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实验三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海南省三亚市。
一、实习背景。
作为一名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在海南省三亚市的
海洋生态实习。
这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演变和保护,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实习内容。
1. 参观海洋生态保护区,我们实习团队首先参观了三亚市的海
洋生态保护区,通过导游的讲解和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保护区内
珊瑚礁、海草床、海洋动物等丰富的生物群落,并学习了保护区的
管理和保护措施。
2. 进行海洋生物调查,在保护区附近的海域,我们进行了海洋
生物调查。
通过使用潜水装备和水下相机,我们记录下了不同种类
的海洋生物,包括鱼类、贝类、甲壳类动物等,为后续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3. 参与海滩清洁活动,为了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我们还参与了海滩清洁活动。
在海滩上,我们捡拾了大量的塑料垃圾和漂浮物,清理了海滩环境,同时向游客们宣传了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海洋生态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重要性。
海洋生态保护不仅关乎海洋生物的生存,也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海洋生物调查和保护区管理,也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实习感想。
这次海洋生态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知识,也锻炼了实践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海洋生态保护,并积极参与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为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海洋生态学实习报告

海洋生态学实习报告姓名:组员:学号:201121133100学院:海洋学院专业:11海洋科学2班日期:2014年5月15日海洋生态学实习报告一、前言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及其与海洋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海洋生物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海洋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繁殖、生长、分布和数量变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阐明生物海洋学的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增养殖,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平衡等,提供科学依据。
1实习内容:(1)实习时间:2014年5月15日(2)实习地点:海南省文昌冠南红树林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
而本次我们实习的冠南红树林,前后连绵数十公里,规模之大,令人震惊。
(3)实习经过:①实习器材准备:5月15号前一晚,大家便事先准备好了小桶、小铲子、甲醛、手套、解放鞋等材料。
②样本采集:8点多在学校集合后,便前往文昌高隆湾观察海岸地形,观察1个多小时后,返回当地一个小镇吃午饭,然后再前往冠南红树林,到达红树林后,刚好是退潮的时间,海水已经退去,老师让我们去红树林里面寻找并挖出红树林的各种栖居生物,我们沿着红树林里一条充满黑色泥水的羊肠小道进入林区,对红树林海区的不同地域生物进行样本采集,有鱼类、蟹类、贝类、海草及藻类等,调查生物种类和优势种及该区域海洋生物的生长状况。
③样本固定:将采集好的样本清理、洗净,放在小桶中用90%甲醛进行固定保存;④第二天上午8点半,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
2实习的必要性和意义:1.通过对冠南红树林实地考察,巩固课堂上讲的基本内容,掌握红树林生态的特征及生物与生态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加强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使得抽象复杂的课本知识具体化实际化,易于记忆和理解。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
我是某某大学生物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增加自己对海洋生态的了解,提高实践能力,我选择了参加海洋生态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活动由学校组织,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与运行机制,以及相关保护与管理措施。
二、实习目的。
1.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2.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查与监测技术;3.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措施;4.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习过程。
1.理论学习,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一系列的讲座和课程,学习了海洋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海洋生态系统的分类与特点,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查与监测方法等。
2.实地考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前往某海洋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我们参观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海洋生物群落、海底地形、海洋气候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深入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实验操作,我们还参与了一些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查与监测工作。
比如,我们学习了海洋生物的取样方法和分类技术,使用潜水器和水下摄像装置进行海底生物调查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调查技能和实验操作技巧。
四、实习成果。
1.深入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了解了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2.掌握了一些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查与监测技术,包括生物采样、水质监测等;3.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措施,包括海洋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等;4.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完成了一些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
五、实习感想。
通过这次海洋生态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污染,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同时,这次实习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海洋生态学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海洋生态学实验报告

海洋生态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食物链、生态平衡等生态学基本理论,进一步探讨海洋环境对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海洋生态学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选取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底栖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海藻、甲壳动物、鱼类等不同种类的生物。
