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160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160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160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褚天杰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4h动态血压( ABPM)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 160例患者进行ABPM,观察血压水平、波动幅度及昼夜变化规律。结果 160例中杓型组77 例,非杓型组83例;前两组的24h昼夜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夜间血压下降率均明显异常,且以非杓型组为著。结论可较准确地帮助诊断高血压病,并对血压分型有指导意义,对临床治疗用药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

据2005年高血压日报道,高血压发病令人担忧的是,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趋势,年轻人群比老年人更明显。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由于年轻人生活阅历及对待疾病的看法不同,不能对本身的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及重视,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按患者感受为核心基础的健康信念模式认为:患者若主观感受到采取遵从医嘱的行为将获得利益,不遵从医嘱将危害健康时,则患者采取遵从医嘱行为的可能性越大,依从性也越高[1],中青年高血压临床血压表现为收缩压高,在130毫米汞柱以上,但不超过150毫米汞柱,舒张压不增高,然而偶测血压未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患者的实际病情。无创性24h 动态血压检测( ABPM)能较准确地反映日常活动中昼夜的血压变化规律,且无白大衣效应,避免了精神紧张导致的一过性高血压,同时,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和非杓型,依据分型不同,选择不同时间服药治疗,良好地控制了血压,降低了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对高血压及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160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进行了ABPM ,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2007年 6月~2010年6月期间于我科进行ABPM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69 例,年龄27~86 (平均57.5 )岁。所有患者均经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接受ABPM 前均停服降压药及对血压影响明显的药物3d。诊断标准符合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高血压联盟( WHO/ISH)制定的标准:收缩压≥140mmhg ,舒张压≥90mmhg。

1.2方法采用美国美林公司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袖带一般固定在左上臂,下缘距

肘窝2cm ,其松紧度以刚能容纳2 横指为限,每次监测间隔设置为:日间1次/30分钟,夜间1次/60分钟,记录时间不得少于22h 。受检者日常生活不受限制,有效记录次数必须≥总血压记录次数的80%以上。测试时间为上午8~9时至次日上午的8~9时,监测过程中不要挤压左臂,防止袖带滑脱,避免剧烈活动。

1.3观察指标监测结束后经数据分析并打印出有效报告,从而获得如下指标:收缩压(SBP )和舒张压(DBP )平均动脉压的波动范围及昼夜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夜间血压下降率。正常值采用我国2005年高血压指南(修订版)中的国内参考标准:24h均值 <130/80mmhg,日间均值<135/85mmhg,夜间均值<125/75mmhg ,且规定夜间血压比日间血压均值下降 >10%为杓型节律,反之 <10%为非杓型节律[2]。

1.4 统计学处理将杓型和非杓型的数据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t 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从以上监测结果显示,160 例中77例为杓型血压,有83例为非杓型血压,具体结果见表1

三种不同类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结果对照表 mmhg

杓型(n=77例)非杓型正常参考值p值项目SBP DBP SBP DBP SBP DBP

昼夜均值(mmhg)136.87±15.15 84.72±10.65 147.23 ±15.89 90.87 ±10.39 < 130 <80 <0.05日间均值(mmhg)139.30± 16.44 86.46 ±10.67 146.34± 17.02 62.55 ±10.96 < 135 < 85 < 0.05 夜间均值(mmhg)122.84±16.76 78.67±10.79 142.14±17.12 89.01±10.89 < 125 < 75 <0.05 波动范围(mmhg)79.28±16.76 52.36±11.23 68.57±17.53 49.07±10.85 < 50 < 40 < 0.05 夜间血压下降率(%)9.78±6.44 13.28±7.33 3.15±5.82 3.96±5.86 <10—15 <10—15 <0.05由表1 可见杓型和非杓型的昼夜均值、夜间均值、波动范围的SBP和DBP 均明显高于正常参照值,(p<0.05 )。83 例非杓型组的夜间血压下降<10%,77 例杓型组均>10%。

3 讨论

ABPM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无创血压监测手段,能够较为客观敏感地反映患者24h 的血压实际水平。有研究报道,监测成功率在80%以上者,结果即有实用价值,可为临床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本组结果提示,通过ABPM 所检出的中青年原发性者会有以下几种情况。(1)杓型高血压有 77例,占总观察患者的48.1%。这组患者一般是轻中度高血压,其血压波动曲线呈双峰一谷的长柄杓状特点,和正常人24h 血压一样有昼夜节律性变化,上午10 时,下午 18时左右有两个峰值,但血压以午夜后 0:00—3 :00 期间为最低。此类型的患者在每晚睡眠前不宜加服短效降压药,防

止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过大,从而影响心、脑、肺及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流供应,此组患者应每天在睡前3~4h服用降压药为佳。(2)非杓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有 83例,占总数的51.9%。已有研究报道,夜间血压值的增高可能更为重要,因为高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减少或无下降的,靶器官损害更大。由于血压的昼夜波动幅度减少或消失,会使这些患者夜间血压持续升高,从而导致心、脑、肺及肾脏等重要脏器长期处于过度负荷状态,容易发生相关脏器的慢性损害,也容易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中风等的发生[3]。这部分患者夜间若不及时服用降压药是很危险的,建议每晚上睡前应加服足够剂量的降压药。(3)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青年心脑血管病的致残致死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危害。我们认为,对中青年人群血压的早期监测,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加强对高血压的早期干预治疗,将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叶晓青,刘雅玲,陈维清.高血压患者有关该病知识.信念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24-626.

