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海洋科学实习报告

海洋科学实习报告

海洋科学实习报告引言: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领域的学科,包括海洋生态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等多个专业方向。

本次实习是在某海洋研究机构进行的,旨在深入了解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内容和实践工作。

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在某海洋研究机构进行的,该机构致力于海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研究。

实习期为两个月,主要任务是参与相关实地调研、数据收集、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等工作。

一、实践活动1. 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某海洋保护区,通过观察和记录鱼类、珊瑚等生物种群分布情况,了解了该海洋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组成和生态环境现状。

同时,我们也参与了科研人员的采样工作,学习了海洋生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和保存方法。

2. 数据收集和整理海洋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积极参与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通过学习使用专业仪器和软件,我们学习了海洋物理参数(如海洋温度、盐度等)的测量方法,并进行了实际操作。

此外,我们还协助科研人员整理了历年来的观测数据,为后续数据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3. 实验操作海洋科学研究的实验操作是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一。

在实习期间,我们参与了一项关于海洋酸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实验。

通过控制水质条件,我们模拟了不同酸化程度下珊瑚的生长状况,并记录了珊瑚样品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态。

实验结果表明,酸化环境对珊瑚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二、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海洋科学实习,我对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首先,实地调研让我亲身感受到了海洋生态的多样性和脆弱性。

在实地观察中,我见到了许多美丽的海洋生物,也目睹了过度捕捞和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这使我更加坚定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决心。

其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让我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耐心。

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数据质量对研究结果的重要性,并学会了使用专业工具对大量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

海洋实习报告

海洋实习报告

海洋实习报告
本次实习是在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进行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研究人员进行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项目,包括海洋生物群落调查、海洋污染状况的调查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工作。

通过这些实习项目,我对海洋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加了很多实践经验。

在海洋生物群落调查中,我们使用了各种海洋生物调查工具,包括拖网、渔网和无人机等,对海洋生物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这些调查,我们了解了不同海域的生物多样性和数量分布情况,也发现了一些珍稀物种和新物种,为海洋生物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海洋污染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利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包括水样采集和分析、沉积物采集和分析等,对海洋环境中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我们发现了一些海洋污染的重点区域和污染物,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治理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最后,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工作中,我们使用了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海洋环境参数进行了长期的监测。

通过这些监测数据,我们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海洋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我将会继续努力,为海洋科学的发展和海洋环境的保护做出更多的贡献。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洋流
受季风影响,洋流方向和强度 有所变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 产生影响。
海洋生物
珊瑚礁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繁 多,包括鱼类、贝类、甲壳类 等众多生物。
03 实习内容与过程
CHAPTER
海洋生物观察与记录
01
02
03
观察与记录方法
使用望远镜和潜水设备进 行近距离观察,同时记录 所见生物的种类、数量、 活动情况等信息。
海洋环境质量评估
水质检测
我们对不同深度的海水进行了化学分析,包括pH值、盐度、溶解氧和污染物含 量等。结果显示,大部分水质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但部分近岸区域存在轻微的 污染。
底质质量评估
底质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我们的观察和采样显示,底质类型和健康状况对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有显著影响。健康的底质通常含有丰富的生物和有机 质。
04 实习结果与发现
CHAPTER
海洋生物多样性分析
物种多样性
在实习期间,我们记录了多种海洋生物,包括鱼类、贝类、甲壳类动物和海藻 等。这些物种展示了丰富的生态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和食物链中生存和 繁衍。
生态位多样性
不同的物种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从底栖生物到浮游生物,从掠食者到被捕食者 ,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网。这种生态位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技术创新与应用
借助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提高海洋生态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 性海洋生态问题。
政策制定与执行
基于研究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海洋 生态保护政策,并确保其有效执行。
06 参考文献
CHAPTER
参考文献
总结词
深入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群落、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 统的影响。

海洋学实习报告

海洋学实习报告

海洋学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某海洋研究中心。

一、实习目的。

本次海洋学实习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海洋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实习内容。

1. 参观海洋研究中心。

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海洋研究中心的各个实验室和设施,了解了海洋科研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以及中心在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2. 参与海洋生物调查。

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前往海洋进行生物调查,使用捕捞网和潜水装备,对海洋生物进行采样和观察,了解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以及海洋生物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3. 参与海洋环境保护活动。

