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相位:表示电压或电流波形的时间关系。

3.3 谐振电路谐振条件:L和C的组合使电路的阻抗最小,电流最大。

应用:滤波、选频等。

第四章:电子测量技术4.1 测量仪器和工具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毫安表等。

4.2 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电压、电流等。

注意事项:正确选择测量范围、避免测量误差等。

4.3 故障诊断与维修常用诊断方法:观察、测量、替换元件等。

维修技巧:查找故障原因、排除故障、修复电路等。

第五章:电力电子技术5.1 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GTO、IGBT等。

5.2 电力电子电路应用交流调速、变频调速、电力控制等。

5.3 节能技术和环保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和环保领域的应用。

第六章:电机原理与应用6.1 直流电机构造、原理和分类(永磁直流电机、励磁直流电机)。

特性:转速、扭矩与电流的关系。

6.2 交流电机构造、原理和分类(异步电机、同步电机)。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上)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上)
电工技术( 电工技术(的: 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 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 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 技能,并能应用现代化的分析手段和集 成应用技术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 成应用技术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了 解电工及电子线路的最新发展概况, 解电工及电子线路的最新发展概况,为 今后的再学习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 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下册
4、电机与控制技术 5、可编程控制技术 、
电工电子技术 上册) (上册)
电路与电机控制技术
电路分析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第2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电机与控制技术 第15章 变压器和电动机 章 第16章 可编程控制技术 章
本课程的考核模式
三结合并重的全新考核模式: 三结合并重的全新考核模式: 基本理论笔试: 基本理论笔试: EDA上机测试 上机测试: EDA上机测试: 实 验 成 绩: 平 时 成 绩: 50% 50% 30% 30% 10% 10% 10% 10%
电工电子技术的主要内容
上册
1、电路分析 、 2、模拟电子技术 、 3、数字电子技术 、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05
常用低压电器与控制 电路
常用低压电器介绍
刀开关
用于接通和分断电路的 电器,如负荷开关、隔
离开关等。
熔断器
用于电路过载和短路保 护的电器,如熔断器、
自动开关等。
接触器
用于频繁接通和分断大 电流电路的电器,如交 流接触器、直流接触器
等。
继电器
用于自动控制和保护电 路的电器,如时间继电
器、热继电器等。
欧姆定律及应用
欧姆定律
在同一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公式为I=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欧姆定律的应用
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例如,已知电路中的电压和 电阻,可以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已知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可以计算出电路中 的电压;已知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可以计算出电路中的电阻。
根据实际需求设计逻辑电路,包括编码器 、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等。
分析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
07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半导体器件基础知识
半导体材料特性
介绍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掺 杂原理及PN结的形成。
半导体二极管
阐述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主 要参数及应用。
半导体三极管
详细讲解三极管的结构、电流放大 原理、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及主要参 数。
基本控制环节和典型控制电路分析
01
02
03
04
点动控制
通过按钮直接控制接触器的通 断,实现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

自锁控制
利用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实现自 锁功能,使得电动机能够连续
运转。
正反转控制
通过两个接触器实现电动机的 正反转控制,同时需要加入互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解释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介绍电流的单位(安培)、电压的单位(伏特)和电阻的单位(欧姆)1.2 欧姆定律介绍欧姆定律的公式:U = IR解释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进行欧姆定律的实例计算1.3 电路的基本元件介绍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等解释各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第二章:电子元件2.1 半导体基础知识介绍半导体的概念和特点解释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区别2.2 二极管介绍二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解释二极管的伏安特性讲解二极管的应用电路2.3 晶体管介绍晶体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解释晶体管的放大作用讲解晶体管的应用电路第三章:交流电路3.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解释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介绍交流电的频率和周期3.2 交流电路的电阻、电感和电容解释电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介绍阻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3 交流电路的功率介绍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解释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第四章:电子电路设计4.1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介绍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需求分析、电路图设计、元件选型、PCB设计等4.2 电路图设计软件介绍常用的电路图设计软件:Altium Designer、Eagle、KiCad等4.3 PCB设计的基本原则讲解PCB设计的基本原则:布线规则、层叠设计、信号完整性考虑等第五章: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5.1 家庭电路分析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的工作原理讲解家庭电路的安装和维护方法5.2 电动汽车充电器介绍电动汽车充电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分析充电器的电路设计和应用5.3 无线通信电路解释无线通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分析无线通信电路的设计和应用第六章:电机与控制6.1 直流电机介绍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解释直流电机的启动、制动和调速原理分析直流电机的控制电路6.2 交流电机介绍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解释交流电机的启动和制动方法分析交流电机的控制电路6.3 电机控制电路设计讲解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分析常用电机控制电路的实例第七章:电力电子技术7.1 晶闸管介绍晶闸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解释晶闸管的伏安特性和触发方式分析晶闸管的应用电路7.2 变频器介绍变频器的原理和功能解释变频器的控制方式和应用分析变频器的电路组成7.3 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介绍电力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点分析电力电子器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例第八章:电力系统与保护8.1 电力系统概述介绍电力系统的组成和特点解释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和传输方式8.2 电力系统保护讲解电力系统保护的原理和分类分析电力系统保护装置的配置和作用8.3 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介绍继电保护的原理和应用解释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意义和实现方法第九章:通信电子技术9.1 通信系统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解释通信系统的信号调制与解调原理9.2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比较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优缺点介绍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实现方法9.3 无线通信技术介绍无线通信的原理和分类分析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应用第十章:电工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0.1 电工电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介绍新能源领域中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电工电子技术在新能源发电、存储和传输等方面的应用实例10.2 物联网与电工电子技术解释物联网的概念和架构探讨电工电子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和挑战10.3 电工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电工电子技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探讨电工电子技术在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等方面的创新方向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涵盖了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元件、电路设计、电机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与保护、通信电子技术以及电工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等十个章节。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上)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上)

