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试卷一

合集下载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2014,2016,2017年考研真题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2014,2016,2017年考研真题

广东海洋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生态学》(808)试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本科目满分150分)一、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1. 外来生物入侵会可能对原有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带来极大威胁,主要包括()。

A.生物多样性降低 B.生境退化 C.病害频发 D.原有生态系统崩溃2. 海洋中主要分解者生物的类别有()。

A.细菌 B.微型食植者 C.有机凝聚体 D.后生动物3.种群调节因素可分为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属密度制约的有( )。

A.捕食B.竞争C.共生D.传染病E.温度4.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主要有( )。

A.年龄结构B.性比C.出生率、死亡率D.多样性指数5.海水中溶解有机物DOM的来源主要有( )。

A.径流输入B.植物细胞释出C.动物代谢排泄D.POM分解二、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1.大洋中海洋的盐度是可变的,但其主要组分的比值是恒定的。

…………()2.分解作用的生物化学过程正好与光合作用相反的过程。

…………………()3.一个种群其种群密度越大,对其自身的生存越有利。

………………………()4.一个群落,各个种占的相对比例越均匀,则该群落的异质性程度越大。

……()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独立的,二者基本无联系。

……()6.一个物种的适应能力与其遗传多样性高低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7.一个物种多样性水平高的群落其系统必然比物种多样性水平低的系统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8.POC是指颗粒有机碳,POM是指溶解的颗粒有机物。

……………………()9.新生产力反映真光层营养物质循环的效率,取决真光层之外所提供的N。

()10.大洋区表层和次表层的POC数量高于下层,而在深洋水中一直保持着相对恒定的低含量状态。

…………………………………………………………………()三、名词解释(40分,每小题4分)1.生态因子2.关键种3.临界深度4.温室效应5.持续产量6.耐受性定律7.光周期现象8.有效积温9.异株克生现象10.同化效率四、简答题(56分,每小题8分)1.为什么说食物链本质上是生态系统地能流途径?能流有何特点?2.试述海流有哪些生态作用?3.什么叫海洋微型生物食物环?4.什么是赤潮?赤潮有什么危害?5.试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6.K—对策和r—对策各有哪些特点?7.试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五、分析题(34分)1.何为浮游生物,简述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地理中的海洋生态系统测试题

地理中的海洋生态系统测试题

地理中的海洋生态系统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50 分)1、以下哪种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 鲸鱼B 海藻C 海豚D 章鱼2、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A 浮游植物B 浮游动物C 大型鱼类D 贝类3、下列哪项不是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A 过度捕捞B 海洋石油泄漏C 气候变化D 海洋生物的自然死亡4、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哪种因素对珊瑚礁的破坏最大?()A 温度升高B 海水酸化C 游客过多D 藻类过度生长5、海洋中的“清洁工”通常指的是()A 鲨鱼B 海龟C 海星D 清道夫鱼6、以下哪个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最为丰富多样?()A 北冰洋B 印度洋C 太平洋D 大西洋7、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通常比陆地生态系统()A 更长B 更短C 一样长D 不确定8、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A 水温异常升高B 水温异常降低C 盐度异常升高D 盐度异常降低9、红树林属于哪种海洋生态系统?()A 浅海生态系统B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C 深海生态系统D 大洋生态系统10、以下哪种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是长期且难以恢复的?()A 一次性塑料垃圾的排放B 船舶航行产生的噪音C 偶尔的海滨旅游 D 合法的渔业捕捞二、填空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1、海洋生态系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

2、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_____。

3、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包括_____和_____等微生物。

4、造成海洋赤潮的主要原因是_____大量繁殖。

5、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措施包括建立_____、减少_____排放等。

三、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1、请简述海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答: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渐递减的特点。

能量从生产者(如浮游植物)开始,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

在传递过程中,只有约 10%的能量能够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其余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海洋生态学试题与参考答案(例)

海洋生态学试题与参考答案(例)