2. 实验方法:在实验箱中构建海洋微生物生态系统,通过添加适量的海水和营养盐,模拟海洋环境中的营养循环。
随后观察生物生长情况,记录不同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
三、实验结果1. 在实验过程中,浮游植物的生长速度迅速增加,导致浮游动物数量明显下降。
而底栖生物的数量则随着浮游植物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2. 通过观察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食物链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不同生物种群之间形成复杂的生态网络。
3.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海洋环境中的温度、光照等因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对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
四、讨论与结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食物链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机制。
2. 同时,海洋环境因素对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不容忽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当务之急。
3.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过程,为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五、参考文献1. Smith, J. M., & Smith, O. (2018). Marine Ec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 Johnson, D. R., & Johnson, S. M. (2019). Oceanography and Marine Ec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浮游植物的培养与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实验三、浮游植物的培养与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实验目的:了解海洋浮游植物的培养方法,并根据细胞数量增长速率绘制增长曲线(逻辑斯谛增长曲线)。
二、原理:见《海洋生态学》第三章第三节。
三、仪器与设备:1、显微镜2、浮游植物计数框或血球计数板3、三角烧瓶4、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四、药品与试剂:NH4NO3、KH2PO4、尿素、维生素B12等五、实验材料:实验室常用培养种类有小球藻、扁藻、球等鞭金藻、中肋骨条藻等。
1、小球藻(Chlorella spp.)属绿藻门,海产小球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海洋中广泛分布,在港湾、河口的半咸水中也能生存。
生存温度10℃-36℃,最适温度25℃左右,最适光强10000Lx,适宜pH值6~8。
小球藻在水产养殖中常用于轮虫的培养。
2、扁藻(Platymonas spp.)属绿藻门, 其中亚心形扁藻较为常见。
最适盐度范围30~40,最适光强范围5000-10000Lx,最适温度范围20℃-28℃,对低温的适应性强。
一般在pH值6~9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最适pH值为7.5-8.5。
扁藻是水产养殖贝、虾类幼体的良好饵料。
3、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属金藻门,适温范围很广,10℃-35℃都能正常繁殖,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盐度范围10~30,生长适应光强范围1000-10000Lx,最适光强范围6000-10000Lx。
球等鞭金藻是鱼、虾、贝类幼体的良好饵料。
4、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 costatum)属硅藻门。
广温、广盐性种类,分布极广。
最适盐度范围25-30,生长适温8℃-32℃,最适温度范围20℃-25℃,最适pH值为7.5-8.5。
中肋骨条藻是培养对虾幼体的主要饵料之一。
六、实验步骤:以小球藻为例:培养器具的准备:以250ml三角烧瓶为培养瓶,洗净后用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消毒,注入经煮沸消毒过的天然过滤海水,加入f/2培养液。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海南三亚。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机制,掌握海洋生态调查和监测的基本方法,以及学习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二、实习内容。
1. 参与海洋生态调查。
在实习期间,我们参与了海洋生态调查活动,通过潜水和浮潜的方式观察了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数量,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进行海洋生物的样本采集和记录,以及如何分析和整理采集到的数据。
2. 参与海洋环境监测。
我们还参与了海洋环境监测的工作,学习了如何使用各种专业设备和仪器对海水的温度、盐度、PH值等指标进行监测,以及如何对海洋底质和水质进行取样和分析。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学习海洋环境保护知识。
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参加了一些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讲座和培训,学习了海洋污染防治、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使我们对海洋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海洋生态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重要性,也意识到了海洋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我不仅掌握了海洋生态调查和监测的基本技能,还学到了很多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知识,这些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四、实习总结。
这次海洋生态实习让我对海洋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海洋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谢实习期间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和同事们,也感谢这次实习给我带来的宝贵经验和收获。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海南三亚。
一、实习背景。
作为一名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我对海洋生态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生物多样性,我选择在三亚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海洋生态实习。
二、实习内容。
1. 走访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前往了三亚的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参观了他们的实验室和养殖基地。
在实验室里,我学习了海洋生物的分类、解剖和繁殖技术;在养殖基地,我了解了海洋生物的养殖和保护工作。
2. 参与海洋生态调查。
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参与了一次海洋生态调查活动。
我们乘船前往了离岸的海域,利用潜水装备和水下摄像机对海洋生物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通过这次调查,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规律。
3. 参与海滩清理活动。
作为海洋生态保护的一部分,我还参与了一次海滩清理活动。
我们在三亚的海滩上捡拾垃圾,清理海洋环境。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保护海洋环境的决心。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海洋生态实习,我不仅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能和知识。