广东科技学院教案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0学时,3.5学分(注:课课时42+实验课时8,实验课时见实训指导书)授课时间:2018-2019学年第1,2学期授课班级:17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班主讲教师:教材:王桂琴,王幼林主编.《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业,2016参考书目:1、唐介.电工学,高等教育,1999;2、罗力渊.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航空航天大学,2015.教学设计(001)课程标题(或章节名称):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 电路模型和电路中的物理量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 课时:2教学容:1、熟悉强电和弱电电路;2、掌握电路元件及其模型;3、掌握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4、了解功率正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路元件及其模型,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难点: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讨论发言,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引入:电路1. 电路及其组成电源 —— 中间环节 —— 负载2.电路的作用⑴ 传输、分配、转换电能;--能量领域-“强电”电路⑵ 传送、处理、储存信号。

--信息领域-“弱电”电路二、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电路模型:从实际电路中抽象出来的、由理想元件组成的电路。

理想元件是假想元件,具有单一的电磁性质,具有精确的定义与相应的数学模型。

理想电阻、理想电感、理想电容三、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1、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⑴ 电流的定义:单位时间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直流电流和交流电流⑵ 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为计算而假设的方向,称为参考方向。

参考方向可以任意设定。

参考方向可以用箭头表示,也可以用双下标表示,如 I ab 。

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电流为正值;与实际方向相反则为负值。

例:设下图电流表达式为 d d q i t =10cos(314)Ai t =判断 t 为0.001s 和0.006s 时的电流实际方向。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主要包括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以及功率因数的概念和改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功率因数的概念及其对电路的影响,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的功率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交流电路功率的计算方法,功率因数的概念及提高方法。

难点:理解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功率因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示板、示波器、实验用交流电源。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展示家庭电路和工业用电设备,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的功率问题。

2. 知识讲解:a. 介绍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b. 解释功率因数的概念,分析功率因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c. 讲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具体的交流电路,计算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以及功率因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给定交流电路的功率,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使用示波器和实验用交流电源,观察不同功率因数下的电路现象。

六、板书设计1. 交流电路功率分析a.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b. 功率因数的概念及其对电路的影响c.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2.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给定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

b. 分析电路的功率因数,并提出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交流电路功率分析的理解程度,以及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电路功率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节能、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等。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电路基础: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电路定律。

2. 第二章放大电路与信号处理: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负反馈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调制与解调。

3. 第三章数字电路:数字逻辑、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元件和定律,具备分析简单电路的能力。

2. 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够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以及调制解调电路。

3. 掌握数字逻辑、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2. 教学重点:电路基本定律、放大电路原理、数字逻辑电路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电路图、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实验板。

2. 学具:电工电子实验箱、万用表、螺丝刀、导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电路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

2. 讲解:(1)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元件、定律。

(2)第二章:放大电路原理、负反馈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调制解调电路。

(3)第三章:数字逻辑、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

3. 实践:(1)搭建简单电路,验证电路定律。

(2)设计并搭建放大电路,观察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设计并搭建数字电路,实现基本逻辑功能。

4. 例题讲解:(1)分析具体电路,求解电流、电压等参数。

(2)设计滤波电路,实现特定频率信号的放大。

(3)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实现特定逻辑功能。

5. 随堂练习:(1)绘制并分析电路图。

(2)计算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3)设计简单的数字逻辑电路。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元件、定律。