[2]邵光方,董建.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J].高血压杂志,2002,10(4):389

[3]楼强.高血压患者血压与其并发脑卒中的关系.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67.

为什么要测24小时动态血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14326439.html, 为什么要测24小时动态血压 作者:徐浩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0年第09期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是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的血压值,其分析内容包括全天、自昼、夜晚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度及昼夜血压节律等项目。最常用的动态血压记录仪为袖带式,可定时给袖带充气,测量肱动脉血压,并自动存储数据,一天最多可存储200多个血压值,然后经计算机分析打印出血压值。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项检查呢?它和偶测血压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有助于发现“白大衣”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患者在医院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而在家中测量时血压正常。这种一看见医生血压就升高的现象,可能是由于这些人看到穿白大衣的医生、护士时不由自主地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交感神经兴奋。“白大衣”高血压只是暂时的反应性血压升高,其血压平时处于正常水平,所以它属于假性高血压。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患者携带测血压装置,无须医务人员在场,因此可以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和真性高血压。临床上对一些年轻患者,或是性格内向、精神紧张者,在确诊高血压病之前,最好能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排除“白大衣”高血压。 有助于了解血压的波动情况 偶然测一次血压,所获得的是瞬间血压,难以反映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血压水平,更难以观察患者在各种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血压的波动情况。例如,嗜铬细胞瘤以阵发性高血压为临床特点,若测量血压时恰为其缓解期,则很难确诊。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测量人体昼夜不同时间的瞬间血压,所得数据远较偶测血压值丰富,避免了偶测血压的缺点。

动态血压报告解读

动态血压报告解读 钟栩1滕政杰2王纪3寇宗莉4蒙占权5卢玉俊6 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科 血压作为重要的生理参数之一,随着机体的生理节奏或外界环境的变化呈明显的波动性,这种现象称为血压的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力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大量的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相关性(1)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可反映不同生理节律和外界环境时的血压变化,无测量者偏差及“白大衣”现象,可全面、详尽地观察一天中血压的动态变化(2,3)。因此,采用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可较好地反映血压的变异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临床常用的ABPM参数有平均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动态脉压、趋势图、最高血压值、最低血压值、曲线下面积、动态心率、谷/峰值和平滑指数等。 一. 监测方法: 以美国Welch Allyn 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为例:袖带绑于受试者左上臂,自动充气测量收缩压、舒压,并同时记录心率的变化。设08: 00- 23: 00 为日间,23:00 - 08: 00 为夜间。白昼为每15min 、夜间每30min测量一次血压,监测期间正常活动,每小时区间有效读数无缺漏,符合有效血压读数标准: 收缩压 70-260mmHg, 舒压40-150mmHg, 脉压20-150mmHg(4)。有效测量血压>90% , 排除心房颤动者。 二. 动态血压正常参考标准: 根据最新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建议,“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 和AAMI)的检测仪,动态血压的国正常参考标准: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白昼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0/70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20%”。目前动态血压的正常参考值全世界尚无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180例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180例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2-03-19T11:45:18.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1期供稿作者:张进杨春萍段开昌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血压患病率呈日益增长态势。 张进杨春萍段开昌 (云南省南华县人民医院 675200)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277-02 【摘要】目的评价180例测试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临床意义,以及降压药物合理应用关系。方法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美国伟伦Welch Allyn ABPM 6100型)观察180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对24小时动态血压的趋势图、超常模式,平均动脉压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患者24小时血压存在不同的变化,其中,典型血压的节律变化呈“双峰一谷”,一级高血压患者夜间下降率最为显著,二级次之,三级高血压夜间下降率不明显。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正确评价高血压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夜间血压下降 率可作为评价靶器官受损状况的一项指标。 【关键词】24小时动态血压(ABPM)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合理用药靶器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血压患病率呈日益增长态势,在我国每年有一千万新增加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居高不下,如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脏疾病等。在基层医疗工作中,对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存在着许多误区,一是对高血压的危害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过度治疗,增加了药物对身体的损害。所以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监测可以有效评估每位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程度,并且合理应用降压药物。 1 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把我院2005年-2010年间具有完整资料的180份ABPM观察病例作为分析对象,其中门诊病例56例,住院病例124例。其中男99例,女81例,年龄在23-75岁之间。平均年龄47.3岁。病程0—5年127例,5年以上53例。1.2高血压分型,Ⅲ级58例,Ⅱ级92例,Ⅰ级15例,疑似病例15例。 2 结果及结论 2.1人体血压昼夜24小时存在明显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表一 我们观察到:生理状态下血压有节律性的变化。典型血压的节律变化呈“双峰一谷”,即清晨醒后血压逐渐升高,在上午6:00~8:00左右出现第1个高峰,此后血压趋于平稳,下午4:00~6:00左右出现第2个高峰,夜间进入睡眠后,血压逐渐下降,夜间2:00~3:00降至最低。 2.2从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监测中我们可以评估每一位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图表二 2.3我们还发现:血压昼夜24小时的变化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患病时间的长短相关。最为明显的是夜间下降率。其中从血压分型的角度来看,Ⅲ级高血压患者夜间下降率最为不明显,Ⅰ级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夜间血压下降率最为显著。我们统计了58例Ⅲ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夜间下降率仅为8.1%,92二级高血压平均夜间下降率为15.6%,而15例Ⅰ级高血压患者及疑似病例15例的收缩压,夜间下降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与临床意义