同时,我还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和导师,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对我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四、实习总结。
这次海洋生态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也增强了我对海洋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保护海洋环境和促进海洋生态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致谢。
在此,我要感谢所有在我实习期间给予我帮助和指导的老师、同学和工作人员,是他们让我的实习经历变得丰富而有意义。
同时,也要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至此结束。
海洋作文之海洋生态学实习报告

海洋作文之海洋生态学实习报告尊敬的导师:我在此提交我在海洋生态学实习期间的报告,详细记录了我的实习经历、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
以下是我的报告:一、实习背景和目的我所参加的海洋生态学实习是为了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功能和相互作用,并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通过这次实习,我希望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海洋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我的实习地点是XX海洋研究所,实习时间为XX年XX月至XX年XX月。
三、实习内容和收获1.海洋生态系统的观察与调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海洋调查项目。
我们利用科学船只进行海上观测,收集了大量的海水和海洋生物样本。
通过样本分析和数据统计,我深入了解了海洋中各种生物的分布规律、生态位和相互关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2.海洋环境监测和样品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海洋环境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我们使用了各种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如水质监测仪器、DNA提取仪等。
我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样品采集和处理的各个环节,加深了对实验室工作流程的理解。
3.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我在实习期间参与了多个海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通过使用统计软件和数据处理工具,我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我还负责撰写实习期间的报告,向导师和团队成员汇报我的研究成果。
四、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同时,我也意识到海洋生态的脆弱性,人类的不合理行为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我们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海洋生态的保护与恢复,确保未来世代能够继续从海洋中获益。
同时,通过实习,我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和分析海洋生态系统,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的关系,掌握用黑白瓶氧含量与光合作
用计算总产量与净产量。
2.掌握碘量法测定水样中溶解氧的原理和方法。
二、方法原理:见第六章第一、二节
1.光强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在低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成正比,随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达最大值,这时光强称为饱和光强(I K) ,光强继续增加,光合作用因光照过度而受抑制。
不同种类的饱和光强值不同。
因此,浮游植物在适宜光强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速率越快,初级生产力越高。
2.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黑白瓶测氧法):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可用下式简单表示:CO2+H2O→(CH2O)+O2
在一定时间内,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CO2、释放的O2和生成的有机物之间存在一定比例,因此可由产氧量间接估算光合作用产量。
光合作用熵(PQ):指光合作用释放的O2分子数与所还原CO2分子数的比值。
光合作用产物不同,PQ值不同,合成碳水化合物的PQ值为1,脂类为1.4,以NH4-N为氮源合成蛋白质时,PQ值为1.05,以NO3-N为氮源则为1.6。
PQ平均值为1.25。
由此可得下式:P(mg·C/L·h)= 3/8× O2(mg/L·h)×1/PQ。
黑白瓶测氧法:适用于生产力水平高的水域(如养殖水域)和实验室培养。
将已知氧含量的水样(A)分别置于透光(白瓶B)和不透光(黑瓶C)的培养瓶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白瓶因光合作用而含氧量上升,黑瓶则因呼吸作用无光合作用而含氧量减少,因此总初级产量P=B-C,净产量P n=B-A。
三、仪器及设备
1、光照培养箱
2、PAR照度计
3、温度计
4、盐度计
5、pH计(pH 试纸)
6、25ml滴定管或电位滴定仪
7、铁架台
8、滴定管夹9、实验室常用仪器10、天平
四、药品与试剂
MnCl 2、KI 、NaOH 、H 2SO 4、Na 2S 2O 3、KIO 3、淀粉等。
五、实验步骤
1、培养样品为自然水体(湖水)中的浮游植物群落。
2、培养:在适宜的温度、盐度、pH 值等培养条件下,以100ml 溶解氧瓶为培养瓶,将培养瓶(包括白瓶和黑瓶)分为5组,以日光灯管组为光源,设置不同光强,使培养种类在不同光照条件(弱光至强光)下进行培养。
3、数据测定与处理:分别在起始和10小时后以温克碘量法测定各组培养瓶中的氧含量,光强用PAR 照度计测定,所得数据填入下表。
并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
并以光照强度为横坐标,光合作用速率为纵坐标作图,了解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相互关系。
六、实验结果
表1:实验计算及滴定结果
OA OB OC
水样中溶解氧浓度2O ρ下式计算(单位,mg/L ):
000 18
O 2
⨯⨯⨯=
V V c ρ 式中,c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 );V ,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体积(mL );V 0,滴定用
的实际水样体积(水样瓶的容积-固定水样的固定剂体积,mL )。
C=0.01mol/L V o=50mL
总P(mgc/(L.h))=3/8*(OB-OC)/5h*1/PQ 净Pn=3/8*(OB-OA )/5h*1/PQ PQ=1.25
据上表及计算结果作图如下:
图1: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分析:
由图可知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其增大的幅度在慢慢变小,当到达一定的光照强度时,会趋于平衡。
七、讨论
1、为什么30°即自然状况下光合作用速率为负数?有什么意义?
答:不能说自然状况下光合作用速率为负的,因为实验我们测的是溶液中的溶解氧,这种状况只能说在自然实验室的状况下,浮游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比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多。
从这可以看出光合作用不止和光照强度有关,可能还与温度,Ph等有关。
2、按预测光合作用速率和光照强度的图形应有最高峰,且后会往下的趋势,此图没有?实验有什么状况能造成误差?
答:因为实验做得数据太少,且实验的条件还没达,光饱和所需要的光照强度。
即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光照会抑制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速率会随着光照的增大而减小。
误差:1、碘量法测溶解氧的一般误差操作,如没避光,实验操作误差,仪器误差等。
2、光合作用的时间太短3、溶氧瓶或滴定管中有气泡。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