2. 第二章:放大电路原理、负反馈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调制解调电路。

3. 第三章:数字逻辑、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并分析给定电路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技术(上)》课程教案(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授课教师:授课专业班级:学分: 6学时:教师所在教研室: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内容注意点配时提问:试想如果没有电,生活将会怎样?导入新课:电工学是非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为升学以及后续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1、电工学课程研究的对象————“电”2、电工学课程的发展3、电能的优越性(1)便于转换(2)便于输送(3)便于控制第1章直流电路电路:电流流通的路径。

直流电路:由直流电源供电的电路。

§1.1电路及主要基本物理量一、电路的组成及作用电路就是电流通过的闭合路径,它是由各种电气器件按一定方式用导线连接组成的总体。

电路的结构形式和所能完成的任务是多种多样的,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用电设备到工、农业生产中用到的各种生产机械的电器控制部分及计算机、各种测试仪表等,从广义说,都是电路。

最简单的电路如图所示的手电筒电路。

1、组成:电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电源是供应电能的设备。

在发电厂内将化学能或机械能等非电能转换为电能,如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2)负载是使用电能的设备,又称用电器。

作用是将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如电灯、电炉、扬声器、电动机等。

(3)中间环节用于连接电源和负载。

起传输和分配电能或对电信号进行传递和处理的作用,如变压器、输电线等。

电路三部分组成5510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也称为直流电流,用I 表示。

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流,用i 表示。

电流的单位为A (安[培]),还有kA (千安)、mA (毫安)、μA (微安)等。

31kA 10A = 361A 10mA 10A μ==3、电流的方向 (1)实际方向习惯上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或负电荷移动的反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2)参考方向:可以任意选取在分析电路时,常常要知道电流的方向,但有时电路中电流的实际方向难于判断,此时常可任意选定某一方向作为电流的“参考方向(也称正方向)”。

所选的参考方向不一定与实际方向一致。

当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其参考方向一致时,则电流为正值;反之,当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其参考方向相反时,则电流为负值,如图所示。

I I实际方向实际方向参考方向参考方向aabba )0I >b )0I <4、电流的表示方法 (1)箭头:→ (2)双下标:ab I5、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安培表)来测量。

测量时注意: (1)交、直流电流用不同表测量。

(2)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

参考方向选取20教 学 内 容注意点 配时(3)直流电流表有正负端子,即:“+”、“-”记号,接线时不能接错。

(4)选择正确的量程。

三、电压(电位差)1、物理意义在图中,极板a 带正电,极板b 带负电,a 、b 间存在电场。

正极板a 上的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a 经过负载移到负极板b ,从而形成了电流。

这说明电场力做功产生了电流。

I负载abU Ea b ++--规定: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a 点移动到b 点所做的功称为a 、b 两点之间的电压,用ab U 表示。

电压的单位为V (伏[特]),还有kV (千伏)、mV (毫伏)、μV (微伏)等。

31kV 10V = 361V 10mV 10V μ==2、实际方向:由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结论:对于电阻性负载来说,没有电流就没有电压,有电压就一定有电流。

电阻两端的电压常叫做电压降(压降)。

而对于电源来说,其端电压的实际方向是正极指向负极。

3、参考方向:可以任意选取,同电流参考方向的选取 4、电压的表示方法 (1)箭头:→(2)正负号:+、- (3)双下标:ab U电压实际方向参考方向选取10教 学 内 容注意点 配时5、电压的测量 用电压表(伏特表)来测量。

测量时注意: (1)交、直流电压用不同表测量。

(2)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3)直流电压表有正负端子,即:“+”、“-”记号,接线时不能接错。

(4)选择正确的量程。

【例】电路如图所示,已知16V U =-,24V U =,求:ab ?U =1U 2U a b ++-- 解:ab 12()6V (4V)10V U U U =+-=-+-=-四、电动势 1、物理意义 为维持电路中的电流流通,则必须保持电路a 、b 两端间的电压ab U 恒定不变,这就需要电源力源源不断地把正电荷从负极板b 移回正极板a 上。

规定:电源力克服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b 点(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回到a 点(正极)所做的功,叫电动势,用E 表示。

2、电动势的实际方向电动势的实际方向规定:在电源内部由负极指向正极,即电位升,其单位与电压单位相同,也是伏特(V )。

电动势的实际方向教 学 内 容注意点 配时 结论:对于一个电源来说,既有电动势,又有端电压。

电动势只存在于电源内部,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而端电压只存在于电源外部,其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

一般情况下,电源的端电压总是低于电源内部的电动势,只有当电源开路或者电源的内阻忽略不计时,电源的端电压才与其电动势相等。

3、电动势(E )和电压(ab U )的区别:* 物理意义不同; * 实际方向不同; * 电动势只表示电源,而电压既可表电源,也可表负载。

4、直流电动势的两种图形符号 【例】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10V E =,求出:ab ?U =ba ?U =a b+-E解:ab 10V U E ==,ba ab 10V U U =-=-。