多年来,使用血压计临时测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和观察疗效的主要手段。但这样的随测血压值不能可靠地反应血压的波动和活动状态下的情况。 1966年,Bevan首先采用便携式血压记录仪测定24小时血压。 以后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近年来已逐渐应用到临床和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 动态血压(ABPM)的监测方法 直接法(损伤性):采用导管插入肱动脉,需使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入肝素生理盐水。 间接法(无损伤性):采用上臂袖带间隙性自动充气加压,然后拾取气囊的压力波信号。本院现采用此种方法。 ABPM记录方法 间接法袖带充气加压方式 间接法:每15~30分钟测定的24小时血压平均值与直接法相关性好,而且安全方便。 间接ABPM的局限性 不能获得24小时的全部资料 。自动加压测量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安静。 剧烈活动或运动时测压,由于袖带的移动或肌肉紧可导致较大误差。 睡眠时,上臂位置的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可信赖度。 ABPM舍弃标准: 由于ABPM的局限性,有少数血压读数可信度差,应予舍弃(美国AND公司标准): 收缩压:> 260mmHg或<70mmHg。 舒压:>150mmHg或<40mmHg。 脉压:>150mmHg或<20mmHg。 被舍弃的血压读数约占全部读数的10~15%。

ABPM正常参照值: 24小时血压平均值:<125/80mmHg。 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血压平均值<115/70mmHg。 血压负荷<10%。 *血压负荷是24小时收缩压或舒压超过正常(140/90mmHg)的百分率。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1 1.夜间低下型: 在夜间睡眠时血压有明显的下降 可见到血压平稳期和自发波动期 通常见于正常生活的健康人及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变小。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2 2.全日型 血压昼夜波动节律不明显或消失 多见于重症高血压或伴有心、脑、肾明显收缩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严重失眠者。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3 3.夜间血压上升型 白昼血压低下或直立性低血压 夜间血压升高 见于严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和部分明显动脉硬化的老年人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4 4.嗜铬细胞瘤型 见于嗜铬细胞瘤和及少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动态血压监测注意事项

