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一节教学设计
第七章 第四节“俄罗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增城中学朱绿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及其之间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地图,稳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俄罗斯有兴旺的航天航空工业,这一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根底上的。
由此联系到我国,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稳固的地位,必须要开展科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1.读图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问题导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阳光学业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用三个据说提起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补充大量的视频,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学习学习兴趣浓厚。
位置范围一地形一河流一气候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条理清晰,线索清楚,而且地理事物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均通过读图获取,学科特色明显,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得以落实,课堂效果较好。
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短,如何平衡读、看、讲、练的时间还要下功夫。
如采用"学案”,让学生一上课先完成"学案",理清本节内容的知识网络,掌握根底知识,理解重难点,学生会学得更扎实。
七下《俄罗斯》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七下《俄罗斯》教学设计(2课时)枣庄市35中李方剑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说明俄罗斯是地跨亚欧的欧洲国家。
2、根据地图了解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4、利用地图归纳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情况。
教学重点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气候特征。
3.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对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影响。
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1.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对河流的影响。
2.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3.分析俄罗斯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与较落后的轻工业的成因。
教学设想1.通过大量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数据资料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2.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通过观察体验、思维体验,不断对自己现有的经验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获得新知、形成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最大的邻国是哪个国家?你能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俄罗斯情况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结合P62阅读材料简介俄罗斯基本情况。
[过渡]学习一个国家我们首先了解它的什么环境?(自然环境)提问:在自然环境中我们一般讲哪几大问题?(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二、出示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说明俄罗斯是地跨亚欧的欧洲国家。
2、根据地图了解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4、利用地图归纳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情况。
三、学习新课[活动1:读图训练]学生利用教科书P62图8-2-1《俄罗斯地形图》或地图册P37,根据前几课学习区域地理的经验,请学生尝试描述俄罗斯自然环境特点。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是一篇介绍俄罗斯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文章。
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简练,适合学生阅读。
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俄罗斯的基本情况,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篇文章前,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大洲和国家的基本概念,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等。
2.掌握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农业等情况。
4.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
2.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农业等情况。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
2.使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
2.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
3.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国家基本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
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等。
3.操练(10分钟)针对文章中的地形、气候特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提问。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农业等情况。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等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查找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俄罗斯。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工业、农业等情况。
《俄罗斯》教学设计

《俄罗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基本情况;- 了解俄罗斯的历史、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 了解俄罗斯与中国的友好交往历史和现状。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进学生对俄罗斯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2. 俄罗斯的人口与民族构成;3. 俄罗斯的历史、政治与经济;4. 俄罗斯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5. 俄罗斯与中国的友好交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俄罗斯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历史事件等内容;-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3. 案例教学法-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俄罗斯与中国的友好交往历史、现状和前景;-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俄罗斯的印象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展示:播放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短片,引入俄罗斯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内容。
2. 学习任务-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学习任务,如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 资料收集: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文献、图片、视频等材料,为小组讨论提供素材;-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所负责的学习任务内容,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3. 知识讲授- 教师介绍:教师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知识讲解,结合多媒体资料进行展示;-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俄罗斯作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一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口构成、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战性。
