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童年的发现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童年的发现》原文: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我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学校的课堂上听老师讲人的发育和进化。

我听着听着,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人的发育过程要经历从蝌蚪到人的变化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于是我决定自己去找答案。

我开始在图书馆里查阅各种书籍,试图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在一本生物书上找到了答案。

原来,人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类似蝌蚪的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鳃弓期”,在这个阶段,人的胚胎会长出类似于鱼鳃的结构,然后逐渐演化成人的呼吸系统。

我兴奋地把我的发现告诉了老师和同学们,但是他们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感到惊讶和赞叹,反而嘲笑我说:“这是科学家们早就发现的常识,你这不是发现,是抄袭!”我听了心里很难过,但是我并没有放弃,我知道这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这是我自己的发现。

从那以后,我更加坚定了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决心。

我明白了,科学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可能会遇到别人的误解和嘲笑,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童年的发现》赏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描绘小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科学精神的文章。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在探索科学问题过程中的疑惑、努力和喜悦。

文章的主题鲜明,强调了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重要性。

主人公在面对科学问题时,没有盲目接受老师的讲解,而是选择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的。

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情节紧凑,富有感染力。

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让读者感受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挑战,同时也揭示了科学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总的来说,《童年的发现》不仅是一篇关于科学探索的文章,更是一篇倡导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精神的作品,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童年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童年的发现》原文: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那是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在阅读一本关于生物的书籍时,看到了一个关于胚胎发育的过程。

我被这个过程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我注意到,所有的动物,包括人在内,他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非常相似,都有鳃裂和尾鳍。

这使我感到非常惊奇,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观察,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类的祖先可能曾经生活在水中,就像鱼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胚胎在早期发育阶段会有鳃裂和尾鳍的原因。

当我将这个发现告诉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时,他们并没有相信我。

甚至,老师还批评了我,说我胡思乱想。

但是,我没有放弃,我坚信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

后来,我在其他的科学书籍中找到了支持我理论的证据。

这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现在回想起来,我为自己的童年发现感到骄傲。

那个小小的、独立思考的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揭示了一个生物学的重大秘密。

这让我明白,科学探索的道路虽然艰难,但只要我们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有所发现。

赏析:《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作者在九岁时独立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故事。

文章主题鲜明,情节生动,富有启发性。

首先,课文展现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作者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和观察,得出了自己的理论。

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体现了儿童的天性和科学精神。

其次,课文揭示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作者通过观察、思考、实验和验证,逐步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个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作者坚持不懈,最终找到了证据支持自己的理论。

这为学生提供了科学研究的示范和启示。

最后,课文强调了自我认知和自信的重要性。

尽管作者的发现起初并未得到他人的认可,但他坚信自己的理论,并继续寻找证据。

这种自我认知和自信,使他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最终取得了成功。

总的来说,《童年的发现》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它鼓励孩子们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坚持自我,相信自己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同学们读懂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WTT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胚.岂.痴.婴.窘”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

感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问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精神。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并结合这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1.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2.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在人长大或变老以后,常常会回想起童年的事情。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板书:童年的发现)二.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1).我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2).举例说说你对课文中这句话的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3)自己是否也有过童年的发现。

2.小组合作学习。

三.抓住重点,读悟结合。

重点交流: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a.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这个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1)有疑就问,(2)反复思考,(3)大胆想象。

b.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3自然段。

可以先自由分角色读,再指名分角色读,评价后再练习。

2..举例说说你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

根据课文,说说“我”的发现使“我”面临着什么?(2)。

说说你知道的其他例子。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

2.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生字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生字1 【胚】读音:pēi巧记:当“月”“丕”变。

字义:初期发育的生物体组词:胚胎胚芽胚层胚珠造字:形声法造句:这项科研还只是个胚胎,没有发展成熟。

笔顺:左窄右宽。

右部点有力,末横长。

字歌:邳州在江苏胚胎九月成土制坯一块张口呸一声2 【祸】读音:huò巧记:示(礻)意“口”“内”管口舌,出了灾难莫招惹。

字义:①灾殃,苦难,跟“福”相对②损害,使受灾殃组词:①祸患祸根祸从天降②祸国殃民造字:形声法造句:我们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避免祸患的发生。

笔顺:“礻”横撇与上点拉开距离;“内”撇、点不宜长。

字歌:示旁显福祸水流成旋涡火锅金属铸穴下安乐窝3 【患】读音:huàn巧记:一“串”“心”,有病侵。

字义:①灾祸②害病③忧虑组词:①患难与共防患未然②患者③忧患造字:形声法造句:我和他之所以情谊深厚,是因为我们曾经患难与共。

笔顺:“串”两“口”扁;“心”卧钩注意重心,最后点高。

4 【臂】读音:bì巧记:为“辟”新天地,月()月加紧干。

字义:胳膊组词:双臂前臂右臂臂力臂膀振臂高呼失之交臂造字:形声法造句:他张开双臂,自由地奔跑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

笔顺:上宽下窄,上下分布合理。

“冃”不宜过宽。

字歌:月来伸双臂土坯垒墙壁美玉和氏璧快走忙逃避5 【赋】读音:fù巧记:宝“贝”习“武”。

字义:①交给,给予②旧指田地税③念诗或作诗组词:①赋予②赋税田赋③赋诗造字:形声法造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笔顺:“贝”稍窄,末点要短;“武”斜钩长。