动态血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多年来,使用血压计临时测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和观察疗效的主要手段。但这样的随测血压值不能可靠地反应血压的波动和活动状态下的情况。 1966年,Bevan首先采用便携式血压记录仪测定24小时血压。 以后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近年来已逐渐应用到临床和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 动态血压(ABPM)的监测方法 直接法(损伤性):采用导管插入肱动脉,需使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入肝素生理盐水。间接法(无损伤性):采用上臂袖带间隙性自动充气加压,然后拾取气囊内的压力波信号。本院现采用此种方法。 ABPM记录方法 间接法袖带充气加压方式 间接法:每15-30分钟测定的24小时血压平均值与直接法相关性好,而且安全方便。 间接ABPM的局限性 不能获得24小时的全部资料 自动加压测量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安静。 剧烈活动或运动时测压,由于袖带的移动或肌肉紧张可导致较大误差。 睡眠时,上臂位置的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可信赖度。 ABPM舍弃标准: 由于ABPM的局限性,有少数血压读数可信度差,应予舍弃(美国AND公司标准): 收缩压:>260mmHg或<70mmHg。 舒张压:>150mmHg或<40mmHg。 脉压:>150mmHg或<20mmHg。 被舍弃的血压读数约占全部读数的10~15%。 ABPM正常参照值: 24小时血压平均值:<125/80mmHg。 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血压平均值<115/70mmHg。 血压负荷<10%。 *血压负荷是24小时内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正常(140/90mmHg)的百分率。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1 1.夜间低下型: 在夜间睡眠时血压有明显的下降 可见到血压平稳期和自发波动期 通常见于正常生活的健康人及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变小。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2 2.全日型 血压昼夜波动节律不明显或消失 多见于重症高血压或伴有心、脑、肾明显收缩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严重失眠者。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3 3.夜间血压上升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临床意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简介 心电图室新进英国牛津动态血压分析系统一套,可以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用药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是高血压病临床诊断、用药指导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该检查项目收费标准:100元/人次,其临床意义如下: 一.明确高血压的诊断 由于血压波动,偶测血压值对高血压患者较易漏诊,而动态血压动态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一过性血压升高者。 二.鉴别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与正常人相似, 98.5%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大于 15mmHg,而继发性高血压66%的患者无明显昼夜节律变化,如嗜铬细胞瘤、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肾移植术后患者血压夜间升高,无昼夜节律变化。 三.判断高血压病情程度 动态血压参数和高血压的病情程度均有很好的相关性。血压水平持续较高、日夜节律减小或消失、血压变异性较大、血压负荷增高等,提示高血压并发症的存在、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而且呈正相关。24小时血压均值<120mmHg/80mmHg者很少有并发症,而>160mmHg/100mmHg者则出现并发症。血压负荷>40%,是高血压心、脑受累的警报。 四.评估高血压的预后 1.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 24h平均收缩压增高是导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重要因素。昼夜节律消失,夜间血压降幅越小,左心室肥厚程度越重。 2.动态血压与心肌缺血 与“勺型”血压患者相比,“非勺型”血压患者更易出现心肌缺血,尤其是清晨血压升高的患者,心源性猝死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高。 3.动态血压与肾脏损害 “非勺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白蛋白的排泄率均高于“勺型”血压患者,是肾功能受损的早期表现,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水平越高,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白蛋白的排泄率越高。 4.动态血压与脑卒中 血压越高,脑卒中发生率越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五.指导及评价降压治疗 动态血压监测能反映24小时患者真实血压变化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医生更全面的掌握病情进行合理治疗。目前常用的指标有: 1.血压水平(平均值、最高值) 2.血压负荷 3.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增高比率 4.血压昼夜节律 门诊二楼心电图电话:60908766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对临床治疗有何意义 动态血压可全面、详尽地观察一天中血压的动态变化。它与高血压并发症有较好的相关性,有助于合理进行降压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动态监测血压的应用,使高血压病的研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进入了一崭新阶段。 动态血压(ABPM)的监测方法 直接法(损伤性):采用导管插入肱动脉,需使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入肝素生理盐水。间接法(无损伤性):①采用上臂袖带间隙性自动充气加压,然后拾取气囊内的压力波信号。本院现采用此种方法。②指套式动态血压记录仪:在指套上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测量左手食指的动脉血压。但手指的活动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ABPM记录方法 间接法袖带充气加压方式 间接法:每15~30分钟测定的24小时血压平均值与直接法相关性好,而且安全方便。 间接ABPM的局限性 不能获得24小时的全部资料。 自动加压测量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安静。 剧烈活动或运动时测压,由于袖带的移动或肌肉紧张可导致较大误差。 睡眠时,上臂位置的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可信赖度。 袖带频繁地充气放气,晚上影响病人休息,影响睡眠时段血压评估。 适应症:经医生诊治,有以下情况者,可考虑作动态血压监测: ①医院内测得血压,与在家中测得血压有较明显差别。②发作性高血压。③顽固性高血压。④体位性低血压。⑤某些可能与血压改变有关的症状如:晕厥。⑥高血压治疗效果的评估。 ABPM舍弃标准:

由于ABPM的局限性,有少数血压读数可信度差,应予舍弃(美国AND公司标准): 收缩压:> 260mmHg或<70mmHg。 舒张压:>150mmHg或<40mmHg。 脉压:>150mmHg或<20mmHg。 被舍弃的血压读数约占全部读数的10~15%。 ABPM正常参照值 24小时血压平均值:<125/80mmHg。 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血压平均值<115/70mmHg。 血压负荷<10%。 *血压负荷是24小时内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正常(140/90mmHg)的百分率。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1:夜间低下型: 在夜间睡眠时血压有明显的下降 可见到血压平稳期和自发波动期 通常见于正常生活的健康人及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变小。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2:全日型 血压昼夜波动节律不明显或消失 多见于重症高血压或伴有心、脑、肾明显收缩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严重失眠者。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3:夜间血压上升型 白昼血压低下或直立性低血压 夜间血压升高