在实习的最后几天,我们参与了海洋环境保护活动,清理海滩上的垃圾和污染物,学习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海洋学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海洋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了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脆弱性,提高了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海洋科研工作者的辛苦和责任,对海洋学科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四、实习感想。

这次海洋学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海洋科研工作者。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自己的贡献,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海洋学科研工作者。

感谢实习导师和海洋研究中心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度过了一次难忘的海洋学实习之旅。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

我是某某大学生物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增加自己对海洋生态的了解,提高实践能力,我选择了参加海洋生态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活动由学校组织,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与运行机制,以及相关保护与管理措施。

二、实习目的。

1.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2.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查与监测技术;3.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措施;4.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习过程。

1.理论学习,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一系列的讲座和课程,学习了海洋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海洋生态系统的分类与特点,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查与监测方法等。

2.实地考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前往某海洋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我们参观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海洋生物群落、海底地形、海洋气候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深入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实验操作,我们还参与了一些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查与监测工作。

比如,我们学习了海洋生物的取样方法和分类技术,使用潜水器和水下摄像装置进行海底生物调查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调查技能和实验操作技巧。

四、实习成果。

1.深入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了解了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2.掌握了一些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查与监测技术,包括生物采样、水质监测等;3.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措施,包括海洋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等;4.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完成了一些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

五、实习感想。

通过这次海洋生态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污染,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同时,这次实习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海洋生态学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某海洋生态保护区。

一、实习背景。

作为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在某海洋生态保护区的实习活动。

海洋生态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定区域,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次实习,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学习保护海洋生物的方法,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准备。

二、实习内容。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海洋生态调查和监测工作。

我们每天早上都会乘船前往不同的海域,进行海洋生物的野外观察和数据采集。

我们使用水下相机和声纳设备,记录了大量的海洋生物信息,包括各种鱼类、海藻、珊瑚等。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海洋生物的分布情况、数量变化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除了野外调查,我还参与了海洋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工作。

我们捕捉了一些海洋生物样本,如海星、海胆等,进行标本制作和保存。

这些标本将用于科研和教学用途,有助于增加人们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海洋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科学仪器进行海洋生物调查和监测,掌握了一些海洋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技巧。

在实习期间,我还有幸见证了一些珍稀海洋生物,这让我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美丽感到震撼和敬畏。

此外,我还意识到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资源,还调节着全球的气候和环境。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减少对海洋生物的捕捞和污染,共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四、实习总结。

这次海洋生态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亲身参与海洋生物调查和监测工作,我对海洋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继续努力,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南海岛屿。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参与海洋生态保护项目,了解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培养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

1. 参与海洋垃圾清理活动,在南海岛屿的海滩上,我们志愿者们进行了海洋垃圾的清理工作,将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瓶、塑料袋等垃圾进行收集和分类,清理出大量的海洋垃圾,为海洋生态环境净化出一片干净的海域。

2. 参与海洋生物调查,在海洋生态保护区,我们进行了海洋生物的调查工作,记录了各类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了解了海洋生物的分布情况和生态环境。

3. 参与海洋环境监测,我们学习了海洋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参与了海水质量、水温、盐度等海洋环境指标的监测工作,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实时的海洋环境数据。

三、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海洋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了海洋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培养了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我提升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实际技能,学会了如何进行海洋垃圾清理、海洋生物调查和海洋环境监测。

四、实习感想。

海洋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肩负的责任。

希望未来能继续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海洋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实习总结。

本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见识,也培养了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让我更加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希望未来能继续投身到海洋生态保护事业中,为保护海洋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海洋实习报告

海洋实习报告

海洋实习报告一、引言海洋实习是我大学期间一段难忘的经历。

通过实习,我有机会亲身接触到海洋生态系统,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海洋的紧迫性。

本文将就我的海洋实习经历、实习地点、所参与的工作项目以及收获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二、实习地点我的海洋实习地点是位于中国南海的一个岛屿。

这个岛屿环境优美,被茂密的森林所包围,同时又靠近海洋,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在这里,我有幸参与了岛屿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并深入了解了当地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

三、实习项目1. 海洋生物调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项海洋生物调查工作。

我们使用潜水装备深入海底,观察和记录岛屿周围海域的生物多样性情况。

通过这项工作,我了解到了海洋生物种类的丰富性以及它们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2. 海洋污染治理海洋污染是当前世界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在实习期间,我们进行了海洋污染治理的相关工作。