《海洋生态学》试题与参考答案(例)1、 简要回答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浮游生物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2)浮游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3)浮游动物既通过摄食浮游植物影响和控制初级生产力,其动态变化又影响许多鱼类和其他动物资源群体的生物量;(4)浮游生物在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2、 什么是赤潮?赤潮赤潮现象有哪些危害?赤潮(red tide)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面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是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海洋灾害之一,其危害的主要方式是:(1)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覆盖海面或附着在鱼、贝类的鳃上,使它们的呼吸器官难以正常发挥作用而造成呼吸困难甚至死亡;(2)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细胞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海水严重缺氧,鱼、贝类等海洋动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3)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中毒或死亡。

如链状膝沟藻(Gonyaulax catenella)产生的石房蛤毒素就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4)居民通过摄食中毒的鱼、贝类而产生中毒。

3、 与陆地生态系统比较,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有何特点?并简要说明原因。

海洋食物链平均可达4-5个环节,而陆地通常仅2-3个环节。

这是因为海洋的初级生产者和食植性动物多为小型种类,所以大型动物多是肉食性种类,比陆地的大型动物处于更高的营养级。

4、 K—对策者和R—对策者各有哪些生态特征?举出海洋动物中这两种对策者的例子。

并说明为什么人们必须更加重视K—对策者资源的保护工作。

r–对策者,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因为其生境不稳定,种群超过环境容纳量不致造成进化上的不良后果,它们必然尽可能利用资源,增加繁殖,充分发挥内禀增长率(r)。

这类动物通常是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常常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

子代死亡率高,具较强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生境。

海洋生态系统测试题

海洋生态系统测试题

海洋生态系统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产者是()A 浮游植物B 大型海藻C 红树林D 海草2、下列哪种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A 鲸鱼B 海豚C 鲨鱼D 细菌3、海洋中的“草原”通常指的是()A 珊瑚礁B 海草床C 红树林D 海带林4、以下哪个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典型的消费者()A 海星B 海绵C 珊瑚D 水母5、海洋生态系统中,能够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的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以上都是6、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A 生物多样性减少B 生态平衡破坏C 渔业资源衰退D 以上都是7、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最大()A 排放污水B 填海造陆C 石油泄漏D 垃圾倾倒8、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指的是()A 深海热泉B 浅海珊瑚礁C 大洋环流D 上升流区9、以下哪种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最高()A 河口生态系统B 浅海生态系统C 深海生态系统D 远洋生态系统10、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措施不包括()A 建立海洋保护区B 限制渔业捕捞C 加大海洋开发力度D 减少海洋污染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海洋生态系统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等不同类型。

2、海洋中的食物链通常以_____为起点。

3、红树林是一种重要的海洋_____生态系统。

4、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通常是_____。

5、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

6、石油泄漏会导致海洋生物_____和_____受到损害。

7、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_____、_____等。

8、珊瑚礁的形成与_____和_____密切相关。

9、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等。

10、海洋中的固氮作用主要由_____完成。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简述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

海洋生态学试题

海洋生态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先给出名词的英文名称,然后解释,每题2.5 分,共30 分)1、生态系统2、群落净生产力3、生态平衡4、生态对策5、生态因子6、生物地化循环7、边缘效应8、海洋生物泵9、生物学零度10、补偿深度11、生态等值12、高斯假说ecosystem: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境),生物(一个或多个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net community productivity: 是指在生产季节或一年的研究期间内未被异养者消耗的有机物质的储存率ecological equilibrium: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在较长时间趋于相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即为生态平衡Bionomic strategy: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ecological factor:环境因素,生态学上将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称为生态因子biogeochemical cycle: 生态系统之间各种物质或元素的输入或输出以及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交换。

Edge effect: 群落交错区通常具有较多的生物种类和较高的种群密度,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Biological pump: 海洋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生产、消费、传递、沉降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构成的碳从表层向深层的转移,称生物泵Biological zero: 有机体必须在温度达到一定界限以上才能开始发育和生长,这个界限称为”生物学零度”,即启动生物体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

compensation depth: 在某一深度,植物24h 中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质全部用以维持其生命代谢的消耗,没有净生产量,这个深度为补偿深度Ecological equivalent:不同的地理区域,占据相同的或相似的生态位的生物称为生态等值。