如何解读动态血压检测报告——24小时血压变化的规律

24小时血管压力变化的规律 白昼血压水平较高,夜晚睡眠时血压水平较低,在清晨4:00-5:00 点开始上升,6:00-8:00 点(也有报道为8:00-9:00 点)左右出现高峰,然后逐渐平稳,16:00-18:00 点再次出现高峰(次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凌晨0:00-2:00 点(也有报道2:00-3:00 点)达低谷并维持到4:00-5:00 点,全天出现双峰一谷的长柄勺型曲线。 血压的这种节律变化对适应机体活动,保护心血管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大部分学者把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PER)即白昼均值与夜间均值之差除以白昼均值作为判断ABPM 的血压昼夜节律状况的定量指标,一般以≥10%表示正常昼夜节律,<10%提示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 根据24 小时动态血压随时间变化趋势图,即以小时为单位,将一天分为24 个时间区间,连接各时间、区间的平均收缩压或平均舒张压的曲线图,分析呈“杓型”改变,即夜间血压下降。反之为“非杓型”改变。最近有学者报道了第三种类型(即深杓型),指夜间血压下降超过20 %。 高血压患者据其血压昼夜波动规律分为4 种类型:①正常昼夜节律型;②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型;③夜间血压升高型;④嗜铬细胞瘤型:常表现为发作性血压明显升高和直立性低血压[1]。 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及产生的可能机理。血压节律受脑力、体力活动的控制,受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平衡的昼夜节律性变化的影响及人体内体液激素泌节律的调节。白天血压主要受力、脑力活动的变化控制。正常人白天主要以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夜晚以副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夜间交感神经活性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全身肌肉松弛,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因此夜间血压下降。这对适应机体活动和保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具有重要意义。夜间睡眠时最大限度地排除了人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及多种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这时的血压最能反映病人最基础状态及高血压相关的病变程度。 Abate的研究显示非勺状现象与副交感神经冲动减弱和交感神经冲动增强相关。非勺状者较勺状者更易发生靶器官损害。高血压患者夜间的血压下降减少,可能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应激敏感性增高,且此敏感性随着靶器官的受累程度的加全重而进一步增高。这种血压不随生理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的神经体液调控机制的紊乱导致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夜间血压下降减少,从而引起血压昼夜节律紊乱[2]。高血压病人对血压调节能力下降,全天24 小时血压水平较高,夜间不下降,使心、脑、肾等脏器更长时间处于压力负荷状态,致使靶器官受损,易出现并发症,因此血管昼夜节律紊乱提示靶器官受损,节律消失者受损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更频繁[3]。夜间血压降低减弱或消失的高血压病人与较高的心血管意外发生率相关,收缩压昼夜节律及夜间收缩压水平为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即勺型曲线预后较好,非勺型预后较差。也有学者认为一旦靶器官受损,其副交感神经活性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血压昼夜节律引起改变[4]。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及动脉硬化的发展,动脉可扩性减少,重要脏器、内分泌腺不足,血管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下降,阻碍(尤其是睡眠中的)动脉血管的扩张,使夜间血压不下降甚至升高。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可全面、详尽地观察一天中血压的动态变化。它与高血压并发症有较好的相关性,有助于合理进行降压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动态监测血压的应用,使高血压病的研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进入了一崭新阶段, 动态血压(ABPM)的监测方法 直接法(损伤性):采用导管插入肱动脉,需使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入肝素生理盐水。 间接法(无损伤性):①采用上臂袖带间隙性自动充气加压,然后拾取气囊内的压力波信号。本院现采用此种方法。②指套式动态血压记录仪:在指套上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测量左手食指的动脉血压。但手指的活动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ABPM记录方法 间接法袖带充气加压方式 间接法:每15~30分钟测定的24小时血压平均值与直接法相关性好,而且安全方便。 间接ABPM的局限性 不能获得24小时的全部资料。 自动加压测量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安静。 剧烈活动或运动时测压,由于袖带的移动或肌肉紧张可导致较大误差。 睡眠时,上臂位置的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可信赖度。 袖带频繁地充气放气,晚上影响病人休息,影响睡眠时段血压评估。 适应症:经医生诊治,有以下情况者,可考虑作动态血压监测: ①医院内测得血压,与在家中测得血压有较明显差别。②发作性高血压。③顽固性高血压。④体位性低血压。⑤某些可能与血压改变有关的症状如:晕厥。⑥高血压治疗效果的评估。 ABPM舍弃标准: 由于ABPM的局限性,有少数血压读数可信度差,应予舍弃(美国AND公司标准): 收缩压:> 260mmHg或<70mmHg。 舒张压:>150mmHg或<40mmHg。 脉压:>150mmHg或<20mmHg。 被舍弃的血压读数约占全部读数的10~15%。 ABPM正常参照值 24小时血压平均值:<125/80mmHg。 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血压平均值<115/70mmHg。 血压负荷<10%。 *血压负荷是24小时内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正常(140/90mmHg)的百分率。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1:夜间低下型: 在夜间睡眠时血压有明显的下降 可见到血压平稳期和自发波动期 通常见于正常生活的健康人及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变小。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2:全日型 血压昼夜波动节律不明显或消失 多见于重症高血压或伴有心、脑、肾明显收缩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严重失眠者。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3:夜间血压上升型 白昼血压低下或直立性低血压 夜间血压升高 见于严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和部分明显动脉硬化的老年人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4:嗜铬细胞瘤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 动态血压与偶测血压相比有如下优点: (1)去除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避免了情绪、运动、进食、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血压,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血压情况。 (2)动态血压可获知更多的血压数据,能实际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 (3)对早期无症状的轻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提高了检出率并可得到及时治疗。 (4)动态血压可指导药物治疗。在许多情况下可用来测定药物治疗效果,帮助选择药物,调整剂量与给药时间。 (5)判断高血压病人有无靶器官(易受高血压损害的器官)损害。有心肌肥厚、眼底动态血管病变或肾功能改变的高血压病人,其日夜之间的差值较小。 (6)预测一天内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的时间。在凌晨血压突然升高时,最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7)动态血压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与常规血压相比,24小时血压高者其病死率及第一次心血管病发病率,均高于24小时血压偏低者。特别是50岁以下,舒张压<16.0kPa(105mmHg ),而以往无心血管病发作者,测量动态血压更有意义,可指导用药,预测心血管病发作[2]。 为什么要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访问人次:9467)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大量研究提示,24小时动态血压水平能更为准确地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关于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有以下重要进展: 1.对未接受治疗者,白天与夜间血压水平对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性的价值是相似。 2.接受降压治疗者,夜间血压对发生心血管事件可能性预测作用更佳。 3.最近发表的国际动态血压数据库(n=7458)的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提示:在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的受检者,白天与夜间血压对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相似的预测价值。 夜间血压越高,心血管与非心血管死亡的危险越大;白天血压越低,非心血管死亡危险越大,其危险增大的原因并非来自于低血压本身。 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仅夜间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独立相关,而白天血压无此关联。 4.夜间与白天血压比值可独立预测死亡危险。夜间与白天血压比值越高,死亡危险越大,即非杓型血压(夜间与白天血压比值>0.9)患脑卒中的危险显著高于杓型血压(夜间与白天血压比值介于0.8~0.9之间)。所以夜间血压下降率非常重要。 5.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血管功能损伤。可能是高血压的一种较早期表现。 只有通过24小时血压监测,才能了解到白天与夜间血压水平及其变化情况,获得夜间血压与白天血压比值,夜间血压下降率,发现单纯夜间高血压,诊断白大衣高血压,也可以发现夜间、白天的低血压。 因此建议有高血压的人应该接受24小时血压监测。