我们参与了海滩清理行动,清除了大量的垃圾和塑料残留物。

同时,我们也开展了宣传活动,向当地居民普及海洋保护的知识和意识。

3. 栖息地保护为了保护岛屿周围的海洋栖息地,我们参与了相关的保护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们收集了海底栖息地的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工作,能够更好地了解栖息地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四、实习收获通过海洋实习,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我深入了解了海洋的重要性以及海洋资源的珍贵性。

我意识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其次,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海洋保护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海洋生物观察、海洋污染治理等方面。

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对我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对我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有所裨益。

最后,通过实习,我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共同努力,为保护海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五、结论海洋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学习到了许多与海洋保护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生态学实习报告姓名:组员:学号:201121133100学院:海洋学院专业:11海洋科学2班日期:2014年5月15日海洋生态学实习报告一、前言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及其与海洋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海洋生物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海洋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繁殖、生长、分布和数量变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阐明生物海洋学的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增养殖,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平衡等,提供科学依据。

1实习内容:(1)实习时间:2014年5月15日(2)实习地点:海南省文昌冠南红树林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

而本次我们实习的冠南红树林,前后连绵数十公里,规模之大,令人震惊。

(3)实习经过:①实习器材准备:5月15号前一晚,大家便事先准备好了小桶、小铲子、甲醛、手套、解放鞋等材料。

②样本采集:8点多在学校集合后,便前往文昌高隆湾观察海岸地形,观察1个多小时后,返回当地一个小镇吃午饭,然后再前往冠南红树林,到达红树林后,刚好是退潮的时间,海水已经退去,老师让我们去红树林里面寻找并挖出红树林的各种栖居生物,我们沿着红树林里一条充满黑色泥水的羊肠小道进入林区,对红树林海区的不同地域生物进行样本采集,有鱼类、蟹类、贝类、海草及藻类等,调查生物种类和优势种及该区域海洋生物的生长状况。

③样本固定:将采集好的样本清理、洗净,放在小桶中用90%甲醛进行固定保存;④第二天上午8点半,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

2实习的必要性和意义:1.通过对冠南红树林实地考察,巩固课堂上讲的基本内容,掌握红树林生态的特征及生物与生态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加强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使得抽象复杂的课本知识具体化实际化,易于记忆和理解。

2.通过实习过程中老师的讲解、实地的采样、室内样品的分析及实习报告的编写,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专业论文撰写前的规范训练,为学生今后阅读、撰写生物科学方面的专业文献、收集相关专业资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开阔眼界,激发专业兴趣。

同时培养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海洋的意识,增强体质,锻炼自己的实地考察能力及对当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4.形成自己的感性认识,使其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

3.冠南红树林区环境描述:刚到林区,首先看到的是红树林里的一条充满黑色泥水的羊肠小道,放眼望去全是浩瀚的一片树林,非常壮观,岸边爬满了红色的,张着大鳌的招潮蟹,密密麻麻,声势浩大。