趣味性在于学生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的相关知识,挑战性在于学生需要掌握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国家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巨大国家,学生可能对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俄罗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口构成、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口构成、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俄罗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俄罗斯各个方面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俄罗斯的地图和国旗,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象征。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俄罗斯有什么了解?”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人口构成等方面的知识。
《俄罗斯》教学设计

《俄罗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 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人口、文化和历史等基本情况;
b. 掌握俄罗斯的主要特点和重要的文化传统;
c. 学会用俄罗斯语问候和介绍自己。
2. 过程与方法
a. 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点;
b. 设置小组互动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对俄罗斯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a. 利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让学生找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介绍俄罗斯的概况;
b. 播放有关俄罗斯风景和文化的视频和图片,引发学生对俄罗斯的兴趣。
3. 拓展延伸
a.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俄罗斯的文化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交流;
b.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进行俄语对话练习,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四、教学资源
1. 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 有关俄罗斯的介绍视频和图片;
3. 俄语学习资源。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俄罗斯的小短文;
2. 课堂角色扮演表现评价;
3. 学生的学习笔记和积极参与度评价。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俄罗斯的地理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对俄罗斯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互动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4俄罗斯》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4俄罗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4俄罗斯》一课,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特点、人口分布、城市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俄罗斯这个国家,学生可能只停留在一些基本的认识上,对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深入观察和研究俄罗斯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特点、人口分布、城市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
2.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特点、人口分布、城市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发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特点。
2.讲解法: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特点、人口分布、城市特色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
3.讨论法:分组讨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资料。
2.准备PPT,用于展示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特点、人口分布、城市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俄罗斯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提问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特点、人口分布、城市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并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俄罗斯》教学设计

《俄罗斯》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莫斯科。
2.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即其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如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等。
三、教学策略学生已经具备世界国家地理的学习基础,利用学校高效课堂的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各类地图的技能,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利用讲授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俄罗斯方块,套娃图片、《喀秋莎》视频歌曲导入,自制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图片图片(俄罗斯方块,俄罗斯套娃、《喀秋莎》视频歌曲、俄罗斯国旗),导入俄罗斯。
这是哪个国家?学生:俄罗斯。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俄罗斯这个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信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俄罗斯的兴趣。
高效快捷。
出示自主探究阅读课本p37-p38页,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分析俄罗斯的地势特点?3.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
它们分别注入什么海洋?4.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气候分布最广?学生自学后,检测自学情况。
导教新课板书:第四节俄罗斯一、位置和范围教师:课件展示,俄罗斯位于什么半球?学生:北半球,东半球。
(点击鼠标,出现穿过俄罗斯的经纬线)教师:纬度如何?学生:中高纬度。
教师:请同学们说说俄罗斯的海陆位置学生:东临太平洋,西濒波罗的海,北靠北冰洋。
教师:俄罗斯面积世界第几?你们知道吗?请大家在图7.48上找一找俄罗斯的邻居。
中国位于俄罗斯的什么位置?学生:在课本地图上找出并标注俄罗斯主要的陆上邻国。
中国位于俄罗斯南部。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地图,了解俄罗斯的范围及主要的陆上邻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俄罗斯教学设计第一节俄罗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2)根据俄罗斯自然环境概况,分析其自然环境特征。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组织语言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俄罗斯经济状况的分析,使学生懂得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联系中国与俄罗斯历史上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俄罗斯国家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的特点;俄罗斯的资源分布与工业分布特征。
2、难点:俄罗斯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对人口、城市、交通和工业分布的影响;工业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来领略一些异国风情。
在那里我们将看到著名的克里姆林宫。
宫墙内,林木葱郁,花草繁茂,政府大厦拔地而起,各种博物馆穿插。
东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的红场,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
红场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人的骄傲。
你可见到著名油画家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还可欣赏到世界文明的芭蕾舞蹈,也可参观宏伟的航天中心,早在1961年就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宇宙飞船东方一号,使加加林成为进入到太空的第一位宇航员。
其间。
播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同时展示克里姆林宫、红场、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芭蕾舞蹈、东方一号发射和第一位进入到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问:同学们知道将要带你们去哪里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罗斯。
用地理的慧眼详细的了解这个国家。
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了学习一个国家的方法,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呢?板书第三节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俄罗斯学习一个国家和地区应分析其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经济等。
俄罗斯在哪里呢?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板书:一、位置与范围1、地理位置请你们根据观察的结果,将屏幕上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先请一位同学填前两个空,当学生填完北温带后和经纬跨度较大后。