24小时动态血压仪使用注意事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4小时动态血压仪使用注意事项 为了您安全使用仪器,更能真实记录您的血压信息,请佩戴者注意以下事项: 1、袖带一般绑在优势臂,袖带绑好后如果袖带明显松动,可在自动测量的间隔时间,重新绑好,松紧度以放下两个手指为准。 2、自动测量时间间隔为白天30分钟一次,夜间为1小时一次。病人在间隔期可进行日常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动态血压记录时(绑带属于充气时),立即停止所有活动,手臂放松垂直;随时注意绑带的位置,压力管任何时候不要处于弯曲状态。 3、检查期间请坐好记录盒的保护,不得自行打开记录盒取出电池,不能洗澡,游泳弄湿或碰撞记录仪,不要去强磁场、电厂处,不使用电热毯,不能操作重型机械或动力工具,以免造成干扰,影响监测结果。 4、尽量减少驾驶和乘坐汽车。 5、患者就寝时脱衣服要小心,小心不要将空气软管从监护仪上断开。 6、按约定时间到本科室装、拆卸记录仪。

7、检查中如有明显不舒服的感觉,请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2017.10.30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动态血压监测注意事项

动态血压监测的注意事项多年来,使用血压计临时测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和观察疗效的主要手段。但这样的随测血压值不能可靠地反应血压的波动和活动状态下的情况。 1966年,Bevan首先采用便携式血压记录仪测定24小时血压。 以后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近年来已逐渐应用到临床和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 动态血压(ABPM)的监测方法 直接法(损伤性):采用导管插入肱动脉,需使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入肝素生理盐水。 间接法(无损伤性):采用上臂袖带间隙性自动充气加压,然后拾取气囊内的压力波信号。本院现采用此种方法。 ABPM记录方法 间接法袖带充气加压方式 间接法:每15-30分钟测定的24小时血压平均值与直接法相关性好,而且安全方便。 间接ABPM的局限性 不能获得24小时的全部资料 自动加压测量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安静。 剧烈活动或运动时测压,由于袖带的移动或肌肉紧张可导致较大误差。 睡眠时,上臂位置的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可信赖度。 ABPM舍弃标准: 由于ABPM的局限性,有少数血压读数可信度差,应予舍弃(美国AND公司标准):收缩压:>260mmHg或<70mmHg。 舒张压:>150mmHg或<40mmHg。 脉压:>150mmHg或<20mmHg。 被舍弃的血压读数约占全部读数的10~15%。

