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1.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如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等。
此外,还包括数据通路和控制器等。
2.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性能评价方法和性能提升技术。
其中,性能指标包括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可靠性等。
性能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基准测试和性能模拟。
3. 数据表示与运算:主要包括数制转换、整数和浮点数的表示、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运算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计算机中使用的编码方式,如ASCII编码、Unicode编码等。
4.存储器层次结构: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中不同层次的存储器(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
此外,还需要了解缓存存储器的组织和工作原理,以及虚拟存储器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5.指令系统与指令执行:主要包括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原理,包括指令的格式、指令寻址方式、指令执行的基本过程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指令流水线和超标量技术等。
6.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与设计:主要包括CPU的基本结构、指令译码、数据通路和控制器的设计原理。
此外,还需要了解流水线CPU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以及多核处理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7.输入输出系统的结构与设计:主要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接口标准和原理,以及I/O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此外,还需要了解DMA技术、中断处理和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等。
8.总线和并行处理器: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中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总线、总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并行处理器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
在备考计算机组成原理考试时,可以根据大纲的内容安排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可以选择逐一重点学习每个考点,理解其基本概念和原理。
此外,还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和模拟试题,提高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技术研究,对于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也有所了解。
总之,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之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一、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2.计算机的组成和特点。
3.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和功能层次。
4.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5.计算机的存储器层次结构。
6.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
7.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
二、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
1.布尔代数与逻辑函数。
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应用。
3.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应用。
三、存储器系统。
1.存储器的基本概念与性能指标。
2.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3.主存储器的组织和管理。
4.辅助存储器的组织和管理。
四、指令系统。
1.指令的格式。
2.寻址方式。
3.指令的执行过程。
4.输入输出指令。
5.中断和异常处理。
五、中央处理器。
1.CPU的基本组成。
2.数据通路的设计与实现。
3.控制器的功能与实现。
4.指令的执行和异常处理。
六、输入输出系统。
1.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2.I/O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3.I/O子系统的组织与管理。
七、总线系统。
1.总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总线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3.总线的同步和异步传输方式。
4.总线仲裁和控制。
八、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与提高。
1.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
2.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测方法。
3.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改进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对于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可以使学生学会设计和构建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
同时,计算机组成原理也为学生后续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相关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重要而广泛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系统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9. 控制器和时钟 - 控制器的功能和设计原理 - 时钟的作用和设计方法 - 异常和中断处理
10.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评价 -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安全保护机制 - 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技术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的示例,不同学校和教师可பைடு நூலகம்会有所不同。该 大纲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各个方面,从硬件到软件,从基本概念到高级技术,帮助学生全面 了解和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 成和工作原理。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的示例:
1. 引言 -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 计算机系统概述 -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评价方法
6. 输入输出系统 - 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 输入输出接口和控制器的设计原理 - 中断和DMA技术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7. 总线系统 - 总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总线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 总线的传输方式和时序控制
8. 计算机性能与指令级并行 - 计算机性能的度量和提升方法 - 指令级并行的概念和技术 - 流水线和超标量技术
2024计算机组成原理大纲
3. 数据表示与处理 - 二进制数系统和数据表示 - 整数和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 数据的编码和压缩
4. 存储器层次结构 - 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 - 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缓存技术
2024计算机408考研大纲