字歌:诗词歌赋能文能武鹦鹉学舌斌斌有礼6 【淘】读音:táo巧记:陶器遇水(氵),耳朵全没()。

字义:①淘气,顽皮②洗去杂质③消除泥沙、渣滓等,挖浚组词:①淘气②淘米淘金③淘井淘缸造字:形声法造句:弟弟是个淘气的孩子。

笔顺:“”横折钩斜度不要过大,“缶”紧而不挤。

字歌:妈妈去淘宝掏钱买葡萄酸甜又可口心中乐陶陶7 【岂】读音:qǐ巧记:“山”下有知“己”,反问在哪里。

5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

5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

5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在美好的童年里,你有什么新发现呢?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5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以供大家学习。

5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童年的发现》原文: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

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

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

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烨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

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

”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

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

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

“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8、童年的发现ppt(完美版)

8、童年的发现ppt(完美版)

滑翔 双臂
岂止 痴迷 幸亏 驱逐
淘气 眉目 随心所欲
不怀好意
一本正经 默不作声
第3页,共38页。
澄 澈: 清澈透明。水清见底。
随心所欲:指随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赋:自然具备,Leabharlann 来就有。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第4页,共38页。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轻 盈:这里形容动作轻快。
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 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第17页,共38页。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 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 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 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 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 某些特征。”
“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 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
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 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 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 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第9页,共38页。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 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 的过程。
第31页,共38页。
童年的发现
(驱逐迫害)
胚胎发育的规律
找老师解答
敢于提问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不断研究
第32页,共38页。
大胆想象
哥白尼:在古代,人们由于眼界狭 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有限 的,太阳、月亮和众星都围绕地球运行。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30 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球和其 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地环绕太阳 运转。但那时欧洲的封建教会不支持 这样的观点,不然就会遭到教会审判 异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 尼直到临死前,才把 “太阳中心说” 的著作发表。

五年级上册第8课语文

五年级上册第8课语文

五年级上册第8课语文五年级上册第8课是《童年的发现》,其讲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人是由细胞组成的。

以下是对《童年的发现》的原文批注:1.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批注:作者开篇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我”有飞行的愿望,为下文梦中的飞行和发现做了铺垫。

)2.我在忿忿不平的时候,已经能感受到大人都不能再盼着什么时候长高。

(批注:梦中的飞行是作者在九岁时的梦境,而“我”已经能感受到大人都不能再盼着什么时候长高,这是作者的想象,展现出孩子特有的天真和纯真。

)3.我的老师常常说:“好了,那么我来给你们讲讲……其实我是懂一些的。

”(批注:老师的话既表现了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也展现了老师对“我”的安慰和鼓励。

)4.“这是怎么回事?”我一边惊奇地问,一边仔细观察这些小蝌蚪……(批注:作者用惊奇的神态和动作表达了对小蝌蚪的惊讶和好奇,展现出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5.“谁给你的?”我紧紧地追问着,“这是我的小秘密。

”她神秘地眨了眨眼。

(批注:老师神秘的表情让“我”更加好奇,展现了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6.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究竟是谁?尽管当时想不明白,但是我并没有感到痛苦。

(批注:作者对“我们究竟是谁?”的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尽管当时想不明白,但是并没有感到痛苦,展现出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探究精神和好奇心。

)7.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批注:作者再次回到梦境中,为下文的发现做了铺垫。

)8.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批注:作者反复强调自己的梦想,展现出他对飞行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9.我开始积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我得出结论: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批注: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展现出孩子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10.我非常想告诉我的朋友们……她们会一下子都心服口服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

23 童年的发现一、课前解析关注课文:《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

文章用倒叙手法,通过讲述“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要大胆求知、勇于探究。

文中对九岁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有趣言行的描述,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关注作者:瓦西里·弗奥多罗维奇·费奥多罗夫,苏联天文学家。

1827年毕业于杰尔普特大学(今塔尔图大学)。

1837年起任基辅大学教授,1843-1847年任校长。

曾创建该校天文台并任第一任台长。

1832-1837年测定了西伯利亚一些地方的地理坐标。

曾参加1842年和1851年日全食的观测。

关注主要人物: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富于幻想,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孩子。

二、教学目标1.认识“胚、祸”等10个会认字,正确读写“胚胎、祸患”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富于想象的精神。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教师引导:童年是最无忧无虑的,天真可爱的我们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

今天我们跟随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一起回到他的童年,探索他童年的奥秘。

(板书课题:童年的发现)2.教师引导: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1:作者在童年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呢?预设2:作者是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呢?预设3:作者的发现是怎么得到证实的?……3.认识作者:教师引导:瓦西里•弗奥多罗维奇•费奥多罗夫,是苏联天文学家,也是生物学家,他一生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就。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我们的作者,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童年的发现》导学案
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

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

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

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也已掌握了不少方法。

因此在课前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完成字词的学习任务,而课堂上进行预习反馈时,对于个别字可以适时加以指点,而一些重点词语还需要结合课文理解。

多数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概括、理解、表达、感悟的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已经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任务精神等,而一些语文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概括、归纳、表达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注意到这种差异性。

在理解重点句的含义方面,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思维深度不够、言语概括能力不强的特点,借助各种语言训练予以强化。

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实现语言的内化,情感的共鸣。

导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导学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发兴趣
1、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2、板书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
2、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二人小组交流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3、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⑴“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⑵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⑶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⑷“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
“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二、自主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3、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三、学法指导。

1、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重点理解。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可以举例,比如:在科学史上,科学家受迫害的事例很多。

如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曾因为在天体运动上的发现受到审判并被投入监狱。

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都要有足够的()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2、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四、归纳小结。

(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2、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重点叙述了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作者那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和他那惊人的想象力读后我很受启发。

他之所以在童年就会有这个发现,主要是因为:第一,敢于提问;第二,反复思考;第三,大胆想象。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大胆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有勤奋钻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五、作业
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板书设计
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