ABPM正常参照值: 24小时血压平均值:<125/80mmHg。 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血压平均值<115/70mmHg。 血压负荷<10%。 *血压负荷是24小时内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正常(140/90mmHg)的百分率。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1 1.夜间低下型: 在夜间睡眠时血压有明显的下降 可见到血压平稳期和自发波动期 通常见于正常生活的健康人及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变小。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2 2.全日型 血压昼夜波动节律不明显或消失 多见于重症高血压或伴有心、脑、肾明显收缩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严重失眠者。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3 3.夜间血压上升型 白昼血压低下或直立性低血压 夜间血压升高 见于严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和部分明显动脉硬化的老年人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4 4.嗜铬细胞瘤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临床应用指南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临床应用指南 目录表对修订版指南的介绍I ABPM程序的标准化1.对ABPM装置的正确评价2.测量方法3.错误的检出II ABPM数据分析和评价1.ABPM测量的意义2.ABPM 的参考值III 经ABPM测量检出的高血压亚型1.白大衣高血压2.掩盖性高血压3.清晨高血压4.血压的昼夜变异性IV 短期血压变异性V 特殊情况的ABPM1.继发性高血压2.低血压3.老年高血压4.儿童高血压5.妊娠高血压VI ABPM的治疗应用1.概述2.临床研究中的ABPM3.评价降压药的方法4.不同降压药对昼夜血压变异性的影响5.降压药对各种高血压表型ABPM所见的影响6.在接受非药物降压治疗的患者的ABPMVII 国民健康保险覆盖和ABPM的成本-效益参与文献本指南的目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临床应用指南,作为日本循环学会(JCS)1998~1999年度报告首次发表,该报告根据临床经验,描述了临床研究和临床所见的结果,并对临床已开始广泛应用的24小时ABPM提供指导。在2008年,ABPM在日本国民健康保险得到支持,在临床实践中已被用作一种工具。本指南是1998~1999老版指南的更新。I ABPM程序的标准化1.对ABPM装置的正确评价ABPM可用两种技术来进行。一是听诊技术,即用一个麦克风放在动脉上以检出

Korotkoff音(tKorotkoff microphone [KM] 方法),二是示波技术,即测量脉搏引起的袖带的振动(OS方法)。当与直接测量动脉压相比时,这些间接测量有一些局限,如(1)与实值相比,SBP值趋低,而DBP值趋高;(2)测量时戴袖带的上臂必须保持不动;(3)一天可能只有约100次测量;(4)与实值相比,工作状态的日间值趋低,而睡眠时的夜间值趋高。ABPM的精确度通过将ABPM装置的测量值与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用听诊测得的血压值对比来评价,两者差值应在5±8mmHg (均数± 标准差[SD])。这项精确度的评价是根据医疗仪器进展协会(AAMI)SP-10标准(2002年版),或英国高血压学会(BHS,1993年版),或欧洲高血压学会(ESH,2010年版)的推荐。目前在日本使用的所有ABPM 装置都位居A级或B级,足以代表高水平的精确度(表1,此表译文中省略)。2.测量方法ABPM装置是可以编程的,允许使用者设定开始监测的时间、测量间隔和监测的持续时间(24~48小时)。在开始ABPM测量前,ABPM测值应当与听诊测值相比较至少3次。ABPM装置与常规技术测量的平均差值最好是在5mmHg以内。因为袖带和麦克风的移动可引起误差,故应当用胶布或其它适宜的支持物加以固定。在做ABPM前,应告知病人在袖带充气时保持上臂不动。当袖带充气时如病人感觉上臂疼痛或麻木,应停止ABPM。因为ABPM装置袖带充气超过280mmHg,有些病人可能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动脉硬化