《海洋生态学》试卷

《海洋生态学》试卷

《海洋生态学》试卷一答案一、填空(14分)1、垂直方向上的光照条件分为(透光层)(弱光层)(无光层)。

2、生物发光现象可分为三类(迷漫状或乳状海光)、(火花状海光)、(闪光海光)。

3、远洋堆积包含(红粘土)(钙质软泥)(硅质软泥)。

4、底表生活型生物包含(固着生物)、(附着生物)、(爬行动物)。

5、外源性要素指调理种群密度的原由在于种群外面,如(非生物要素)和(种间关系)。

6、海流按温度特色可分为(寒流)和(暖流)。

7、共生现象的类型有、共栖、互利、寄生、偏害、原始合作)。

8、海洋生物种群数目统计主要方法有(所有个体直接计数)、(取样检查方法)(鱼类种群的相对密度)9、海洋拥有纬度梯度、深度梯度、水平梯度等三大环境梯度二、词解说(15分)1、生态等值:在不一样的地理地区,据有相同的或相似的生态位生物,通称为生态等值。

2、阿利氏规律:生物种群的最适密度。

3、“Marcet原则”,或称海水构成恒定性规律:尽管大洋海水的盐度是可变的,但其主要组份的含量比率却几乎是恒定的,不受生物和化学反应的明显影响,此即所谓“Marcet原则”,或称海水构成恒定性规律。

4、高斯假说或竞争排斥原理:即亲缘关系凑近的、拥有相同习惯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可能长久在同一地区生活,即完整的竞争者不可以共存,因为它们的生态位没有差异。

假如它们在同一地区出现,它们必定利用不一样食品,或在不一样的时间活动,或以其余方式据有不一样的生态位,不然就不可以长久共存。

5、生态阈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理功能是有限的,只有在某一限度内可以自我调理自然界或人类施加的搅乱,这个限度就叫生态阈限。

三、改错(10分)1、好多海洋生物群落(特别是浮游生物)的种类构成(主若是要点种)表现出季节性的特色,这种季节变化也叫季节演替。

错,要点种改为优势种。

2、n营养级的生态效率是(n—1)营养级的生产量与n营养级的生产量之比。

错:n营养级的生产量与(n—1)营养级的生产量之比。

生态学海洋生态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生态学海洋生态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海洋生态学》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它们各自执行什么功能?( )3、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么流动的?有什么特点?( )4、生态系统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有什么特点?( )5、生态系统是怎样实现自我稳态的?(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6、何谓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有哪些基本特征?()7、海水的溶解性、透光性、流动性以及PH缓冲性能对海洋生物有何重大意义?()8、简要说明大陆边缘沉积与深海沉积类型的差别?()9、简述海洋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0、按个体大小可将浮游生物划分为哪些类别?这样划分的类别有何重要生态学意义?()11、海洋游泳动物包括哪些门类?说明鱼类生活周期中得洄游行为及其意义。

()12、什么叫环境和生态因子?()13、简述光在海洋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生态作用()14、为什么说浮游植物辅助色素对利用太阳光有重要作用?()15、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应用生命表可以分析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16、为什么沿岸浅海区含有高的初级生产力水平?()17、海洋生产力的有关概念()18、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因素()19、研究海洋新生产力有何理论和实践意义()20、什么叫微型生物食物网?微型生物食物网在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有何重要作用?()21、什么叫湿地?海洋湿地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说湿地是有着重要保护价值的生态系统?()22、影响海岸带生物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哪些?它们有哪些适应方式?()23、河口区的主要环境特征包括哪些方面?河口区的生物组成有何特征?()24、简述光在海洋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生态作用。