五、功率 把单位时间内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率。

用“P ”表示。

定义式:22W UP UI I R t R ====单位:W 、kW 、mW 其中:“W ”为电功,指电流所做的功,简称“电功”(电能)。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把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表达式:W UIt =单位:焦耳(J )或千瓦时(kW h ⋅)教 学 内 容注意点 配时 【例1】:应用欧姆定律对下图电路列出式子,并求电阻R 。

解:对图(a)有,U IR =,63Ω2U R I === 对图(b)有,U IR =-,63Ω2U R I =-=-=- 【例2】:已知某100W 的白炽灯在电压220V 时正常发光,此时通过的电流是0.455A ,试求该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解: 220484Ω0.455U R I ==≈ 【例3】:有一个量程为 300V (即测量范围是0~300V )的电压表,它的内阻O R 为 40k Ω 。

用它测量电压时,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是多少?解: 3O 3000.0075A 7.5mA 4010U I R ====⨯ 三、全电路欧姆定律1、概念(1)全电路:含有电源的闭合电路。

(2)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

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

(3)内电阻:电源内部的电阻,简称内阻。

用S R 表示。

外电阻:外电路的电阻。

用L R 表示。

RU 6V+2AR+–U 6VI(a)(b)I –2A–n R +2R 时,(大))流经各电阻的电流相等。

n U +;n n U U I R R===串联时,总电阻1R R R =+,2U R =n 1R +;2R 时,2R (小) )各电阻电压相等。

)并联总电流等于各电阻上电流之和,即1n I I I =++;)分流公式为:I =121R I R R =+教 学 内 容注意点 配时 【例1】:图所示的并联电路中,求等效电阻AB R 、总电流I 、各负载电阻上的电压、各负载电阻中的电流。

解:等效电阻12AB 12632Ω63R R R R R ⨯===++总电流AB 126A 2U I R === 各负载上的电压1212V U U U === 各负载上的电流2112362A 63R I I R R ⨯===++21624A I I I =-=-=六、电阻的混联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电路称为混联。

混联电路形式多种多样,但可以利用电阻串、并联关系进行逐步化简。

【例1-5】:教材P6 略 【例2】:(选作)如图,已知123451ΩR R R R R =====,求等效电阻ab R 。

ab 1R 2R 3R 4R 5R c等效电阻的求解注意分流公式的使用20教学内容注意点配时教 学 内 容注意点 配时上式表明:当电源具有一定值的内阻时,端电压总是小于电源电动势;当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一定时,端电压随输出电流的增大而下降。

电源产生的功率=负载取用的功率+内阻及线路损耗的功率。

2、开路(断路)将图中的开关S 断开,电源处于开路状态,也称为电源的空载运行,相当于L R →∞。

此时负载上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均为零。

即:电源的开路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0I =,O U U E ==3、短路 电源两端由于某种原因直接接触时,电源就被短路,电路处于短路运行状态。

其特点是:被短路元件两端电压为0。

电路中电流称为短路电流S I ,且有S OEI R =,电源输出电压为S O 0U E I R =-=。

短路电流S I 很大,如果没有短路保护,会发生火灾。

短路是电路最严重、最危险的事故,是禁止的状态。

产生短路的原因主要是接线不当,线路绝缘老化损坏等。

应在电路中接入过载和短路保护。

【例1】:如图所示,不计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求开关在不同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各为多少?解:开关接“1”号位置,电路短路。

电压表读数为0; 电流表中的短路电流为:210A 0.2E I r ===短。

开关接“2”号位置,电路断路。

20教 学 内 容注意点 配时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二、电压源与电流源1、电压源(是对外提供电压的电源,开路状态时,两端有电压,电流为零;当接成闭合回路后,电压源上有电流流过)电压源按其内阻是否考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忽略内阻或内阻为零的电压源,称为理想电压源,或称恒压源; 一类是考虑内阻,内阻不为零的电压源,称为实际电压源。

(1)理想电压源(恒压源):内阻为0 * 输出电压恒定不变,U = E* 输出电流由外负载决定,L R I 1∝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20'20'(a )理想电压源 (b )实际电压源 (c )外特性曲线(2)实际电压源(理想电压源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一个实际电源总是有内阻的,当电源通过电流时,存在着能量损耗。

一个实际电压源可等效成一个理想电压源E 与内阻R O 串联的模型。

)当接上负载时,电源端电压(负载R L 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O IR E U -=2、电流源(是对外提供电流的电源,开路状态时,有电流存在,无端电压;当接成闭合回路后,电流源两端有电压存在)电流源按其内阻是否考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考虑内阻或内阻为无穷大的电流源,称为理想电流源,或称为恒流源;一类是考虑内阻,内阻不为无穷大的电流源,称为实际电流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