穿越小道的时候,可观察小道两侧爬满了许多生物,脚下水质黝黑,看起来非常肥沃。

经过一番跋涉,穿过狭窄的小道,终于看见茫茫大海,退潮后的海面很平静,海天相接,连为一体的景观真的很震撼。

二、红树林区海洋生物群落冠南红树林区采样结果:1、优势种:(1)招潮蟹:A、种名:弧边招潮蟹。

B、分类地位: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沙蟹科,招潮蟹属,弧边招潮蟹种。

C、主要特征:头胸甲梯形。

前宽后窄,额窄,眼眶宽,眼柄细长。

雄体的一螯总是较另一螯大得多(称交配螯),大螯特大甚至比身体还大,小螯极小,用以取食(称取食螯)。

雌体的二螯均相当小,而对称,指节匙形,均为取食螯。

雄的颜色较雌体鲜明。

背甲具深色的网状花纹,大螯布满疣状颗粒,成橘红色。

D、生活环境:喜欢栖息在较为泥泞的沼泽,多位于红树林附近,会筑火山形或称烟囱状的洞口,生性喜欢隐密,挥动大螯的动作缓慢,一有风吹草动会快速地奔回洞穴内躲藏。

喜欢吃泥土中的有机质。

也喜欢和邻居玩换房子游戏,如果邻居不换,就用抢的。

活动随潮水的涨落有一定的规律,高潮时则停于洞底,退潮后则到海滩上活动、取食、修补洞穴,最后则占领洞穴,准备交配。

洞穴是招潮蟹生活的中心,在洞穴里既可以避免水陆各类捕食者的侵袭,又可以避免潮水浸淹或太阳直射。

(2) 青蟹:A、种名:锯缘青蟹B、分类地位: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亚科,青属,锯缘青蟹C、主要特征:锯缘青蟹因体色青绿而得名。

锯缘青蟹头胸甲略呈椭圆形,表面光滑,中央稍隆起,分区不明显。

甲面及附肢呈青缘色。

背面胃区与心区之间有明显的"H"形凹痕,额具4个突出的三角形齿,较内眼窝突出,前侧缘有9枚中等大小的齿,末齿小而锐突出,指向前方。

螯足壮大,两螯不对称。

长节前缘具有3棘齿,后缘具2棘剌;腕节外末缘具2钝齿,内末角具1壮刺;掌节肿胀而光滑,雄性个体尤为肿胀,背面具有2条隆脊,其末端具1棘刺,指节的内外侧各具1线沟,两指间的空隙较大,内缘的齿大而钝。

前三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短毛,末对步足的前节与指节扁平浆状,适于游泳。

雄性腹部呈宽三角形,第6节末缘内凹,其缘直,两侧缘直,末节末缘钝圆,雌性腹呈宽圆形。

甲宽可达20厘米,体重有1.5千克。

D、生活环境:青蟹为滩栖游泳蟹类,生活在潮间带泥滩或泥沙质的滩涂上,喜停留在滩涂水洼之处及岩石缝等处。

白天多穴居,夜间四处觅食。

尤其是在涨潮的夜晚显得更为活跃,由于它的眼晴和触角感觉灵敏,故夜间活动自如;夏天青蟹活动更为频繁,低潮水浅时多潜伏泥底以避暑热,有时可见成群青蟹在干热时用步足撑起体躯离开温度高的滩面乘凉;冬季活动较少,天气寒冷时在低潮浅附近掘穴过冬,其穴洞大小深度随个体大小及潮区的增高而加深,高潮区穴洞有时可达1米以上。

青蟹在水中依靠末对步足频频划动向左、右前方前进,但多数情况下随流而动,受惊或遇障碍可迅速后退,在滩面上侧以步足爬行,感觉灵敏,行动自如。

(3)锥螺:A、种名:锥螺。

B、分类地位:动物界,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锥螺科。

C、主要特征:壳口外唇很薄,近后缘有浅的V字型缺口。

口盖为多旋性的圆形,比壳口为小。

通常埋栖於海底砂泥中,为滤食者。

足很小,在外套腔左侧的入水部,有发达的乳状突起。

壳体修长精致,约有30层凸圆的螺层,从小到大依序排列。

螺轴和壳口均为圆形;外唇薄,壳口完整。

主螺肋多达6条,其间又有数条细肋,并与细纵纹相交。

凹陷地壳底有螺沟,壳表浅褐色至深褐色,不具花纹和图案。

有些标本的螺层膨胀,缝合线较深,但螺肋较浅。

(锥螺中最大的一种,其拉丁文种名系取自笋螺科中与之相似的属名。

)壳形属细长锥型,外观如一个高塔形,大部分的壳顶则均有破损,不易有十分完整的壳形,因此壳层不易数,除了壳顶常有破损外,壳顶的螺层十分小且连接处不明显。

本种外壳为黄褐色或咖啡色,每一螺层均有明显的纵肋。

壳口为圆形,具有深褐色角质性的圆形口盖,上有同心圆的纹路。

D.生活环境:锥螺的外壳极为细长,幼贝时期可以将自己的贝壳举起,成贝则将贝壳拖在後面而爬行。

而大部份均将其壳後半段埋入砂泥底中,栖息水深一般在浅水区,水深约十公尺范围以内。

潮下带。

2、种类数量:蟹类5种;贝类4种;螺类1种;鱼类2种;藻类2种;红树1种;其他类2种3、种类分布和一般性特征描述:(1)蟹类:主要分布于海边、红树沼地和滩涂;一般特征为身体分为头胸部与腹部。