海洋生态学习题集及答案

海洋生态学习题集及答案

海洋生态学习题集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种环境梯度不属于海洋的重要梯度( )A 、纬度梯度B 、经度梯度C 、水平梯度D 、深度梯度2、以下各项不属于深海沉积物的是( ) A 、红黏土软泥 B 、钙质软泥 C 、硅质软泥 D 、有机质软泥3、下列海区中盐度最高的是( ) A 、赤道海区 B 、北纬30°海区 C 、南纬60°海区 D 、北冰洋4、不属于集群现象优势的行为是( ) A 、交配 B 、防御 C 、运动 D 、隐蔽5、鲸鱼的存活曲线类型是图中的哪条( )A 、aB 、bC 、cD 、d6、甲、乙两物海洋生物的生态位如图所示,其最终的结果不可能是( )A 、乙被淘汰B 、甲被淘汰C 、甲的生态位变窄D 、甲乙和谐共存7、以下不属于导致灭绝漩涡原因的是( )A 、数量波动B 、遗传漂变C 、资源溢出D 、近交衰退8、根据洛特卡—沃尔泰勒的种间竞争模型,物种甲和乙长期和谐共存,则( )A 、K 1>K 2/β,K 2<K 1/αB 、K 1<K 2/β,K 2>K 1/αC 、K 1<K 2/β,K 2<K 1/αD 、K 1>K 2/β,K 2>K 1/α9、以下各项属于生态系统成熟期特征的是( )A 、有机个体小B 、生活史简单C 、多样性低D 、生态位狭小10、下列各项属于珊瑚礁生态群落特征的是( )A 、物种贫乏B 、食物链短C 、生产力低D 、净生产力低11、下列食物链不是经典食物链类型的是( )A 、牧食食物链B 、微型生物食物链C 、植食食物链D 、碎屑食物链12、以下各区哪个位于陆架区( )A 、陆坡B 、潮下带C 、海沟D 、海脊13、下列哪种生物很难生活在河口区( )A 、广温性生物B 、狭盐性生物C 、淡水源生物D 、海洋源生物14、以下特征为r-选择生物的特征的是( )A 、生长率高B 、性成熟慢C 、扩散能力低D 、生命周期长15、根据洛特卡—沃尔泰勒的种间竞争模型,当( )时,出现不稳定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生态学》试卷-一、填空(14分)1、垂直方向上的光照条件分为————、————、————。

2、生物发光现象可分为三类————、————、————。

3、远洋沉积包括————、————、————。

4、底表生活型生物包括————、————、————。

5、外源性因素指调节种群密度的原因在于种群外部,如————、————、———。

6、海流按温度特征可分为————和————。

7、共生现象的类别有————、————、————、————、————。

8、海洋生物种群数量统计主要方法有————、————、————。

9、海洋具有————|————|————等三大环境梯度二、名词解释(15分)1、生态等值2、生态阈限3、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4、竞争排斥原理5、阿利氏规律。

三、判断并改错(10分)1、很多海洋生物群落(特别是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主要是关键种)表现出季节性的特征,这种季节变化也叫季节演替。

2、n营养级的生态效率是(n—1)营养级的生产量与n营养级的生产量之比。

3、植食性微型鞭毛虫的氮再生效率与食物对象的营养质量有关。

4、海水中的DMS有一部分进入大气后形成云的凝结核是温室效应产生的成因。

5、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一般是在演替的初期高,越接近顶极越低。

四、简答(31分)1、群落演替的类型?(6分)2、种间竞争与生态位分化的关系(6分)?3、食性特化的适应意义?(6分)4、如何理解生态学意义上的种群?(6分)5、简述鱼类年龄与生长在渔业研究上的意义?(7分)五、试述(任选二题、30分)1、试述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15分)2、试述不同生态学家对生态位概念的见解?(15分)3、试述鱼类产卵、索饵和越冬洄游的概念及其特点?(15分)《海洋生态学》试卷一答案一、填空(14分)1、垂直方向上的光照条件分为(透光层)(弱光层)(无光层)。