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纬50到70之间,穿过俄罗斯特殊的纬线是什么?北极圈,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以南为北温带,从图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主要位于什么温度带呢?答北寒带。
展示,俄罗斯大部分位于东经20和180经线,大约跨160度,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
纬度跨度也大。
同学们不要忽略了再20度附近的这片区域也是属于俄罗斯的领土。
后面的空谁来完成?然后请一位同学将后面的空补充完整。
2、面积和人口俄罗斯经纬度跨度大,疆域自然就比较辽阔,俄罗斯的面积究竟有多大呢?1707万平方千米。
展示俄罗斯面积图,约1707万平方千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曾是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继承国。
俄罗斯面积虽大人口却不多,有1.41亿人,主要是俄罗斯族。
占总人口的79%3、传统的欧洲国家在俄罗斯辽阔的疆域上有一座山脉非常的熟悉,展示俄罗斯地图,显示乌拉尔山脉,让同学们说出乌拉尔山有何重要的地理意义?是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
及时复习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让同学起来说亚欧分分界线出了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以外还有哪些?最后总结“乌屋里有大片黑土地”提问:俄罗斯是哪个大洲的国家呢?有同学说欧洲,也有同学说亚洲,辩论:认为是亚洲国家的请举手,认为是欧洲国家的同学请举手,现在请亚洲方的同学和欧洲方的同学,各自阐述你们的观点。
问,你们更赞同谁的观点呢?展示幻灯片,由我总结: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在欧洲,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港口。
都是位于欧洲。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的最大城市,虽位于北极圈内,但受到暖流的影响,不结冰,被称为“不冻港”。
再观察城市分布,绝大部分城市和80%的人口、3/4以上的工农业均在欧洲。
所以是个传统的欧洲国家。
同学们,俄罗斯欧洲境内面积只占全国的1/4,可为什么人口和城市却都集中到了欧洲?这与什么有关系呢?上学期我们了解到了是什么会影响到城市和人口的分布?同学回答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会影响到城市人口的分布。
地形:在地图上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及分布,并概括俄罗斯地形地势特点。
河流:在地图上找出主要的河流及分布,观察其注入的地方及流向。
该部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进行,每组承担一个任务,然后派一位代表上来汇报结果。
板书:二、自然环境1、地形一组发言。
先请你给大家指出俄罗斯主要的地形区,然后讲地形地势的特点。
播放视频。
然后我总结:西部多为平原,东部为高原山地。
展示主要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这些地形区圈出来。
其中西伯利亚的三大地形区容易混淆,西部、中部、东部依次为平原、高原、山地,我们就简称“平高山”。
2、河流同学们观察西部平原和东部高原山地之间大致以什么为界呢?叶尼塞河。
还可以看到俄罗斯的地形区之间多以河流为界。
接下来我们又来了解俄罗斯的河流请2组发言,给大家指出主要的河流及,介绍其注入的地方和流向。
由我总结亚洲的三大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共同点,自南往北注入北冰洋。
三大河流的流向,进而可反映出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地势有何特点?可以看出地形与河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蓄水量也居世界第一。
3、气候受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俄罗斯的气候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请三组同学发言。
播放俄罗斯气候视频。
通过这段视频,我们了解到了俄罗斯非常的寒冷,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观察降水,降水稀少,集中在夏季。
西部较东部温暖湿润。
在气候条件下,俄罗斯的生长着大量的亚寒带针叶林,森林资源相当丰富,森林覆盖率为45.2%,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而我国仅16.5%。
俄罗斯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除影响人口外城市的分布,还会影响到工业交通的分布。
篇二:俄罗斯优质课教案第四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俄罗斯(第一课时)1. 初步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 理解并掌握纬度位置与气候特点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 通过对俄罗斯地理位置及其邻国的了解,懂得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难点1. 俄罗斯地形分布及特点2. 俄罗斯气候分布及特点教学准备电子白板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我国的几个邻国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与我国接壤的最大邻国俄罗斯。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关于俄罗斯风光的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俄罗斯风光)教师简要介绍中俄关系:俄罗斯是前苏联的最大成员国,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
而俄罗斯近年来也与中国越走越近,中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师出示幻灯片—两国领导人)下面我们就学习俄罗斯这一节,全面地了解这个友好邻邦。
探究点(一)地理位置[师]中国的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比中国面积大的是哪个国家? [生]960万平方千米。
世界第二。
俄罗斯。
[教师点拨]俄罗斯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千米,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教师出示幻灯片—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及大洲面积对比表)[师]出示幻灯片—俄罗斯地形图,让学生认真读图,围绕图片内容开展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同学在组内开展讨论并合作完成一个问题。
(问题一)结合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半球位置。
探究点(二)地形与河流[师]出示幻灯片—俄罗斯地形图,让学生认真读图,围绕图片内容开展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同学在组内开展讨论并合作完成一个问题。
(问题一)结合地图,说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问题二)结合地图分析并归纳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自西向东【特色风光】教师出示幻灯片—俄罗斯奇观 1.大地深邃的蓝眼睛:贝加尔湖贝加尔湖则呈现出别样的自然奇景。
它是地球上最深的湖泊,拥有世上最大的淡水资源。
总水域面相当于比利时、荷兰或丹麦的领土面积。
2.离天堂最近的仙境:厄尔布鲁士山3.黑夜消失了:圣彼得堡日不落另一个自然奇观来自俄罗斯的北部城市,尤其是圣彼得堡。
5月有两到三个星期,那里没有夜晚,只能看到黯淡的黄昏。
游客往往会对白夜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许多人会专门在街上看报纸。
在这段时间里,尤其是5月27日,人们会庆祝圣彼得堡建城日。
4.地球之肾:大瓦休甘沼泽湿地西伯利亚的心腹地带绵延着大瓦休甘沼泽湿地,这是地球上最大的沼泽地。
总面积有 5.3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瑞士的领土面积。
尽管这片沼泽的声誉不是很好,但在降低空气污染方面却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本质上讲,大瓦休甘沼泽就是一个天然而成的巨大空气过滤器。
它从空气中吸收有毒物质,同时吸附二氧化碳,避免温室效应的加剧。
探究点(三)气候特征[师]引导学生认真读图—“图7.49俄罗斯气候分布图”。
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同学在组内开展讨论并合作完成一个问题。
(问题一)俄罗斯跨几个温度带?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问题二)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 以什么气候为主?(问题三)课本活动2第2题(问题四)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两岸及下游平原都是重要的农业区,但在俄罗斯亚洲部分的下游地区却几乎没有农田,为什么?[教师点拨]出示幻灯片—“俄罗斯气候分布图”。
由图可知,俄罗斯跨寒带和温带两个温度带,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
,气候寒冷,冬季漫长。
从西到东大陆性气候逐渐加强,冬季严寒漫长;北冰洋沿岸属苔原气候(寒带气候)或称(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属温带季风气候。
出示幻灯片—“雅库茨克和莫斯科气候对比图”,结合图片分析两地气候差异。
由于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期长,多沼泽地,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两大洲。
了解了俄罗斯平坦的地形特点和寒冷的气候,认识了俄罗斯的主要河流及其分布。
【板书设计】然地形平原、高原面积广大,地势东高西低环河流及湖泊境气候篇三:《俄罗斯》教学设计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四节俄罗斯一、活动内容及进程:[教学目的]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素材(文字、专题地图、图片、声音等)的演示,了解并掌握俄罗斯的基本情况。
2.较为平坦的地形,了解主要平原、高原、山脉、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3.温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
4.通过本节学习,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类型;4.主要河流、湖泊。
[教学方法]设疑导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诱导归纳法。
[教具]教学课件光盘、投影片。