11 ● 专题笔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2期通讯作者:杨萍 Email:pyang@https://www.360docs.net/doc/014326439.html,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动脉硬化 杨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心内科,长春 130033) 在2011年英国高血压指南中,一项变化非常引人注目,即诊室血压在140/90 mm Hg (1 mm Hg=0.133 kPa )以上怀疑高血压的患者都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 ),才能对诊室筛查发现的高血压予以确诊。除了诊室血压在180/110 mm Hg 以上的重度或3级高血压患者,都应等待ABPM 的结果才能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另外,ABPM 不仅可以用来确诊高血压,还可用于高血压的分级。白天清醒状态的血压在135/85 mm Hg 以上时,为1级高血压;在150/95 mm Hg 以上时,为2级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的优势是“动态”两字,既有助于发现那些“隐匿性高血压”,包括单纯夜间高血压,还可以避免“白大衣现象”。同时也可以了解血压的变化趋势,包括晨峰血压和24小时中血压的变异,这些只能在动态血压监测中才能得到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更深入的研究血压的谷峰比(T/P 比)、平滑指数(SI )、夜昼指数(DI )、压力负荷(BPL )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AASI )等内容,这些不仅有助于高血压的识别与诊断,还可更准确评估动脉硬化的进展程度、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的优劣、预测靶器官损伤情况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危险。 以AASI 为例,2006年Li 等[1]提出利用ABPM 数据,通过计算得出一项反映动脉硬化的指标,称之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 )。即通过ABPM 获得不同时间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数值,经分析可得出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回归关系,把AASI 定义为1减去舒张压对收缩压的回归斜率。AASI 并不是监测某一段血管硬化程度,而是整体判断血管弹性功能。在Dublin 研究中Dolan 等[2]研究中通过对11 291例患者平均5年观察证实AASI 比脉压更有效地预测心血管死亡,AASI >0.55的患者较AASI <0.55患者心血管死亡、致死性卒中、心脏事件危险分别增加71%、149%、44%。且独立于平均动脉压、年龄等因素,也不局限于血压控制差的患者。而后Hansen 等[3,4]分别在Denmark 研究及法国高血压患者研究中发现AASI 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发生非致死性卒中和致死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增加62%,Kikuya 等[5]在Ohasama 研究中证实AASI 有效预测亚洲人群心血管死亡及致死性卒中。多项横断面研究均证实AASI 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标志相关,其中Ratto 等[6]对168例初发的高血压患者的AASI 与其尿蛋白正相关,与其肌酐清除率负相关,AASI >0.51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率及肌酐清除率下降均高于AASI <0.51患者,而有微量蛋白尿及肌酐清除率下降的患者的AASI 显著高于两项指标正常患者,Leoncini 等[7]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初发的高血压患者中有微量白蛋白尿或者左心室肥大、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的AASI 显著高于无上述靶器官损害标志的患者。去除混淆因素,AASI 每增加1个标准差,上述靶器官损害标志出现的风险大约增加2倍。因此根据上述研究资料显示,AASI 既可作为心血管事件预测方法,也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标志相关,资料从ABPM 即可获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4小时血压波动与动态血压监测意义

24小时血压波动和动态血压监测 首先要感谢我的一位病人,他向我咨询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在这里写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这个问题就是:既然一天之内的血压波动,那它波动的范围到底有多大了,什么情况是不正常的? 因为我们一天24小时的血压在随时波动,而病人到医院来看病,只能反映当时的血压,无法反映一天的平均水平。同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在医院测量的血压要高于在家中的测量值,原因很简单,看病时的紧张,排队的烦躁等等均导致血压上升。所以家中的血压值更能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如今我们除了在医院测量血压外,也开始注意24小时动态血压的检查了。这个检查也非常简单,就是带一个袖带捆在手臂上,连接一个约收音机大小的机子在腰带上,非常轻巧,打开机子,它就会自动测量血压了,一般是每半小时一次,共24小时。右图是常用的一种动态血压监测 仪。 刚才说到,在家测量血压要比在诊 所测量血压要低一些,到底低多少,却 是因人而异。我有一个病人,每次在我 这里测量血压都是160/80mmHg以上, 但是她自己反映,家中血压是正常的, 在130/60mmHg左右,我给她做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证实确实如此,差距如此之大令人吃惊。当然这只是极少数,但是大部分病人相差不大,一般家中血压比医院测量血压低5-10mmHg,我们有一个约定束成的说法:家庭自测血压135 / 85mmHg相当于诊所血压140/90mmHg。 这位患者问道的波动范围和什么情况下不正常其实就牵涉到动态血压的正常值问题。目前没有在全世界统一的标准,我国动态血压的参考标准是: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白天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5/75mmHg,同时夜间血压均值比白天血压值低

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正常参照值的研究

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正常参照值的研究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1999年第2期第5卷论著 作者:陈军刘喜林 单位:518101深圳市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动态血压;正常值 【摘要】目的探讨国人24小时动态血压(24h ABP)参数的正常参照值。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300例,年龄20~79岁临床健康者的动态血压。结果国人24小时动态血压均值:(111.8/68.2±8.5/6.1)mmHg(1mmHg=0.133kPa), 白昼(113.9/70.1±10.4/6.9)mmHg;夜间(107.0/65.3±9.0/6.0)mmHg。结论推荐24小时动态血压均值<130/80mmHg;白昼均值<135/85mmHg,夜间均值<125/77mmHg;夜间/白昼比值≤0.90,即夜间血压下降率≥10%可暂时作为动态血压参数的正常参照值。 Study on the normal range of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Chen Jun, Liu Xilin.Shenzhen Baoan People′s Hospital, Shenzen 518101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ormal range of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24h ABP) in Chinese people.Methods Three hundred healthy persons (20~79years old)were underwent 24 h ABP non-invasively.Results The average 24-hour Bp was (111.8/68.2±8.5/6.1)mmHg(1 mmHg=0.133kPa), average(113.9/70.1±10.4/6.9)mmHg in day; average (107.0/65.3±9.0/6.0)mmHg in night.Conclusions This stud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