2、生物发光现象可分为三类(迷漫状或乳状海光)、(火花状海光)、(闪光海光)。

3、远洋沉积包括(红黏土)(钙质软泥)(硅质软泥)。

4、底表生活型生物包括(固着生物)、(附着生物)、(匍匐动物)。

5、外源性因素指调节种群密度的原因在于种群外部,如(非生物因素)和(种间关系)。

6、海流按温度特征可分为(寒流)和(暖流)。

7、共生现象的类别有、共栖、互利、寄生、偏害、原始合作)。

8、海洋生物种群数量统计主要方法有(所有个体直接计数)、(取样调查方法)(鱼类种群的相对密度)9、海洋具有纬度梯度、深度梯度、水平梯度等三大环境梯度二、词解释(15分)1、生态等值: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占据相同的或相似的生态位生物,通称为生态等值。

2、阿利氏规律:生物种群的最适密度。

3、“Marcet原则”,或称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尽管大洋海水的盐度是可变的,但其主要组份的含量比例却几乎是恒定的,不受生物和化学反应的显著影响,此即所谓“Marcet原则”,或称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

4、高斯假说或竞争排斥原理:即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可能长期在同一地区生活,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因为它们的生态位没有差别。

如果它们在同一地区出现,它们必定利用不同食物,或在不同的时间活动,或以其他方式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否则就不能长期共存。

5、生态阈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是有限的,只有在某一限度内可以自我调节自然界或人类施加的干扰,这个限度就叫生态阈限。

三、改错(10分)1、很多海洋生物群落(特别是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主要是关键种)表现出季节性的特征,这种季节变化也叫季节演替。

错,关键种改为优势种。

2、n营养级的生态效率是(n—1)营养级的生产量与n营养级的生产量之比。

错:n营养级的生产量与(n—1)营养级的生产量之比。

3、植食性微型鞭毛虫的氮再生效率与食物对象的营养质量有关。

错:杂食性4、海水中的DMS有一部分进入大气后形成云的凝结核是温室效应产生的成因。

错:使地球表面温度下降。

5、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一般是在演替的初期高,越接近顶极越低。

错:演替的初期低,越接近顶极越高四、简答(31分)1、群落演替的类型?(6分)(1)、按演替的起始条件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2)、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可划分为自源演替和异源演替。

(3)、按群落代谢特征可分为自养性演替和异养性演替。

2、种间竞争与生态位分化的关系?(6分)同一生境中不同种生物共同利用某一种环境资源时,就因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种间竞争,可能有三种基本情况(1)生态位完全重叠,结果是竞争力强的将竞争力弱的种类排除;(2)两个种的生态位只有部分重叠,各自占有一部分无竞争的生态位空间,在这种状况下两个种可能共存,但竞争优势种终将占有那部分重叠的生态位空间;(3)两个种的生态位基本不重叠,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已经回避竞争的结果。

3、食性特化的适应意义(6分)A特化程度是动物对不同地区食物丰富程度和稳定性的一种适应,因此与动物的生活范围和地理分布有关。

B食性特化是对种间关系,特别是种间竞争关系的一种适应。

C同一种动物食性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和不同地理区域等方面。

4、如何理解生态学意义上的种群?(6分)(1)种群不是许多同种个体一般的堆集,而是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节机制的有机单元。

种群较之个体,已经是生命组织层次的一个新水平。

(2)种群与个体的差别还表现在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属性,这些属性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年龄分布、性比、种内社群结构,等等。

(3)有些种内关系对某一特定个体来说是不利的,而对整个种群来说是有利的。

5、简述鱼类年龄与生长在渔业研究上的意义?(7分)(1)提供合理的渔获强度(2)确定合理的捕捞规格(3)编制渔获量的预报(4)拟定水域养殖种类的措施(5)提高移植和驯化效果(6)也是研究鱼类种群特征的一个重要依据。

五、简述(30)1、试述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15分)r表示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K表示环境所能负载的最大种群密度。

A、r选择的这类生物可称r对策者,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因为其生境不稳定,种群超过环境负载量不致造成进化上的不良后果,它们必然尽可能利用资源,增加繁殖,充分发挥内禀增长率(r)。