2024计算机408考研大纲摘要:一、计算机408 考研概述1.计算机408 考研简介2.考试科目及内容3.考试形式及时间二、计算机组成原理1.计算机系统概述2.数据的表示和运算3.存储器层次结构4.指令系统5.中央处理器6.总线7.输入输出系统三、数据结构1.线性表2.栈和队列3.树与二叉树4.图5.查找与排序四、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概述2.进程管理3.内存管理4.文件管理5.输入输出管理五、计算机网络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传输层5.应用层正文:2024 计算机408 考研大纲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部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涉及计算机系统概述、数据的表示和运算、存储器层次结构、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总线以及输入输出系统等内容。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考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数据结构部分包括线性表、栈和队列、树与二叉树、图以及查找与排序等内容。
这些内容旨在培养考生的数据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各种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操作系统部分涵盖操作系统概述、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输入输出管理等方面。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考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以及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部分涉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方面。
这些内容旨在培养考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以及设计、分析和应用网络通信协议的能力。
总的来说,2024 计算机408 考研大纲旨在选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较强综合应用能力的优秀人才。
408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

408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存储器、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等。
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生考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考研大纲进行详细介绍。
一、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10%)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存储器的基本组成3.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4.中央处理器的基本组成和功能5.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和性能指标二、总线和I/O系统(10%)1.总线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总线事务和总线协议3.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4.输入输出接口的设计和工作原理5.中断和异常处理机制三、指令系统(15%)1.基本机器指令的格式和操作类型2.寻址方式和寻址技术3.控制器的设计和工作原理4.指令流水线的设计和性能评价5.高级指令系统和指令的扩展四、中央处理器(15%)1.数据通路和控制器的设计和工作原理2.运算器和数据通路的设计和性能评价3.控制单元的设计和工作原理4.流水线处理器的设计和性能评价5.异常处理和中断处理机制五、存储系统(15%)1.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存储器的组织与管理2.高速缓存的组织与管理3.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4.存储器映射与地址转换5.存储器技术的发展与趋势六、输入输出系统和外部设备(15%)1.输入输出技术和接口的分类和选择2.磁盘存储器的组织与管理3.输入输出控制器的设计和工作原理4.外部设备的分类、特点和接口标准5.输入输出处理的优化和并行处理七、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10%)1.计算机系统性能基本概念和性能指标2.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分析3.性能评价模型的建立和性能指标的量化4.优化策略和技术的应用八、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10%)1.计算机系统的技术发展历程和趋势2.新一代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和应用3.分布式计算系统和云计算的发展4.并行计算系统的结构和应用5.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和应用以上就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生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的重点科目之一,其考纲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指令系统和指令执行、存储器层次结构、I/O系统、总线及其协议、中断和异常处理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考纲进行详细的解析。
首先,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和哈佛体系结构两种。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现代计算机结构的基础,它将计算机分为五个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而哈佛体系结构则是将指令和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器中,有独立的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考生需要了解这两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场景。
其次,指令系统和指令执行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重要内容。
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它规定了计算机可以执行的指令和指令的格式。
指令执行是指计算机硬件执行指令的过程,包括指令的取指、解码、执行和写回结果等步骤。
考生需要掌握指令系统的分类和特点,了解指令执行的过程和相关的技术。
再次,存储器层次结构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考试中的重点。
存储器层次结构包括主存、高速缓存和辅助存储器等层次结构,不同层次的存储器具有不同的访问速度和容量。
考生需要了解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各个层次的特点,掌握存储器的组织和管理技术。
此外,I/O系统也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I/O系统负责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包括输入和输出控制器、接口电路和设备驱动程序等。
考生需要了解I/O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I/O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最后,总线及其协议、中断和异常处理也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总线是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线路,总线协议规定了数据传输的具体规则。
中断和异常处理是处理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中断和异常事件的机制,包括中断的产生和处理、异常的处理和系统调用等。
考生需要掌握总线及其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总线协议,了解中断和异常处理的机制和相关的技术。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摘要:一、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概念1.计算机的功能与组成2.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与性能指标二、数制与编码1.数制的基本概念2.常用的数制及其转换3.编码方式三、计算机系统硬件组成1.中央处理器2.存储器3.输入输出设备四、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1.指令集与指令执行2.程序的执行过程3.中断与异常处理五、计算机的性能优化1.处理器性能优化2.存储器性能优化3.输入输出设备性能优化正文: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涉及计算机的功能、组成、工作过程、性能指标等方面的内容。
在考研大纲中,计算机组成原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概念计算机组成原理首先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功能和组成。
计算机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处理、逻辑运算、控制等,而计算机的组成则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和性能指标,如CPU 的主频、运算速度、缓存大小等。
二、数制与编码数制是计算机中数据表示的基础,常用的数制有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