头胸部的背面覆以头胸甲,形状因种不同而不一样。

①招潮蟹: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的潮间带,包括沼地、滩涂摆在前胸的大螯像是武士的盾牌。

②青蟹:多栖息于河口、内湾、红树林等盐度稍低的泥沼中,是温暖海区沿岸生活的蟹类。

一般性特征为甲壳呈椭圆形,体扁平、无毛,头胸部发达,双螯强有力,后足,形如棹,故有据棹子之称。

③和尚蟹:短指和尚蟹(Mictyris brevidactylus),又名和尚蟹、兵蟹、海珍珠或海和尚。

生活在潮间带沙土的地道中,退潮时出来活动。

雌雄间没有明显差异,需将腹部打开才能分辨。

平均体重约为2克,行走方式与其他螃蟹不同,可以向前走。

④寄居蟹:世界性分布,生活在沙底、泥底水中,偶尔也在陆上或树中。

特征为以螺壳为寄体,平时负壳爬行,受到惊吓会立即将身体缩入螺壳内。

随着蟹体的逐渐长大,寄居蟹会寻找新的壳体换壳。

⑤关公蟹:关公蟹,属于甲壳纲,关公蟹科。

关公蟹头胸甲赤褐色,背面有大疣状突和许多沟纹,形似旧时古戏中的关公脸谱,故名。

蟹足小。

第二第三对足发达,用以爬行,第四第五对足短小,转向背面,行走时常用以顶一贝壳,遮蔽身体。

穴居沿海泥沙中。

种类较多,中国常见的有日本关公蟹等。

中国地区分布: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浙江, 山东(山东半岛) ,印度。

(2)鱼类:大多数分布于海水中,弹涂鱼亦生活沼地里,侧鳍发达,运动敏捷;一般特征为用鳃呼吸,体表被鳞,有鳍用于运动和平衡身体。

①茂公鱼:又叫细鳞鯻,体高而侧扁,呈长椭圆形;头背平直;体背部轮廓约略同于腹部轮廓主要栖息于沿海、河川下海及河口区砂泥底质之底栖性鱼类。

一般活动于较浅水域,亦可至深达20公尺处,甚至侵入河口内,属广盐性。

肉食性,以小型鱼类、甲壳类及其它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水域,由红海、东非洲至萨摩亚,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罗得豪岛。

②海鳗:鳗鲡目、海鳗科的通称。

约有8属14种。

体长一般约0.5~1.5米,大的可达2米。

体细长,躯干部近圆筒状,尾部较侧扁,无鳞。

口大,上下颌延长,具强尖锐齿。

鳃孔宽大。

背、臀、尾鳍相连,胸鳍发达。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在中国沿海均有分布(3)贝类:生活于海底,营底栖生活。

有贝壳包被,身体柔软,左右对称,不分节,由头、足、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 5部分组成。

头部生有口、眼和触角等感觉器官。

足部在身体的腹面,由强健的肌肉组成,是爬行、挖掘泥沙或游泳的器官。

①牡蛎:它一般是生长或者是养殖在江河与大海交融之处,在半咸半淡的内湾浅海上。

一般特征:两壳形状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壳中部隆起;下壳附著于其他物体上,较大,颇扁,边缘较光滑;两壳的内面均白色光滑。

两壳于较窄的一端以一条有弹性的韧带相连。

壳的中部有强大的闭壳肌,用以对抗韧带的拉力。

②文蛤: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细沙质海滩。

贝壳三角形,腹缘呈圆形,壳质坚厚,两壳大小相等。

③无齿蛤: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满月蛤科。

一种可食用的蛤,具有厚厚的椭圆形外壳。

型态特征壳呈球状,壳质薄,白色带红褐色,前後缘皆为圆形,边缘完整无缺刻。

栖所环境栖息在潮间带到浅海的泥沙底层。

④莲蛤:大多栖息在风浪较小的内湾、且有适量淡水注人的中、低潮区。

贝壳小而薄,呈长卵圆形。

壳顶稍突出,于背缘靠前方微向前弯曲。

放射肋细密,位于前、后部的较粗大,与同心生长轮脉交织成布纹状。

贝壳表面的颜色、花纹变化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