这类动物通常是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常常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

子代死亡率高,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生境。

B、K选择的这类生物可称K对策者,其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环境负载量值上下。

因为其生境是长期稳定的,环境负载量也相当稳定,种群超过K值反而会由于资源的破坏而导致K值变小,从而对后代不利。

从进化论的观点讲,生态对策是生物适应于不同栖息生境,朝这两个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

r对策者和K对策者是两个进化方向不同的类型,K对策者把较多的能量用于逃避死亡和提高竞争能力,r对策者把较多能量用于繁殖。

2、试述不同生态学家对生态位概念的见解?(15分)(1)Grinnell把生态位看成是生物对栖息地再划分的空间单位(因此有的将生态位称为小生境,即一个栖息地中不同生物占有不同部分),含有空间生态位的意思。

并且指出,在一个动物区系内没有两个长期建立的物种具有完全一样的生态位。

(2)Elton提出“生态位是物种在其生活环境中的地位以及它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因此有的称为生态灶),含有营养生态位的意思。

(3)Wtit-taker(1975)认为,在一个群落中,一个种与其他相关联的位置为其生态位,即每一个种在群落中都有不同于其他种的自己的时间、空间位置以及在生物群落中的机能地位(4)Hutchinson(1957)把生态位看成是生物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

提出了超体积生态位:一个生物的生态位就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这个超体积所包含的是该生物生存和生殖所需的全部条件。

3、试述鱼类产卵、索饵和越冬洄游的概念及其特点?答:1、产卵洄游产卵洄游又称生殖洄游,是当鱼类生殖腺成熟时,由于生殖腺分泌性激素到血液中,刺激神经系统而导致鱼类排卵繁殖的要求,并常集合成群,去寻找有利于亲体产卵,后代生长、发育和栖息的水域而进行活动的洄游。

其特点是:(1)游速快,距离长,受环境影响较小。

如果事先了解生殖洄游鱼群的前进速度和方向,就可以根据当前的渔况推测下一个渔场和渔期。

(2)在生殖洄游期间,分群现象最为明显,通常按年龄或体长组群循序进行。

(3)在生殖洄游期间,性腺发生剧烈的变化,无论从发育情况或体积和重量来看,前后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4)生殖洄游的目的地是产卵场,每年都在一定的海区,但在水文条件(如温度、盐度的变化等)的影响下,会发生一些变化。

2、索饵洄游又称摄食洄游或肥育洄游。

越冬后的性未成熟鱼体和经过生殖洄游和生殖活动,消耗了大量的能量的成鱼,游向饵料丰富的海区强烈索饵,生长育肥,恢复体力、积累营养,准备越冬和来年生殖。

其特点是:3、(1)索饵目的在于索饵,因此其洄游的路线、方向和时期的变更较多,远没有生殖洄游那样具有比较稳定的范围。

(2)决定鱼类索饵洄游的主要因子是营养条件,水文条件(温度、盐度等)则属于次要因子。

(3)索饵洄游一般洄游路程较短,群体较分散,例如,我国许多春夏产卵的鱼,产卵后一般就在附近海区索饵。

越冬洄游又称季节洄游或适温洄游。

鱼类是变温动物,对于水温的变化甚为敏感。

各种鱼类适温范围不同,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鱼类为了追求适合其生存的水域,使引起集群性的移动,这种移动叫越冬洄游。

其特点是:(1)鱼类越冬洄游时通常向水温逐步上升的方向前进。

因此,我国海洋鱼类洄游的方向一般是由北向南、由浅海向深海进行的。

(2)在越冬洄游期间,鱼类通常减少摄食或停止摄食,主要依靠索饵期中体内所积累的营养来供应机体能量的消耗。

所以在这时期饵料生物的分布和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支配鱼类的行动。

(3)鱼类只有达到一定的丰满度和含脂量,才有可能进行越冬洄游,所以鱼体生物学状态是洄游的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