编码方式包括原码、反码、补码等,用于表示有符号整数。
三、计算机系统硬件组成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和操作。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包括内存和外存。
输入输出设备则负责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四、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集与指令执行、程序的执行过程和中断与异常处理。
指令集是计算机能够识别和执行的指令集合,指令执行则是将指令集中的指令转换为计算机能够执行的操作。
程序的执行过程则涉及程序的编译、链接、加载和执行等步骤。
中断和异常处理则是计算机在执行过程中,对各种异常情况的处理。
五、计算机的性能优化计算机的性能优化主要涉及处理器性能优化、存储器性能优化和输入输出设备性能优化。
处理器性能优化包括提高主频、缓存大小等;存储器性能优化包括提高内存带宽、延迟等;输入输出设备性能优化包括提高磁盘读写速度、显卡性能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计算机的五大结构3.计算机性能指标二、计算机硬件系统1.运算器2.控制器3.存储器4.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三、计算机指令系统1.指令的格式与类型2.指令的执行过程3.程序设计与编程语言四、计算机的存储系统1.存储器的分类2.存储器的层次结构3.虚拟存储器五、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1.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2.输入输出设备的性能指标3.输入输出设备的控制方式六、计算机的中断系统1.中断的概念与分类2.中断处理的过程3.中断优先级与中断屏蔽七、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际应用1.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2.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正文一、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相互关系。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40 年代,从最初的电子管计算机到如今的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
计算机的五大结构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计算机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字长、时钟频率、运算速度等,这些指标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运算器负责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控制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负责将外部数据和指令输入计算机,输出设备则负责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或信息输出到外部设备。
三、计算机指令系统计算机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桥梁,它包括指令的格式与类型、指令的执行过程以及程序设计与编程语言。
指令的格式包括操作码、操作数和地址码等,指令的类型主要有顺序指令、分支指令和循环指令等。
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取指、译码、执行和访存等阶段。
程序设计与编程语言则是指令系统的上层应用,常见的编程语言有 C、Java 和 Python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计算机考研大纲
Ⅰ考查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数据结构45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
操作系统35分
计算机网络2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
综合应用题70分
Ⅲ考查范围
计算机组成原理
【考查目标】
1. 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2. 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
3. 能够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能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
一、计算机系统概述
(一)计算机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3.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三)计算机性能指标
吞吐量、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MIPS、MFLOPS。
二、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一)数制与编码
1. 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2. 真值和机器数
3. BCD码
4. 字符与字符串
5. 校验码
(二)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 定点数的表示
无符号数的表示;有符号数的表示。
2. 定点数的运算
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
(三)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 浮点数的表示
浮点数的表示范围;IEEE754标准
2. 浮点数的加/减运算
(四)算术逻辑单元ALU
1. 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
2. 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机构
三、存储器层次机构
(一)存储器的分类
(二)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
(三)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
1. SRAM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2. DRAM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四)只读存储器
(五)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六)双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
(七)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1. 程序访问的局部
2. 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
3. Cache和主存之间的映射方式
4. Cache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
5. Cache写策略
(八)虚拟存储器
1. 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2. 页式虚拟存储器
3. 段式虚拟存储器
4. 段页式虚拟存储器
5. TLB(快表)
四、指令系统
(一)指令格式
1. 指令的基本格式
2. 定长操作码指令格式
3. 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
(二)指令的寻址方式
1. 有效地址的概念
2. 数据寻址和指令寻址
3. 常见寻址方式
(三)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
五、中央处理器(CPU)
(一)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二)指令执行过程
(三)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四)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1. 硬布线控制器
2. 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的编码方式;微地址的形式方式。
(五)指令流水线
1. 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2. 超标量和动态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六、总线
(一)总线概述
1. 总线的基本概念
2. 总线的分类
3. 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
(二)总线仲裁
1. 集中仲裁方式
2. 分布仲裁方式
(三)总线操作和定时
1. 同步定时方式
2. 异步定时方式
(四)总线标准
七、输入输出(I/O)系统
(一)I/O系统基本概念
(二)外部设备
1.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
2.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3. 外存储器:硬盘存储器、磁盘阵列、光盘存储器
(三)I/O接口(I/O控制器)
1. I/O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2. I/O端口及其编址
(四)I/O方式
1. 程序查询方式
2. 程序中断方式
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响应过程;中断处理过程;多重中断和中断屏蔽的概念。
3. DMA方式
DMA控制器的组成;DMA传送过程。
4. 通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